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薩行論 十》

雪歌仁波切講授,法炬法師翻譯
2005/02/06


上次講到第 74 頁,主要是講我們應該要勤於來斷除這些煩惱,子三、勤斷惑,下又分為三個科判,「丑一、思惟煩惱過患,丑二、於斷煩惱之難行不應疲厭(也就是行艱難行),丑三、於勤斷能斷之性修歡喜心(也就是對斷除煩惱這件事來修歡喜之心)。初中分三,寅一、思惟煩惱害己之理,寅二、不應於煩惱修忍,寅三、為摧煩惱奮起心力。初中分四,卯一、令我不能自主,卯二、造無量苦,卯三、為害之時無盡,卯四、不可為煩惱助伴之理。」雖然說分了這麼多科判,可是總歸,這些都是屬於煩惱的過患,我們要去思惟煩惱的過患,思惟煩惱它是如何傷害我們的,然後對於煩惱不應該修忍辱,而且要努力提起心力來摧毀煩惱。

其中的「卯一、令我不能自主」,也就是這個煩惱會使得我們無法自主,隨之而轉,而去造作種種的罪業,這以前講過了。上次講到「卯二、造無量苦」,也就是這煩惱可以使我們造無量的業而感受無量的苦報,煩惱它安住在我們的心當中,而且是任意的為非作歹,任意的傷害我們,不但傷害我們的心,而且傷害到我們的來世,更傷害到來世的來世、無邊的來世。「於彼含忍不憤發」,如果還去忍耐煩惱的恣意亂行的話,就表示你「所忍非處堪訶譴」,我們上一次講到這裡。

勤斷煩惱是屬於第68頁的大主題:「癸二、學處不放逸行分三,子一、慎止惡,子二、勤修善,子三、勤斷惑。」我們現在是到「子三、勤斷惑」的地方。我們剛才說的,68頁的子一、子二、子三,這三個科判是屬於(癸二)學處不放逸行,如果再詳細區分出來,慎止惡可以歸於戒增上學。勤修善可以歸於定增上學;勤修善也就是你的心勤於行一切善,所以可以把它歸於定增上學。勤斷惑就歸類到慧增上學。也就是我們不是只有造善而已,而且是造善之後要直接的跟煩惱來對抗,所以說,這三個也等於是菩薩的三個學處。

我們要去跟煩惱來做對抗,那要怎麼去對抗煩惱?你必須先去了解煩惱會帶來什樣的過患,從這邊這一句,我們就可以看到,煩惱它可以恣意的於我作侵害,也就是這個煩惱,它是生生世世都會給我們帶來傷害的,我們看這個「我」,這個煩惱無論是在前世對我們做傷害、此世也對我們做傷害,在來世我們要去的這個「我」、要去到來世的這個「我」,它也會做種種的傷害。所以可以說,這個「我」是遍諸生世,那這個煩惱也會遍諸生世當中,來做種種的傷害。這煩惱還會使得我們來世有可能墮入到地獄裡面去,在三惡趣當中受苦。所以,對於這個煩惱,它泰然安住在我心中,它恣意的於我做種種的傷害,所以,於此我們應該要去思惟它的過患。

下面我們看(廣論P.172-5):

若時諸天及非天,悉皆群起為我敵,彼終不能牽挽我,令入無間烈火中。
彼煩惱敵具大力,能一剎那拋擲我,須彌一觸成灰燼,猛烈無間巨焰中。

即使這些外在很有威勢力的天或非天全部都與我為敵,可是他們終究無法將我投入無間地獄的烈火當中,可是,這個煩惱卻可以在一剎那間拋擲我於無間地獄當中。即使你用盾牌(可以擋兵器的盾牌)或是種種你用防護的武器,甚至你將須彌山搬來,也無法阻擋住煩惱。意思也就是說煩惱它有非常強的能力,任誰都無法阻擋住的。

外在的這些敵人無論他有多強,都無法與煩惱來相比較的,外在敵人他不論怎麼做傷害,都沒辦法像煩惱對我們所造的傷害那麼的大。所以,煩惱是最惡劣、最邪惡的怨敵,我們甚至無法用任何比喻來形容煩惱有多可惡。所以我們要生起要與煩惱來相對抗的這種心。

講到外在的這些敵人,他根本連造作一次傷害我們使得我們來世墮入惡趣的能力也都沒有辦法。也就是連一次他也沒有辦法讓我們墮入到惡趣,可是這個煩惱卻是可以,煩惱從無始以來,甚至到將來它都有這個能力,讓我們不斷的投入到惡趣裡面,它能夠造作這種無始無終的傷害,就所以看下面這邊,卯三、危害之時無盡 (廣論P.172-4):

「我之所有煩惱敵,長時相逼無終始,世間所有諸怨仇,未有如斯長相守。」

外在的這些怨敵也好,或者說外在的這些龍,或者說外在的魔、鬼等等,這一些都沒有辦法來改變我們的業,他們沒有辦法去影響我們來世要去哪個地方。雖然這些外在的魔、鬼,會讓我們感到害怕,可是,他們根本就沒有那個能力可以去主導我們來世要到哪個地方去,他沒辦法主導我們這一點。會影響我們來世到哪邊去、會主導我們來世到哪邊去的,就是我們內心相續當中的煩惱。那外在的這些怨敵、龍、魔鬼等等,這一些呢,他們根本連一毛髮許的能力,來影響我們來世要到哪邊去的能力都沒有,沒有一點點絲毫的能力。

如果說要害怕的話,應該要去害怕自己心相續當中的業和煩惱,這才值得我們害怕,外在的這一些都不值得我們害怕。我們要擔心的,就要擔心自己是不是來世是能夠得到一個好的人身,要擔心的是這一點,而不需要去擔心外在的這些。有一些人,比如說到了屍陀林,就是到墳場,到那邊的時候,他們有一些人會擔心,那裡面的妖魔鬼怪是不是會把我們帶到來世去,事實上根本就會、不可能。真正會主導我們、會帶我們、牽引我們到來世去的,是我們心相續當中的業和煩惱而已。所以,應該要害怕的是要害怕自己的業和煩惱。

有一些人有錯誤的觀念,他以為向外在的這些龍、神、魔、鬼,向他們來做祈請,希望給我帶來一個好的來世,這是錯誤的。你真正要祈求的對象是要祈求自心相續當中的善,自己好好的去造善業。

剛才講的,煩惱它傷害我們的時間,就是這樣子無始無終的來做傷害,再來講,不可以與煩惱為助伴、為友之理(卯四、不可與煩惱為助伴之理 廣論P.172-3):

「若能隨順及承事,他人悉為作利樂,諸煩惱敵徒順承,後仍苦厄相逼惱。」

這些外在的怨敵,你如果談和,或者說你歸順於他的話,他就不會再來傷害你了。可是,煩惱不是,你越跟它談和,越歸順於它的話,它對你的傷害越大,所以,不與它為助伴。

再來講到「不應於煩惱修忍」,也就是不應該去忍受煩惱。這邊就講到,煩惱可以對我們的心做損惱,也可以對我們的身做損惱。所以,這邊的科判是(寅二、不應於煩惱修忍)「卯一、思惟於心能作損惱,卯二、思惟於身能作損惱」。如果這個煩惱恆時相續,也就是它持續的安住在我們的心當中的話,那可能持續的來做傷害、對我們持續來做傷害,那我們要去感受苦果,我們會在這裡面不斷的去流轉,終將不能脫離整個生死輪迴。仁波切說在《寶鬘論》和《釋量論》裡面都有提到相類似的這些詞。然後我們看:

「如是恒時相續為怨敵,損惱大聚唯一增長因,若於我心不動常堅住,何能歡喜不畏生死輪?」

「若於我心不動常堅住」,就讓我們了解到,如果煩惱安住在我們心中的話,那會使得當我們要修法的時候,心想:「我要來修法,我要斷除這些煩惱,我希望來生獲得好的身軀,獲得好的來世,希望獲得安樂。」當你這樣子想的時候,你已經掉入到煩惱裡面去了,因為一個「我、我、我」啊!對不對?雖然說我要修法,我要來斷煩惱,我希望來世怎樣怎樣,事實上已經落入煩惱當中了。甚至你要來修煩惱的正對治「空性」的時候,你也會想著:「我正在禪修空性。」那你也是落入我執當中,也就等於你落入到煩惱當中。所以可以說,心中如果有煩惱堅住在裡面的話,你任何時刻所做都會落入它的圈套裡面。

如果煩惱安住在我們的心相續當中,它將會帶給我們眾多的這些苦。所以說如果我們心中仍然有著「我、我」的想法,那你會怎麼樣?因為有這個「我」這個想法的關係,你會去想辦法滿足「我」的一切所需。認為「我」是很重要的,凡是來傷害到這個「我」的,都與我為敵,那你的心中就持續不斷的生起這些煩惱。就像早上《略論》裡面講的,你如果沒有愛盡樂的話,將無法獲得究竟的解脫樂。只要有這個愛還在的話,你就會有煩惱,你就會有這些苦。

如果心中有煩惱的話,當我們看到這個對境、看到任何東西時,你心中就會想著:「呃!我要那個東西。」就會想著:「我要什麼!我要什麼!」好像會變成一種心病,看到外在這些東西的時候,你一顆心就這樣子好像要去得到它,這就是一種心病。或者說心中如果有煩惱的話,那你一定想要去聽一些好聽的話。或者說心中有煩惱,看到別人有好處的時候,你也想要去得到這些好處,對不對?那心中有煩惱,看到所有不好的東西,你都想說我不要,對不對?意思也就是你這個心病就永遠沒辦法醫治,經常就有這個心病在,只要你心中有煩惱的話。

如果你這個煩惱的心病更惡化的話,可能你會生起強烈的貪心,甚至會做去偷竊別人東西的行為。就物質上而言,會去做實際偷竊的行為;如果不是物質上的,可能你就會做出不可思議的這些惡業,就比如說你會發起瞋恚,之後去做傷害他人的這些行為出來。這些心病就是源自於煩惱,煩惱也就是因為我們有這種貪愛自己、愛執自己的心,這種我執、這種愛執自己的心。所以有這個愛的話,你就有這個煩惱在。我們說這個煩惱,煩惱呢,煩惱的意思也就是你的心是愚蒙、你的心是憂苦的,所以它會造作自己以及他人的不快樂。這種煩惱使得我們去造作的惡業果報當成熟的時候,可能就會使我們落入無間獄當中了,煩惱會帶來這個。下面就是,卯二、思惟於身能作損惱:

「此是生死堅牢巡邏者,亦是地獄等處行刑手,若住我心貪著纏網中,何由令我身心得安樂?」

以上就是讓我們要了解到,煩惱對我們的身和心所做的損害,下面就是要提起摧毀煩惱的心力。這邊就講到說(寅三、為摧煩惱奮起心力):

「乃至此敵未見決定降伏時,一切時中我當不捨勤精進。」

既然我們了解到,煩惱會給我們帶來這麼多的損害,我們不降服煩惱,那豈不是太傻了嗎?所以應該要不捨棄勤精進將它降服掉。

「若人稍作損惱尚且發憤怒,我慢盛者未降斯敵勿安眠。」

我們如果被一般世俗的人罵了一句,心中一定會很不快樂,一定在想非要回他一句不可,還沒有回他這一句之前,心都喀嚓喀嚓很難安,都會這個樣子阿。所以說「若人稍作損惱」我們就會發起憤怒來想辦法要去回他一句,可是,這個「我慢盛者未降」煩惱這麼熾盛,你沒有去降服它,那豈能安眠呢?

所以尚未降服煩惱之前,我們應該不捨精進、不捨不放逸(應該要起精進的意思),否則你將會就像在水裡面被煮一樣,有內外受敵的意思,好像是被煩惱把你煮熟的意思(內外都受敵,被煩惱所煎熬、煎煮的意思)。要降服煩惱沒有那麼容易的,要很辛苦跟它對抗的,所以要起艱難行。

下面我們就看(丑二…)「寅一、能伏煩惱披甲精進於彼難行不應疲厭」,這邊就舉了一個例子:

「不殺自死世間眾苦煩惱敵,對壘交鋒奮力克敵欲致果,縱為鋒鏃中傷創鉅痛亦深,所求大欲未成猶不甘退卻。」

也就是講到世人當他與敵人在交戰時,即使把敵人殺了,說實在,那個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它本來就會死了嘛!遲早會死的,只不過是讓他早一點死而已。可是,世人卻以為把敵人殺了,他就是英雄,自以為自己是英雄。這根本就沒有什麼了不起,你只不過是讓他早一點死而已。可是這些世人,當他跟敵人在交戰時,沒有把敵人消滅之前,他會不顧一切的、不顧自己被敵人的刀、劍所傷,就是不退卻、不服輸,他一定要把敵人殺死,就有這種自認為是英雄的行為,事實上這個不是英雄的行為。這是比喻。再來下面講:

「況為長時一切眾苦因,唯一自性怨仇欲摧伏,縱令能生百千諸苦痛,應須勇毅不卻何待言。」

世間的人,他很努力於降服外在敵人這些無意義的事,那根本就不能稱為英雄的行為,真正要對抗的是煩惱,煩惱的本性、自性就是來傷害我們的,外在敵人的自性、本性並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我們去立他為敵人的,更何況這些外在的敵人,他傷害我們的,只是傷害此世的身軀而已,他無法傷害到我們的來世,可是這煩惱,它不但本性、自性是能傷害我們的傷害者,而且,它也不需要我們去立它為敵人,它本來就是我們的敵人了,它傷害我們的時間又是無始無終生生世世的。所以,我們要努力的不是去降服外在的敵人,應該要努力的去降服煩惱,才能夠稱為英雄。不是要對這些怨敵的傷害生起不忍的心而跟他對抗才稱為英雄,是去對抗煩惱而不退卻,這才能夠稱為英雄。

如果要降服煩惱的話,必須要依艱難行,也就是要依於苦行。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這些實修者、這些行者,他們離人群而入狗群去修種種的苦行,受種種艱難行的痛苦,主要目的是為了降服煩惱。一般的世人所要降服的是外在的敵人,所以,他們會去跟敵人來作戰。

仁波切舉了一個例子,說有一些西藏人,笨笨的會去比賽,看誰比較有勇氣,他們會彼此拿一枝長長的劍,在眾人的觀看之下彼此互砍,他砍他一刀,他才砍他一刀,要比看誰比較有勇氣。有勇氣的人,是怎麼看出來他有勇氣呢?前面有很多刀疤的,表示他有勇氣。沒有刀疤的,一定被砍的時候會逃走,那他的頭後面就有刀疤,所以看到頭背後有刀疤的,就表示他沒有勇氣。

世上的人要去征服敵人的時候,他都可以做這樣的苦行了,更何況我們要去降服煩惱、降服真正的敵人呢?世人在跟敵人作戰時,身上受了傷,可是他心卻是很高興的,這些傷痕,他們把它視為是身上的一種莊嚴、一種莊飾品,他身上的這些傷痕,就是他的勇氣的象徵。所以仁波切說,他們會在眾人的面前去展示他身上的這些莊嚴,它好像很漂亮。事實上並不是這個樣子,那一些離人群入狗群在實修的,真正與煩惱在做對抗的人,他們所行的苦行,才是真正的莊嚴。心不退卻與煩惱作戰,才是真正的莊嚴才對。

離人群入狗群的意思,也就是他捨離了世間八法,為什麼?為了要與煩惱來做對抗的緣故,所以他捨離了世間八法。他在世人的眼裡面,會覺得他是一個行為怪異的人,因為他吃,也是有得吃沒得吃的,然後也居無定所,就像我們現在的流浪漢一樣。

仁波切:就像我們說的沒有人情,我們對他好,他對我們不好。好像兩年前吧,雪歌寺那邊有一位法師,大概六十幾歲,他就像我剛剛講的這樣的狀況。大家都知道他修行非常好,(但)他睡在哪裡都不知道,有的時候他在房間裡面。他沒有穿鞋子,冬天再怎麼樣(冷)還是這樣子。看到人完全不會打招呼,都不理會別人。他來的時候,我們就不用理他,跟他講話比較直接,口氣比較不好:「好!坐!吃吧!」就這樣子的話,他就乖乖的會在。那對他好一點,站起來就會走,一點都不給面子。他就一直斷掉貪愛這個世界的「名字」等等,所以他的作法都這樣子。冬天很冷很冷,整個都是雪,他也會跑去山洞,(山洞裡面有)像熊的動物,碰到人的話,是會吃人的,只有大陸那邊有,你們知到嗎?牠的臉、嘴巴比較像猩猩,但不是猩猩(人猿?),身體像熊一樣很高大、很有力。有的西藏人碰到牠,被牠在身上一抓,整個皮都拉掉了,孔武有力;牠會吃人,也會吃老鼠。他就沒有問題,有些牧人跟著牦牛、羊,走在路上時,會看到那個法師和那些像熊的動物一起走,也會在那些動物住的地方睡覺。

那個法師在前年圓寂了,這樣子就像離人群入狗群,就是斷除對整個世界的愛,真正修行很厲害的時候就是這樣子,像密勒日巴尊,就這種。完全跟人緣都沒有了,他走到哪裡就是他家,四處為家,好像大地是我家。哈!哈!哈!…哈!哈!

那個法師,我們也不知道他是到什麼地位,我的老師跟我1992年去的時候,他就常常來我的老師跟我們住的房間,來的時候他會拿一些水果或酥油,就來我的老師前面,就放著,就看一下,就就走了。哈!哈!哈!

我們寺廟裡面常常修大普明毗盧遮那佛的除障的法會,做的時候是從早上三、四點開始,到下午的三、四點,就一直修。他也會來參加,一來參加,就一直完全不動。出家人會休息一下,上廁所或是喝茶,他從早上三點就一直坐著,到下午三、四點,完全不會動,就一直坐在那裡。有的時候他完全不會參加,就跑到山上去,(大家)都不知道他去哪裡。也好像完全沒有感覺他有什麼親戚,這種就是離開世間的八法。

所以來對抗煩惱的苦行才是我們真正的莊嚴,那去對抗非真正敵人的苦行不能稱之為莊嚴。剛才講的就是降服自己心相續當中的煩惱而行的苦行,可以成為我們真正的莊嚴,就是 78 頁這個偈頌(寅二…卯一、難行為自利圓滿之因故應安忍 廣論 P.201-4):

「為無義事遭敵曾負傷,猶如嚴身之具常矜炫,
為成大義而奮正精勤,縱受諸苦於我何足恤?」

如果是為利他而行苦行,我們就應該來修安忍(卯二、難行為他利圓滿之因故應安忍):

「若漁若獵或復事農田,僅為自身溫飽支身命,
祁寒暍暑逼惱猶堪忍,利眾生故何苦不能堪?」(祁:ㄑーˊ,暍:ㄏㄜˋ)

當這菩薩要來對抗煩惱的時候,為了等同虛空般的有情來行苦行,安置一切有情於安樂的時候,他必須要去行種種艱難的苦行,在這種狀況之下,必須要去修安忍。

下面(卯三、先發誓願當令成就之理):

「十方虛空盡邊際,有情煩惱誓願斷,既發是願而自身,不能解脫諸煩惱。
於己忖度不自量,所言安得非欺妄,是故常應勤精進,摧諸煩惱毋退縮。」

這菩薩他許下諾言,要令所有有情斷除煩惱,令所有有情脫離整個生死輪迴,他許下這樣子的諾言。可是,當他在實修的時候,卻是以先斷除自己的煩惱、先脫離整個生死輪迴為他主要的實修。那這樣子做是否有錯呢?並沒有錯誤的,因為你自己呢,自未調伏煩惱,你何能言調伏他人的煩惱?因為你自己都不曉得如何調伏煩惱之法的話,那你又怎麼能夠去令其他有情調伏煩惱呢?你如果自己都無法調伏煩惱,而要去調伏他人的煩惱,那豈非是欺妄?「非欺妄」就是豈非欺妄,你豈不是在欺騙人家嗎?

再來我們就講下面(寅三…卯一、應勤煩惱之對治 廣論 P.198-1):

「我於此事應貪著,懷恨不捨而遣除,雖如是具煩惱相,能斷煩惱非所斷。」

我們要去調伏自己的煩惱,要直接與煩惱來作戰,就應該對煩惱生起懷恨的心,沒有把它消滅之前,你絕不捨棄的這種心要生起來。懷恨這個煩惱從無始輪迴以來,至今呢,它一直在傷害我的這件事,對煩惱起了這種懷恨的心。雖然如是生起具煩惱相的心,可是,它並不是我們所應該要斷除的煩惱。雖然對煩惱起了這種懷恨的心,要將它消滅掉,可是,這個不是煩惱,這個不是我們的所應斷。

我們心中下了這個清淨的決定,要與煩惱來作對抗,那是不是會與我們所應該要行的菩薩行相違背呢?不會違背的。我們心中要對煩惱生起懷恨的心,那這個是不是煩惱呢?是不是我們的所應斷呢?也不是。所以當你在實修的時候,在跟煩惱作戰的時候,你會經過這些心路過程,這邊就一一的做解答了。

再來講到在對抗煩惱的時候,我們應該要提起怎樣的心力呢?就說(卯二、任於何時悉應勉力勿隨煩惱自在而轉 廣論 P.199+1):

「刀鋸鼎鑊加我身,雖斷吾頭亦易事,終不應於煩惱敵,甘心俯首而歸順。」

也就是在跟煩惱對抗的時候,你一定要下定決心說:「我一定要贏過煩惱,我絕對不敗給煩惱,或者不輸給煩惱,我要跟它對抗,即使被火燒、即使被斷頭,寧可這樣,絕不輸給煩惱。」來跟煩惱對抗的時候,要提起像這樣的心力。因為你想到煩惱會帶給你的傷害事實上是遠勝於被火燒、被斷頭這些的傷害,所以說「終不應於煩惱敵,甘心俯首而歸順」。

在跟煩惱對抗的時候,我們要生起永不服輸的心,寧可被燒、寧可被殺,也不輸給、不降服這個煩惱。可是一般的人,比如說朋友喝酒,往往我們就會跟他們混成一堆一起喝酒。像我們在對付煩惱的時候,要下的決心就是說,朋友喝酒,我絕不跟他喝酒,不服輸,你寧可被殺,也不掉入這個煩惱當裡面,要下這種的決心、毅力。

當我們在做懺悔的時候,也可以把這一句套上來用。做懺悔時,要用四種對治力來做懺悔,就是依止力、追悔力、現行對治力及防惡再犯力,尤其是最後面的防惡再犯力的時候,你下定決心爾後不再犯,就可以套上這一句:「即使要被刀鋸、鼎鑊加諸於我身,或斷我頭,我終不再造這些惡業。」你可以把這一句套上去用,這樣子你要懺悔、要斷除惡業的決心就比較強一點。

下面就是「丑三、於勤斷能斷之性修歡喜心」,講到(寅一、自相續之煩惱根本拔除已彼無安住所依 廣論 P.199+4),

「世間怨敵被驅雖出境,還於他國潛伏收殘餘,
養精蓄銳捲土復重來,煩惱怨敵其相不如是。」

要對於能夠斷除煩惱的這件事,心生起這種好樂之心、歡喜的心,以及生起勇氣來將它斷除。這邊講到,世間的怨敵,如果你將它驅趕出去,離開這個地方之後,他可能還會到其它的地方去,從這邊逃離了,它會到其它的地方,然後在其它的地方養精蓄銳,力量增強之後,它可能還會再回來。像我們這世界上,你會看到在作戰的國家就是這個樣子,你跟這個國家作戰,作戰完了之後,可能又有另外一個國家又跟你為敵,然後你又會跟它作戰。或者說你這個敵人,你把他消滅了,或者把他趕走了,他可能逃到其它地方,後來他可能又會回來跟你作戰,世間就是這個樣子。可是,煩惱就不是這樣,煩惱這個怨敵,你如果從心相續當中將它根除掉、從根斬除掉之後,它就不會再返回來了,也就是它可以完全被消滅掉,我們能夠將它完全消滅掉。

再來講到這個煩惱,它是顛倒的、它是不可靠的、它是虛假的,所以,我們可以正量的慧將它去除掉,以這個慧為我們靠山將這個煩惱,將它去除掉、消滅掉,所以這邊說(寅二、從顛倒因生故若依精禁閉能斷除 廣論 P.199+5):

「煩惱以識煩惱慧眼斷,從何心中遣除更何往,
住於何處還來為我害,唯是自心怯弱乏精勤。」

就比如說,如果我執和證無我慧兩個要來對抗的話,那一定是證無我慧會贏的,一定是它贏的。因為煩惱,它是虛假的、不可靠的,所以一定是證無我慧會贏的。一旦我們將煩惱從心中根除掉的話,它就沒有去處了。因為它的安住之處是在我們的識、在我們的心中,如果從心中都把它斬除掉,它就沒有地方可去了,當然它就不會再回來。所以,我們必須要發起精進的心,不要有心怯弱,心怯弱就好像心沒有那種勇氣。不要有怯弱之心,發起精進的心,跟煩惱來做對抗。

再來講到煩惱,煩惱被我們從心中將它根除之後,是不是會入住於我們的心性(心的自性)當中呢?是不會的。所謂的入住在我們的心性當中,也就是它會不會是藏在我們心的底部、內心深處,會不會藏在那裡面呢?是不會的。如果它真的會潛在我們心性當中的話,那表示它是諦實存在的,表示它是這個樣子,它不需要依於眾多的增上緣、所緣緣、等無間緣這些因緣而存在,那表示這一點。事實上並不是這個樣子,它一旦被我們從根將它斬除之後,它就不再會住於我們的心性當中,甚至不會住於形成煩惱的這些因或緣當中,所以這邊說(寅三、根本拔除已彼決無餘處更可依止故應斷除):

「是諸煩惱不住於境不住於根不住中,此外亦復不住他處依於何處損有情?
彼如幻故心離怖畏正知不倒勤精進,為無義事地獄等苦何能侵損及我身?」

再來講到煩惱,這個煩惱呢,事實上它並不是諦實存在的,它是如幻如化的,就像魔術師,他依於木石然後加上咒語,幻化出魔術的馬出來,那所幻化出來的馬,事實上是沒有什麼作用的、沒有什麼能力的。煩惱也是一樣,它並不是諦實存在的,它是依於眾多因緣而生起來,就像是魔術一樣。「彼如幻故」因為它像幻化一般,所以我們對這些煩惱不需要心生畏懼,就是「心離怖畏」,「正知不倒勤精進」也就是正確的去了解之後,無顛倒的起精進來斷除煩惱。

「為無義事地獄等苦何能侵損及我身?」也就是為了這些為了這些煩惱無意義之事,而去感受地獄等苦,那豈不是很傻嗎?事實上,為了這些無意義事,而使得我們自己的身軀受到侵擾,我們怎麼可以任由它這樣子來做侵損?因為這個煩惱,它根本就是一種顛倒識,事實上,煩惱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真實的,都不是諦實存在的,我們就不應該為煩惱、為這些無意義事而去受到傷害。所以我們應該起這種好樂的心,很歡喜可以完全將煩惱斷除,對這一點要心生歡喜的意思。

到此為止,已將「癸二、於學處不放逸行」所分下來的三個科判,就是「子一、慎止惡 子二、勤修善 子三、勤斷惑」這三個將它講完,接著就進入到「壬三、攝義」,這是「辛一、釋論文」當中分下來的,這邊就講到:

「如其宣說應修諸學處,如是思惟應當勤奮修。」

如上所宣說的,我們應該要努力的來學習菩薩的諸種學處。應該思惟,然後勤奮修,如果你不勤奮修的話,就好像:

「不聽醫言而欲求醫治,其疾能療古今所未有。」

我們應該對於佛所宣說的種種學處,努力的精勤來修持,如果不遵佛言而修持,那你焉能斷除這些煩惱呢?就好像是不聽醫言,你焉能治療你的疾病?

到此為止,就將第四不放逸品講完,那我們就把它唸一次:

如是如來最勝子,已發堅固菩提心,復應恒時無動搖,勵力無違諸學處。
若率爾作本無心,或雖觀察未詳辨,是事雖已誓願為,容當再思慎作止。
若經諸佛及佛子,以大般若所觀察,自心亦已屢研尋,此中尚復何猶豫?
若已如是發誓言,而於其事不成辦,則為欺誑諸有情,我當墮落生何趣?
經云若心欲布施,微少下劣尋常物,其人布施不果行,後當墮入餓鬼中。
今於無上菩提果,至心思惟作施助,欺誑一切諸眾生,欲生善趣何可得?
或有棄捨菩提心,能成聲聞解脫者,業果之理不思議,唯一切智能了知。
菩提薩埵諸墮中,退菩提心為最重,若有違犯如是行,是壞一切眾生利。
若人但於剎那間,障礙菩薩作福德,即為壞諸有情利,應受惡趣無邊苦。
壞一有情安樂事,尚於自身致衰損,況壞遍滿虛空界,有情義利何待言?

如是由斯罪墮力,復依菩提心威力,輾轉升沉生死輪,登菩薩地常為礙。是故如其所發願,我應敬慎期必成,若不從今奮精勤,愈趨愈下轉沉弱。往昔為利諸有情,無數如來出於世,我由眾罪所障復,未得親承如來教。我今壞戒仍如此,數數如初難值遇,惡趣逼惱並繫縛,備遭割截屠戳苦。既值如來出世間,更得人身具信心,堪修善法如今者,實為稀有難多得。雖如此日身無病,飲食支身暫未死,年命剎那難保信,色身須臾如泡影。以我如今所行為,再得人身尚難必,若時不能得人身,無緣修善唯作惡。若時有緣能行善,而我不作諸善業,惡趣眾苦所昏蒙,爾時我何能為力?若時眾善不修行,唯積眾罪多無量,縱經百千俱胝劫,善趣之名亦不聞。以此之故世尊言,幸得人身極稀有,如大海中盲龜項,幾希能值浮木孔?於一剎那作罪惡,當墮無間經長劫,無始輪迴積眾罪,不生善趣何待言?非唯僅受此罪已,便從惡趣得解脫,即於正受此罪時,又復廣造諸餘罪。獲得如是有暇身,我今若不修善法,誑惑自欺無逾此,愚蒙過此亦無有。若我即達如是理,由愚癡故行怯弱,逮其臨欲命終時,必當心生大憂悔。地獄烈火難堪忍,若於我身久燔炙,熾然難忍憂悔火,定當熱惱逼我心。極難幸遇有利地,何幸我今忽遭逢,我身若尚具慧心,後復牽纏入地獄,豈非咒術迷我心,今我於此無知覺?不知何物令愚蒙,究竟我心有何物?瞋恚貪欲諸怨敵,並無手足能動轉,亦非善巧具雄力,云何役我如僕使?泰然安住我心中,恣意於我作侵損,於彼含忍不憤發,所忍非處堪訶遣。

若時諸天及非天,悉皆群起為我敵,彼終不能牽挽我,令入無間烈火中。
彼煩惱敵具大力,能一剎那拋擲我,須彌一觸成灰燼,猛烈無間巨焰中。
我之所有煩惱敵,長時相逼無終始,世間所有諸怨仇,未有如斯長相守。
若能隨順及承事,他人悉為作利樂,諸煩惱敵徒順承,後仍苦厄相逼惱。
如是恒時相續為怨敵,損惱大聚唯一增長因,
若於我心不動常堅住,何能歡喜不畏生死輪?
此是生死堅牢巡邏者,亦是地獄等處行刑手,
若住我心貪著纏網中,何由令我身心得安樂?
乃至此敵未見決定降伏時,一切時中我當不捨勤精進。
若人稍作損惱尚且發憤怒,我慢盛者未降斯敵勿安眠。
不殺自死世間眾苦煩惱敵,對壘交鋒奮力克敵欲致果,
縱為鋒鏃中傷創鉅痛亦深,所求大欲未成猶不甘退卻。
況為長時一切眾苦因,唯一自性怨仇欲摧伏,
縱令能生百千諸苦痛,應須勇毅不卻何待言。
為無義事遭敵曾負傷,猶如嚴身之具常矜炫,
為成大義而奮正精勤,縱受諸苦於我何足恤?
若漁若獵或復事農田,僅為自身溫飽支身命,
祁寒暍暑逼惱猶堪忍,利眾生故何苦不能堪?
十方虛空盡邊際,有情煩惱誓願斷,既發是願而自身,不能解脫諸煩惱。
於己忖度不自量,所言安得非欺妄,是故常應勤精進,摧諸煩惱毋退縮。
我於此事應貪著,懷恨不捨而遣除,雖如是具煩惱相,能斷煩惱非所斷。
刀鋸鼎鑊加我身,雖斷吾頭亦易事,終不應於煩惱敵,甘心俯首而歸順。
世間怨敵被驅雖出境,還於他國潛伏收殘餘,
養精蓄銳捲土復重來,煩惱怨敵其相不如是。
煩惱以識煩惱慧眼斷,從何心中遣除更何往,
住於何處還來為我害,唯是自心怯弱乏精勤。
是諸煩惱不住於境不住於根不住中,此外亦復不住他處依於何處損有情?
彼如幻故心離怖畏正知不倒勤精進,為無義事地獄等苦何能侵損及我身?
如其宣說應修諸學處,如是思惟應當勤奮修。
不聽醫言而欲求醫治,其疾能療古今所未有。

入菩薩行論廣解佛子津梁釋不放逸品第四竟

問題:剛剛仁波切說到,煩惱就像是幻師幻化成的東西那個譬喻,煩惱如幻的譬喻,我們在講如幻的的時候,仁波切有講一個例子,說譬如就像幻師幻化成的東西,煩惱就像這樣子。可是因為這樣子的話,因為我聽過,有人就跟我講,說因為煩惱就像幻化出來的一樣,所以呢,我們就不要去想這個煩惱就好了,因為它就是所變化出來的,它是假的。所以,如果覺得自己有煩惱,那個是錯誤的,因為你就是不要去想就好了。可是這樣子講起來,好像並不是如幻的意思,那如幻的話,是不是應該說從煩惱它本身是怎麼生起的角度,還有它的本性是什麼,這種角度去想的話,才能想出它如幻的意思?

回答:是的。

仁波切:會長今天跟我說,我生日的時間,這裡學員想要念一些會長壽的、會平安還是什麼,就為了長壽,唸長壽的佛的咒語,或者是白度母的咒語,就這樣子唸的話,老師會不會比較長壽一點,哈!哈!有的寺廟他們的老師,比如說法王,他生日的時候,我們特別做他的長壽法會。我們這裡沒有長壽法會的儀軌,但是,如果持長壽佛咒語的話,應該有幫助到,意義的角度來說就一樣的。

為了上師的長壽,這種(長壽法會)也可以說為了自己,比如說為了我的上師,我做一個長壽法會,或者是長壽佛的咒語唸一唸,回向給他,就這樣子的話,也可以說自己長壽上面做了最大的功德,對自己是最大的幫助。道次第裡面就常常講:對上師或其他的佛做供養等,那些都會比較殊勝的。就一樣,念長壽佛的咒語,或者是為了長壽的那些善根,為了上師做的話,這個功德一定會比一般唸的還更殊勝。那這個更殊勝,得到的是誰?就是自己有得到的。可以說團體一起做的時候,也有它的功力,這個中心會長久,或者是老師也會長壽,在這個方面也有關係。主要是自己上面,有很大的幫助,按照經典上面的理論是這樣的。我們在長壽法會的時候,法王也有提出來,確實是這樣子。

我唸,你們就跟著我唸,先唸長壽佛的咒語,然後唸尊勝佛母的咒語,然後唸白度母的咒語,你們跟著我唸囉:

嗡 拿摩 把嘎瓦迭 阿八砸咪打 阿紆賈那 頌把昵 基撘滇作 攘砸亜 搭嘎打嘎婭 阿砸哈迭 桑亞桑 捕搭訝 迭亜榻 嗡 布涅布涅 瑪哈布涅 阿巴砸咪打 布涅 阿巴砸咪打 賈那 桑把 卓八沏弟 嗡 薩啦哇桑 嘎剌 八哩須大 達媽耊 嘎嘎剌 娑吧哇 比須迭 瑪哈剌呀 巴利 瓦哩也 梭哈(這是長壽佛的長咒)

短咒的話:

嗡 阿媽惹囔 幾温迭 梭哈

然後尊勝佛母的咒語:

嗡 種梭哈 嗡 阿咪打 阿唷唷達迭 梭哈

然後唸白度母咒語:

嗡 大咧 都大咧 都咧 麻媽啊唷 晡涅賈那 晡登古魯 梭哈

然後唸法王的咒語,就傳一下:

嗡 啊 古魯 邊砸達剌 勉諸悉哩 瓦庚大 蘇嗎帝 賈那 下撒剌 達拉剌 桑姆大 悉地 把大 悉地 轟轟

你們十七號的時候,長壽佛的咒語跟法王的咒語一起唸就可以了。你們也可以想…,比如現在我的來說,主要就是法王,我真正的上師已經圓了,真正上師的意思怎麼說?根本的。對我幫助最大的上師已經圓寂了,那下面就是法王,所以我現在就法王的咒語。那你們可以想,上師都是同義,為了整個上師長壽,就唸法王的咒語。

還有就是我們過年的時候念心經,明天早上除障(法會)念心經,心經我以前有傳過,沒有口傳?沒有嗎?那藏文我唸一下:(注:可見聽錄音的重要性,手抄搞僅僅是幫助習之助力。)

…………嗡 牟尼 牟尼 瑪哈牟尼也 梭哈

我後面唸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咒語。我們過年的時候,也有一些護法的儀軌也會唸,現在想(傳)護法三尊(的咒語):上士道的護法是馬哈嘎那,中士道的護法是財寶天王(你們說的多聞天王),下士道的護法是閻羅法王,然後吉祥天女,吉祥天女是現在很多黃教的,比如說法王就一直修吉祥天女的護法。這四個咒語我就唸一下,你們跟著我唸:(各唸三遍)

閻羅法王:嗡 嘎啦如巴 哄呸

多聞天王:嗡 貝 蝦喇嗎籟冶 梭哈

馬哈嘎那:嗡 匾乍 馬哈嘎那 沁且乍 比練 比奈雅嘎 哄哄 呸呸 梭哈

吉祥天女:匛曩摩 匛曩摩 匛匛曩摩 吞匛 喀喇 拿篋抹 曩摩 阿迦打賈 吞匛 汝嚕汝嚕 哄 匛 哄 哄 匛 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