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寂天菩薩


寂天論師是印度七世紀至八世紀中期的人。寂天論師生於王家,是善鎧國王的太子,原名寂鎧。因為他前世串習了空性等大乘佛法的緣故,從小就與其他孩子完全不同,對佛法僧三寶有非常虔誠的信心,經常供養十方三寶、婆羅門、比丘等等。他的相續中與生俱有隨解脫分善根,不僅對出世間的解脫法門有一定信心,而且對世間上的眾生具有慈悲心,儘管他降生於王宮,但對身邊的大臣、親朋好友常以慈悲對待,尤其是看見一些病人、窮人或者其他可憐的眾生,他就會生起強烈的大悲心,經常救護他們、幫助他們。

大概在六、七歲的時候,按照印度的傳統,他開始學習工巧明等世間技藝,當他全部瞭如指掌後,國王非常歡喜,大臣們也特別高興。後來他年齡稍長,準備繼承王位,按照當時的傳統,登基前要舉行一個授權灌頂,就在當晚寂鎧做了一個夢:夢中,文殊菩薩坐在他將登基的王座上,對他說:“善男子,我是你的上師,你和我同坐一座是不應理的。”另據《印度佛教史》記載:度母用溫水給寂鎧灌頂,在接受灌頂時,他覺得特別燙、非常難忍,此時度母就告訴他:“現在的這個不是很難忍,如果你明天繼承王位,獲得了王權灌頂,來世的地獄鐵水比這還難忍!”並勸他看破一切世間法,捨棄王位,到東方的貝嘎地方去面見文殊菩薩。得到這個授記後,他早上醒來前思後想,最後決定放棄王位,騎著一匹駿馬,像當年的釋迦太子一樣離開王宮,赴東而去。

二十一天中他不吃不喝,一直前往東方的貝嘎地方。當他到了那裡的森林,恰好遇到一個美女,飢渴難耐的他讓美女幫忙看一下馬,自己走到泉水旁想喝一點水。正準備喝水時,美女告訴他:“這是世間的水,你最好不要喝,若真是口渴的話,可以飲用這個甘露。”於是給了他一些甘露,消除了他身體上的疲勞。體力恢復後,他問道:“你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美女回答:“我來自貝嘎地方的森林。那裡有一位具足圓滿功德的上師,他經常入於文殊金剛定。”聽到這個上師的名字,寂鎧猶如窮人獲得如意寶一樣,內心數數歡喜,於是他請美女無論如何要帶自己去拜見這位上師。美女答應後,帶他去了上師那裡。那位上師猶如十萬個太陽照射須彌山般威嚴,身口意三門極為調柔寂靜,一見之下,寂鎧馬上生起了極大的信心,遂將所騎之馬、身上的飾品全部供養,乞求攝受。上師攝受他之後,傳授了文殊金剛等持。後來,他在上師身邊靜修十二年,親見文殊菩薩,從而獲得了殊勝的成就。寂鎧輾轉來到印度佛教最高學府和學術中心那爛陀寺,依止當時寺內五百班智達之首的勝天論師為親教師出家,法名寂天。當時寂天論師師深隱自己的內證功德,在文殊本尊前聽授教法,精修禪觀,同時緊扣大乘佛子的修學次第,集一百多部經律論之精義編著了《學處集要》、《一切經集要》(略稱《學集論》、《經集論》)。但在外觀上,除了飲食、睡眠、步行外,其它事情一概不聞不問,因此被以外表衡量他的人貶稱為"三想者"。當時那爛陀寺僧值們認為寂天不具備任何一種修行正法的事情,不應該再住在本寺,但又找不到很好的理由來驅逐他。後來該寺舉行誦經大會,要求比丘在會上背誦所學的經典,一些人想借此機會羞弄寂天,讓他自行離開寺廟,便要求勝天論師去安排寂天誦經之事,寂天論師便應允了。輪到他誦經的那一天,那些人在誦經的會場上故意搭起了高座,而沒有安設上座的階梯,會場中擠滿了想看他出醜及對他有些懷疑的人,寂天論師並不在意這些,很自在地登上高座,問道:"請問要背誦已經聽過的論典,還是沒聽過的?"想看笑話的人便故意回答要背大家沒有聽過的,這時瑞相紛呈,眾多人看見文殊聖尊顯現在天空中,寂天論師隨即誦讀其智慧境中流出的《入行論》,至第九品三十四頌:"若實無實法,皆不住心前,彼時無他相,無緣最寂滅"時,身體騰空,漸漸升高,終至不見身影,只有從虛空中傳來的朗朗誦經聲,一直到全論誦完為止。當時得不忘陀羅尼的班智達各自記下了頌文,喀什米爾的班智達記下了一千多頌,東印度的班智達記下的有七百頌,中印度的班智達記下了一千頌,因此大家產生了爭執懷疑。後來打聽到寂天論師在南印度的吉祥功德塔,便派兩名班智達去迎請他回寺,但遭到了婉拒,兩位班智達只好請菩薩出示《入行論》的正確頌文。寂天論師告訴了他們一千頌的《入行論》正確,並且在他曾經住過的房間裡藏有《學集論》、《經集論》、《入行論》三部論的經函,並授與這些論的講說修習傳承,自此《入行論》在印度得到了廣泛的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