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論釋•善說海》講記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無著菩薩著 索達吉堪布譯講


第九十四節課

思考題

  1. 為什麼說想到利害之果也應該恭敬眾生?
  2. 讓暴君生瞋和傷害眾生,二者有什麼差別?請從利、害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3. 看到有些待宰的眾生時,我們應當怎麼做?
  4. 取悅有情、修習安忍,會有哪些殊勝果報?
  5. 這一品的內容對你有哪些影響?具體表現在什麼事情上?

昨天已經講了,具遠見之人想到未來的利害,雖然敵人欺負自己,但也不會對他報仇。同樣,我們發了菩提心的人,遇到一些弱小的眾生,如虱子、小狗咬自己,自己雖然有力量殺死它,但它並不只是一個弱小的眾生,背後還有強大的靠山,如果殺了它,後果必定不堪設想。今天所講的道理,就是對昨天的比喻加以說明。

悲佛與獄卒,
吾敵眾依怙,
故如民侍君,
普令有情喜。

同樣,傷害我的仇敵縱然勢單力孤,我也不能輕易報復,因為大慈大悲的諸佛菩薩和地獄中可怕的閻羅卒,都是他的依怙靠山。所以,我要像平民百般取悅君主那樣,恭敬對待一切眾生,令他們皆大歡喜。

昨天學習了,眾生不管是現相上、實相上都跟佛無二無別,佛陀顯現上也執眾生為我和我所,除了利益眾生外,根本沒有所關心之事。如果害了眾生,就等於害了佛陀,佛陀親口說過:“誰人害眾生,等同傷害我,若有瞋害行,豈屬吾弟子?”大家在皈依三寶時,皈依法就是斷絕一切損害有情之事,假如傷害任何眾生,實際上就是害了佛陀,作為一個佛教徒,這樣做忍不忍心?大家應該想清楚。

那麼,地獄獄卒怎麼會是眾生的怙主呢?這一點也不難理解。如果你即生中害了眾生,來世一定會被惡業之風吹動,前往閻羅殿,接受黑白判官的判決,在地獄中感受無量痛苦。那個時候,面目猙獰的獄卒拿著各種各樣的兵器,口裡喊著“打打殺殺”的恐怖之聲,肆無忌憚地折磨你、摧殘你,其痛苦是難以想像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你殺害眾生的話,總有一天獄卒會在後面站起來,用殘忍的手段進行報仇。

面對敵人不公平的對待和殘害,有遠見、具智慧的人,不單只考慮眼前的利益,而會想到長遠的未來,因此能安忍這一切。世間中也是這樣,有些暴君的大臣殘害下面的民眾,有能力的人雖然可以殺掉他,但一想到國王的勢力及自己將招致的不良後果,沒有人願意去這樣做。

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統統是佛陀和地獄閻羅卒的保護對象,如果傷害了他們,諸佛菩薩絕不會歡喜,自己生起證悟和慈悲菩提心也就沒有機會了。因此,為了得到佛陀的攝受,為了生生世世不受地獄的煎熬,大家現在應當發願:盡心盡力地幫助度化一切眾生,以六度四攝、四無量心的大乘發心和大乘行為愛護他們。這是大乘佛教徒必須要做的事情。發了這樣的菩提心後,倘若遇到小小的危害就以怨報怨,開始反過來害眾生,那不算是真正的大乘佛教徒。

法王如意寶經常講:“作為大乘佛教徒,不僅要遵守大乘教義,即使小乘的沙門四法也不能違背。”沙門四法講了什麼,大家應該清楚,所以凡是學習佛法的人,遇到一些嚴厲的對境,尤其是人和非人的危害時,應該像昨天學的幾個頌詞那樣,盡量地安忍,即使眾生踐踏你的頭頂,也要恭恭敬敬地愛護他,即使別人惡語中傷你,或者以棍棒兵器來殘害你,你也要欣然接受。當然,對凡夫人來講,安忍下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可能旁邊還有人譏諷“這個人真沒膽子”,但一想到未來的利害,這樣忍下來只有百般功德,而沒有任何過失。因此,大家修持安忍時,應該考慮長遠利益,這一點極為切要!

一方面講,世間的國王跟眾生有相同之處,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二者也有很大差別。下面從有害和有利兩方面來進行對比:

暴君縱生瞋,
不能令墮獄,
然犯諸有情,
定遭地獄害。

有權勢的暴君,如果生起極大的瞋恨心,很有可能將我們的財產全部搶走,將我們的權力地位統統剝奪,甚至將我們的身體毀壞無餘。但他的能力僅此而已,無論他怎麼生氣,也不可能讓我們墮入地獄、旁生、餓鬼中,感受無量時日的痛苦。

這一點,凡是懂歷史的人,應該都比較清楚。世間上有很多暴君,他們的有些手段非常殘忍,但損害的只是眾生這一輩子,除此之外他們也無計可施。比如明朝末年政治極端腐敗,神宗遲遲不願立儲,為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受誣陷牽連者無數。憨山大師由於牽涉到皇帝母子之間的對立,殃及被捕,並發配充軍。紫柏尊者為了營救好友憨山而四處奔波,自己也無端卷入皇室的風波,被東廠錦衣衛逮捕入獄。在審理的過程中,他不止一次受刑,且極為殘酷,但大師面對大刑不為所動,還神色自若地為他們說法。執事者有意置他於死地,紫柏尊者感慨到:“世法如此,久住為何?”後沐浴端坐,念數聲佛號,安然逝於獄中。在那種黑暗的社會中,高僧大德無故受害的現象非常多。但對他們來講,不管是死在監獄中,還是死在寂靜地方,都是平等的,沒有什麼差別。即使君主萬分瞋怒,施以種種痛苦折磨,也不能將自己推入三惡趣。

但如果是傷害了眾生,卻會帶來地獄的苦害。《正法念住經》中說:“殺害一個眾生,需要在地獄中住一中劫。”因此,害眾生和害國王的眷屬,差別還是很大的。假如害了一個小小的生命,來世定會在無量劫中感受痛苦。

鑒於此,大家不得不擔心自己以及親朋好友,如果以前殺生太重,現在應該值得懺悔,否則解脫的希望必定落空。這是有智慧人的一種選擇,沒有智慧的話,耳邊聽了多少佛法,也不一定起作用,倘若有了智慧,哪怕只是聽一句,對一生的作用也非常大。麥彭仁波切在《君規教言論》中說:“有智慧的人,哪怕得到一點一滴的教言,終生也是受用不盡。”因此,得到這個法以後,大家要看自己的言行舉止有沒有改變,假如有了改變,你就是所謂的智者,也是真正的修行人;如果沒有改變,你雖然聽了各種佛法,但自相續越來越剛強難化,這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法油子”。

損害眾生,不僅會感受三惡趣的痛苦,世間的一切痛苦也來源於此。龍猛菩薩在《菩提心釋》中說:“世間有情所感受,地獄餓鬼與旁生,所有種種無邊苦,皆由傷害有情生。”所以,你們能不能盡量杜絕傷害有情的行為?如果其他行為做不到,那在一生中發願不殺生也相當重要。如果從小就發了這個願,你以後應該會有光明的前途,不然的話,為了一時的口腹之欲而殺害眾生,完全是鼠目寸光、愚昧無知的一種行為。

前段時間,我們這裡有幾位大學生,我給他們講了一些殺生的過失。盡管他們都是年輕人,大概二十歲左右,以後還要繼續讀大學、考研究生、重新生活,但聽了這些之後,立即發願一輩子不殺生。我們有些人雖然出家多年、受居士戒多年,這些根本問題一直不能行持,而那些大學生並沒有長時間地聞習佛法,只是偶爾聽了一次,就在行為上有著重大改變。可箭,佛法是否能融入內心,完全取決於對法有沒有信心。有時候聽得太多、說得太多,也不一定起作用,關鍵要看你的信心,有了信心的話,才能立下堅定的誓言,對自己的行為有一種約束。

如是王雖喜,
不能令成佛,
然悅諸眾生,
終成無上覺。

上面講了使殘暴的君主勃然大怒,不至於像使眾生不悅那樣遭受三惡趣的痛苦,這是損害方面的比喻。從獲得方面而言,對國王忠心耿耿,日夜勤懇為他做事,令其心花怒放,有可能會得一些地位財產,就像讓單位領導高興的話,下面的人馬上有了不同的待遇,但不可能像取悅眾生那樣獲得佛果。

不要說世間的國王賜予佛果,縱然是帝釋梵天,他們對此也無能為力。佛陀在因地行持六度時,日日夜夜想獲得佛果,以早一點利益天邊無際的眾生。從傳記中也看得出來,他的心情就像特別餓的人渴望吃到飯一樣,做什麼都是為了這個目標,在此過程中,帝釋梵天經常問:“你需要什麼悉地?我能幫助你嗎?”菩薩回答說:“我要獲得無上圓滿正等覺果位,利益無邊的眾生。”聽到這兒,帝釋天王也感到非常為難。既然天王都不可能賜給佛果,世間上的任何一個君主,也絕對沒有這種能力。不要說賜佛果,就連聲聞阿羅漢果,甚至讓我們生起真實的菩提心,他們也的確無能為力。因此,從利益方面講,國王無法給我們帶來什麼利益。

然而,現在的世間人非常顛倒,見到國王或領導高興了,自己就歡喜若狂,而眾生高興的話,他就覺得無所謂。這是不知利害捨捨的一種表現,其實讓眾生高興,對我們生生世世都有極大的利益,可幫助我們直接或間接得到無上圓滿正等覺的果位。怎麼得到呢?如果眾生歡喜,布施度依此而圓滿,安忍度依此而圓滿……有了智慧資糧和福德資糧,斷證功德自然圓滿,成佛一點困難都沒有。所以龍猛菩薩也說:“莫捨諸眾生,獲得佛菩提。”

佛和菩薩的果位,在一切所得中是最無上的。有些人認為名聲重要,有些人認為財產重要,有些人認為地位重要,每個人都有一種希求,整天為此而忙碌奔波,拼命希求錢財美色,可是這些都不究竟,猶如水泡般經不起觀察,雖然暫時有一種快樂,但就像是吃鴉片一樣,後果不堪設想。世間中最圓滿、最快樂的就是佛果,如果沒有希求心,是不可能平白得到的。而得佛果的目的,就是要利益眾生,白天也好、晚上也好,我們最重要的事業就是這個。對此,凡是學這部論典的道友都不要忘記,如果你忘記了,那根本原則就已經搞錯了。

現在學佛的人不少,真正懂得大乘佛義的,的的確確為數不多。大家學習這部論典以後,內心應該有一點收獲,如果有了對佛果的嚮往、利益眾生的渴望,你的言行舉止自然如理如法。但若沒有這一顆心,只是為了短暫的目標奮鬥,這樣活著意義也不大。要知道,世間上的小旁生,都有自己的奮鬥目標,夏天的螞蟻窩當中,有些螞蟻往東邊跑,有些往西邊跑,不知道它的分別念在想什麼,反正跑得是特別快。就像城市裡的有些人,心裡裝著一個渺小的目標,人生幾十年的計劃,對眾生沒有任何利益,只是隨著分別念而飄飄蕩蕩,這樣又有什麼價值呢?

一個人無論在寂靜的寺院中,還是嘈雜的環境裡,只要有一顆利他之心,就是所謂的菩薩,也叫做修行人。如果沒有這一點,外表裝得再如法,人們也認為是大成就者,所作所為卻有可能與佛法背道而馳。因此,在一切當中,利益眾生應當放在首位,若能做到這一點,不久的將來你定會獲得佛果。

有些人認為自己的能力有限,布施等有經濟上的困難,所以無法利益眾生。這倒不一定!其實我們的心很關鍵,以前蓮池大師說:“放生時如果自己沒有財力,在心裡隨喜讚歎,勸別人大量放生,也能獲得無量功德。”平時看見一些可憐眾生,就算沒有能力救它,在它耳邊念一些佛號也有很大作用。以前我看過一部《度狗經》,裡面說有一位沙彌,他在化緣的途中,遇到屠夫正準備宰殺一條小狗,他請求屠夫不要殺小狗,但屠夫沒有理會,沙彌沒有辦法,只好為小狗念經回向。依靠回向的功德,小狗死後轉生到具有財富的施主家裡,成為一個相貌莊嚴的男孩。後來男孩又遇到了托缽化緣的那位沙彌,因前世的願力,他馬上憶起了前世的情景,知道沙彌是自己的救命恩人。當時他特別感激,在沙彌面前皈依三寶,後來獲得了成就。

所以我們看到有些待宰的眾生時,如果自己有能力,哪怕救一個生命,功德也是無量的。但若實在無能無力,在其耳邊無條件地念一些寶髻如來、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佛號,對此眾生也必定有利益。

茫茫無際的輪迴大海中,因果奧妙不可思議,沒有佛陀的無垢智慧,是很難以解開的。所以大家在修行過程中,取悅眾生相當重要,不要覺得這根本做不到,心是非常關鍵的,只要自己有一份信心,做什麼事情都易於反掌。

寅三、攝義:

云何猶不見,
取悅有情果,
來生成正覺,
今世享榮耀。

本品通過教證理證,細緻入微地闡述了修安忍的種種理由。綜上所述,我們為什麼還見不到取悅有情的殊勝果報呢?以上所講的道理,並不只是佛陀的一種說法,而是從方方面面加以論證的。如果你懂得因明邏輯,不管是通過現量、比量還是聖教量,都可以了知:令眾生歡喜,可圓滿資糧、消盡罪障,對今生來世有著重大利益。

我們成就正等覺佛果,離不開安忍波羅蜜,這一點,通過佛陀和許多高僧大德的事跡也可以看出。不管翻閱漢傳、藏傳還是印度的佛教史,哪一位高僧大德的成就,都要先摧毀自己的瞋恨心,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人,在懷著強烈瞋恨心的同時,能夠獲得殊勝果位。當然,修安忍的方法各不相同,我們既可按照《六中陰》裡認識瞋恨本面的密宗竅訣,也可使用顯宗對治瞋恨的有些教言。但不管怎麼樣,就像《三戒論》中所講,自相的煩惱必須摧毀,否則不可能圓滿安忍度。

暫且不說來世成就正等覺,若讓眾生歡喜,今生今世也會享受榮華富貴、美名遠揚的快樂。世間上那些和平獎的著名得主,對人類乃至所有眾生是如何善待的,大家應該非常清楚。作為一個人,無論世間還是出世間,對眾生有悲憫心都是不可缺少的。倘若沒有真正的悲心,想獲成就也相當困難。以前無著菩薩在雞足山閉關十二年,日日夜夜不斷修行,始終一無所成,最後卻因一念強烈的大悲心,才見到本尊彌勒菩薩。因此,來世的果位、今生的富貴,全部依靠對眾生慈悲修安忍。《學集論》中也說:“令眾生歡喜,能圓滿暫時和究竟的一切安樂。”

反之,假如沒有讓眾生歡喜,就算今生的安樂也很難獲得。有些人的脾氣不好,在單位裡不是跟這個吵架,就是跟那個有矛盾,這樣的話,今生的生活會有快樂可言嗎?性格壞的人到哪裡也呆不住,自己看不慣別人,別人也不需要他,所以用不著擺很多教理,周圍的事例完全能證明這一點。華智仁波切也曾說:“世界上沒有比瞋恨更嚴重的過失了,即使其他的德行非常圓滿,但若瞋恨心特別大,也不可能是一位好上師或者好修行人。”

總之,今生的一切快樂,是依靠修安忍,來世的成就佛果,也是依靠修安忍。安忍的重要性大家應該明白,明白了這些之後,對未來不得不做考慮。若有人以狡詐的手段來欺騙你,那個時候,你是按世間的規矩來報復,還是以大乘的慈悲來對待?在選擇的過程中,和平解決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大慈大悲的安忍心來對待一切眾生,對今生來世都有幫助!

生生修忍得,
貌美無病障,
譽雅命久長,
樂等轉輪王。

修安忍的功德無量無邊,大乘經典中有諸多解釋,在此作者也歸納了幾個加以說明:

  1. 貌美:安忍感得相貌端嚴。經常發脾氣的人,面目非常醜陋。有些人照鏡子特別痛苦,抱怨“我為什麼這樣難看啊?”這就是前世愛發脾氣、沒有修安忍所致。有些人容貌非常莊嚴,不要說別人,自己也很喜歡自己,覺得來到這個人間也有意義,這就是他生生世世修安忍的果報。月稱論師說:“忍感妙色善士喜。”安忍會感得相貌出眾,上師善知識都喜歡攝受。上師如意寶以前也說:“長相醜陋的弟子,在依止上師的過程中,有時候連上師都不願見他。”當然,這只是一種顯現,上師倒不一定有這種分別念。以前布頓仁波切也不是特別端嚴,但在歷史上極為有名。

    現在的人特別喜歡漂亮,每天花很長時間打扮自己,浪費很多的人力、財力、物力,但如果天生不漂亮,有時候是白費工夫,最後自己也大失所望、特別傷心。既然如此,那還不如這一輩子好好修安忍,這樣以後,生生世世中都會感得相貌不凡。

  2. 無病障:每個人都喜歡健健康康,不希望疾病纏身。倘若自己前世殺過眾生,短命多病的果報是無法避免的。但修持安忍的人,生生世世會體健無病,一生中不需要吃藥打針,每天都活得非常快樂。我們有些人吃多少藥也不管用,看多少醫生也沒好轉,大多數都是因為前世對眾生發脾氣、害過眾生,倘若今生還不痛改前非,來世仍會變成身弱多病之人。

    這些報應,稍微了知因果規律的人都清楚。以前上師如意寶也特別著重因果法門,經常給我們講《百業經》、《賢愚經》。表面上看來,這些公案非常簡單,就是一個佛教故事,有些人覺得沒什麼可講的,也沒什麼可學的。但實際上其中包含了甚深道理,許多問題非常複雜,並非我們想像得那麼簡單。而且懂得這些以後,言行舉止一定會小心謹慎,對自己的前途、乃至整個社會都有非常大的利益。

  3. 譽雅:有些人特別嚮往聞名遐邇、美名遠揚,這也是修安忍才能得到的。如果沒有安忍,有時候你越宣傳自己,名聲可能越差勁,到頭來無法名垂千古,只落得個臭名昭著。

  4. 命久長:通過修安忍,自己會長命百歲,長久住在世間中。

  5. 樂等轉輪王:除了佛陀以外,世間人的福報和勢力,根本無法與轉輪王相比。轉輪王具有七寶 ,能自由駕馭整個四大部洲,是世間中最有福報者。現在的末法時代,雖然沒有轉輪王出世,但那些帝王將相、總統元首的快樂,也是修安忍而感得的果報。

在座的各位,對未來一點也不考慮的人應該沒有,如果有的話,那就成了順世外道。既然我們來到人間,即生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那是最好不過的,但若沒有這樣,也應考慮以後在輪迴中的處境如何。假如你什麼功德都不具足,名聲也沒有,美色也沒有,身體也不好,心也不快樂,馬上就要死了,那是非常痛苦的。盡管有些人誇口說“無所謂”,但其實他不可能不貪求這些,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快樂,不論在輪迴中轉生成什麼樣的軀體,都要具備這些功德。因此,大家應當從內心中發願:今後盡量地饒益眾生,不傷害眾生,在眾生面前少發脾氣。

當然,凡夫人的習氣根深蒂固,光是聽了這些教言,馬上就完全斷掉,恐怕有一定困難。但這些教言的加持力相當殊勝,這部論典的說服力也極其強大,任何一個世間理論都無法推翻。我們以前也學過文學哲學,稍微懂得一點世間知識,當時老師在上面講,自己覺得不合理的話,馬上就可以推翻。而大乘佛教的這些道理,每一個頌詞的內容,要駁斥的話,根本沒有這種智慧和能力,即使你是研究生、博士生,也不可能挑出絲毫漏洞。不管是聽上師講,還是看講義中的解釋,都會覺得言之有理,自己不得不接受,這就是大乘佛教的偉大之處。

這次通過學習《安忍品》,希望大家的相續能有所改變:以前瞋恨心比較大的,盡量地減小;以前瞋恨心比較小的人,盡量不發瞋恨心。修行應當像階梯一樣步步上升,習氣一下子頓然消失,對凡夫人來講恐怕比較難。因此,我們應再三祈禱諸佛菩薩,尤其是寂天菩薩和法王如意寶,但願他們相續中的菩提心,能真正融入我們相續,將一切眾生看作自己的母親。

以前華智仁波切和弟子隆多在閉關時,隆多的母親找人捎來一大塊上好的酥油。當時華智仁波切問隆多是不是很想念母親,他說有時候還是有點想。依靠這個因緣,華智仁波切要求他七天內觀想母親的恩德。七天之後,他不但對母親的慈愛有了深刻體會,而且對所有眾生都生起了無偽的菩提心,將他們視為自己的母親。後來,依靠這種菩提心的威力和上師的加持,隆多不久就證悟了。

我們每一個人,若按照高僧大德們的教言去實際修持,成就並不是特別遙遠,關鍵在於自己的內心,只有善待一切生命,盡量斷除相續中的瞋恨心,才能獲得圓滿成就!

【第六品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