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猶如此

清·徐謙 原著
壽康學會·清涼書屋 選譯


九、護持善行

善良的氣息氤氳彌漫,善良的心量深廣無邊。為什麼動物也被感動,全都緣於心靈的至誠。至誠的情意達到極處,鬼神也會為之感泣。

鹿繞墳鳴(《孝子傳》)

伍襲,字世公,在父親的墓旁守孝。搭建的小屋外有一頭鹿,每當伍襲哀哭時,就繞著墳墓悲鳴。

詩曰:

荒廬吊影獨銜悲,怪鹿云何共涕洟。
一樣椎心風木痛,想他躑躅繞墳時。

群鹿感孝(《唐書》)

唐朝的孝子褚無量,母親去世後,在墓旁建小屋守墳。有野鹿啃吃墳上種植的松柏,褚無量流著眼淚對它們說:“山中並不缺少草木,你們怎麼忍心吃我母親墳上的樹呢?”於是整個晚上都在墳上守護著。從此以後,鹿群變得馴順親近,不再來侵害墳上的樹木。

按:皇甫山《逸士傳》說:羅威,字德仁,南海番禺人,母親去世後極為哀痛。為母守墳時,周圍的白鹿都馴順地在墓旁繞行。

詩曰:

誤侵塋木恕無知,怒犯山靈罪敢辭。
萬點長條短條淚,鹿群相視亦含悲。

虎避孝子(《聖師錄》)

上虞人楊威,年幼時失去了父親,對母親非常孝順。有一次與母親一起進山打柴,遇上老虎襲擊。楊威自思無力抵擋,於是抱著母親,一邊哭叫一邊逃走。老虎看到這種情形,便垂下耳朵離去了。

詩曰:

抱母驚惶走且哀,磨牙攫爪出蒿萊。
回頭底事荒山竄,知是樵蘇孝子來。

虎釋孝女(《警心錄》)

鸛坑隸屬於羅源,山嶺上有一塊平頂,當地人稱為“簥上”。有一位農婦回娘家時經過這裡,發現上面蹲著一隻老虎。她看自己難以幸免,就大聲哭喊著說:“斑哥!我今天回家探望父母,與你無冤無仇,你怎麼忍心害我?”老虎垂下耳朵仔細聽著,然後就拖著尾巴從陡峻的山崖上匆忙離去,農婦因此得以脫險。

李斯義點評說:只要有孝心,便可以免除災難。從來當事情到了無可奈何的時候,只要存一份誠懇的善心,一直堅持下去,絕不會遇到災禍,天理就是如此。

鶴子點評說:這位農婦越哭越悲傷,其情景多麼淒慘。讀到這裡,就知道泰山虎也要甘拜下風。

詩曰:

盤陀坐待怒張眸,有女前行哭訴愁。
聽到歸寧風動谷,公然讓路虎低頭。

虎守忠義屍(《蒓鄉贅筆》)

明朝末年,清兵入關後攻陷南京,福王朱由崧被擒。隨後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年號為“隆武”。次年福州被攻陷,唐王遇害。桂王之子永明王朱由榔,接著在肇慶又被擁立為帝,年號為“永歷”。後來他逃入緬甸,被平西王吳三桂抓獲遇害。

永歷稱帝後,曾在廣東西部一帶與清兵周旋,受制於孫可望。當時追隨永歷帝的忠烈之士,大半都被他殺害。輔臣嚴起恆、楊畏知,都是德高望重之人。孫可望逼迫朝廷封自己為秦王,嚴起恆堅決不同意。孫可望就派手下把他攔截殺害,推入河中,屍體漂了三十多裡。忽然有一隻老虎背著屍體上岸,守護著不離開,派來的殺手們都驚得目瞪口呆,嚴起恆的屍體因此得以收葬。楊畏知聞知孫可望的卑劣行徑,感到非常憤怒,就赤手空拳當面擊打他,結果也被殺害。

張獻忠的幾個養子,除了晉王李定國歸順朝廷以外,其他如劉文秀、艾能奇等,都喜歡制造災難,嗜殺成性,比傳說中吃人的猛獸猰貐還要凶殘。老虎尚且知道忠義,相比之下,這些逆賊真是禽獸不如!

鶴子點評說:東漢的劉昆,任弘農太守三年後,仁政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當地的老虎紛紛背著幼子渡河而去。此外,宋均調任九江太守時,當地有很多老虎,常發生傷害人畜的事件。以前官府常派人設置各種捕捉機關和陷坑,可老虎還是經常造成傷害。宋均到任後,向所屬各縣發布命令說:“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四處捕捉,並非治理虎患、維護安定的根本。當務之急是在官吏中清除違法欺詐、貪污受賄的人,獎勵提拔忠義善良之士。因此要拆除所有捕捉老虎的機關陷坑,全面減免向百姓征收的賦稅。”不久以後,虎群就結伴渡江東去。這兩件事,記載於《後漢書》。昔日因為感念德政而離去,今天則因為感念忠義來保護,老虎真可以稱得上是豪傑!此外《後漢書》還記載劉陵擔任長沙安成長,注重修德,虎群越境而去,這也是由於感念德政的緣故。

詩曰:

誰藏碧血慰泉台,抗節如山志不回。
天憫忠魂葬魚腹,怒濤驅虎渡河來。

善士義虎墓(《井蛙錄》)

清朝初期,贛邑的郭士俊品行端正,心地淳厚,待人友好溫和,鄉裡人都稱他為善人。他事奉父母非常孝順,卻很少為人所知。當時贛邑有虎為患,往來的人都要事先做好防范才能出門。一天,郭士俊到田莊去催租,有兩位僕人跟他一起去,路過一片茂密的草木叢時,忽然竄出一隻老虎,橫擋在路上。兩位僕人一看,扔下包袱就逃跑了。郭士俊雖然想逃,可是腳卻嚇得動不了,只好坐在原地看著老虎,等它來吃自己,這隻老虎也和郭士俊對著坐下。郭士俊看自己難以逃脫,就對老虎說:“我不幸與你相遇,是我命當如此。請你趕快吃了我,免得讓我長時間恐懼戰栗。”老虎忽然起來,靠近郭士俊的身體,與他親密相依,顯得非常馴順。郭士俊說:“你既然不想加害於我,來這裡幹什麼呢?”老虎銜著包袱放在他面前,好像是要幫他背,抬起頭,躬著背,讓郭士俊放在它身上。郭士俊明白了它的意思,就將包袱繫在它的背上。郭士俊動身往前走,老虎就一路跟著他。

前面兩個僕人逃到田莊,把遇到老虎的事告訴了佃農們,大家都感到驚駭和惋惜,感歎郭士俊這樣的人都被老虎吃掉,天道真是無常。不一會兒,忽然看見一隻老虎跟著郭士俊來了,大家都嚇得掉頭跑回家裡,插上門喊叫。郭士俊說:“大家不要害怕,這隻老虎不會傷害你們。”就讓他們開門出來。這隻老虎果然垂著耳朵和尾巴,聽從郭士俊的指使。於是人們轉驚為喜,爭著給它喂肉,老虎一一舔著吃了,晚上就睡在門外。郭士俊辦完事回家,老虎依然背著包袱跟著他。快到家時,村裡人見到都很吃驚,郭士俊就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大家都說郭士俊品德高尚,連老虎也受到感化,對他更加敬愛。從此當地的虎患也平息了。

當時郡裡有嚴重的旱災,官府建壇祈禱,屢次向土地神呈送牒文,卻沒有應驗。有一天晚上,郡長忽然夢見城隍神對他說:“明天在北郊外,有一位老人帶著老虎往東去,他就是能為大家求雨的人,你應該去找他。”第二天,他派官吏前去恭候,郭士俊果然來了。這位官吏早就知道老虎不傷人,也不害怕,拉著郭士俊去見郡長。郡長覺得很驚奇,以隆重的禮節歡迎他,請他為郡裡的百姓祈雨。郭士俊一再推說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但郡長的態度更加誠懇,他不得已,只好登壇拜跪,老虎就趴在壇下。正午時分,有一縷黑雲像一條龍從東南方蜿蜒而來,不一會兒就大雨如注。郡長大喜,請郭士俊進城款謝他。郭士俊堅決推辭,帶著老虎離去。郡長回府後,手書“降龍伏虎”四個大字,令官吏備好花酒,敲鑼打鼓送到郭士俊的家裡,從此他的名望就更大了。

後來郭士俊辭世,老虎繞著他的床長吼,家人聽到它的吼聲很害怕,它就不再鳴叫。郭士俊入殮的那天,老虎的眼淚像線一樣往下流,每天晚上都睡在棺柩下。等郭士俊安葬完畢,老虎伏地大吼,撞碑而死。人們被他的忠義所感動,把這件事報告了郡長。郡長來到郭士俊墓前,見老虎頭破而死,心中惻然悲悼,便讓人們在郭士俊的墓旁選了一塊地,將老虎用布裹好埋葬了。在老虎的墓前立了一塊碑,題為“郭善士義虎之墓”,至今還在。

詩曰:

虎俯壇前禱雨哀,一般真氣薄風雷。
白楊蕭瑟累累墓,幾見朱幡哭拜來。

虎護高士廬(《獨異志》)

成應元的《事統》記載:劉牧,字子仁,曾經居住在南沙的山野中,聆聽山鳥的啼鳴,觀賞松風的拂動,在周圍種植果樹、蔬菜。山民欺負他,常來砍伐他種的樹木,踐踏菜園。劉牧說:“我從不損害別人,別人為什麼要來損害我?”有一隻老虎到離他不遠的地方作窩,看見劉牧就搖尾。劉牧說:“你是來保護我的嗎?”老虎聽了就低下頭。幾年中,山民不敢再來侵犯。直到劉牧去世以後,這隻老虎才離去。

鶴子點評說:人們總愛欺負善良的人,老虎卻庇護他們。這些人的橫暴無理,反倒不如老虎馴良。

詩曰:

鳥啼松韻寂聲聞,穩坐南沙一片雲。
可歎抱茅欺杜老,村童幸未遇山君。

義虎傳(祝枝山作)

荊溪有兩個人從小在一起,長大後貧富不同。窮的那個人沒有別的技能,只是略懂一些書寫、算數,他的妻子容貌美麗。富的那個人圖謀占有她,就騙窮者說:“你生活這樣窮困,怎麼不想想辦法?”窮者告訴他想不出什麼辦法。富者說:“我就知道你沒辦法。我聽說某山有某人,家財富有,缺一個算帳的管家,找了很久,你的能力正好可以擔當。你要是想去,我可以幫你籌劃。”窮者十分感謝。

富者出錢雇了一條船,把窮者的妻子一起帶上。快到山下時,又撒謊說:“我還沒和那家人提起過你們,要是他們突然見你們夫婦同去,會不會覺得不太高興?要是不高興,別的事就不好說了。還是讓你的內人留在船上,我和你先去,應該就沒什麼問題了。”窮者同意了,就隨他一起上山。富者帶著它在險惡的溪流叢林中輾轉穿行,窮者腳都磨破了,血流到腳踝和腳跟上。到了極其僻靜的地方,富者把他踢倒在地,取出腰中的鐮刀砍去,他立即昏迷在地。

富者以為他已經死了,就假裝哭著下了山,對窮者的妻子說:“你的丈夫被老虎叼走了,怎麼辦?”她聽後慟哭。富者又騙她:“哭也沒有用,我和你再去看看,若是找不見,再想別的辦法。”婦人同意了,就跟他一起上山。富者又領她在另外一處險惡的溪流叢林中輾轉穿行,到了極其僻靜的地方,抱住她想占有她。婦人還沒反應過來,忽然一隻老虎從叢林間竄出,咆哮著猛撲過來,叼著富者而去,富者便這樣死掉了。

婦人受到驚嚇,慢慢平靜下來,心想老虎確實是吃人,看來我丈夫一定被吃掉了。她也不怨富者,轉身往回走,可是迷了路,只好邊走邊哭。忽然看見一位老人向她走來,問她怎麼到了這裡,婦人把事情經過述說了一遍。老人說:“你不要哭,還是先去船上,就可以回家了。你的船就在那個方向。”於是領著她返回,見到船後就忽然消失了,原來是一位山神。

婦人上了船,不知該怎麼辦。不一會兒,山裡又有一個人哭著出來,遠遠一看,正是她的丈夫。婦人感到很吃驚,她的丈夫也以為她已經被富者帶走了,怎麼一個人在船上?直到走近了,果然就是自己夫妻倆。兩人一起大哭,各自述說事情的經過。窮者說:“他想占有你,卻沒得逞。想害死我,也沒害成。我沒有什麼可怨恨的了。”婦人說:“我擔心你死去,你卻沒有死。想找他報仇,他卻已經得到報應。我又有什麼可怨恨的呢!”於是轉悲為喜,止哭為笑,平安地返回家中。

詩曰:

殺心已伏見嬋娟,一旦金蘭化作煙。
人巧十分天更巧,是神是虎總操天。

三馬驚逸(《閱微草堂外集》)

洛陽的郭石洲說,鄰縣有一戶人家,公婆接受了富家的二百兩銀子,把家裡守寡的兒媳賣給他做妾。到了迎親的那天,強迫她披上彩衣,用手架著她登車。這位寡婦不肯走,他們就用紅布把她的手反綁上,媒婆抱著她坐在車上。圍觀的人全都歎息,為她抱不平,然而她娘家沒有人在,別人不好出面阻止。車夫抖動馬車韁繩的時候,寡婦放聲哭喊,頓時狂風大作,三匹馬都驚了,狂奔不停。它們沒有往富家的方向跑,而是直接奔向縣城,急速穿越泥濘的道路,如在平坦大路上一樣,即使是經過狹窄的小路、危險的橋梁,也沒有翻車。一直到了縣衙前,才穩穩停住,這件事於是敗露。由此可知,《淮南子》所說的民女含怨,仰天呼號,招致雷電下擊,並非古書中的虛構。

詩曰:

恥見金夫不有躬,翁姑奪志訴蒼穹。
一呼三馬騰空起,白日冥冥鬼旋風。

牛助孝子(《閱微草堂外集》)

徐光大是慈溪人,康熙年間擔任清河主簿,以清廉能幹而知名,任職期間因病去世。他的兒子徐雅涵,護送棺柩返回家鄉。渡黃河時,忽然刮起大風,水面的冰層凍結在一起,把船夾住無法前行。船上的人都踩著冰登上岸,只有徐雅涵獨自撫著棺柩大哭,決志以身相殉。眾人被他的孝心所感,打算用繩子把棺柩拉過去。剛剛拉了幾步,又陷到冰洞中,沒有辦法用力。徐雅涵仰天狂呼,血淚交流。眾人束手無策,也都為他掩面哭泣。這時忽然來了一隻水牛,直奔棺柩前,用牛角頂起來。眾人無不踴躍,都說:“上天憐憫孝子,派牛來幫助他。”爭相拉著棺柩,很快就到了對岸。徐雅涵全家感激牛的恩德,從此戒食牛肉,已經有四代了。

詩曰:

哀動河神水不寒,烏犍戮力萬靈歡。
請看孝子扶歸櫬,天意何曾負好官。

群烏銜土(《廣輿記》)

顏烏是義烏人,他的父親去世後,他背土修築墳墓。一群慈烏幫著銜土,以致嘴都受傷了。以後這個縣就改名叫“義烏”。

詩曰:

荒碣猶存黯夕陽,爭傳顏巷義烏鄉。
辛勤銜土成墳後,時聽啼聲隱白楊。

群烏集舍(《周書》)

宗懍的母親去世時,他哭得吐血。常有幾千隻慈烏聚集在他的家裡,當他哭的時候就飛來,哭完便離去。

詩曰:

何處千烏繞帟帷,哭聞孝子百靈悲。
思親各有傷心淚,仰視蒼天兩不知。

庭烏哀泣(《北史》)

北齊人蕭放,在他父親的喪期裡,以孝行聞名。他所住的房前,有兩隻慈烏飛來,在樹上築巢,每天馴順地在庭院覓食。每當蕭放哀哭時,它們就展翅悲鳴,好像也在哀泣。

詩曰:

孝動三靈色慘淒,有生各自念孩提。
問烏何亦悲傷甚,聲到心頭不住啼。

仁烏蔽樹(《拾遺記》)

晉文公為了讓介之推下山見他,就下令放火燒山。介之推在大火中抱住一棵樹,樹上有白色的烏鴉,成群繞煙飛鳴著蔽護他。介子推死後,在燒山的方圓數百裡內,當地百姓都不再設羅網,並稱它們為“仁烏”。

鶴子點評說:慈烏能反哺其母就是孝,能夠護善就是仁。晉代成公綏稱其為“祥禽”,確實很有道理啊!

詩曰:

旌善綿田悔已遲,介山一炬到今悲。
棠梨寒食煙和雨,尚有啼烏繞樹枝。

日南雙雁(《警心錄》)

虞國,年少的時候就有孝行,擔任日南太守時,經常有雙雁在廳上棲息。每次外出巡行各縣,它們就飛著一路跟隨太守的車。虞國在任期間去世,雙雁又隨著棺柩回到他的家鄉余姚。到了那裡就棲息在他的墓前,三年後才離去。

李斯義點評說:這兩隻大雁對虞國的情誼,生時同行同止,死後喪葬相隨。天下為人之子的,有幾個能夠這樣?東漢時蔡邕為母守墓,野雞、野兔都很馴伏,不肯離去,這也是孝行所感啊!

詩曰:

雙飛誰遣此勾留,五馬相隨幾度秋。
惆悵墓田離別後,白雲渺渺水悠悠。

神鷹(《堅瓠集》)

明代嘉禾太守楊繼宗,為人莊重果斷,愛護百姓,禮賢下士。遇到郡內發生饑荒,餓死了很多人。楊繼宗深切憫念民眾的疾苦,來不及請示司道,就打開糧倉賑災,救活了數以萬計的百姓。他的仇家把這件事上告司道,以“擅自支用糧倉,少發多占”的罪名誣陷他。當司道打開狀紙時,忽然庭院中刮起一陣狂風,有幾十隻鷹飛來抓走狀紙,飛到空中,紛紛用爪和嘴將它撕得粉碎。司道怒道:“鷹也敢來觸犯我嗎?”決定親自前往撫院通報此事。剛從船上下來,這群鷹又來了,瞪著眼睛奮力拍打雙翅,追逐鳴叫,就像是在辱罵他。司道氣急了,命令士兵獵殺它們。士兵們有的用弩,有的用弓箭,有的用網,但飛來的鷹越來越多,根本沒有辦法把它們趕走。這時鷹群中的一隻老鷹,向司道急撲下來,他趕緊用手擋住臉,可是頭上的烏紗帽卻被抓走了。群鷹再次用爪和嘴把誣謗楊繼宗的公文撕得粉碎。司道嚇壞了,只好掉頭返回,這件事才得以平息。楊繼宗在嘉禾郡當了九年太守,風調雨順,常有祥瑞出現。在他期滿離任時,郡內七個縣的男女百姓,都趕來攀住車轅挽留他。當時的文士作了《神鷹錄》,以傳誦他的德政。

詩曰:

萬骨回生隻手持,為民獲罪復奚辭。
願書赫赫神鷹錄,傳遍黃堂太守知。

龜負孝子(《九江記》)

留京很有孝行,一次遇到江水暴漲,居民都被水所淹。留京背著母親大聲哭喊,忽然有一隻大龜來到他們面前。全家七口人都爬到大龜的背上,一直在水中游了十多裡,到了一處高岸,大龜才離去。

詩曰:

一家魚腹只須臾,跋浪神龜載樂都。
仰見天心憐至孝,艱危隨處百靈扶。

龜負閣(《文苑匯雋》)

徐瑞,幼時曾遭遇大水,他所在的樓閣即將沉沒。這時聽到空中有人說:“徐瑞是一個真宰相,應該保護他。”立刻來了幾千隻龜用背托著樓閣,才得以不沉。後來他果然做了宰相。

詩曰:

神龜天遣庇賢才,百尺岧峣黑浪回
信是他年黃閣老,六鰲且戴海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