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論釋•善說海》講記

第九品 智慧

無著菩薩著 索達吉堪布譯講


第一百七十節課

思考題

  1. 芭蕉樹的特點是什麼?它與人我有哪些相似之處?對此,你能生起什麼樣的定解?
  2. 有人問:“菩薩的使命就是利益眾生,如果眾生都是空性,那對誰發菩提心呢?”對此你該如何回答?
  3. 有人問:“假如一切都是空性,佛果不存在,眾生也不存在,那念咒、磕頭、聞思經論有什麼用呢?”對此你該如何回答?
  4. 有人說:“凡是執著就要斷除,求佛果、對眾生起悲心也是執著,所以應該統統放棄。”對此你該如何駁斥?你周圍有這樣的人嗎?你打算怎麼樣幫助他?
  5. 有人問:“希求菩提的執著若不捨棄,對自我的執著也不能捨棄吧?因為二者都是愚癡的緣故。”對此你該如何作答?對治我執最好的竅訣是什麼?請說明理由。
  6. 《量理寶藏論》云:“慈等與我不相違,因非能斷輪迴根,無我與我相違故,現見無我彼即除。”這個頌詞說明了什麼道理?對你有哪些啟示?

昨天從意義上分析了相續的我不成立,今天以比喻說明這個道理。

猶如芭蕉樹,剝析無所有,
如是以慧觀,覓我見非實。

因果所依的相續之我,只能在心識上安立,但心識通過未來、現在、過去三時觀察,並不存在任何實質,就像芭蕉樹一樣,從外到裡一層層剝開後,只有一個個皮殼,根本找不到堅實的部分,如同一筒衛生紙。(去年我在杭州時,有一次在院子裡,就引用這個教證和佛經中許多教證,專門觀察芭蕉樹的結構。)《三摩地王經》云:“如濕芭蕉樹,人析求其堅,內外不得實,諸法亦復然。”同樣,從輪回乃至涅槃之間的萬法也沒有任何實質,佛經中說過,甚至超越涅槃之法也是如夢如幻的。

我們在剖析人我時,應該像剝芭蕉樹一樣,不論是觀察六界還是用七相推理,從皮膚、血肉一直到骨頭、骨髓,身體上找不到實有的我;從眼識一直到意識,心識中也遍尋不到我 。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傳承上師的加持,再加上這麼殊勝的推理方法,最終得出一個結論:“我”在勝義中不存在,如同芭蕉樹。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也說:“諸法如芭蕉,一切由心造,若知法無實,知心亦是空。”

然而沒有觀察時,不要說無我的甚深道理,就連基本的物質結構、心識特點,很多人也不一定明白。現在的人不像古人那樣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於學問上,他們整天忙忙碌碌,一門心思就是為了賺錢,平時聚在一起聊天,十有八九是講私人的排場、私人的利益。即便是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寫論文時東拼西湊,文憑拿到手之後,心思統統放在現實生活中,對學問、人文道德考慮的非常少,更不要說效仿古聖賢的德行了。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中說,堯有10個兒子,但沒有把皇位傳給他們,而是傳給了舜;舜有9個兒子,也沒有把皇位傳給他們,而是傳給了給禹。這種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的精神,現在可謂少之又少,人人都在揮霍青春、浪費時光,成天在餐桌上吃吃喝喝,真的沒有多大意義。

大家現在能學習大乘佛法,是非常殊勝的因緣和福報。世界上有那麼多人,不要說通達無我空性,就算對孝順、恭敬等基本美德,身體力行的也非常少。我們有了這麼好的機會,一定要依靠芭蕉樹等比喻,真正分析我是否存在。若能做到這一點,久而久之,我執就可以完全破掉。

芭蕉樹的比喻,其他佛經當中也有,如《天王護國經》云:“諸法無自性,虛妄不可靠,如蕉無實義。”這樣的道理非常殊勝,在被無明遮障本性的凡夫前可以成立,正如月稱論師所說:“癡障性故名世俗。”世人由於被無明所蔽,妄見有世俗種種現象,他們整天談論的都是我,整天愛惜的也是我,但若經過仔細觀察,“我”的本體又在哪裡呢?“我”確實像芭蕉樹那樣,裡裡外外沒有實質,完全是空性的。同樣,諸法亦復然,一切萬法也是如此。

現在的科學家、物理學家沒有能力抉擇空性,但其研究成果在空性上已邁出了一大步,比前一代物理學家更接近空性。學過量子力學的人都知道:19世紀,人們認為物質的最小單位是分子;到了20世紀,認為最小單位是原子;隨著高科技儀器的發明,又發現原子中還有原子核和電子;原子核可以分質子和中子;質子又分出更小的誇克;在誇克的下面,還有亞誇克;目前物理學的最新成果表明,亞誇克以下,是一種不可摧毀的能量。

誇克的存在是物理學家蓋爾曼證實的,由於對誇克的研究,他獲得了196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從此之後,依靠這一學說,西方國家在量子力學的研究上,對細微物質和能量的分類、體性等探索有了新的突破。如今又發現了量子場 和真空,到目前為止,科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此過程中所發現的最小單位,與小乘宗所許的無分微塵非常相似。然而在大乘佛法中,觀察事物本面時,只用無我智慧即可剖析,並不需要任何儀器,也不用觀察兩個物質進行碰撞,以發現裡面最小的物質。

總而言之,萬法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本質,這一點用芭蕉樹可以比喻。(也許是我的一種迷信吧。凡是佛陀舉出來的比喻,我覺得真的特別切合,而現在的科學家,欠缺很多這方面的方法。)在抉擇勝義諦時一切皆空,而名言中虛幻不實的顯現,中觀派也不否認。這個觀點非常重要,假如有人害怕“我”不存在的話,業因果就不存在了,依此便可鏟除這種疑懼。

癸二(遣除悲心不合理)分三:① 遣除無對境故修悲心不合理;② 遣除無果故修悲心不合理;③ 遣除是所斷故修悲心不合理。

子一、遣除無對境故修悲心不合理:

有情若非有,於誰起悲湣?
立誓成佛者,因癡虛設有。

外道及有實宗問:“中觀宗抉擇俱生我、遍計我都不存在了,乃至萬法全是空性,若如此,三界輪回的有情都沒有了,那對誰發菩提心呢?菩提心的根本就是悲心,而悲心的根本是所緣對境,比如對方是個可憐的眾生,我作為發了心的菩薩才能發起悲心,但若對境是空,發心者也是空,所謂的發心又怎麼成立呢?”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也會有:“既然萬法為空,為什麼要去可憐眾生啊?不管地獄的眾生、世間的老弱病殘,都是空性的嘛,發悲心沒有必要吧!”

之所以有這種疑問,是他們因為對勝義諦和世俗諦沒有分清楚,將二者混為一談,覺得空性與現實生活是矛盾的。其實這並不矛盾,對有情生悲,是從迷亂現相而言的;而萬法皆空,是從究竟實相來講的,二者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通達了這一點,才能明白佛陀一切經教的甚深密意,才會對萬事萬物現象與體性之間的關係了如指掌。

中觀宗回答:站在勝義角度,我們也承認一切眾生若不存在,修悲心不應理。《般若經》云:“未見任何緣,是為最勝見。”《經莊嚴論》亦云:“菩薩無分別,說彼速成佛。”真正了義的境界,是《中論》所形容的“諸法實相者,心行言語斷,無生亦無滅,法性如涅槃”,下文也會闡述“是故諸眾生,畢竟不生滅”之理,因此,從實相角度來講,確實沒有所緣的眾生。

(一旦別人指責你:“沒有痛苦的眾生,就不可能生悲心。”你可以理直氣壯地回答:“你說的是不是勝義諦啊?如果是,對對對!”不要害怕。有些人不敢說,被別人一問,就“嗯,不對不對,有有,沒有沒有……”,不用這樣,就勝義而言,正如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所說,一切萬法都不存在,這沒有什麼不敢說的。)

但是勝義中不存在,並不代表名言中不能有虛幻不實的顯現。三界眾生以薩迦耶見為因,對外境執著造業,陷於地位、財產、名利、感情的惑網中無力自拔,感受如夢般的無實痛苦,我們應對之生起悲心,不僅要令他們獲得暫時的人天福報,還要想辦法將其安置於無上圓滿正等覺的究竟果位。

當然,度化愚昧無知眾生的立誓發心,是從世俗角度來安立的,它並不是一種實有。所謂的解脫不是像外道說的,把實有的輪回拋棄,尋找白色傘蓋一樣的色法 ,而是要滅盡一切迷亂,斷除一切執著,《經莊嚴論》云:“異二無我故,解脫唯迷盡。”但未獲得佛果之前,迷亂的存在是合理的,《四百論》說:“如身中身根,癡遍一切住。”身體中的身根遍於其餘諸根,同樣,沒有成佛之前,愚癡也遍於一切而住。這種迷亂的存在就如同夢境,雖然幻化無實,但對做夢者來講,夢中的痛苦實實在在,沒有醒來之前不會消失,所以在虛幻的現相中,發誓度眾生、令其得佛果可以成立。誠如月稱論師所言:“乃至未覺三皆有,如已覺後三非有,癡睡盡後亦如是。”

打個比方說,兩人睡在一個房間,其中一人做夢,另一人具他心通,可了知對方的夢境,一旦做夢者夢中遇惡境而生大苦惱,清醒之人雖知是夢,也會幫他消除恐怖而直至蘇醒。因此,修悲心是從世俗角度講的,悲心的對境——可憐眾生也是從世俗角度講的,但修空性和修悲心一定要相輔相成,大家不要認為:“我空性修得不錯,對大圓滿、大中觀有所認識,根本不用修大悲心。”要知道,空性境界越高,對眾生的悲心越強烈,堪布阿瓊在《大圓滿前行筆記》中說:“信心是善趣之因,出離心是解脫之因,菩提心是成佛之因,而要想得到菩提心,一定要具足大悲心。”現在很多人聲稱自己證悟了空性,但平時對旁邊的眾生漠不關心,這說明他的空性值得懷疑。作為一個大乘修行人,千萬千萬不要因為空性而捨棄眾生,一地至十地的菩薩看見可憐眾生,也沒有一個不去救的,而今個別所謂的“空性證悟者”,卻對可憐的眾生視而不見,這種做法完全與大乘教言背道而馳。

子二、遣除無果故修悲心不合理:

無人誰得果?許由癡心得。

對方又問:“假設眾生不存在,其本體是空性的,我們為什麼要證悟佛果呢?六道眾生若存在,為利他而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修布施、持戒、安忍、精進、禪定、智慧六波羅蜜多,成佛後再給他們降下法雨,這倒是可以。但若是眾生不存在,那麼為誰而成佛呢?難道是為了石女的兒子嗎?”恐怕很多人也有這種懷疑:“佛不存在,眾生不存在,布施、磕頭、轉佛塔有什麼用呢?這些全是空性的。”他們把空性當成打擊所有善法的一種工具。

中觀宗回答:與前一樣,勝義中的確如此,既無眾生可度,也無佛果可求,行持六度萬行也不存在,正如《般若經》所云:“不住為最勝住,無得為最勝得。”《經莊嚴論》亦云:“欲得最上得,不見一切得。”然而於世俗中,在不了知實相的迷亂心識前,眾生的顯現仍然存在,對其修悲心會證得圓滿菩提。

麥彭仁波切舉了一個例子說,就像一個著魔的瘋狂者,對清淨的外境常常會見到魔相,耳朵聽到奇怪的聲音,眼睛看到面目猙獰的妖魔,不斷感受恐怖痛苦。但實際上這些現象根本沒有,只是他的一種迷亂顯現,一旦通過咒語或藥物使這種迷亂得以解除,他就會發現,原來一切都不存在。同樣,輪回中的所有眾生,本質上是無生無滅,但在二取未消盡之前,就像瘋狂者一樣毫無方向,我們為了救度他們,證悟佛果是有必要的。

現在很多人喜歡打電子遊戲,我雖不會打,但還是了解一些。比如在遊戲程序中有個可憐的媽媽,你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必須要操作系統去救她,遣除她周圍老虎及惡狗的干擾等。就像美國的《黑客帝國》一樣,遊戲的整個過程完全是一種幻象,但無數人被它深深吸引,沈溺在迷亂的幻境中無法解脫,而我們為了幫助他們,應該獲得無比的能力,這一點在名言中觀待癡心是成立的。

本品所講的這些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不管居士還是出家人,若對空性不了解,修行很容易誤入歧途。我以前就遇到過一些講《心經》、《金剛經》的法師和居士,他們認為眼耳鼻舌等萬法沒有,就把誦經、念佛、做善事也全部放下,這是非常危險的。我們如今值遇了上師如意寶為主的傳承上師的教言,既要了解一切萬法皆空,對興衰得失不要特別執著,也不能捨棄積累世俗善法。勝義諦和世俗諦不分開的教言,大家一定要記住!

子三、遣除是所斷故修悲心不合理:

為息眾生苦,不應除果癡。
我慢痛苦因,惑我得增長。
謂慢不能除,修無我最勝。

對方又說:“虛妄執著應該統統消掉,悲心也是一種虛妄執著,所以求佛果也好、生悲心也好,這些分別念都要斷除。”(現在很多人也以此為由,捨棄對三寶的信心,不願修學佛法。)

破曰:從究竟實相而言,念佛、磕頭、放生等善舉是一種執著,最終需要放棄,但沒有達到這種境界之前,為了息除如幻的痛苦,我們不能捨棄善的執著,應該盡量捨棄惡的執著。有些論典中還說,妄想分別執著都要消掉,是從最究竟的角度講的,但我們的智慧還沒有跟上時,這種愚癡不需要遣除,也不能遣除。

三界輪回中的眾生沈溺於業感所形成的苦海中,如果沒有人救度,永遠都將感受無量無邊的煎熬之苦,所以我們為了天邊無際的眾生離苦得樂,應當希求無上圓滿正等覺的果位,這樣的發心不能放棄。雖然它是一種執著,屬於所知障,但在未得到佛果前,是對治輪回痛苦的一種善執,到十地末尾一切所知障全部斷除時,這種執著才需要完全放棄。

然而現在有些人太過分了,口口聲聲說:“不論求佛果還是念阿彌陀佛,我們都應該放棄,因為是執著的緣故。”這種說法特別可怕。在漫布邪見的世間中,希求佛果、對眾生起悲心、對三寶生信心,這些執著並不是增上痛苦之因,對解脫也沒有絲毫障礙,不是該遣除的對象。所以有些人不要信口開河,聲稱一切執著都要捨棄,不要念佛、不要參禪、不要做善事……誰這樣說的話,麥彭仁波切講過,這個人是在散布魔語,他就是魔王波旬的宣傳部部長!(眾笑)

要知道,求果的愚癡不能放棄,它就像過河的船筏一樣,到了彼岸它用不著了,但正在湍急的河流中,如果你就捨棄了,一定會被淹死的。因此,行持善法、希求解脫,對我們現在而言是必需的。這一點,大家務必要注意,否則一講到般若空性,有些法師和居士就認為,什麼都不存在了,什麼都不要執著,其實這是一種自我安慰。有些人自己非常懶惰,不願意磕頭、供燈,就給自己找一個藉口,實際上他根本空不了,倘若一切都空了,那他為什麼還要吃飯、睡覺、做非法的事情呢?

對方又提出一個問題:“希求菩提的執著若不能捨棄,對自我的執著也不能捨棄吧?因為二者都是愚癡的緣故。”

答曰:雖然我執也是愚癡,但與希求菩提的愚癡有很大差別。希求菩提是成佛的順緣,盡管也是一種執著,但不會障礙我們解脫,而將五蘊聚合執為我的我慢(薩迦耶見),是輪回一切痛苦的來源,是行苦、變苦、苦苦的根本因,也是生起各種煩惱的罪魁禍首,因此一定要斷除。《入行論》在前面也說過:“此處所遮者,苦因執諦實。”我們所遮的是痛苦之因——執著諦實,它會使迷惑無明得以增長,令我們在輪回中永遠不得解脫。

因此,雖然同是執著,但一個是解脫的障礙,一個是解脫的順緣,其功能和結果完全不同。當然,在抉擇究竟空性時,不管什麼樣的執著都要去除,但沒有達到這種境界之前,有些問題還是要分析清楚。聞思、研究過佛法的人,跟沒有聞思過的人截然不同。有些人一開口,就知道他對大乘的大經大論沒有學過,隨隨便便解釋法義,令很多人誤入歧途;而有些人對佛法經過深入細緻的分析,字字句句都是金玉良言,能為無量眾生打開解脫之門,使其踏上光明之道。

對方繼續發問:“所謂的我執,恐怕不能遣除吧,因為它無始以來就以俱生的方式存在,與我的自性成為一體。”

答曰:若是希求解脫,這種我執必須遣掉。當然,你不想成佛就另當別論,現在很多人根本不想成佛,成天渾渾噩噩的,墮落也無所謂,在這種人面前,佛陀親自降臨也無計可施。但如果你具有善根、希求菩提,就一定要根除我執。執著自我是最可怕的障礙,假如你認為自己修行不錯、境界很高,就要看我執減少了沒有?所謂的我執減少,世俗中是指利他心增強,勝義中指實有的執著完全消掉,若做不到這一點,你的修行猶如冰上建築,不一定很穩固結實。

遣除我執,最好的竅訣莫過於修無我。為什麼呢?因為無我是諸法的真相,執著我是顛倒的分別念,它只是一種暫時的客塵,無法掩蓋本具的心性光明。《釋量論》中說:“心性即光明,諸垢是客塵。”為使本來光明的心性現前,修無我是消除客塵的最殊勝方便,《釋量論》云:“慈等癡無違。”《量理寶藏論》第九品中也說:“慈等與我不相違,因非能斷輪回根,無我與我相違故,現見無我彼即除。”可見,修無我與我執直接相違,修慈心、悲心就沒有這種力量。

無我的修法,正如前面所說,通過對身體或蘊的剖析可以完全遣除我執。這個修行非常非常關鍵,希望大家不要停留在理論上,而應將之運用於實踐。最近聽說學院的很多道友,互相辯論得很精彩,但你們沒有修持的話,光是口頭上說“無我”,我執也不一定能減少。我們對五部大論研究多年後發現:每懂一個道理,就要在實際生活中修持,這是很重要的。哪怕你每天早上或晚上修半個小時,將所了解的無我道理反反復復在自身上觀察,最終你所體會到的,終生也忘不了,並且可完全運用於實踐。不然,即使你把“無我”時時掛在嘴上,當觀音心咒一樣來念,但遇到違緣時也應付不了,甚至在俱生我的基礎上還增加很多很多的我,什麼我的房子、我的身體、我的民族、我的國家、我的地球、我的太空、我的銀河系……我執一擴大,整個宇宙都是我的範圍。我執縮小的話,我的牙齒、我的舌頭、我舌頭上的微塵、我的眼睛等等,也會有無數的執著。因此,修持無我非常重要,有了空性的智慧,就像太陽出現時黑暗自然消除一樣,任何執著都會統統滅掉。

其實我們也不難發現,一切痛苦都與“我”有關,除了菩薩對眾生的悲憫之苦以外,凡夫人的痛苦都是因為“我”。若想遠離痛苦、脫離輪回,僅有菩提心和出離心還不夠,宗喀巴大師說:“不具證悟實相慧,縱修出離菩提心,亦不斷除三有根。”若不具足無我的智慧,即使你的菩提心和出離心再圓滿,也不能斷除輪回根本,仍會一直漂泊在輪回當中。

在座的道友,不管你修密法還是顯宗、念佛還是參禪,只要修的是佛法,必定要承認無我智慧。有了它,無論修什麼法,均可攝於釋迦牟尼佛的殊勝教法中。因為佛教與外道的根本區別是四法印,具足無我的話,就直接具足了空性,間接具足了痛苦和無常,《四百論》前四品破四顛倒的四種智慧,也都包括在無我之中,因此四法印中最關鍵的就是無我。

大家遇到大乘佛法,一定要好好修持,不要把理論放在口頭上或書本上。我們每個人能活多久也不好說,有些人也許就快油盡燈滅了,在臨死之前,務必要趕快修持無我法門,這樣才會為生生世世的解脫創造最好的開端和最好的緣起。

然後,還要懂得前面總結的兩個問題:① 業因果完全存在,不要以空性名義來誹謗因果;② 縱然通達了空性,對眾生的悲心也不能忘。其實世俗中還有很多善法,比如信心、清淨心,但寂天菩薩沒有把它們納到這裡來,是因為主要害怕有些人知道人無我後,對眾生不管、對因果不顧。為了對治這些邪分別念,寂天菩薩專門提出這兩點來告訴大家:證悟空性以後,因果是合理的,對眾生修大悲心也是合理的,不要認為這二者不存在。

這些關鍵性問題,只要你們把《入行論》聽得非常圓滿,裡面的道理就能懂得,並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乘佛教徒。當然,大乘佛法千經萬論、浩如煙海,你不一定有機會逐一聞思,但即便如此,只要從頭到尾好好學習這部論典,通達其內容的百分之八九十,也能打下比較穩固的基礎,大家一定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