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猶如此

清·徐謙 原著
壽康學會·清涼書屋 選譯


譯白手記

《物猶如此》為清代翰林徐謙所著,書中將散見於各種典籍中關於動物的種種有趣的見聞輯錄成編,並將這些動物們互助友愛、聰明機警的諸多感人事例,按孝友、忠義、貞烈、慈愛、恤孤、眷舊、踐信、守廉、翼善、救難、酬德、雪冤、知幾、通慧的類別分為十四篇,加以點評、詩贊,娓娓道來,如數家珍,引人入勝。原書中各篇都以“鑒”為名,如“孝友鑒”、“忠義鑒”等,就是希望讀者以書中這些動物的美德善行作為一面鏡子,來對照自己的不足,獲取做人的良知。書名“物猶如此”,意為“動物尚且如此”,乃是希望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能夠更加深刻地反省自己,努力追求道德人格的完善,成為天地的良心。

現存《物猶如此》版本,有清代四香草堂刻本。民國二十四年(1935),上海道德書局重新刊版印行。次年,印光大師以七十六歲高齡再為詳加校訂,改版重排,印數達六萬冊。他在序中指出,近代以來世道人心之所以愈趨愈下,追根溯源在於宋儒破斥因果輪回事實,致使世人肆無忌憚,以至互相殘殺,國無寧日。要想挽回戰爭的劫難,應從戒殺放生做起,而在諸多戒殺書籍中,“其感人心而息殺機者,此書可推第一”。另外他在給弟子的信中說道:“此書專記物類之懿德懿行,雖不言戒殺放生,實為戒殺書中之冠”,是“戒殺中之特品”,若能使更多有學識的人閱讀,對世間具有重要的意義。

兩年前,我受廬山東林寺刻經處所托,對原書詳加點校,以簡體標點本的方式印刷流通。出書後,我的孩子正在上小學二年級,非常喜愛這本書裡的每一個故事,要求我在他每晚睡覺前都要講幾段,從前面的序言到後面的校後記,包括每個故事的點評、詩贊,都必須盡可能詳細地一一講解。這樣一直過了幾個月,直到把這本書全部講完,我的講書生涯才得以結束。

此次應商丘市壽康文化研究學會之約,在原書335則故事中,選譯了279則做成白話,大體含括了原書的主要內容。原文用字古雅,旁征博采,尤以評贊中引用經史典章頗多。在釋文的過程中,為了力求准確,對字義及典故出處一一做了艱苦的查證。本書是在我的妻子所作譯文基礎上重加改寫而成,同時參考了壽康學會所寄的另外一個白話譯本。此外還經常聽取家裡已經四年級的孩子的意見,盡量做到文字明白流暢,便於少兒閱讀。

本書內容都是中國古代學識最為廣博的那部分文人所記,真實感人,健康有益,尤為少年兒童所喜聞樂見。通過這本書,孩子們可以從那些可欽可敬的動物身上,懂得如何孝順父母、珍視友情,懂得信守承諾、知恩報恩,懂得機智果敢、見義勇為,懂得父母對子女的疼愛之情是如此深厚,懂得伴侶之間忠貞的價值與意義,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為人處事的道理。本書原是按照中國傳統的道德理念編纂而成,從作者徐謙的本意來說便希望它能成為一本中國人的思想品德教科書。因此本書對孩子們所產生的良好影響,與許多迎合兒童心理的卡通動畫片相比,其利害得失有天壤之別。希望天下為人父母者多所留意,同時也希望這本白話選譯能成為最受歡迎的少兒讀物之一。

一個和諧的人類社會,原本就建立在與自然萬類和諧共處的基礎之上。本書中所展示的這些由歷代文人記錄下來的一個個珍貴片段,可以見證古老的中華文明對於自然生命的那份特有的體察與關愛。這種根於“物我一體”的理念,而從大慈悲心中真實流露出的對於一切生命的理解與尊重,或許正是我們這個民族歷數千年興衰而依舊繁盛不息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2008年10月,張景崗譯畢謹記於北京清涼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