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論釋•善說海》講記

第九品 智慧

無著菩薩著 索達吉堪布譯講


第一百八十五節課

思考題

  1. 什麼樣叫傳承圓滿?迄今為止,你的傳承是否圓滿?今後有何打算?
  2. 因與果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請從果的角度建立空性。明白這個道理,對你有哪些幫助?
  3. 很多人認為,本來沒有的東西,通過各種因緣聚合可以產生。這種說法正確嗎?為什麼?

前段時間也跟大家說過,般若空性法門比較難,學習的過程中,按照藏傳佛教的聞法規律,最好不要斷傳承。不管你親自在上師面前聽受,還是通過光盤來聽受,傳法者的聲音一個字也不能漏,聽受的時候不能打瞌睡,也不能發出大的聲音。

但現在極個別人對傳承不太懂,聽法的時候隨便出去上衛生間,這樣會斷掉傳承的。漢傳佛教有些地方對傳承不太在乎,但藏傳佛教不管哪一個教派,按照印度的傳統,對一脈相傳的傳承相當重視,這種重視是有教理的,所以聽受的過程中,中途若因有事而漏了幾行,應該在有傳承的人面前,把這幾行補上。

個別居士學《入行論》時,根本不聽,只是看書,這樣傳承是得不到的。我們也不敢說百分之百得到傳承,但是通過祈禱諸佛菩薩,同時依靠這種緣起力(我也講過上師如意寶的一些公案和原因),應該是能得到的。既然得到了傳承,聽受時最好不要斷。我在上師如意寶為主的很多高僧大德面前,聽了將近二十多年的法,有時候晚上看書太久了,白天聽課時特別困,也盡量想辦法不打瞌睡,一直專注地聽受。所以,你們不管在學院聽受也好,在外面聽受也罷,傳承應當善始善終,《入行論》從第一節課到最後一節課,最好一句話也不要漏,即使沒有通達所有的內容,耳邊的聲音也要全部接受。

我們在任何上師那裡聽法,對傳承務必要重視。如果你今天生病了,實在沒辦法,那麼講了多少頁,明天應該請上師給自己補上。如果沒有這個機會,也應該到有傳承的人那裡,請他把那一段念一遍。我們學院一直是這樣的,希望外面的人聽法時,也能這樣來行持。

在聽受的過程中,自己所得的傳承最好能做一個記錄。比如你2008年在這個法師那裡得了什麼、那個法師那裡得了什麼,2009年又得了什麼……全部記錄下來。這樣一輩子有什麼傳承,心裡清清楚楚。否則,多年以後什麼都忘了,到底有沒有傳承也不知道,給別人傳授也有一定困難。

有傳承的法,我們有機會最好能給別人傳授,傳授的時候盡量圓滿。如果你理解得不太深,則可一部分給他講解,其他內容就念一遍。我們以後應該這樣弘法利生,在漢地各大寺院和各大道場中,傳承必須按照這種傳統來接受,所有的法師和道友要記住!

本品最近所講的內容,是對諸法的因、體、果三者進行觀察,用金剛屑因破斥一切法的因不會實有,用大緣起因 觀察一切法的本體不會產生,今天開始用破有無生因,觀察一切法的果虛妄無實。

學習中觀的時候,大家對中觀的五大因 一定要了解,若能了解這些推理方法,對般若空性定會生起穩固的信解,不會一聽到空性就膽戰心驚,接受不了。最近我在看《般若攝頌》,其中有一句“具善知識具勝觀,聞諸佛母全無懼”,意思是說,修學般若法門的人,要具有善知識的外緣和勝觀的內緣,自己不但有具智慧、能宣說空性、以大慈大悲迴向等有方便法的善知識,還要具足希求遍知佛果的勝觀,這種人聽受般若空性,絕對不會生畏懼。

我們有沒有這樣的因緣,不妨也看一看:外在有沒有能宣說般若法門、具大慈大悲心的善知識?內在有沒有想利益眾生、求遍知佛果的勝觀?假如具有這些因緣,你聽甚深的般若法門,不會生起恐懼心。現在很多人聽到《心經》、《金剛經》特別害怕,一方面可能是沒有遇到善知識,另一方面,也是對般若空性不懂所致。如果懂得了般若的觀察方法,那麼勝義中不生不滅,遠離一切戲論;名言中有如幻如夢的生滅,但此生滅經不起任何觀察,這樣的道理並不是不能接受的。

希望各位有時間的話,多翻閱一些大乘經典。比如《佛說方廣大莊嚴經》 中宣說了很多大乘因果,頌云:“譬如種子,能生於芽,芽與種子,不即不離。”藏文中後面還有“不一不異,不常不斷”。種子和芽之間的關係不即不離、不一不異,這個關係非常重要。前面遮破了種子生芽的觀點,那麼芽和種子是否沒有關係呢?不是。然而,它們的關係並非一體,否則芽時種子仍存在,這就變成常法了;它們的關係也並非他體,否則苗芽不觀待種子即可產生,有墮入斷邊的過失。因和果不一不異、不常不斷,在名言中依靠因緣聚合而生,這就是所謂的緣起生。

大家觀察因果的過程中,有價值的教證應該記在心裡,這樣逐漸會對佛法的甚深道理生起信心。表面上看來,因生果是無欺顯現,但它不是外道所許的恆常實有,而是如同水中月影般現而無實。《六十正理論》云:“若有許緣起,諸法如水月。”《般若二萬頌》也說:“諸法如幻,自性未生。”諸法跟幻化無有差別,它的本體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我還看到《佛說稻稈經》中以鏡子為喻說:人的面容可在明鏡中映現,但面容沒有跑到鏡子裡,鏡子也沒有跑到面容上,然一旦因緣聚合,面容可以映在鏡中。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因時無果,果時無因,但依靠特定的緣起力,二者可以呈現因果關係。

這樣的因果規律,勝過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等一切學問,科學家雖在漫長時日中苦心研究,但所得出的結論絕對不會如此深奧。因果之間的關係,唯一是釋迦牟尼佛的不共教言,它在所有的學說中無與倫比,這並不是我們自吹自擂,而是依靠聖者智慧得出的可靠結論。正因為如此,關於因果問題龍猛菩薩也說:“不一亦不異,不常亦不斷,是名諸世尊,教化甘露味。”因與果之間不一不異、不常不斷,此教言是三世諸佛教化眾生的甘露妙法,有緣者就能品嘗到它的甘味,而無緣者會嗤之以鼻。

本品反復強調了緣起空性的甚深教理,有些人學了以後,應該會對世尊的教法生起永不退轉的信心。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智慧,既然自己的智慧沒辦法超過它,那為什麼不承認呢?這個問題不探索不行,要探索的話,除了佛法的教言,世界上哪有更完美、更正確的說法?現在科學這麼先進,網絡這麼發達,獲得任何信息輕而易舉,所有的世間學問都可以擺在你面前比較,它們對因果關係和諸法本體的分析,有沒有龍猛菩薩抉擇得那樣圓滿?假如超出了龍猛菩薩乃至釋迦牟尼佛的智慧,這種理論誰也不得不信服,我們也願意規規矩矩接受。可是自古以來,從未有過這種現象。所以遇到般若空性,大家理應生起歡喜心,今生有緣聽受這樣的殊勝法門,就能斷除輪回的實執種子。

我平時一遇到密法或空性法門,心裡經常數數歡喜,不管讀哪一句,解釋也好、頌詞也好,都非常非常舒服,就像喜歡散亂的人看電視一樣,眼睛睜得大大的,心非常專注。我曾見過一個人,他邊喝茶邊看電視,由於太入迷了,嘴巴張得大大的,手持茶杯一直停在耳旁,動也不動。這樣的專心致志我倒不一定有,但自己對中觀法門確實有信心。每個人善根雖然不同,但是通過逐漸串習,應該讓自己的愛好轉變方向,不要對亂七八糟的東西有信心,一聽到般若空性就打瞌睡,以後應當修學寂滅涅槃法。

下面正式講內容:

辛二(由果建立空性)分三:① 破二邊生;② 破二邊滅;③ 故成立空性。

壬一(破二邊生)分二:① 破有生;② 破無生。

癸一、破有生:

若法已成有,其因何所需?

此處從果法方面進行觀察:假如果已存在了,因還有什麼必要呢?因的作用就是產生果,既然果已然形成,它的因就成了無用。頌云:“若法因緣生,即非先有體,先有而生者,生已復應生。”果法本來是因緣所生,並非先存在它的本體,否則就有已生之法還要再生的過失。

這個推理很簡單,詳細去觀察思維,就會發現任何一法都不存在。《七十空性論》云:“已生則不生,未生亦不生,生時亦不生,即生未生故。”(龍猛菩薩中觀六論之一的《七十空性論》非常殊勝,以後有時間的話,我想給大家講一下。)已生的法不可能產生,未生的法也不可能產生,正在生的法也不會產生。為什麼呢?果已生了不用再生,因為有的緣故;果未生的不能產生,因為無的緣故;果是不是正在生呢?也不可能,所謂的正在生,我們以前也觀察過,這只不過是分別念而已 ,真正的本體絕不存在。不要說是中觀推理,現代物理學家通過“相對論”來觀察,也認為現在的本體得不到。

此推理大家一定要搞清楚,搞懂了以後,對什麼法均可依此類推。看見別人生小孩,或者草地上長一朵花,通過破有無生因進行觀察,這種產生雖然看得見、聽得見,但就像鏡中影像一樣虛幻無實,根本不可能是實有。

因此,要想破除眾生的無明實執,中觀推理不可缺少。如果不懂中觀推理,即使是坐在高高法座上的大法師,所作所為也會被實執所牽,直接或間接造下墮入輪回的業。不二法門是釋迦牟尼佛教法的核心,我們修學者遇到這樣的法門,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而應對無生之理生起穩固的信心,這是很重要的!

破有邊已經講完了,下面說破無生。

癸二(破無生)分二:① 無有非為所生;② 彼不能轉成有實法。

子一、無有非為所生:

若法本來無,云何需彼因?

假如果法像石女的兒子、空中的鮮花一樣,本來就不存在,那麼要它的因做什麼呢?這種觀察方法並不難,《中論》也說:“若果定無性,因為何所生?”果的本體若不存在,積聚因緣來讓它產生,這無異於緣木求魚。

真正去觀察時,有的果法已經生了,沒有必要依靠因再生;沒有的果法本體無實,依靠因也生不出來。因此,有也不會產生,無也不會產生。《四百論》云:“有不生有法,有不生無法,無不生有法,無不生無法。”有法不生於有法,有法也不生於無法;無法不生於有法,無法也不生於無法。此觀察方法直接把果作為對境,看它的本體是有者產生,還是無者產生?有者不用生,無者不可生。通過這種方式分析,萬法雖於迷亂分別前有水月般的產生,但本體一絲一毫也不存在。這種不存在本來即是如此,諸佛出世也好、不出世也好,不會有任何改變,法爾本來如是而安住。

若能通達這個道理,尤其你以前學過中觀、聽過般若法門的話,當下開悟是很容易的。但如果你從來沒有聽過空性,現在學習也不認真,心一直散亂,生各種分別念,想獲得成就,難於登天。

子二、彼不能轉成有實法:

有人認為:“本來沒有的東西,通過各種因緣聚合可以產生。比如這裡本來沒有房子,有了磚瓦、木頭、水泥、鋼筋以後,馬上就可以建一座房子。因此,有實法可從無實法中產生。”這種說法不合理,為什麼呢?

縱以億萬因,無不變成有。
無時怎成有?成有者為何?

“無”中生“有”,只是未經觀察的迷亂顯現,真正經過觀察,縱然具足成千上萬個因緣,實有的“無”也不可能變成“有”。就如同虛空中的鮮花,自古以來沒有產生過,積聚有多少因也是徒勞無益。

如果說“無”能變成“有”,我們不妨從兩方面觀察,無實法是放棄無實法而變成有實法,還是不放棄無實法而變成有實法?1)倘若無實法沒有放棄無實法,那怎麼變成有實法呢?無實法不能起功用,而有實法能起功用,二者是互絕相違的法,怎麼可能同存於一個本體上?2)倘若放棄無實法而變成有實法,這也不可能。放棄無實法的時候,有實法還沒有形成,無實法若能變成有實法,它需要什麼樣的因緣呢?比如石女的兒子本來不存在,你說他放棄自己的本體而變成真實的本體,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故《十二門論》中云:“先有則不生,先無亦不生,有無亦不生,誰當有生者?”先有的法不可能生,先無的法也不可能生,有無皆俱的法也不可能生,因而實有的生不存在。

對《十二門論》、《百論》等論典,漢傳佛教以前十分重視,但現在學佛的人,越來越不重視這些有價值的古籍了。以前漢地都有聞思這些論典的傳統,如《續高僧傳》中記載:有一位法朗法師,自小對聞思很感興趣,聽過《百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華嚴經》等諸多經論。後來受皇帝邀請,他進宮傳授佛法,聽法者常有千餘人。這位法師有點稀有,他有一千多件法衣,每次傳法就換一件新的,這一點我記得比較深。如果這樣換,那也可以吧。但他傳授佛法20多年,每天這樣的話,一千多件可能也不夠,一年365天,那些衣服最多夠三年。

現在人聽受這些論典的不是特別多,即使聽了,能背誦裡面的教證並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人比較少。我平時跟很多佛教徒接觸的過程中發現,他們互相談論時,背教證的現象基本上沒有,很多人都是說“我想”、“我覺得”、“我的看法”、“我的觀點”、“我認為”……可是如果沒有把經論教證融入內心,光是說“我想”、“我認為”的話,恐怕也不一定非常正確。

總而言之,通過以上觀察,有的東西不用產生,無的東西不能產生,有無二者相違的東西就更不用說了。既然生都不存在,那麼住、滅也無法安立。《七十空性論》云:“有故有不生,無故無不生,違故非有無,生無住滅無。”這個教證很多人特別喜歡背,其實僅僅依靠它,就可以將萬法抉擇為空性。

當然,這個說起來簡單,理解起來難,大家應該看自己懂了沒有。不懂的話,我傳多少遍也起不到作用;如果懂了,單單這一個教證,就能讓你認識萬法實相——首先抉擇萬法沒有生,沒有生的話,住和滅也就不存在,這樣的不存在並不是單空,如此就會通達諸法離戲的空性法門。

下面對“無不能變成有”的問題進一步分析:

無時若無有,何時方成有?
於有未生時,是猶未離無。
倘若未離無,則無生有時。

再者說,無實法如果沒有放棄,那什麼時候才能變成有實法呢?無實法如果放棄了,則有實法沒有產生而不會離開無實法,既然沒有脫離無實法,有實法就不可能有產生的機會。因此,放棄無實法而變成有實法不可能,不放棄無實法而變成有實法更不可能。

當然,在名言當中,以前沒有的東西,後來有了,我以前沒有錢,現在有錢了,這種說法可以成立。然真正去觀察,變成“有”的時候,以前的“沒有”放棄還是不放棄?如果“沒有”要放棄,那和“有”什麼時候開始銜接的?如果以前的“沒有”不放棄,則與“有”不可能同時並存。

因此,實有的果不可能從有實法中產生,也不可能從無實法中產生,原來沒有而現在有,只是一種假立而已。外道認為因上存在常有的果,這種說法不合理;常有的因產生常有的果,這種說法也不合理,那怎麼樣說才合理呢?果在因上並非自性實有,二者只是無則不生的關係,而不是實有的關係。青稞的種子能產生青稞,卻不產生麥子,這是一種同類相續,但這種相續也是假立的。

所以通過詳細觀察,真實的產生不成立。《中論》在觀察生時也說:“生非生已生,亦非未生生,生時亦不生。”已生者生完了,就沒有必要再生;未生者還沒產生,猶如石女的兒子,不存在的法也不能生;正在生的法,只不過是一個剎那,沒有能生所生的關係,仍不可能生。其實我們現在就是在做夢,但很多人卻將它誤執為真實,這完全是一種愚癡顛倒。就像被美酒灌醉了的人,不知自己身在何處,關在監獄裡還覺得很快樂。

綜上所述,沒有的東西不可能變成有,有的東西也不可能變成沒有。明白這個道理之後,無論從因、體、果哪方面觀察,諸法跟陽焰水、鏡中影像無有任何差別,只是一種虛妄執著。而勝義中更甚深、更微妙的證悟,只有獲得聖者果位才會圓滿通達。我們遇到這樣的法門,真的非常有福氣。否則,現在形形色色的學說令人眼花繚亂,很多對自己不但沒有利益,反而增加一些實執,最終給今生來世都帶來痛苦。

壬二、破二邊滅:

有亦不成無,應成二性故。

剛才分析了無不可能變成有,此處再破析有不可能變成無。當然,這裡所駁斥的是實體的有無,而不是名言中如夢如幻的有無。你做夢時看見一個人,過一會兒又死了,夢中人沒有自性,故不存在真實的有無。或者說,這裡有一個瓶子,後來被打爛了,瓶子的本體原本沒有,先有後無也沒什麼奇怪的。但此處說的“有亦不成無”,是指實有的有無,實有的東西若開始存在、後來毀滅,同一自性上就會有兩種本體,一種是能起作用的有實法,一種是不起作用的無實法。再說,一個法從有變成無,本體會發生變化,實有又如何安立呢?龍猛菩薩在《中論》中言:“若法實有性,後則不應無,性若有異相,是事終不然。”一個法自性實有的話,後來不可能變成無,倘若它從一法變成另一法,絕對不可能是實有。

因此,諸法的本體不可能產生。假如沒有產生,中間的安住、最後的毀滅也就不存在。《大象妙力經》云:“設若諸法有自性,諸佛聲聞亦應見。”諸法的本體若真實存在,那麼佛陀和聲緣依超越凡夫的慧眼一定能照見,但除了遠離戲論的法界光明外,他們什麼都看不見,物質的顯色、形色看不見,凡夫人所執著的美色、錢財也看不見,故而說明諸法無實。

佛菩薩與凡夫之間,確實有很大差別。聖者能照見物質本體無實,可是我們凡夫人聽課時似乎悟入了空性,進入了龍猛菩薩的境界,可是過一會兒下課後,遇到事情又開始生分別念,認為對境都是實有的。所以,理論上明白了還不夠,實際行動中也要經常串習。畢竟我們病得太嚴重,吃一服藥肯定不管用,很多中醫的療程都是20天、40天,藥一定要長期喝。你以前一直沒有看過病,現在聽一個《入行論》,就認為萬事大吉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藥要長期服用,長期對治煩惱無明的疾病,不要今天這個學一點、明天那個學一點,而應該一輩子專攻一個甚深法門。1995年,我們在法王如意寶面前發願念《系解脫》,如今已經14年了,學院很多道友從來沒有間斷過。然而現在有些人,今天念這個、明天念那個,沒什麼感覺又換一個,這樣真的不太好。我們應該選擇最殊勝的法門作為終生的功課,不要成天換來換去,否則說明你心不穩定,效果也不一定很好,故大家應當長期修持這樣的般若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