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論釋•善說海》講記

第六品 安忍

無著菩薩著 索達吉堪布譯講


第七十節課

思考題

  1. 請從所毀、能毀、摧毀方式這三方面,具體分析“一瞋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
  2. 同樣是生起瞋恨心,為什麼有些論典說能摧毀千劫的善根,有些說能摧毀百劫的善根?
  3. “罪惡莫過瞋,難行莫勝忍”,對此你有什麼深刻體會?
  4. 瞋恨心到底會招致什麼樣的痛苦和過患?

《入行論》今天開始講 第六品 安忍

丁二(安忍)分二:① 當修安忍;② 修持方法。

戊一(當修安忍)分二:① 瞋恨之過患;② 安忍之功德。

己一(瞋恨之過患)分三:① 未見之果;② 已見之果;③ 概述。

庚一、未見之果:

如果生起瞋恨心,雖然表面上不一定能看得到過患,但實際上有許許多多的過失。

這一品的內容十分重要,它在整部論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許多高僧大德若沒有時間講全部的《入行論》,光講這一品的現象也比較多。

我們大乘修行人經常產生瞋恨心,而對治瞋心的唯一方法,就是依靠這一品的教言。有些人認為自己的瞋恨心很厲害,經常對同行道友瞋怒發脾氣。我以前也是講過,學習了本品的130多個頌詞以後,你們的性格應該會有前所未有的改變。

一瞋能摧毀,千劫所積聚,
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

只生一次瞋恨心,就足以將千劫中所積累的供養佛陀、布施眾生、嚴謹持戒等所有福德摧毀無餘。

“一瞋”是指一剎那的瞋恨心,這裡的剎那指“成事剎那”,即成辦某一件事從頭到尾的時間,而不是最細微的“時際剎那 ”。我們一次性發脾氣所產生的瞋恨心,就叫做“一瞋”。

它所摧毀的善根,是一千個劫中,供養布施以及持戒等功德。此處的“劫”並不是中劫、半劫或小劫,而是具有八十個小劫的一個大劫。一念瞋心的過失非常可怕,能夠摧毀一千個劫的善法功德。而在《入中論》中說,一瞋能摧毀一百個劫的善法功德。為什麼二者有如此大的差別呢?有論師是這樣解釋的,《入中論》的根據是《文殊遊舞經》,經中云:“文殊,所謂瞋心,能毀百劫所積之善。”而我們這部論典的依據是《寶積經》,此經中說:一瞋能毀千劫所積之善。

關於所摧毀的善根、能摧毀的瞋恨心以及如何摧毀的方式這三方面,諸位高僧大德也持不同觀點,但在這裡,我們主要依據無著菩薩在《善說海》中的說法:

一、所毀:一般來說,所摧毀的善根有三種:1、隨福德分善:未以大小乘的方便和智慧所攝持的善根;2、小乘隨解脫分善:以小乘人無我所攝持的善根;3、大乘隨解脫分善:以大乘智慧和方便所攝持的善根。這三種善根當中,這裡所摧毀的善根是第一種,也就是未以智慧和方便攝持的善根。

二、能毀:能摧毀的瞋恨心是什麼樣呢?主要是對嚴厲的對境,如發菩提心的上師或發菩提心的菩薩,生起極為強烈猛烈的瞋恚之心,生起後也無有後悔心等對治法。具足這三個條件的話,就是能摧毀之瞋恨心。

平時我們對有些人生瞋恨心,如果程度不是特別猛烈,再加上瞋恨心還沒結束前,自己覺得非常慚愧,馬上生起懺悔心,也不一定摧毀所有的善根。因此,按照無著菩薩的觀點來詳細衡量,這也並不是特別容易發生的事情。

三、摧毀方式:瞋恨心以什麼方式來摧毀善根呢?有些論師認為:並不是從根本上摧毀種子,而是壓服下一輩子馬上感受的順次生受業,轉變為順後生受業。同時,他們引用羅睺羅尊者的教證 說,本來馬上要成熟的善根,會拖延到別的時間去,不一定從根本上斷除。

但此種觀點,無著菩薩是不承認的。他認為這裡並不是說善根轉移,而是說從根本上徹底摧毀,理由是佛陀在《說一切有部經》中云:“優波離,大善根亦減低、淨除、滅盡無餘,是故甚至對木燼亦不能生瞋心,更何況說於有心識之身。”這個教證充分說明,我們若對有情法和無情法生起瞋恨心,若是上等瞋心,善根則被無餘摧毀;若是中等瞋心,善根被淨除,只剩下一點點;若是下等瞋心,則會減低善根,摧毀一部分。由此可知,如果瞋恨心非常嚴重,善根也可以從根本上斷除。因此,瞋心摧毀善根的程度應視情況而定,有些是徹底摧毀,有些只是摧毀一部分。

當然,對於這個問題,很多高僧大德的觀點也不相同。薩迦派的果仁巴尊者、格魯派的宗喀巴大師,以及前譯派的根桑曲紮仁波切,他們一致認為:“如果生起了猛厲的瞋恨心,不僅是隨福德分善根,就連菩提心和回向所攝的善根也一並摧毀。”而堪布根霍在講義中說:“這裡所摧毀的善根,只是隨福德分善根,以三殊勝 攝持的善根不會摧毀。”喬美仁波切在《山法》中也說:“如果被回向攝持,即使生起瞋恨心或後悔心,善根也無法摧毀。”

當然,我們都希望以菩提心和回向所攝的善根,最好不要被摧毀,如果能摧毀的話,凡夫人很容易生瞋恨心,有論師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那凡夫人是不是永遠都沒有機會解脫了?實際上沒有這種過失,為什麼呢?雖然瞋恨心的破壞力非常大,但不一定能將所有的善根摧毀無餘。而且在修行的過程中,有些善根的力量比瞋恨更大,如布施、持戒、禪定、智慧等等。雖然瞋恨心可以摧毀善根,但心的力量不可思議,若以菩提心來攝持,剎那亦能積累無量功德。

有些論師引用《大集經》的教證說:“一滴水融入大海後,大海沒有乾涸之前,水滴也不會乾涸,同樣的道理,以菩提心所攝的善根,乃至未得菩提之間都不會耗盡。”還有些論師引用《華嚴經》的教證說,菩提心如點金劑,它所攝持的善根能摧毀一切,而不為一切所毀。可見,菩提心攝持的善根不應該被摧毀,因為這是大乘方便所攝的隨解脫分善根,按照無著菩薩的觀點來講,大乘無我智慧和緣眾生之菩提心所攝持的善根,一般都不會被摧毀。另外,有論師還認為,願菩提心所攝持的善根能被瞋恨心摧毀,而行菩提心所攝的善根不會摧毀。

不管怎麼樣,我們平時在修行的過程中,自己也應該值得注意。如果沒有注意,瞋恨心的力量非常非常強大,一旦摧毀了無始以來的善根,到時候怨天尤人也沒有用了。因為這就是世間規律,完全能了知這一切的,唯有圓滿盡所有智和如所有智的遍知佛陀。

那麼,剛才在兩部論典當中,一個講瞋心能摧毀千劫的善根,一個講能摧毀百劫的善根,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呢?根據薩迦派果仁巴尊者的觀點來講,兩者都是發菩提心的菩薩,如果下地菩薩對上地菩薩生瞋恨心,如資糧道的菩薩對加行道的菩薩生瞋恨心,就能摧毀千劫福德;反之,如果上地菩薩對下地菩薩生瞋恨心,就會摧毀百劫福德。宗喀巴大師也在相關論典中說,發菩提心的人若對發菩提心的人生瞋恨心,就會摧毀千劫福德;若對沒有發心的凡夫生瞋恨心,就會摧毀百劫福德。宗喀巴大師又補充道:“一般來講,無我攝持的善根應該不能摧毀,但這個問題極為深奧,諸智者們務必要詳加觀察。”如果像宗大師那樣的聖者都要依教證來觀察,那麼我們一般的凡夫人,以尋伺分別念來完全斷定是否能摧毀,肯定是有一定的困難。但不管怎麼樣,大家盡量不要產生瞋恨心,即使偶爾產生的話,也要在最快的時間內勵力懺悔。

《善說海》裡面也說得比較明顯,如果未以後悔心、懺悔心攝持,這種瞋恨心才能摧毀自己的善根,否則不一定有這麼大的力量。所以,每個大乘行人應該了解,如果對某某對境產生了強烈的瞋恨心,最好在過夜之前,馬上去懺悔,因為這件事情還沒有圓滿,生瞋恨心的成事剎那還沒有過,自己若能誠心懺悔的話,善根就不會被摧毀。

關於瞋恨心的危害性,有些經典和論典中也說,假如生起了瞋恨心,其他的很多善法功德都幫不上忙。《經集論》中引用《三摩地王經》的教證說:“互相若生瞋恨者,淨戒廣聞不能救,參禪住靜不能救,布施供佛亦無救。”一旦產生瞋恨心,廣聞多學也好,戒律清淨也好,依止寂靜地方也好,上供下施也好,都會對它無濟於事。這是誰都不願意的,倘若瞋恨心特別大,很多善根就沒有保證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罪惡莫過瞋,難行莫勝忍,
故應以眾理,努力修安忍。

所有的罪惡當中,沒有一個像瞋恨心那麼可怕的;所有的苦行當中,沒有一個像安忍那樣難行的。因而作為大乘行者,我們一定要依靠眾多道理,千方百計努力修持安忍的法門。

眾生相續中經常產生五毒煩惱,但在所有的煩惱當中,瞋恨心的損害最嚴重,它不僅能讓我們今生中身心非常痛苦、來世感受惡趣的苦果,還能將以前的善根摧毀殆盡。其他的煩惱有沒有這種力量呢?的確是沒有的。就拿貪心來說,如果你對某人生起猛烈的貪心,戒律雖然可能不保,墮入惡趣的苦果也無法避免,但千百萬劫所造的善根是不會摧毀的。同樣,邪見也是相當可怕的煩惱,能將自己的戒律破壞或者善根中斷,但它不可能摧毀以前的善根。其他的嫉妒、傲慢、愚癡等煩惱,更不具備這種功能了。因此,小乘中經常講:“生一百個貪心,也不如生一個瞋恨心厲害。”

為什麼瞋恨心這樣厲害呢?因為它跟大乘的大悲心直接相違,我們相續中若有了瞋恨心,就不可能用大慈大悲來度化眾生。大乘佛法的主要目標,就是利益眾生、幫助眾生,可是有了瞋恨心的話,不但不願意利益眾生,反而想害眾生,或者用各種方式來損惱眾生,此舉與大乘教義完全相違,因此在所有的煩惱中,再也沒有比瞋恨心更重的了。

以前我們曾講過,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說,諸罪惡中,殺生最嚴重,這是從眾生生命的角度來講的。但若從摧毀善根的危害性而言,無有超過瞋恨心的了。有了瞋恨心以後,不但要害眾生,還會殺害眾生,並摧毀自相續的一切善根。漢傳佛教的智者大師等高僧大德,對摧毀瞋恨心的教言竅訣非常重視 ,《佛遺教經》等大乘經典中,也對瞋恨心的過失有過描述 。所以,一切罪惡當中,瞋恨心最可怕。

“難行莫勝忍”,世上有各種各樣的苦行,如外道依靠五火、絕食等無意義苦行,佛教中守八關齋戒以及為了修法的苦行,但是比較而言,這些苦行都不是特別痛苦。一個人為了獲得成就,在修法過程中沒吃沒穿,過一些艱難貧困的生活,並不是特別困難。最困難的是什麼?就是當我們遇到無法安忍的對境,比如有人無緣無故對你毀謗、加害、羞辱,或通過各種方式來危害你,那個時候修安忍是最困難的。此外,還有一種安忍是,如果你的根基不成熟,遇到甚深法門時,由於自己很難以接受,也會產生各種邪見。所以說,一切的苦行當中,修安忍是最困難的。

了知了這些以後,我們要學會不為瞋恨心所染汙,遇到容易生瞋恨心的對境時,要盡量地學會修安忍。否則,果報是非常厲害的!

庚二、已見之果:

若心執灼瞋,意即不寂靜,
喜樂亦難生,煩躁不成眠。

如果懷有熾燃的瞋恨心,那麼就會心煩意亂,不可能處於平靜的心態中,這樣一來,想獲得安樂也非常困難,以至於煩躁不安,夜不成眠。

這一點,許多修行人應該深有同感吧。假如心裡燃燒著瞋恨的火焰,就像身處火坑中一樣,一剎那的快樂也是沒有的。按照《俱舍論》的觀點,一個人若產生瞋恨心,他的意識不會有歡喜心(喜),他的根識不會有快樂(樂),也就是說,心態完全處於痛苦當中。包括他的面目也顯得極為醜陋,整個人的情緒處於狂亂狀態,經常對外境表現出不滿。

有些人如果跟別人吵架,心裡產生瞋恨,當天就飯也不想吃,事情也不想做,說話也是特別衝。別人若給他打電話,他也是無緣無故“啪”把電話給掛了,我們就知道今天可能有誰得罪他了。這種人不僅白天不快樂,晚上睡覺也是不安心,即使睡在珍寶的床墊上,也是一直滾來滾去、輾轉難眠,非常痛苦。

有些道友在辯論、討論的過程中,也不應該互相生瞋恨心,不然,若在那種心態中死去,果報是相當可怕的。《極樂願文大疏》中說:以前在佛陀時代,有兩位比丘為了佛法的法義而展開辯論,最後雙方惡語相譏,互不相讓。年青比丘對年老比丘說了許多粗言惡語,以致年老比丘懷恨在心,氣憤地回到自己的住處,閉門不出,最終死在那間房屋裡,並轉生為一條毒蛇。佛陀知道情況後,先派阿難去告訴它:“你曾於佛陀教法中出家,本可獲得解脫,但如今因生瞋心而轉為毒蛇,你應向所瞋的這位比丘道歉。如果還繼續瞋恨,將墮入地獄之中。”但是毒蛇不肯出來。佛陀又命目犍連尊者去,同樣轉述了佛陀的話。然而,那條毒蛇還是不願出來懺悔。後來佛陀親自帶眷屬來到毒蛇處,對它進行了嚴厲的呵斥,講述了瞋恨心的許多過患。聞後,毒蛇生起真實的後悔心,和年青比丘互相作懺悔後,在歡喜心和信心中死去,死後轉生到三十三天。

像他那樣戒律清淨、精通三藏的比丘,尚且由於瞋心而轉生為毒蛇,我們這些毫無功德的人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平時道友之間不要隨便以惡口相罵,即使自己的有些觀點別人不採納,也用不著特別生氣。最近我聽說有些道友在討論時,經常有吵架的現象,辯論的過程中也經常說些不太愉快、不牽涉法義的話語,這是非常不合理的。辯論有辯論的一種技巧,沒有必要說些亂七八糟的語言來刺傷別人,這是一種愚者的相,而且果報也非常可怕。

如果不管是白天晚上,心態始終處於一種瞋恨的狀態中,據醫學實驗證明,這種人很容易患高血壓、心臟病、精神分裂症等諸多疾病。因此,自己的心態保持快樂平衡,這是非常重要的!

縱人以利敬,恩施來依者,
施主若易瞋,反遭彼弒害。
瞋令親友厭,雖施亦不依。

縱然主人以財產地位的利益、恭敬的恩惠,賜給那些依靠他們的僕人或下屬,但如果主人暴躁易怒,這些人不但不會對他有感恩之情,反而可能會殺害他。

現在的社會上,有些人雖然在待遇方面對下面的人不錯,吃穿住用、地位名聲等方方面面照顧得相當周到。但如果他因為前世的業力所感,經常大發脾氣,用粗暴的行為對待別人,不是今天打、就是明天罵,別人也會忍受不了,寧可捨棄這些待遇,到一個寂靜的地方去,也不願意天天受這份氣。更有甚者,個別下屬會揭竿而起,生起反叛之心,將他殺害。

這種瞋心還令人心生厭離,縱然是自己的父母兒女、親朋好友,都不願意與之親近。即使以布施來攝集有情,別人也不願意接近他,而會遠遠地離開。有些人的生身父母,脾氣非常不好,天天用暴力行為來虐待子女,時間長了,誰也不願意親近他。去年有一位道友說:“母親本來是慈愛的代言人,但我的母親從小就對我恨之入骨,所以我憶念母親的時候,腦海裡根本現不出一個非常慈悲的人。”如果在子女的眼中,自己都是如此可怕,那在別人的心目中,自己的形象就更可想而知了。

現在的社會上,瞋恨心強的人非常可怕。昨前天我聽到一則新聞,說是現在的家庭暴力,百分之九十都是男人虐待家庭婦女。有些女人非常想離婚,但是根本不敢提,一提的話就打一頓,這種生活度日如年,但她們也無能為力。由此可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如果瞋恨心非常強烈,接近他的人也會全部遭殃。我們藏人有種比喻,說:“這個人的瞋恨心很厲害,堅硬的鋼鐵接觸他也會熔化的。”有時候藏人的比喻還是挺貼切的!

庚三、概述:

若心有瞋恚,安樂不久住,
瞋敵能招致,如上諸苦患。

如果有了瞋恨心,無論今生也好、來世也好,快樂是不會長久住留的,由瞋怒所導致,不會擁有安樂的生活。

平時也可以看得出來,瞋恨心非常粗暴的人,生活條件再好、工作地位再高也沒有用,他始終處於一種極痛苦的狀態中,相續中從來沒有快樂,就像毒蛇一樣,每天對著所有的眾生,包括它所住的地洞,散發出瞋恨的毒氣,讓自他不會有安閑自在的生活。這種瞋恨心嚴重的人,大家都非常害怕、敬而遠之。

病人也是如此。有些病人很慈悲,不管自己痛得多厲害,都默默地忍著,從來不會罵人,人家也願意照顧他。但有些病人就不是這樣,他病的時候身邊也沒有親人,別人去照顧他,按理來講又不是害他,不應該對人家挑三揀四,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可是,有些病人真的特別可惡,好像他的病是別人帶來的一樣,經常對照顧他的人發脾氣,以致誰都不願意管他,他的快樂也不會存在。

總而言之,瞋恨的敵人會帶來諸如上面所講的痛苦和過患。也就是說,我們能見得到的,是白天不快樂、晚上睡不著覺,自己眾叛親離,甚至被下屬所殺害;我們見不到的,就是摧毀多生累劫的善根,來世墮入地獄等等。這些今生來世的諸多過患,全部是由瞋恨心引起,所以具有智慧的人,應該通過《入行論》中的竅訣,盡量制止自己的瞋念。若能做到這樣,自己今生中快樂,來世也更為快樂。因此,大家應該朝這方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