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友書講記 第十節課

索達吉堪布

思考題

  1. 修禪定的過程中有哪五種障礙?請一一說明。為什麼說它是特別可怕的一種道障?
  2. 要想獲得出世間智慧,必先圓滿哪一道的功德?如何才能圓滿?你具備其中哪些功德?
  3. 什麼叫世間正見?如果不具足,則會有什麼後果?你對這一點有何感觸?
  4. 什麼叫出世間正見?請詳細闡述它的內容。修持它有什麼殊勝功德?——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昨天講了哪些善法功德大、哪些罪業過患大,通過五個方面作了分析。下面用比喻說明一些小小的罪業不能摧毀大善根,或者也可引申為小善法不能摧毀大罪業。

辛二、教誡具足對治不善之廣大善法:

數兩鹽轉少水味,非能改變恆河水,
如是當知微小罪,無法摧毀大善根。

比如說,一兩鹽巴倒在一碗水或一桶水裡,水的味道馬上會變鹹,但如果倒在印度四大河流之一的恆河裡,它的味道不會受任何影響。(到了印度以後,乾旱比較嚴重,許許多多的河流都乾涸了,甚至變成沙漠中的一條小溪,但是恆河完全不同,它的河水十分豐沛。)同樣的道理,我們應當知曉:不管是自性罪還是佛制罪中,所造的微乎其微的惡業,雖然它本質上是一種罪業,但不能有害於我們相續中力量強大的廣博善根。譬如你最初以菩提心攝持、中間以無緣智慧攝持、最後以利益一切眾生的回向攝持,以三殊勝攝持的諸如此類的善根,根本不會被小小的罪業摧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偶爾會產生一些嗔恨心、貪心、嫉妒心,但自己畢竟學過佛教經論,修行過一段時間,對此馬上能意識到,並盡量想辦法對治,所以它呆的時間不會太長。而其他的善法,就算我們修得不好,但也從年輕到老年之間一直把心思鎖定在這方面,所以行持善法的時間比較長。例如聽一節課的話,起碼要用一個小時,而跟人吵架,每天不需要那麼長時間,因此,自己還是有一點希望。

尤其是發了菩提心以後,若能觀修這種菩提心,它的功德無量無邊,《涅槃經》云:「何人一剎那,觀修菩提心,彼之諸福德,佛陀不能量。」菩提心的福德連佛陀的智慧都不能衡量,一般的小罪業無法摧毀它,而它卻能瞬間摧毀一些大罪業,包括五無間罪也不在話下。《入行論》云:「菩提心如末劫火,剎那能毀諸重罪。」(這裡說的是「重罪」,很重的罪業也能剎那間摧毀。)所以,大悲菩提心或甚深空性智慧所攝持的善根,小小的罪業想摧毀它,無疑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46]」。同樣,以出離心攝持的善根,或者牽涉到利益眾生的大善根,或者緣三寶的廣大無邊的善根,也都不容易被輕易摧毀。

因此,大家不要總是特別擔憂:「我死了以後,唯一的途徑只有惡趣,因為我天天生噁心。」凡夫人生噁心是很正常的,但你也會生善心,而且這種時候比較多,所以要對自己有信心。沒有信心的話,很多善法都不能增上。按照戒律的觀點,我們臨死時若一直觀想:「我的罪業全部清淨了,我的善法不斷地增上……」在這種善念中斷氣,會斷除一切罪業而往生清淨剎土。這些竅訣特別重要,大家務必要經常憶念!

庚二、尤其斷除等持障之法:

掉舉後悔與害心,昏睡貪慾及懷疑,
當知此等五種障,乃奪善財之盜匪。

修禪定的過程中有五種障礙,由於它能覆蔽自性,使善法不生,經論中又稱之為「五蓋」。

具體而言:

一、掉悔:掉舉與後悔合為一種。掉舉指心散亂到色聲香味等外境上,一直不能收回來,看見美色就起耽著,聽到妙音又去貪執等;後悔是對以前所做之事追悔莫及,對那段經歷放不下、想不開。從執著外境的散亂方面而言,這兩者的本體完全相同,故而安立為一個障礙。

有些人正在坐禪時,聽到旁邊有聲音,心馬上專注那裡;或者隔壁炒菜時,聞到味道就想「好香哦」;或者該安住的時候不安住,一直記恨年輕時某某人對自己不好,一邊坐禪一邊產生各種惡念……所以,這種障礙對禪定的影響非常大。

二、害心:指嗔恚,即對不悅的對境產生憤恨之心。比如你在坐禪時,想起自己的錢被人偷走了,別人對自己不公平,說過什麼什麼話,於是耿耿於懷,心中充滿不滿和不快。

三、昏睡:昏沉與睡眠合為一種。昏沉指心內收,昏昏欲睡,身體漸漸沉重,但沒有真正入睡;睡眠是心極度內收,六根關閉,進入夢鄉。這兩者都是心內收,神志不清,不能清醒地入於禪定。我們有時候剛吃完飯就坐禪,結果一直打瞌睡,頭不停地一點一點,這就是一種障礙。

四、貪慾:我們作為欲界眾生,對人或財物的貪心比較嚴重。正當入座時,某某悅意的對境在心裡浮現,對有漏的欲妙就開始起慕求之心。

五、懷疑:對道果等滿腹懷疑:「我這樣修到底會不會成就?」「我修的是不是錯了?」「上師和佛陀講的道理,究竟有沒有解脫的利益?」……

這五蓋或者五障,能將我們辛辛苦苦積累的聖者七財,或是明目張膽地掠奪,或是趁人不備地偷走,跟強盜和小偷沒什麼差別。其實我們平常也感覺得到,如果產生嗔恨心,會馬上意識到善根被奪走了;如果生起其他一些煩惱,自己雖然沒有察覺,但修行已悄然退失,原來擁有的信心、慚愧等財富,慢慢變得蕩然無存,所以這是特別可怕的一種道障。

很多修行人害怕家裡來一些賊,每天把門窗關得緊緊的,睡覺時也東聽西聽,一有狗叫就以為小偷來了。其實,賊進你家偷盜並不可怕,最多是把值錢的東西拿走,根本不可能偷走你生生世世的財富。而且作為修行人,應該對財物沒有執著。米拉日巴尊者在白崖山洞修行時,冬天的一個晚上,有個小偷摸進洞裡,在洞中摸索。米拉日巴哈哈大笑,說:「我白天都找不到任何東西,你半夜三更、漆黑一片還能找得著嗎?」真正的修行人對財物的態度應當如此。以前噶當派很多修行人,家裡從來不鎖,門一直開著,我看漢地的很多茅棚也是這樣,裡面什麼東西都沒有,小偷來了也無所謂。

可有些修行人根本不是這樣,安了一層又一層的鐵門和防護欄,還成天提心吊膽。其實,對我們修行人來講,最可怕的小偷莫過於掉悔、貪慾等五蓋,它對我們的聖者七財明搶暗偷,所以應修好正知正念的鐵門和防護欄。否則,你剛開始時修行很不錯,確實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但後來盜賊不知不覺入於你的寶庫,把所有寶藏掃蕩一空,最終你一無所有,這是極其可悲的下場。

戊六(智慧)分二:① 略說信等五根之道本體;② 廣說正念等智慧。

己一(略說信等五根之道本體)分二:① 宣說應取之信等;② 以對治所斷方式遣除驕矜。

庚一、宣說應取之信等:

智慧分為世間智慧、出世間智慧。要想生起出世間智慧,必須產生道的功德,這些功德世間人不具備,只有出世間聖者才擁有。

所謂的道,依次可分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47]。我們每一個人應先入於資糧道,這在《現觀莊嚴論》中有廣說。但此處作者講的是加行道,因為加行道最接近出世間智慧,若欲得到出世間智慧,必先圓滿加行道的功德。當然,我們在凡夫位時,這些功德無法真實圓滿,只能以相似的方式具足。

信心精進與正念,等持智慧勝法位,
當勤於此稱力根,乃為頂位之本體。

此頌講了五根和五力,加行道依修持五根、五力而獲圓滿。我們應該得到這些財富,它也不會被盜賊偷走。

一、信心:指希求解脫真諦的渴求心。信心是一切道之根本,《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假如沒有信心,雖有精進和智慧也無法入門,所以《前行》講「人身難得」時說,信心是五種自圓滿的根本[48]。

的確,我也經常這樣想:「現在的一些科學家和知識分子,從智慧上講,完全有能力通達佛教的基本道理,可由於沒有信心,往往與佛教失之交臂。」信心對每個人來講非常重要,《大智度論》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如果沒有信心,只是把佛教當作一種學術研究,自相續不一定能入於佛法大海。

二、精進:光有信心還不行,還要對善法有強烈歡喜心,身口意具備精勤的行為。俗話說:「一生之計在於勤。」如果你沒有精進,天天睡懶覺,不要說出世間的如海功德,就連做一些小本生意,如賣麵包、賣涼粉,也不會成功的。

三、正念:指對善法念念不忘,始終不忘失。你今天做一次,以後再也不做了,肯定不行,應當時時提醒自己:「我是一個修行人,必須要修持這些善法。」

四、等持:即一心安住於所緣境的禪定。不管是修菩提心也好,觀想釋迦牟尼佛也好,心要不被外境所擾,一心專注於所緣。

五、智慧:能辨別取捨善惡、功過、真假。倘若你智慧不夠,很多修行恐怕無法成功。之所以在諸大成就者中,許多智者修行能成功,而愚者卻望塵莫及,原因也在這裡。

這五種殊勝的法,是加行道的本體,也是令我們超離生死、證得聖道的直接因,對此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形象上,而應當精勤修行。

當然,這五法在不同的道位,有不同的安立:暖位和頂位[49]時稱為「五根」,因為它能出生一切功德,不會退轉;忍位和勝法位時叫做「五力」,因為它的力量極其強大,不會被違品過患摧毀[50]。五根和五力是世間善根的頂峰,因而叫「頂位之本體」。但有些講義中解釋說,這幾個法是加行道頂位的智慧。對於這種觀點,有些論師認為不太合理,假如只是頂位的智慧,那忍位、暖位、勝法位都沒有講,加行道的功德就不完整了,故應解釋為:在世間有漏或者動搖的善根中,信、進、念、定、慧這五法是最頂巔的。

大家應該想一想,看自己具不具足信心、精進、正念、禪定和智慧?如果這幾樣都具足,那就有希望超離生死輪迴。我們這裡有些道友也許是前世的福報,也許是今世的努力,好像樣樣都具足,他的信心從表情上看得出來;對善法方面也很有信心;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一直精進地修行;經常以正念觀察身口意,想著行持善法;修行的時候,包括做事的時候,能夠一心專注,對所做善法念念不忘;同時,智慧也相當不錯。一旦具足了這五種功德,雖然你現在不是聖者,但也離聖者不遠了。因為不管是哪一個聖者,肯定都具足這些法,比如我們所認識的高僧大德,這些功德統統具足,而世間最低劣的屠夫,信心、智慧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們應該清楚自己到底離聖果有多遠,通過平時的心態和行為,也可以衡量自己的修行境界有多高。

這方面,希望你們經常觀察自己,如果有了這些善根,理應好好地守護,千萬不要被五種障礙的盜賊偷走了。有些修行人的防護能力比較強,方便方法也比較多,雖然積累的財富不多,但防護措施非常嚴謹,這樣一來,在修道過程中就不會退轉。我們修行的道路非常漫長,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強盜、小賊,還有各種坎坷不平,以及不同的違緣和障礙,但有辦法的人不會受這些影響,披荊斬棘、過關斬將,最後能達到光明安樂的金洲。

庚二、以對治所斷方式遣除驕矜:

病老死及愛別離,如此業即我所造,
如是反覆思維者,彼對治門不驕矜。

下面又是勸國王不要生傲慢心,這在《親友書》裡提得比較多。當官的人一般傲氣十足,樂行王可能有時候覺得自己特別好看,有時候以為自己財富最多,有時候認為自己是人中之王,對地位、權勢等的傲慢心比較強,龍猛菩薩也許看得出來,所以一直告誡他不要驕傲。

人要產生傲慢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思維生老病死的痛苦。我們都很清楚:每一個人出生的時候,要面對各種難忍的痛苦;住在世間中,也要經歷四大不調之苦,那時叫苦連天的場面,誰看了都覺得難受;除了生與病的痛苦,還要面臨衰老的痛苦,任你再怎麼青春貌美,也抵不過歲月的流逝,最終人老珠黃、雞皮鶴髮;更可怕的是,死亡常常不期而至,使你在不情願的情況下離開人間,感受與親人生離死別。若對生老病死的痛苦有所瞭解,任何人都沒有什麼可驕傲的。只要你是一個人,再美麗、再強大也無法逃脫這種命運。世間上有各種選美比賽,但縱然你是世界冠軍,再過幾十年也會紅顏不再,又有什麼值得傲慢的呢?

其實,這些生老病死的業力,是我們前世親自所造,現在不得不感受,就算自己方方面面超過別人,但觀察它的本體時,也沒什麼可信的。釋迦牟尼佛身為太子時,曾於四門巡遊的過程中,分別見到分娩、老人、生病、送葬的景象,因而對輪迴產生極大厭離心,放棄王位而出家修道,以期超脫生老病死之苦。《仁王經》云:「生老病死,事與願違。」若能認識到這一點,你擁有再多的財富、再大的快樂,終有一天也會無常壞滅,這樣傲慢便可摧毀無餘。

《唯識論》云:「慢,恃己於他,高舉為性。」《孝經注》亦云:「無禮為驕。」有些人高高在上,不願對別人恭敬,可如果了知輪迴不過是一場戲,自己只是在演戲而已,任何驕傲的心態或行為都會不復存在。一些國家領導或大富翁,因為有錢、有轎車、有地位,覺得自己在人生中演的角色最精彩,但若懂得了生老病死,明白在漫長無際的輪迴中,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小「螞蟻」,就不會這麼自以為是了。在一大堆螞蟻裡,有一隻黑色的小螞蟻,唱著歌說:「我在螞蟻中最了不起,你看看我的財富:洞裡有好多草葉子,還有好多小蟲屍體,我現在再也不愁了,不求別的東西了。」但在人類眼裡,它沒什麼可傲慢的,過一段時間下大雨,它的財富也會變成無常。

所以,真正能瞭解得失盛衰的話,根本不會生起驕慢心。但若沒有這方面的教育,有些人覺得自己好看,就認為自己是唯一的天女;有些人稍微有點財富,就覺得自己富可敵國。其實懂一些佛教真理的話,包括樂行國王在內,也不應該生起傲慢,否則,你有再高的智慧和禪定也沒有用。因此,大家在修行過程中,即使因前世福報或暫時因緣得到一分超人的功德,也不應當以此而有驕傲之心。

己二(廣說正念等智慧)分二:① 宣說有寂一切善資根本即是智慧;② 真實宣說具智慧之道。

庚一(宣說有寂一切善資根本即是智慧)分二:① 增上生與決定勝之根本——世間正見;② 決定勝之根本——出世間正見。

辛一、增上生與決定勝之根本——世間正見:

若求善趣與解脫,理當修習世正見,
若持邪見縱行善,亦具難忍之苦果。

這個偈頌非常重要,許多老修行人都知道,法王如意寶常引用這個教證來勸誡大家:在行持佛法的過程中,一定要具足世間正見。頌詞意思是,假設你不希求人天福報與三大解脫[51],那就另當別論了,但如果想獲得暫時和究竟的安樂,則務必要具足世間正見。

所謂的世間正見,是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以及三寶、四諦、緣起等勝法有強烈的信心,堅信釋迦牟尼佛存在、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完全符合真理。也有些論師說,通達萬法皆空才是世間正見,這可能是不同宗派對勝義的認識不同吧。但我們一般承許,世間正見是對善法有正確的見解,如果不具足這一點,不承認三寶、業因果、六道輪迴,也不承認人身難得,這種持邪見者即使天天唸咒語、講經說法、轉繞經輪、放生,表面上看來特別了不起,但所作所為也無法成為解脫之因,反而會墮入惡趣感受無邊痛苦。

頌云:「世間大正見,誰人已擁有,彼於千劫中,也不往惡趣。」可見,世間正見非常重要。上師如意寶以前傳講《百業經》,目的就是想以因果的真實公案,讓大家建立善惡有報的正確見解,如果連這一點都沒有,那麼禪宗的明心見性、淨土宗的往生極樂、藏傳佛教的大圓滿和大手印等高深境界,對我們來講沒有任何意義。所以說,首先打好穩固的基礎很有必要。

現在有些人看似有一定的智慧,對佛法也在不斷聞思修行,然由於缺乏因果正見,最後很容易誹謗三寶。據說個別出家人還俗後,生起極大的邪見,連釋迦牟尼佛都不承認,還寫了一些書誹謗三寶。這種人真的特別可怕,此舉是在直接或間接毀滅佛法。「文革」期間雖然有一些愚者到寺院毀佛像、燒經書,但佛法沒有受到特別嚴重的損害,而這些人學過顯宗怎麼講的、密宗怎麼講的,然後通過似是而非的道理,引用佛教的術語對佛法進行誹謗,沒有智慧的人很容易隨聲附和,認為他們言之有理。現在末法時代具有五濁中的見解濁,眾生的見解特別低劣,空性見、無常見很難生得起來,學後不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斷見、邪見等邪道見解,一聽就能接受並且隨行。佛陀在世的時候,眾生很容易生起正見,而今由於眾生福報淺薄,具足正見有一定的困難。

《華嚴經》云:「正見牢固,離諸妄見。」《勝鬘經》亦云:「非顛倒見,是名正見。」正見就是遠離虛妄見、顛倒見,不過如今有正見的人非常罕見,我平時所接觸的很多人,一會兒生邪見,一會兒生偏見,一會兒生惡見,這些都輕而易舉,但我用了很多很多的精力,全力以赴讓他們產生正見,是相當費力、相當困難的。

最近我們這裡期中考試,聽了很多道友講考中觀,我確實有一種歡喜心。他們真的好像懂得緣起空性之理,若能如此,不要說這輩子,乃至生生世世在菩提道中都不會退轉。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見解符合事實真相,通達之後就不會退了。然而,也有人對此並沒有深入,說不懂吧也懂一點,知道中觀是講空性,但自己沒有學進去,麥彭仁波切說,只是一種小聰明,這種人最危險、最可怕。因此,大家學習佛法時,一定要把自己的智慧融入佛法當中。佛陀的教誨不會有錯,只是我們的智慧跟不上,於是產生邪見,謗這個、謗那個,最終連世間正見也沒有,高深的境界更是紙上談兵、冰上建築。

《親友書》講的這個道理,確實十分重要,非常希望各位能背下來,背完之後不要輕易忘記。昨前天學院選舉堪布時,一個老堪布大概70歲了,他年輕時所背的經論,包括《親友書》在內,至今每天都在背、都在念,開法師會議的時候,我非常讚歎他的精神。我們有些道友以前背過一點書,但背完後就再也不看了,可是別人的善根極其深厚,一直不斷地在串習。

在座很多道友都能背《親友書》,但是背一遍不行,善法要長期串習,就像我們吃飯一樣,斷一天也不行,必須要長期熏陶在善法的氛圍中。否則,凡夫人的習氣根深蒂固,對惡法方面饒有興趣、樂此不疲,而對善法方面,就像爬山一樣費勁,爬幾步就要喘半天。但即便如此,也要盡量具足世間正見。當今社會,皈依學佛的人非常多,可真正懂得佛法的寥寥無幾,所以大家不要停留在形象上,形象上雖有一點功德,但意義不大,遇到違緣就會像牆頭蘆葦一樣倒來倒去,最後很容易毀壞自他。

辛二、決定勝之根本——出世間正見:

當知人本無安樂,無常無我不清淨,
未憶念此之眾生,四顛倒見即禍根。

這裡是講出世間正見——斷除四種顛倒。正見是一切善法的基礎,《四百論》云:「寧毀犯屍羅,不損壞正見,屍羅生善趣,正見得涅槃。」一個人如果毀壞正見,那他不會再行持善法了;但如果毀犯了戒律,而見解沒有損壞,他還會懺悔,還會不斷地修持善法。雖然戒律如同大地,是一切功德之本,但它只是轉生善趣之因,只有依靠正見建立出世間的功德,才能獲得究竟涅槃。因此,每個人的正見不能失壞。

從人作為所化的角度來說,人們把身體執著為清淨,感受執著為快樂,心執著為常有,法執著為我所,這叫做四種顛倒,斷除四種顛倒,則為出世間正見。《四百論》的前四品分別對此作過剖析。我們通過智慧來觀察:世間感受皆不超離三大痛苦——苦苦、行苦、變苦,被三苦所折磨的人類,不可能有真實的快樂(痛苦)。(前段時間有一個人說,他跟家人吵架後,完全懂得了佛說諸受皆苦的道理。有些人遇到違緣也能轉成順緣,感受強烈的痛苦後馬上就開悟了。若真能懂得一切感受都是痛苦,我們也想吵架。)有為法皆為無常,如春夏秋冬、年老年幼,萬事萬物剎那變遷,不可能住留第二剎那(無常)。不管怎麼樣執著,實際上沒有外道承許的像大自在等主宰一切的我,也沒有其他宗派所執著的以五蘊為設施處的我,因而「我」就像石女的兒子一樣不成立(無我)。身體的外表美麗莊嚴,非常吸引人,但若細細剖析、一一觀察,只不過是36種不淨物組成,沒有絲毫清淨成分(不淨)。通過這四種觀察,我們就能生起四念處[52]。

遺憾的是,世間芸芸眾生不知道這個道理,被這四種顛倒所迷惑,束縛在輪迴中不得解脫。《大智度論》對此分析得比較細緻。如果懂得這一點,並進一步修持,就算時間很短暫,功德也非常大。麥彭仁波切說:「若人僅於彈指頃,觀修諸行苦無常,空與無我四行相,經雲此福勝無量。」我們於彈指間修無常、觀一切皆苦,做到這個並不困難,希望大家還是要修行。如果沒有修行,自己會一直處於無明的密佈烏雲中,不可能逃脫出來。

今天有個道友講考《入中論》時,我覺得一個頌詞非常好:「世有厚癡同稠雲,故諸境性顛倒現。」凡夫人四種顛倒相當於濃密的烏雲,障蔽了本有的光明佛性,因此,所見的色聲香味等對境全是「顛倒現」,就像眼翳者看到空中有毛髮、膽病者看到白色的海螺是黃色一樣,我們將本不清淨的身體執為清淨,本是無常的東西執為常有,本來沒有我而認為我存在,本來是痛苦卻妄執為快樂,依此而在輪迴中一直漂流。假如通達了空性道理,《入中論》說:「慧日破除諸冥暗,智者達空即解脫。」智慧陽光會破除一切愚癡黑暗,由於已斷無明之因,決定能獲得生死解脫。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不會像現在一樣,經常痛苦、傷心、憂愁、悲傷,飽受種種煩惱的折磨,而會像聖者一樣解脫一切束縛。(當然,你顯現上不一定是聖者相,就像密法所說,還是一般的平庸相,可是你的心早已解脫了。)

因此,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要修四種正見。即使你不會修其他法,這四種正見也沒什麼不會的——「萬法都是無常的,一切感受都是痛苦的,我是不存在的,身體是不淨的」,一彈指間思維這些道理,應該比較簡單,但它的功德卻不可思議。這不是別人說的,而是佛陀說的、麥彭仁波切說的,故定會有無量無邊的功德。

這些功德,也許暫時看不出來。我以前舉過一個例子,就像我們在孩童時代讀書,老師說讀書有很多好處,我們當時根本無法理解,現在長大成人了,才知道小時候如果沒有讀書,今天連字都不認識。同樣,我們修這四種正見,不一定馬上能感受到它的利益。一旦離開了煩惱烏雲,現前聖果的光明,那時候就會知道聖者的教言沒有欺惑我們,正是因為曾依止善知識精勤地行持善法,如今才有機會超離輪迴,獲得聖果!


附註

  1. 指螞蟻想撼動參天大樹,太不自量力。
  2. 資糧道、加行道屬凡夫之道,見道、修道、無學道屬聖者之道。具體而言,資糧道:獲得是見道之基礎。加行道:獲得見道之加行。見道:一地菩薩。修道:二地至十地菩薩。無學道:究竟佛果。
  3. 五種自圓滿分為:一、所依圓滿;二、環境圓滿;三、根德圓滿;四、意樂圓滿;五、信心圓滿。《大圓滿前行》中說:「只有通過體會到如來教法和證法有理有據的特徵而獲得解信之人,才是真正無謬的法器。所以說,信心是五種自圓滿的根本。」
  4. 加行道分為暖位、頂位、忍位、勝法位,這四個階段的功德層層增上。
  5. 《大毗婆沙論》言:「問︰何緣此五名根、名力?答︰能生善法故名『根』,能破惡法故名『力』。」
  6. 三大解脫:聲聞緣覺、菩薩、佛陀。
  7. 《大智度論》云:「破是四顛倒故,說是四念處。破淨倒故說身念處,破樂倒故說受念處,破常倒故說心念處,破我倒故說法念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