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論釋•善說海》講記

第八品 靜慮

無著菩薩著 索達吉堪布譯講


第一百四十節課

思考題

  1. 如果有人不敢修自他交換,因為害怕別人的痛苦、病魔真的出現在自己身上,那應該如何正確引導他?平時應當怎樣修自他交換?
  2. 對自我執著將會產生哪些危害?最終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3. 什麼才是真正的大魔?它在哪裡?依你的了解,有哪些方法可以斷除它?
  4. 請以比喻說明,斷除我執的必要性。
  5. 有些人問:“我本來不存在卻生執愛,是一切痛苦之源,那眾生本來也是空性,執愛眾生豈不也是一樣嗎?”對此你該如何回答?

聽講的時候,大家不要忘記發心。做任何一件善事,修加行、放生、聞思等等,最初都要發菩提心,中間專心致志地行持善法,最後要作一個回向。串習了這樣的大乘竅訣之後,無論做什麼善事,都有非常大的功德。所以大家不要小看“三殊勝”,包括我們這裡為僧眾、為眾生發心的有些道友,剛開始也一定要發心。

前兩天,我在錄像上看到了加拿大菩提學會的考試場面。考試的時候,很多地方設了攝控,看他們的表情,可能不知道自己被錄下來了。很多人發完卷子之後,先是大概看了一下,接著是發心,合掌默默念了很長時間,然後就開始答試卷。完了之後,有相當一部分人閉著眼回向。

我當時確實很高興,因為做一件善事,如果這樣有頭有尾,那就成了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的功德和利益,第一品已經講過了,大家應該非常清楚。所以共同學習也好,私人修行也罷,三殊勝千萬不能忘,假如凡事皆以三殊勝來攝持,功德無法以言語來描述。

丑三、攝義:

利他能成樂,否則樂盡失,
害他令受苦,愚者定遭殃。

前面講了沒有修自他交換的過失——今生遭受痛苦,來世也遭受痛苦,從兩方面已經敘述了。反過來說,如果修持自他相換的菩提心,利益他眾,今生來世有不可思議的利益和快樂。一切快樂是從利他而生,倘若從現在開始修自他交換,平時在生活中認認真真去行持,自然會帶來許許多多的利益。

有些人可能想:“自他交換不能修太多,不然別人的痛苦、病魔出現在我身上,那多可怕呀!我現在還沒有這種膽量。”其實根本不用擔心,因為菩提心的本體不會讓眾生受苦,只要這樣修,獲得成就非常快,自己身心也不會有痛苦。菩薩修一下自他相換,並不是病人就馬上好了,自己馬上倒下了。除了極個別的事例外,一般來講不一定有,但這種力量和成就的作用相當大。

如果你能修的話,每天可以按規定的時間修持;如果沒有這種條件,那隨處隨地都可以修。尤其是對菩提心稍有體驗的人,不一定非要獨自住在寂靜的地方禪修,在人群中也可以修的。從阿底峽尊者的傳記中看,尊者有時候轉繞佛塔,有時候跟大家一起,自他交換的菩提心一直在心裡修持。所以你們上街買東西也好,上班跟人交往也好,出去逛花園也好,無論在什麼場合中,都可以修這樣的自他交換。

那怎麼修呢?外面有那麼多芸芸眾生,看到他們快樂就隨喜,看到他們痛苦就想:“這個人很可憐,願他的痛苦我來代受。”如果自己身體和心裡感到快樂,馬上想到:“我吃得特別好,今天真是過年了,多舒服啊!這個快樂不應該消失了,應該回向給眾生,讓他們也快樂。”古代修行特別好的人,認為痛苦和快樂不能浪費了,應該要用上。怎麼用上呢?當我遭受痛苦,甚至有感冒頭痛的小苦時,馬上想眾生無始以來的痛苦讓我代受;稍微有點快樂,比如冬天曬太陽很舒服,立即把這種舒服回向給眾生。

當然,這種心態平時要修,沒有修的話,生病了才開始修自他交換,那個時候的目的是為了自己,不是真的想代眾生受苦。現在有些人聽說修自他交換可以治病,就把它當作藥來對待,平時快樂或痛苦時從來沒修過,一旦得了絕症、癌症,就觀想一下自他交換,翻開書來修一修。那你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想給自己治病,並不是要利益眾生,這樣的話,乾脆不要修了,沒有多大意義。

大家在快樂舒適的時候,要多串習菩提心,菩提心是一切功德的來源,只要修的話,華智仁波切也說了,一定會生起菩提心的,這就是一種自然規律。凡夫人無始以來特別自私,因此先應該從理論上學習《入行論》等大乘論典,然後反反復復地下功夫,不然的話,菩提心不可能無緣無故在你相續中生起來。

我自己一點都不修,光在這裡要求你們也不合理。我從來到學院之後,一直不斷地在修菩提心,盡管有時候身體不好、有時候法務繁忙,以各種原因耽誤得很多,但始終把修行的重點放在大圓滿和菩提心這兩方面。以前一直精進地在修,以後也會如此,如果能真正生起菩提心,這在有生之年是最難得的。我對這方面興趣非常大,也有一定的信心。

希望各位在菩提心上也要下一番功夫,平時通過各種方式來修,或以坐禪的方式來安住,心裡修自他交換的菩提心;或在發心過程中、生活過程中,接觸任何外境時,不忘修自他交換的菩提心。若能如此,菩提心會逐漸在你相續中生得起來,如果沒有這樣,那所有的快樂遲早會消失殆盡,生生世世的快樂也不一定獲得。

世間上有千千萬萬的愚笨者,不但不修利益他眾的慈悲菩提心,反而肆無忌憚地傷害眾生,這種行為將給自己帶來無量的痛苦。因此我們平時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小心翼翼,不要認為這是小小的罪業,殺死一個螞蟻沒什麼,戒律犯一條輕罪沒什麼,若以這樣的態度來行持,獲得解脫非常困難。《賢愚經》中說得很清楚:“雖微小罪惡,勿輕謂無傷,餘燼雖云小,能燒草山積。”盡管罪業非常小,但不要覺得無所謂,就好比火星雖然微不足道,但卻可以焚盡如山般的草堆。

在生死輪迴中,大家對因果務必要謹慎,不然學佛就已經白學了。現在很多人造惡業好像無所謂,包括有些居士,殺害一些小螞蟻、小蟲,對他來講一點執著都沒有,這種行為非常普遍。如果是學習大乘論典的人,一定要對眾生有愛憫心,這樣的愛憫心不說能帶來生生世世的大安樂,就算暫時對自己也有很大的幫助。

古時候有個楚莊王,一次在作戰中大獲全勝,為了慶功而大宴群臣,王妃們也出席助興。到了晚上仍未盡興,楚莊王乃命人點燭夜宴。忽然一陣疾風吹過,宴席上的蠟燭都被吹熄了,趁漆黑一片,有個將軍對楚莊王最寵愛的王妃做了一點不如法的行為。(一方面他可能喝醉了,再加上作為凡夫人遇到對境,難免會產生貪心。)王妃受不了他的侮辱,扯下了那人的帽纓,回到楚莊王面前告狀,讓國王查看誰沒有帽纓,以找出剛才無禮之人。那人見此情景,酒也全部醒了,心驚膽戰地等待處罰。沒想到,楚莊王聽完之後,卻大聲宣布:“寡人今日設宴讓大家歡聚,諸位務必要盡歡而散。酒後失態也是人之常情,不足為怪,請大家全部去掉帽纓,盡興飲酒。”並傳命重新熄滅蠟燭。等眾臣都把帽纓取下來後,才點上蠟燭。君臣盡興而散。

後來楚國與他國發生戰爭,楚莊王帶兵迎戰時被敵軍圍困,眼看就要被生擒活捉。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有名大將奮不顧身地衝入敵營,過關斬將,勇猛地將國王救了出來。楚莊王對他特別感激,一問之下,得知此人就是當日那沒有帽纓的將軍。楚莊王一時的忍讓寬容,無形中卻救了自己一命。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大家學習這部論典時,一定要了解什麼才讓人最佩服。

一個人坑蒙拐騙、殺人搶劫、無惡不作,最後定會自食其果,果報苦不堪言。現在人真的有點愚癡,哪些事情對生生世世有利,哪些事情對今生來世不利,能分析思維的極其罕見。很多人為了快樂而奔波,一直盯著金錢和地位不放,可以說是鼠目寸光。有位上師就曾說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起來,精神文明更值得重視。我作為一個上師,如果唯一追求的就是錢,那在我的花園裡、房屋裡,不用擺其他東西,堆滿錢就可以了。”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如今很多富翁和領導,沒有錢時覺得錢很重要,但有了錢以後,照樣痛苦。所有痛苦的來源就是自私自利,所有快樂的來源就是利他心,利他心越來越強烈的話,痛苦會逐漸消失的。

這些教言在其他書籍中是得不到的,前面說修自他交換是秘密訣,這就是秘密訣的原因。上師如意寶也講過,寂天菩薩《入行論》中自他交換的修法,是文殊菩薩親自傳下來的,這樣的教言在印度聖地也非常非常難得,幸運的是,我們現在遇到了這麼殊勝的秘密訣,應該從中獲得一些利益。有信心的人,即使遠在美國、加拿大等異國他鄉,也會把《入行論》的詞句牢牢記住心裡,終生受益;沒有信心的人,縱然天天來到我身邊,包括講考班的個別人,因為沒有信心、沒有重視,這個法也不可能無緣無故地佔據你的相續。

《入行論》的一字一句都相當難得,用金銀財寶也買不到,這些教言對我們生生世世都非常重要。記得《處胎經》裡有一個教言,迦葉尊者告訴阿難:“佛所說法,一言一字,汝慎勿使有缺漏。”也就是說,迦葉尊者接近圓寂的時候,前往雞足山,在華首門那裡示現圓寂,那個時候他告訴阿難尊者:“佛陀所說的教言,一言一字都相當難得、珍貴無比,你一定要慎重,千萬不要令之缺失和遺漏。”

傳承上師、高僧大德們的這些教言,確實是價值連城,用金剛鑽石都買不到,可是現在有些愚笨者並不重視,覺得這些無所謂,這種現象在末法時代非常多。所以我希望各位應該對法有種不共的信心,有了這樣的信心後,才會有一定的受益。越有信心,受益越大!

子二、教誡斷除彼因:

世間諸災害,怖畏及眾苦,
悉由我執生,此魔我何用?

世間上一切災害、痛苦,地震、火災、洪水等自然災害,人與非人的恐怖,都是從我執而產生的。人的恐怖包括敵國發動戰爭,讀書時厲害同學的危害,長大之後“恐怖分子”的襲擊,(其實給自己製造違緣的人,都可以叫恐怖分子。)而非人的恐怖,包括病魔、鬼神,還有上課時來了一隻小狗。剛才來了個小狗,大家都“哇——”,特別害怕。其實小狗又不是老虎,小狗來了、小老鼠來了為什麼也害怕呢?就是因為有了我執。如果沒有我執,對這些是不會執著的。

生老病死,行苦、變苦、苦苦等三大痛苦,以及大大小小的輪迴痛苦,譬如地獄有寒熱之苦、餓鬼有饑渴之苦、天人有死墮之苦,諸如此類的痛苦不可計數,它的來源是什麼?全部是我執產生的。如果沒有薩迦耶見——我執和我所執,絕對不會有輪迴的痛苦。正因為是如此,月稱菩薩在《入中論》中說:“最初說我而執我,次言我所則執法,如水車轉無自在。”眾生首先有了我的執著,其次有了我所的執著,有了我和我所之後,就有了法的執著,以此為緣在三界中像水車一樣不停地流轉。《入中論自釋》中有六種特點來形容水車 ,這些都是由我執所引發的。所以說,一切痛苦危害的來源,就是我執和我所執。

煩惱過失與我執也連在一起。法稱論師在《釋量論》中云:“有我則知他,自他中執瞋,此等盡相繫,而生諸過失。”意思是說,有了我的執著,勢必出現他的執著,有了我和他的執著後,對自方就產生貪執、對他方產生瞋恨,與貪瞋緊密相聯而生起了嫉妒傲慢等各種煩惱、生老死病等各種痛苦。

世間上最可怕的就是我執,雖然這樣的我執不容易斷除,但至少應該先從道理上明白。現在許多修行人不知道自己依靠什麼因緣在輪迴中受苦,而我們已經抓著根了,一定要想盡辦法斷除我執。華智仁波切說:“所有的修行中應該反觀自心,所有的力量應該用於斷除我執上面。”

作為一個修行人,看到什麼、聽到什麼並不重要,現在有些人真的搞不懂什麼叫修法,認為頭上有光就很了不起,甚至個別上師帶弟子整天看虛空,看能不能看到明點。如果我執一點沒有減少、對空性一點沒有定解,即使說大圓滿的明點,對你的相續也不一定有利。因為按照大圓滿的說法,眾生最初之所以會迷惑,就是心顯現各種光和明點,眾生卻把它執為實有的外境,以至於起心造業,漂泊輪迴。所以若沒有按無垢光尊者所說的那樣,缺少空性見解、沒有斷我執的聞思、連加行都不修就讓弟子看虛空的話,有時候真的很危險。

因此大家要系統地學習,不要追求表面事物。有些藏族人買東西只看外表,根本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那天有個老鄉看有件羽絨服很漂亮,35塊錢就買下來了,但回去穿一兩天就全部爛了。有些人的修行也是這樣,表面上修的是大圓滿、大威德,似乎很厲害,但因為沒有基礎,過兩天便對佛法生邪見了。所以最可靠的、最保險的就是要修菩提心,有了自他交換菩提心,修行肯定非常穩固,任何時間都不會偏。

這裡說我執是帶來一切痛苦的大魔,我們留著這樣的魔有什麼用呢?瑪吉拉卓在教言中云:“有礙魔與無礙魔,喜樂魔與傲慢魔,此亦屬傲慢魔。”所謂的傲慢魔,就是無始以來執著我是存在的。本來不存在功德而認為有功德,這叫做傲慢;“我”通過中觀和密法來分析是不存在的,反而認為存在的話,這叫傲慢魔。這種魔在每個眾生的相續中都存在。大乘佛法裡專門有種“斷法”,即依靠般若法門來斷除我執,與禪宗依靠《金剛經》來斷除執著基本上相同。

以斷法來斷除我執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樣修持,認為外面有魔是不合理的。我們平時開玩笑說:“你是魔女,你是魔鬼。”別人可能氣得要命。其實不應該生氣,只要有我執的話,有我執的女人全是魔女,有我執的男人全是魔鬼。《聞解脫》中常說“三界大魔”,三界大魔就是我執,三界眾生被我執大魔緊緊束縛著,沒有斷除它之前,是不可能獲得解脫的。

以前米拉日巴尊者在山洞裡修行,一天他去外面撿柴火回來,發現魔王化現為五個醜角,坐在他的坐墊上,一個個的眼睛像碗那麼大。米拉日巴先是有點害怕,一邊發抖一邊祈禱本尊,開玩笑!但起不到什麼作用。之後他開始念猛咒,不知道念的是什麼,“嗡班匝格勒格拉雅吽啪的”(金剛橛心咒),或者“嗡施者威者達那那,思日瓦夏忠那夏雅,東巴雅,吽吽,啪的啪的,索哈”(大威德金剛心咒)。本來這些咒語威力很大,但是仍沒有用處。後來米拉日巴心想:“上師對我直指過外界的一切現象都是心,心也是光明離戲的,假如執著實有的魔,這些魔是不會遣除的。”於是他安住在本來光明的境界中,勇猛地往山洞裡走去。這時候五個醜角眼睛骨碌碌地環視四周,一會兒就消失得無蹤無影了。

米拉日巴遇到山岩羅剎女時,山岩羅剎女說:“倘若你沒有認識心的本性,不僅是我一個魔女,還有不可勝數的魔女;如果認識了心的本性,那我馬上會消失的。”魔女自己給米拉日巴講竅訣,遇到這種魔女,我也不是很害怕。她提醒我好好安住在本性中,那我也聽魔女的話,安住在本體當中,一會兒她就消失了。

世間人覺得這個地方有魔、那個地方有鬼,特別害怕,但真正最可怕的就是我執。沒有我執的話,輪迴的苦海當下會乾涸,外面這些恐怖的魔也害不了我們。但一般人都認為,自己是一個人,外面有個自相的魔鬼,人和魔是完全分開的。小時候我聽過一個阿拉伯的故事:有個人流浪時在海灘上發現一個瓶子,一打開,瓶子裡冒出一股氣,在空中變成可怕的魔王。魔王發出狂笑,聲稱要吃掉他。那人特別害怕,怎麼哀求都無濟於事,於是他靈機一動,說:“你吃我倒是可以,但我有一個疑惑希望你能解答。你的身體那麼大,而瓶子這麼小,你怎麼可能待在裡面呢?”魔鬼說:“你不信的話,我再給你演示一次。”然後慢慢縮小又變成一股氣,重新鑽進瓶子裡。那人立刻衝上去,把瓶蓋封上,“我贏了,你永遠待在瓶子裡面吧!”

魔鬼知道自己上當了,在瓶子裡苦苦哀求:“你可不可以把我放了?我保證以後不會害你,還可以滿你三個要求。”那人聽後就把他放出來了。魔鬼出來後問他有什麼要求。第一個,流浪者說:“我現在漂泊了很長時間,沒有東西吃,你可不可以給我找吃的?”魔王就變出各種美味佳肴,讓他吃個痛快。第二個,他說:“我現在沒有錢,你可不可以給我找金銀財寶?”魔鬼一化現,就有無數財富堆在他面前。那個人有點貪得無厭:“你這麼有能力,第三個要求就是你永遠不能離開我,一直待在我身邊。”魔鬼生氣地說:“你這個人太過分了!”最後把他吃掉了。我們小時候在學校裡,經常講這些世間故事,知道作為一個人不能太貪了,不然的話,魔鬼也接受不了。

很多世間人都認為魔在外面,自己在這裡,並不懂得我執實際上是最可怕的魔。因此,米拉日巴說:“我的教法不像其他的教法,所有的理念就是集中精力斷除我執。”大家不要認為外面降伏魔鬼、看見什麼很重要,現在很多人真的是不懂修行。世間父母稍微有點知識的,覺得孩子讀書很重要,因為沒有知識寸步難行,同樣,我們懂一點佛教的人,看見許多人皈依佛門卻不懂什麼是大乘佛法、什麼是小乘佛法,特別希望讓他們懂得佛法的真理。所以,大家應當讓眾生明白這個道理,盡量斷除我執大魔。

下面用比喻來說明斷除我執的理由:

我執未盡捨,苦必不能除,
如火未拋棄,不免受灼傷。

眾生無始以來喜歡自己、愛護自己的執著,一定要徹通過中觀、密法、大圓滿的修行徹底斷除,假如沒有斷除,不願修自他交換,那麼三界的痛苦絕對不可能消失。

現在很多人特別痛苦,就是因為沒有斷除我執,以我執的束縛捆綁,痛苦不斷地增上。《釋量論》有句話我非常喜歡,它說:“執我未滅除,彼將受折磨,爾時苦增益,不住自性中。”意思是什麼呢?如果沒有斷除我執,將在生死輪迴中不斷地受折磨、受煎熬,痛苦越來越增益(增益就是增上的意思),根本不可能安住在心性的自然光明中。很多人不能安住、不能坐禪,原因就是我執沒有斷,整天胡思亂想,痛苦得不得了。

打個比方說,一個人手裡拿著火,整個手都在燃燒,即使他痛得大喊大叫,但不願意放棄火的話,痛苦也不會離開。同樣,我執實際上是三界的毒火,在沒有遠離它之前,痛苦不會無因無緣停息,什麼時候斷了我執,什麼時候才會有無漏的快樂。

暫且不說徹底斷除,僅對無我有所認識的話,這種功德也不可思議。在所有的修法中,修無我和修菩提心的功德最大,因為它揭示了諸法的實相。《四百論》云:“見境無我時,諸有種皆滅。”見到諸境無我時,三有的種子皆會息滅。《中論》云:“無我諸煩惱,有無亦不成。”倘若懂得了無我之理,煩惱的有無都不成立。

歷史上成千上萬的高僧大德通過觀察、修持,真正通達了無我的境界,因此大家也不要整天執著外面有實相,尤其是沒有聞思過大乘教法的個別人,整天把外境看作魔,這種行為是不合理的。自己有時間的時候,或者在行住坐臥的威儀中,應該多修一點菩提心、多修一點無我,如果沒有自我的執著,利他的心很重,不僅生生世世對修行有利,暫時的恐怖痛苦也可以解除。

曾有個故事說,某地主有很多田地,村裡有些人就想占為己有,打算把這個地主活埋,然後瓜分他的田地。有一天,他們把地主騙到了挖好的坑旁邊,地主心地非常善良,他看了看,跟這些人說:“我有個最後的要求,希望你們成全。我們村裡某某人特別窮,連腳上穿的鞋都沒有,反正我今天要死了,請你們把我這雙鞋給他。”說完之後把鞋脫掉,很坦然地下了坑,說:“你們開始埋吧。”那些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忍心下手,後來紛紛地散了。他以一剎那的善念善行,最終避免了死亡。

我覺得這是一種菩薩的行為,凡夫人可能是不行的。那天有個癌症患者說:“我現在得了癌症,每天指標越來越高,但我女兒還小,怎麼辦啊?”我說:“你多修一點自他交換。”當然我也是比較笨,她從來沒有修過自他交換,現在得癌症了讓她修,肯定是不成功的。所以她說:“自他交換倒不要緊,但是我特別疼愛我的女兒。”以前快樂時沒有修過的人,真正得癌症再修是不可能的。就像有些人從來沒有訓練過使用武器,到了戰場上交給他武器的話,他用都用不來。所以,平時修自他交換菩提心非常關鍵,否則到時候是用不上的。

前面講了代受痛苦、捨棄自己、自輕他重的功德、不修自他交換的過患四個方面,下面講第五個攝義。

癸五(攝義)分二:① 意樂;② 行為。

子一、意樂:

如為止自害,及滅他痛苦,
捨自盡施他,愛他如愛己。

為了制止自己所受的危害,也為了滅除他眾的痛苦恐怖,我們應毫不留戀地捨棄自己的身體、善根、財產,施捨予三界的一切眾生,愛護別人如同愛惜自己一樣。

我們以前一直覺得自己很重要,但現在發了菩提心之後,應該換個角度,想到自己擁有的名聲、地位、財富等一切,只要能讓眾生快樂,讓他們有種安全感,就盡心盡力地奉獻給他。目的是什麼呢?讓我和一切眾生從輪迴苦海中得到解脫。

眾生獲得快樂、制止痛苦的唯一妙藥,就是我們的菩提心,為了修持菩提心,一定要將自己的福樂全部給眾生。做這樣的事情,千百萬劫也不能生厭煩心。《經莊嚴論》云:“佛子依勝進,成熟諸眾生,為生一善心,千萬劫不厭。”作為大乘佛子,依靠超勝的精進心來度化眾生、成熟眾生,哪怕讓一個眾生生起善心,千百萬劫也不生厭煩心。這樣的教言,世間上用金錢是買不到的,假如有信心、有因緣,縱然是聖者的一個教言,生生世世也會收獲匪淺。

有些道友說:“我已經發心三年了,現在不修行不行了,可不可以退下來?好好地發個菩提心,然後修持善法。”修持善法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自己解脫,自己懶惰。古人有一種說法是:“懶惰的人喜歡住在寂靜的山。”有些人說要閉關,並不是喜歡修行,就是懶惰。這些人集體學習的話,性格不太好,跟別人合不攏;跟大家共同發心的話,脾氣不太好,經常對人發脾氣,所以他就發心要閉關,自私自利特別強,就是自己想解脫,成就後在金剛道友面前顯示神變降伏他們。這種想法真的不好。如果能利益眾生的話,哪怕只有一個人,想辦法讓他生起一顆善心,我們千百萬劫做他的僕人也可以。

有些人可能認為:“愛自己不對,愛眾生對,但這兩個都是執著,為什麼一個對、一個不對?在空性中,不是要斷除所有的執著嗎?”不錯,勝義中雖然兩種都是執著,但在世俗中一個有價值,一個沒有價值。這一點,智作慧論師在《入行論大疏》中講得比較清楚,他說:“燈光與珠光,誤認為珠寶,錯覺雖無別,實義則懸殊。”把珠寶的光誤認為珠寶、把燈光誤認為珠寶,這兩種執著都是假的,但其結果,誤認燈光為珠寶者一無所得,而誤認珠光為珠寶者卻能得到珠寶。同樣,我們在世俗修持的過程中,愛我是一種邪執,根本得不到菩提,愛眾生則可以獲得殊勝的菩提心。當然,愛眾生並不是像世間人所說的我愛你、你愛我,對個人的一種執著,而是愛所有的眾生。依靠這樣的菩提心,能得到圓滿如來正等覺的果位。所以我們一定要愛眾生,對眾生比對自己還重視。

這樣的愛心,一般世間人是沒有的。把三界眾生當作兒女、當作父母,才可能有一種愛的執著,否則恐怕有一定的困難。以前印度某地有個陋習,人老了就被扔到深山裡,讓他自生自滅。有個兒子也想把母親丟掉,就背上母親到山上去。母親一路上不停地折樹葉,兒子心想:“她是在做記號以便到時候回來,我應該把她送到更遠的地方。”於是他繼續往深山密林中去。最後他累得筋疲力盡,就把母親扔在那裡,說:“你雖然做了記號,但我把你弄到這麼遠的地方,你是不可能回去的。”母親說:“我做記號不是自己想回去,而是害怕你到時候迷路。”同樣,我們對於一切眾生,乃至關係不好的人、有意無意害自己的人,也應該學這位母親一樣,不管別人做什麼,就算他把我弄死了,只要我有一口氣在,也會以一顆愛心對待他。

學習大乘佛法之後,內心中應該有種不捨眾生的善念,無著菩薩說:“心中若捨眾有情,得大乘法有何用?”小乘佛法尚且不會害眾生,我們害眾生就更不用說了,乃至捨棄眾生,也不屬於大乘佛法。現在很多人對大小乘的關係搞不懂、分不清,學習這部論典之後,應該知道對眾生的關愛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像佛陀那樣關愛眾生,這個人修行肯定很成功。反之,若對眾生另眼看待、對佛恭敬有加,那是不合理的。

因此,金剛道友內部一定要團結,發了大乘菩提心後,假如與金剛道友不和、對其他眾生不善,那不是真正的佛教徒。有時候統計下來,一個城市有幾萬人皈依佛門、幾萬人學佛,寺院燒香拜佛的不計其數,大家都覺得很高興。但真正懂得大乘教義的人,不要說居士當中,包括高僧大德和出家人中也比較少。說實話,我們對裡裡外外的很多情況比較了解,大家在彼此交談的過程中,誰懂佛法、誰不懂佛法一目了然,對菩提心有修證的人就更難得了。像我,大乘教法讓我說的話,還是會說一些,但如果問我大乘菩提心修出來了沒有,我不敢說是修出來了,只能說自己一直在努力,對這方面很有信心。

我對你們也有一定的希望,很想你們在短暫的人生對大乘妙法打好基礎,在漫長的輪迴中有個轉折點。以前是順著六道的河流漂泊,現在遇到善知識之後,在中間打一個句號,應該反轉過來,就像《開啟修心門扉》中所說,往解脫的方向邁步。只要方向沒有迷失,大家必定會得到解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