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論釋•善說海》講記

第九品 智慧

無著菩薩著 索達吉堪布譯講


第一百五十五節課

思考題

  1. 如果一切萬法是空性的,那供養佛陀是否就得不到功德了?為什麼?三寶門中好修福,平時你應當怎樣一點一滴修積福德?
  2. 有人說:“幻物變滅後便不會再生,但有情無始以來一直輾轉生死,一世接一世地投生,怎麼可能是空性的呢?”對此,你該如何回答?
  3. 聲聞行人認為:“眾生流轉輪迴的時間極其漫長,而幻化物都是暫時性的,沒有一個能這樣,因而眾生並非幻化。”這種說法合理嗎?請具體分析。
  4. 我們又不是有實宗,為何要了解它與中觀宗之間的辯論?對此你有哪些感觸?
  5. 既然一切法無有實性,眾生全部如同幻化,那麼殺眾生是否就像殺幻人一樣不存在罪過?為什麼?若不懂得這個道理,會導致哪些可怕的後果?你周圍是否有這樣的人?你打算怎麼樣去幫助他?
  6. 既然眾生與幻人一個有心、一個無心,這是否就意味著眾生不是虛假的,而應該是實有的?為什麼?在勝義中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現在是在講遣除勝義諦與世俗諦的爭論。前面已經抉擇了勝義諦和世俗諦的分類、本體,有部、經部等小乘聲聞派和沒有學過宗派的人覺得這些觀點不合理,於是跟大乘中觀宗進行辯論。今天講的是第五個“遣除太過”。

癸五(遣除太過)分四:① 破除不得福德之諍;② 破除不能結生之諍;③ 破除無有善惡之諍;④ 破除奉行無義之諍。

子一、破除不得福德之諍:

供幻佛生德,如供實有佛。

對方站在萬法實有的立場上說:“你們中觀宗認為萬法沒有自性,勝義中遠離四邊八戲,世俗的顯現如夢、如幻、如陽焰、如水月,這樣的話,那佛陀也成虛妄的了,供養佛陀就不會獲得功德了。”

恐怕有些人也這樣認為:“倘若諸法如幻如夢,那我念觀音心咒不是成了幻化嗎?我放生、供佛、布施、持戒,全部都沒有功德了,夢醒後就什麼都沒有了。”這個問題表面上是有實宗與中觀宗之間的辯論,實際上也是我們相續中的邪見和疑惑,通過這樣的學習,心裡的疑團會自然解開。所以對每個人來講,學習中觀意義非常大。

對方提出問題後,作者回答說:沒有這種過失。雖然萬法沒有真實的自性,世俗諦中有明明清清的顯現,但勝義諦中離一切戲論,從本體、因緣、果上進行剖析,沒有一個成實不壞的法。供養者的我、所供養的供品(世間一切有主物和無主物)、供養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所供的對境佛陀(以前住世講法的佛陀、現在佛殿裡的佛像),這些全部是幻化的,最後獲得的也是幻化的果位、幻化的福德、幻化的資糧。佛陀在《幻師善賢請問經》中說:“我即清淨幻,無為之法身。”《不退轉輪經》中也說:“一切法如幻,菩提亦如幻。”

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虛幻休息》中,第一品用“如夢”抉擇了萬法不生,第二品用“如幻”抉擇了萬法不滅(顯現是有)。第二品主要講了四種幻:自性幻、所境幻、方便幻、智慧幻。自性幻,指基——如來藏的心性本體是幻化的;所境幻,指煩惱障、所知障、習氣障等是幻化的;方便幻,指對治障礙的方便是幻化的;智慧幻,指一到十地之間的智慧是幻化的,最後佛陀的法身果位也是幻化的。學了這部論典以後,就會知道從輪迴到涅槃之間的所有法,沒有一個實有的東西。這個我們明年學吧,明年大經堂修完以後,就開始講《虛幻休息》、《大幻化網》,在新經堂裡過幻化的生活,這樣就不會有執著了。不然,我最近看個別道友有了新經堂後,有點執著,不知道這是幻化的,還認為是真實存在——“啊!窗簾這麼漂亮,上面的燈這麼亮”,把一切都執為實有。其實,不要說經堂猶如水泡般現而不實,乃至佛的智慧、相好也全部是幻化的。但這樣的幻化會不會得到福德呢?會的。供養如幻的佛陀可以生出如幻的功德,就像小乘宗認為佛陀、供品、供者是實有的,最後能產生實有的福德一樣。

知道虛幻不實的道理後,對基道果的一切執著自然會消失。大家平時修行、念咒語、作功德,也不要有特別強烈的執著,包括修上師、本尊,應該懂得其本體是空性的。很多高僧大德對弘法利生的事業都視如幻化,永明禪師說過:“建立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建寺院、建學校,建立弘法的中心、學會,以及講經說法、念咒語、磕頭等等,全部是如夢如幻、現而不實的。學過中觀的人都知道,這些是因緣聚合的產物,沒有一個不能用幻化八喻比喻的。龍猛菩薩說:“非緣起之法,始終皆無有。”不是因緣而生的法,從來也不會有。誰能通達這樣的因緣和合,就是最殊勝、最稀有的見解。

從眾生到佛陀之間的法雖然猶如水月、陽焰,但在名言中也不能放棄做善事、積功德。有些人說:“既然一切如夢如幻,那就不用供佛、不用磕頭了。”這種說法是邪魔加持,非常可怕。我們在見解上,應該依照蓮花生大師、龍猛菩薩的甚深觀點,了知萬法現而無自性,但在行為上一定要行持善法。畢竟在幻化中有幻化的果報,能夠遣除我們幻化的痛苦。

所以大家懂得了空性法門後,千萬不要把積累資糧放下來,做一點點善事的功德也很大。我最近看到佛經中說,一個人念了一句“頂禮佛陀”,以此善根,在六十劫中轉生於三十三天,八十劫中能回憶生世。我們念一句佛號並不難,但這個功德非常非常大。而且無論在哪裡看到佛像,都應該心存恭敬。如果特別忙,實在沒時間磕大頭,那麼稍微單掌合十,功德也是不可小覷。我們出門如果到東方去,心裡應觀想東方有無量佛陀,“我要頂禮供養東方的諸佛”;如果到西方去,西方也有無量佛陀,“我要頂禮供養西方一切如來”,這樣想的話,功德也是非常大。《妙法蓮華經》云:“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在藏傳佛教中,也有“依靠一泥像,三人得成佛”的公案(《前行》中引用過):一個擦擦像,一個人造了它;一個人怕它被雨淋,在上面蓋了鞋墊;一個人覺得鞋墊很髒,就把鞋墊扔掉。結果這三個人暫時獲得轉輪王位,究竟得以成佛。因此,三寶的對境極其殊勝,對之生瞋心、生邪見,果報非常可怕;若對之生起信心,果報確實不可思議。《大悲白蓮經》云:“佛陀不可思,佛法不可思,信奉不可思,異熟不可思。”

漢傳佛教中也有“三寶門中好修福”的說法。以前梁武帝在佛教歷史上貢獻非常大,他造寺院、供養僧眾、修建經堂,尤其在吃素方面,不遺餘力地加以提倡。他這麼大的福報從哪裡來的呢?他的國師誌公和尚說,梁武帝上輩子是個貧窮的樵夫,每天靠砍柴去賣來維生。有一天下大雨,他看見路邊有尊泥菩薩正在淋雨,就趕快脫下斗笠蓋住菩薩。以這個果報,他做了皇帝掌管江山五十年。

所以大家不要輕視微小的功德。我最近翻譯了一些佛陀名號的功德,過段時間要求大家學習,尤其人死的時候,這些佛號非常有幫助。在短暫的人生中,我們遇到佛法確實需要福報,遇到了以後,既要學中觀,也要學一些世俗的法門。有些人喜歡走極端:要麼認為一切皆空,什麼都沒有,故沒必要積累資糧(這種人學是學了,但沒有學究竟);要麼對中觀法門一無所知,認為一切都是實有的,這種實執成了解脫障礙。大家應該知道,盡管一切都是幻化,但在幻化的輪迴中,依靠佛陀不可思議的幻化力,可以讓我們幻化的煩惱和痛苦一並遣除,最終獲得幻化的佛果。這一點,大家務必要深信不疑!

子二、破除不能結生之諍:

對方認為:“如果一切都是空性,那眾生流轉生死是不合理的。”下面就破斥這種觀點。

有情若如幻,死已云何生?
眾緣聚合已,雖幻亦當生,
云何因久住,有情成實有?

若問:你們中觀宗認為一切法如夢如幻,如陽焰、水月、乾達婆城,是現而不實的,那眾生死後又怎麼能再生呢?幻化師所幻現的大象、駿馬,變滅後便歸於虛無,不會再生;電視上的人物影像,死後也不存在轉生的問題。但我們有情從無始以來一直流轉輪迴、輾轉生死,經云:“有情輪迴生六道,猶如車輪無始終。”眾生若是幻化,怎麼會一世接一世地投生呢?

回答:只要因緣聚合,縱然是虛幻,也會不斷地投生。

古印度的幻化師通過石子、木塊、咒語、藥物,再加上自己的等持力,可以變出大象、駿馬、山河大地。如果具有轉生的因緣,這些幻化就會不斷地流轉,不會滅盡。佛經云:“因緣和合時,果報即成熟。”(《中論釋》也引用過這個教證。)《百業經》云:“因緣聚合時,其果定成熟。”《釋量論》中也說:“因住果不滅。”只要因沒有消失而住留,那麼果也不會消滅。比如說電視熒屏上的東西,因緣具足就會不斷地顯現。有些人認為電視只能顯一個東西,而眾生卻可以今世變成人,來世變成犛牛,一世一世地遷變。其實只要顯現的因緣不滅,電視上的幻現也不會息滅。如電視裡的玉琳國師,前世是天仁,最後成國師,整個情節都可以顯現。所以只要具足幻化因,即便是幻人也可以有生生世世。同樣,眾生的本體雖不成立,跟幻化沒有任何差別,但只要無明煩惱、愛、取等投生因緣具足,便會在輪迴中一直流轉。任何法在幻因沒有滅盡之前,必定會有顯現的。

對方又問:“一切雖然是幻化,但持續的時間有長有短。做夢的時間就很短,幻化也是剎那間,而我們眾生從無始以來直至成佛,時間是那麼的漫長,因此二者不可能相同。眾生存在的時間特別長,所以應該是實有的。”

駁斥:“云何因久住,有情成實有?”怎麼能僅僅以相續長久,將有情執為實有呢?如果時間長一點就是實有,那有兩個幻化的物體,一個是三天,一個是八天,八天的幻化是不是就成實有了?或者說,一個嬰兒剛生下就死了,而《霍元甲》的連續劇持續放了八天還沒有完,這樣的話,嬰兒是不是就成幻化了?

榮索班智達曾在《入大乘論》中,講過一個巴雷的故事:一個人有個非常可愛的孩子,名字叫巴雷,有次主人因要事外出,托付一個仙人幫忙照看孩子。後來孩子丟失了,古代的仙人非常厲害,就用咒語變出一個和巴雷一樣可愛的小孩。主人回來後根本不知道,還以為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一直對他非常疼愛。過了一段時間,巴雷回來了,結果主人有了一真一幻的兩個孩子。但仙人沒有把咒術解開,幻化的巴雷就一直存在著,他活的時間非常長,死了以後也照樣有白骨。(《入大乘論》的這個故事,我大概是18年前看的,有沒有差錯也不知道啊!)

以前我們講“南柯一夢”時,說那人在下午睡下去的,出星星的時候醒過來,這麼短的時間就過了一輩子。“黃粱美夢”中也說,那人在米剛下鍋時睡著,米還沒有熟就醒來了,這段時間也經歷了整個一生,所以不能以時間長而認為實有。麥彭仁波切在《醒與夢的辯論》中說,白天顯現的事情時間很長,夢境中也會有這種情況。上師如意寶講過藏地的西根活佛,他於一天晚上的光明夢境中,在清淨剎土享受了21年的生活。因此,一切都是幻化的,時間的長短只不過是眾人的共同業力而已,除此之外沒有什麼真假差別。

許多人認為夢境短暫,所以不是實有的,而從1歲開始到現在,經過了無數的歲月,因而是真實的。其實白天與夢境沒有任何不同,不能因時間的長短而斷定是否實有。一切萬法無有自性,跟幻化無二無別,若懂了這個道理,對一切法就不會特別執著了。沒有執著的話,是心入於禪定最好的一種途徑。

子三、破除無有善惡之諍:

對方說如果萬法是空性的,那不應該有善惡之分。又開始進行辯論。

幻人行殺施,無心無罪福,
於有幻心者,則生幻罪福。

對方又發難道:若像你們中觀宗所聲稱,萬法都是空性的,如幻化一般,那麼殺幻化人並不會犯殺人罪。比如電視裡兩個人打架,結果一個被打死了,但兇手不會犯罪的。或者說,兩個機器人打架,一個被殺了,另一個不會受到法律懲罰,被關在監獄裡。(不過現在什麼樣奇奇怪怪的事情都有,也許有人覺得這很好玩兒,就把機器人也關在監獄裡。理由是它殺了幻化人,所以專門給它修個九層樓的監獄。)供養各種供品、飲食、財物,也不可能得到福德。這樣一來,比丘殺人不會破根本戒,供養十方諸佛也不會有任何功德。因為這一切都是幻化的,哪裡會有罪業和福德呢?

表面上看來這個問題比較尖銳,因為我們確實承認萬法如幻如夢,既然是如幻如夢的,就像幻人互相殺害不會受懲罰一樣,我們這些幻化般的人,殺人怎麼會有罪過呢?供養怎麼會有福德呢?

對此,作者回答說:“幻人行殺施,無心無罪福。”二者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幻人沒有感受苦樂的心識,不能成為真實的殺施對境,所以用刀子殺一個電視上的仇人,並不會有殺人的過失。殺人必須具足四種條件,斷絕對方的命根才能圓滿殺生支分,而幻人沒有命根,故不會造下真實的罪業。但由於對其生起瞋恨心,在阿賴耶上種下了惡心的種子,加行罪還是難免的。同樣,對幻化的對境作供養也沒有功德,因為它沒有接受之心,也沒有苦樂之心。

而世間上的人,雖如幻化,但若把他作為對境來殺害,他的命根會被斷除,再加上他會感受無量痛苦,因此我會犯殺生罪。對乞丐布施的話,他會生起歡喜心,接受我的食品,所以我能積累福德。

所以說,福德與罪過建立在心的基礎上。《涅槃經》所講的“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也是在心的本體上安立的。如果沒有心,就像石頭一樣,則不會有苦樂之報。譬如一個石頭砸死了人,石頭是不會有果報的,公安局不可能把它抓去審問,它也不可能墮入地獄中去,因為它沒有心的緣故。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間未到,時間一到,一切都報”,這也必須有心才可以安立。

當然,在二諦中幻化是有差別的。以前上師如意寶講過,有個老頭子對空性法門一竅不通,但聽說過一些空性的字句。有次他要殺一頭羊,就抓著羊說:“你這隻羊是空性的,我本人也是空性的,所以我今天要把你宰了。”這種說法真的非常可怕!現在有些人也是如此,讓他做善事的時候,他就說:“一切都是空性的,念金剛薩埵、觀音心咒有什麼用啊?”這種人對空性的正理一無所知,如果一切都是空性,那讓他幾天不吃飯,看看他還空不空。所以,龍猛菩薩說,若沒有通達勝義諦和世俗諦的道理,則無法了知佛法的深意,原因也在這裡。

我們學院在法王如意寶的加持下,大家都明白因果在哪些地方空、哪些地方不空,這個甚深的道理,如今在漢地弘揚得也比較圓滿。很多人都知道佛法並不是口頭上說的,而是真正有道理的,任何一個理論都破不了。依靠上師如意寶的加持和威力,這一代很多人懂得了勝義諦的離戲空性和世俗諦的因果不虛。不然,有些人分不清二諦,要麼認為因果不空,要麼認為什麼都空,就像麥彭仁波切所形容的巴瓦匝草一樣,很多問題雜亂無章、混成一片。在這個時代,我們雖然人很渺小,但依靠傳承上師們的加持,對佛教在有些問題上還是做了一點事情。

我非常希望大家不要成為法油子 ,稍微懂得一點空性,就什麼都不存在了,大肆誹謗因果;或者稍微懂得一點因果法門,就認為連中觀的見解也破不了,這些說法都是不合理的。在不同的環境中,應該用不同的道理來觀察。了達釋迦牟尼佛三轉輪的究竟密意,對我們來講非常有必要!

咒等無功能,不生如幻心,
種種因緣生,種種如幻物,
一緣生一切,畢竟此非有。

對方又問:“既然眾生有心,而幻人無心,這不正是關鍵所在嗎?眾生有心,肯定是實有的,怎麼會如同幻人一樣虛假不實呢?”

作者回答說:有心無心只是因緣不同而已,有心並不等於就是實有。

幻化師的咒語、石子、木塊等,根本不具備產生心的能力。這不僅是幻化師,現在世界上的科學家,盡自己最大力量,也無法製造心。科學家兼佛教徒的尤誌表,曾寫過《向知識分子介紹佛教》一書,以前我去五臺山時看過,裡面就說:“科學即使再怎麼發達,也不可能創造生命,甚至連一個小小的螞蟻也不可能造出來。”有人認為克隆可以創造心,其實這是不可能的,我在《佛教科學論》等中已經遮破過 。因此,幻化師只能幻現出人、象、馬、房子、山河草木等各種物質,而創造出具有如來藏光明的心,他根本沒有這種因緣和能力。眾生心的產生,必須具備無明、煩惱、業等特定因緣,一旦這些因緣具足,才會產生苦樂的覺受,並成為業力的所依,造作一切善惡業。

眾生與幻人的有心、無心,只是因緣不同,不能以此判定二者有真假差別。麥彭仁波切舉過一個例子說:犛牛和白馬由於因緣不同,一者有角、一者沒有角,雖有這樣的區別,但不能說犛牛有角就是實有,馬沒有角就是虛幻不實。再譬如,有些道友年紀輕輕,頭上就有很多白髮,而有些道友雖然老了,頭髮仍然烏黑,二者只是因緣上的差別,不是以此而斷定有白髮的人是實有,沒有白髮的人就是不實。

世間上千差萬別、形形色色的事物,以各自不同的因緣產生,一個因不可能產生一切果。《長阿含經》中有個故事說:一個人到某偏僻的地方去,那裡的人沒有聽過海螺聲。他吹海螺的時候,村裡的人覺得很好聽,紛紛來圍觀問是什麼聲音。(就像有些記者到非洲去了一樣。)那人說:“這是海螺的聲音。”村民於是用手觸摸海螺說:“海螺啊海螺,你發出聲音啊!”但是海螺沒有動靜。那人又拿起海螺吹,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好聽的聲音不是海螺以自力發出的,它需要用手拿著,嘴裡吹著,還有人的氣息等因緣,然後才能產生。

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有些人認為某人是壞人,因為“我那麼喜歡他,對他那麼好,但他不願意跟我好。”如果你對他好,他就對你好,只需要一個因緣倒是可以。但其實並不是這樣,他對你好的條件,還需要即生的不同因緣、前世的不同業力。所以很多人比較愚笨,始終覺得一個因緣就足夠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

因此,不同的因緣產生不同的法,有些是有心的、有些是沒有心的,不能認為有心就是實有,沒有心就是幻化。以一個因緣來判斷一切現象,這種情形絕對不可能存在。

當然,最究竟的觀點,正如《中論.因緣品》中所說:“略廣因緣中,求果不可得。因緣中若無,云何從緣出?”以理觀察時,不管是各種因緣聚合(略),還是各種因緣分開(廣),都不可能產生果。既然因緣中沒有果,那麼因生果的說法如何成立?這完全是以迷惑而耽著的假象。但沒有達到這種境界之前,在名言中應該知道,眾生與幻人雖然一個有心、一個無心,如同自己與鏡中的影像一樣,但二者都是現而不實的,從這個角度講沒有任何差別。

此處所強調的根本問題,是一切法顯現上雖然有,但跟鏡中的影像沒有差別,本體絲毫也不存在,沒有必要抓著一個幻象特別痛苦。我們到了醫院就知道,沒學過中觀的人見父母死了,痛不欲生、呼天搶地,而若稍稍懂得現而不實的道理,一般來講是不會哭的。以後誰的家人死了他哭的話,說明他沒有懂得中觀,把幻境當成實有。假如知道家人雖然顯現,但就像水泡一樣,其本體是不存在的,水泡滅了沒什麼可哭的,這說明你對中觀現而不實的道理有所了解。你們以後也看看,凡是哭的人,都是沒有懂得中觀。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法王如意寶曾說過,瑪爾巴羅紮尊者在兒子死了以後,特別傷心,一直哭著。有個老太太就問:“上師啊!您不是說一切都是如幻如夢嗎?今天您為什麼哭?”尊者告訴她:“雖然一切如幻如夢,但我兒子是特殊的幻化 !”(你們怎麼不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