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論第八品 四》

雪歌仁波切 講授
2006.3.26


複習

我們現在進行的,是《入行論》第八品,內容是關於靜慮的修習方式。首先,要遠離外在的喧鬧,之後,則是消除內在的邪分別。

要消除內在的邪分別,首先是於五欲修厭患,其中包括觀修不淨,以及思惟依賴欲界法,則你所不欲之事就會繼續發生(即:思惟能生眾多不可受樂事)。目前我們的進度是在觀修不淨。

就觀修不淨這部份,除了直接以現量所見去修之外,還有透過理由理路,從因與果的角度思惟,都可以成立身是不淨的。所要觀修的身不淨,不只是他人之身(所貪的對境),也包括了身為貪欲產生者的自身,這二者,都可以透過理路觀修不淨。目前我們的進度,是在「於自身作不淨想」這個段落。

64.皮表迸裂屍 見者生大畏 知已復何能 好色生歡喜

自身之不淨,可以用「從裡面(內臟等)看到的身體是不淨」為理由,來成立「從外面看到的身體亦是不淨」。正因為裡面是髒的,所以我們從外在看到的身體也是髒的。就像前一堂曾講過,我們現在要修的,是透過從身體裡面看的這個角度,來遮止對外在行相的貪著,所以,要把身體看成是一個裝滿髒東西的塑膠袋。

在修不淨之時,從自己身體的表皮,到皮下的脂肪,脂肪之下的肉,肉裡有各種神經、血管等等,再往裡走是骨頭,骨頭裡是骨髓,這些要好像你親眼看見一般。就好像把東西放在透明塑膠袋一樣,從外面可以看得一清二楚那樣。

當我們看身體,就像看到裝滿五臟六腑的透明塑膠袋那樣時,就不會去喜歡了。若還是喜歡,那麼,對於死亡後那腫脹、表皮破裂的屍體也應該要喜歡才對。然而,既然我們不喜歡人死後屍體的樣子,也就沒有理由能對現在的身體生起貪心。

這一段的重點在於:把「把身體看成透明塑膠袋,裡面裝滿髒東西」與「死後屍體的相狀」結合起來觀修。

仁波切中文述:

在修不淨觀時,若單單只從「把身體看成透明塑膠袋,裡面裝滿髒東西」去看,仍然會對身體起貪心,沒有辦法整個消除掉。我們還是會認為外在的樣子,不只我看他是好看,所有的人也都這樣看,而且,雖然裡面是髒,但外面看來還是漂亮的。

但是,當我們連結上「未來的屍體」,這二者體性是同一個。把這二者連結在一起修,不淨觀才會比較圓滿。

以上所講的,是要成立「身不淨」而說的。接下來是遮破「身淨」。無論是對自己或對他人的身體,我們是如何耽著於其身是淨呢?是在什麼時候,我們會覺得自他的身體是乾淨的而產生貪著呢?比如,在洗完澡、塗了香料等的時候,那時,我們的心會認為,身體是非常乾淨的。現在要遮止的,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執身體為乾淨的心。

65.塗身微妙香 旃檀非她身 何以因異香 貪著她身體

她所塗上去的香味,是旃檀的香味,而不是她自己本身的味道。明明是塗上來自別處的味道,你為什麼會認為她身體是香的、是乾淨的?

66.身味若本臭 不貪豈非善 貪俗無聊輩 為何身塗香

67.若香屬旃檀 身出乃異味 何以因異香 貪愛女身軀

如果我們要喜歡,應該要喜歡身體本來的味道,但身體本來的味道是很髒臭的。如果,我們能夠不貪著於身體本來的味道,那麼,我們也就不會新造種種讓我們受苦的因了。但是,因為我們不清楚身體本來是什麼味道,對於塗在身體上其他的香味產生貪著,而後,於身體上,我們的煩惱增長,於是造下很多使我們受苦的因。

為了不再造使我們受苦的因,好好地思惟我們的身體本來是什麼味道,難道不好嗎?

年輕人會在身上做很多的裝飾打扮,但這些裝扮沒有辦法在老時使我們回復年輕,那時心裡的苦會更大。因為,在以前的那些裝扮中,我們對自己的貪心也隨之增長,後來,當我們看到身體的本來面目時,才會感受到更大的苦。如果從年輕時開始,就照著身體本來的樣子去過的話,以後,內心就不會感到如此困苦。

仁波切中文述:

打扮,是為了什麼?為了變得漂亮一點、年輕一點。打扮的目標,是這個。年輕時,一直習慣這樣做,也就一直在增加貪心。年紀愈大時,再怎麼打扮、塗塗抹抹,也沒有辦法像以前那樣可以變得年輕漂亮一點,這是不可能的。

那時,就會更苦。因為貪心一直增加,老一點時,就沒有辦法面對這個苦。反之,如果就照著身體本來的味道、樣子,隨著身體自然的樣子跟著走的話,就不會需要去面對另外一種苦。(這另一種苦來自於)自己先增加貪心,等年紀愈來愈大時,愈不想看鏡子裡的自己,塗,反而更不好看。

隨著自然走,我們既不會苦,又不會增長貪心,由於沒有特別增長貪心,也就不會特別再去造苦的因。

針對「身味若本臭 不貪豈非善」這二句,賈曹杰尊者在《入行論釋》中說:「若身自性臭惡,於彼不貪有何不可,身貪為眾苦之因故。」若不於身起貪著,新的苦因,不就不會造嗎?對身的貪著,是眾苦的因。不對身起貪著,也就不會新造苦因,這不是很快樂嗎?此即根本頌裡「不貪豈非善」,就照著身體自然的樣子走,不特別起貪心,這樣難道不是快樂的嗎?

「貪俗無聊輩」這一句要講的是什麼呢?我們由於覺得香而喜歡、生貪心的話,這種貪心,是依靠著香味而生,並不是依靠著身體本身而產生的。可是,這香味又不是身體的,我們不是很笨嗎?把聞到的香味,以為是身體的氣味,然後,想要聞香、想要到她那裡去,然後說「好香啊!」感覺那香氣是從她身體發出來的,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啊。這一句要遮止的是我們這種錯誤的想法。

香味,不是身體的味道,是靠著其他的東西產生的。可是,我們這些有煩惱的世俗人,因為不了解這個事實,為了我們生貪欲的對境,為了增長貪欲,就在自己的身上塗香,使別人對自己生起貪心,自己對自己也生起了貪心。總而言之,為了增長自己與別人的貪心,明明不是出自本身的香味,我們想盡辦法讓這味道感覺上是從自己身上出來的。

但是,無論你塗得再多,這香味也不會進到我們的身體裡,因為它就不是身體本來的味道啊,所以,就要繼續一直塗。就算明明知道香味不是身體本來的味道,但是,無知的愚人,仍舊繼續做著這樣無意義的事情。

這是沒有意義的,是無聊的事情。這樣做只會讓貪心增加、煩惱增加,對於我們解脫與成佛,一點用也沒有,只是成為自他貪心增長的因而已。而且,在貪心增長的同時,香氣仍不是我們的,想盡辦法讓香氣感覺上是從自己身上發出來的,這麼做,真是很愚昧。

仁波切中文述:

我們的貪心是很奇怪的。比如,若我們對某個人有貪心,在他塗了香之後,這貪心又增加了。為什麼會增加?明明知道那香不是他的香,但在聞到的當時,我們並不會想,只覺得「他好香」,好像這香是存在於他上面的東西,有這種感覺,好像他本身很圓滿的感覺。覺得他什麼都好,顏色很好,連香也很好,好像這香味是他本身的一部份,在貪心生起的當時,會有這種感覺。

現在我們這裡要破除的,是對「乾淨」的執著心。剛才前面一直講不淨觀,從不淨的角度講,現在是破除「淨的執著」。淨的執著是:在貪心生起時,覺得(所貪著的對境)一切都是圓滿的。*

68.長髮污修爪 黃牙泥臭味 皆令人怖畏 軀體自本性

接下來是「無常」。當生起貪心時,會認為(所貪的對境)是淨、美的,而且,還會將他看成是完全不會變化的常法。

對方的身體是無常的,會長出頭髮、指甲,同時,也會顯現出很多「增多」的樣子。這些長出來的毛髮等,如果我們都不管,就這樣放著的話,就會很明顯可以看出來。而如果頭髮與指甲都不剪的話,由於無常的這個體性,頭髮與指甲就會變髒,那時,我們的心就不會對他生起悅意與貪心。

所以,為了生起貪心,所以會剪髮、剪指甲、刷牙保持清潔等等,我們之所以一直要這樣做,正是「身體的本性是髒」的證明。假如身體的本性不是髒的,那我們就不必去清潔它。如果身體的本性是常,那就不會有毛髮指甲等等的生長,也不會有變老的樣子。然而,正因為身體有這些變化,所以,我們不應執身體為常。

為什麼我們得剪髮剪指甲?如果身體的本性是清潔的,我們就不需要這樣做。

仁波切中文述:

我們的身體,如果就這樣放著不管,沒有照顧它的話,很快會死。這表示:身體本身太無常了。如果我們沒有小心,沒有照顧吃的、穿的,沒有注意一天裡該做的一些衛生的事情,就不行。這表示:身體的體性並不是常法,所以我們要一直保護它。若它的體性是常法,那我們就不需要照顧它,不需要讓它穿衣服,也不需要給它吃飯,頭髮指甲也都不用剪。

但實際上,若頭髮指甲這些我們都不去管,放著讓它長,那麼,就會感染細菌,很快就會死;不給它吃飯就會餓死。這表示:身體是無常的。身體必須要我們持續的照顧保護,也正說明了身體是非常無常的。

可是,保護了之後,我們心裡卻覺得:身體是常法。應該是:在保護身體時,同時就要了解:這正表示身體的無常性。但我們卻是顛倒了,保護了之後,心裡反而覺得身體是常法。

69.欲如傷己器 何故令鋒利 

所以,寂天菩薩才這麼問:「欲如傷己器 何故令鋒利」。如果身體的本性是常的、美好的,我們為什麼會覺得長長的頭髮與指甲會造成傷害,而要剪掉呢?長髮與長指甲需要被剪掉,正說明身體的本性會對身體造成損害的這個事實。

接著,遮止貪心,還有一個理由。

自迷癡狂徒 嗚呼滿天下

所有凡夫的心相續中,都有著我執,因此而產生貪自瞋他的心。如果,一切的有情都是這樣的,在我們周圍所有的人都有我執,都是珍愛自己瞋恚他人、都是有著貪瞋煩惱的人,那麼,彼此之間根本不會有所謂的和睦,這是肯定的。既然如此,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去喜歡,不是嗎?

我們到底把輪迴錯看成什麼?一切有情的心續中,都有我執,都會因為珍愛自己而去傷害他人。所以,人愈多,這種互相傷害的情況只會愈多,根本不可能彼此和睦。要好好思惟這樣的情況,不應起貪心。

仁波切中文述: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被煩惱給弄醉了。內心有我執,而我執會努力地去增長各種煩惱,煩惱增加之後,我們就變成「煩惱醉」,然後整個都變得亂七八糟了。如果所有的眾生都是這樣的話,那互相都不會有和諧。眾生愈多,糟糕就愈多。

中文不是有這種話「那個人稜角很多」嗎?意思是他沒有辦法跟別人和諧相處。這種人,如果只是二個人,那還可以,但若這種人聚合得愈多,無論站在誰的角度看,合不來的情況都是無量無邊,所以人愈多愈無法和諧。

因此,從眾生的內心看,沒有什麼可以貪著的對境。若從眾生的外相看,就是接下來的偈頌。*

70.寒林唯見骨 意若生厭離 豈樂活白骨 充塞寒林城

從心的角度看,沒有什麼可喜歡的;排除了心,還去喜歡,那像什麼樣子?那跟喜歡畜牲有什麼不同?那些死了的屍體又站了起來,你會喜歡上他嗎?不會吧。

(從上一偈,成立了不喜歡心的理由)不喜歡心,那就把心排除開,然後還喜歡身體的話,那是變成什麼樣子?寂天菩薩問:如果我們身邊,有一個站起來的屍體,你會喜歡嗎?不會吧。要這樣去思惟。

仁波切中文述:

這是我們在修禪定之時,要這樣思惟,不是平常要想。若平常這樣想,那就會糟糕。修禪定時,要離開染污,離開與人有很多接觸的情況。我們是在這樣的情況長大的,所以我們會有各種各樣的貪著心,好像沒有辦法捨棄的樣子,沒有辦法捨棄這個環境。這種內心要怎麼轉過來?就要靠這樣的思惟,才能轉過來。並不是一直要這樣想。你們如果一直這樣想,夫妻之間也不會和諧,可能會吵架,那就更糟糕了。

這裡說,眾生在一起會吵架,目的是希望不要吵架。但我們學了這個,反而更吵架,那就更糟糕了。

這裡所講的思惟,是在修禪定這個階段時要想的。修禪定時,我們心裡要有這樣的準備(心裡要準備著這樣的思惟),有這樣的準備,就不會有貪心。不然,我們到山洞修行,心裡想的是:「我要有名聲。今年我已經是閉關第六年、第七年了,這個名聲,要傳播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如果是這樣的想法,那就不好了。

但若我們想:眾生都有執著心。由於眾生愛自己的緣故,我的名聲再怎麼傳,最後,他們也不會愛我超過愛他自己,他們不會因為這樣而更喜歡我,再怎麼樣,他們最珍愛的還是自己,不會比喜歡他們自己還更喜歡我,最後,他們會選的還是他們自己。所以,我理他們也是沒有意思。我不要靠他們來得到名聲,不要他們的讚嘆。即使在見面時,他們對我讚嘆有加,但是,我如果指出他們的錯誤,他馬上會生氣。這表示什麼?表示他不是真正喜歡我。

如果我自以為我的名聲很旺,那些人很喜歡我,但是,到最後,他們最喜歡的不會是我,而是他們自己,因為他們有我執。了解這點之後,就不要理他們,不要靠他們的讚嘆。如此,心裡下一個很肯定的決定,離開執著心。

這是為了在修禪定時,讓內心完全沒有掛礙的地方。

以上,結束了「觀修不淨」這部份的內容,包括了不淨的成立,以及了解「若觀為淨,有何過患」,這之後就要去修。而後要再度思惟:如果在我的心續裡,仍舊有執身為淨的想法的話,那就會有很多我們不想要的苦,會由它而生。

71.復次女垢身 無酬不可得 今生逐塵勞 後世遭獄難

不只應觀修不淨。若觀修不淨之後,仍無法與他分離的話,這樣不行。若繼續跟他在一起,我會受到很多我不想要受的苦。

這句偈看起來是從反面來講的,其意義是:我們所生貪心的對境,是應該要捨棄的。若修了不淨觀,仍無法捨棄、想要得到她的話,比如,若我們想跟她結婚,一輩子共同生活,那麼,家裡所需要的一切家俱等等,都要準備,這是會辛苦的。不只如此,在一起之後,要持續養活妻子、孩子,自己這一輩子會很辛苦。不只這一輩子會辛苦,還會造下很多來世到地獄受苦的業,對我們的來生會造成傷害。

仁波切中文述:

對於想出家的人,就從這個角度說。當然,出家與不出家,從這個角度看也有很大的差別。西藏人會說,對出家人的鼻繩是握在自己的手上,比較有自由。

但是,對我而言,我覺得我的鼻繩不在我自己手上,是在台灣的學生及雪歌寺學生的手上。哈,這是開玩笑的。對出家人而言,修行,是他自己可以馬上決定的事情,是從這個角度講,出家眾與在家人的差別很大。要出家,一定會有理由,剛才這一偈講的就是理由。*

72.少無生財力 及長怎享樂 財積壽漸近 衰老欲何為

心裡想著,一輩子要跟家人快樂地生活在一起,那就得想一些辦法才行,光是在一起並不會快樂。心裡想著的目標是「要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不斷地累積財富,但是,當我們還是小孩子時,沒辦法存什麼錢,等年紀長一點,為了能快樂地一起生活,就很辛苦地賺錢存錢,那時,沒有機會享樂。等辛苦完了,自己也老了,那時也沒法享樂了,因為老了。所以,一點意義也沒有。

仁波切中文述:

這一段,字面的意思,我覺得配合現代的情況,要做一些調整會比較好。我們現在會為了享受快樂,所以一直賺錢,在賺錢的當時,沒有那種快樂。我們想要的快樂,何時會出現?老的時候沒有辦法享受,想吃卻吃不下去,想玩卻腳痛、什麼都痛,為了享受而一直辛苦工作,但目標卻永遠無法達到。

年紀小時雖然想賺錢但卻賺不到錢,身體年輕時可以享受但沒有時間享受,因為要去賺錢,等老了想要享受卻已變得無法享受,身體倒了。這有什麼意義呢?所以,就不要走在家的路。*

73.多欲卑下人 白日勞務疲 夜歸氣力盡 身如死屍眠

上一偈與這一偈所舉的例子,是個別的情況,並非所有的人都這樣過生活,所以,剛才才用中文補充,從字面的意思再做一些調整。現在這一偈,也是舉個別的情況為例而講的。

雖然這一偈,是從某一種家庭的情況來講的,但是,若與我們近代的情況結合起來講的話,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可以享樂,所有的時間都拿去賺錢,一輩子就這樣過去,「夜歸氣力盡 身如死屍眠」這句話的意思即如此。一直不斷地工作,雖然想要享受一下,但沒有辦法,因為身體太疲勞只能躺下來。

仁波切中文述:

這裡偈頌並不是用很普遍的角度講(所講的並不是普遍的情況),而是有一些家庭人生的情況,可能會是這種樣子。若只按照字面上去解釋,會覺得不是那麼普遍的樣子。若不按照字面解釋,稍微調整一下,像我剛才所講的那樣,會比較普遍一點。*

74.或需赴他鄉 長途歷辛勞 雖欲會嬌妻 終年不相見

為了讓自己的家人能快樂地生活,長時間到離家很遠的地方去辛苦工作。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跟家人一輩子快樂生活在一起,是沒有辦法的,甚至有可能一年都沒有辦法跟家人見上一面。

75.或為人謀利 因愚賣身訖 然利猶未得 空隨業風去

有些人則是一輩子當別人的僕人,靠著這種方式賺錢。

仁波切中文述:

這裡講的應該是以前的情況。賣身,為的是我要賺一點錢,然後我要快樂。但是,我賺這錢什麼時候會快樂?沒有,因為我的生命已經給別人了。我有能力做時,辛辛苦苦地,他叫我去哪裡、做什麼,我都要做。等沒有能力做,自己好像快要倒的樣子時,要享受也沒有辦法享受。*

76.或人自售身 任隨他指使 妻妾縱臨產 荒郊樹下生

把自己賣掉、一輩子都當別人的僕人,不只是自己不快樂,連給妻子孩子一個安居的地方也沒有能力。自己不快樂,也沒有辦法讓妻兒快樂,連可以住的房舍也都沒有辦法提供給他們。

77.欲欺凡夫謂 求活謀生故 慮喪赴疆場 為利成傭奴

還有更可憫的狀況是:雖然是因為想要快樂、長壽過日子才去賺錢的,但是,賺錢本身卻成為奪命的因緣。

是為了能夠長壽、快樂才去賺錢的,但若我們想著:「就算沒命也行,我要賺錢」的話,不是傻子嗎?這句偈的意思是:這一輩子在世間的生活中,不應追求妻子與錢財等等。

78.為欲或喪身 或豎利戈尖 或遭短矛刺 乃至火焚燒

有時,我們把獲得錢財、女人這些事情看得很重,所以,有時甚至會遭遇到身體被砍、被短矛刺身等等。為了錢財女人等這些欲求,我們會想盡各種辦法做各種的事。於是,或者會觸犯國家法律,或者必須參加戰爭,或者為了爭女人或爭財產而與人爭鬥,或者必須為此而賺錢、存錢、丟錢,領受各式各樣的痛苦。

79.聚守散皆苦 方知財多禍 貪金渙散人 脫苦遙無期

前一偈是特別針對貪愛女人而講,這一偈是特別針對財物而講的。

這些情況是有的,有些人為了貪愛女人,會割傷自己的身體,用血畫圖,在電視電影裡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有。有時,由於貪欲熾盛的緣故,與別人的妻子邪淫而觸犯國家法律。或是為了女人而與別人打架、殺人,或用火燒自己,這些事情都有。

所貪求的是財富亦然。沒錢的時候,為了存錢也非常辛苦;有錢之後,為了保住這些錢,去買股票,無論是漲還是跌,心裡都會擔心;放在銀行利息很少,也會擔心;拿出來放在家裡,又會擔心萬一被小偷拿走該怎麼辦。「聚守散皆苦」確實是如此。

貪著於輪迴盛事,使得我們無法脫離三有。之前曾講過,我們之所以被稱為「欲界者」,是因為我們所獲得這種欲界所依身,在男女之事上,有著特別的貪著,這是使我們內心錯亂的一個原因。

再者,我們的這種所依身,不同於色界與無色界的所依身。若是色界與無色界的所依身,是以「禪定」為食,他們不需要吃食物。欲界者就得要吃東西、穿衣服,這些要用的東西,都與財物受用有關係,於是,欲界者又會對這些東西起貪心。由於這二者(男女、財物)是欲界者特別的煩惱,因此,遮止這二種貪心是最重要的。若這二種貪心能夠遮止的話,那麼,要在內心相續中快速生起出離心,是很有希望的。也就是說,對我們而言最嚴重的貪著,若能遮止的話,就有希望能快速生起出離心,所以才說「貪金渙散人 脫苦遙無期」。若不這麼做(遮止二種貪心),則無法生起希求出離三有之心,也就無法脫離輪迴。

仁波切中文述:

這二種煩惱,是欲界者特別的煩惱,而且,對欲界者而言,這二種煩惱很深很強烈。所以,若能離開這二種煩惱,比較容易生起出離心,比較容易可以解脫。*

80.貪欲生眾苦 害多福利少 如彼拖車牲 唯得數口草

對於財物有貪著心,害處很多,好處卻完全沒有。以上所講的害處都會有,那麼,是不是完全沒有快樂呢?不,也是有一點,今生的,只有從今生看有一點快樂而已,若從來生的角度來看,除了領受痛苦之外,快樂是完全沒有的。就算從今生的角度來看,所得到的,也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快樂,只有一些小小的、暫時性的快樂,所以說「福利少」。

這偈中舉了一個喻「如彼拖車牲 唯得數口草」。拖車的牲畜,拖著拖著,是可以吃到一點草的,但是,非常辛苦非常累。車上裝著很重很重的東西,牲畜拖著,路上偶爾吃到一點草,根本算不上是什麼。用很大的辛苦,換來根本不算是什麼的快樂,貪欲對眾生而言,也像是這樣。

81.彼利極微薄 雖畜不難得 為彼勤苦眾 竟毀暇滿身

為了今生一點小小的快樂,我們卻要很辛苦的話,一點意義也沒有。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今生的一點小小快樂,也不是我們人要成辦的,身為人該去成辦的,必須是超越今生,對來生有益之事。只是今生一點小小的快樂、成辦能活命的種種方法,畜牲也辦得到。身為人所要成辦的,應該要比畜牲高一點才對吧,否則,就沒什麼意義了。

我們所得到的暇滿人身,能夠成辦佛果位,而且,即身成佛亦是可能的。我們沒能這樣去運用的話,非常可惜。怎麼個可惜法呢?為了今生小小的事情,跟畜牲一樣,不但無法成辦來生義利,而且,明明有著能夠成辦佛果位的暇滿身,就這樣給丟掉了,非常可惜。

必須要消除我們相續中,對財物與女人的貪著。這二種貪著,是如此地空耗浪費我們的暇滿人身。這句偈簡單講就是:不要白白浪費了暇滿人身,要使獲得暇滿人身的我們,做有意義之事才行。

82.諸欲終壞滅 貪彼易墮獄 為此瞬息樂 須久歷艱困

這句說的是,在思惟這些過患之後,必須生起希求解脫之心。

我們所想要的,就算是最快樂的帝釋天王、轉輪聖王好了,這是三有中最快樂的了,但這種快樂仍是會壞滅的,完全不可能久留,一定會壞滅。壞滅之後,將會墮入地獄等處。所以,我們不應為小小的、無意義的快樂而精勤努力。

我們現在所認為的快樂,由女人、財物等這些而來的快樂,是很小的快樂。這種小快樂中最快樂的,要算是受生為轉輪聖王時,擁有許多財富、后妃時所獲得的那種快樂了。但是,即便你獲得如此的所依身,當壞滅時,最後仍要墮入地獄去。因此,我們不應對只能產生小小快樂的女人財富等生起貪著心。

83.彼困千萬分 便足成佛道 欲者較菩薩 苦多無菩提

短短的人生中,痛苦的時候多,快樂的時候少。把小小的快樂當成目標,而對女人與財物生起貪著,無始輪迴以來,我們都在為得到這些小小的快樂而辛苦。我們曾受過的辛苦、累,如果要計算的話,由於輪迴無始,所以,根本無法衡量。

如果,我們能為這些小事而如此辛苦,能用這麼無法衡量的時間長度去辛苦努力,這都能做了,那麼其實,要成辦具有重大義利的佛果位,不必那麼累。比如,你若能捨棄今生而修,就行了。「彼困千萬分」無始以來(為了追求無意義小樂)所受過的辛苦,只要拿其中的千萬分之一,就可以獲得佛果位。

比如,無始輪迴以來所受苦的量,假如是一千萬的話,這苦,我們已經為了要獲得小小的快樂,很精進努力地受過了。要成佛,只要千萬分之一就可以了,但我們卻不為此而精進努力。

「欲者較菩薩 苦多無菩提」人生沒有什麼快樂,為了在人生中得到一丁點的快樂,無始以來,我們已經辛苦努力很久了。我們曾下過的苦功、受過的苦,與成佛所需要下的苦功相比,高出非常多。但是,這二者,受苦多的,所得到的成果卻很小;受苦少的,所得的成果卻更大。

與獲得佛果位相比,只求今生小小快樂者,費的辛苦千萬倍,但得到的只是很小的結果,而且,完全沒有辦法得到究竟的安樂;反之,以今生的辛苦努力修行而成就佛果,所費的辛苦,連千萬分之一都不必,但成果,卻是圓滿菩提。所以,我們應該要很勇敢地生起對圓滿菩提的希求心。

我們以前已經辛苦過了,但這些辛苦並沒有帶來什麼義利過;而現在,要成辦佛果位,所需要的辛苦並沒有那麼多。所以,我們應提起勇氣,生起對圓滿菩提的希求心。而這一段講的是生起希求解脫之心。

仁波切中文述:

寂天菩薩是在鼓勵我們,要生起希求佛果位的心。另一方面是叫我們不要怕:「你們已經做過很多辛苦的事了,但什麼都沒得到。為了成佛所需要付出的辛苦努力,只是你們曾經苦過的千萬分之一而已,只要用功一點,一定會成佛。」寂天菩薩鼓勵我們,要勇敢地生起希求成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