宗旨理念課程 1.5 依師、建教、立僧 (五)


題綱:
  1. 為何要請師住世?及體會師父的悲願。
  2. 依師、建教、立僧的根本為何?為何要視帥如佛?
  3. 為何依師要必須做到僧和合、同行如法增上?
  4. 如何對師長修信念恩?觀同行、團體功德?

題綱 1 為何要請師住世?及體會師父的悲願。

請師住世,各位同學理論上面是學生,我在這裡所扮演的角色是老師,不過我個人的感覺,我跟你們在座的諸位完全一樣。我們有這個因緣,大家一起在如幻如化的世界上面扮演還滅生死的,就是我們生死當中有兩種,一種是隨順著生死的、永遠無窮無盡的、無窮無盡的輪轉。還有一個呢,因為我們得到了三寶的加持以及自己多少有一些善根,所以我們能夠,有因緣透過三寶的加持,了解了事實的真相,集了一點資糧,所以能夠從這個無始以來隨順轉的跳出來,這個理論上面也是了解了,那我們怎麼去走呢?以我們現在來說,在如幻如化的生死當中,現在了解了,扮演還滅,就是怎麼跳出生死輪迴這角色,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今天最主要的呢,就是扮演這個所謂上師薈供、請師住世。

談到這件事情,我也非常隨喜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包括我自己在裡頭,也非常感謝每一位同學,也包括我自己在裡頭,我們總算沒有白白的浪費這一生。不過在這個情況之下呢,我們怎麼樣真正能夠把這個上師薈供的內容做好,既然我們有了這個儀軌,了解了理路,有了這個儀軌,向後我們非常重要的一點,我想在座的絕大部分同學跟我一樣,這是因為各位同學在座,今天我扮演的是師長,一個人扮,那我這個非常重的感覺,我並不是感覺得坐在這裡當老師的歡喜,或者感受到被大家尊敬的歡喜,我內心當中是一分很莊嚴的責任,是一分非常嚴肅的責任,我覺得我有這個責任,唉,生生世世願意跟各位同學,我也不必客氣說,跟各位同學,但是我必定會跟在座的每位同學生生世世的,很認真的,把我們該走的這條路走下去,要把它走完,所謂走完。要把生死輪迴的這個路把它走完,在座的只要有一位還沒完,我的責任沒有了。

今天願意,也在座的各位諸位菩薩前面說這個話,我也希望每位同學加持我、提醒我不要忘記,我自己一直提醒我自己,不可以忘記。所以我很高興有這麼多同學能夠策勵我,有這麼多同學互相扶持,因為這條路是很不好走的,但是無比的莊嚴,有絕對的意義。

題綱 :依師 、建教 、立僧的根本為何?為何要視師如佛?

在這個禮師法會當中,大家說「視師如佛」,要依師把老師看做佛。《廣論》上是這樣說的。那麼在座的每位同學也很認真的介紹這個概念,當我學《廣論》的時候,我也這樣的介紹,有的時候因為我自己老師,去扮演這個老師,我還很樂意介紹,你們要把我「視師如佛」哦!所以你們就自然而然聽我招呼,我就可以高高在上,有的時候會有這種心理,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

所以我今天覺得真正的說起來「視師如佛」是有兩個層次,這個是我們修學佛法過程當中一定應該了解的,這個也是完全照著《菩提道次第廣論》、宗大師告訴我們這個圓滿的教法來說的。在道次的道前基礎上面是「視師如佛」這是第一個、第一個,我們理論上要懂的,儘量要去學。後面一個呢?等到我們把《菩提道次第》從理論去實踐,一步一步做上去,下士做到、中士做到、上士做到,做到什麼程度?堅固!說一談到皈依,啊!馬上內心當中,啊!汗毛直豎、眼淚直流,想到這三寶的功德是這樣來,然後呢?想到生死輪迴當中的痛苦,自己無法忍受,想到菩提心,輕輕的隨便一點的話,那個心當中就這樣的出現了。還要跟空正見相應,有了這樣的條件,這個任運升起來了,那個時候要想很快速的成佛,因為眼看著芸芸眾生沉輪苦海之中,心裡非常不忍,所以苦海是多麼的痛苦。然後呢?自己也想到所有的人大家這麼痛苦,我有責任去承擔,他怎麼能忍受長時下去,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必須要學最快速的方式,那個時候,他要學密教。這是最快的,那個時候又是一種視師的方式,前面這個理論上是「視師如佛」,可是做的是確有問題。後面這個「視師如佛」,必須要「視師如佛」,想,這個學生己經到了這麼高的條件,老師需要什麼?我想在座的很多同學都己經曉得這是理論,至少這個理論我們了解,你真正的像《廣論》的那個內涵做到了,到這個程度要去求密法,真正的那個時候能夠在這種條件之下,給你密法,給你灌頂的人,這個夠條件的這個老師一定是佛!不是佛絕不可能!這是我們要了解的。但是因為我自己這個凡夫,所以我的業不可能看見他是佛,不過,佛本來是現一切身,只要你的意樂夠,就是你的業他就會來攝受我們,所以他現的是凡夫身。他雖然現的是凡夫身,他確實是佛,這樣。因此那個時候我們必須完完全全把他看成佛,這個條件我們必須要知道。

那現在呢?我們在下士的前面理論是了解的,所以了解了這個以後呢?我們想用什麼方式推動自己,這個道理在很多地方都談過,這樣,所以平常的時候,我們總是策勵自己,這個不在這裡細說。

那如果這樣的話,那對我們的依止上面不是有問題嗎?是,這個依止要這樣依止法,不是依像佛一樣的老師,應該怎麼辦呢?這個《廣論》上面很清楚明白。應該依三寶,這點就是我今天給各位同學特別說明的一點,我們真正進入佛門當中的第一步是要靠老師,他會指引我。但是他所以依老師,這個老師甚麼?是不是由於法而呈現出來的面貌,所以這個《廣論》上面的這個老師能不能離得開法?是離不開的,是吧?雖然說「住性數取趣」是不離善知識,「總攝一切教授首」是不離什麼?那我記不住哦,「一切教授首,是不捨離善知識」,所以這個善知識,依法的這個標準來衡準,所以實際上這《廣論》的內涵告訴我們是依三寶,那麼在這一點呢,我在這裡要很認真的說明一下。這個就牽涉到向後去,我們真正的學會了理論、學會了儀軌,怎麼樣去真正增上的一個重要原則。對各位來說,現在是這個依三寶的話,依師、依法、依僧,這個師是由於已經成功的這個典型的例子,讓我們仰望。然後由這個師,他告訴我們的法,使我們去遵循,由於師的這個攝持、保護,讓我們能安全的走得上去。但是真正走,是還是靠著我們自己,這個理路我們得清楚。依法,在我們平常的生活當中依法去實踐,實踐的過程當中,離不開我們平常所緣的這個境。

題綱:為何依師要必須做到僧和合、同行如法增上?

當我們的感受上面來依師,譬如他今天在這裡就算我所扮演的,也許你們自己總覺得把師父看的,的確很尊重他,這裡面有個理由,如果各位自己想想你們就很清楚,你之所以能夠尊重常師父,因為我們離得遠,法王曾經說,如果我跟你住在一塊的話,你對我的尊重慢慢的會消失。

所以大家覺得依我容易,那是因為,我並沒有跟你在一起,所以在這種狀態當中,我們已經學到《廣論》,你覺得依師,然後呢?依師,信得過大師教我們的,信得過,包含我們各位在座的這個,能理智經過了透過了自己的學習、抉擇了以後,覺得,嗯,這個非常合理,所以我對《廣論》產生了很強大的好樂心,因此對於《廣論》裡面的理路我都願意依它。

這種內心也可以宿生的善根,也可以這世透過理論的分析以後產生的效果。實際上你沒有見到,跟真正的跟這個人在日常生活當中一起。所以這個時候真正依的是什麼?如果仔細想想的——依照自己的概念在走!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你的概念建立起來了「這是我要追尋的人生,我要去追尋這個人。」自己去想啊!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所以你依他,很容易!可是依僧呢?依同學呢?這不是個概念哪!因為我們必須天天見面,天天見面的時候,大家,對不起!這個就會牙齒咬到舌頭,再不然咬到嘴唇,會不會這樣來?是說大家很清楚,每個人有“我”,所以當兩個“我”碰在一塊兒的時候的話,即使不是你死我活的話,大家問題就重重產生了,這個地方的「依師容易依僧難」的根本原因在此,想想是不是這樣,因為老師只有一個,離得遠遠的,實際上呢?當我們真正的跟老師在一起的時候,那可能有問題。就是不要說你們在座諸位,就是鳳山寺的同學來說,有的時候我們會說笑話,大家希望擠在我身邊作侍者,大家也曉得我侍者有很大好處,可是侍者,喔!很難當,所以沒有當的時候很想當,當的時候實在都好苦。好害怕,為什麼?真的接觸了以後就不太一樣,這個原因就是我剛才說的這個依師,實際上的所以能夠依得起來是因為還是依著我。

我們現在真正要的法,就是用法來認清這個我,用法來調伏這個我,這個才是真正皈依的根本意趣。怎麼調伏法呢?就是拿著法,在這些我們志同道合的一群人當中來互相運用,剛開始我們不一定能夠真正調伏,可是至少對了境我們看見我是這個樣的,我們有這個願望,願意走完這條路,當對境的時候難免會碰痛,但是回過頭來,停下來的時候想想,只有這條路別無選擇,我們會很冷靜的去懺悔,然後想辦法再繼續的走下去,所以我們真正向後依的時候要知道依三寶,也就是說如法去對境的時候,想辦法來認識這個問題,提升自、他!

這裡呢?實際上也不是一個理論。今天我也願意說簡單的基本的原則啊!首先呢,還是我們己經了解的理論方面去想,就是說至少我們學了《廣論》以後,很清楚一個事實,老師他也許很好,也許並不一定太好。那麼有一個原則,你在沒有選擇、沒有決定之前,你寧願穩一點,但是一旦你決定了以後,不管他好壞,你必須把他看成老師那樣看,以《廣論》來說,你儘可能把他看成佛,如果你決定了他是老師,然後違緣的話,這個在沒有決定跟他依止,跟他產生的違緣,這兩個所造的罪是不一樣的,你今天認他是老師以後,造的罪,跟沒有認他老師之前造的罪一樣不一樣?大家曉得不一樣。可是實際上呢,這是人與人之間大家碰在一起的問題,對吧!既然如此的話,你們想一想,對我們自己來說,到底是依師好?還是依僧好?我的感覺是,依僧好!實際上,不要說我是凡夫,就算是今天有真的佛出現,你去依他,我的感覺依不好!並不是它是不是佛,在我們凡夫身上,我們渾身煩惱,就看起來,就看不見它是佛的那一面。

所以我們瞭解了這一點以後呢,就是說真正懂得了這個以後,這一點以後,我是寧願覺得依僧,依僧依好了,依師當然一定依的好,僧都把他看成是一個寶,難道老師看的不是寶嗎?這當然不會!這是不是很實在的一個,實際上的例子。更重要的是前面說過,我們所有的依師,實際上是「依自己的理念」,還是,依自己總歸好辦,你愛怎麼辦就怎麼辦!我們平常說隨自意樂,現在不是喔!是依法,要對境的時候用法,這個是一個真功夫,這是為什麼真正要去依僧主要的原因,可是如果在這個情況之下,以我們現在的理論瞭解了以後,再加上把那個善行做下去,我們每天做的時候,依僧依不好,趕快懺悔來得及,依師依不好懺悔是難喔!

題綱:如何對師長修信念恩?觀同行、團體功德?

第二點呢,現在平常我們總是覺得,真的要去看。很難看見對方的功德。在這裡有二種方式我們去走,有一個比較笨的辦法,有一個比較利的辦法!我先講利,利因為我們大家做不到,也容易講,所以先講一下。現在我們理論上面所有學的東西,是不是告訴我們——無我,或者從前面去看,或者後面去看,乃至於現在的小沙彌,他們學了藏文,開始辯論,前面的辯論是技巧,它最後真正的辯論,是從很深細的地方去抉擇,以「我」,「有、無」,所以如果是有,它一定是說不通的,說到後來,一定是沒有道理的,所以依理來證成。我是沒有的。既然是理論上瞭解了沒有我,也瞭解了因為我們,明明沒有我——錯誤了,所以透過了我,造了種種的罪業在生死輪迴當中,所以當我們對境的時候,如果稍微注意一下的話,一碰,「我起來了」,一碰,「我起來了」,原來我一直被「我」所騙,今天所以能夠讓我認識,我又被騙了,是因為有你!所以你是,讓我,學了道理以後,真正認識的一個最佳的助緣。那不是我的恩人嗎?他沒有什麼好壞,他扮演的就是能夠幫助我,像一面很好的鏡子,我隨時需要的時候讓我看見,讓我淨化!這個比較難,不過至少我們想在座的諸位都很清楚。

容易的呢?最近,一段時候經過幾年來,大家的努力,這個成果都現出來了,不管今年過年的時候,朝禮法會、教師營,就是這個今年的成長營。現出來這麼好的結果,這種效果,在現在的世界上我們比起來的話,那簡直是獨一無二的,幾乎是。大家覺得你們怎麼做到的?到底怎麼做到的?問我?我也不知道!說實在的不知道!你是真的不知道?我多少知道一點,我們就這麼一大群人,人家看起來我們傻傻的,傻瓜,這樣。可是我們的確那個傻精神,願意每個禮拜拿出一小時、二小時、乃至於三小時、一天、二天、乃至於七天,乃至於棄捨了這個,跑到這個團體當中來,從理論上的學習一步一步走上來,然後呢?我們去做這種傻事——有機無農藥,我們做這種傻事——讀經,我們做這種傻事——不添加物、物流,是這樣。然後呢?世間的來說,做這種事情的話,回去的時候被家人笑,被鄰居罵,這樣。可是我們會堅持下去。我們沒有做好,可是我們每個人願意做,就憑著這樣的一些願意做這個力量,聚集了這些人。產生了這個效果。這不但是我看得清楚,我想我們在座的每位同學都看得很清楚,請問少得了我們平常看不順眼,他也看不順眼,那也看不順眼,少得掉這些看不順眼的人嗎?少不掉!所以我們現在不必從看不順眼的那個角度去看,從那個成果去看,是不是大家都看見了?看見!那請問?這個團體當中能少得了這些人嗎?我們覺得看不順眼的人,產生這麼強大的力量。人家一看見,就「哦!」這樣,馬上對你採取這種態度,想到這個地方的話,那我想我們這個觀過念怨這個心,會大大的平息。因為真正的平息的是,還是要他——必須要的功勞。這不是很明確的功勞嗎?政府做不到!大企業家做不到!個人做不到!可是我們就看不順眼的那群人在一起做到了,你說你到底觀過?觀功?理論上面我們已經了解。只要我們願意拿這個回去思惟就可以。

現在你想一想,當我們在教師營的時候會做到,因為這個是一個強大的氣息,現在這裡是我們人人可以做得到的。我們每個人都了解,這個思惟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理論也了解、我們也經驗到。平常如果碰到一些隨便小的事情,過去了以後就過去了。如果你老在心裡嘀咕的話,是不是心裡面,就這個東西越來越厲害,越來越厲害,好事如此!壞事如此!

那今天我們就在上面下功夫,所以既然我們共同看見了這樣的強大的力量,我們就想,原來這些人有這麼大的功德,我自己所以願意在這裡,給各位說明,說這自己的經驗,所以在這個地方說明的話,因為我感謝諸位,這個經驗是你們提供給我的,我也很清楚明白,我也提供給你們同樣的經驗,所以這是互助的。

我們分明每一個人盡我們的力量提供,有好、有壞,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撿那個不好的東西,而不撿好的呢?這是不是非常實在的一個問題?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做得到的!也是我們應該做的!所以我們但願平常的時候不斷的去做。所以你去試試看,當你有的時候,碰見這種情況,你真的願意往好的方面去。來的時候,也許你心裡已經覺得不大對勁,可是碰見好的氣氛,自然而然那個氣氛讓你轉過來,反過來壞的氣氛就讓你轉壞。所以當我們有共同這個努力力量以後,就這樣產生,這法人就是這樣形成的。現在我們不斷的這個力量展開來,所以只要我們每個人,從我們的自己的生活的本位上面、從家庭、從公司、跨出來一步、半步都可以,二步、三步更好這樣;每個人這樣跨上一步、跨上半步、乃至跨上幾步,這個法人就這樣起來了。我們就這樣的生生世世走下去。我相信,豈但是我會陪著各位,各位在座的每一位,還有很多沒有在座的都很樂意,願與我們一併走下去,上師薈供的真正意義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