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課

思考題

  1. 什麼叫做內收?聞法和修行時若內收,會有什麼樣的過患?你平時是這樣的嗎?
  2. 修行時如何才能做到鬆緊適度?請引用公案、教證加以說明。這與世間的做法是否相違?對此你有哪些體會?
  3. 聞法時在什麼情況下,會產生疲厭的心態?產生這種心態時,應當如何對治?假如實在無法對治,那應該怎麼辦?
  4. 今生遇到如此殊勝的佛法,是不是平白無故的?為什麼?明白這個道理,對你心力提升有哪些幫助?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昨天講了聞法時根識不能散亂而耽著外境,否則法義絕不可能被接受。作為凡夫人,外境稍微出現一點事情,自己就會開始散亂,但學習過大乘佛法、尤其是懂得聞法方式的人,在聞法和修法時,應該用正知正念來攝持,這是至關重要的。

下面講聞法方式中六種垢染的第五種:

戊五、內收:

聞法和修行時不能過於內收,有些人專注得有點過頭,抓住一個法義就非要把它弄懂或修成,比如修風脈明點時,心一直耽著耽著……以至於身體不適,心也不適,最後出現種種違緣。如果在聞法時僅僅專注佛法的個別詞義,則只能記住一個道理,而無法記住所有道理,這就如同馬熊挖雪豬子(旱獺)一樣得此失彼,不可能有了知一切的時候。

馬熊,在藏地民間故事中出現得比較多,它喜歡挖地洞在裡面睡覺,對不高興的對境經常搏鬥、殺害。尤其在冬天裡,它挖洞的過程中,有時候會挖到正在冬眠的雪豬子 ,它看到雪豬子一家都在睡覺,就特別生氣,於是把一隻挖出來,用拳頭狠狠地打一拳,放在屁股下,又繼續挖另一隻。因為前面那隻已被打醒了,所以它抓住另一隻時,前面那只就跑了……這樣一來,馬熊不管挖了多少雪豬子,到頭來只能得到一隻。

漢地也有“黑瞎子掰苞米”的說法,說是狗熊掰一個苞米,藏在腋窩下,再掰一個時,前面的就掉了……這樣掰一個、掉一個,最後忙活了半天,就只剩一個在手裡,與此處的馬熊差不多。

這是一種愚笨的做法。就像有些人修行時,只能抓一個,其他什麼都不考慮,如此無法受持所有的內容。或者聽課時心沒有全面地專注,只能記住一個法義,比如法師講一個公案,你就記這個公案,法師又講後面的內容,你就把前面的公案忘了……這樣一直下去,到了下課時,你只記得最後一個,前面的統統忘光了。

其實,人的心態調整很重要,如果你對佛法的基本道理都不會聽,就需要多花一些時間掌握聞法方式。比如,法師說的話該怎麼樣記?怎麼樣看書?看完書之後,如何將自己的理解、書本上的意義、法師講的內容三者結合起來?有些人在上師講課時,根本不看書,只是一味地聽著,不知道根據什麼內容在傳授;有些人書裡的內容也不管,上師講的法也不管,只是一直悶頭坐著;有些人甚至在法師講課時,以毗盧七法打坐,開始修拙火定……種種奇怪的現象非常多,這些都是不懂聞法規律的表現。

以前金旺堪布剛給我們上課時說過:“你們在一段時間內還是要訓練訓練,不然怎麼樣聞法都不懂。”的確也是這樣,有些新的出家人和居士,覺得佛教的傳法跟世間的講課一樣,不明白二者的風格與方式並不相同,適應起來需要一段時間。如今大城市裡的許多人,學習風氣很不錯,但聞法規律還是要重視,以上所述的三種過失怎麼樣消除?六種垢染怎麼樣對治?理當對此細心琢磨。如果你做好了,法師講的法就可以融入心中。

在受持佛法的時候,倘若心思過於內收,便會記一個忘一個,無法將所有內容融會貫通,還會出現昏昏沉沉、懨懨欲睡等弊端。《親友書》中也講了,昏沉等五種障礙,是掠奪善法財富的盜賊。因此,心過於內收或者外散,是修行中的大障礙。有些高僧大德經過多年的修學,知道哪些是修行的違緣,所以在修行時能做到鬆緊適度。而有些道友剛開始時特別精進,一直廢寢忘食、日日夜夜地勤修,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旁邊人說這對身體不好,他也不聽;再過一段時間,又太放鬆、太懈怠,除了三四個小時,其他時間都在睡覺,這完全是墮入兩邊,走極端。

前兩天講《前行實修法》時,我就講過,修行是終生的事情,不是一兩天、一兩個月的熱情。有些修行人很著急,覺得自己那麼長時間沒遇到佛法,現在好不容易遇到了,一定要馬上開悟、馬上得感應,這是不現實的。修行是一項漫長的工程,你們讀大學都不可能兩三天就立竿見影,出世間的解脫更不用說了。因此,大家一定要把這個道理弄懂,特別放逸時要求自己不要太懈怠,每天把該用的時間用上;特別精進時也不要太內收,要有一種放鬆感,切莫急於求成,否則很容易出事。

不能太緊也不能太鬆,這類公案在佛經中比較多。譬如,《雜阿含經》、《大智度論》中有一個二十億耳的公案,就說明了這個道理:二十億耳(首樓那),在嘎達亞那(迦旃延)尊者座下剃度出家。一年以後,他請求去見佛陀,因嘎達亞那尊者要三年才能召集十位比丘來授具足戒,因此托他帶口信給佛,請求佛陀應允五位比丘即可傳授圓滿戒。

二十億耳到了佛陀那裡以後,在佛陀身邊有時間就作經行。但他腳底有毛 ,皮膚細薄,經行時常腳底流血,於是佛陀特別允許他穿一層底的鞋子。但他沒有穿,他說自己捨了八十車的金錠和七象隨從,從在家到出家,如今怎能貪著一層底的鞋子!

他很精進地隨佛修行了一段日子,但還是不能證果。他就開始有點動搖:“我是一個富家子,大可捨去比丘戒,還俗回家做居士,享受自己原有的財富。常行佈施供養僧團,也是修行。”佛陀知道他求證心切,用功過度,就在他動念後,便讓一沙門去呼二十億耳來。

佛陀問他:“你在家時,善於彈琴嗎?”他回答:“善於彈琴。”又問他:“彈琴時,若是琴弦太緊,能得到和雅琴聲嗎?”他說:“不能。”佛又問:“若把琴弦轉緩,能得到和雅琴聲嗎?”他說:“不能。”佛又問:“若把琴弦調得不緩不緊,能得到和雅琴聲嗎?”他說:“能。”

佛於是告訴他:“同樣的道理,修行太精進,會增加掉悔;修行太放鬆,則令人懈怠。因此,應當不鬆不緊地修行,不要耽著也不要放逸。”他聽了佛的教誨,歡喜頂禮而去。後以正確的態度修行,不久證得了阿羅漢果。

《前行》中晝辛吉的公案,跟這個公案比較相似:從前,阿難尊者教誡晝辛吉修法時,晝辛吉有時緊張過度,有時異常鬆懈,而未能生起任何修法境界。於是他便前去請教世尊。世尊問:“晝辛吉,你在家時擅長彈琵琶嗎?”他回答:“極為擅長。”世尊又接著問:“那你彈奏時所出的妙音,是在琴弦極度繃緊時發出,還是在琴弦十分鬆弛時發出呢?”晝辛吉呈白道:“這兩種情況都不是。只有琴弦鬆緊適度時,才能發出美妙動聽的聲音。”(晝辛吉這方面確實有經驗,因為琴弦繃得太緊的話,發出的聲音特別尖銳刺耳——雖然我不會彈琴,但我們這裡很多道友比較精通。)

世尊教誨說:“那麼,你修心也與之相同。”

(不能太鬆也不能太緊,這是很關鍵的問題。每個人剛開始都有太緊的毛病,包括我自己在內,最初學佛時很小,倒沒什麼感覺,但剛出家以後,邪見比較重,看到有些老喇嘛戒律上、行為上稍有不如法,就想:“這算什麼出家人!我今天開始出家了,一定要如理如法。他們這些沙門啊,出家這麼多年了,還在幹什麼什麼,他們的行為、他們的說話……”很多邪見就冒出來了,自己覺得很傲慢,特別注重威儀等表面形象。現在有些居士也是這樣,剛學佛兩三天,就教訓這個、教訓那個,甚至對上師也批評:“您應該這樣這樣,我們佛教如何如何……”開始講很多大道理。這種人剛開始特別精進、特別認真,但慢慢地就滑下去了,最後根本對法本看也不看,很多行為也不如法。因此,大家平時一定要注意。)

晝辛吉依教奉行,鬆緊適度常年如一日地修行,(境界非常高的人都會這樣修行,十年是這樣,二十年也是這樣,只有長期努力才有明顯的效果,一兩天是達不到的。)最後證得聖果。

這個公案,在《四十二章經》中其實也有 ,說法比較相似,佛陀在最後教誡道:“學道猶然,執心調適,道可得矣。”如果心不調適,身體就會疲乏,身體疲乏就會更加心煩,更加心煩就會道心退失,從而造下各種罪業。所以,《四十二章經》中對鬆緊適度的道理講得比較清楚。你們方便的話,關於調心的具體竅訣,應該多翻閱《雜阿含經》、《大智度論》等經典,對裡面的道理要再三體會。

世人也提倡有鬆有緊、勞逸結合,如《禮記》云:“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張,指拉緊弓弦;弛,指放鬆弓弦。意思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良方。因此,做任何事都要有一種竅訣。比如企業管理或寺院管理,管理人員如果太嚴格,什麼都按照規矩辦事,條條框框理得非常清楚,那可能太緊了,大家都呆不住,全部會跑光;如果太鬆了,什麼規矩都沒有,整個組織無頭無尾,誰也不願意呆在那裡。所以,我非常佩服上師如意寶,且不論他老人家修行的鬆緊適度,僅僅是對學院的管理,許多方式也非常符合現代人的規律。

大家以後不管在佛教道場還是世間單位,做管理人員時應該掌握分寸。如果你太凶了,別人把你看作魔王一樣,也不行;如果你太軟了,別人把你看作牛糞一樣,根本不當個人,也不行。你要管理的話,則應像《君規教言論》所講的那樣,有忿怒的一面,也要有寂靜的一面,不管你內心的境界如何,行為上有了這樣的調整,做任何事情都很方便。

修行的時候也是同樣,不能太鬆了,否則,整天吃喝玩樂、迷迷糊糊,非常可憐;也不能太緊了,雖然有些人精進值得隨喜,但能否長期保持也很難說。我們學院有一個男眾發心人,他剛來的時候,離我院子大概五十米的地方,就開始磕長頭過來,我勸他不要磕、不要磕,但他一直不聽,頭上流了好多血。他信誓旦旦地說:“我從今天開始依止您,您所有的弘法利生事業,我一個人全部接下來,我一定要成為您最好的弟子!”當時我看他有點過激,不太好,但後來技術還可以,就把很多工作交給他。結果不知道他是累了還是怎麼了,又太放鬆,許多行為就不好描述了,跟以前完全截然不同。所以,一個人剛開始又哭又鬧又特別精進,我也不敢全部相信,不知道他以後能不能長久,還有沒有這樣的精進。

世間上的工作、生活,甚至是感情,其實也需要長期觀察。前不久我聽老鄉說,去年有兩戶人結成親家,最初關係特別好,本來你是你家的帳篷,我是我家的帳篷,但因為這兩家太親熱了,過年期間竟把兩個帳篷架在一起,然後你吃我碗裡的東西,我吃你碗裡的東西。沒想到好景不長,幾個月後,彼此之間又發生各種矛盾,最後弄得非常不愉快。不過,對於他們的結局,很多老年人早就預料到了:“他們兩家今年太親密了,明年可能有不吉祥的事發生。”實際上聞法和修行也是如此,一個人若非常極端,太放鬆了或太精進了,有些老修行人就知道他修行定然無法成功。

瑪姬拉准空行母也說:“不緊亦不鬆,彼具正見要。”瑪姬拉准是藏地十分著名的空行母,她依靠顯宗的般若經典開悟,之後依止帕•單巴桑吉,創立了般若法門——斷法派。她所傳下來的法脈,藏地各教各派都在修。她還將很多伏藏品隱藏在神山中,後由一些高僧大德取出。有關她的生卒年代,很多歷史都不相同,有些說她降生於西元1103年,西元1204年圓寂,還有些說她生於1031年,但不管怎麼樣,她以悲心和空性的境界攝受了無量眾生,尤其是對天龍鬼神,通過佈施身體與空性、悲心結合起來,從而收服他們、降伏他們,是這樣一位大成就者。她在給後人留下的教言中說,平時聞法或修行時,不能過緊也不能過鬆。過緊的話,容易出問題,有些閉關者修行時一直特別專注,身心都有點不健康了,出關時眼睛紅紅的、頭髮長長的,見了就害怕;過鬆的話,像有些人一樣,放棄閉關跑到城市裡去了,因果在他眼裡也不存在,什麼都像虛空一樣,這種人現在特別多。所以說,太緊了不行,太鬆了也不行,不緊不鬆才是甚深的秘訣。

薩繞哈巴說過:“心如解緊縛,鬆之得解脫。”心裡的束縛若能鬆開,就可以得到解脫。然而,現在有些人對解脫特別耽著——“上師您可不可以用棍棒打一打我,我很想開悟啊!我二十多年都沒有學佛,今天學了佛,才發現落了這麼多課,好多法都沒有聽,很多境界都沒現前,好著急啊,我一定要馬上開天眼!”自己也用頭使勁撞牆,想開天眼,這是不現實的。修行需要一段時間,剛開始學佛不要過急,不管怎麼樣,你現在遇到佛法還是很好,可是一口不能吞下一鍋飯,應該一步一步地來,這樣境界才會在你相續中出現。修行應當長期不斷地串習,藏地漢地的很多大德都是在十年、二十年中,常年如一日地努力,並不是在上師面前灌頂那一天非常精進,或者聽一兩堂課、看一兩本書非常精進,這不算什麼,不一定馬上獲得解脫,必須要有長遠的打算,如此修行才能成功。

總而言之,心既不能過緊而內收,也不能過鬆而外散,要做到不鬆不緊、恰到好處,諸根悠然而住。當然有些人很會放鬆,就像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所說,放鬆方面不必去勸 。我跟有些道友說:“你要注意身體,不要太精進了。”“啊!上師您這方面不用勸,我放鬆倒沒有問題。我有兩個特徵,一是睡覺,二是吃飯,這兩者不用任何善知識來引導。”可是對個別人來說,如果心不會調整,剛開始學佛、尤其是閉關時比較著急,非要得成就不可,這個也要學、那個也要學,不學又不行,最後把身體弄垮了,心裡會更著急,心裡越著急,事情就越辦不成。所以,大家要牢記上面的教言。

戊六、疲厭:

若因講法時間過長而感到饑餓難耐、口乾舌燥,或者遭受風吹雨打、烈日暴曬等情況時,切切不可心生厭煩,進而不願意繼續聽法,斷然放棄。

以前在藏地,聽法的條件特別簡陋。包括我剛來學院的時候,上師講課的經堂雖然比較破爛,但還算能擋風避雨,而我們自己講課或者聽傳承時,十年左右都是在烈日暴風中度過的。我當輔導員時,有七八十個人(藏族喇嘛)聽,有一次在冬天,我們坐在院子裡輔導法王如意寶剛講的《釋量論》,天上正落著鵝毛大雪,地上凍得堅硬如鐵,但大家為了佛法都能挺住,不像現在有些人,有這麼好的經堂還要拿墊子,當時什麼墊子都沒有,就坐在冰地上,身上也沒有蓋的,一個個像雪人一樣。有時突然刮起狂風,書夾裡的書都被風卷走了,我們到處去找,這種現象相當多。但那個時候,每個人都非常堅強,一想到往昔大德的苦行和為求法而犧牲的公案,就覺得自己這種經歷很光榮、很快樂。不像有些大城市的人一樣,總抱怨走路去聽課太累了,在水泥地上坐一會兒都不行,各種講究特別多。

在聽法的時候,假如法師講法時間太長,也不要生厭煩心:“你囉囉唆唆一直講什麼呀,早一點下課多好!”這種人可能是福報不夠吧,其實聞法時間越長越好,可有些人的感覺不是這樣。如果法師講得很精彩,時間一會兒就過了,若有些法師顯現上比較囉唆,他就開始抱怨連天了。但無論如何,法師講的全是佛法,佛法非常稀有難得,聽多長時間也不該有厭煩心。

其實,現代人跟古人相比,講得不是很多,聽的機會也很少。以前清涼國師講了五十次《華嚴經》(八十卷),每天都講八個小時(有些法師講一兩個小時就累了,人的心力還是差別很大);道宣律師也聽受並傳講了二十多次《四分律》。在藏地歷史上,宗喀巴大師講經最為厲害。有一次,大師晚上和眾人在一起烤火,談到印、藏諸高僧的傳記時,感歎地說:“從前在藏地,同一時期講經最多的,莫過於大善知識慧獅子了。他在同一法會中,每天能講十一座不同的經論。”當時,諸位弟子祈請大師也跟他一樣,在同一法會中,講授十一部經論。大師看他們態度極為誠懇,於是答應說:“如果我再努力一點,也許能辦得到。”

大師遂閉關二十天,溫閱參究一切經論,出關後,突然宣佈所要開講的經論為十五部。當時聽者來自各地,聽說此訊,無不歡喜雀躍,相繼前來參加。自此以後,大師每日講論十五座,未嘗間缺。(那時候的弟子真了不起啊!一天十五部論典,讓我們聽的話,感覺怎麼樣?)其中有兩部小論提早講完,馬上補充兩部。所以此次法會,大師前後總共講了十七部大論 。此後,大師又曾在一個法會中,同時講了二十一部大論。

所以,在藏傳佛教中,有些大德講法實在令人歎為觀止。當時的弟子也不像我們一樣——漢地有些居士星期天一下午聽三個小時,就開始大呼小叫:“啊!我屁股都痛了,腳都軟了,腳都硬了。”腳外面是軟的肉,裡面是硬的骨頭,腳本來就是這樣,不知道你硬軟是怎麼分的,但聽課從來沒有聽說腳硬了、腳軟了。如果讓你看三個小時的連續劇,你一點都不覺得累,可能還想不斷看下去,眼珠沒掉到地上就算不錯了,這時你不用吃、不用喝、不用上衛生間,非常的精進。現在人就是這樣,搞些亂七八糟的事,搭上多少時間都沒關係,就像一個小孩子,讓他在外面調皮,蹦蹦跳跳,幾個小時一晃就過,但讓他做一個小時的作業或看書,“不行啦,我可不可以出來一下?”所以凡夫人做有意義的事情,稍微聽一點課、修一點法,就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毛病了。

大家對法一定要有耐心,要有虔誠的信心,不要認為聽點兒佛法就很累。你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一個小時用來聽法,其他二十三小時做別的也可以。現在城市裡的很多人,一個星期只用一下午聽三個小時的課,那整個星期有多少個小時啊?這三個小時用在佛法上並不過分,你也不要認為:“我聽佛法的時間太長了,腰都直不起來了。”——是不是全部因聽法而成脊椎炎了?

當然,如果講法時間太長,你生起厭煩心,實在不願意聽,堪布阿瓊在教言中說:“此時你可以站起來,發願‘我不離法、不離上師’,然後離開傳法的地方,否則,對上師和佛法生邪見的過患更嚴重。”這的確是一個竅訣。聽法並不是強迫的,是為了自己獲得解脫,所以聽法的意義相當大。在家人不懂這一點也情有可原,但是作為出家人,既然選擇了這一條路,把世間的一切都捨棄了,對聞法就應該有希求心。

現在大城市的居士集中學習,我覺得他們很可愛,就像遠離父母的孩子,聚在一起說“我們要好好學習、做作業”,這樣的話,這些孩子特別可愛。如果有父母在,父母會一直盯著你,但父母不在時,若仍非常自覺,這樣的孩子比較乖。其實凡夫人跟孩童一樣,如果沒有上師引導,不會做好事,這是決定的。但現在有一部分人,我覺得還是非常好,你們以後應再接再厲,不能聽一兩堂課就滿足了。世間上的事情要想成功,也不會只做一兩次就可以了,因此,大家在佛法方面一定要不斷地強化、不斷地努力。

如果你產生厭煩心,千萬不要放棄,應該提醒自己:如今我已獲得暇滿人身,沒有淪為地獄、餓鬼、旁生,並榮幸地遇到了具有法相的上師,擁有聽聞甚深教言的良機,這是無數劫中積累資糧的果報,對此我要好好珍惜!

什麼是“具有法相的上師”呢?上師法相非常非常多,但總的來講,格魯派認為“看破今生”是最關鍵的法相;噶當派認為不管學顯宗還是密宗,“戒律清淨”是最主要的;甯瑪派華智仁波切為主的上師認為“具足菩提心”是一切法相的要點;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中,尤其提到了密宗上師必須具備精通密宗、咒語圓滿、得到暖相等八種法相,在此基礎上,按照上師革瑪燃匝的觀點,又加上“傳承清淨”這一條。當然,如今末法時代,全部具足這些法相是很困難的,然而只要精通佛法、有饒益之心,也可以算是合格的上師,依止這樣的上師十分幸運。

我經常都會想:在短短的人生中,遇到了法王如意寶,真是千百萬劫的大福報。如今誤入歧途的修行人特別多,因為沒有智慧,遇到邪師還沾沾自喜、到處炫耀,卻不知有些上師是學外道的。末法時代,什麼樣的事情都會出現。在這個時候,宛如佛陀般的大成就者——法王如意寶之無垢傳承、顯密圓融之甚深教言,對我們來講更顯得彌足珍貴,不應該有絲毫懷疑,在人心混亂的這個時代,遇到它是自己的福報,理當有種歡喜心。

有些居士很清楚,現在我們一邊聽聞一邊修行,這種因緣特別殊勝,機會相當難得。昨天我遇到一個道友,他曾在持頭陀行的寺院呆過,也在強調專修的寺院呆過,後來以不同的因緣來到學院,感覺沒有聞思確實不行。他說,光持頭陀行的話,日中一食等行為是很好,畢竟戒律清淨乃一切功德之本,可行為上如理如法,無法對治內心的煩惱;後來他到專修的寺院裡去,也因為沒有強調聞思,很多道理都不懂,只是天天呆在那兒念咒語,煩惱還是解決不了。再後來,他到學院以後,才有機會瞭解佛法的真理,同時也有機會依法觀修。我們並不是自贊毀他,多年來依靠上師如意寶的培養,很多人基本上都明白:先要找一位好上師,上師的顯密修法要完整;然後先聞思、再修行,次第應該搞明白;同時戒律必須起到基礎作用,這樣修行佛法才會圓滿。

今生遇到這麼殊勝的法,並不是平白無故的,《般若攝頌》等大乘經典中說,這是多生累劫積累資糧的結果。現在有些人認為:“我出家是偶爾的因緣,因為跟家人吵架,吵架成就了我出家。”“我學佛是我的對象、我的朋友造成的。”“我是無因無緣來到學院的。”其實這只不過是暫時的緣而已,真正的近取因是你前世與大乘佛法結過緣,而且在無數上師和佛陀面前行持過善法。到時候我給你們講《般若攝頌》,你們就會知道,光是耳邊聽到法音、手裡拿到法本,也需要前世因緣,否則,聽也聽不到、拿也拿不到、看也看不到。這就是因果,乃佛陀親口所說,不是我們以分別念信口開河的。

要知道,佛法確實很難以聽聞,《未曾有因緣經》中云:“佛世難值,法難得聞,人命難保,得道亦難。”現在能聽到如此甚深妙法,真好似一百個小時中吃到一頓飯一樣,可謂千載難逢、令人欣喜,因此,理應以最大的精進心、歡喜心來聽受。我們每個人的因緣各不相同,有些人一輩子都能在佛法中度過,就像上師如意寶,從傳記中看,他老人家從五六歲直至七十多歲圓寂之間,包括在十年浩劫的時候,也從來沒有離開過佛法。而有些人一生中聽了多少法?自己也可以觀察一下。

像我的話,現在四十來歲了,雖有福報依止上師將近二十年,但以後變成怎麼樣也不好說。我小時候一直放牛、讀書,所以聞法的時間不算很長,在上師面前聽的許多法,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你們很多人應該也會這樣,所以只要有聽法的機會,希望大家務必要珍惜。現在有些人依止上師時,只要有名聲,沒有功德也可以,這是不應理的。我們應該依止具有法相的上師,依止以後要對上師和佛法有信心,不要以分別念觀察上師,而應當以法作為標準,用恭敬心來諦聽。

為了這樣的妙法,理所應當安忍一切艱難困苦、嚴寒酷暑、壓力折磨,歡歡喜喜來聽法。有些人聽法時壓力比較大,需要面對很多狀況,要有一定的安忍心,但更重要的是,對佛法要有歡喜心。《般若經》中講了,人的心態真的很重要,若對某事有著強烈興趣,縱然是幾百由旬 的路途,也會欣然前往;如果興趣索然,就算是走一聞距 ,也覺厭倦、苦惱。而且如果有歡喜心,讓你把須彌山摧毀無餘,你也會覺得須彌山畢竟是有為法,沒什麼了不起的,有了這樣的精進,過不了多久就會證得佛陀的殊勝菩提。所以,《般若經》在講精進時,特別強調人的心力。

的確,我今天去找一個人,若是特別喜歡的人,即便是遙遠的地方要走路過去,也無所謂,只要有時間,就不會覺得累;若是敵人或特別不喜歡的人,那麼走半步路也很痛苦。心的力量不可思議,所以大家不管聽什麼法,要對佛法生起歡喜心:“聞法的功德那麼大,現在聞法因緣如此殊勝,我擁有這種機會多麼難得,只要有因緣,我就要竭盡全力地聽法。”不要像有些人那樣討價還價,整天給負責人打電話:“今天我不來可不可以?因為朋友生病了。”“今天我不來可不可以?我身體不太舒服。”“今天我不來可不可以?我工作上有點忙。”“今天我不來可不可以?我要出差。”“今天我不來可不可以?我母親身體不太好,心情也不太好。”“今天我不來可不可以?我要跟幾個人一起去外面觀光。”……提出的理由都似是而非。假如你把聽法當成最重要的事情,可能一次也不會斷。

那天我在北京時,遇到一位公務員,她告訴我:“公務員的有些工作比較麻煩,單位非常嚴格,也有很多很多規定,但即便如此,只要有心學習,也肯定能想出辦法,對單位和家裡可以說很多方便語。反正從開始到現在,我一天的課也沒有斷過。”

其實我自己也是同樣。現在每天給你們傳法,若沒有把時間空出來,肯定天天都在忙。因為人的分別念層出不窮,今天想這個事情、明天想到那裡去,結果什麼課也講不成。但我先把自己定位好,所有事情中將傳法放在第一,那除了極個別情況以外,通常不會輕易中斷,如此必定有時間傳法。

你們聽法也需要如此。如果將它視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環,那時間肯定空得出來,甚至你今天病得不行了,要輸液,把吊瓶拿到課堂上打,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因此,每個人的心力一定要提升,否則,把聽法當作一種壓力,當作一種負擔,這樣效果不會好,行為上也會出現各種不如法。

因此,聽法不要有厭煩心,要有歡喜心。以前我寺院裡有位帝察活佛,他對佛法的歡喜心難以言表。昨天我和幾個道友聊了他的一些事情,他在當地非常出名,我在爐霍還沒出家時,一次有機會接近他,發現他對什麼名聲錢財都不重視,唯一重視的就是聽法。那時政策還很緊張,誰都不敢學佛,如果一個人講法、一個人聽法,會被抓起來關進監獄,他卻在格魯寺的一個格西座下偷偷聽戒律。回家的時候客人特別多,客人跟他說話,他心不在焉、答非所問,一直專注地思維所聞的法義。我當時也不覺得這很難得,以為每個修行人都是這樣,但隨著接觸的人越來越多,就越來越佩服他的精神。現在很多人若遇到這樣的環境和時代,還有沒有勇氣自願去聞思、不斷地聽課?可能夠嗆。即使去聽課了,也不一定有歡喜心。

簡而言之,聽課的時候要有歡喜心。希望大家從明天以後,去聽課應該數數歡喜,對法師和法寶要感恩戴德。否則,現在有些人覺得:“法師很麻煩啊!聽法也很困難!我一個人在家睡覺多舒服,這是畢生中最快樂的事情,可這個願望一直無法實現。能不能交點錢念經?加持我不用去聽課,遣除一切違緣。”這種想法非常可怕,大家一定要注意!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