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論釋•善說海》講記

第十品 迴向

無著菩薩著 索達吉堪布譯講


第一百九十一節課

思考題

  1. 我們積累了善根以後,為什麼要作迴向?
  2. 迴向有什麼功德?迴向時應當注意哪些事項?
  3. 迴向的過程中,怎樣具足三士道的修法?你平時是如何迴向的?
  4. 作者撰著完《入行論》之後,歸納而言,主要迴向的是什麼?其中對地獄眾生是如何迴向的?

今天學習《入行論》第十品 迴向

《迴向品》,是將生起菩提心的善根,迴向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這樣的迴向,前面在《三殊勝》講過一些,“七支供”也略有提及,那麼在本品當中,從總體上給大家介紹。

此迴向文非常殊勝。對藏傳佛教來講,各大教派的寺院中,包括超度亡人的時候,往往將此作為迴向文;很多教派的念誦集中,也有此《迴向品》。

我講《現觀莊嚴論》時提過,未發大乘菩提心的人,積累的念佛、磕頭、轉經、坐禪等善根,基本上沒有迴向給眾生。其實這樣不是很好。如果沒有迴向給眾生,善法很容易被毀壞。記得《極樂願文大疏》有一個偈頌,講了四種毀滅的因,如云:“積累善根後,顛倒不迴向,宣揚生悔心,滅善根四因。”也就是說,積累的善根若沒有迴向,通過四種因可以摧毀:

一、顛倒迴向:自己聞思、布施等善根,迴向讓某某眾生生病、某某眾生痛苦、摧毀某某怨敵……這樣的發心叫顛倒迴向。

二、不迴向:假如行持善法而沒有迴向,善根很容易耗盡。當你生瞋恨心或者做一些不如法行為,原來的善根就會毀壞。

一般而言,藏傳佛教對善根迴向非常重視,我今天轉完塔以後,馬上要念一個偈頌迴向,沒有迴向就比較擔心,好像出門沒上鎖,害怕小賊把家裡的東西偷走了一樣。藏地很多人從小就有這種觀念,包括我自己在內,還沒有上學時,每天晚上父母和我們幾個孩子吃完飯,就開始念一些蓮師心咒、觀音心咒。有時候還沒有念完,我們小孩就睡著了,父母馬上把我們叫起來,要求迴向善根再去睡。所以長大之後,我不管做什麼樣的善法,都會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迴向。不僅僅是我,我附近很多同齡人,都有這樣的習慣。包括一些在家人,每天工作特別忙,但有時到寺院聽經聞法、作一些布施,最少也是念一個偈頌作迴向。這種傳統非常好,如果沒有迴向,毀壞善根的因比較多,因此一定要迴向。

三、宣揚:到處說自己做了什麼功德、積累了什麼善根,這樣炫耀功德,也容易毀壞善根。但如果迴向完了,再怎麼宣揚也沒事,因為你門鎖得緊緊的,就算四處說“我家有好多錢,保險櫃裡有什麼存款單”,別人也只是羨慕而已,想偷也偷不了。

所以迴向的確很重要,畢竟我們凡夫人的習慣是:做一點善法就昭告天下,生怕別人不曉得,而若造了很大惡業,想方設法隱瞞,不讓大家知道。華智仁波切和紐西隆多也講了,很多人哪怕念的咒語多一點,也喜歡告訴大家——我念了10萬遍啊!我修了3遍五十萬加行!……如此炫耀則會毀壞善根。當然,你迴向完了再說,那就沒什麼問題了。

四、生後悔心:你以前行持過一些善法,但因惡友、惡劣環境的影響,事後產生一種悔心,這也會毀滅善根。

以上是毀滅善法的四種因,大家一定要注意,若遠離了這四種因而迴向,功德是很大的。迴向的功德,偈頌中是這樣說:“迴向無盡道,增上並轉變。”迴向是不可思議的一種方便,依靠迴向,就像把錢存在銀行裡,利息不斷增長一樣,自己的功德將越來越增上。通過迴向還可以轉變善根,這一點更為重要:迴向給今生,就會成熟今生的善根;迴向給來世,就會成熟來世的善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雖然理想不盡相同,但總的來講,想快樂這一點是每個人的願望。快樂的途徑各種各樣,有些人想即生快樂,有些人想來世快樂。即生快樂的,有些喜歡錢財;有些喜歡打扮;有些喜歡地位、名聲。來世快樂的,有些想再來人間享受快樂;有些想獲得天界的快樂;有些覺得這些是束縛,理應超越而獲得解脫。而解脫當中,有些只想得到聲聞緣覺的解脫;有些則不願獨自解脫,唯一的目標是利益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

人人的目標都不相同,但皆可依靠迴向來實現。就相當於一塊金子,金匠可用它來做不同的東西,它可以做成佛像,也可以做成耳環,甚至可以做成盛不淨糞的器皿。若是如此,它的價值是不同的,做佛像的金子,會受到人們的頂禮膜拜;做耳環的金子,只是一個裝飾品;做盛不淨糞器皿的金子,誰見了都非常唾棄。我們迴向也是這樣,比如念了3萬遍觀音心咒,有些人迴向自己健康,這相當於把金子做成盛不淨糞的器皿;有些人迴向自己獲得寂滅果位,這相當於把金子做成裝飾品;有些人迴向給天邊無際的可憐眾生,這相當於把金子做成佛像。同是一個善根,通過發心和迴向可轉變為不同的功德,因此,我們以後做善事時,務必要以大士道的發心來迴向。

迴向能滿足你的意願,實現你所求的目標。《文殊剎土功德莊嚴經》云:“何人發何願,如是而實現。”故而,發願和迴向很重要。(發願和迴向之間的差別 ,我在前面也講過,今天不再贅述。)善根迴向給菩提和眾生,這個功德永遠也不會耗盡,《慧海請問經》中說:“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乾涸其不盡,迴向菩提善亦爾,未獲菩提其不盡。”一滴水落入大海裡,大海沒有乾涸之前,這滴水也不會乾涸。同樣,哪怕一個小小的善根,今天布施一毛錢,或者念1遍觀音心咒,或者用1分鐘的轉經輪,若迴向給一切眾生證得菩提,那麼你沒有獲得佛果之前,此善根永遠不會消失。反之,假如你做了非常大的善法,卻沒有迴向,善根則很容易毀壞。

因此,以後做大大小小的善法,最後一定要迴向。我們藏傳佛教的修行人一般都是這樣,我不是說藏傳佛教如何了不起,但這個傳統非常符合佛經。我小時候也不太清楚,放犛牛時跟大人一起轉佛塔、轉嘛尼堆,轉完了以後,大人都會要求:“先迴向了再下來。”我迴向了才允許去說話、做事。

有些人恐怕沒有這個規矩,念完觀音心咒也不迴向,就隨隨便便做其他事情,或者去聽課時,沒聽完就中途走了,即使聽完了也不迴向,這些行為都說明你對佛教還不了解。

當然,你迴向的時候,如果有時間,應該完整念一遍《迴向品》或《普賢行願品》,這是最好不過的了。但若沒有這麼多時間,應像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中所說,可以念誦釋尊因地時以自己血肉布施羅剎時所誦的迴向文,我們每天講完課都用這個來迴向,即: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其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無垢光尊者還說,迴向文應當是一地以上菩薩所說的真實語,不能是凡夫人隨隨便便造的迴向文。以前我們學院就有道友跟我說:“我今天造了一個《迴向品》,你以後可不可以天天念這個?”假如他是一地以上的菩薩,那倒沒有問題,但如果不是的話,法王以前也講過,有些人只是一種善心的迴向,這不一定能成實。

因此,要念的話,就應該念登地聖者的迴向文。比如,法王如意寶在印度金剛座造的《願海精髓》,我們就可以經常念誦。作為弟子,我們並不是誇大其詞地讚歎上師,而是通過各方面的教理觀察,法王絕對是大菩薩。所以沒時間念《普賢行願品》的話,法王作的迴向文也非常好。

下面開始學習《迴向品》:

乙三(圓滿結尾)分二:① 迴向福德;② 憶念恩德之作禮。

丙一(迴向福德)分三:① 迴向所化他利;② 迴向作者之自利;③ 迴向共同所說之義。

丁一(迴向所化他利)分二:① 迴向成為諸世間利樂之因;② 迴向成為諸出世間意願之因。

戊一(迴向成為諸世間利樂之因)分二:① 為總利樂而迴向;② 尤其為趨入佛教而迴向。

己一(為總利樂而迴向)分三:① 略說迴向;② 為各別利益而迴向;③ 為共同之利而迴向。

庚一(略說迴向)分二:① 為利益而迴向;② 為安樂而迴向。

辛一、為利益而迴向:

造此入行論,所生諸福善, 迴向願眾生,悉入菩薩行。

這是作者寂天菩薩的總迴向。前九品內容已經講了菩提心的功德、發起菩提心、菩提心的學處,最後抉擇人無我和法無我,這是非常完整的大乘修道。在藏傳佛教中,各教各派都學習《入行論》的原因,就是因為本論含攝了大乘的一切見修行果,在藏地可以說是自古以來絕無僅有的如意寶。不管是哪一個教派的高僧大德,對《入行論》的弘揚、傳講、修學以及念誦都相當重視,正因為如此,各教派生起菩提心的成就者不可勝數,從歷史上看、從傳記中看,很多大德均依此論典而生起了菩提心。

在此,寂天菩薩將撰著《入行論》所生的一切有漏無漏善根功德,迴向給十方三世所有眾生。同樣,我們聽聞者和傳講者,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學了大概190多節課,這些功德也迴向給十方三世所有眾生。這麼長的時間中,你們聽者有聽者的壓力,我講者也有講者的壓力。你們聽者確實很辛苦,外面有些學習的人,要坐五六個小時的車,去很遠地方聽課,然後又返回來,畢竟大家都是集中學習,直接聽的機會很少。而我作為講者,不管平時有多忙,每節課都是盡心盡力的。我們共同所得的善根,不能只迴向給自己,揣在自己的腰包裡,誰都看不見時悄悄把它吞下去。這種發心不太好,而應該想到:“我獲得人身,遇到大乘佛法,學了這麼久,現在從根本上明白善根一定要迴向給眾生,讓他們暫時獲得人天快樂,究竟圓滿正等覺果位。”如此才能真正趣入菩薩正道。

這樣的迴向,功德的確很大,不僅自己會成熟福報,無量眾生也能獲得利益。所以作為修行人,要一邊念誦迴向文,一邊依文發願。當然,內心的發願,外表上是看不出來的,等會兒念《普賢行願品》時,你們每個人嘴巴都在動,但心裡想什麼誰也不知道。若從內心中把善根迴向給一切眾生,這個功德不可思議,但若僅是口頭上念誦或以自私自利心而迴向,功德和意義不是很大。

有些人可能想:“這樣迴向,眾生是不是真能獲得利益呢?”答案是肯定的。由迴向給眾生帶來利益的事例,古往今來在高僧大德的傳記中比比皆是,佛經中也不勝枚舉。我曾經講過,佛陀在廣嚴城的時候,那裡的信眾準備在第二天迎請佛陀,供養午齋。當天晚上,有五百餓鬼來到佛陀面前請求:“明日供養您的善根,可不可以迴向給我們?”佛陀明知故問:“為什麼要迴向給你們呢?”那些餓鬼回答:“我們是廣嚴城這些人的父母,以吝嗇之業而轉生為餓鬼。”佛陀說:“你們明天前來就可以,不來的話,不行!”餓鬼們說:“我們長相這麼醜陋,若被親朋好友看到,實在不好意思。”佛陀說:“如果你們不來,我也沒辦法迴向。”最後餓鬼們只好答應了。

第二天迴向時,五百餓鬼如約前來,廣嚴城的人們驚慌失措、四處逃竄。佛陀告訴他們:“你們不要害怕,這些餓鬼是你們父母轉生的,它們生前為了你而造惡業,如今變成這樣的身相,是否能將善根迴向給它們?”人們回答說:“既然如此,無論如何也要迴向給它們。”佛陀迴向後,那些餓鬼都轉生到三十三天去了。

所以,迴向對眾生真的有無量利益。一般來講,中陰界的很多眾生,沒有機會行持善法,若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在人間行持善法,就希望他們能將善根迴向自己。所以,我們如果聽說人死了,尤其是自己比較熟悉的人,應該馬上念《普賢行願品》、觀音心咒來迴向,這樣他們一定能受益。

有些大德也說過,如果我們沒有迴向,善根不能成熟,二資的如意寶要依靠發願的布來擦拭,故一定要認真對待迴向。漢傳佛教中有一個迴向偈,修行人經常念誦,是經典講的還是高僧大德說的也不知道——“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前一句是消除三障煩惱,第三句也是普願罪障消除,這兩個內容基本上一樣,因為三障中包括了罪障。不知道此偈是誰說的,反正國內外的很多修行人經常用。不過這樣迴向也很好,“世世常行菩薩道”跟這裡的“悉入菩薩行”意思比較相似。

辛二、為安樂而迴向:

周遍諸方所,身心病苦者,
願彼因吾福,得樂如大海!

願東南西北四方四隅身心飽受痛苦的眾生(身體受到疾病折磨、內心被貪瞋癡等煩惱所遮蔽),包括現在受災的人,有些手斷了,有些腳沒有了,面目全非,看起來非常可憐,尤其是到了大醫院裡,慘叫聲與呻吟聲此起彼伏,痛苦之狀十分悲慘;或者,有些人雖然身體不錯,但心裡有各種痛苦憂傷。我們以他們為對境,將聞思修行、發菩提心、行持善法等善根進行迴向,願其獲得如海般的廣大安樂。

作為大乘佛子,我們發心的對境就是可憐眾生。不分種族也不分地位,只要是有情眾生,我們就應該普皆迴向。現在個別人的迴向始終有一種局限性,這樣的做法不合理,一定要把迴向的對境擴大。《華嚴經》也說:“以彼善根如是迴向,令此善根功德之力,至一切處。”這一點很關鍵,迴向要“至”天下一切眾生,哪裡有痛苦、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應該有我們的迴向,這是迴向最根本的一個環節。

有關竅訣書裡說了,迴向一定要具足四個條件:1)對境:是一切眾生;2)意樂:一定要遣除他們的痛苦;3)誓願:他們的痛苦要由我來遣除;4)祈禱:由我來遣除的話,必須依靠上師三寶的加持。具有這四種條件來作迴向,這個功德非常大。

漢傳佛教的有些論典中,“回”和“向”是分開的,如隋朝慧遠大師在《大乘義章》中說:“言迴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迴向。”宋朝法護翻譯的《般若經》中,迴向又叫捨向,藏文中的迴向,也有捨施、施給之意。概言之,法王如意寶講過,迴向就是把自己的善根送給眾生。所以我們在這裡也是想,將自己所有的善根福德送給可憐的眾生,讓他們圓滿獲得快樂,身體健健康康的,沒有疾病,不用吃藥也不用去醫院,內心中也沒有苦惱憂傷。

願彼盡輪回,終不失安樂, 願彼悉皆得,菩薩相續樂!

願一切眾生尚未滅盡輪回之前,永不失去世間安樂!如果待在人間,那麼人間的地位、錢財等暫時快樂,願他完全擁有;如果轉生天界,那麼天人所享受的快樂,願他始終不離。

我們平時發願也要這樣想。如果你有特定的對境,例如受災的人們、地獄眾生、菜市場被殺的旁生,就可以這樣迴向;如果沒有特定的對境,也可籠統迴向三界眾生。我們看見一些有錢人、有地位勢力的人時,應當真心隨喜他們,但願他們永遠具足快樂,自己有一種歡喜心。我們學院的很多高僧大德即是如此,聽說別人財富圓滿,就連聲讚歎:“很好很好!祈禱三寶加持,願他永遠這樣!”這不是口頭上說說,而是從內心發出來的。所以學習《迴向品》時,我們應該養成一種習慣:看見特別有福報的人,不管相貌端嚴也好,地位顯赫也罷,應該全心隨喜,願他不要離開這種快樂。

當然,有為法是無常變遷的,不一定能恆常保持,什麼東西到了一定時候都會衰敗。但我們心中應該這樣發願,願他們不離開暫時的快樂,並最終擁有一地菩薩以上的大樂。這種大樂,不是世間上的快樂,世間上的快樂不可靠,統統是行苦的本性。所以,我們接受眾生的痛苦、把快樂奉獻給眾生,這種快樂並不是暫時的快樂,一定要獲得諸佛菩薩的快樂。

學習本論的最後,我們要把善根迴向給一切眾生。不過,堪布根霍在講義中說:“我們未來學習《入行論》的人,善根早就被寂天菩薩給迴向了。寂天菩薩當時迴向的善根,肯定是以三世功德攝持的。”他說得也有道理,將來有多少人學這部論典,寂天菩薩早已經授記了,也肯定將其善根一並作了迴向,所以我們還是有“靠山”的。《華嚴經》中說:“眾生一切善,過去現未來,迴向普賢地,願皆獲善妙。”未來、現在、過去的所有善根,都可以迴向普賢如來地,可見,未來的善根是可以提前迴向的。

我們現在的善根,未來的善根,包括過去在漫長輪回中所造的善根,全部要迴向天下無邊的眾生,讓他們的快樂一分一秒也不離開,究竟得到佛陀的大樂。《大圓滿心性休息》中講過,迴向善根的時候,不能迴向獲得聲聞緣覺果,甚至十地菩薩的果位也不希求,唯一就是要獲得佛果。這個目標一定要搞清楚!表面上看來,文殊菩薩和觀音菩薩的善根非常廣大,但《中般若經》說:“此善根當唯為成佛作迴向,切莫為聲聞、緣覺及十地作迴向。”

而且,迴向要具足三士道的修法:首先,明白自己的快樂和痛苦,均由往昔所造的善業、惡業成熟所致,故對因果生起虔誠的信心;其次,懂得三界輪回猶如火宅,因此想從中獲得解脫,有這樣的出離心;最後,見輪回中的老母有情沒有生起出離心,如今被苦因和苦果折磨著,發心一定要讓他們脫離痛苦,有這樣的悲心。信心、出離心、悲心,這三者分別為小士道、中士道、大士道的修行,我們迴向的時候,也要具足這三種心態。

有智慧的人,所有的修行都比較順利,哪怕念一部《金剛經》、《普賢行願品》,這個功德也無量無邊。但如果不懂這些竅訣,誠如昨前天所說,遠離了方便的菩薩,縱然千百萬劫行持六度萬行,也不一定能夠成功。所以在這些方法上,希望大家值得注意!

庚二(為各別利益而迴向)分二:① 迴向惡趣眾生;② 迴向善趣眾生。

辛一(迴向惡趣眾生)分三:① 為地獄眾生而迴向;② 為旁生而迴向;③ 為餓鬼而迴向。

壬一(為地獄眾生而迴向)分二:① 願痛苦自息;② 願以他力而息。

癸一(願痛苦自息)分二:① 略說;② 廣說。

子一、略說:

願諸世間界,所有諸地獄,
彼中諸有情,悉獲極樂喜!

此頌是為地獄眾生而作迴向。寒地獄的器世界全部是冰天雪地,墮於此地獄的眾生,遭受著不可思議的寒冷之苦;熱地獄的器世界全部是燃燒的鐵地,眾生因業力所感集聚在那裡,恆時感受灼燒的苦楚;還有,其他經典中提到了近邊地獄、孤獨地獄,那裡的眾生,也動輒億萬年陷於極苦之中。作者願這些地獄眾生均獲得最勝的喜樂!

關於地獄,也有一些民間說法。譬如在漢地,傳統認為地獄分為十殿,十殿各有其主,號稱“十殿閻王”。其中第九殿的阿鼻地獄,即十八層地獄。印度的婆羅門教中傳說,第一個死去的人叫做閻摩,後來演化為陰間主宰——閻王。但這些都是民間說法,與佛經中所講的地獄大不相同。

地獄是最痛苦的地方,人間感受痛苦的地方,比如監獄,通常也可以叫“人間地獄”。關於地獄的具體描述,《大圓滿心性休息》中引用《正法念處經》等大量教證作了說明,《地藏經》為主的佛經中,也宣說了地獄不可思議的苦受。

眾生之所以墮入地獄,有些是因為忤逆父母,不孝順長輩;有些是搶奪別人的衣服,讓別人感受寒冷之苦……聽說現在有些監獄,個別人經常毆打犯人,搶奪他們的衣服,用鞭子、棍棒、石頭狠狠打他們的身體。其實這些眾生兩方面都可憐:正在感受苦痛的犯人,又餓又痛又冷,實在受不了這種折磨;而害他們的這些人,無緣無故整天這麼打人,將來必定會墮入地獄。就像我們去菜市場一樣,被斬頭剝皮的旁生固然悲慘、可憐,但殺者在不久的將來於地獄中感受千百萬次的報應,也是值得我們生悲憫的對境。

對於這些“人間地獄”裡的眾生,以及過去、現在於地獄中受苦的眾生,乃至如今雖未墮入地獄,但地獄之業已準備好了,只要一閉眼就去“報到”的眾生,都是我們發悲心的對境。我們一定要善根迴向:願地獄的恐怖外境,變成極樂世界七寶制成、柔軟明亮、極其安樂的環境;地獄裡的眾生,以諸佛菩薩的加持力,惡業頓時消失,身處極樂世界,面見主尊阿彌陀佛及左右侍從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自己也變成清淨的登地菩薩……

我們做任何一個善法,都可以這樣發願——但願地獄的眾生皆往生極樂世界為主的清淨剎土,但願所有的地獄全部消失。發這樣的清淨心,作為一個大乘菩薩來講,確實不可缺少。總之,善根迴向的方法比較多,迴向的方向也比較多,關鍵要看你自己如何運用。但不管怎麼樣運用,切記一點:千萬不要把所作的善根自己獨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