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二、敍述中理路(思維理路)


乙二、辯論瞭解有、瞭解無及裏層(內涵)

丙一、駁他宗

有人說:凡有瞭解為有之量識,皆有瞭解常之量識。為反詰此說,則以瓶作為有法,應是有瞭解為常之量識,是有瞭解為有之量識故。此理若不能成立,則以瓶作為有法,應有瞭解為有之量識,是有故。若根本承認,仍以瓶作為有法,應無瞭解為常之量識,蓋有瞭解為物之量識故。此理若不成立,仍以彼作為有法,應有瞭解為物之量識,是物故。

有人說:凡有瞭解為是之量識,皆有瞭解為有量識。為反詰此說,則以唯常作為有法,應是有瞭解為有之量識,有瞭解為是之量識故,此理若不成立,仍以唯常作為有法。應是唯常,是故。此理若不成立,應是唯常,是常故。若根本承認,仍以唯常作為有法,應無瞭解為有之量識,定是無故。

有人說:凡有瞭解為常之量識,瞭解為物之量識,皆有瞭解為物之量識。為反詰此說,則以瓶體作為有法,應有瞭解為物之量識,有瞭解為常之量識,瞭解為物之量識故。此理若不成立,仍以彼作為有法,應有瞭解為常之量識,瞭解為物之量識,蓋瞭解為常之量識是物故。若根本承認,仍以瓶體作為有法,應無瞭解為物之量識。蓋有瞭解為無物之量識故。此理若不成立,仍以彼作為有法,應有瞭解為無物之量識,是無物故。

有人說:凡有瞭解為無物之量識,瞭解為無物之量識,皆有瞭解為無物之量識。為反詰此說,則以相智作為有法,應有瞭解為無物之量識,有瞭解為無物之量識,瞭解為無物之量識故。此理若不成立,仍以相智作為有法,應有瞭解為無物之量識,瞭解為無物之量識,蓋瞭解為無物之量識,是無物者,爾是物故。若根本承認,仍以相智作為有法,應無瞭解為無物之量識,是有為 (法)故。

有人說:凡有瞭解為有之量識,瞭解為物之量識,瞭解為有之量識,皆有瞭解為物之量識,瞭解為有之量識,為反詰此說,則以所知作為有法,應有瞭解為物之量識,瞭解為有之量識,蓋有瞭解為有之量識,瞭解為物之量識,瞭解為有之量識故。此理若不成立,仍以彼作為有法,應有瞭解為有之量識,瞭解為物之量識,瞭解為有之量識,蓋有瞭解為有之量識,瞭解為物之量識故,此理若不成立,則以所知作為有法,應有瞭解為有之量識,瞭解為物之量識,蓋瞭解為有之量識,是物故,若根本承認,仍以所知作為有法,應無瞭解為物之量識,瞭解為有之量識,蓋是常故。

有人說:爾凡是有,皆是爾有,爾有二者。為反詰此說,則以瞭解為無物之量識作為有法,應是爾有與爾有二者,爾是有 (存在)故。此理若不成立,應是彼彼者,是無物故。若根本承認,可核計下面之說法,若言應許有瞭解為無物之量識及有瞭解為無物之量識二者皆是。為反詰此說,則以瞭解為無物之量識,作為有法,有瞭解有及為物量識二者應俱非是,蓋是有瞭解有及為物之量識二者故。此理若不成立,則以瞭解為無物之量識作為有法,應是有瞭解有及為物之量識二者,蓋是有及物二者故。此理若不成立,仍以彼作為有法,應是有及物二者,是物也。

丙二、立自宗

  凡是成事,瞭解(證悟)為無之量識皆無(單數計),瞭解為無之量識二皆為有(雙數計),瞭解為無之量識三皆為無 (單數計),此處所說瞭解為無之量識,凡是單言一次皆表示為無,凡是雙言二次皆表示為有故。此理若言不成立,則言應如彼理,蓋凡為無,則皆有瞭解無之量識,若雙言則皆表示為無,若三言則皆表示為有,若四言則皆表示為無等之說法中,凡是單言,皆遍為有,凡是雙言皆遍為無。凡是物,皆有瞭解為物之量識,凡非物,皆有瞭解為非是物之量識,理應如此者,凡是常住,皆有瞭解為于常住之量識,凡非常住,皆有瞭解為非是常住之量識故。理應如此者,彼依(事)凡是彼法,皆有瞭解彼依為彼法之量識故,彼依凡非彼法,皆有瞭解彼依為非彼法之量識故,理應如是周遍者,比如:謂由於依(事)瓶是物之緣故,乃有將瓶子瞭解為物之量識,謂由於依(事)瓶非常之緣故,則有將瓶子瞭解為非常住之量識故。

丙三、斷除諍論

有人說:應無量識,因無瞭解為是之量識及瞭解為非之量識之任何一種故。此理若不成立,則有瞭解為是之一切智及瞭解為非之一切智之任何一種之過失。所不能許者,若言凡是一切智,皆非彼二之任何一種,於此則有不遍過。此理若不成立,則以一切智作為有法,應是瞭解為是之一切智,汝已許故。若許,仍以一切智作為有法,應有瞭解為是之一切智,汝已許故。若許,仍以一切智作為有法,則應有為是之過!若許,則應非一切智,是常住故。複次,則有瞭解為非一切智之一切智!若許,則應是知覺,汝已許故。所不能許者,是常住故。對此論證則彼詰言:凡是成事,應皆未由量識成立為一切智,蓋未由量識成立為一切智故。此說不遍者,蓋一切智是一切智已由量識成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