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極賢一家
—修塔起信 全家證果

法王晉美彭措金剛上師 傳講
堪布索達吉 譯導


以前,淨飯王手下有一位極賢大臣,他與妻子生活很久,一直沒有孩子。他們夫婦經常祈禱梵天、帝釋天、森林神、地神等世間天人,仍是不生孩子。後來,淨飯王生下了悉達多太子,婆羅門相士對悉達多太子預言:太子若在家將成為金輪王;若出家將證得如來、正等覺的果位。聞此授記,極賢大臣心裡非常痛苦,他覺得:我現在沒孩子,如果有孩子將來可以給悉達多太子作侍從,我的職位可以傳給兒子,如果現在我有孩子那該多好!我作淨飯王的大臣而我兒子將來作悉達多太子的侍從,這樣可以代代相傳,只可惜我現在沒孩子。想到這些,極賢大臣心裡倍加痛苦,夫婦又是想盡一切方便方法,再三祈求,仍然無濟於事。

悉達多太子長大後,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後來出遊四門,親眼目睹了人間的生(Jati)、老(Jara)、病(Soka)、死(Maranam),他深深思維人間的無量諸苦,便生起了猛烈的出離心,獨自夜半偷越城門,拔劍削發出家修道。這樣每日僅食一麥、一粟、一滴水,如是苦行六年之後,在去尼連禪河1(River Ganges)沐浴的路上,接受了牧羊女經十六次提煉的牛奶乳精和婆羅門(Brahmin)的吉祥草等供養後,到印度金剛座,發誓:「乃至未現前菩提前誓不起此座!」後於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大徹大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Samma Sambuddha)。

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攝受了 陳如等五比丘,同時也攝受了五百涅衛、六十賢普、五十孩童等,對他們傳法後,皆得聖者果位;時佛陀又示現種種神變,到森林中調化影勝王,使影勝王與八萬天子也得聖果;去王捨城為舍利子、目犍連授比丘戒,令其得聖果;再到捨衛城調伏了與佛同時出生的勝光國王(即薩迦國王);後又去迦毗羅衛國宣說了妙法等,如此四處弘法度眾。

這時,極賢大臣想:自己年近古稀,膝下無子,應該將財產供養佛陀,不然,我死後無人繼承,財產將會充歸國庫,無甚大意義。這樣,他就發心迎請了佛陀及僧眾應供,自己親手以各種甘美的飲食供佛及僧眾。供養圓滿後,佛陀對他傳授了正法。他受持正法、讚歎正法(Sacca Dhamma),對正法生起了歡喜心。同時,他又對佛陀誠白自心:「佛陀,如果我家能生個男孩,他就可以像我承侍淨飯王一樣去承侍您,只可惜......」佛陀安慰他:「若真有如是發心,那非常好,就一言為定。」說畢,佛陀就返回經堂了。

不久,施主的妻子真的懷孕了,十月後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他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名賢者,用牛奶、酸奶、油餅精心撫養著,賢者如海蓮般迅速成長。長大後,他學習了八觀察及世間的一切學問。這時,佛陀觀知賢者出家因緣已成熟,就親往極賢大臣家對他說:「你家的賢者在未生之前,你已答應給我作侍者,現在,我接他來了。」極賢大臣很歡喜,把賢者叫到佛陀前交咐道:「賢者,在你還未出生之前,父親已把你許給佛陀作侍者了,今佛陀親自接你去,你一定要好好承侍,切莫辜負父親對你的厚望。」賢者高興地說:「謹遵父命,多謝父親如此的恩賜,孩兒非常樂意!」這樣,佛陀就把賢者帶回了經堂,給他剃度授戒傳法,賢者精進修持,滅盡了三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此時,他想:如今我斷除了一切痛苦,獲得了無上安樂,全都是佛陀恩澤於我,故應報佛恩,而報恩的唯一方法即是度化眾生。賢者就用神通觀察,他觀察到:首先該調化的是自己的父母。剎那間他回到家裡,如雄鷹騰空般躍入虛空,對父母顯示了打雷、燃火、下冰雹等種種神變,父母也對他生起了歡喜心和信心,他對父母傳法,父母都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了預流果位,父母告訴賢者:我們倆想出家為道。賢者說:「你們怎樣想都可以。」他父母就把家產做了廣大的佈施,安排妥後,夫婦二人都出家了。出家後,他們各自精進努力,都獲證了羅漢果。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賢者以何因緣生富貴家,身相莊嚴,於佛教下令佛歡喜,出家獲證羅漢果?請為吾等演說前後因緣。」世尊告曰:「這是他們前世的願力。在賢劫人壽四萬歲時,人天導師俱留遜佛(Krakacchanda Buddha)出世,度化事業圓滿後,顯示了無餘涅 (Parinibbana)。當時的國王準備修一座長一由旬的遺塔,就令手下一大臣全權負責,但這位大臣對佛沒有太大的信心,想讓兒子來替他總管修塔之事,就推托說:『兒子,我在王宮裡國事繁忙,再兼管修塔,恐是忙不及,你就代父從工吧。』兒子遵從父命,掌管著整個修塔工程中的大小事務。在修塔的過程中,他對俱留遜佛生了很大的信心,並皈依受戒。他父母受他影響,也漸漸對佛生起了信心,並且皈依受了居士戒。〔譯者:這裡兒子是父母學佛的引導者,漢族四眾弟子(Catu Parisa)中分別有子女引導父母、父母引導子女、學生引導老師、老師引導學生的,這樣很好。無論是父母、眷屬、良師益友乃至萍水相逢的人,只要其樂意,我們一步步地勸化他們,是對他們最好的報恩和友善,他們這些人畢竟同自己有緣,要把這些親緣、一面之緣都轉成法緣,即便只度化一個人,也會少一個造惡業的人,所以,希望大家為度化一切眾生而發無上的菩提心。〕

遺塔圓滿竣工後,國王召集眾人舉行了一個大法會,大臣的兒子在塔前做了些自己的供養,並發願:以此善根,願我將來令佛歡喜,並在佛的教法下出家,滅盡三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父母見他發願就問他發了什麼願,他如實地告訴了父母,父母二人同時也發願:願我們生生世世財富圓滿,依孩子的引導,我們能令佛歡喜,在佛教下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他們都如是發願。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大臣的兒子就是現在的賢者,當時的父母就是今世賢者的父母。因我與俱留遜佛功德事業同等,故他對我生歡喜心,在我的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其父母也因同時發願,而今願力已成熟故,於我教法下,令我歡喜,出家滅盡三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還有一段因緣:在迦葉佛出世時,他們三人出家共同發願:將來於佛教法下同得解脫。所以,今三人同得究竟涅槃的果位。這就是一家共證羅漢果位的前後因緣。」(師言:通過傳講《百業經》,很多人收穫很大,尤其是漢族四眾弟子,轉化得很快。我本人非常高興,從今天起我再發一個願:以後不作無因誹謗。希望其他弟子也能如是發心發願。不能因一時的粗心,使自己失掉這寶貴的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