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友書講記 第十三節課

索達吉堪布

思考題

  1. 什麼叫四輪人身?請詳細說明你具不具足這四輪。
  2. 善知識在修梵淨行的過程中起什麼作用?什麼樣的善知識才應依止?請引用教證說明。
  3. 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沒有修行佛法的機會?你是這樣嗎?
  4. 為什麼說親怨是不定的?明白這個道理,對你有哪些幫助?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親友書》正在講「人身難得」,這分為三個方面:總說轉生普通人身難得之理;別說具四輪之人身;思維遠離違緣八無暇之理。第一個已經講完了,現在講第二個。

辰二(別說具四輪之人身)分二:① 總說四輪;② 分說善知識。

巳一、總說四輪:

講「人身難得」時,有些講義側重的是十八暇滿,這裡是講具有四輪的人身很難得。

身處隨聖之境地,依於殊勝之正士,
己發宏願積大福,此四大輪汝具足。

四輪人身是佛經中的一個比喻。打個比方,你要到很遠的地方去,靠步行的話,很長時間才能到達,而依靠四個輪子的車,則可迅速抵達目的地。(古代沒有飛機、自行車、摩托車,在地上,四個輪子的車是最快、最安全的。)同樣,我們若想快速前往解脫之道,到達涅槃的彼岸,也必須依靠這種四輪人身。

所謂的四輪,是在修行中的四種順緣:

一、「身處隨聖之境地」:是指依止順境,處於人間或天界中。有些講義說,得到人身才有解脫的機會。兜率天、他化自在天等也可以解脫,但從別解脫戒所依的角度講,不像人身有那麼好的機緣,不過天人畢竟比三惡趣有福報,所以有些大德或成就者也有轉生天界的現象。

或者解釋為,我們應依止適合修行的寂靜地方,遠離容易生煩惱、嘈雜喧鬧的惡劣環境。《俱捨論》中說,如果對境不清淨、煩惱種子沒有斷,再加上有非理作意,這三種因緣聚合就會產生煩惱。我們作為一個凡夫人,依止順境非常重要,自己的修行境界要想得以穩固,外在的環境有很大影響。古德先賢也特別重視環境的選擇。孔子曾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特別雜亂的地方,他永遠不會居住。有一個上師也講過:「我願意居住的地方,是離婚率比較低、青少年犯罪現象比較少的地方。」

現在有些城市特別亂,這樣的環境不要說修行,就連自身的財物、性命都難以保障。所以比較清淨的地方,尤其是蓮花生大師等大成就者加持過的地方,非常適合修行人居住,哪怕在那裡呆幾天,也有無量無邊的功德。《月燈經》說過:「若有人數劫中於一切佛前供養鮮花、薰香、塗香、神饈、舒適資具,有人以極大厭離心向靜處僅邁七步,則此福德勝過前者無量倍。」

因此,我們首先要選擇適合修行的環境。有些人剛開始比較注意修行,希望自己不要退失道心,然而逐漸受惡劣環境的影響,不知不覺間,信心、悲心、菩提心等就悄然退失了,最後自己什麼都沒有,非常可惜。

二、「依於殊勝之正士」:指依止殊勝大德。一切解脫均依賴於上師和同行道友,所以,我們要依止有道心、有智慧、有悲心和利他心的正士。這個問題在下一頌詞中有廣說,我在此不詳細闡述。

我們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想要修行圓滿,有一定的困難。為什麼我經常要求大家聚在一起共同學習?就是因為共同學習的力量非常強。即使是像我們這樣的人,將近二十年沒有離開過聞思和上師,可是若單獨一人學習修行,可能也會慢慢退失信心。因此,跟見修行果一致的大乘道友共同修行,這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都想一個人好好修行,其實你的修行功夫尚未得以穩固之前,這樣做恐怕比較危險,如果離開了上師和道友,修行不一定會圓滿成功。

三、「己發宏願」:是指要發宏誓願。我們行持任何一個善法,均應以利益眾生的菩提心攝持,哪怕坐一座禪、念幾分鐘課誦,聞思修行、放生、轉繞等,也要回向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獲得暫時與究竟的快樂,為利益眾生和成就佛果而默默發願。

若沒有這樣發願,就算做了很大的善事,善根也不會廣大。我們學過許多大小乘經典,裡面都說如果在佛前發誓願,將來定會得以現前。所以,即使你在佛前供一盞燈、點一根香,心裡也應該發善願。我常看見很多男女老少在寺院裡拜佛燒香,他們發的願就是「讓我家庭平平安安」、「讓我生意興隆,多賺一點錢」,這種發願沒有什麼實在意義。

四、「積大福」:指往世中曾積累廣大福德。我們今生能遇到大乘佛法,依止殊勝上師,有機會修持無上佛道,並不是平白無故、無因無緣的,而是多生累劫中積累過廣大資糧所致。我們現在仍要不斷地積累資糧,若沒有資糧,獲得究竟佛果是不現實的,這在《寶鬘論》等諸多經論中也講得非常明白。

綜上所述,這四輪是趨入解脫不可缺少的途徑。無垢光尊者的《如意寶藏論》、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等論典中,均引用過《親友書》這個教證宣說四輪的重要性。龍猛菩薩對樂行王說:你作為一國之君,理當全部具備這四輪。

其他的四輪馬車有沒有也不重要,最關鍵的是要依止順境、親近正士、發大宏願、積累福報,這四大輪不可缺少。倘若少了其中一個,就如同車子少了一個輪子,修行是不可能圓滿成就的。現在有些上師說:「我需要四輪轎車,否則當不上活佛,你可不可以給我啊?」這四個輪子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前輩大德沒有轎車也能現前寂滅果位,你最需要的是四輪人身,看看自己是不是安住順境?有沒有依止善知識和善友?平時的修行有沒有發願和積累資糧?如果四個因緣都具足,那你應當生起歡喜心。

這四輪與不離空性、不捨眾生也有很大關係,若能經常行持,一切邪魔外道無法加害你,因為對誓言堅定、常行善法之人,佛陀會時時加被。《般若攝頌》云:「安住空性不捨悲,如說而行佛加持。」本來,修行人有四大魔製造違緣,但有一種人不受內外魔的干擾,哪一種人呢?具有殊勝智慧,安住於空性境界中;以大悲心不捨一切眾生;在諸佛菩薩面前承諾利益眾生的誓願永不退失。具足這三個條件的人,諸佛菩薩會日夜護念加持,任何魔也不能作祟。這個教言在《前行備忘錄》中有詳細的解釋。

所以,具足四大輪的人,應該安住在智慧中,同時要不捨眾生,不放棄菩提心。若能如此,諸佛菩薩、傳承上師和護法空行會時刻加持,你不用經常膽戰心驚,每天害怕有小偷來了、魔來了,走路時也是左看右看。如果安住在空性中,空性中哪有小偷、哪有魔啊?什麼違緣都沒有。其實利益眾生時,這些違緣都是修行的順緣。

《般若經》中說,如果有人用檀香供養你,有人用兵器把你割成一塊一塊的,倘若你能如如不動,對兩個人同等對待,說明真正修到了平等觀。我們口頭上都會說諸法平等,但實際上,這個人讚歎我,我就非常高興,要給他報恩;那個人不要說用兵器殺我,僅用惡言罵我幾句,我也特別不高興,這說明沒有達到平等觀。

我們作為修行人,無論出家還是在家,都應該把這些法語牢記於心。以前一聽「四輪」就以為是四輪馬車,現在學習了之後,應當明白四輪的含義。(以後考試時,我可能會問:「什麼叫四輪?請詳細說明你具不具足這四輪。」看大家能不能答得上來。)否則,你對佛法的術語一竅不通,世間亂七八糟、甚至是罵人的教證理證非常豐富,一開口就是從古至今的種種髒話,善法方面的教證一個也沒有,這樣不太好。應該要改過來,想想以前的大德和合格的修行人是怎麼做的、怎麼修行的,自己也不要有太大差距。

巳二、分說善知識:

依止真實善知識,梵行圓滿能仁說,
是故當依諸大德,依佛多士得寂滅。

我們理當以三種承侍一心一意恭敬依止具法相的善知識,《華嚴經》云:「若令善知識歡喜,則能獲得一切佛菩提。」依止善知識能使梵淨行得以究竟,「梵淨」是指涅槃,「行」是指道或者修持。我們修解脫道而得涅槃的過程中,所有的功德均依善知識而產生,這不是凡夫人說的,而是三界導師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言。當時阿難說:「善知識和善友在我們修梵淨行時,能起到一半的作用。」佛陀說:「錯了!不是一半,而是起到全部的作用。」因此,凡入於佛法、想前往解脫的修行人,理當以恭敬心、恆常心依止具法相的善知識。古往今來的歷史中可以看出,假如把善知識當作佛陀來依止,如理如實地修行,就可以獲得無有煩惱障和所知障的寂滅果位。

所以,大家在修道的過程中,首先要依止一位合格如法的上師。如果沒有上師,趨往菩提的漫長道路上,很可能會被違緣打敗。有些上師用一個比喻說:譬如一個乞丐,他要去遙遠的地方,路上撿到一大袋黃金,由於單槍匹馬、勢單力薄,不一定對付得了虎視眈眈的強盜。同樣,我們凡夫人有一些信心、利他心、希求解脫的心,這些功德猶如寶貴的黃金,可在菩提路中若沒有善知識的護持,很容易被煩惱的強盜搶劫一空,最終無法安然到達目的地。因此,依止殊勝上師相當有必要。若沒有上師一一開示取捨之理,我們不會懂得輪迴的過患、解脫的功德。現在很多人就是因為沒有遇到善知識,妄執常、樂、我、淨四種顛倒,不要說沒有學佛的人,就算是學習多年的佛教徒,對哪怕人身難得的道理也沒有通達。

當然,上師不能隨隨便便去依止,一定要尋找具法相的善知識。仁達瓦大師在《親友書註疏》中引用《經莊嚴論》的教證講了善知識的十種功德,如頌云:「調靜除德增,有勇阿含富,覺真善說法,悲深離退減。」這十種功德分別是:

  1. 調柔:與戒相應故,諸根調柔,言行舉止等威儀非常如法。

  2. 寂靜:與定相應故,內心安住寂靜,不會很粗暴。

  3. 除惑:與慧相應故,具有智慧,能斷除一切煩惱。

  4. 德增:上師的德行不能比弟子低劣,最好能超越弟子,或者與弟子平起平坐。否則,上師一點功德都沒有,一部論典也不會背,而弟子的功德遠遠超過他,五部大論全部精通,末法時代這種現象比比皆是,這樣的上師不應依止。

  5. 有勇:修行極為勇猛精進。如果上師很懶惰,一點都不精進,八點鐘還在睡懶覺,弟子四點鐘就起來了,那上師應該不好意思。作為上師,起碼要超過弟子一個小時,弟子八點鐘起來的話,上師則應七點鐘就起來。

  6. 阿含富:指廣聞多學、教授富足,不管顯宗還是密宗的道理,都學得比較精通。不然,上師連一部論典都沒有學過,弟子卻對顯密一切經論通達無礙,那上師有什麼資格教弟子呢?

  7. 覺真:上師應該要現證真如,對法性有一定的證悟和覺受,這一點必須要具足。

  8. 善說法:上師要能傳講佛法,無論是教證也好、理證也好,都能恰到好處地運用自如。

  9. 悲深:對弟子的悲心深切。倘若弟子生病了,或者有特別大的困難,上師不聞不問、置若罔聞,而遇到自己的事情時,他就顯得比較熱心,這說明上師不具大悲心。華智仁波切、智悲光尊者、無垢光尊者都一致認為:上師若具足所有的功德當然最好,但若實在無法具足,至少也要具足大悲菩提心。尤其是大乘行人所依止的上師,若連大悲心都沒有,要攝受弟子是非常困難的。

  10. 離退減:在修道的過程中,聽聞再深的佛法、遇到再大的違緣,也不會怯弱而生退卻。如果一個弟子稍微說他兩句,他就要收拾行李離開,那是不行的。你要想真正攝受末法眾生,就應該經得起一切違緣和邪行。每個弟子都如理如法是不可能的,假如他們像阿難、目犍連一樣三門寂靜,也沒必要讓你去度化了。正因為這些人無始以來善根微薄,沒有遇到殊勝善知識,因此,所作所為都是顛倒而行、非法而行,需要你通過各種方式以大悲心攝持,對他們不應生厭倦心。包括學院的很多法師,也不要遇到一點小事就不想教了。我個人多年的經驗是:凡夫人中不可能沒有壞人,很多人忘恩負義,即使你對他非常好,把甚深佛法都傳給他,以慈悲心關照他,他也不一定感恩圖報,很多行為根本沒有顧忌。但即便如此,我們仍要以大悲心對待一切眾生,這一點尤為關鍵!

這裡給大家簡單講了一下《經莊嚴論》的教證。上師如意寶經常引用它,記得我們去五台山時,我的書裡就夾了這個教證,看書時拿它做書籤。至今已經二十多年了,但那些字仍時常浮現在我眼前,當時的情景也是記憶猶新……

總之,我們依止上師時,一定要先觀察他是否具足法相?如果沒有,那最好不要去依止。但如果你已經依止了,則應該如理如法地恭敬,這是很重要的。

辰三、思維遠離違緣八無暇之理:

執持邪見轉旁生,投生餓鬼墮地獄,
無有佛教於邊地,轉成癡啞野蠻人,
長壽天生任一處,此等即是八無暇,
遠離此等得閒暇,為不轉生當精進。

此處講遠離八無暇而精進修持。字面意思很好懂,有佛教基礎、學過《前行》的人,一聽就知道在講什麼,但是,你們有沒有思維過其中的意思呢?

這裡是說,有些人可能想:「四輪所依的人身雖然難得,但要我修行的話,我沒有空啊,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做,怎麼有修行的時間呢?」其實作者在這裡說,真正沒有修行機會的是八無暇,如果遠離了這八種無暇,就算你平時再忙,也可以抽出時間修行。

那麼是哪八種無暇呢?

一、持邪見者:對上師、三寶、因果、輪迴、涅槃等不起信解,自相續被邪見染污,對佛陀正法生不起信心,或者是持常見、斷見的各種外道派。我們有些人雖然不是外道,但內心的邪見很重,佛陀說的也不相信,菩薩說的也不相信,上師說的也不相信——「他們說得都不對,我的智慧應該超過他們!」有了這種邪見,你相續中的善根不會增上,即使佛陀那樣功德圓滿的人來到你面前,你也不一定起恭敬心。例如善星比丘,他於二十五年中當佛陀侍者,但是對佛陀無有絲毫信心,唯生邪見,以至於最後墮為餓鬼。

你們很多人從小就接受不正確的教育,相續中的見解非常可怕,尤其是有些人喜歡看一些邪說、邪書,這對自己沒有任何利益。對我個人而言,假如沒有駁斥等其他必要,根本不想看這些非法的書。前段時間有一本書專門誹謗因果、誹謗佛法,我大概看了一下,簡直是浪費時間,那個人完全是發瘋了,看他的瘋話而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太不值得了!不過,有些人可能以好奇心來翻閱,如果沒有頭腦、沒有智慧,就會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最終喪失修持正法的機會。

二、旁生:轉為旁生的話,不管是水裡、空中、地上的動物,都沒有修行的機會。魚兒天天忙著游來游去,鳥兒天天忙著飛來飛去,哪有修行的時間啊?就算我們想給烏鴉講《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它也「哇哇」地亂飛亂叫,一直在說「不要、不要」。

旁生有被役使的痛苦、愚癡的痛苦、互相啖食的痛苦,飽受各種痛苦折磨,絕不可能有修行的因緣。所以,我們看到一些動物的時候,應該想「幸好我沒有轉生為這個動物」。即使是名貴的大熊貓,其實也特別可憐,它們只是供人們觀賞而已,但連一句觀音心咒都念不來。這樣的話,還不如變成一個乞丐,有福分的乞丐每天都念「嗡嘛呢叭美吽……嗡阿吽班匝格熱巴瑪色德吽……阿彌陀佛……」,遠遠超過那些「國寶」。

三、餓鬼:轉生餓鬼的話,天天都餓著肚子,尋覓飲食而不可得,根本沒有精力修行。有些道友餓著肚子聽課時,法師講什麼都聽不進去,一直想著美味佳餚,盼望著快點下課,可想而知,餓鬼更不可能有機會修法。

四、地獄眾生:地獄有寒冷和酷熱的劇苦,稍微休息的時間都沒有,更不要說學習佛法了。

五、轉生暗劫:無佛出世的年代,遠離正法之光明,連三寶的名號也聽不到,根本沒有修行的機會。

六、生於邊地:即使轉生人間,但若於邊鄙之地投生為野蠻人,則不會了知善惡取捨,將不善業認作是善業,所作所為不如法,故也無有空閒修法。

七、瘖啞:雖生於中土,但意根愚癡或者成為啞巴,這種人不堪為法器。

八、長壽天:此天界的眾生認為沒有善念惡念就是解脫,一直安住於無念的禪定中,壽命長達數劫。一旦業報窮盡,出定後就生起邪見,以此邪見之因而下墮惡趣,因此不具備修法的機會。

總而言之,這八種情況即是八無暇,人間有四種、非人間有四種,眾生無論轉生哪一處,皆無有機會修行佛法。曾有一個居士說:「我現在工作特別忙,沒有修行時間。本來佛經中說有八無暇,現在要再加一個,我應該是九無暇。」其實你的工作再忙,也不會像八無暇那樣不堪能。所謂的無暇,一方面是沒有時間,一方面是無力修行。而你再怎麼忙,也能抽出時間修法,比如在家裡一邊炒菜,一邊背《親友書》,這也沒有特別大的困難。很多人只是以忙為藉口,實際上根本沒有那麼「無暇」。

概而言之,關於八種無暇,無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云:「吾者未生三惡趣,邊鄙邪見長壽天,佛不出世及瘖啞,遠離一切八無暇。」(很多道友以前背過,我擔心你們已經忘了,沒忘的話還可以。)大家應當反反覆覆地思維:「我沒有轉生到這些無暇中,有時間聽聞佛法、修學佛法,這是諸佛菩薩和善知識的加持,我不應以各種理由和藉口隨便放棄這種機會!」這並非是口頭上說的漂亮話,而應該是發自內心的想法。

丑二、(厭離一切輪迴之方法——思維輪迴過患)分二:① 略說;② 廣說。

寅一、略說:

智者於此求不得,病老死等眾多苦,
根源輪迴當生厭,亦應傾聽彼過患。

龍猛菩薩把樂行國王稱呼為「智者」。可能龍猛菩薩比較害怕,一會兒說國王是自在大王(「自在」),一會兒說是通曉世間正理的大王(「知世法者」),一會兒說是賢善明智的君主(「賢明君主」),用了各種讚美詞。不然的話,擔心國王一不高興,即使是龍猛菩薩也可能——

此處是說:智者大國王啊,你應該要明白,人生的痛苦可謂訴之不盡,行苦、變苦、苦苦三大痛苦,以及生、老、病、死、求不得苦、愛別離苦等八支分苦,佛陀在經中講得很清楚,每個眾生於輪迴中也經常感受到。《毗奈耶經》云:「輪迴具苦蘊,苦苦與變苦,行苦八分苦,終忍受具苦。」輪迴中的眾生,尤其是人類,所感受的痛苦不離苦苦、行苦、變苦。《智者入門》也說,整個人類都被這三大痛苦所折磨,還要加上前面所講的八支分苦。就算個別人有財富、有名聲,表面上看來風光無限,但痛苦與他一剎那也沒有分開過,他生活中的分分秒秒,其實都充滿痛苦。

這並不是一種悲觀主義,公正、客觀地評價,痛苦在我們生活中俯仰即是、數不勝數。那麼,痛苦的來源是什麼呢?說簡單一點,就是三界輪迴。眾生隨著無明而流轉輪迴,上至有頂、下至地獄,全部都充滿痛苦,猶如火宅、羅剎洲、寶劍鋒,找不到少許快樂。所以,國王你應深刻認識到輪迴的本性,對這所有苦難根源的輪迴深惡痛絕,要生起一種出離心,發誓再也不願轉生到輪迴中了。因為輪迴中再有錢、有地位的人,包括國家主席、總統、總理,在沒有得到聖果之前,永遠也無法擺脫痛苦,永遠不會有真正的快樂。

龍猛菩薩還說:「我在下面的頌詞中,詳細講述了輪迴的部分過患,大王應當洗耳恭聽,並依此類推輪迴中的一切痛苦。」對利根者而言,若知道了部分痛苦,即可推知所有的痛苦。比如,監獄裡有種種無法言說的痛苦,去過那裡的人只要把部分痛苦講清楚——「監獄裡沒有東西吃,沒有水喝,我特別餓、特別渴,晚上做夢都在喝水、吃飯……」就會知道監獄是很痛苦的。對於輪迴,也是同樣如此,大家一定要有所認識。

現在有些人不願意聽「痛苦」、「無常」的字眼,可是一旦出現痛苦和無常,自己就手忙腳亂,連應對的功夫也沒有。以前學院有個法師到西方國家弘法,回來之後跟我們說,他從來不敢給西方人講出離心,一講出離心,他們就討厭聽,為了贏得大家的尊重,他連提都不敢提。我當場反對說:「佛法的基礎就是出離心,如果他們沒有出離心,覺得我的別墅非常好、我的轎車很舒服、我喜歡的人特別漂亮,一直把水泡般的虛幻誤認為真實,那永遠不能解脫。所以,不管別人高興也好、不高興也好,都應該講出輪迴的真相!」

我現在給你們講出離心,可能有些人也有各種想法,這是因為你對佛法瞭解不深,如果瞭解很深,不說其他的,只要聞思了《四百論》前四品[62],就會知道輪迴的痛苦確實不虛。其實,你從生活中也能體會到:如果輪迴的快樂很可靠,那為什麼有錢人不能永遠有錢?今年以來股市大跌,很多非常有錢的大老闆跳樓自殺,因為他的財富一晚上就沒有了。他死了以後,家人實在受不了,這個時候才認識苦諦,但已經太遲了。

所以,大家要認識到輪迴的本性,不但要認識,平時也要發願:「從今以後,我不願再轉生到這個監獄般的輪迴中了,我要想方設法從裡面逃脫出來。輪迴再怎麼快樂,也畢竟是一個火宅,是一個火坑,所以我不願再次轉生。」每個人應該有這樣的心態,在此基礎上,修菩提心、無上密法才有開花結果的機會。否則,連最基本的出離心都沒有,成就對你來講可以說遙遙無期。

寅二(廣說)分二:① 宣說現似快樂不可信賴之理;② 宣說痛苦巨大之理。

卯一(宣說現似快樂不可信賴之理)分二:① 不可信賴之理;② 知此而教誡修善。

辰一(不可信賴之理)分四:① 親怨不定故不可信賴之理;② 無有滿足故不可信賴之理;③ 後際不定故不可信賴之理;四、高低不定故不可信賴之理。

巳一、親怨不定故不可信賴之理:

親人與怨敵是不定的:親人不一定永遠是親人,到時候他也會欺騙你;怨敵也不一定永遠是怨敵,過段時間也許成了你最好的朋友,即使今生沒有變成你的朋友,來世也許會轉生為你最可愛的孩子。

父轉成子母成妻,怨敵復次成親友,
是故流轉輪迴者,無有少許確定性。

前世的父親轉生為自己的兒子,母親變成自己的妻子,(比如你的父母對你特別疼愛,臨死時不願放手,死後也一直惦記你,那很容易轉生為你的孩子。)往日的冤家對頭也會成為密切親友,由此可見,在流轉輪迴的過程中,無有絲毫可以信賴的固定性。

有些道友也是這樣:兩人的關係原本不好,常常睚眥必報、怒目相向。但後來不知什麼原因,突然親密得不得了,好像一個人不在,另一個人一剎那間也坐不住。可再過一段時間,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兩人又反目成仇,對對方看都不想看、聽都不想聽。所以,親怨沒有絲毫可靠性,這就是輪迴的本性。

《楞嚴經》云:「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今生的親怨均是前世業報所感,沒有一個定理可循。藏傳佛教中嘎達亞那尊者的故事[63],大家應該耳熟能詳了,其實漢傳佛教中也有一個類似的公案(我以前去漢地放生時講過):梁武帝的國師志公禪師,有一次受邀去參加一個隆重的婚禮。禪師是觀音菩薩的化現,有了不起的神通,能知人的前因後果。他去到那裡一看,脫口說了一個偈子:「古古怪!怪怪古!孫子娶祖母;女食母之骨;子打父皮鼓;豬羊炕上坐,六親鍋裡煮。眾人來賀喜,我說:苦!苦!苦!」

原來,新郎娶的是祖母的轉世。因為祖母特別疼愛這個孫子,臨終時還掛念他,一直拉著他的手,戀戀不捨地死了。死後投胎做個女孩子,長大後就給孫子做媳婦。所以志公禪師說:「古古怪!怪怪古!孫子娶祖母。」(那天有個人的親人要死了,親人準備拉他的手,他就特別害怕,擔心死後一直纏著他,馬上說:「不要拉,不要拉!我給你阿彌陀佛的佛像。」結果親人不要佛像,一直要拉他的手。)

禪師到屋子裡,見一個小女孩正在啃豬蹄,他就說:「女食母之肉。」這女孩的母親造了很重的罪業,就投生為豬,現在辦喜事被人宰殺,所以小女孩在吃她母親的肉。

又看見院子裡一個小伙子,正高興地打驢皮鼓,禪師就說:「子打父皮鼓。」他父親也是因為造罪,轉生為驢,死後被人剝了皮做鼓,正是這個小伙子在打的鼓。

禪師又往炕上一望,全都是往昔被吃的豬羊,如今投生為人,互為親戚。而在鍋裡燉的肉,卻是前世的六親眷屬。所以禪師說:「豬羊炕上坐,六親鍋裡煮。眾人來賀喜,我說:苦!苦!苦!」你們大家到這裡說大喜大喜,恭喜主人娶媳婦,其實我看輪迴真是苦啊!

我們在輪迴的長河中,以不同業力輾轉漂流,相互為親為怨無法決定。且不說生生世世,僅僅是今生的父母,死後變成什麼也不清楚。所以上師如意寶到一些老鄉家裡時,經常勸他們說:「你們不要殺門口的牲畜,它很可能就是你父母的轉世。」

有些人對父母特別執著,對怨敵特別痛恨,但是到了來世,怨敵也許會變成你的孩子。前不久有一個居士跟我說:「我們家有四個孩子,父母永遠對我們很恨,我們從沒有感受過一絲溫暖。而我們看見父母也特別恨。」我當時就跟他開玩笑:「你們往昔是不共戴天的冤家吧!」所以,這個輪迴沒有任何可靠,大家一定要從中出離!


附註

  1. [62]前四品分別斷除在世俗諦中,將無常執著為常、痛苦執著為樂、不淨執著為淨、無我執著為我這四種顛倒。
  2. 從前,嘎達亞那尊者前去化緣,看到一位施主懷裡抱著兒子,在津津有味地吃著魚肉,並用石頭擊打正在啃骨頭的母狗。尊者以神通觀察,發現那條魚原本是施主父親的轉世,那條母狗正是他母親的轉世,前世殺害自己的仇人轉生為他的兒子來償還宿債。如此洞曉之後,尊者說了這樣的偈頌:「口食父肉打其母,懷抱殺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輪迴之法誠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