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課

思考題

  1. 什麼叫做依止四想?請結合自己的情況具體解釋。每一條你都能真正做到嗎?
  2. 在依止上師的過程中,倘若上師是大成就者,但他有些行為無法讓人接受,這時候你該如何對待?請以教證、公案進行說明。
  3. 有些人認為:“我根本不用修善法,造惡業也沒關係,因為我的上師是大成就者,只要好好地祈禱上師,上師就會把我像塊石頭一樣扔到極樂世界。”這種想法是否合理?為什麼?如果你周圍有這樣的人,你打算怎麼勸導他?
  4. 什麼叫做上師的慈悲?這與你自己的理解有何出入?明白這一點,對你有哪些幫助?
  5. 為什麼說現在是計畫永遠快樂或永遠痛苦的警戒線?你對此有什麼樣的認識?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本論分為聞法方式、所講之法兩個部分。“聞法方式”講的是發心和行為,“發心”講完了,現在正在講“行為”。此處的行為,除了涉及身體和語言,還包括內心的動機,所以是身語意的行為。

“行為”分為所斷之行為、應取之行為。“所斷之行為”包括三過、六垢、五不持,在聽法和修行的過程中,一定要把這些過患統統遣除,否則修行無法成功。今天開始講“應取之行為”。

丙二(應取之行為)分三:① 依止四想;② 具足六度;③ 依止其他威儀。

丁一、依止四想:

我們在求法的過程中,不能離開四想,如《華嚴經》云:“善男子,汝應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藥想,於善知識作明醫想,於精進修持作醫病想。”首先要把自己當作病人,無始以來被業和煩惱束縛著相續,所以是病入膏肓的患者;把佛法當作妙藥,依此可治癒自己的疾病;把求法對境——善知識當作醫術高明的醫生;自己精進修持當作治病。

《如意寶藏論》引用《十法經》的教證也講了求學過程中該怎麼樣想,闡述了不少這種思維方法。還有《竅訣寶藏論》講了依止善知識的六種想,即作商主想、船夫想、長官想、護送者想等。記得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宗喀巴大師也講了六種想,前四想與《華嚴經》的說法相同,後兩種想是“於如來所住善士想”、“于正法理起久住想”,也就是說:現在末法時代,雖然無緣親見佛陀,但佛法依靠善知識來傳講,遇到善知識跟遇到佛陀無有差別;正法教理要想久住世間,必須要如理講聞,不但自己毫無錯謬地受持佛法,還能帶動他人也如理受持,如此正法逐漸會住世興盛。

平時修學的時候,這樣觀想很重要。若能把上師看作醫生,或者其他經典說把上師看作佛陀,那麼他所講的教言對自己必定有利,業和煩惱的疾病也可予以遣除。否則,你認為自己遠遠超過上師,佛法並不是很珍貴,自己沒有業和煩惱的病,精進修持只是一種形象而已,這四想完全顛倒了,那縱然活生生的佛陀出現在你面前,他的教言對你也無濟於事。

所以,學習佛法的時候,擺正心態非常重要。就像世間人學文化知識,也要對老師很恭敬,尊重老師所講的知識,自己處於謙卑的位置,對知識以渴求心精勤學習,這是起碼的態度。否則,你對老師不恭敬,對老師講的知識一律排斥,就算考上清華大學,在那裡學習多年,最後畢業時,相續也不會有任何改變。因此,若想將高僧大德的教言融入於心,一定要有正確態度。

什麼樣的正確態度呢?首先要明白,我們無始以來沉淪在輪迴大苦海中,相當於是遭受因三毒、果三苦 所折磨的病人。三界中任何一個眾生,都有貪嗔癡等八萬四千煩惱的病因,並不斷遭受三苦逼迫。有些人認為自己福報大,不會有這些痛苦。實際上若瞭解到輪迴狀況,就會知道即使你再快樂,也無法避免這些痛苦,唯有證得佛法的境界,才會享受世間和出世間的大樂。輪迴中的一切快樂,只不過是以苦為樂,然而世人顛倒地認為,具有貪嗔癡非常正常,沒有貪嗔癡會很痛苦。比如,一個年輕人不願意結婚,想好好地修持佛法,當地人就會把他看作怪物,覺得他不是心理有問題,就是生理有問題,根本不知在煩惱的驅使下,自己所作所為才是真正的瘋狂者。所以諸大德說,我們這個世界是瘋狂的世界,愚癡顛倒的黑暗籠罩著心靈虛空,智慧和慈悲的光芒始終散發不出來。

因此,大家先要意識到自己是個病人,而且病情非常嚴重。就像得了麻風病、肺結核的人,要想脫離身體的病苦而得到安樂,就要八方奔走、四方求醫,依止一位有臨床經驗、有智慧、有慈悲的明醫,並謹遵醫囑按時按量地服藥。有時候我去上海、北京、成都等地的大醫院,看見成千上萬的病人來來往往,有些是年輕的,有些是年老的,有些是孩童,每個人有不同的疾病,為了擺脫病苦的纏縛,他們到處打聽醫德最好、醫術最高的明醫,找到之後很聽話地接受治療。同樣,我們這些眾生無始以來被業和煩惱的重病所折磨,必須要依止一位如明醫般具足法相的上師,通過三喜來承侍上師,百分之百地依師教言奉行,服用正法妙藥,只有這樣才能消除業惑苦難的疾病。

這一點大家要經常發願,有生之年若有機會依止上師,一定要盡心盡力令師歡喜,對上師所講的妙法如理行持。就大多數上師而言,是通過宣講顯密正法令弟子的相續得以調伏。當然也有極個別上師,像那若巴、米拉日巴的傳記中所說,以不同的方便方法攝持弟子,此時弟子要以清淨心來依止。華智仁波切講過:“倘若以清淨心把上師觀作佛陀,一心一意地依止承侍,那麼,成就和解脫輕而易舉即可獲得。”

依止的過程中,凡夫人的分別念各種各樣,但如果上師是了不起的大成就者、大菩薩,即使有些行為表面上無法讓人接受,只要弟子聽話,把上師說的話當作教言,也絕對可以成辦一切所欲。以前我看過圖根巴(圖根•阿旺秋吉嘉措)的一個傳記,裡面講到:圖根巴剛開始求學的過程中,生活很貧寒,每日三餐不濟,吃飯都成問題。為了緩解這種局面,他決定修一下黃財神法,就請旁邊的銅匠鑄了一尊黃財神像。鑄好的那天,他捧著銅像高高興興地到上師——章嘉國師那裡去。

章嘉國師當時很有名,他好不容易才見到,見到之後,他把銅像放在上師面前,恭恭敬敬在上師足下頂禮,祈請賜予開光加持。沒想到,上師還沒來得及開光,上師的小狗就跑了過來,對著銅像開始撒尿。見此情景,圖根巴覺得銅像被弄髒了,緣起也破壞了,很討厭這個小狗。上師說:“我的小狗不一般,不用我來開光了,小狗已經給你開光了。”儘管圖根巴有點執著,但不得不觀清淨心,把黃財神像帶回去,供在佛臺上,精進修了一段時間。後來他整個生活有很大改變,可以說財源滾滾,並終成為一代大師。據有些歷史記載,他也是康熙皇帝的國師。他經常在教言中強調:“上師說什麼都是金剛語,有不共的緣起和加持!”

所以,上師如果是大成就者,他所講的話都有密意,有不共的緣起,依照他的教言去實地行持,肯定能獲得相應的成就。世間也有一些醫生,開的藥方雖然很怪,看起來不會對病有利,但吃了以後卻真正起作用,包括藏醫、中醫有許多奇妙的緣起。當然,在醫學界中,也有對醫學一竅不通的假醫生,而在佛教界中,同樣有為種種目的打著成就者旗號的假上師,他們的行為並不是為了弟子解脫,而是為了自己獲得名聲地位等世間利益。因此,大家要擦亮智慧的雙眼,明辨具相善知識與非具相魔知識之間的差別,如理如法抉擇之後,就像病人依止明醫般依止具相上師,這樣才能斷除煩惱疾病。

反過來說,假如你多年依止上師,卻沒有依教奉行,就如同病人不遵醫囑去吃藥打針,醫生無濟於事一樣,上師也無法利益你。誠如寂天論師所言:“若不遵醫囑,病患何能愈?”沒有按照醫生的囑咐去治療,疾病怎麼會好呢?所以依止上師的過程中,上師讓你修什麼法,你就應該這樣修。不然,上師讓你看中觀,你非要看因明;上師讓你修五加行,你非要觀托嘎;上師讓你學修心竅訣,你非要看中陰法門……上師說一個、你做另一個,這樣的話,就像醫生給你開藥方,你偏不用,非要自己開一樣,恐怕疾病無法治癒。

此處所講的“四想”,以及如何依止善知識,大家一定要分析。這次講《大圓滿前行》,跟以前的進度相比,每天講的內容很少,但通過這個機會,我自己可以好好看一遍,希望你們也對這些內容反復思維。《大圓滿前行》雖然表面上簡單,但字裡行間卻隱藏了很多高深莫測的竅訣,若能挖掘出來,並貫穿於實際行動中,肯定有非常大的利益。所以我們也不趕時間,每節課能講多少算多少,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有點囉唆,不過常給大家提醒的話,大家也會有一些不同的感覺。

我始終覺得《大圓滿前行》對一個人畢生修行的改變非常非常大。很多人說《入菩薩行論》對自己的轉變很大,但我個人認為,《大圓滿前行》遠遠超過《入菩薩行論》。雖然我學得很不好,很差、很慚愧,在你們面前這樣說,真的非常不如理。但自己一生所學的法中,對《大圓滿前行》的信心非常非常大。在傳講的過程中,雖然前前後後有重複的,也有矛盾的、上下不連貫的,不管怎麼樣,我對這個法有一種特殊感情,這次想通過語言把它表達出來。大家也要對華智仁波切的金剛語再三琢磨,看自己是怎麼樣接受的。不說其他內容,光是今天講的“四想”,若認認真真思維並行持的話,一生修行的大致方向也已經搞定了。

如果沒有實地修持良藥般的妙法,那就像一位病人的枕邊雖有不可計數的妙藥和藥方,但不曾服藥也會於病無補。《勸發勝心經》云:“吾已說妙法,汝聞不修行,患者不用藥,吾亦無法救。”佛陀說,我已給你宣講了妙法,假如你不願修行,就像一個患者病得非常嚴重卻不想服藥,那再好的醫生也無計可施。醫生除了開藥治療,不可能用其他方法消除疾病,因為他精通醫理,知道你身體的病是怎麼來的,也知道身體的病該怎麼祛除,所以我們要聽醫生的。

不過,對現在人來講,身體不健康的話,大多數會聽醫生的,但心理不健康的話,聽上師的並不是很多。許多人喜歡自作主張,其實,你在佛法大海中暢遊的時間並不長,雖然瞭解一點點道理,但與上師比起來,恐怕差得比較遠。因此,大家不應該對上師指手畫腳,也沒必要跟上師討價還價,上師只要具足法相,肯定會考慮你的修行大計,上師怎麼說你就怎麼行持,修行才有成功的把握。否則,你總憑自己的感覺、自己的分別念,認為“上師說得不對,我適合修那個法”,自己把自己的根基定下來,那你不要依止上師了。就像一個病人,醫生給你開了藥方,但你覺得“這肯定不對,我要開那個藥”,那你不要依止這個醫生了,去依止別的醫生好一點。

其實,學習佛法的道場就像是一個醫院,我們學院也是個“大醫院”,這裡有大大小小的醫生、護士,還有專家門診。來自各地的心理疾病患者,應該遵照醫生的診斷和囑咐,這對自己比較有利。我們這裡的法師,我並不認為都是大成就者,是幾地幾地的菩薩,但起碼具有法相、通達佛教基本道理,就像醫院裡有一百個醫生,這些醫生必須要有資格證書,否則,不可能幫助那麼多人。現在的佛教道場特別需要良醫般的法師,一個城市的心理疾病患者有千千萬萬,比身體疾病患者更多,但真正治療他們的醫生有多少?大家也可以看得出來。因此,一旦遇到良醫般的上師,我們應該長期地服藥。就像噶當派大德所說,三界眾生是長期的患者,服一兩次藥猶如杯水車薪,絕對起不到作用。

有些人想得很簡單:“我已得了甚深灌頂,求法也有一個多月了,為什麼還沒有證悟?為什麼還會產生煩惱?”“我已經剃度三年了,怎麼還有貪心啊?上師,我是不是修得有毛病?”並不是這樣。我們的煩惱根深蒂固,在輪迴中串習了無數時日,修法的時間與串習煩惱的時間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就像臥床多年的患者,他去醫院打一個針、吃一個去痛片,能不能馬上治好呢?肯定不行。我有時候身體不好,醫生說:“不行不行,打一次針肯定不行。上午打一次,中午打一次,下午打一次,還要給您輸液,可不可以啊?”我也相信他們的說法,畢竟藥多多地進入身體,身體的病就會好。同樣,佛法的妙藥多多地進入心田,你的心理疾病才有康復的機會。否則,現在有些人把佛法當作萬靈藥,聽一兩堂課就想煩惱全部解決,或者在上師面前得個灌頂,用書函加持加持,就想馬上開悟,進上師屋子時是凡夫人,出門就是一地菩薩了,想得特別美,這是不可能的。若沒有長期飲用佛教甘露,不一定很快就能解脫,所以自己得到的法要經常修行,華智仁波切說過:“如果沒有修行,臨死時法本有什麼用?”

當今時代許多人認為:“只要祈求上師以大悲觀照,我不修行也大有希望。上師,我一切都拜託您了,您往生極樂世界時,千萬不要忘了我,如果不帶我一起去,說明您沒有良心!”好像跟上師“簽合同”一樣,上師什麼時候到阿彌陀佛那裡,自己也要跟著去,對往生似乎很有把握:“我上師是個大成就者,上師已經答應了,我肯定會往生極樂世界。即使我隨便殺盜淫妄,也不會有什麼果報,因為我上師非常了不起!”認為上師是萬能的,就算自己累積了許許多多惡業也不需要感受果報,而僅以上師的悲心力,就能像拋石頭一樣將自己投到清淨剎土。

這種想法並不合理。具有法相的上師雖然有慈悲心,但僅以上師的慈悲心讓你解脫,也有一定的困難。在三千大千世界中,佛陀的智慧、慈悲、能力最大,對眾生猶如獨子般慈愛,可是佛陀在世的時候,不信佛教的眾生那麼多,佛陀即使悲憫他們,也不可能將他們全部扔到清淨剎土,所以很多事情並不是像你想得那麼簡單。以前有一個教證說,眾生的罪業不是用水洗掉的,眾生的痛苦不是用佛陀的手遣除的,佛陀的智慧也不可能轉移到眾生相續中,那麼佛陀唯一的辦法,就是給眾生宣說清淨、寂滅之法,以令其通達因果取捨的道理,如此才有解脫的希望。

《現觀莊嚴論》剛開頭頂禮般若是四聖之因時,宣說了佛陀成就的目的,就是通過轉法輪來利益眾生,除此之外,不可能把他們一個個拽到極樂世界。《現觀莊嚴論》最後一品所講的佛陀事業,也是通過傳法,令一部分人獲得道的所依,一部分人獲得道,一部分通過道而成就果,佛的三種事業都與講經說法有關。因此,佛陀度化眾生的唯一方法就是轉法輪。

上師也是同樣如此。雖然你對上師有依賴心、信心是很好,畢竟病人若對醫生一點都不恭敬,醫生開的藥不會對你有利,但自己不吃藥、不打針,完全依靠醫生也不行。如果醫生脾氣不好,會把你趕出去:“不吃藥的話,我有什麼辦法?我唯一的辦法就是給你藥,你吃了才能好,否則,呆在我身邊也沒有用。”然而,有些人對上師的信心可能太大了,認為:“上師隨時在加持我,我錢包不用好好保管,肯定不會丟,上師會加持的!”那也不一定,上師自己的錢包都經常丟、經常被偷(眾笑)——所以,不能把上師看作這方面的加持來源。

上師的慈悲雖然是有,但哪些方面才叫上師的慈悲,一定要觀察好。我經常想,法王如意寶等大德真的很慈悲,引導什麼都不懂的我們趨入佛教真理,把我們從輪迴深淵中救出來,一想起這些,覺得上師的悲心遠遠超過父母。父母對我們雖好,但除了教走路、吃飯、穿衣等基本常識外,怎樣讓我們擺脫輪迴的漫長痛苦,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可是上師以慈悲攝受我們,宣講甚深教言及取捨教理,所開示的解脫聖道完全符合如來教言——噶當派的教言說,符合佛的語言是正法,不符合佛的教言就是非法。觀察上師是否具有慈悲,要看他所講的法是否與經論吻合,如果不相一致,則可能懷有私人目的,但若依照佛陀的意趣傳授佛法,這就是上師的慈悲,除此之外再沒有更殊勝的大悲心了。現在很多人認為,上師傳授殊勝佛法不算是慈悲,如果經常給自己打打電話,帶自己一起朝神山,跟自己吃一頓飯,才是慈悲。這些人對慈悲的定義值得觀察。

弟子依止上師的過程中,假如上師從不宣講佛法的真理,整天讓弟子給他做事,除非他是瑪律巴那樣的大成就者,否則,弟子很難有開悟的機會。一般來講,弟子依止上師時,作為上師,要通過傳法來饒益他,並不是給他打電話、給他一點錢、他心情不好時安慰安慰就夠了。而作為弟子,要將上師所講的法記在心裡,記住之後永遠去行持。上師不可能講一個法,就像盯小孩子做作業一樣,在你身邊看你記住了沒有,天天督促你、跟著你,這是不現實的。任何一個善知識,在年輕時、中年時,給有緣弟子傳授相關的教言之後,也許就會前往其他剎土,或者以不同的緣分去往他方。在我人生的經歷中,很多善知識的確是這樣,有些已前往清淨剎土,有些雖沒有前往清淨剎土,但不可能永遠和我們在一起。就像一個人讀書時,小學讀完以後,小學老師不會一直跟著你,中學讀完了以後,中學老師也不會一直跟著你,除了福報大的個別弟子以外,一般人不可能有機會永遠依止上師。因此,現在上師宣講佛法時,大家務必要銘記於心,並且始終行持這些法要。

當然,依靠上師的大悲心,到底能否趨入解脫道,關鍵還是靠自己。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佛陀也對弟子講過:“吾為汝說解脫之方便,當知解脫依賴於自己。”佛陀也只有這個辦法——為如海般的眷屬宣講四諦法,根基好的弟子依照佛陀教言去做,最後就能獲得成就;有些並沒有如理地行持,反而對佛陀生邪見,最終會墮入三惡趣。如今我們有幸獲得如意寶般的暇滿人身,並依靠上師諸佛加持,不敢說完全精通浩如煙海的大經大論,但已知曉取捨的要點,明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依止善知識、輪迴痛苦、皈依和菩提心的重要性等基本法要,所以自由自在的此時此刻,是計畫永遠快樂或永遠痛苦的警戒線,也是下墮深淵或上升天堂的交界點。

大家有因緣聽受佛教的道理,前途是光明還是黑暗,完全取決於自己。有些人在這方面比較明智,昨天有一個道友,她放棄海外留學的一切,到學院要馬上出家。本來,想在學院出家的人,必須經過四個月觀察,但她的心特別切,說永遠的解脫或永遠的痛苦由現在決定,現在不出家的話,其他事情沒有意義,所以一定要出家。後來我觀察了半天,她說的話也有道理,既然她把親人、工作、國外深造都放下了,有時候也不得不特殊開許。

每個人的想法各不相同,有些人想得開、放得下,有些人也不一定,但不管怎麼樣,大家要知道現在是最關鍵的時候。就像大學畢業填表時,去什麼樣的單位完全由自己選擇,同樣,我們獲得了人身,聽到了佛法,有這麼難得的因緣,以後的命運也是由自己決定:若行持善法,會趨入善趣、往生極樂;為非作歹、不斷作惡則會下墮惡趣,飽嘗無量痛苦。所以依止具相上師之後,要不折不扣地遵照上師教言踏踏實實修行,從而徹底分清輪迴和涅槃的界限,這一點非常重要!

遺憾的是,現在有些人依止上師時,就像偵探一樣,今天到這個道場聽聽課,明天到那個道場聽聽課,東一個、西一個,依止的上師太多了,最後自己也找不到方向。我個人而言,多年的修學經驗歸納起來,就是先要尋找具有利他大悲心的上師,然後應該長期依止,不要三心二意。有些人今天依止一個上師,上師說《地藏經》非常好,他就念幾天《地藏經》;再過一段時間,到東邊去找一個上師,上師說《金剛經》很殊勝,他又開始念《金剛經》;沒有什麼感應後,去依止藏地的一個上師,上師要求修大威德,他又修了兩三天。這種人一生中修了很多很多法,拋棄一個上師又依止一個上師,拋棄一個上師又依止一個上師……最終自己一事無成。所以,佛經和論典中都強調,依止善知識之前要觀察,觀察好了以後,依止的時間越長越好。我依止法王如意寶的過程中,這附近也有很多了不起的善知識,我對他們沒有任何邪見,但覺得自己修的法已經足夠了,關鍵是看能不能修,就沒有再去依止其他大德。

若長期遵照上師教言修行,根本不會墮入惡趣。《雜阿含經》云:“長夜修善,若墮惡趣,受惡報者,無有是處。”如果我們長期修持善法,墮入三惡趣或感受惡報是絕不可能的。當然,作為凡夫人,做善事的力量比較弱,但只要盡心盡力,也能起到一些作用。比如,你從早到晚偶爾生起惡念、分別念、煩惱,但大多數時間若用來聞思修,一生是這樣度過的,那解脫就會有一定把握。我們這裡有些出家人,覺得自己每天產生惡分別念,擔心以後會不會墮落?其實你又沒有天天殺生、偷東西、做壞事,而是在守居士戒或出家戒,竭盡所能地念咒語,這個果報是無欺的,肯定會獲得解脫。

依靠上師三寶的加持,大家現在擁有修法的機會,應當經常默默發願:在短暫的人生中,千萬不要改變,不能做誹謗佛法、違背佛法的事。發願的力量非常強大,我們遇到這麼好的佛法和上師,雖不敢說證得極高的境界,但若這樣度過自己的一生,也會很心安快樂!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