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論釋•善說海》講記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無著菩薩著 索達吉堪布譯講


第六十二節課

思考題

  1. 我們平時的行為為什麼要保持寂靜?
  2. 請解釋頌詞:宜善勸勉人,未請饒益語,恭敬且頂戴,恆為眾人徒。對此你平時做到了多少?
  3. 為什麼要暗中稱讚別人的功德?聽到別人讚歎自己時,我們應該怎樣面對?

下面宣講平時的行為要寂靜。前面已經講了以正知正念來攝持三門,並且在眾生面前說真實語。現在很多人說話不真實,這是非常麻煩的事情,尤其作為大乘修學者,自己的話不管被誰聽到,都應該有一種可靠性,這個問題大家應該值得重視。

今天的內容是這樣的:

移座勿隨意,
至發大音聲,
開門勿粗暴,
常喜寂靜行。

當移動床榻、桌椅、板凳時,不要隨便發出巨大的響聲,開門關門、敲門推門時也不要特別魯莽粗暴,作為發菩提心的修行人,三門的行為時時刻刻都要寂靜。

我們做任何事情隨時要觀察自己的身心,不要像瘋狂者般四處驚擾他人。比如平時搬行李或搬床榻桌子時,要儘量保持寂靜,不要驚動他人。不管你是否修學佛法,隨意發出噪音影響周圍,都是非常不好的。如果一個人修行很好,每天除了精進聞思以外,家裡沒有任何聲音。但他的鄰居世間八法搞得很厲害,天天大吵大鬧,嘈雜之聲不絕於耳,這會對別人造成極大的干擾。尤其作為發了菩提心的人,在任何場合與任何人交往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威儀寂靜,不要大喊大叫,說一些粗言惡語。

如果我們到上師或道友家裡去,應像《事師五十頌》裡講的那樣,小聲叩別人的房門,動作不能太粗魯。有時候通過敲門等細小行為,也能看出一個人的修養。有些人一邊使勁砸門,一邊高聲喊:“人在不在?喂,快開門啊!”而真正有道德修養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寂靜調柔,別人看到也會生起信心。

倘若周圍的鄰里行為粗野,經常影響自己聞思修行,則應提醒他不要這樣。比如你的鄰居喜歡唱歌跳舞、大聲喧鬧,這時你應好心好意地勸他,不要這樣影響別人。前段時間有個道友在修行時,旁邊的鄰居一會兒唱、一會兒說,讓人不得安寧,後來他實在忍不住,就敲他的房子說:“不要唱了,好不好?不要大聲說話,好不好?”後來稍微有點安靜。應該這樣!我們在寂靜處的修行人,雖然跟世間人比起來,行為比較寂靜,但每個人的水準不同,有些地方還是不太如法。如果自己大聲背書、大聲辯論,首先一定要考慮對周圍有沒有影響,有智慧的人不但要想到自己,也要想到旁邊的人。

尤其在聽聞佛法時,大家必須要保持寂靜。聽說外面有些人一邊在電視前聽課,一邊說話、吃東西,這是故意造惡業!聽佛法要保持寂靜,一個人發出聲音,會直接影響許許多多的人,你還不如不聽好。所以在聽法的過程中,自己絕不能發出聲音影響別人。當然,我們佛學院及寺院裡的環境與此不相同,以前法王如意寶傳講佛法時,有時候幾十萬人同時在聽,下面一點動靜都沒有。聽法就應該有這種態度!否則你一邊說話聊天,一邊想接受佛法,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希望不管聽受上師講法也好,接受出家人、居士輔導也好,都應該對法和人有一種尊重,這樣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行為寂靜對修行也有幫助。堪布根霍在《入行論講義》中說:“住在寂靜深山裡的修行人,不要經常來來往往。”真正的修行人,應該經常坐在禪房裡修行,在外面從來都看不到他的影子。而有些人卻恰恰相反,商店裡的人和公用電話的老闆經常看到他晃來晃去,這說明他內在的境界是沒有的。現在城市裡有些人也是這樣,即使不買什麼東西,每天也要到街上逛一逛,這種習慣不太好。我們作為修行人,除了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處理以外,平時應儘量安住在修行之處,不要經常到外面去。

行為調柔寂靜,不但對自相續有很大幫助,也能感化世上許多不信佛教的人。舍利子以前在家時,20歲就告別故鄉和父母,出外訪師問道,追求真理。由於外道的學問不能打動他,於是他和目犍連創立一個學團,招收弟子,並傲然以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他倆更有智慧的人,沒有人夠資格做他們的老師,全印度的學者沒有一個他們看在眼裡。有一天,舍利子在王舍城的街上,巧遇佛陀的弟子馬勝比丘 ,他的威儀行止非常莊嚴,徐徐而行,寂靜調柔。舍利子一見,心中非常驚奇,禁不住上前問道:“這位修道者,你叫什麼名字?住在哪裡?”馬勝比丘緩緩地回答道:“我叫馬勝,住在城外不遠的竹林精舍!”“你的老師是什麼人?他平時教你們什麼道理?”“我的老師是釋迦族出生的釋迦牟尼佛。佛陀所講的宇宙人生真理,淺學的我還不能完全領會,不過,就我記憶所及,佛陀常講的道理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又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對於佛陀所說的言教,我實在有說不出的感激。”從馬勝比丘的口中,舍利子聽到佛陀及其教法,猶如朗朗日光照耀,他眼前頓時光明起來,心中對宇宙人生積聚的疑雲一掃而空,對佛語產生了不共的信心。於是他趕緊回家告訴目犍連,二人一起去拜訪佛陀,後成為佛陀的兩大弟子。歷史上,像舍利子和目犍連那樣的智者,在沒有遇到佛陀前相續中也具有如是的傲慢心,後來看到威儀調柔的佛弟子,內心中才生起信心,終皈依佛陀獲得聖果。因此佛陀常說威儀非常重要,原因也在這裡。

前段時間,有一位居士打電話說:“我以前認為自己證悟最重要,別解脫戒和外在威儀都是多餘的。現在學了《正知正念品》以後,才明白原來這些也很重要。”的確如此,佛陀所說的任何威儀,每個人都不能忽略。

有些行為不太如法的道友,參加卸貨等集體勞動時,正知正念全部都跑光了,原來的習氣暴露無遺,言行舉止也沒有分寸。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如果相續中真有佛法的境界,行為上也可以體現出來。假如一個人說話、走路、吃飯非常寂靜,他沒有皈依佛門的話,那他肯定有一定學問;如果他是出家人,修行應該很了不起,別人見後也會馬上生起信心。

泰國、斯里蘭卡等南傳佛教國家,對出家人的日常威儀相當重視,至今仍保留著佛陀時代的一些樸素傳統,僧人們如法的威儀、調柔的行為感化了無量眾生。但現在有些人卻認為身語的威儀並不重要,內心的證悟才有意義,身體成天瘋瘋顛顛的,語言也是胡說八道,這樣完全失去了佛教徒的形象。所以大家在這方面應該值得注意。

下面以比喻進行說明:

水鷗貓盜賊,
無聲行隱蔽,
故成所欲事,
能仁如是行。

此處所講的三種比喻——水鷗、貓、盜賊,都是悄聲潛行,以達成自己所求之事。同樣的道理,發了菩提心、守持菩薩戒的大乘修行者,也應該向貓學習、向盜賊學習、向水鳥學習,(向貓學習的話,天天抓老鼠,盜賊怎麼偷東西我們也怎麼行。開玩笑,不是這個意思!)一言一行都要做到如此寂靜,不要像瘋狂者般野蠻粗暴。

水鷗,是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上的水鳥,通常以魚類為食,在天空飛或水面游時,動作悄無聲息,不會驚動水中的魚兒。貓,不管是竄到牆上、臥在草叢中,還是蹲在角落裡,都不會發出任何聲音,連走路也非常輕盈。我們藏地有種說法:“貓在角落中睡著,它的爪子不睡。”貓在睡覺時,爪子一直在動,想抓老鼠,最機警的老鼠也很難發覺它。

盜賊,不知道你們有人當過沒有?他偷東西時躡手躡腳,很難被人發現。以前有位石屋禪師,一次他的禪房裡來了小偷,他發現後問道:“你是幹什麼的?”“我是個小偷。”“你在這裡做什麼?”“我在悄悄地偷東西。”“哦,那你前後偷過多少次?”“數目搞不清楚,反正偷了無數次吧。”“你始終都不能滿足嗎?”“不能。每偷一次東西,兩三天內可以滿足,然後又不滿足了。”小偷又反問:“那法師你呢?偷過東西沒有?”“偷得不多,只偷過一次。”“你偷一次就不想再偷了?可不可以教我一下!”禪師聽後,馬上抓住他的胸口對他開示,小偷當下開悟。這是禪宗的一個公案。《米拉日巴尊者傳記》中也記載,米拉日巴尊者晚上睡覺時,一個盜賊在山洞裡摸來摸去,他察覺後放聲狂笑,說:“我白天都找不到東西吃,你半夜三更的又能找到什麼?”所以,盜賊為了成辦自己的利益,行為是非常寂靜的。

既然這三者為了自利,行為都如是的寂靜,那我們為了成辦一切眾生的利益,這樣做就更不用說了。大家不要認為行為寂靜不是很重要,倘若自己行住坐臥如理如法,對心的證悟、心的調伏有非常大的幫助。鑒於此,佛陀經常在大小乘經典中,特別強調修行者的威儀。

作為發了菩提心的人,做事情不能像沒有學佛的人一樣吵吵鬧鬧,吃飯、走路等方面,世間人沒有這樣的教育,但我們修行人有。有時候看某人的行為寂靜,也知道他肯定學過戒律,或者受過菩薩戒。跟世間人比較起來,真正的修行人,一舉一動截然不同。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認為大聲說話沒關係,走路隨便跑也無所謂,倘若小的威儀經常違犯,大的學處也很難守護。《涅槃經》中云:“莫輕小過,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若不重視身口意方面的簡單威儀,好的修證是搞不上去的。

尤其在寂靜的地方,說話、走路一定要注意,儘量不要影響其他道友。我平時經常問一些人:“你旁邊的某某道友對你修行有沒有影響?他平時都在幹什麼?”有些人說:“啊,這個人真的很好,每天除了念佛以外,家裡就像沒有人一樣安靜。”有些人則不盡相同,家裡每天人來人往,來的人也是不三不四的。所以在這裡我給大家提兩個要求,一是不要以不如法的行為來影響他人,另外,自己說話、走路、做事情,不要大聲喧嚷,否則對整個清淨的道場有一定的影響。

前一段時間,學院裡開計程車的人,可能是學大城市吧,經常在路邊嚷嚷:“到色達,到色達”、“到爐霍,到爐霍”……以前我去拉薩、成都時,也經常聽到有人這樣吆喝。昨前天要求他們開個會,以後在學院裡不能這樣大聲喧嘩,不然的話會影響很多地方。大城市裡有這樣的聲音可能無所謂,但在清淨的道場中,這些還是有一定影響。世間中有時候也是這樣,樓上的人如果沒有道德,經常吵吵鬧鬧的,對左鄰右舍尤其是樓下的人會帶來很多麻煩。因此,不管處於什麼環境中,我們既要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別人。

寅二、必定隨順他眾:

宜善勸勉人,
未請饒益語,
恭敬且頂戴,
恆為眾人徒。

此頌有兩種解釋方法:第一種,從三層意思來解釋:我們應善巧勸勉別人行善斷惡;對未受委託也善意勸誡的饒益語,自己應恭恭敬敬地頂戴接受;作為發菩提心的人,恆常以徒弟的身份去恭敬身邊每一個人。第二種,從兩層意思來解釋:對於善巧勸勉他人行持善法的人,或者未受委託也心甘情願利益他眾的人,都要恭恭敬敬地頂戴,恆常恭謙地做他們的弟子。

“宜善勸勉人”一頌也有兩種解釋:一是應隨順他人對自己的好言相勸。比如有人勸你不要造惡業、不要殺生、不要說妄語,認認真真地學習佛法,這時你應虛心接受,不要想:“這個人在說什麼啊?他連自己都管不了,還想教訓我!”別人好心好意地勸你行善,真的非常不容易,所以一定要恭敬他。

另一種解釋是,我們勸他人行持善法時,應當具足善巧方便,說話不能太直了,否則會傷害別人的感情。現在的社會中,做事情需要一些善巧方便,本來你心裡想的很好,但如果別人不能接受,暫時可通過其他途徑來進行勸勉,這樣才能讓他真正獲得利益。

當然,像佛陀那樣的善巧方便,我們現在是沒有的,佛陀不管度化哪一個眾生,都有非同尋常的方便方法。以前摩登伽女愛上阿難後,用惡咒迷惑阿難不成,第二天便穿著新衣、掛著花鬘,站在路上等阿難。一見到阿難,她就一直跟在身後,不肯離開。阿難沒有辦法,回到精舍告訴佛陀。佛陀把摩登伽女叫來,說:“阿難是個有修行的人,要做他的妻子,必須先出家修行一年,你願意嗎?”“我願意,佛陀!”摩登伽女覺得佛陀真慈悲,這麼容易就成全她,不要說出家一年,出家一萬年也可以。(開玩笑,這是我加的!)為了做阿難的妻子,摩登伽女非常高興地剃髮染衣,做了比丘尼。她很熱心地聽佛陀說法,在比丘尼的僧團中,和眾比丘尼共同過著出家生活。摩登伽女的欲海情心一天一天平靜下來,出家還不到半年,便知道過去的行為是可恥的。她很後悔,跪在佛陀座前流淚懺悔,最終在佛陀的教化下,證悟阿羅漢果。所以,像佛陀那樣調化眾生,我們末法眾生也很難做到,但一般來講,勸人行善時應該有一些善巧方便。

“未請饒益語,恭敬且頂戴。”有些人雖然沒有受人委託,但好心好意為你的修行進行勸告,宣說一些道理,對此自己理應欣然接受、恭敬對待。現在有些地方的道友非常負責,經常宣揚佛法勸人行善,有人就覺得他多管閒事:“為什麼總打電話讓我學習佛法,我跟他又沒什麼關係。”千萬不能這麼想!在這個世界中,別人讓你做壞事,你很容易被迷惑,覺得他的話言之有理,每天都是跟著他。現在好不容易有人勸你行持善法,在這種情況下,自己應該樂意接受。以前上師講過:“在這個世間中,如果別人勸你行持善法、斷除煩惱,這種語言一定要接受。”善天論師也說:“凡是能對治煩惱的一切善說,實際上都是佛的加持,與佛親口所說無異,故而應當讚歎。”所以不管別人通過什麼方式讓你行持善法,你一定要欣然接受、恭敬頂戴,不要隨便置之不理。

“恆為眾人徒。”恆時成為他人的徒弟或奴僕,世人經常說“我們要當人們的公僕”,作為發菩提心的人,時時都要虛懷若谷,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薩迦班智達也說:“智者知識雖淵博,亦取他人之微德。”如果經常學習他人的長處,把所有的眾生都當作善知識,修行必定日進千竿。不管是有智慧有地位的人,還是一般的普通人,乃至特別可憐的人,見到後都應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老師,有了這種心態,你修行的境界會非常了不起。

然而,現在很多人並不是這樣:看到上面的領導,就恭敬得不得了,在他面前磕頭也可以;看見自己的下屬,就傲氣衝天、不可一世。這種行為不合理。任何一個眾生,都應把他當作自己的上師,這就是一種修行的境界。宣化上人也講過:“我是一隻小螞蟻,願意住在一切眾生的腳下;我是一條道路,願所有眾生從我身上由凡夫地步向佛果。”這種教言非常殊勝,以此可斷除自相續中的傲慢。

麥彭仁波切曾說:“如果自己有功德,沒有傲慢最好,也不需要傲慢;如果沒有功德,傲慢則是非常可笑的事情。”因此,大家最好不要有傲慢,一定要恭敬所有的眾生,向所有的眾生學習,只有這樣,相續中的功德才會越來越增上。但可惜的是,現在世間人並非如此,他們稍有點錢財、地位、學問,就誰都看不起,總認為“在這個天底下,唯一我最了不起”。從他的眼神和語言中,始終散發著高高在上的氣息。其實修行境界越高,在別人面前越謙虛、越恭敬,這才是真正的智者。

一切妙雋語,
皆讚為善說,
見人行福善,
讚歎生歡喜。

對於他人所說的一切至理名言,都應稱讚為善說。不管是佛陀在佛經中的語言、高僧大德在論典中的語言、傳承上師通過不同方式傳下來的教言,都應該交口稱讚。看到有些法師傳講佛法,也要由衷地隨喜讚歎:“這位上師真了不起,你看他講得多好啊!”現在科技比較發達,通過DVD、VCD可以聽到國內外很多法師的講法,他們講的畢竟是佛法,大家不要養成一種挑毛病的惡習,應在眾人面前宣揚他的功德:“這位法師講得太好了,對無量眾生肯定有利益!”“那位法師也講得好,他在書裡說得非常透徹。”

有智慧的人願意讚歎別人功德,就像薩迦班智達所說的,智者常以謙卑心宣揚所有高尚人士的功德,就好比馬拉雅山的檀香味被風吹送傳到四面八方 。而愚者只願意宣揚自己,從不願意讚歎其他智者的功德。現在有些人:“這個上師講得不好,那個上師講得不好,只有我才講得最好。”這種說法是不合理的。任何上師或法師給你傳法,哪怕只傳了四句偈頌,對他也應該非常感激,這說明自己有良心。但有些人並不是這樣:“我們的法師講得一般般,不如我,湊合聽吧,馬馬虎虎還過得去。”以這種態度來聽法,任何加持和功德也得不到。一個人學得越好就會越謙虛,對哪個善知識所講的妙法甘露,都願意欣然接受,認為他這樣講法,能利益許許多多的有緣眾生。應經常以這種方式觀清淨心。

“見人行福善,讚歎生歡喜。”如果見到他人行持積功累德之事,比如上供下施、放生、傳授佛法、聞思修行、轉繞佛塔、做有漏無漏的各種功德,此時應斷除一切嫉妒,讚揚此善舉並生起歡喜心——“啊,今天某某道友放生了,非常好!”“今天有個道場舉行法會,很多人在那裡供燈,多隨喜啊!”這並不是口頭上的讚歎,而要從內心中真正生起歡喜。

嫉妒心是非常可怕的。有些人只承認自己做的善法,認為這些功德廣大,而對別人所積累的善根,始終覺得這個不如法、那個不如法,實際上,這種心態能摧毀自相續中的善根。喬美仁波切在《極樂願文》中說:“聽到他人行持善法,若捨棄嫉妒而誠心誠意地隨喜,自己也能獲得同樣的福德。”所以,我們見聞別人行持善法、積累資糧時,一定要從內心數數歡喜,假如實在生不起歡喜心,覺得別人放生特別多、法本能廣大地利益眾生,而自己弘法利生的事業好像越來越展不開,也要儘量地壓制嫉妒心,隨喜別人利益眾生。

前兩天開極樂法會,我遇到一些老鄉,他們內心中的隨喜,我都覺得非常慚愧。他們說:“這裡每天那麼多人一起念佛,滿山遍野都是拿著轉經輪的人,光是這種善根功德就不可思議,這次真是非常圓滿啊!”以前我在壇城上也遇到一個工人,他衣服特別破爛,對佛教半信半疑,但心地卻非常純潔,他說:“法王如意寶建立這樣的道場,這麼多人每天聞思修行,功德真是不可思議啊!”雖然他的語言很平凡,人也很普通,但從這些話語中能得到如意寶般珍貴的東西。我們平時不跟人交往是不可能的,在交往的過程中,別人的信心和語言,有時候也能給自己一些啟發。

值得一提的是,對自己有恩德的上師、法師,我們應該讚歎他們的功德,但在讚歎的時候,語言應該真實。原來有個人說:“我平常在大人物面前做事,他們這些人要當面吹捧、讚歎功德。”我覺得這是不對的,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好,有什麼功德要實事求是,不應該陽奉陰違。現在有些法師,幾年來一直傳講佛法,大家應該感謝他,可有些人不但沒有一句感謝的話,反而越來越生厭煩心:“你還要傳啊,怎麼還講不完?這個講完以後要不要休息?”以前有些高僧大德,看到弟眾求法的信心不足時,顯現上會生起厭世心而趨入涅槃。當然,你們也沒有必要故意假裝,心裡明明不願意他傳法,嘴上卻說:“你要不要再傳一點?你講得真是太妙了、太絕了!”以前麥彭仁波切曾說過:“一些虛假的語言,對自己的根本上師也不能讚歎。”因此,內心若對法和上師沒有信心,口頭上說得再好聽也沒有多大意義!

暗稱他人功,
隨和他人德,
聞人稱己德,
應曉知德者。

我們最好暗中讚歎他人聞思修行、弘法利生、人格高尚等功德,為什麼要暗中讚歎呢?因為當面讚歎很容易變成阿諛奉承,而且修行境界不高的人,聽了這些讚歎後,經常會產生傲慢心。因此,若要讚歎一個人,當面稱讚也可以,但最好是背後讚歎。

同時,當有人宣說別人功德的時候,自己也要隨聲附和,欣然贊同:“對對對,你說的沒錯,他確實如是了不起!”而千萬不能中間搞破壞。《毗奈耶經》中有這樣的公案:有位比丘尼叫波嘎姆,她聽到另一個比丘尼說:“吉姆比丘尼非常了不起!在釋迦牟尼佛的持戒弟子中,她的行為極其調柔,威儀也十分莊嚴。”波嘎姆馬上說:“這有什麼了不起,以前聽說她還吃過人肉呢。”那位比丘尼又說:“眾生主母非常了不起!她是佛陀的姨母,在佛法修為上也獲得了殊勝的成就。”“這也沒什麼了不起。以前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她有些行為不如法,而且她出家時,親教師、阿闍黎都不齊全。”“青蓮花比丘尼非常了不起!她在所有比丘尼中神通第一。”“這沒有什麼,她以前不是一個妓女嗎?”……我們有些人也是這樣,別人讚歎某個上師或道友時,他往往中間搞破壞:“哎,那個人沒什麼功德。你不知道,他以前是如何如何壞啊!”不但不隨喜人家的讚歎功德,反而將所有人的清淨心全部毀壞。這種行為很不如法!

我們應當暗地裡讚歎別人的功德,聽到他人讚歎別人時,自己也要儘量隨喜。然而有些人當面對人讚歎,一轉身以後,馬上開始背後罵他,這種情況也有。以前我父親去世時,寺院裡給他念四十九天的經,當時我和另一個法師在那邊呆了幾天。我有個叔叔叫索塔,一天他和一個老年人在我們帳篷裡坐著。他們坐著的時候,互相讚歎得不得了:“你一定要保重身體,吃東西時一定要注意。你們家族中出了非常了不起的人,你千萬不能離開人間啊!”我當時覺得他們的關係真是不錯,心裡非常隨喜。下午那個人離開時,兩人也是惺惺道別:“小心啊,走路要慢一點,你一定要如何如何。”但回來以後:“哼,這個人壞得很!他不是人,是狗。他們家族中沒一個好人,膽子都是特別小……”那位法師感到非常奇妙,剛才他還讚歎得不得了,一轉身就完全變樣子了。所以,表面上互相讚歎,而在背地卻誹謗別人,這樣不太好,應該暗地裡讚歎別人的功德。

“應曉知德者。”別人評讚你的功德,比如說你的修行了不起,此時不要驕傲自滿,而應認識到別人是了知功德者,是觀清淨心、有修養的人。千萬不要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真有如是的功德。倘若為此自我陶醉,那是極愚蠢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