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論釋•善說海》講記

第八品 靜慮

無著菩薩著 索達吉堪布譯講


第一百四十二節課

思考題

  1. 怎麼樣對低劣者修習相換?為什麼說低劣者用不著過於自卑?
  2. 對於戒律廢弛、見解退失之人,怎樣修持自他交換?如是修習後,你有哪些切身感受?
  3. 破見者和破戒者相比,哪個的過失更大?請說明理由。
  4. 什麼樣的人才會傲慢?為什麼有了傲慢不應理?應當如何對治傲慢?
  5. 我們在有生之年中,有哪兩件事情特別重要?你今後有什麼打算?

下面繼續學習自他交換的具體修法。

現在講的是修嫉妒心,即站在別人的位置上,對自方修嫉妒心。這種修法對治煩惱的力量極強,加持力也很大,我們特別可怕的嫉妒心,一定要通過這種竅訣來斷除。

卯二、於功德法嫉妒:

世間盛讚彼,吾之身名裂,
無才何所為?才學眾悉有,
彼較某人劣,吾亦勝某人。

前面已經講了,我們修嫉妒心時,把地位最下等、身份極下劣的人換作自己,原來的自己換作別人,然後進行換位思考。因為我們平時只想到自己,對別人沒有那麼重視,而現在學了大乘佛法之後,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換作眾生來思考。這個時候,你從來沒有體會過的感受會自然顯現,觸動非常強烈。

在這裡,別人換作原來的我之後,具足名聲、財富、地位、權勢等一切福報,眾人對之極其羨慕,而我淪落為了乞丐、屠夫、妓女等下賤人,住在社會的底層。我們經常看不起種姓低劣的人,自己稍微有點功德才學,就春風得意,覺得非常了不起,但現在換了角度後,可以感受這些苦惱,以後就不會這樣了。

我們要想:“他人具足圓滿的功德和才學,而我一無所有、身敗名裂,眾人以蔑視的眼光來對待我,處處說我的過失,使我抬不起頭來,實在無法活下去。”這種心不能有任何懷疑,也不能打其他妄想,只有真正生得起來,修行才會比較成功。

修自他交換時,華智仁波切專門講過一個出家人,他騎著犛牛,犛牛特別累了,走不動時他就用棍棒來打,棍棒爛了以後,又撿起一塊尖石繼續打它的脊背。此時我們應專心意念那頭犛牛就是自己,背上承受著難以支撐的沈重負擔,鼻子由繩子穿著,同時被石頭打著,那種感覺該是何等的痛苦。

世間上有許多低劣可憐的眾生,他們也不願意接受痛苦,不管是別人的蔑視欺負,還是身上的各種災難,都是非常非常的痛苦。我們成名時被萬人讚頌,這是很容易的事情,然而世事無常,一旦跌落到深淵中,別人落井下石對你攻擊,你也應該能夠接受。拳王泰森曾因強奸罪坐牢三年,最近NBA的科比也因性侵犯而被起訴。泰森在一個電視節目上說:“我能夠體會到科比如今的境遇,作為一個年輕人,成名和身敗名裂是一瞬間的事。當然,他應該不會像我這樣被判刑,但如果事情發生了,希望他也想開一點,也許在牢獄中,他想跟誰聯繫更方便。”(名人平時到哪裡去,都被成千上萬個人圍著,想見誰很不方便,可能在坐牢時好一點。不過,坐牢跟誰聯繫也不容易,只是聯繫監獄裡的人方便一點。)

我們應該把最低劣或者坐監獄的人想作自己,看原來的自己高高在上,對他修嫉妒心。平時我們的心胸比較狹窄,什麼事情都斤斤計較,就好像衛藏的厲鬼一樣,動不動就發牢騷,可是若把自己想為最下等的眾生,應該會有不同的感覺。

其實低劣者與高者比起來,盡管有些地方比不上,但也並不是一無是處,還是應該想得開。為什麼呢?佛經中云:“一切眾生皆具如來藏功德之相。”既然具足如來藏,那也用不著自暴自棄,甚至想去自殺。因為與更下等的人相比,你還是超過他們,那些傲慢的人與最高的智者比起來,還是差得很遠。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你雖然趕不上高者,但比你更低劣的肯定大有人在,殊勝也是觀待低下而安立的。

打個比方說,就算我愚笨得要命,《佛子行》三十七個頌詞,背了兩年多還背不下來,對其他學問也是一竅不通,但我下面還有犛牛、老狗等旁生,人當中還有連吃飯都不能自理的殘疾人,跟這些相比,我算是了不起的“教授”了。而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只不過是傲慢而已,其實也沒什麼超勝的學問,尤其是越沒學問的人越喜歡傲慢,根本不知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帝釋天、梵天、自在天在他上面。我們藏族有種說法:“高聳入雲的山峰,你不要傲慢,你上面還有高高的藍天;清澈透明的江河,你不要傲慢,你上面還有高高的大橋。”同樣,傲氣十足的這些人,你也不要傲慢,你上面還有更有才華、更有勢力的人。

人的傲慢心,有時候從表情上也看得出來。我在大概六七歲時,我們小小的一個村子裡,有個姑娘很好看,人們都叫她“天女”。我們很多小孩想看看她到底長得怎麼樣。一次有個很好的機會——全村開會,我們幾個小孩就看“天女”去了。當時她確實打扮得很出眾,雖然不像現在城市裡的人一樣,把自己變成“塑料娃娃”,但也是身上掛滿了珠寶珊瑚。我們幾個到她前面,一直目不轉睛地盯著,這時候她就更傲慢了,“你們看什麼呀,你們看什麼呀!”後來我們有點生氣,說:“她這麼難看,眼睛半睜半閉的,好像瞎子一樣。”她聽到之後特別生氣,咆哮道:“你們說什麼,誰是瞎子!”我們說:“她現在更可怕了,跟魔女一樣。”然後一邊說一邊跑了。

實際上,剛開始我們感覺她還可以,微笑也不錯。後來我們小孩子比較調皮,語言不注意得罪了她,最後真的特別可怕。所以“微笑的後面還有獠牙”,有些修行人不要上當啊!

傲慢非常不好,過於自卑也不合理,我們應該經常換位思考,古人對這種美德非常重視。就像昨天所講,孔子在《論語》中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時他有個弟子問:“一生中要行持的一個法,應該是什麼法?”孔夫子告訴他:“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千萬不要讓別人去做。”確實如此。比如說殺生,上至國家總統,下至街上乞丐,誰都不願意被殺,那麼其它眾生也是如此。我想勿施於“人”最好改為勿施於“眾”,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強加於其他眾生。

這樣的換位思考,在國際上也非常重視。以前國際上開了幾個會議,最終達成共識認為,不管是任何民族、任何宗教、任何國家,人與人之間最容易接受的,就是“推己及人”的理念。自己怎麼樣,別人亦是如此,這也是一種社會準則。這樣的自他交換,不僅是佛教承認,就連其他宗教也推崇至極。只不過佛教中的修法講得非常深,而在儒教和其他的宗教中,說是這樣說,可範圍僅僅局限於今世或者人類,並不像佛教這麼廣泛。現在的道德公益或最崇高的人文思想,根本比不上佛教的理念,這一點並不是自己誇自己,而是從道理上得出的結論。

我們如今有學習佛法的機會和緣分,應當從內心中生起歡喜心。我非常希望大家持之以恆地學習,不要認為學一兩年、一兩個月就可以了。這段時間醫生和學院的很多法師說我身體不好,讓我隔天講一堂課,但隔天講課的話,我的身心確實有些退失,一天不講課,這一天好像白白地浪費了。我沒有來學院之前不知道方向,來了學院之後,只要有機會,在學院中講經說法幾乎沒有間斷過。我想如果這樣長期下去,可能我的行為、道德、修行等只有退失,不會進步。古代文學家黃山谷曾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我們大乘行人也是這樣,一個月沒有學習的話,形象和語言都變樣了。

在我們學院中,有些人不聽法師的課,自己去“獨修”,跟誰都不願接觸,這種人的行為很快就變壞了。而天天聽課的道友們,雖然不一定能背誦,但他的言行舉止還是非常如理如法。所以希望以菩提學會為主的十方僧眾和虔誠居士,每天應該學一點法。現在科學比較發達,各方面的條件也比較具足,大家應當珍惜機會。尤其我們這次推廣《入行論》,我自己也很辛苦,每次做法本、做光碟,這些方面經常要接電話,耳朵好像都聾了。很多事情並不是自然而成的,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現在你們手裡的《入行論講記》一至七冊,厚厚的,但很多人都不珍惜。我看見這種態度,確實有點傷心。我們剛來學院時,不要說七八本法本,就連一本也得不到,只有晚上一直抄,包括《入行論》的講記、頌詞,我們都是抄下來的。但是現在有些人不珍惜,我原來也去過印書、做光碟的地方,包括我們這裡的一些整理,都是很不容易的。昨天幾個道友把發獎的東西背來背去,特別辛苦。學院裡相當一部分人為了大家的學習,把自己的聞思修行全部放棄了,除了吃飯睡覺以外,時間全部用在這上面。外面有一部分人也是如此。在當今物欲縱橫的社會上,誰願意付出那麼多的人力、財力?但他們還是付出了很大代價,給大家提供方便。以前古人求一個法、得一個法本,要經過千辛萬苦、翻山越嶺,可是現在就算送到你門口上,問可不可以下來取,個別居士也是:“啊,我現在不空。你在門口給我等一個小時,我正在給我的小寶寶餵奶!(眾笑)”是不是喔?我這是臆造的,但也有類似的態度。

戒見衰退等,因惑而非我,
故應悲濟我,困則自取受。

在這個世間上,最殊勝的就是戒律清淨、見解正確,然而有些人依靠外道或惡友的因緣,以致戒律廢弛、見解退失,再加上“等”字所包括的行為,也不如法,很多人看不慣。(即使內在有一種超勝的境界,行為不如法的話,還是會遭人歧視。)“等”字還包括了生活,每天都是邪命養活,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過活。如果我們是這種人,那應該知道,這樣做並不是自己願意的,而是因無始以來的無明煩惱嚴重,貪心瞋心極為強盛,再加上外界複雜混亂的環境等因素,才導致了這種可怕的結果。作為一個修行人,誰願意變成破戒者、破見解者?但是由於煩惱所催,自己也是身不由己。

有首歌裡唱道:“我們身不由己,因為我們年輕。”現在有些人毀壞戒律,確實也不願意,但是煩惱現前時,或者自己年輕、氣脈明點比較強盛,實在沒辦法克制,最後不得不淪落到這種境地。那個時候,很多人對你嗤之以鼻,再後悔也無濟於事。

有些人破了戒律,要被學院或僧團開除時,我們應觀想自己是那個破戒者,一方面來講很可憐,另一方面也不能過於失望,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應當想:“我現在這樣低劣,但並非我心甘情願,而是煩惱惡緣在控制我,你們自稱對眾生有大慈大悲心,那就應該幫助我、救護我。如果你能救護我,那我也有自拔的能力,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難折磨,我都心甘情願去面對、接受。就像學生受到種種困難時,只要老師對他關心,他就有站起來的機會。同樣,只要你們真的幫助我、安慰我、關心我,那麼我也願意重新做人。”

大家應該清楚,破見解和破戒律相比,破見解的過失更大,有關經典裡講了很多這方面的教證。什麼叫破見解呢?就是相續中生起邪見,以前認為前後世存在、業因果存在、三寶的功德不可思議,後來遇到一些外道、惡友,在他們的影響下,什麼都不承認了,這是相當可怕的。在《中觀四百論》中聖天論師說:“寧毀犯屍羅,不損壞正見,屍羅生善趣,正見得涅槃。”寧可毀壞別解脫戒等的戒體,也千萬不能損壞前後世、業因果等世間正見,因為戒律只能獲得善趣,而正見可引導我們趨入涅槃。《俱舍論》裡也說,獲得善趣以戒律為主,獲得解脫以見解或修行為主。

大家一定要記住,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對業因果和上師三寶的見解千萬不能失毀,否則就沒有懺悔的機會了。華智仁波切說過:“即使相續中生起了一剎那的邪見,也將失毀一切戒律。”有些人生了邪見後,不願意念金剛薩埵心咒懺悔,如此不可能有清淨的機會。而沒有產生邪見的話,盡管毀壞了戒律,但也能依靠不同的還淨儀軌加以恢復,所以並不是最可憐的。

毀壞見解的這種人,不僅在出世間裡是最可悲的,在世間中也特別可怕。法國醫生拉梅特利是個機械唯物論者,他和霍布斯認為人體與機械沒什麼差別。他們創造出這種觀點之後,人們覺得特別低劣,思想寬闊的法國人都無法接受,拉梅特利最終在法國沒辦法呆下去,只好逃到荷蘭去。(荷蘭和法國比較近,法王去的時候,兩國的關係很不錯,不知道以前怎麼樣。)這一回,他謹慎出版了他的小冊子,被公認為歐洲最為寬容的荷蘭人居然震怒於此,拉梅特利被迫再次逃亡。最後他逃到了波蘭,4年後在那裡去世,終年42歲。

低劣見解在佛教中特別可怕。有些出家人破了戒以後,別人覺得他煩惱現前,很可憐,但他們尚且可以依三寶懺悔。而有些人破了見解後,肆無忌憚地誹謗三寶,對上師不恭敬、對僧團不恭敬,來世的果報讓人不寒而栗。所以,大家在有生之年一定要護持自己的見解,一旦出現違緣痛苦,馬上應該觀修自他交換。

然吾未蒙濟,竟然反遭輕,
彼雖具功德,於我有何益?

剛才說如果你(原來的我)真有本事,那我在見解等損壞時,你就應該出來幫助我。這裡接著說,但你並沒有一心一意地憐憫我、同情我,當我失壞戒律、苦苦掙扎時,你一直不理不睬;當我邁向歧途時,你冷冷旁觀,任我孤立無助地滑向深淵,反而還用蔑視的語氣來侮辱我、呵斥我。這樣的你,怎麼能算得上有菩薩心腸?

現在社會上也有這樣的說法:假如我是公交職工,應該想自己是乘客;假如我是商業職工,應該想自己是顧客。在那個時候,你真的能體會到別人的苦樂,幫助他的心也容易生得起來。我經常遇到一些下面有成百上千人的大老總,我總跟他們說:“你要多想想下面的這些人,換個角度來思維。比如我是一個大老板,下面有500個人,這些人當中可能有一個人最可憐,那麼我把自己想作他,看我的感覺怎麼樣,周圍的人對我怎麼樣看待,我的領導對我是什麼態度,那個時候會有一種不同的感覺。”

如今這樣的理念非常有必要。我原來說過,我很羨慕飛機上的乘務員和高級賓館的服務員,後來有些乘務員說:“上師,您在《入行論》裡面不要這麼說,我們乘務員有些是很壞的。表面上給客人無微不至地照顧,但是下來過後,只有我們幾個佛教徒不罵人,其餘一個個就開始罵‘今天這個客人特別過分’、‘那個人長得很難看’,唯一的話題就是罵客人。”這樣的話,還是我們佛教徒表裡如一,算是比較可以,當面對眾生比較恭敬,背後也比較不錯,除了修行極其不好的人以外,大家都會提醒自己:“我是發了菩提心的人,表面也好、背後也好,應當像恭敬上師一樣恭敬眾生。”

承接上述修法,我們在換位之後對原來的我進行深深責問:“我在最痛苦、最困難的時候,你沒有來幫助我,算什麼有菩提心、有悲心?你雖然具足功德,但對我來講有什麼用呢?我最痛苦時你不來幫助,那我幸福快樂時,也用不著你來幫忙。”俗話說:“樂時親人滿堂繞,苦時淒涼無人問。”樂的時候親朋好友多得不得了,整天陪你吃飯、陪你玩,(尤其是你們漢族,今天是情人節,明天是仇人節,昨前天又是中秋節,這個節、那個節特別多。我們藏地除了過年以外,一般沒有什麼節日。其實節日多了花錢也多、殺生也多,沒有必要。)你非常困難時,卻對你不聞不問,那這種人有什麼了不起的?

因此不管是法師還是居士,稍微有一點才華、財產、勢力時,盡量不要有傲慢心,應該理解低劣的人。華智仁波切和麥彭仁波切在教言中也講過,人裡面有幾種,有些人前世沒有積福報,以致即生中沒有口才、長相醜陋、財富淺薄,很多人對他看不慣、看不起。他自己也有一種自卑感,覺得還不如死了好,這樣活下去沒有意義。這種人雖然處於人當中,但就像餓鬼或地獄的眾生一樣,始終感受痛苦,非常可憐。所以我們對大的上師、領導不用錦上添花,經常供養、幫助、安慰,這些他們是不在乎的,而一些可憐的人、看不起病的人、沒有幫助的人,哪怕給他10元錢,幫助也很大。如果你沒有經濟能力,也可以給他一分微笑、一句安慰:“沒事,你這樣很好,我也很想當窮人,因為窮人知足少欲。我想當個醜陋的人,越醜陋越好,沒有人看你,你戒律會清淨的。”跟他說些安慰的話,他會覺得活在世界上有希望、有光明,生起一種自信。所以當我們遇到這些眾生時,關心他們很重要!

不湣愚眾生,危陷惡趣門,
向外誇己德,欲勝諸智者。

我們站在可憐人的角度上責備原來的自己:“你非常不好,對於極其愚癡、貪瞋癡特別深重、修行佛法處處遭遇違緣、被種種痛苦所折磨的眾生,你竟然視若無睹、毫不關心,任他們被罪惡所牽,趨近毒蛇、猛獸等口般的惡趣之門,隨時都有可能墮落下去。這麼多可憐眾生在你身邊,你看都不看、問都不問,還在眾多人面前誇誇其談、高談闊論,說自己有如何如何的功德、如何如何的事業,想以此與其他智者抗衡,這實在是不合理。”

世間上有些人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在大人物和領導面前非常配合,始終在談自己的功德,口口聲聲說:“我現在準備要做件事情。當然,我的弟子成千上萬,因此還有一個想法……”自己有種說不出的傲慢。其實有些人的傲慢在態度上也看得出來。我曾見過一位商人,可能在一輩子當中,這是我所見到最傲慢的人了。他旁邊好幾個保鏢在排隊,男的女的全部站著,他自己坐在沙發上,個子比較矮,脖子上的領帶特別長。跟我說話的時候,半天也說不出一句來,並不是其他的原因,就是自己擺架子。當時我都產生邪見,心想:“我的上師如意寶,不管是出世間法、世間法,功德遠遠超過你多少倍?你何必這樣?現在國際上那麼多富翁,比你有錢的有的是,你稍微有點臭錢,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傲氣?”但口頭上也是隨順他,我們順便見一見,沒有什麼其他目的。

現在有些高僧大德,在自己的圈子裡,很多人都有傲慢心,尤其是對下屬的態度上,自己的傲慢很容易表現出來。因而,非常希望大家應該按照佛教所講的那樣,盡量地減少嫉妒心、減少傲慢心。上師如意寶在這方面有很多很多教言,國內外的有些大德內在的境界和悲心超越了無數人,但他們的行為是怎麼樣的?有時候我看見一些領導,自己的位子不過是幾年而已,(現在國際上的大總統,也最多是連任10年。)但有了地位以後,說話、做事完全是不相同的。這種傲慢是不合理的。自己有什麼樣的功德自己清楚,其實內在功德如果越來越多,外面的傲慢相是沒有的。

我們看一看本師釋迦牟尼佛,智慧、悲心、能力在世界上誰能比得上?不僅是在因地,甚至在果地時,佛陀也親自到比丘的寮房去看望病人,幫助一些可憐人。佛陀到城市裡化緣,旁邊並沒有許多人一直護著他,全是自來自去。所以作為佛教徒,除非是自己身體不行,前後有人扶一下有必要,此外最好不要有傲慢相。有了傲慢相的話,會遮止自己相續中產生功德。本來你很快就要開悟了,但有了傲慢就會耽誤;本來你對上師三寶的信心很大,有了傲慢心的話,就不行了。

加行裡說多磕頭可以對治傲慢,有傲慢的人必須磕頭,佛教中磕頭就是要遣除傲慢。有些領導特別傲慢,那必須讓他學會磕頭。有些人可能是不懂,有些人是不願意,但你在人面前不想磕頭的話,佛面前應該可以吧。佛的功德跟你比起來,國際上再了不起的名人智者也值得在佛前磕頭。所以你們若有熟悉的人傲慢比較強,一定要拉著他的領帶或衣服到佛像前去磕頭。強迫讓他磕頭的話,傲慢心逐漸就沒有了,這樣一來,自相續比較調柔,修法、做事情都比較堪能。否則,有了傲慢心的話,不要說磕頭,動都動不了。

而且,有些人向外宣揚自己,甚至想勝過所有智者。但一點智慧都沒有的話,這種想法簡直是笑話,就像野狗想超勝雪山獅子,絕對是個黃粱美夢。有些人特別爭強好勝,認為自己是天下第一,劉曉慶在一本書裡公開說,她的性格就像湖南人所比喻的“吃屎也要吃尖”,什麼事情都要當第一,不願意在別人面前低頭。這種人真的非常可憐,也非常適合這種修法。

有人覺得世間上最可憐的是乞丐,但我有時候感覺,更可憐的可能是吸毒者。現在吸毒、戒毒成了一個社會問題,很多地方普遍存在著吸毒現象,有些戒毒所的領導對此非常反感。而且那些吸毒者,家人不理,單位不要,整個社會都蔑視他,用冷漠的態度對待他。他們沒有一個去的地方,覺得在天底下是最可憐的人。也許是吧,這些人業力現前,沾染上了毒癮之後,根本不願意幹其他工作。

看見這些極其可憐的人,我們應當觀想自己就是他。其實凡夫的位置和分別念是不定的,在生死輪迴中,今天成國王、明天當乞丐的現象比比皆是,榮華富貴、地位財富虛幻不實猶如水泡,誰也不敢保證以後會不會變成這種人,唯有大乘菩提心的修法和理念,才是我們生生世世的無價之寶。

當然,沒有串習、光是口頭上說,我也會說,雖然說得不是很好,但大致的道理說得來。你們在座各位也會說。可是光會說還不行,光會講也沒有用,寂天菩薩給我們指出了這樣的路,接下來我們自己要慢慢去觀想、慢慢去思維,一點一滴地消化,最後自相續才會跟原來有天壤之別。

聞思和不聞思真的有很大差別,希望每個人通過學習,淨化自己,與佛法相應。這樣一來,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什麼樣的違緣,都有面對的能力和勇氣。知道了萬事萬物的真相後,你快樂也可以、不快樂也可以,怎麼樣都可以坦然接受。共同聞思和學習有非常大的加持力,在座的有些出家人,在發心的同時不能捨棄聞思,這一點一定不要忘。現在外面的一些居士,工作很忙,家庭也有許多事情,但從來不缺學習,一直聞思修行,並在弘法利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認識杭州、成都等地的有些居士,每天基本上是吃一點方便麵,一邊工作一邊做弘法利生的事情。這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十幾年了,十幾年當中每天想著眾生,只要對眾生有利益,自己就願意一直發心。我們每次有什麼事情,就交代給他們“這次你做這個事情”、“這次你做《七寶藏》”,他們年年都在發心。

我們學院也有這種人。最上等的是聞思發心兩不誤,一方面重視聞思,另一方面也在發心。如果不能這樣,那就應該一心一意地聞思。有個別的人,聞思也不行,發心也不行,行的是什麼呢?就是搞一些非法,看電視或者打麻將。當然,學院裡沒有這樣的行為,但是也有極少數人很懶惰,不願意聽輔導,也不願意聞思,發心的話,兩三天可以,兩三天過後熱氣就消失了。這種人不太好。《戒律寶鬘論》中說:“即使你具有清淨戒律,不聞思修行也不能享受僧眾的財產。”

現在臺灣的有些法師,一直提倡僧眾參加公益事業,一邊聞思一邊發心。其實出完家以後,不能什麼事情都不做,整天吃大鍋飯,念念阿彌陀佛就可以了。我們是出家人,沒有其他的瑣事,更有弘法利生的時間和精力。有些出家人很消極,我是看不慣的。我們藏地也有,漢地也有,有些老和尚就是在寺院裡念個佛,念“嗡瑪呢貝美吽”,對社會上發生的事情漠不關心。有些事雖然自己沒辦法解決,但有些事你是有能力的,可是他們一律不管,一直念觀音心咒。這樣是不合理的。就算人老了,七八十歲了,也應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眾生。

我再次給大家強調,在我們有生之年當中,

第一件重要的事情:不管出家人、在家人,每天都要聞思修行。

第二件重要的事情:時時刻刻不能忘記利益眾生的大事。

這兩點大家務必要記住,否則就失去了大乘的資格。因此,我們應時時刻刻關心社會、關心眾生,若能如此,自己的修行也會增上的,有些境界你沒有特意去求,自然也會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