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論釋•善說海》講記

第八品 靜慮

無著菩薩著 索達吉堪布譯講


第一百三十八節課

思考題

  1. 為什麼說藏傳佛教不是婆羅門教的支分,而是正統的佛教?釋迦佛已經斷證圓滿,為什麼說蓮花生大師比佛還要殊勝?
  2. 請以教證和比喻說明,藏傳佛教各宗各派圓融無違,各派祖師都是一個化現。
  3. 為什麼說淨土宗的人排斥藏傳佛教的話,自己的宗教也無法建立?
  4. 重視他眾與重視自己有何差別?害他眾與害自己各有什麼果報?在現實生活中,你對這個道理有哪些體會?
  5. 自己高高在上役使他人,以及將高位讓與他人、當他人的奴僕,分別將導致什麼樣的後果?由此你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在學習《入行論》之前,有件事情順便講一下。

最近好幾個地方給我寄來兩本書,一本是《西藏密宗的秘密》,還有一本是《藏密真相之研究》,這兩本書對藏傳佛教有一些駁斥和毀謗,很多佛教徒的意思是讓我們跟他們進行辯論。我看了一下,覺得沒什麼值得辯論的。因為裡面的很多內容,並不是佛教徒寫的,可能有其他的政治目的,或者與自身利益有衝突,對藏傳佛教一無所知的人以各種原因,然後編輯出這些書。而且書上面沒有正式落款,一本書上寫了個怪怪的名字,不像藏族人,也不像漢族人,另一本書上連名字都沒有寫。所以這些人肯定不是真正的佛教徒,只不過假裝以漢傳佛教或其他宗派的名義寫的,實際上沒有任何價值,我們也不可能無緣無故向空中射箭。

自古以來,智者們互相辯論的話,並不是自己偷偷發傳單去詆毀別的宗派。以前有些淨土宗大德對密宗有誤解時,我寫過一些辯論書,個別人對藏傳佛教駁斥時,我也寫過一些辯論書,但是這次不寫,不寫他們也會不攻自破的。那裡面的很多歷史和說法,全是一種大肆宣揚,沒有絲毫可靠性和依據,剛開始學佛或者對藏密不了解的人,可能覺得藏傳佛教像那麼壞,但稍微了知藏密真相的人,絕對不會生邪見的。

你們如果有這些書,燒了就可以,也沒有什麼作用,它不會起到任何的危害,密宗並不是這樣幾本書就能摧毀得了的。假如他想對密宗的見修行果進行駁斥,那應該到藏地來,從拼音學起,進入聞思修行的正規道場,然後跟大家進行辯論。那個時候,看自己還有沒有駁斥藏傳佛教的能力和勇氣。但我想,看這些人的語氣和目標,跟佛教沒有特別大的關係,應該主要是政治或經濟方面的原因,所以這個我不回答,有點智慧、來過藏地、對藏密教義稍有了解的人,一看就知道他們的個人色彩特別重,根本沒有合理的依據。

但這裡也要強調一下,對藏傳佛教不了解的話,一定要通過各種途徑來學習,明白藏傳佛教的殊勝性,不要輕易去毀謗。所謂的藏傳佛教,在藏地存在了這麼多年,而且如今成了整個世界的如意寶,東歐國家和西方國家把藏地看作神聖的淨土,把藏傳佛教視為世界文庫,許許多多的高僧大德將藏傳佛教弘揚全球,有智之士都是認可的,孤陋寡聞的人不接受也改變不了什麼。

我非常希望學習《入行論》的道友,一定要了解藏傳佛教,不要輕易跟在別人後面毀謗,造下非常可怕的罪業。有些人沒有取捨的智慧,聽人說藏傳佛教不對,就“對對對,你說得沒錯”,這是相當愚癡的。要知道,藏傳佛教的加持非常大,我們每次傳密法,無數人的信心遠遠超過顯宗;藏地不管什麼樣的高僧大德到城市裡去,成千上萬居士的信心完全是不同的,所以有些顯宗的師父對藏傳佛教排斥也情有可原。

尤其是藏傳佛教創始人——蓮花生大師,是佛陀親自在經典中授記的,並不是藏地自己認定的一位瑜伽士。藏文的《涅槃經》中說:“我已滅度後,汝等莫憂傷,無垢彩湖中,較我勝士夫。”釋迦牟尼佛說:“我涅槃之後,你們眾弟子不要憂傷,在無垢的彩湖中(現在阿富汗的鄔金湖),會出世比我更殊勝的士夫。”《諸佛未來授記經》中也說:“我已滅度後,一百十二年,較我甚殊勝,名為蓮花生。”在佛陀滅度一百一十二年後(也有說一百二十年),勝過釋迦佛的士夫會來到人間,他的名字叫蓮花生。

有人可能會問:“佛陀已經斷證圓滿,難道還有勝過他的士夫嗎?”喇拉曲智仁波切等大德在解釋時說,蓮花生大師比釋迦佛殊勝,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從降生方式來看,蓮花生大師是化生,在清淨的蓮花中降生,顯現上沒有父母的垢汙;從弘揚密法來看,釋迦佛只講了極少數的密宗法要,而是授記未來廣弘,蓮花生大師則直接宣講了殊勝的密宗……

蓮花生大師來到藏地之後,將邪魔外道一一降伏,在這裡奠定了密宗的基礎,現在有藏地這麼一塊淨土,全是依靠蓮花生大師的恩賜。印度很多大德在講經時,不直接稱呼蓮花生大師,而是說“大恩怙主、根本上師、對雪域恩德無與倫比的大阿闍黎蓮花生大師”。所以我們對蓮師方方面面的功德要了解,不要認為藏傳佛教是突然冒出來的,或者像有些哲學家所說的那樣,是婆羅門教的一個支分。大家應當依靠自己的智慧,與佛經論典進行對照,看看藏傳佛教到底是什麼樣的。

在座的有些道友,在藏地聞思了很多年,我個人在二十多年中也是精心地聞思過、研究過、對比過,最終對密宗法要生起不共的信心,覺得在這個世界上遇到這麼殊勝的密法,真的是很榮幸。麥彭仁波切在《快樂歌》中說:“如今的芸芸眾生遇到邪知識,墮入惡趣,與他們相比,自己遇到蓮花生大師的教法,遇到這麼好的傳承上師,真是不幸中的萬幸,多快樂啦!”在座的很多道友,若沒遇到這麼殊勝的即身成就的密法,可能很多人今後仍在輪迴中不斷地漂泊。當然,個別孤陋寡聞或聞思不究竟的人,可能對密法不接受,但不接受也無法扭曲密宗的真相。

藏傳佛教的教派是圓融無違的,大家千萬不要毀謗任何一個教派,我以前寫過《藏傳佛教互不相違》 ,不管是薩迦派、格魯派,還是噶舉派、寧瑪派,各派大德全是諸佛菩薩的化現,這方面並不是隨隨便便說的,寧瑪巴的很多伏藏都有如是記載。第一世達賴根敦朱巴(僧成論師)說過:“持明成就蓮花生,五百頂飾燃燈尊,金剛持尊宗喀巴,種種化現我敬禮。”持明成就者蓮花生大師、五百班智達的頂飾阿底峽尊者、金剛持來到人間現為人相的宗喀巴大師,這三者是無二無別的,寧瑪派、噶當派、格魯派的祖師實際上是一個化身,並非別別的他體。第四世班禪羅桑卻吉堅贊也說:“成就自在蓮花生,化為具德阿底峽,再次化現宗喀巴,我無其他皈依處。”成就自在的蓮花生大師,示現為阿底峽尊者,阿底峽尊者再次化現為宗喀巴大師,班禪洛桑卻吉堅贊說自己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皈依處。

在大成就者的眼裡,各大教派的祖師全是蓮花生大師的化身。在一些論典中也說過,藏傳佛教的軌範師、阿闍黎、堪布,都是蓮花生大師和靜命論師的化現。藏地看起來有各大教派,但在蓮花生大師的伏藏品中說,薩迦派的薩迦班智達、覺囊派的達熱那他、噶舉派的塔波仁波切,全部都是他的化身。如果說寧瑪派的蓮花生大師如何不合理,那直接或間接也誹謗了自己宗派的祖師。因此,大家對藏傳密法一定要有信心,這種信心應該是全面的信心,不要是“我上師特別了不起,除了我上師以外,其他都是假的”。

作為在家人,辨別宗派不是很容易的,不要說你們在家人,我們在寂靜地方聞思了這麼多年的出家人,要把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從見修行果方面辨別開來,或者寧瑪巴和噶舉派之間的觀點讓我分析,我還是迷迷糊糊的。有些在家居士說“我是學格魯派的,你是學寧瑪派的”,然後就誹謗別的宗派,這是完全不合理的。純潔的宗派和純潔的佛法要一視同仁,必須要以清淨心來觀待。

學淨土宗的人,對藏傳佛教排斥也不應理,因為蓮花生大師和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是一體的。有些伏藏品中說:“昔日極樂阿彌陀,普陀怙主觀世音,達納郭夏蓮花生,縱然示現三化身,實則無二也無別。”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普陀山的怙主觀世音菩薩、達納郭夏降生的蓮花生大師,雖然示現為三個化身,實際上是無二無別的。

大家都知道,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從心間射出第二個“捨”字,在達納郭夏的湖裡變成蓮花生大師,鄔金國王恩紮布德來到湖邊後,把他封為太子帶到人間,然後大師經過印度,來藏地弘揚佛法。盡管表面上化現不同,實則是一味一體的,蓮花生大師就是阿彌陀佛。

有些淨土宗的人,對蓮花生大師極力排斥,甚至個別人學習《入行論》之前,雖然感興趣,但到處打聽這是不是密宗的,不是的話就去學,是密宗就不敢學,好像密宗會把他吃掉一樣。該怕的地方不怕,不該怕的地方害怕,這是素質問題,也是佛教的智慧問題,自己沒有辨別的能力,聽一些老和尚說密宗如何如何,自己於是人云亦云,這是不合理的。如果密宗不好、蓮花生大師不好,那淨土宗的阿彌陀佛也沒辦法建立。甚至釋迦牟尼佛也與蓮花生大師是無二無別的,伏藏品中有這樣一個教證說:“清淨剎土普賢王,密嚴剎土金剛持,金剛座處大能仁,與我蓮師無別成。”法身普賢王如來、報身金剛持、化身釋迦牟尼佛,這三者與蓮師是無別的,也就是說,化身釋迦牟尼佛再次化現為蓮花生大師。

可是許許多多的人根本不知道,他們一心一意學釋迦牟尼佛的法,卻對蓮花生大師的法嗤之以鼻,這是非常愚癡的,也是一種邪見。尤其是學《入行論》的很多人,以前若對藏傳密宗不是特別了解,那麼現在,應該逐漸去了解一下。其實在整個世界上,最完整的佛法就是密宗。這一點並不是我學密宗就這樣宣揚,我們學理論的人,說什麼話都要站在公平正直的立場上,我確實經過多年的學習,從內心中感到小乘大乘、顯宗密宗所有的佛法,在藏傳佛教中都是圓融無違的,這樣的佛法是最完整的。這不僅是我區區小人的見解,世界上公認的高僧大德,對密宗的看法也是如此。現在漢傳佛教的個別法師,對密宗的弘揚和了解還是非常不錯的,這也能體現出他們的智慧。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毀謗密宗,如果你毀謗了,想往生極樂世界獲得解脫絕對是不可能的。因此,你旁邊若有人對密宗有看法、有成見,應該盡量去解釋。當然,我並不是說密宗所有的修行人都十全十美,這一點我也不敢保證,但是密宗的法要千真萬確,猶如經過多次提煉的純金一般,沒有任何垢染。所以大家要對密宗有不共的信心,千萬不要去毀謗。

剛才這兩本書,有些人看後可能認為密宗不好,有這種想法的話,應該立即懺悔。如果你實在有懷疑,那最好親自來藏地,跟我們學密宗的人進行辯論,在我們面前,什麼樣的疑問都可以提出來。現在來藏地也很方便,不管是哪個城市,幾天就可以到了。這麼重大的事情你真有懷疑的話,應該親自跟藏地的高僧大德交流,看密宗到底是不是那麼壞。當然,有緣分的話,你也可以系統地學習藏傳佛教,如今在佛教裡面,最系統的聞思修行唯一在密宗當中,這一點並不是我自賣自誇,而是大家都公認的。

所以我今天也勸大家,不要因為看了一些不好的書,或者聽到一些成見比較重的人的話,自己的信心馬上改變。當然,你不學密宗去學顯宗,這個我們沒有任何意見,佛法的哪個宗派都是一樣的。現在有些大德通過五個手指比喻世界上五大宗教,以此表明“根”是一個,從團結的角度可以這麼說,但我覺得用來形容佛教各派更為貼切。各宗各派雖然見解不同,但“根”全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開了八萬四千法門,不同的眾生都在弘揚,融入不同的民族文化中以後,各民族都有它的弘揚方式、接受方式,這一點是不相違的。因此,對於所有純潔的佛教,大家不要去毀謗,一定要樂於接受。

尤其是在家人,分辨宗派很不容易的,我們研究了這麼多年,現在要辨別有些宗派問題,也許都分不清楚。你們什麼聞思都沒有,隨隨便便判定這是真的、那是假的,是不容易的。市場上的假冒偽劣商品,你們有時候都分不出真假,《寶性論》中所說的更甚深的佛法,凡夫用肉眼和分別念來辨別,更是不可能的。因此,大家對所有的佛法要觀清淨心,這樣自己有一定的功德,對別人也沒有任何危害!

癸三(自他為主之功過)分二:① 相之差別;② 果之差別。

子一、相之差別(重視他眾和重視自己的差別很大):

若施何能享?自利餓鬼道,
自享何所施?利他人天法。

在布施的時候,很多人顧慮到:“如果布施了,那我自己享用什麼?”這種自私自利心是吝嗇的餓鬼道。“如果自己享用了,給眾生布施什麼?”這種利他的菩薩心腸,則是人天善道之法,將來可轉生於人中當轉輪王,或生於天界獲得自在天、帝釋天等天王的果位。

在修行時,我們要把自己放在低位,把別人看得很重。來了一個乞丐的話,應像米拉日巴尊者所說:“當取出口中之食而作布施。”在飯館裡吃飯時,把最好吃的東西給乞丐一塊,這才是真實作布施的行為。但是很多人非常吝嗇,害怕把東西給了別人,自己享受什麼,所以就捨不得布施。

吝嗇的人可麻煩了,吃飯的時候也不掏錢。我聽說有兩個吝嗇的人,吃飯時都認為對方掏錢,一直等等等,不願意出錢。如果特別慳吝、不願意布施,這是墮落餓鬼道的主因。以前莎士比亞描寫過夏洛克,巴爾紮克描寫過葛朗臺,歐洲文學史上有四大吝嗇鬼,被刻畫得栩栩如生、特別吝嗇,一點點都捨不得享用,假如我們也變成葛朗臺的話,那是非常可悲的。古代有個人特別吝嗇,臨死時盯著油燈的兩根燈芯,死不下去,他小妾告訴眾人:“我知道老爺在想什麼。”然後把燈芯取了一根,他就安心地咽氣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害怕油用得太多。

作為大乘佛教徒,倘若也是這樣吝嗇,對生生世世都不利。佛陀時代有個人特別吝嗇,口口聲聲說“給我”,從來沒有說過“我不要”。一次有人供養佛陀拉達水果,他見後立即飛跑過來說:“給我、給我!”佛陀說:“你先說‘我不要’,我再給你。”他迫不及待地照說了,給孤獨長者見狀,勸他不要接受施主供養佛的食物,給了他五百嘎夏巴作為交換。後來佛陀說:“我今日讓他說一句‘我不要’,待山王如來出世時,他將以此善根得到解脫。”

所以我們一生中應該種下一個善緣,有些大老板、有錢人,錢多得不得了,但讓他上供下施作功德的話,一點都捨不得。我遇到過一些人,錢是非常非常多,但自己捨不得用,也不布施給別人,一直包著、藏著,這種行為將來定會墮入惡趣,感受餓鬼的果報。反過來說,假如有一些資財受用,就馬上布施給眾生,而放棄自己享用,如同母親一樣,自己捨不得用,全部都留給孩子,那這個功德非常大。佛陀在經中說:“若能行布施,菩提不難得。”如果真能行持布施,菩提果位也不是很難得。

釋尊的公案中記載,他在因地當梵施國王時,他的國家有12年旱災,國庫裡的糧食都布施了,只剩下三斗給國王自己享用。(具體數目,各個歷史的說法不同。)後來有一位獨覺來乞食,國王對他生起很大的信心,心想:“如果我自己享用了,給獨覺供養什麼?”便將僅有的食品全部供養給獨覺。以此發心力和獨覺的加持力,頓時天降珍寶雨,解除了饑荒,使人們擺脫了困境,國家繁榮昌盛。

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布施,以菩提心來攝持的話,不管你是什麼身份,功德也非常非常大。你們還記得吧,米拉日巴尊者和惹瓊巴在康區時,因為惹瓊巴相貌端嚴,當地的姑娘們都願意供養他。惹瓊巴的處境非常尷尬,覺得上師功德那麼大,卻沒有人供養,反而東西堆到自己身上,如果繼續留在上師身邊,對他老人家納受供養成了障礙,因此一定要離開上師。米拉日巴不同意,一再挽留他,拉著他的衣服告訴他不要走,可是他掙脫了。(惹瓊巴的性格,從傳記中也看得出來,是比較剛強難化的那種人。)尊者說:“你現在違背了上師的教言,以後肯定會遭受違緣的。”

後來他到了拉薩,確實出現違緣,還俗與一個拉薩姑娘成家了。二人生活極為貧困,姑娘有一顆珍貴的松耳石交給惹瓊巴保管,她天天到外面去“打工”。一日,米拉日巴尊者想知道惹瓊巴在做什麼,就幻化成乞丐去看望他。(其實作為上師,就算弟子還俗了、離開了,有時候也會想他的。)正巧妻子出去了,惹瓊巴見乞丐可憐兮兮的,不知是上師的化身,對之生起了大悲心,家裡無他物可施,就把那顆松耳石施給他了。當時米拉日巴心想:“我的這個弟子雖然身體還俗了,但是悲心沒有退失。”

阿吉拉 回來後不見松石,與惹瓊巴大鬧了一場,(現在人吵架不需要說太多,一句“你很窮”就可以離婚。前段時間藏地有兩個人,剛剛結婚,馬上要離婚,為什麼呢?很多“專家”分析,只因為一句話——“你家很窮!”可能他們吵架時,阿吉拉也說:“你惹瓊巴很窮,乞丐來到這裡,憑什麼把我的松石給他?”)為此惹瓊巴生起了極大的厭離心,重新跑回上師身邊。

當時,米拉日巴尊者準備給弟子灌大頂,要求每個弟子必須供養一個珍貴的財物,沒有供養不許參加灌頂。惹瓊巴很苦惱:“我原來財富非常多的時候,上師從來沒向我要過供養,而今天什麼東西都沒有,上師卻偏偏要我供養,現在怎麼辦哪?”正當他痛苦不堪之時,尊者從曼茶盤裡拿了一塊松石說:“如果像惹瓊巴這樣供養的話就可以。你們看,惹瓊巴供養了這麼好的松石!”惹瓊巴恍然大悟,對上師生起了不共的信心。灌頂後,尊者讓他馬上返回拉薩,跟那個姑娘在一起。惹瓊巴很不願意,他在一支道歌中唱道:“我原來不願意待在上師身邊時,上師非要我待在身邊;我現在願意待在上師身邊時,上師又不讓我待在身邊。”據說他去拉薩以後,把那個姑娘也度化了。可見,有些人即使身體還俗了,大悲心也不會捨棄,願意給眾生作布施。

智悲光尊者的大弟子無畏盔甲,來到藏地時因違緣也還了俗。很多人不知其密意而作各種誹謗,但他以在家人的形象,度眾事業也非常廣大。其實真正有無偽的大悲菩提心的話,縱然還俗了也能夠利益眾生。不管處境怎麼樣,只要能利益他眾作布施,這就是菩薩的行為。

子二(果之差別)分三:① 分別宣說;② 攝義;③ 以實例說明。

丑一、分別宣說(害自己與害他眾之間的功過差別):

為自而害他,將受地獄苦,
損己以利他,一切圓滿成。

若為了自己的生活、地位、工作等而傷害眾生,即生中肯定會感受不良的後果,來世也會墮入三惡趣;如果為了利益他眾而損害自己,就像《釋迦牟尼佛廣傳》中所說,一定會圓滿一切利樂,暫時享受人天福報(利),究竟獲得聲聞緣覺、菩薩、佛陀的三大解脫(樂)。

我們時時刻刻應該利益眾生,否則獲得人身也是白活。現在的社會特別亂,偷盜、搶劫等害眾生的方法非常多,市場上盡是假冒偽劣產品來欺騙眾生,商場上也是勾心鬥角、狡詐虛偽,甚至工地上也是偷工減料,根本不顧人們的生命安全。很多人的心地特別壞,不交往的時候不知道,一交往以後,才發現原來跟我們佛教徒完全不同。這些人口頭上說得特別漂亮,實際上都是藏著自己的利益,殺害眾生或危害眾生的現象非常多。

在所有的罪業當中,殺害眾生是最嚴重的,佛陀在經中說:“殺生入惡趣,受苦三塗畢。”殺生一定會墮入惡趣受苦,但現在許多人根本不知道,看見一個眾生就想吃。前段時間,聽說有些人到阿拉伯去旅遊,那邊有個著名的七星級賓館,在海洋裡面,要依靠潛艇在水裡到那邊去。光是去那邊參觀,就要50元美金。在水裡過去的時候,看見各種顏色的魚類,服務員就給旅客們介紹,說你喜歡哪一個,覺得哪一個好看,我們馬上給你抓來吃。很多旅客就說:“這個魚很好看,我要吃這個!”然後他們馬上潛水把它抓過來,烹調給他吃掉。一般來講,那麼好看的話,我們捨不得吃,但是他們卻覺得:“這個很好看,應該把它吃下去。”

人的這種行為,有時候連動物都不如。以前亞馬遜河岸邊有很多樹虎,人們在砍伐樹木時,發現所有的動物都逃離了,唯獨樹虎沒有走。原來在一千棵樹中,就有一兩隻樹虎被黏在那裡,於是其它樹虎冒著生命危險餵它們,即使人們來了也不願離去。

還有南非沙漠裡生活的沙龍兔,那裡兩年才下一次雨,每次下雨的時候,總有一隻沙龍兔到處找水源。它不吃不喝,跑了幾十公里找到水源後,為了趕時間,它會拼命地奔跑,返回去帶上同類到那裡。到了那裡以後,帶路的沙龍兔往往都累死了。

動物尚且有這樣的利他心,可是人類呢,看見一個眾生就把它殺掉,前途肯定是黑暗的。《親友書》中講了四種前途——黑暗趨入黑暗、黑暗趨入光明、光明趨入光明、光明趨入黑暗,如果一味地貪著自利,必定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因此,圓滿利他非常重要,憨山大師說:“人既愛其壽,生物愛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順佛令。”人類既然喜歡自己長壽,那麼所有的動物也是如此,放生可以增上大自然的和諧、世間的吉祥快樂,這樣做的話,諸佛菩薩也會生起歡喜心的。所以我們應盡量地幫助眾生、利益眾生,這樣的人,在任何道場中都可以圓滿一切功德。

欲求自高者,卑愚墮惡趣,
回此舉薦他,受敬上善道。

這裡是講自己的位置和他人的位置在高低方面的差別。如果只求自己高高在上,凌駕於他人,那麼來世一定會變成卑劣之人,甚至墮落惡趣。反之,假如將高位讓與他人,自己情願居於卑位,那麼,乃至生生世世都會在人天善趣中備受恭敬。

只求自己凌駕於他人之上的人,來世定會淪為種姓低賤、相貌醜陋、愚笨之輩,甚至墮入惡趣長期受苦。反過來說,若把自己的高位、財富、名聲推之於人,那麼生生世世都不會受人欺負。這一點,前面也引用過一個教證說:“以慢增上故,愚癡墮惡趣。”博朵瓦尊者也說:“修持大乘佛法的人,一定要遣除傲慢,居於卑位。世界上沒有像阿底峽尊者那樣了不起的人了,但他也對所有的眾生一視同仁,甚至看到野狗時,都以慈悲的目光來對待。”

然而現在很多人恐怕不是這樣,尤其是稍微有點官職、財產、才華時,特別目中無人,對所有的人都看不慣、看不起,這是不合理的。在座的法師也好,居士也罷,每個人的業力不同,才華、智慧、財產、能力等方面,可能是有高低之別,但自己應該謙虛恭敬地看待別人,如果很傲慢的話,那不是一個修行人。

《史記》有個故事說,齊國的宰相晏子有一個車夫,這個車夫相貌堂堂、身材魁梧,整天給宰相駕車很風光。大家都知道,晏子的個子可能像鄧小平一樣,矮矮的,相貌也不是那麼出眾,天天坐在後面的車棚裡,誰也看不見,而那個車夫始終坐在前面,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非常傲慢。

有一次車夫回家,看見夫人收拾東西要回娘家。他很疑惑地問為什麼,夫人說:“我覺得和你在一起特別丟人,很恥辱!”“我現在給齊宰相‘開車’,你不覺得光榮嗎?”“你一點學問都沒有,卻傲氣衝天、趾高氣揚,宰相有那麼好的修養和學問,但一點也不炫耀自己。令人遺憾的是,你整天跟那麼好的人在一起,卻越來越傲慢,根本得不到任何學問和功德。”後來他們吵了半天,結果夫人也沒有回去。(很多夫人只不過是準備而已,真讓她回去的話,她也去不了。讓她不要去,她就非要去。“去去去,你去娘家吧。”“嗯,我考慮考慮,不去啦!”)

現在很多人稍有一點佛教知識或世間知識,自己就非常傲慢。我經常特別害怕,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很傲慢,大家對我看法怎麼樣,我覺得自己沒什麼了不起的,來到這裡也沒做什麼利益眾生的事情。許多真正有學問、非常了不起的大德,一點都不傲慢,但現在什麼學問都沒有的有些領導,傲慢全部掛在臉上。所以作為佛教徒,應該盡量不要傲慢,這樣的話,做事情對眾生有利,自己的功德也可以增上。

為己役他者,終遭僕役苦,
勞自以利他,當封王侯爵。

如果為了自己而役使他人,總有一天會感受被奴役的苦果;如果為了利益他眾而自己勞作,即生定能獲得殊勝的官爵地位,不受役使之苦。

大家應該觀察自己,假如生活能自理,就不要天天靠別人,把別人當奴僕。以前耶輸陀羅胎懷羅睺羅時,受了六年的懷胎之苦,原因就是她在前世曾役使別人提過一桶水 。所以說,平時生活能自理的話,盡量不要麻煩別人。格瑪旺波.丹增諾若隨身不帶任何侍者,58歲前一直是自己燒茶做飯。但如果身體實在不行或者有些特殊情況,那讓別人照顧也是可以的。

現在有些居士家裡有傭人、保姆,但對這些人一點都不好,把他看作是很下劣的人,甚至稱呼也是“傭人”,這樣是不合理的。那天我們在學校裡面,有個人說:“掃地的人,你算了沒有?”另一個佛教徒說:“不能說掃地的人,應該叫生活老師。”後來我非常讚歎,對人的稱呼應該有種恭敬。比如在盲人面前,叫他“殘疾人”的話,他心裡會特別難受,所以稱呼別人時應該有一種尊重。否則,即生中你成了他的老板,隨隨便便下命令:“你給我掃地,你給我做事情。”下世很可能變成他的下屬,對他唯命是從。因果循環非常可笑也非常可怕,這一點大家務必要注意。

《現代因果實錄》裡講了一個事情,我覺得非常好。作者到國外旅遊時,他朋友邀請他到某地有名的娛樂園觀光。娛樂園門口有一輛古典式的豪華馬車,有一匹純白色的馬,體態非常健美,沿著固定路線拉遊客,飽覽迷人的風光。作者早上去的時候,看見馬的精神非常不錯,到了黃昏時,見它依舊在拉送遊客,此時的它已沒有了神彩,耷拉著腦袋,顯得疲憊不堪。當時他算了一下,從早晨到現在至少十二個小時了,看它累的那個樣子,他不由地想:“這匹馬前世究竟種了什麼因,生得這麼俊美,卻在此整天地拉遊客,難道它前生會欠下那麼多人的債嗎?”(我去年在昆明時,也看到很多馬車,當時就想:“雖然遊覽花園裡很快樂,但這些馬被車夫用鞭子狠狠地抽,特別殘忍。不知道這馬的前世是什麼?也許它是車夫,車夫是馬,這輩子又恰好調過來了。”)

作者對馬生起極大的悲心,回國後特地為此事請教妙法老和尚,(大家也清楚,妙法老和尚並不是隨便說神通的,但有時候看到有些事情後,為了教化後人,也會通過宿命通說出來。)老和尚說:“這匹馬過去世曾經是一個白人奴隸主,在他的莊園裡有一百多黑人奴隸為他工作,受盡了他的欺凌壓榨。他死後墮入地獄受報,地獄報盡,現在又淪為旁生。他罪孽深重,不知還要當牛做馬多少次,就是將來轉生為人,也是貧窮卑下,苦不堪言。”

業因果真的非常可怕,有些人可能問,為什麼現在看不見?其實現在肯定看不見——農民在春天播種時,肯定看不見它的苗芽,但因果終究是不虛的,早晚都會成熟它的果報。有些人抱怨自己善事做得越多,生意越不順利,越來越吃虧。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這相當於農民正在播種時,說自己沒有收獲,越來越貧窮一樣。即生的貧窮、快樂,跟前世的種子有關,下世的苦樂跟即生的種子有關。當然遇到特殊的對境時,有可能上半年造業,下半年就感受,但總的來講,業因果絲毫也不虛。

因此,在修持佛法的時候,大家應盡量幫助他人,為他人考慮。以前我講過堯舜的公案,只有做什麼事都身先士卒,寧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讓別人減少勞累,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前段時間,智悲學校需要兩個打工的人,我就安排了兩個。他們是我的親戚,一個利他心特別重,一個自私心特別強,他們都非要到那邊打工,我就把他們派去了,心想一個人可能呆的時間長,一個人呆的時間不會長。結果沒到十五天,所有的老師和管理人員都說,那個利他心比較重的人很好,一定要留下來繼續發心;而另一個人,人人都說:“不要不要,他很懶惰,自私自利心太強!”跟我的想法完全吻合。沒有利他心的人,在哪個場合都跟別人合不攏,因而居士也好,出家人也好,有一顆利他心的話,做什麼事情都方便,否則你顯再大的神通神變也不會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