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課

思考題

  1.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識若貪執外境,分別會有哪些過患?請用比喻一一說明。你對其中的哪個比較有體會?為什麼?
  2. 在聞法和修行時,應當如何斷除三世分別念?如果實在無法斷除,如何才能轉為道用?請引用無著菩薩的教證進行說明。你今後會怎麼做?
  3. 倘若對未來不切實際地幻想,如此會有什麼過患?請以公案進行說明。是否對未來所有的打算都不能有?為什麼?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繼續講聞法時法器的六種垢染。昨天講了傲慢、無正信、不求法三種過患,今天接著講第四種。

戊四、外散:

心識散亂於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上,是流轉輪回之因。眾生無始以來一直沉溺輪回不得解脫,主要原因就是心識不得自在,對五種妙欲 不斷耽著,以耽著而造業,以業力而深陷輪回泥坑無力自拔。一切迷現之根本、一切痛苦之來源,就是心識外散而起執著,因此,無論聞法還是修法,一定要想方設法令心得以專注。

當然,誠如蓮花生大士在《六中陰》中所說,凡夫人剛開始時,心難以控制、無法安住,一剎那也不停止,自己對自己也會生厭煩心。不過這種現象很正常,畢竟你從來沒有觀過心,現在一觀,才發現它動搖得特別厲害,也不要有厭煩心,應當不斷地對治各種執著分別。

不管修學什麼善法,心必須要專注,不要散於外境。如果心散於外境,比如一邊聽課一邊幹活或做事,想同時接受法義相當困難。因為凡夫人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成功率才比較高。所以,聞法時要儘量把所有瑣事處理完、放下,然後全神貫注地認真諦聽,不要心不在焉,聽到一個聲音、看到一個東西,心就跟著跑了,這樣法不可能融入心。我們並不是一心兩用的大根基,有些人說:“聽法時做其他事情,這是我的強項,是我的能力。”這不太現實,除非你有兩顆心。否則,對一個凡夫人而言,按照因明的說法,無分別識(眼耳鼻舌身五識)同時可有多個,但有分別識(意識)只能有一個。一個人只有一顆心,它若專注到美妙的色法上,或動聽的聲音上,或可口的美味上,絕不可能同時專注於佛法。

(當然,聞法的時候好一點,畢竟有上師在那裡傳授,對很多人來說,除了極少數時間走神以外,大多數時間均可專注在法義上。但是禪修或觀察修的時候,心很容易散於外境中,妄想過去、未來的種種,因此,修行時也應以正知正念來守護。)

聽法的時候,要都攝六根、一心專注。有些人耳朵聽著講法的MP3,眼睛卻在看電視節目,這是不可能接受法義的。所以,我們建議聽法的時候,一定要儘量把瑣事全部處理完,空出時間專心致志地聽,最好不要有各種打擾和影響,如此學習佛法從傳承上和理解上才會圓滿。

下面以比喻進一步說明,聞法時心散於外境有諸多過失。此處主要是從五根識貪執外境來講的,當然,這並不是非常嚴格,因為按因明的觀點,眼耳鼻舌身五根識,其本身不會有分別念,但依之可以產生分別念。不過這裡並沒有嚴格地區分,只是依循世間說法——“我的眼睛貪執美色”、“我的耳朵貪執妙音”,從沒有細緻觀察的角度,闡明五根識耽著外境的過失。

一、眼識貪執色法:

眼睛接觸美好的色法時,如果耽著而生貪心,就會因貪心造業而在輪回中無法解脫。死後不但不能投生善趣,反而會轉生為飛蛾,由於以前的習氣使然,夜晚時看到美麗的燈火,依然想拼命追求,便不顧一切地撲了上去……其下場只能是自取滅亡。

關於飛蛾撲火,當代有些科學家解釋為,飛蛾在夜間飛行時,依靠月光來判定方向,這類似于一種“天文導航”。它看到燈火時,錯誤地認為是月光,按本能使自己同光源保持固定的角度,於是只能繞著燈光打轉轉,直到最後精疲力盡而死去。還有一種說法是,飛蛾有一種趨光性,“撲火”就是這一習性的真實寫照。

但這些說法都不承認前世的習氣。其實今生中特別貪執美色、喜好打扮的人,來世必定會轉生為飛蛾。原來有個堪布在一個城市裡講經說法時,要求大家不要特別喜歡打扮,不然變成飛蛾就麻煩了。據說聽完那節課後,有一群美女再也不敢打扮了。

二、耳識貪執聲音:

倘若耳朵耽著美妙的聲音,也會導致禍患無窮。就像獐子、鹿子等野獸酷愛琵琶聲,這種習氣被獵人所利用,最終使它們斃命在毒箭、獵槍之下。

其實,很多好聽的聲音只是刺激耳根而已,沒有什麼真正的實義。但有些眾生貪執聲音特別可怕,假如這方面習氣比較重,來世若得不到人身,很可能變成耽著樂器的旁生。有時候守在一些樂器旁的蟑螂、老鼠,前世也許就是非常出名的歌手。

以前我講過,塔爾寺有位著名的蔣揚夏巴上師,他有一次被請去超度亡靈,死者生前是名揚一方的歌手。在超度的過程中,他念了很長時間的往生法,表情好像不太好,到了下午,他突然開始唱情歌,唱完後再念往生法,最後作了回向。在場的人對此大惑不解。回去後,他的弟子大膽問他為何會有這種舉動,蔣揚夏巴答道:“真是可憐啊!我今天以神通觀察,亡人的中陰身被他方的歌聲所吸引,我怎麼樣勾召,她也不願意回來,只好投其所好,用歌聲來吸引她。由於我的聲音比較好聽,當她對我稍有興趣時,我馬上將她的心與自己的心觀為一體,然後念往生法,超度了她!”

現在很多人也特別愛聽音樂,在我們道友當中,這種人也不在少數。原來我們區下面有一個道友,每到中午,他就一邊炒白菜,一邊開個破收音機,放各種很難聽的歌(現在好像沒有了)。他可能有特殊的耳根吧,那些聲音除了刺激耳朵以外,根本一點也不好聽。但他喜歡得不得了,就算是做飯,也非要放一些音樂來當佐料,覺得這樣對身體有利。

如今個別人有這樣的說法:聽課的時候,最好是放一個輕柔的背景音樂,比如古箏什麼的,不要太大聲,這種感覺十分愜意。可是你的心若真被佛法所吸引,怎麼會需要這些世間音樂呢?每個眾生的意樂確實不同,但聞法、修法的時候,我們的心必須要專注,沒有必要貪著其他聲音。

三、鼻識貪執芳香:

鼻子耽著好聞的芳香,其實過患也比較大。現在很多人特別喜歡芬芳的氣味,拼命地在身上塗各種各樣的香,走路經過你的身邊,一陣香風撲面而來,你也不得不停住往後看一看。昨天有個國外來的道友,見我的時候說:“上師對不起啊,我身上噴了妙香。”我說:“妙香的話不用對不起,應該感謝你。”但如果天天往身上、衣服上噴妙香,旁邊有些人可能感覺舒服,有些人也不一定。

假如你一直耽著好聞的芳香,就會像貪執香味的蜜蜂,最終纏死在花叢中。《蓮苑歌舞》中的金蜂達陽、玉蜂阿寧 ,大家應該記得吧,阿寧就是因為貪執香味,以致纏死於花瓣中。華智仁波切通過描寫這兩隻蜜蜂的愛情故事,開示了甚深佛法的修行次第,其所述與《大圓滿前行》的修法相似,法王如意寶也講過其中的加行修法。

記得當時法王如意寶剛講完《上師心滴》,那天是2001年藏曆四月十六日。于圓滿之際,上師告訴沉浸于無比法樂中的弟子:“前些日子,于光明夢境中,我見到了麥彭仁波切。麥彭仁波切叮囑:在傳完《上師心滴》之後,應傳授《大圓滿前行》。當時我心想:目前情形不太好,我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要圓滿傳授《前行》這麼長的法,恐怕有些困難。於是請求:能否改為傳講《開顯解脫道》,或《蓮苑歌舞》中所述的加行?麥彭仁波切開許了,之後我便發願傳講十萬遍《蓮苑歌舞》中的加行修法。”上師又說:“現在短短的人生中,我不一定能完成十萬遍,所以我將這個任務付囑給你們,你們每個人都要講,只要有十萬個人聽的話,我這個發願就圓滿了。”後來我在課堂上也講過一次,講記可能收錄在《妙法寶庫》中 了。不過在圓寂之前,法王還是將《大圓滿前行》完整地傳授了一遍。

我經常這樣想:麥彭仁波切以智慧幻化身攝受法王,要求講完《上師心滴》後傳授《大圓滿前行》,可見《大圓滿前行》是傳承上師賜予的非常非常甚深的教言,從各方面的緣起來觀察,後人依靠《大圓滿前行》的確是獲得了極大利益。

上師如意寶在1997年為自己擬定了四年傳法計畫,第一年講《百業經》,第二年講《入菩薩行論》,第三年講密宗總說《大幻化網》,第四年講《上師心滴》。整個四年圓滿以後,又傳講了《賢愚經》和《大圓滿前行》。我獨自一人坐在屋裡時,經常思維上師如意寶的一生,尤其是他老人家晚年的教言。上師最後講了《大圓滿前行》,對我們來講是非常好的緣起,希望道友們這次一定要認認真真地對待。

以前我也發願講一千遍還是一萬遍,這次應該能完成。雖然我不是講了這麼多遍,但每個人的耳邊都聽了一遍,有這麼多人聽的話,從耳根的側面來安立,說我沒有講是不可能的,肯定有一千或一萬遍以上了。

四、舌識貪執美味:

假如貪執一頓飯的美味,比如特別愛吃山珍海味、美味佳餚,那就會像魚兒被餌料所誘,最終釣在鐵鉤之上。

現在城市裡的人對飲食十分講究,成天津津樂道的就是某某館子裡這個好吃、那個好吃,看到一個動物,不管是陸地上的,還是水裡的,首先想的是它也許好吃、如何新鮮,這樣的話,所造的業非常可怕。下一輩子你很可能轉生為動物,而那些動物轉生為人,到時你就會成為他們熱鍋裡的美食。

五、身識貪執所觸:

印度的氣候特別炎熱,大象到了中午會成群結隊地去湖泊洗澡,只是為了身體清涼,有些大象深陷淤泥爬不上來,以致活活被溺死。同樣,我們如果貪執柔軟舒適的所觸,也會像這些大象一樣,最終喪命於欲望的泥坑之中。

現在很多人天天想的就是:這件衣服如何細滑、那裡按摩如何舒服……還有些人為了身體白皙動人等去洗黑泥澡,四川連公共汽車上都在打廣告,只要廣告打得成功,人們就覺得肯定很好,對身體接觸方面特別重視。眾生有時看來的確可憐,如果沒有造業,希求皮膚好、身材好倒不要緊,但之所以如此,就是為了吸引異性,在這方面造了許多貪愛的業,以及其他種種可怕的業,真的沒有必要!

除了五根識貪執外境外,《竅訣寶藏論》中還講了意識對外境的貪著,如云:“意為法欺如駱駝失子。”心若迷戀諸法,對男女、財物執著不舍,必定會被法所欺誘,就像駱駝痛失愛子,以致肝腸寸斷,最終喪身於迷戀愛子的痛苦。

因此,我們對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的對境,不要特別去執著,一旦產生執著,則要馬上認識到這是墮入惡趣之因,依靠正知正念來對治。原來有個教授在演講時說,漢傳佛教出家人所穿的草鞋,前五個趾頭露在外面,腳後跟也露在外面,這是斷除六塵的象徵。如果這樣的話,那印度好多姑娘不要說前後,中間基本上也都露在外面,或許是斷除所有對境的象徵吧。不知道經中是否有這種說法,我對漢傳佛教的瞭解不敢說很權威,有沒有這種說法也不太清楚。不管怎麼樣,出家人一定要斷除對色聲香味等的耽著。當然作為欲界眾生,完全不耽著是不可能的,在沒有得聖者果位之前,不吃飯、不睡覺,一切對境都拋棄,這有一定的困難,但最起碼在修行時、聽課時,不要邊貪執五欲六塵邊求佛法,只有全心全意地投入,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最關鍵的是,無論聽法、傳法還是修行,都應該斷除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分別念——不要對過去的經歷浮想聯翩,不要對現在的事情以貪嗔癡擾亂自相續,不要對未來的事情妄想不斷。當然,傳法的時候很容易斷除這些,除非你引用過去的經歷作為公案,否則,心若沒有專注於所傳的法義,而是一味地想著過去、未來,嘴裡不一定講得出來。但聽法的時候還是要注意,有些人身體在經堂中聽法,心卻早跑到城市裡搞非法了,正如藏地俗話所說:“人在寺院裡,心在城市中。”這是對假和尚的一種諷刺。或者一邊聽佛法一邊對未來進行計畫,這些對聽法都有極大的影響。

包括我們每天講完《大圓滿前行》之後,有幾分鐘的實修,修行比較差的人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心都沒辦法把握,產生這個分別念、那個分別念,自己對自己也非常失望;而以前經常實修的人,就會覺得這易如反掌。因為這種實修並非完全安住,完全安住的話,細微分別念還是有害,然而我們現在是觀察修,比如修人身難得的一個引導文,只要想著它就可以,一旦產生其他分別念,用正知正念把心安住,這不是很困難。如果從來沒有觀過心,就像有些小孩從來沒有上過學,跑來跑去誰也管不了,可如果在學校裡受過老師的教導,稍微有點調皮時,老師一教訓馬上就聽話了。我們的心也是同樣,需要反復地修行、串習,否則,各種分別念此起彼伏,不要說幾年、幾個月,就連幾分鐘也無法停止。有些人常常抱怨修行太難,修了一個月,心還沒靜下來。的確,這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無始以來我們狂象般的心未曾被調伏過,如今只用幾天就想讓它一下子靜下來,也是不太現實。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多修、多串習。

關於如何斷除分別念,無著菩薩 給我們一些很好的竅訣:

一、斷除分別過去:

尊者說:“昔日感受苦樂如波紋,已盡無跡切莫追憶之,若念當思盛衰與離合,法外何有可依嘛尼瓦?”

往昔的一切感受,苦也好、樂也好,就像水中的波紋,已經消失無跡、無蹤無影了,沒有必要再去回憶。有些出家人總對以前流連忘返:“我過去怎麼樣談戀愛,怎麼樣打仗,怎麼樣……”有些在家人也喜歡對以前誇誇其談:“我過去如何如何啊……”跟人聊的時候,一會兒傷心流淚,一會兒歡喜雀躍,像發瘋了一樣。無垢光尊者說過,昨天以前的事都過去了,沒有必要去想這些。

如果你非要追憶過去,就應該思維盛衰與離合。比如,過去人聲鼎沸的繁華之地,現在淪為一片蕭條;過去腰纏萬貫之人,現在落魄潦倒、變成乞丐;過去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之人,如今飛黃騰達、富甲一方;過去一家人共處時歡聲笑語、其樂融融,而今各奔東西、音信全無……這些無常之理若仔細去想,對修行會有極大的助益。思維以後你會明白,除了佛法以外,沒什麼可信賴的,也沒什麼可靠的。就像《教王經》中所說,對臨終者來講,唯有佛法才是依靠處、救護者,除此以外別無其他。

“嘛尼瓦”是一個村莊的名字,無著菩薩在家時居住於此,這是對當地人的一種教言 ,就像我們現在說“東北人啊”、“南方人啊”一樣。

所以,在修法或聽法時,沒有必要一直耽著過去。過去的事情最好談也不要談,因為談了也沒有用。如果非要談,則應與無常觀結合起來,這對修法有一定的意義,此時你會感受到,除了佛法,整個世界上沒什麼可信得過的。

二、斷除分別未來:

尊者說:“未來生計如旱地撒網,捨棄無法實現之希冀,若念當思死期無定準,何有行非法空嘛尼瓦?”

對未來的百般籌畫打算,就像在旱地上撒網想捕魚一樣,是不現實的黃粱美夢。藏地有句俗話說:“希望的周圍,總環繞著絕望。”有些人去年炒股票、搞房地產,認為今年肯定發財,到時候賺多少錢,再拿這些錢投資什麼……沒想到整個國際上鬧金融風暴,席捲到了他的“領土”,最後美夢徹底破滅。這樣的現象數不勝數,故應放棄對未來的希望。

如果你非要憶念未來,則應思維死期不定。每個眾生必定會死,但死亡往往不期而至,因此一想到無常,你便有種強烈的緊迫感,進而精進地積資淨障,沒有空閒行持非法,不會隨隨便便散亂放逸。

三、斷除分別現在:

尊者說:“暫時瑣事如夢中生計,精勤無義是故當捨棄,如法食亦以無貪印持,所作所為無義嘛尼瓦!”

“暫時”指現在。對於現在的事情也不能太執著,要把它看作如夢如幻、現而無實,任自己如何精勤,也不會有多大意義,從而應當捨棄一切貪執。

如果你非要想現在不可,那麼無論做任何事情,吃飯、走路、說話、睡覺,都不要特別去執著,否則就會產生煩惱。現在很多人不懂如夢如幻,把什麼都看得特別實有,因實執而造各種各樣的業,若能以無貪、無執著、空性、如幻如夢的見解印持,就會知道世俗中的所作所為皆無實義,唯一行持佛法才有意義,此外對來世不利的非法惡業更要拋棄。

四、總結:

尊者說:“後得調伏三毒分別念,一切念境未現法身前,非思不可之時當憶念,莫縱妄念散亂嘛尼瓦!”

頌詞中的“三毒”,從上下文的連貫來看,應該是“三世”。我看了意科喇嘛的《前行講記》,裡面也說是“三世”,這樣比較好解釋。因為剛才講了過去、未來、現在,這是對前面的總結。在藏文中,“三毒”與“三世”只是一個後加字的區別。

總而言之,後得(出定)時一定要調伏三世分別念。平時聽法或者修行,不要憶念過去的種種,想這些也沒有什麼用;不要隨念現在,以種種分別念擾亂自己;不要妄想未來,應捨棄一切虛幻的夢想。(我們作為凡夫人,未來對善法的籌畫少得可憐,對非法的打算不勝枚舉。)你得地以後,一切分別念和外境全是法身的遊舞顯現,但沒有達到如此境界之前,最好不要想過去、現在、未來。若是非想不可,就要依靠正知正念將這些念頭轉為道用,對治方法始終不可缺少,不要隨妄念而賓士,否則,聽法和修法肯定無法成功。

另外,無著菩薩也曾如此教誨道:“莫妄想未來,若妄想未來,則如月稱父。”此處的“月稱”,並不是《入中論》作者月稱論師。這是藏地家喻戶曉、頗具諷刺意味的一個故事:

從前,一個窮人得到了許多青稞,他將這些青稞裝入口袋裡,掛在上方,自己躺在口袋的下方。(裝青稞的牛皮口袋一般特別大,可能有一兩百斤,他害怕被老鼠吃掉,就掛在房梁上。有些道友也害怕老鼠,就把米掛在梁上,但你不要睡在下面啊,不然很危險的!)他不禁暗自思忖:我現在用這一大袋青稞作為本錢,想必將會擁有大量財物,到那時娶上一位好妻子,她必定會生一個兒子,取名字就是我的責任,那麼,該給兒子取什麼名字好呢?這時,剛好看到月亮從東山升起,於是他想:緣起太好了!乾脆我就為兒子取名“月稱”吧。(他可能是個藏族人,不過也可能是印度人,因為印度人也喜歡“稱”,月稱、法稱等等,有很多“稱”。)正在這時,懸掛口袋的繩子被老鼠咬斷了,袋子恰巧落在他的身上,他就這樣一命嗚呼了。

這個故事在民間還有另一種說法:從前,有個窮人因為偶然的機會,得到了一大袋青稞。他沒有房子可住,就背著這袋青稞翻山越嶺。有一天晚上,他在山頂上過夜,這座山非常陡,山下有個大湖泊。到了晚上,他將袋子放在腳邊,然後就開始打妄想(情節跟上面基本上一樣):我現在有了青稞,以後要娶妻子,然後就有孩子,孩子的名字取什麼呢?可能取“月稱”好吧。正在此時,月亮從東山升起來了,月光剛好照到他身上,他特別高興:我正想著“月稱”,月光就來了,以後肯定會一切順利。想到高興之處,他興奮不已,腳一伸,對青稞袋子踹了一腳,袋子就骨碌骨碌滾到湖裡了。於是他特別傷心,最後也投湖自盡了。所以,月稱還沒有降生,月稱的父親已經離開人間了。

這樣的故事,其實在漢地也有:從前江南有個乞丐,他好不容易要到一點錢,正好路過獎票發售點,一狠心,用身上的錢買了一張獎票。可是衣衫襤褸,獎票無處安放,最後看到手中那根打狗棒,由於經常與狗搏鬥,竹子已經劈裂,正好把獎票藏在縫隙裡。藏好獎票,他就開始幻想:如果中了大獎,我再也不用要飯了,可以配一副金邊眼鏡,然後去住五星級賓館……

過了幾天開獎,那張獎票竟然中了一等獎。他覺得自己從此可以揚眉吐氣、夢想成真了,於是站在橋上挺直腰板,振臂高呼:“我再也不用要飯了!”手中打狗棒劃了一道漂亮的弧線,落入滔滔江河之中。一看,獎票原來在打狗棒裡,他特別的傷心,“撲通”一聲,自己也跳河而去了。

類似的公案確實比較多。因此,對未來沒必要抱有太多幻想,就像我剛才所說,希望的周圍總環繞著絕望,計畫沒有變化快,你的美夢非常脆弱,很容易就會破滅。現在很多人常想:我現在怎麼樣賺錢,賺錢之後怎麼樣買房子、買車,那時候我要如何如何……甚至為了根本沒有出現的事情,就開始跟家人吵架,這種情況在藏地也有:

曾有一家人生了個可愛的孩子,孩子比較調皮。那個父親妄念比較多,有一天他想:“雖然現在家裡很窮,但我會想辦法掙些錢,然後買一匹母馬,母馬必定會生一個小馬——”於是他跟孩子說:“以後有小馬的話,你太調皮了,千萬不能害它。”孩子說:“啊,不行不行!到時候我要騎小馬。”父親特別不高興:“我剛才不是說了嘛,你不能害它!”就給孩子打了一棒,結果孩子當場死亡。

所以,對未來不切實際的幻想,還是要儘量少一點,理應把握當下,依靠佛法如理行持,只有這樣,修持佛法才會圓滿成功。否則,像以前有個出家人,他經常想:“以後我要當大法師,蓋一間大寺廟,這個廟要建在離東邊遠、地勢好的地方,到時候大雄寶殿如何如何修,大雄寶殿上的琉璃瓦買多少錢的……”有時候聽起來特別可笑,但讓他陶醉一下也可以。

我們不但對未來不要去想,對過去的許許多多,尤其是一些非法經歷,也沒必要跟別人講,或者自己沉浸其中,這些分別念要當下斷除。聽法或修法的時候,心應該轉入善法,就像前輩大德所講,要時時刻刻觀察自己的心,分別妄念不斷湧現時,用正知正念將其調伏,這樣修行和聽法才會成功。

當然,法王如意寶也講過,作為修行人,對未來修法方面的打算可以有。比如我聽完這個法以後,再聽一個什麼法;我修完加行之後,再念一個什麼經典,這種計畫還是有必要,但其他無意義的籌畫能免則免。我有時候很想這個月好好呆在家裡,結果卻住不成,突然有一種因緣,就被業風吹到外面去了;本想下個月出去一趟,要辦什麼事情,心裡打算得好好的,結果又去不成。未來的事情並不一定能隨心所欲,因此不必想太多,隨緣轉比較好。既然幾個月以後的事情現在決定不了,那幾年以後的事情更不用說了。有一個居士跟我講:“再過十年,我決定會在您座下出家!”不要說十年,十個月以後能不能決定也很難說,但有些人就是不懂,十年以後再出家的話,或許他也變成骨灰了、我也變成骨灰了。

因此,過去、未來紛繁複雜的妄念根本沒有值得信賴的時候,尤其在修法、聽法時,心思旁騖很有影響。有些人為了明年的事情,現在就開始胡思亂想,整個晚上都睡不著,這只是散亂之因而已,應當全力以赴予以消除。心如果外散的話,務必要以正知、正念、不放逸將其轉入善法,這是非常甚深的竅訣。倘若不懂這些,表面上你在聽法行列中,實際上什麼法義都得不到;假如懂得這些竅訣,就像明白儀器的說明書後即可使用一樣,不管修學什麼樣的法,全部可以融入自相續。所以這方面大家一定要關心!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