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論釋•善說海》講記

第十品 迴向

無著菩薩著 索達吉堪布譯講


第一百九十七節課

思考題

  1. 全世界都提倡“男女平等”,為什麼在很多發願文中卻有“轉女成男”這一條?你對此有哪些看法?
  2. 在這節課中,我們如何迴向成為利益之因?如何迴向成為安樂之因?
  3. 什麼樣的人,魔眾不會找他麻煩?一切魔障歸納起來是什麼?什麼才是最大的魔障?
  4. 《楞嚴經》云:“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這個教證該怎麼解釋?你對它的意義有哪些領會?
  5. 我們周圍的環境中有瓦礫、荊棘,這是如何形成的?要想改變它,應當怎麼發願迴向?

《迴向品》中講了很多可憐的善趣眾生,我們一定要將善根迴向給他們。今天還有一個頌詞:

願世諸婦女,悉成男子漢,
寒門晉顯貴,慢者轉謙遜!

願世上所有的婦女都變成偉健的男子漢,所有卑下之人晉升為達官顯貴,傲氣十足者變得溫順謙虛。

為什麼願女人都變成男人呢?這方面的教言以前也講過,佛教的思想並不是重男輕女,而是因為佛陀以智慧照見,女眾業障深重,與男眾比起來,許多地方自嘆不如。因此,《寶積經》、《金光明經》、《白蓮花經》等大乘經典中,宣說了女人不得轉輪王位等五種過失,以及女人的不共煩惱與痛苦。

這些過失,其實我們也看得出來。與男眾相比,有些女眾雖然很聰明,也很能幹,但大多數人的心眼很小,嫉妒心強,是非也比較多。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多年來給這麼多四眾弟子傳授佛法,經常發現男眾對很多事情看得比較淡,而女眾,尤其是世間上的有些女人,各種執著非常強烈,對財物和人的感受也很敏感。因此,佛陀經常宣說女人的過失,在《藥師如來本願經》等很多經典中,諸佛菩薩發願時也都願生生世世轉為男身。

作為一個女修行人,對佛陀應該具有信心,盡量發願下一輩子不再轉女身,並願所有的女人都變為男子漢。《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中記載,有個阿羅漢以天眼徹視,見女人墮地獄者甚多,便問佛陀是什麼緣故。佛陀告訴他:“有四個原因。① 女人對珍寶等財物很貪執;② 女人的嫉妒心比較強;③ 喜歡說是非,口業比較重;第四、搔首弄姿,姿態不如法(佛陀曾講過女人的八十四態)。”女人不但多墮地獄,也多墮於餓鬼中。《正法念處經》云:“女人多生餓鬼道中,何以故?女人之性,心多嫉妒,丈夫未隨,便起妒意,以是因緣,女人多生餓鬼道中。” 

當然,男人也有這些煩惱,但總體來看,孰重孰輕,恐怕比較容易分辨。真正辦大事、解決大問題,女人的能力比較弱。不要說佛法的成就,即便是各國的總統元首、高官要員,女人占的比例也不多。除了煩惱深重以外,女人生理上也有一些缺陷,按照藏醫的說法,女身天生有32種婦科病,與男身完全不相同。鑒於諸如此類的種種原因,佛陀當年給比丘尼制的戒律有三百六十條,較比丘多出一百多條。《極樂願文》中也說:“聞佛阿彌陀名號,乃至未獲菩提間,不轉女身轉貴族,生生世世具淨戒。”

當然,在究竟實相上,是不分男女相的。《轉女身經》云:“諸法悉如幻,但從分別生,於第一義中,無有男女相。”從勝義角度而言,眾生皆如幻,無有男女之別,但從世俗角度來講,女身確實有很多過患。

不過,境界較高的女成就者或者心地善良的女修行人,也遠遠超過很多男眾。在《極樂願文大疏》中,拉喇曲智仁波切說:“雖然以罪惡感召而投為女身,可有些信心十足、知慚有愧、明曉善惡的女人,正所謂的‘身體低劣境界高’,一百個壞男人也無法與之相提並論。”(嘿嘿,很高興!女眾在我們這邊占大多數,也要講一點安慰的語言。)確實也看得出來,有些修行人雖然是男身,但貪瞋煩惱極為強烈,不如一些清淨的女人。歷史上不管是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都有很了不起的女修行者,尤其在密宗當中,依靠密法的不共修行,女身成就的現象相當多。因此,顯宗經典中對女眾的特別呵斥,也是具有密意的。我們在發願的時候,低劣的女身,生生世世都要捨棄,願獲得具有善心、種族高貴的男身。

“寒門”指種姓低劣的貧寒者或行為不如法之人,如妓女、屠夫、獵人等等。但願依靠諸佛菩薩的威力和大乘佛子迴向的善根力,讓他們很快時間中獲得地位、財富、名聲等榮華富貴。

還有許多傲慢者,自己沒有任何功德,即使有一點,也成了增上慢。包括有些出家人,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跟其他道友合不攏,種姓上、智慧上、能力上都認為自己超人一等,在人群中格格不入。願這些傲慢者不要有如是大的煩惱,即使再有超勝的功德,也應謙虛謹慎、隨順眾人。

在這個大千世界中,佛陀出世間和世間的功德和智慧,任何人也不會有,但佛陀在眾比丘前是怎麼謙虛的,大家應該很清楚。還有許多傳承上師,他們的境界、智慧、悲心、信心,普通人幾百世精勤修行也趕不上一分。可是這些上師願做僕人來奉獻一切、利益眾生,像他們這種至高無上的精神,我們值得學習,應該成為榜樣。

有些傲慢的人,擁有一分超越別人的力量,就覺得自己高高在上,這是修行最大的障礙。俗話說:“傲慢的鐵球上,不會沾一滴功德水。”具傲慢者,哪怕走路、說話、吃飯,也可以顯出他的與眾不同。有些人稍有一點財富、地位,就用歧視的眼光看別人。尤其是偏僻地方的小領導,哪怕當一個局長,就覺得肚子大了好多,眼睛一直沖著天,根本不看下面的人。

我們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理當成為眾生的公僕,不但口頭上說,實際行動也要這樣做。如果有了功德、有了學問,依然對眾生特別尊重,那你內心的知識會顯得更為莊嚴。因此,願世間的傲慢者都變成謙謙君子,平易近人,有種親切感、溫和感。有一點點功德,就在身體和語言上暴露無遺,這確實沒有任何意義。

庚三(為共同之利而迴向)分二:① 迴向成為利益之因;② 迴向成為安樂之因。

辛一、迴向成為利益之因:

願諸有情眾,因吾諸福德,
悉斷一切惡,常樂福善行!

這個偈頌是說功德迴向眾生,成為總利益之因。我們這次講授、聽聞《入行論》,以及很多人對此善舉隨喜、讚歎、生歡喜心,毫無疑問絕對有功德。每天講課、聽法、輔導,哪怕只是一個頌詞,其功德也不可思議,通過比量能完全推得出來。再加上寂天論師造論的三世善根,我們將這些如海般的功德迴向無量眾生,願他們生生世世斷除殺生、偷盜、邪淫等十不善業,杜絕違犯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等佛制戒的惡行,轉生地獄、餓鬼、旁生及善趣中的盲人、喑啞、乞丐、低劣種姓者等苦果也全部消失。同時願他們行持不殺生、不偷盜等十善業,清淨三種戒律,行持無上佛果之因的一切善法,以此原因,暫時獲得人天快樂,究竟利益眾生,成就三種解脫。這種迴向也非常重要。

佛法的宗旨,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寶鬘論》也說:“當以身語意,斷諸不善業,恆常奉行善。”這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做的。可是放眼整個世界,尤其是不信佛教的群體中,人人都是諸“善”莫作,眾“惡”奉行,造惡業者數不勝數,而行持善法者卻寥若晨星。這些人真的非常可憐,雖想得到暫時和究竟的快樂,但“愚人雖求樂,毀樂如滅仇”,他們該行持的善法不奉行,不該行持的殺盜淫妄等惡行卻樂此不疲,把快樂之因當成敵人一樣摧毀無餘。所以我們迴向善根時,願他們的惡行全部斷盡,災難、疾病、痛苦全部消失,就像劫初時一樣,大家都樂於行持善法。

看到眾生行持善法,我們作為一個修行人,心裡還是很快樂的。前兩天我去了一個寺院,寺院附近的老百姓,從其眼神和行為也看得出來,他們對三寶特別有信心,對出家人和上師也特別恭敬。聽到他們平時行持善法的事跡,我真的非常隨喜。世界上不同的角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有些地方依靠善知識的引導,行持善法非常樂觀。而有些地方的人們,雖然財富比較圓滿,住的是高樓大廈,開的是豪華轎車,表面上看來風風光光,但他們的悲心、信心、智慧、出離心極其貧乏,非常可憐。但願這些人的內心也能快樂和富足,大家應該發這樣的願。

《佛說十善業道經》中云:“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維觀察善法。”因此,我們學佛的人應該經常提醒自己,行持善法在一切行為中最重要,哪怕走路念幾句觀音心咒,這種習慣也要盡量養成。

不過,念觀音心咒有時也要隨順當地習俗。在我們藏地,見到屍體時一般會念觀音心咒,雖然念給活人聽,功德也很大,但在活人面前沒有這個習慣。前段時間跟我出去的一個道友,看見一個人的腳不太方便,馬上要絆倒了,就大聲地念:“嗡瑪呢巴美吽!”結果那個人特別生氣。雖然從理論上講,觀音心咒可以給死人念,那也可以給活人念,但通常沒有這個傳統。就像漢地在打電話時,說:“阿彌陀佛,你好!”大家都能接受,但如果說:“釋迦牟尼佛,你好!”別人會覺得你有問題:“我又不是釋迦牟尼佛!”因此,對各地的習俗應該尊重,行持善法的過程中,該念什麼咒、該念什麼經,要掌握分寸。其實這種習慣很好,看見一個可憐眾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幫助他。

願不捨覺心,委身菩提行,
諸佛恆攝受,斷盡諸魔業!

尤其是願眾生不離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行為上盡心盡力地行持六度萬行,同時願他們蒙受諸佛菩薩、善知識的垂念加持,遣除修行中的一切違緣魔業。

首先,不離菩提心非常重要,本論前幾品中已經講過,發願時也要經常這樣想。前段時間有一個修行人,去拜訪我認識的一位上師,我問他到底發了什麼願,他說:“其他的願我也不會發,我就在上師面前祈禱:願我生生世世縱遇命難也不捨棄三寶,不捨棄菩提心!”我聽了之後,的確從內心裡很高興。

大家今後遇到善知識、朝拜聖地、參加大法會時,在三寶所依面前,要好好地磕頭發願:“願我乃至生生世世,遇到生命危險也不捨殊勝覺性菩提心。”這個非常重要,《普賢行願品》長行文中也有“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菩提心和菩提行這兩者,我們永遠也不能捨棄。

如果你沒有捨棄覺性菩提心,對布施至智慧之間的六波羅蜜多就會全心投入,這樣一來,諸佛菩薩便會經常垂念。當然,諸佛菩薩垂念,也離不開我們平時祈禱。前兩天要求吃飯時念一些偈頌供三寶,大家最好不要忘。如果你平時工作忙、事情多,特別長的經典念不來,那可以念一些短的儀軌或祈禱文,這沒什麼做不到的。譬如,《金剛經》不能念的話,《心經》應該可以念;《佛號寶鬘》不能念的話,個別佛號可以經常念;《百咒功德》不能念的話,有些咒語可以多念。平時對自己有一種要求。

我們發願時除了永不捨棄菩提心外,還要祈禱諸佛菩薩攝持,斷除修行中的一切魔業。《般若經》說,魔眾對每個修行人都會有障礙。有些人總抱怨:“魔眾太猖狂啦!你們修行肯定很順利,我經常遇到一些魔障。”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只要你修行成功,魔王波旬就不高興。有關經典中說,假如你是懶惰者,就不會出現魔障,因為懶惰就是魔,你既然已經著魔了,魔王便不會再干涉。看你那麼懶惰,一直睡懶覺,魔王很高興;你平時很散亂,行持善法很放逸,他也很高興,不會讓你出“違緣”的。

但如果你比較精進,魔障就會層出不窮。不過,對特別精進、智慧高的人,魔眾也會知難而退。《般若攝頌》中說:有四種非常精進的人,魔眾不會找他麻煩。哪四種人呢?① 利益眾生不捨菩提心之人;② 安住於空性境界之人;③ 誓言非常堅定之人;④ 蒙受諸佛菩薩加持之人,這四種人不容易被魔業束縛。

其實,魔業的形式比較多。《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中說,喜歡小乘、不喜大乘,是一種魔業;對密宗生不起信心、對大乘六度萬行生不起信心,是一種魔業;不護菩提心,也是一種魔業。《華嚴經》還講了十種魔業,其中忘失菩提心就是魔業。因此,我們修學大乘的過程中,身體生病、做噩夢不算是魔業,最大的魔業就是對菩提心沒有興趣、退失信心,不願意利益眾生,這是魔王波旬最高興的事情。《現觀莊嚴論》中所闡述的魔業,實際上也是圍繞菩提心而講的。

因此,大家應經常發願:“願我生生世世受諸佛菩薩、善知識攝持,遠離一切魔障!”一切魔障歸納起來就是對菩提心、菩提行製造障礙,如果你這兩方面很順利,就沒有其他魔障了。做一點噩夢沒有什麼,四大不調時風脈顯現一些相也沒有什麼,念一些咒語就可以解決了。有些修行人對噩夢特別執著,其實噩夢並不是什麼魔障,你特別強烈的自私心比噩夢還嚴重。可誰都沒有認為自私心是著魔,總覺得做噩夢、自己不順是著魔了,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

辛二(迴向成為安樂之因)分二:① 迴向實現意願;② 願離不幸。

壬一、迴向實現意願:

願諸有情眾,萬壽永無疆,
安樂度時日,不聞死歿名!

願一切有情都萬壽無疆、長命百歲,恆時安樂度日,不要有痛苦,甚至連死亡的名稱也聽不到。

菩薩所有的發願,其精義就是不捨菩提心,永遠利益眾生。《楞嚴經》中說:“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這個教證的意義非常深,我們發願得到圓滿如來正等覺的佛果,這是菩提心的第一個要求;得佛果不是為了自己快樂,不像現在的腐敗分子一樣,當領導就開始享受,而是將所有的力量奉獻給眾生,度化如恆河沙數的一切有情,以此菩提心供養十方諸剎佛陀,就是報答佛陀的恩德。如果一個人有這樣的利他心,願他的壽命綿長無限,《別解脫經》中也說:“行持善法的人,活的時間越長越好;而造惡業的人,活的時間越短越好。”

大家對佛陀應當有報恩之心,若能如此,在世間活多少時日都很快樂。這種快樂並不是有漏的快樂,而是像極樂世界等清淨剎土一樣,連死亡的名稱都聽不到,不會一打開報紙就是——這裡翻車死了多少人,那裡自殺性爆炸死了多少人,這裡鬧地震,那裡有雪災,那裡暴風雨……種種死亡接連不斷、沒有窮盡。我們願所有的眾生就像北俱盧洲的有情一樣,無有中間死亡的現象,每個人都能活一千年。

然而現在末法時代,人的壽命不會太長,一旦活得很長,會被認為不吉利。漢地有種說法是:“老而不死,謂之妖。”我們藏地也認為,老年人的頭髮如果不白不太好。但這些是民間說法,老年人不一定非要白頭,很多老年人喜歡把頭髮染成黑色、紅色,這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其實,眾生的壽命越長,這說明福報越大。釋迦牟尼佛以前的幾尊佛出世時,有些是人壽八萬歲,有些是人壽六萬歲,有些是人壽四萬歲 ,但隨著眾生福報越來越微薄,壽命也越來越減少。以前我看過明朝的一本書,名叫《五雜組》,裡面講了各個朝代的百歲老人,壽命最長的有兩百多歲。其中“洛陽李元爽”,活到了136歲,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九老圖詩序》中也提到過。還有大名鼎鼎的彭祖,據說他活了八百多歲。那麼現在最長壽的人是多少歲呢?截止2002年,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是印度的一個婦女,有130歲高齡。不知道她現在是否健在,如果仍然健在,我們去獻一條哈達,願她再活100年。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長命百歲,以前法王在世時,有些居士就委托我們:“聽說法王加持力很大,可不可以讓我永遠不死?”有些老年人想自己永遠不死,獲得長壽持明的果位。其實凡夫人的生命是有漏的、無常的,就像水泡一樣不堅實,但即便如此,我們也應盡量發善願,見到一個人就願他萬壽無疆,而不要想:“你短命!你該死!”菩薩的心,隨時隨地都要散發出利他的光芒。

願於諸方所,遍長如意林,
充滿佛佛子,所宣妙法音!

祈願東南西北、四方四隅的一切方所,遍布極樂世界或三十三天那樣的如意樹,眾生需要什麼快樂,均可從如意樹上直接降下。而且在如意樹林中,到處充滿如來與諸大佛子演說妙法的悅耳之音。

在一些極樂世界圖中,通常是佛陀坐於菩提樹下傳法,眾菩薩在周圍環繞諦聽,就像釋迦牟尼佛在鹿野苑給五比丘和八萬天子轉輪一樣。如《普賢行願品》所說:“眾會圍繞諸如來,悉在菩提樹王下,所有一切眾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

極樂世界等清淨佛土中,十方自然充滿宣說佛法的妙音;在福報具足的天界中,天鼓、樹木、飛禽等也會宣說四法印。娑婆世界完全變成這樣有一定的困難,但我們應當像法藏比丘因地時發願那樣,願十方世界都遍滿如意寶樹,其中有無量佛菩薩所宣講的微妙法音,或者願世間各個角落都遍滿諸佛菩薩,他們正在給眾生傳授佛法。

從這些大乘教言中也可了知,登地菩薩還要在如來面前聽受佛法。而我們現在有些人,聽完一部就認為再也不用聽了,這是一種邪見。凡夫人覺得自己不用聞法,而登地菩薩還要不斷聞法,可見凡夫人與菩薩之間的差距特別大。因此,我們要發願再再地聞法,如果自己有能力,應該在不同世界宣揚佛法,讓所有的地方都遍滿佛法甘露。隨時要發這樣的殊勝大願。

普願十方地,無礫無荊棘,
平坦如舒掌,光滑似琉璃!

普願十方世界的大地,不要像娑婆世界這樣凹凸不平,遍滿土石草木及不清淨的東西,而應變成像極樂國土、琉璃世界那樣,沒有沙礫、土石、荊棘,處處平坦如掌,光滑得好似琉璃。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中云:“彼佛國土清淨嚴飾,寬廣平正,無有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等山。”我們周圍的環境中有瓦礫、荊棘、沙漠,是嫉妒別人、惡口罵人的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的報應,而西方極樂世界以黃金為地、東方琉璃世界以琉璃為地,這種清淨的環境在娑婆世界不可能有。就算個別眾生因福報現前,所住的環境非常舒服,但也無法與佛剎相媲美。《長阿含經》中說,清淨佛剎“地平如掌,無有高下”,地面光滑柔軟,遍滿芬芳撲鼻的鮮花,極其舒適悅意。

即使我們沒有這種環境,但也可以發願將來獲得,就如同一個人在讀書時,雖然身無分文,卻可發願當大老板時要修一所豪華的別墅,有了這個心願,也許長大後就會實現。同樣,我們現在雖是凡夫人,但因地時也可以為了利益眾生,發願創造、莊嚴自己的剎土。大家也正在學《現觀莊嚴論》,裡面的有些發願,就是為了成佛利他而做準備的。

我們所處的娑婆世界,是吾等本師釋迦牟尼佛以大悲心攝持的,很多人都不願攝持如此汙穢的世界,但釋迦佛因地時卻發下五百大願,說將來成佛時所攝受的眾生是什麼樣的,自己的剎土又是如何,如今他已經成佛了,所有的願也都圓滿實現。因此,你們不要認為:“我只是一介凡夫人,連一地菩薩都不是,準備成佛的剎土,是不是言之過早了?”不能這麼想。我們每個人在讀小學時,都寫過《我的理想》這篇作文,這就是我們的人生目標——那天一個老師讓學生寫作文,內容是你長大之後要幹什麼,有個學生寫:“我要搞蟲草生意!”搞蟲草生意有什麼用呢?我們可不能這樣發願,一定要發願利益眾生,受持清淨的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