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課

思考題

  1. 修持佛法的過程中,需要經歷哪五個階段?其各自有什麼特點?請以比喻一一說明。
  2. 聞法的諸多威儀中,哪一條令你最有觸動?為什麼?請引用具體事例進行闡述。
  3. 一般而言,怎麼樣才叫依止上師?為什麼?這方面你有哪些經歷?現在有何感想?
  4. 請以比喻描述聞法的三種過患。倘若聞法時雜有煩惱或不良動機,將會導致什麼後果?最終可得出什麼結論?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正在講聞法方式中斷除法器之三過,略說已經講完了,現在開始廣講:

印度單巴仁波切 曾這樣說:“聞法時要像野獸聞聲一樣;思維時要像北方人剪羊毛一樣;觀修時應如愚人品味一般;行持時應如饑牛食草一般;得果時應如雲散日出一般。”

尊者以這五種比喻,形象地描述了聞、思、修、行、果五個階段(即其他教言書中的見修行果)。

一、聞——聽聞佛法:

正見依靠聽聞而產生。我們剛降生于人間時,會不會有佛法正見呢?絕不會有。除了極個別能回憶前世的轉世靈童外,一般的凡夫人不要說佛法正見,就連世間的基本道理也不懂。所以,依止善知識聽聞之後,正見才能在相續中生起。

世間上有各種錯綜複雜的學問和學說,在這麼多的知識裡,我們遇到了佛法,應該說是前世的福報所感。我每次去新華書店,看到琳琅滿目的書籍,就會感到自己很幸運——若沒有一個殊勝因緣,怎麼可能在浩如煙海的知識中,遇到這麼偉大的佛教?用現代話來說,佛教是最科學、最完整、最圓滿的學說,把一輩子的精力和時間用在這上面,也是非常值得的。因此,我們有幸聽聞佛法時,理當如野獸聞聲般專注,這在下面還有廣說。

二、思——思維佛法:

聽完上師所講之法後,理應逐字逐句地思維,就像北方人剪羊毛一樣。

“北方”主要指玉樹、青海一帶。那裡的羊非常多,尤其是到了春天,羊要褪舊毛、換新毛,此時人們把舊毛從下到上全部剪光,絕不會留下一隻前腿或後腿不剪。以此說明,我們在思維法義時,要將上師所講的道理全部細細分析,沒有什麼好取捨的。比如,今天講了“人身難得”的引導文,那麼你對人身難得的比喻、數量差別等,要一個一個去思維,如是才能對此引生定解。佛法猶如蜜糖,中邊皆甜,不可能像有些人認為的,一部分值得接受,一部分有待觀察,還有一部分應該捨棄。

三、修——觀修佛法:

觀修的時候,應該像愚人品嘗美味一樣,有感覺卻說不出來。

愚人吃酸甜苦辣的東西時,明明品嘗到了味道,決定有這種感受,但就像啞巴吃糖一樣表達不出來。我們修行也應該如此,譬如觀想“人身難得”,若只是絕思絕慮,閉目坐一會兒,這不會有什麼收穫,理應再三思維人身怎麼樣難得,從而找到一種感覺,這時候才算嘗到佛法的美味。

所以,修行佛法一定要深入體會。暫且不談大手印、大圓滿等高深境界,縱然是共同加行中的“壽命無常”、“因果不虛”,如果真正去思維、去觀修,也能深深感受到它的意義。

四、行——行持佛法:

行持時,應當如理如實地做到,而且一定要有強烈意樂。就像饑餓的犛牛找到一片草地,它會饑不擇食地一掃而光,而不是四處都嘗嘗。同樣,我們現在行持佛法,每一個法義都應在實際行動中身體力行,而不是中間取捨一部分。

五、果——最後得果:

所謂的得果,是指每個修法後的所得之果,不一定是得阿羅漢果或佛果。得果時不能糊裡糊塗的,而要像雲散日出一樣,完全顯露實相,沒有任何懷疑。例如修“壽命無常”時,一旦無常觀在相續中真正生起,則於行住坐臥任何威儀中,不會被常有的念頭所轉,一切增益將完全遣除,猶如太陽破開烏雲而散發出光芒。當然,如果前面的聞、思、修、行沒有具足,最後該怎麼樣也是雲裡霧裡,這說明你的果還沒有出現。

以上通過五個比喻,闡明了修持佛法的五個階段。其實《前行》的每一句、每一個比喻,都有相當甚深的含義。如果你對這些道理好好地瞭解,然後再反復地思維,行為必定會有所改變。因此,這次講《前行》,我想講得細一點,雖然自己智慧有限,但以前在修學的過程中,對每一個道理感觸很大,可以說一字一句都曾融入自己的心。現在讓我全部倒出來的話,因為語言水準等關係,可能有一定的困難,然而共同思維的時候,也許能起到打開思路的作用,對你們理解有一些幫助。

在五個比喻中,下面主要分析“聽聞佛法”必須專注,其他四個比喻則沒有廣講:

誠如剛才所言,聞法時要像野獸聞聲一樣。野獸聞聲是怎樣的情景呢?有些野獸酷愛聽琵琶聲,獵人為了將其捕獲,一個人彈奏樂器以吸引其注意,另一個人則乘機向它射毒箭,可它根本不發覺,仍舊怡然專注地聽著。同樣,我們在聽受佛法的過程中,無論在上師面前還是電視面前,也要力求做到如此全神貫注,對法一定要有極其虔誠、純潔的信心。

如果有了這樣的信心,從行為上、態度上也看得出來。有些人剛聽上師講法時,好像獲得了不死甘露一樣,情不自禁地汗毛豎立、淚流滿面、雙手合十,從其眼神、坐姿、表情也可以瞭解他的信心。聽任何上師傳講任何佛法都要這樣,否則,有些人聽課時特別勉強,或者一直打瞌睡,或者以不滿的眼光瞪著上師,或者非要躲在上師看不見的角落裡,這些行為都不如法。按理來講,在上師面前聽法,理當面帶笑容,以喜悅的神態聞受。其實,世間的學生也要如此,假如他聽課時身體東倒西歪,眼睛一直瞟向窗外,或以特別仇視的眼神盯著老師,那老師的知識很難以灌到他心裡。

聽經聞法的時候,專注的姿態非常重要,因為聞法的功德不可勝言,上師在傳法時,不僅人來恭敬,很多非人也來恭敬。記得《未曾有因緣經》講了很多聞法的功德,其中有一偈云:“從聞舍非法,行到不死處,仙人敬事聞,諸天亦復然。”意即聞法能捨棄一切非法,從而到達不死之解脫處,故具有功德的仙人,甚至是天人都對聞法十分恭敬。本來天人有天人的傲慢,一般的功德不可能令其折服,但若有人講法、聞法,天人也會前來恭敬。所以,藏傳佛教許多法師在講經之前,通常要念一遍《普賢行願品》中的“天龍夜叉鳩槃荼,乃至人與非人等,所有一切眾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以此奉勸人與非人專注地諦聽。(但我不具足法師的法相,所以不敢這樣念。)

如今世間上有很多“歌迷”、“網迷”等迷惑者,而我們作為修行人,應當成為“法迷”,聽聞佛法時要陶醉其中,聽上師講著講著,你不知不覺就被帶到上師所講的神秘世界去了,這樣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菩薩地論》也說:“專注屬耳,意善敬住,以一切心,思維聽聞。”聞法時,我們要豎耳諦聽,滿懷恭敬,對所聞法義全心全意地思維,儘量斷除各種分別雜念,在短暫的一兩個小時中一心專注,不要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

否則,儘管身體坐在聽法行列中,表面上看來循規蹈矩,但心裡卻雜念紛飛、東想西想,誠如劄嘎仁波切所言,一堂課神遊了整個世界,下課後什麼教言都沒記住,這是不應理的。不過,業力深重的人往往在上課時心不在焉,正如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所形容的:“常想活佛面孔,從不展現眼前;沒想情人容顏,時時映在心中。”(倉央嘉措一生經歷比較神秘,他的情歌看似與凡夫的心態相合,直接表露了世人的情感煩惱,在貪心重、執著感情的人看來,與自己內心達成共鳴,但在修行人的眼目中,這些全部是修心竅訣。)他還說:“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眼前,肯把此心移學道,即生成佛有何難?”這個教言大家應細細品味。

聽課的時候,尤其不能隨便說話。有些人一聽法就打開了綺語伏藏門,講閒話能說會道,講佛法就啞口無言、三緘其口。這種人在課堂上胡言亂語,打斷別人專心聞法的思路,或者讓別人聽不到法語而斷了傳承,以此毀壞自他善根,來世必將轉生為鸚鵡等旁生。所以,大家在這短短的時間裡,行為一定要如理如法。

現在大多數城市裡的人,聽聞佛法的行為逐漸有所改善。以前有些人因沒有聽過佛法,始終覺得法師講經像老百姓開會,連基本的威儀都沒有,看起來特別可憐,一一改也非常麻煩。大概在1991年,我去了四川某個地方,當時聽法的有一百人左右,法器的過失他們統統具足,看後心裡特別失望。但近幾年來,我們通過各種方式推廣佛教,讓很多人明白了藏傳佛教提倡的聞法威儀,在佛經、戒律中講得很清楚,現在他們的行為越來越如法,從外在行為上,也可以推知其發了菩提心,或者具有密宗的清淨見。

在聞法期間,不僅是說閒話、站著聽法、隨便離開、走來走去、吃東西等不良行為要斷除,甚至包括持咒、念佛、誦經、轉經輪等一切善行,也要放下來而集中精力恭聽。藏地有些老鄉不懂這個規矩,法師在講經的時候,他非常專注地轉著一個轉經輪,這是不合理的。雖然轉一次轉經輪功德很大,但聞法的功德遠遠超過它,聽法時心必須要專注,所有的高僧大德都這樣講。而且那個時候,你的念珠也要放下來,有些人在聞法的時候,覺得這個時間不能浪費,一邊聽課一邊默默地念心咒,或者拿《課誦集》或經典來念誦,嘴巴一直動著,這只能說明此人很愚笨,不懂聞法的功德。如果懂得聞法的功德,就會明白聞法較此遠遠超勝,這時候根本什麼都不用做。

曾有一位老堪布在講《前行》時說,他一輩子念過好幾億心咒,但臨死時最有把握的,並不是念了這幾億心咒,而是聽聞過一些佛法!然而有些人聞思底子比較薄,對功德的輕重不太懂,包括學院極個別道友,認為念咒語很重要,一邊聽課一邊念咒語或者用轉經輪,這都是不允許的。除非上師念傳承時特殊開許 ,此外聽任何法師講課時,心一定要專注。

漢地有些人聞法時坐在沙發上,左手拿一串念珠,右手拿一個轉經輪,眼睛看著電視,耳朵聽著聲音……希望六根都接收到法義。但我覺得這不重要,聽課的時候,其他所有善行要放下來,一心一意地邊看法本邊聽受。有些人聽法時不看法本,這也不合理。上師正在逐字逐句地作解釋,假如你能把這些內容倒背如流,那就另當別論了,但若對法義比較陌生,聽上師的課時必須要看書。而且聽法時不能左耳聽、右耳冒,聽完後一個字也記不住,應當將所聞的法義牢記於心,並經常實地修行。

釋迦牟尼佛親口說:“吾為汝說解脫之方便,當知解脫依賴於自己。”上師攝受弟子的最好方法,其實莫過於宣講佛法。雖然對極少數上師而言,可以像噶舉派瑪律巴一樣,一直讓弟子苦行,最後通過不同的方便直指心性,以令其開悟,但對大多數上師來講,與弟子之間的關係,應主要建立在講聞佛法上。上師一定要講,弟子一定要聽,聽後還要身體力行,這才叫做依止上師。不但依止普通的上師如此,就算依止三界怙主釋迦牟尼佛,也是只此一法、別無他途。佛陀利益眾生的方法,唯一就是轉三次法輪,而不是顯示神通等。因此,佛陀對有緣弟子說:“我已開示了趨入解脫的方便法,至於能否解脫,關鍵看你自己。如果沒有好好修持,即使我是功德圓滿的佛陀,對你也無計可施。”龍猛菩薩亦云:“解脫依賴於自己,他人不能作助伴。”

在整個輪回生涯中,每個眾生全是自來自去。當代著名比丘尼圓照法師(她圓寂後心臟燒不壞)說:“自來自去自三昧,自修自證自金剛。”一切解脫要靠自己,並不是像有些人所言:“我依止了上師您老人家,我的生活費、我的身體、我的證悟……一切統統交給您了!”瑪律巴也沒有答應米拉日巴這樣的要求。上師之所以攝受弟子,就是想通過佛法説明他,而不是需要一個人給自己提水、背包、拿東西,否則,這種關係也不一定是師徒關係。

所以,上師的責任就是為弟子講經說法。除了個別大成就者天天讓弟子幹活,終有一天把鞋脫下來給他一耳光,弟子頓然開悟以外,一般來講,引導弟子的方法,就是告訴他如何聞法——聞法時不能戴帽子、不能穿鞋,遠離三種過失、六種垢染,一定要恭恭敬敬地聽受;然後教他如何修法——首先從加行開始修,不要從正行開始修,因為弟子不懂,聽別人說正行很圓滿,肯定願從正行開始修,所以上師要告訴他修行次第;還有怎麼樣棄惡從善,怎麼樣斷除十不善業,怎麼樣修菩提心……一個一個地給他講。這樣依止上師就起到作用了。

有些弟子依止上師二十多年,成天背個包跟著師父到處跑,但師父從來沒傳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句法語,一味地讓他修殿堂、修佛塔、放犛牛……就像地主對待奴隸一樣,天天使用他、役使他,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如果上師是大成就者,此舉有甚深的密意,我們凡夫人也不敢妄加評論,但除此之外,一般而言,在釋迦牟尼佛的傳承中,上師攝受弟子一定要依靠佛法。

希望我們這邊的很多法師以後到世界各地弘法利生時,收弟子的標準,不要給別人剪個頭髮、取個法名就可以了:“我認可你是我的弟子,你認可我是你的師父,從此之後,我們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師徒關係。你不能得罪我,不然就是破誓言者!”——一句法也沒有傳,破什麼誓言?現在社會上有各種奇奇怪怪的現象。所以,攝受弟子必須要傳授佛法,傳授佛法以後才算是真正的師父!

以上講了上師,下面開始講弟子:

作為弟子,其他行為不重要,關鍵要對上師所講的顯密深法念念不忘,時時刻刻銘記,然後依教奉行,將上師所講的教言付諸實踐,盡心盡力去修持。反之,如果你因煩惱深重,將上師所傳的法義拋之腦後而未記在心間,雖然聽聞佛法是有功德,但這種功德,小狗、小貓在聽法行列中也能得到。若對法義絲毫不能領會,前腳離開經堂,後腳就忘光了,如燒紅的鐵離開火馬上變黑一樣,你的相續不會因聞法而有所改變。

所以,在上師傳法時,大家當以難得之心,將每一字、每一句牢記於心。華智仁波切、堪布阿瓊以及漢地諸大德,在長期依止上師的過程中,對上師非常有信心,將上師視為真佛,故而覺得上師所傳之法極其珍貴,竭盡全力記在心裡。我們實在記不住的話,也應想方設法用其他方式記錄下來。以前學院的有些道友,將每個上師所講的全部錄在磁帶上,最後離開學院時有好幾袋,這也是對法希求的一種表現。可是現在有些人對聞法有種厭煩心,覺得上師一直沒完沒了,眼巴巴地盼望著下課,這種人對佛法的詞義是不能領會的,如此與未曾聞法幾乎沒有差別。

要知道,依止上師的根本是讓你學到一點佛法。比如,世間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並不是老師承認“你是我的學生”,學生馬上就能獲得利益。即使老師像愛因斯坦那麼了不起,但你一個字都沒有學的話,實際上也沒有任何意義。依止上師也是同樣,如果弟子依靠上師學到一些佛法知識,以此令自己煩惱減輕,智慧日漸增上,依止上師才有價值。相反,假如你整天給上師做事情,但上師相續中的智慧一點也沒得到,那真的沒有多大意義。

尤其是現在末法時代,作為上師一定要廣傳佛法,因為不懂佛法的人太多了。當然,弘法也不一定非要有上師的頭銜,一般的居士和出家人也義不容辭。因為佛法是大家的如意寶,並不僅僅是幾個上師的,凡是想護持佛法的人,對此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因緣成熟的時候,即使你沒有“阿闍黎”這種稱呼,也應當盡己所能地饒益眾生。哪怕路上遇到乞丐給他一毛錢,讓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也是弘揚佛法的行為。因此,大家平時對佛法要有維護之心、弘揚之心!

總而言之,在聞法的過程中,首先要專注諦聽,之後要記在心中,同時不要摻雜煩惱,如果與煩惱混在一起,就算將所聞之法記在心中,也不能真正步入正法。以比喻說明的話,譬如向一個碗中倒湯,碗若是扣著,湯會灑在外面,裡面不可能沾一點一滴;碗底若是有洞,即使湯倒進碗裡,也會全部漏光;碗中若雜有毒藥,哪怕是最美味的湯也不敢喝。因此,這三個過失要一一遣除,聽法的時候,既要專注,也要記住所聞法義,尤其是不能雜有煩惱及不良動機。

如果你為了賺大錢、得名聲去聽法,相續中已雜有毒藥了,不管是誰享用都很危險。就像塔波仁波切 所說:“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惡趣因。”如理修持會成為解脫因,但若智慧不夠、信心不夠,不但不能如理修持,反而依靠正法造惡業,正法就會成為惡趣因。《華嚴經》亦云:“牛飲水成乳,蛇飲水成毒。”同樣是水,牛喝了變成乳汁,毒蛇喝了會變成劇毒。因此,聽聞佛法要遣除一切不善心,否則,你對上師生邪見、對同行道友生嗔心,以此心態來聽法是很可怕的。

不僅藏傳佛教中有這種說法,漢傳佛教的智者大師也說:“為利名發菩提心,是三塗因。”還有,藕益大師說:“毫釐有差,天地懸隔……醍醐成毒藥。”本來佛法如甘露醍醐一般純淨完美,可如果有些人沒有用好,它很可能變成毒藥。所以我再三地強調過,城市裡好多居士聚在一起不容易,在那個場合中,儘量不要有一些非法,比如想依靠佛法做生意賺錢,聞法時產生貪心、嗔心、嫉妒心。若能在短短的時間裡,最初有菩提心,最後有回向,中間有正行無緣殊勝,聽法才有真實的利益。縱然你未證悟三輪體空的境界,喇拉曲智仁波切說,聞法時若能做到一心專注,修法時安住於正見等持中不外散,不論學什麼法、修什麼法均以善心來行持,杜絕貪嗔等雜亂分別念,也是一種正行無緣。聽一堂課若能三殊勝都具足,雖然只是一兩個小時的事情,但已為一生積累了非常大的功德。

當然,依靠佛法能積累巨大善根,依靠佛法也能造下極大惡業。有些人聽法時對上師特別恨:“哼,又講什麼呀!天天講一個故事,不想聽!”就好像上師傳的是惡法一樣。而真正接觸惡法時,他卻是興致勃勃,看到電視裡貪嗔癡的畫面特別開心、津津有味,這完全是業力現前,依靠正法在造惡業。其實只要法師口裡講的是善法,即便他顯現上是凡夫人,實則與諸佛菩薩無有差別,沒必要把他當作壞人來對待。上師又不是教你殺人放火,你對上師生顛倒邪見,實在沒有必要!

不僅對上師不能起惡念,對同行道友也不能冷嘲熱諷、不屑一顧、心懷我慢:“他們懂什麼呀!我的左邊是個壞人,右邊也是個壞人,前邊是貪心大的人,後邊是嗔心重的人……唯一我很了不起,是芭蕉樹裡的一棵檀香樹!”諸如此類的惡分別念,都是惡趣之因,務必要一併斷掉。

綜上所述,聞法前要像洗滌容器一樣,先將內心的垢染洗乾淨,如果遣除了耳不注、意不持、雜煩惱這三種過患,才能盛裝清淨的佛法甘露。因此,從明天開始,大家在聽課之前,要看看自己這種法器洗乾淨沒有?沒有的話,則應想盡一切辦法,用正知正念的毛巾好好清洗、好好擦拭。否則,你辛辛苦苦地去聽法,結果卻以惡分別造下極大惡業,這是非常不值得的!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