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猶如此

清·徐謙 原著
壽康學會·清涼書屋 選譯


七、恪守誠信

燕子、鴻雁按照季節的變化准時遷徙,聖君的誠信使走獸、魚類受到感化。人若失去信用,就像車子缺少輗軏,根本無法行駛。指著滔滔江水立下鄭重的誓言,即使歷經患難也信守不移。

申州虎(《警心錄》)

唐朝貞元年間,王徵擔任申州太守,當時轄區內經常受到老虎的侵擾,王徵下令如果捕殺一隻老虎就酬賞十匹細絹。有位年老的差役名叫丁巖,擅於設陷阱,沒幾天就有一隻老虎掉進陷阱裡,圍觀的人成百上千。當時丁巖喝了酒,衣襟被樹根掛了一下,不小心也掉進陷阱裡。大家都害怕極了,用轆轤放下一根粗繩,讓丁巖把自己捆住,然後把他吊上來。丁巖被拉離地面二、三尺的時候,老虎踩住繩子不讓他上去,一連幾次都是如此。丁巖對老虎說:“你們這些老虎行凶傷人,理應翦除。現在大家沒有馬上把你除掉,是因為怕傷著我。你要是聽我的,讓我出去,我就?告太守,保證不再傷害你們的性命,你就帶著虎群遠遠地離開這裡。我對天發誓,絕不違背這個誓約。”老虎仔細聽著,好像明白了。丁巖再被拉上去時,老虎不再阻止。丁巖出來後就拜見太守說:“現在就是殺掉這隻老虎,也還是不能免除群虎之害。請求您把它放了,讓它帶著虎群離開。”王徵同意了。丁巖就向坑中慢慢填土,老虎最後一躍而出,哮吼著帶風而去。從此以後,當地的虎群就沒了蹤跡。

詩曰:

食言罕見信由中,心諾潛消坎窞凶。
擒虎不難難縱虎,, , 腥風萬壑轉仁風。

虎赴西關約(《排悶錄》)

山西孝義縣城外,周圍山上有很多老虎。一天早晨,一位樵夫穿行在草木叢中,失足掉進老虎的洞穴。虎穴內臥著兩隻小老虎,洞穴像一個倒扣的鍋,其中三面是鋒利的石齒,只有前壁稍微平坦,有一丈多高,長滿苔蘚,十分濕滑,這便是老虎出入的路徑。樵夫跳了幾次都摔了下來,只好繞著洞壁無奈地走來走去,哭著等死。

太陽下山時,洞口一陣風起,老虎呼嘯著翻越石壁而入,口裡銜著一隻活鹿,給兩隻小老虎喂食。當它發現樵夫蹲在洞裡,就張開虎爪準備搏鬥。一會兒又四下看看,見小老虎沒有受到傷害,好像若有所思,把剩下的肉給了樵夫,然後進去抱著小老虎睡了。樵夫心裡想,今天老虎已經吃飽了,明天早上起來肯定會吃掉自己。早晨天剛蒙蒙亮,老虎從洞中一躍而出。正午時,又銜來一隻鹿,喂它的幼子,依然把剩肉給樵夫吃。樵夫餓極了,拿著就吃,渴了就喝自己的尿。這樣過了一個月,慢慢與老虎熟悉了。

小老虎漸漸長大,這天老虎背著它們出了洞穴。樵夫一看急了,仰天大叫:“大王救我!”不一會兒老虎又回來了,彎曲兩腿,低著頭讓樵夫騎到它身上,騰壁而出。老虎放下樵夫,帶著小老虎走了。陰森森的山崖裡長滿了灌木,連鳥兒的叫聲都聽不見,只有陣陣陰風從林中生起。樵夫一看又急了,再次呼叫大王,老虎回頭看他。樵夫跪著說:“承蒙大王救我出來,大王若是離開,我擔心還會遇害。請您救人救到底,把我領到大路上,我死也不會忘記報達您。”老虎點頭同意了,就在前面帶路,到了大路上,轉身看著樵夫。樵夫又對它說:“我是縣城西關的一個窮人,今天回去後再也見不到您了。回家後我要養一頭豬,在西關三裡外的郵亭等候大王,請您在某日某時前來食用,不要忘了。”老虎點點頭。樵夫哭起來,老虎也留下眼淚。等樵夫回到家中,家裡人驚訝地問他是怎麼回事,樵夫就把這些天的經歷告訴大家,全家人都非常歡喜。

到了約定的時間,樵夫準備好了豬,正在忙著宰割。老虎卻已提前來到郵亭,沒見到樵夫,竟然進了西關找他。居民們看見老虎,趕緊叫來獵人,把路口的柵欄關上。獵人們帶著長矛、棍棒、火銃、弓弩,紛紛趕來,打算把它活捉了獻給縣令。樵夫聽到後急忙趕來救它,他對大家說:“這隻老虎對我有大恩,請你們不要傷害它。”盡管這樣,大家還是把老虎捉住,送到了縣府。樵夫擊鼓大喊冤枉,縣官很生氣,責問樵夫,樵夫把以前的事訴說了一遍,縣官不信。樵夫說:“請您親自驗證一下,如果我說了謊,願受打罰。”縣官親自來到關押老虎的地方,樵夫抱著老虎痛哭道:“救我一命的是大王嗎?”老虎點頭。“大王是因為赴約才來西關的嗎?”老虎又點頭。“我為大王請求釋放,如果不行的話,我願以死跟隨大王。”話還沒說完,老虎就淚如雨下。圍觀的幾千人,莫不為之歎息。縣官大驚,趕緊下令放了它。老虎到了郵亭,人們把準備好的豬肉扔給它,老虎翹著尾巴大嚼,吃完後回頭看看樵夫便離去了。後來就把這座亭命名為“義虎亭”。南昌王猷定記。

詩曰:

虎解回思憫負薪,荷恩急難兩全身。
臨歧對泣悲風起,千載荒亭感路人。

黃耳冢(《述異記》)

晉朝的陸機,年輕時喜歡打獵。在吳地時,有人送給他一條快犬,取名叫“黃耳”。陸機到了洛陽,常隨身帶著它。這條犬很聰明,能聽懂人話。有一次把它借給三百裡外的一個朋友,它認識路獨自返回,當天就到了家。陸機在京城做官,很久沒有家信,開玩笑地跟它說:“我家裡很久沒有音信,你能帶著我的書信回去,再把家裡的消息捎回來嗎?”黃耳聽了很高興,搖著尾巴出聲應答。陸機試著寫了封信,裝在竹筒裡,繫在它的脖子上。黃耳沿著驛路出發,朝吳地方向跑去。每當經過江河,它就向擺渡的人馴順地搖著尾巴,因而總能把它渡過去。到了陸機的家裡,黃耳口銜竹筒,發出聲音讓他們來看。家裡的人打開竹筒,取出書信看完,黃耳又對著人叫,好像若有所求。他家裡就寫了回信放在竹筒裡,還繫在它的脖子上,黃耳又一路飛奔返回洛陽。這段路程一般人要走五十天,而黃耳往返只用了一半的時間。後來這條犬死去,葬在陸機家村南兩百步的地方,用土堆成墳墓,村裡人都稱為“黃耳冢”。

詩曰:

綺年入洛飲香名,黃耳還鄉路幾程。
一紙家書萬金抵,洪喬投渚太無情。

圍城犬負米(《聖師錄》)

後晉時,楊光遠在青州城叛亂,朝廷派遣軍隊討伐。孫中舍住在被圍困的城中,家族中的親屬都在西州鄉下的別墅。當時城門久閉,所有的糧食都吃光了,全家人都發愁歎息。此時家裡養的狗,在孫中舍的身邊徘徊,若有所思。孫中舍就對它說:“你能為我回鄉下取米嗎?”這條狗聽了之後搖著尾巴,表示答應。到了晚上,孫中舍取來一個布袋,又寫了一封信,繫在狗的背上。這條狗從城牆的水洞出去,到了他家的田莊就開始吠叫。田莊的人開門出來,認出了這條狗,取出書信看過後,讓它把米背回去。這樣過了幾個月,直到叛亂平息,城門重新開放,孫氏全家人靠這條狗才沒有挨餓,此後更加寵愛這條狗。幾年後這條狗死去,把它安葬在鄉下的別墅。後來孫中舍的孫子孫彭年,將此事告訴了龍圖閣學士趙師民,把它的事跡寫下來,刻在墓前的石碑上,名為《靈犬志》。

詩曰:

圍城坐困絕餱糧,乞米帖誰郵舊莊。
盡室回生靈犬力,虧他一路負歸囊。

博羅犬(《偃曝餘談》)

博羅人何宇,母親去世後,他在墓旁的小屋裡守墳。家裡沒有僕從,只有一條黃狗,隔一天就到墓前守候。何宇需要什麼就寫在一張紙上,繫到它的脖子上帶回家。家人看見後就準備好,綁在黃狗的身上,讓它背到守墳的地方,從來沒有出過差錯。

詩曰:

往來供乏歷年華,廬墓郵書望眼賒。
蕭穎士奴輸捷足,陸家黃耳復何家。

鶴寄詩(《內觀日疏》)

唐朝的才女晁采養了一隻白鶴,取名叫“素素”。一天,她在書房裡坐聽雨聲,想念自己出遠門的丈夫,很久沒有音信。她就對這隻鶴說:“從前西王母的青鸞、郭紹蘭的紫燕,都能到很遠的地方送信,難道你就不行嗎?”白鶴向晁采伸長脖子,像是在接受她的囑托。晁采拿起筆寫了兩首絕句,繫在它的腳上,果然送給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看後很感動,立即整理行裝返鄉了。

詩曰:

征夫聿至喜無端,鶴使多勞瘁羽翰。
翦燭西窗同話雨,詩箋舊淚未全乾。

燕寄詩(《情史》)

長安富豪郭行先,他的女兒名叫紹蘭,嫁給了巨商任宗。任宗在湖南經商,幾年都沒有回家。紹蘭看到一對燕子在屋梁間嬉戲,長歎一聲對它們說:“我聽說燕子從東海飛來,往返都要經過湖南。我的夫君離家已經幾年,音訊杳然,生死不明。想請你們替我帶封書信,交給我的夫君。”說完淚如雨下。這對燕子似乎表示應允,紹蘭又對它們說:“你們要是答應了,就請飛到我的懷裡來。”燕子直接飛落到她的膝上。紹蘭吟詩道:“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與薄情夫。”用小字寫好,封上口,繫在燕子腳上,燕子鳴叫著飛走了。任宗當時正在荊州,忽然有兩隻燕子在他的頭上盤旋,他驚訝地抬頭觀看,燕子飛落在他的肩頭,發現有信函繫在燕子的腳上。他解下打開一看,原來是妻子寄來的詩,不禁感動得流下了眼淚,燕子又鳴叫著飛走了。第二年任宗回到家裡,把燕子帶去的詩給紹蘭看。當時的宰相張說,把這件事記述下來廣為流傳。

詩曰:

裁詩好寄任公子,臨發開封帶淚哦。
湘月莫遲送雙影,倚樓南望夜如何。

飛奴(《開元遺事》)

唐代的張九齡,韶州曲江人,年少的時候養了一群鴿子。給親戚朋友的書信,就繫在鴿子的腳上,它們按交代的地方飛去送信,一次也沒有出過錯,因此昵稱它們為“飛奴”。(注:古人在動物名稱的後面加“奴”字,帶有喜愛的感情色彩。)

詩曰:

雁帛魚書杳莫尋,停雲空自撫幽琴。
相思綿渺關山隔,仗爾飛奴達素心。

真定鴿(《輟耕錄》)

顏清甫的幼子射死了一隻鴿子,發現它的翅膀裡有一封書信,信封上寫著“家信交兒子郭禹收”。郭禹是曲阜縣的縣令郭仲賢,這封信是他的父親從真定老家寄來的。當時郭仲賢已調任為遠平縣的縣令,鴿子不知道,四處尋找,所以遇害。顏清甫看見後,把他的孩子責罵了一頓,令人取小木盒把鴿子裝上,立即前往郭仲賢的官署,把信和鴿子都交給他,並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郭仲賢感傷地說:“這隻鴿子已經養了十七年,只要有家信,即使遠隔幾千裡也能送到。”派僕人把它埋葬了。

詩曰:

拜命燕山寄好音,移官何處幾回尋。
一緘空繫身先死,地下猶懸未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