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論釋•善說海》講記

第九品 智慧

無著菩薩著 索達吉堪布譯講


第一百五十九節課

思考題

  1. 你覺得學習《智慧品》有必要嗎?聞思空性法門有何功德?請談談你自己的感想。
  2. 很多人認為“佛教就是唯心”,對此你有何看法?請說明你的理由。
  3.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宗教是鴉片”,其中的“宗教”是指佛教嗎?為什麼?了知這一點後,你有哪些打算?
  4. 唯識宗認為:“若沒有實有的依他起作為現基,輪涅一切萬法將無法顯現,就如同沒有毛線不能織出氆氌一樣。”這種說法正確嗎?請具體剖析。對此你能引生何種定解?
  5. 若按假相唯識宗所許,心如水晶球般明清,遠離一切所取,這樣一來,會有哪兩個過失?具體怎麼推出來的?
  6. 唯識宗的觀點,有哪些合理性?這是在什麼情況下成立的?既然合理,中觀宗為什麼又要破它?明白這一點,對你有哪些幫助?

在解釋頌詞之前,我順便給大家說一下:現在很多地方學習這部論典的比較多,但有些人的想法不是很正確,甚至極個別人認為,自己所學的是藏傳佛教的法。雖然我傳法者是藏傳佛教的一個普通僧人,但我所傳的法並不屬於哪個宗派,寂天論師的《入行論》,不管什麼樣的傳承都可以接受。比如說有一顆糖,雖然是藏地人拿來的,但什麼民族、什麼種類的人都可以享用,享用之後有不同的感受。再比如說有些藥,雖然製造廠商來自西方或中國,但這個藥能治療各種在家人和出家人的疾病。同樣,我所傳的這個法只是佛法,不屬於任何一個宗派,大家一定要記住。

還有一件事情是,我們最近在學《智慧品》,可能學院裡的道友都能接受,因為以前學過《中論》、《入中論》、《中觀四百論》等中觀方面的許多殊勝論典,對《般若經》的道理比較熟悉,理解起來不是很困難。但極個別城市裡的人,聽到因果法的公案、故事,或者布施、持戒等簡單道理,自己比較能接受,而一講到空性法門,就生起厭煩心,甚至不看、不聽,這種現象應該要遣除。

要知道,我們獲得人身,遇到空性法門,千百萬劫中也難遭遇,即使不能通達它的教義,至少也要經常去思維,對它生起信心。僅僅聽聞空性法門,尚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何況親自去受持,或把空性教義傳給別人,其功德更是無法衡量。佛陀在《般若經》中也說過:“無論通達空性,或為人說一句空性,或聽人說空性,其功德遠勝於以等同大海水滴之七寶,持供十方如來諸佛。”

記得法王如意寶在講《般若攝頌》時,有一天告訴大家:“我今天早上給我妹妹阿里美珠說了,這次《般若攝頌》若能傳講圓滿,即使我離開人間,也一點後悔都沒有,可以說我死後的念經超度已經圓滿了。因為般若是佛法的精華,如果沒有講成《般若攝頌》,我會一輩子遺憾的!”

想起這句話,我確實有這種感覺。廣般若和中般若的總集是《般若攝頌》,而《般若攝頌》,被寂天菩薩以智慧攝集為《智慧品》。聽聞此般若法門,沒有積累一定的資糧,絕對不可能有這個因緣。大家不要覺得:“我今天聽一堂課,跟上中學、大學時老師講的課沒什麼差別。”千萬不要這樣想,否則,你真的把如意寶和石頭混淆不清了。

聽到這個法之後,縱然你不能了解其甚深含義,但若以歡喜心來善始善終,它的功德也無法估量。正如《般若經》所言,僅僅聽到一個偈頌,以大海水滴數七寶供養十方如來的功德都不能比。所以在短暫的人生中,以現在的凡夫位聽聞般若非常難得,大家一定要珍惜。

有些人可能認為:“對於般若法,聽受可以,不聽受也可以。”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如果你沒有懂得空性,解脫是很難以安立的,龍猛菩薩說過:“何人不知空性義,彼人不可得解脫。”(這個教證,我講《金剛經》時也引用過。)現在漢地的有些居士,對持戒的功德、布施的功德或者發財升官的話,很有興趣聽,而一講起般若空性,就興趣索然,態度完全不同,這是不合理的。盡管你可能是初學者,剛剛皈依佛門,覺得《智慧品》有點難懂,但是能聽到、能了解它的法義,這是千載難逢的福報。《中觀四百論》云:“虛妄分別縛,證空見能除。”每個眾生都被虛妄分別念束縛著,一旦通過聞思證悟了空性正見,分別妄念煩惱就會一並遣除。

所以,聽受般若波羅蜜多的功德不可思議,我真心希望大家在學習《智慧品》的過程中,不要斷傳承。以前我也講過,故意斷傳承有毀壞佛塔的過失。而且故意不聽的話,相續中留了非常不好的種子,下一輩子也遇不到佛法,即使遇到了,也聽不圓滿、學不圓滿。為什麼我們這裡有些道友,遇到一個非常殊勝的法,往往中途生病了、有煩惱了,或者出現各種不愉快的事情而斷傳承,就是因為前世有一種不好的根源。我們這輩子獲得人身、遇到佛法很不容易,如此難逢難遇的機會,理應認認真真地對待,不要斷傳承,一定要反反復復思維空性,這樣才能斷除三界輪迴的根本。

丑三、結合時義:

幻境非實有,能見心亦然。

中觀宗對唯識宗駁斥:色聲香味等色彩斑斕的外境,你們雖不承認為實有 ,但是可以作為所見。同樣,能見的心識雖然絲毫實有的成分也沒有,但可以像你們把無實的對境作為所見一樣,無實的六根識作為能見。

唯識宗所承認的空性,是什麼都不存在的“無”,猶如兔角、龜毛、石女兒。而中觀宗在抉擇名言時,所謂的空性是指萬法如夢、如幻、如泡影,沒有任何實質,但它幻現不滅,可以作為所見的對境,也可以作為能見的有境,在這樣的境界中,輪迴的一切現象均可成立。如果不了解這種觀點,學習論典恐怕有一定困難。

從表面上看,這裡在破唯識宗的觀點,但實際上,唯識宗的個別觀點,我們還是承許的。當然,有一件事情要給大家澄清:佛教所承認的唯識宗觀點,與世人所許的唯心主義並不相同。以前我遇到過一些人,他們認為佛教就是唯心,稍有知識的佛教徒也覺得,唯識宗和唯心主義完全一樣。但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

要知道,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差別主要是,宇宙萬物的本原是物質還是精神。唯物主義分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現代唯物主義,現代唯物主義又分辯證唯物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如,英國的霍布斯認為,一切的來源是物質,人的身體跟機器完全相同。後來,持他觀點的拉梅特利醫生等認為,不僅僅是人,動物也是一種機器。

而唯心論的代表人物,有貝克萊、笛卡爾等,他們認為一切都是心識所造。(表面上看,與唯識宗的觀點確實比較相似。)唯心主義大致分為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還有二元論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是以“我”為中心,把主觀精神作為唯一的世界本原;客觀唯心主義,是把神我作為世界的創始者,類似於西方的一些宗教。

持唯物論觀點的很多人認為:“宗教都是唯心,也是迷信。”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其實唯物論也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比如霍布斯所承認的人與機器相同的觀點,就完全站不住腳。因為人有壽命、有苦樂、有取捨,做任何事情會提前思考,而機器絕做不到這一點。

更可笑的是,有些唯物主義者認為,動物沒有真正的意識。這是非常荒唐的謬論。我們也知道,動物跟人的思維、取捨、辨別能力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所以那種觀點根本不成立。

而且唯心主義跟唯識宗一點也不接近,佛教徒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是唯心主義者。畢竟不管是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都不承認唯識宗所抉擇的空性,也不承認修持六度萬行,最後獲得圓滿正等覺的果位。這些基道果的安立他們不承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以及前世後世的存在,在唯心主義中一點也沒有。

其實,佛教的哲學思想,應該說涵蓋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因為唯心主義只是對暫時現象的一些感官研究,這種學說可以包括在佛教理論中;唯物主義只是探索物質的現象和本質,從而得出的自然科學成果,這些在佛教中也可以完全涵蓋。這樣一來,我們可以說,佛教涵蓋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無法涵蓋佛教。

有些人認為,一切哲學都不能超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這是一種片面的說法。它們的內容,我們以前也多多少少學過。以前我在讀師範時,有個講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老師,天天跟我吵架。尤其是他一提到“佛教是迷信”,我們下面一群人就開始跟他辯論。當時,我們沒有學過因明和中觀,真正辯論的話,有些地方可能也辯不過,但是憑自己的智慧和對善惡果報的了解,暫時可以與他針鋒相對。每次他講佛教是迷信,我們就馬上舉手跟他辯,後來他在課堂上也不敢特別講。有一次他對我的班主任說:“這個人腦袋有問題,以後肯定對國家和人民有害,一定要注意啊!”

很多人都學過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馬克思在《資本論》等論典中提過“宗教是鴉片”,所以許多人、包括高等院校的教授都認為,馬克思駁斥的就是佛教。但這個說法不合理。為什麼呢?因為馬克思這種思想的來源,主要是費爾巴哈的一本書,此書對西方的基督教有嚴厲的駁斥,但針對的絕不是佛教,馬克思對佛教的駁斥根本沒有。

現在極個別的人,對唯物和唯心一竅不通,卻口口聲聲說佛教就是唯心、是迷信。甚至有些老師在教學生的過程中,也以盲導盲,起到一些反作用。因此,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應當對自己所學的知識、所受的教育以智慧詳詳細細觀察,否則,只聽到一個“唯心”、“唯識”,從來也不思維辨別,就開始斷言——唯物是正確的,前後世是不存在的,這會給你的今生來世帶來無窮禍患。所以,我們在講唯識的時候,除了佛教的觀點以外,也應該對唯心主義的觀點稍作了解。

癸二(破除若迷基不成則無輪迴之過失)分二:① 辯論;② 破彼。

子一、辯論:

輪迴依實法,否則如虛空。

對方說:輪迴是能取所取的本性,六道眾生皆以分別念而流轉生死,這一定要依靠實有的法——依他起。依他起分為清淨的依他起(顯現清淨的涅槃法)、不清淨的依他起(顯現不清淨的六道輪迴)。如果沒有依他起,就如同沒有泥土不能做出罐瓦、沒有毛線不能織出氆氌一樣,輪迴中的苦樂顯現全部化為烏有,變成了虛空、龜毛、兔角。

這種觀點不僅僅是唯識宗,包括佛教的有部宗和經部宗也認為,外境的色法要以最小的無分微塵為基礎,內在的心識要以最細的無分剎那為基礎,如果沒有這些,萬事萬物的顯現就沒有來源,猶如空中樓閣。(當然,承認神我、大自在天,這些更不用說了,外道的邪見如山,我們也說之不盡。)所以有實宗 都認為,一定要有個最細微的東西存在,沒有這個,萬法就不能顯現。

當然,他們沒有中觀的見解,不懂得般若空性中所講的顯現即空性、現而無自性、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甚深道理,所以才產生了各種不同的見解。

子二、破彼:

無實若依實,云何有作用?
汝心無助伴,應成獨一體。

寂天論師破斥他們的觀點說:若按你們所許,遠離二取的實有依他起是輪迴和涅槃的現基,一切萬法依之而現,輪迴卻是無實法,這樣一來,無實法依於實有法,又怎麼會起作用呢?就像石女的兒子與美女成家生子,或者用手拿兔角來挖水溝、挖蟲草一樣,這是根本不成立的。(藏地的挖蟲草,大家知道嗎?挖過沒有?我沒有挖過蟲草,但挖過貝母。小時候一邊放犛牛一邊挖貝母,當時貝母好像是一塊多錢一兩。當然,不能用兔角挖,而應該用小鋤頭,這個道理要懂啊!)

輪迴是無實法,與實有的依他起不可能有關係。如果它們有關係,那要麼是同體關係 ,要麼是彼彼所生關係 ,但這些都是不合理的。再或者,觀察依他起與輪迴是一體還是他體:如果是一體,無實法和有實法就成一體了,這是非常可笑的;如果是他體,那輪迴就變成依他起以外的法了,如此毀壞了唯識宗的觀點。所以,這咋個說也說不清楚的。(眾笑)

假相唯識宗認為,輪迴法無實如兔角、毛髮,而依他起遠離能取所取,就像水晶球一樣,是獨一無二的實有法。這樣一來,輪迴若依靠依他起而生,豈不是與你們所許的輪迴無實相違嗎?因為無實法有兩種:一是名言中不存在的法,如龜毛、兔角;一是名言中存在的法,雖顯現卻無實,如幻、如夢、如泡影、如陽焰。唯識宗認為無實就是一點也不存在,因此中觀宗以其理而破其宗,使其觀點無法成立。

當然,在名言中,一個法於心前顯現,說明此法存在;若於心前沒有顯現,說明它不存在,這種唯識宗的觀點很合理。明代著名哲學家王陽明,提倡“心外無物”的觀點,曾有人問他:“假如天下無心外之物,那麼深山中的花,在深山中自開自落,跟我的心有什麼關係?”王陽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一個法在你心前顯現時,它是存在的,在你心前沒有顯現,可以說它不存在。乍聽到這種說法,似乎有點不合理,但如果你對唯識宗真正有所了解,就會知道這一點也不過分。

麥彭仁波切也講過,建立名言,一定靠真相唯識宗的觀點。假相唯識宗的觀點,雖然很接近空性的道理,但在名言中安立極不方便。

現在漢傳佛教有些大法師,一聽到破唯識宗,心裡就不舒服,其實這種毛病最好不要有。因為我們破的只是勝義中的依他起,並沒有破名言中它的存在。因此,大家應該了解高僧大德的究竟密意,這一點非常重要!

若心離所取,眾皆成如來。
施設唯識義,究竟有何德?

中觀宗繼續遮破:如果依他起遠離了所取,只是水晶球般的明清心,以此推理,能取也絕對不可能有。比如沒有黃色對境,執著黃色的眼識也不存在,因為能取與所取觀待而安立,若沒有所取,就不會有能取。假如二取都沒有,那所有眾生都變成釋迦牟尼佛那樣遠離二取的如來正等覺了。

(大家剛開始學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這個推理是怎麼來的。我們以前做數學題,老師在黑板上寫寫寫,最後等於587,但有些同學根本不知道推理過程,他只看見等於587,卻不知道這個結果如何推出來。同樣,中觀宗對唯識宗發一個太過:如果你所承認的心遠離所取,則一切眾生都成如來了。說是這樣說,但具體怎麼樣推的呢?希望你們還是要善加思維。)

倘若一切眾生皆已成佛,那你們唯識宗辛辛苦苦建立宗派,要求人們聞思修行、修持六度萬行等,有何必要呢?因為要建立一個宗派,不管是唯識宗還是中觀宗,目的就是讓人了解宗義,引導他們獲證佛果。可是按你們的觀點,每個眾生都有一顆心,這顆心遠離能所二取,達到了佛的境界,輪迴根本不存在,那你們建立宗派豈非多此一舉?

在這裡一定要知道,唯識宗的觀點在勝義中不合理,但在名言中確實非常好。因為名言中承認萬法唯心,對外境就不執著,一切的快樂建立在心上。俄國有個著名的作家叫涅克拉索夫,他寫了一個長篇小說,名為《在俄羅斯誰能幸福且快樂?》,裡面描述的是,俄國舉國上下尋找最快樂的人,在此過程中,有地位、有權勢、有財富的人中沒有找到。而在農田裡的一個農夫,鋤頭作為他的枕頭,呼呼大睡,平時他能吃能喝,身體很健壯,心裡一點痛苦都沒有,睡也睡得特別香,(不像我們有些道友,昨天回來高山反應,晚上一直睡不著,)最後把他當作全國最快樂的人。可見,快樂並不在於外在條件。

法國著名哲學家羅蘭說過:“一個人快樂與否,取決於他內心的感受,而不在於獲得了或喪失了什麼。”佛教中也有非常殊勝的教言,《華嚴經》云:“諸佛悉了知,一切從心轉。”又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很喜歡這些教證,這也是唯識宗最好的觀點,我想《華嚴經》中的道理,任何人都不會破的。

因此,一些孤陋寡聞的人不要特別緊張:“啊!藏傳佛教在破我們唯識宗!”馬上站起來要拼命。沒有必要這樣。我們在某些場合中確實破過,但在勝義中破還是名言中破一定要搞清楚。唯識宗的觀點對我們來講,在減少痛苦方面有很大的利益。平時遇到挫折或不快樂的事情時,你就想:“這些都是心造的,如果沒有去執著,根本不會這樣。”一下子,你原來覺得特別大的事情就會消失無餘,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取捨。

庚二(修持有境正道)分二:① 了知世俗如幻而修道;② 了知勝義空性而修道。

辛一、(了知世俗如幻而修道)分三:① 真實宣說;② 所修道之自性;③ 修道之果。

壬一、真實宣說:

雖知法如幻,豈能除煩惱?
如彼幻變師,亦貪所變女。

對方辯爭:縱然你們通曉萬法如幻,裡裡外外、上上下下無實有,勝義中是空性,世俗中如夢、如幻、如泡影、如陽焰、如乾達婆城等以幻化八喻來形容,但也不一定能去除煩惱。難道你知道空性後,相續中就沒有貪瞋癡嫉妒傲慢等八萬四千煩惱了嗎?你聽到空性法門後,煩惱就能減少嗎?(如同有些世間人所說:你學習佛法以後,是不是就沒有煩惱了?你剃了頭以後,還有貪心嗎?……)

譬如,古代的幻化師,他對自己通過木塊、石子等幻化出的栩栩如生的美女,雖然明知是幻化,但分別念沒有轉為道用的情況下,仍會對之生貪心,產生不清淨的染汙意識。同樣,你們雖然知道萬法是空性的、如幻的,但是對境現前時,煩惱仍會自動湧現,這種無實抉擇對斷除煩惱毫無作用。

表面上看,他們好像言之有理,因為不僅是幻化師,甚至雕刻家對塑像生起貪欲的故事也有。在古希臘,有個著名的雕刻家叫皮格馬利翁,他也是塞浦路斯的國王。有一次他雕好了一座完美的少女雕像,(有說是象牙雕的,有說是大理石雕的,)並取名為加勒提亞。由於在塑造這一雕像的過程中,他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感情,因而禁不住對這尊美麗的少女雕像產生了愛慕之情。他瘋狂地愛上了自己所創造的作品,為此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終日以深情的目光望著雕像,幾近病態。此事感動了天神,給少女雕像賜予了生命,讓有情人終成眷屬。據說他們的女兒帕福斯,是塞浦路斯南部海岸同名城市的始祖。(有些人說這是一個神話故事,也有些人說這是真實的。)

因此,不管是幻化的美女,還是雕刻的美女,作者明明知道是自己造的,不能與真人相提並論,但偶爾還是會生貪心。同樣的道理,就算知道世間美女是空性的,可她一旦出現在你面前,你可能還是會產生貪心,因而通達了諸法如幻也沒有用。

對方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對此該如何回答呢?下一節課,我們將以中觀的道理來破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