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集菩薩學論


法語輯要

  1. 菩薩——那些修持大乘之道的修行者——的見地,是放下「自我真實存在」的概念。一旦「我執」不再存在,就不會有貪、瞋、癡、慢或疑(忌妒)。
  2. 大乘佛教包含了無數甚深的教法,但它們精髓全都在於修心——去除心的執著與瞋恨,去除障蔽它、使其無法清晰感知的一切,以及迴向所有善業之果來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3. 求取證悟之心,也就是菩提心,即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一切有情眾生之故——不論是禮拜、念誦咒語,或生起一個善念,都是為了一切有情眾生。
  4. 菩薩施於一切,要當興意愍慈一切,視怨家如赤子。除棄怨憎恨心,慈愍一切眾生之類。慈心為眾生,視己如彼身而無有異。若聞好語、醜語,不經心懷,無有怨恨,無復害意,向一切眾生戰戰兢兢,終不捨離。
  5. 若有人施一切眾生,加以慈心施一人者,其福何者為多?答曰:行慈之人愍念眾生者,其福甚多。是故說曰慈心愍一人便獲諸善本也。
  6. 若以慈心惠施一人其福難量,況以慈心施一切眾生之類乎?其福無限無量,不可稱計;巨億萬倍,不可以譬喻為比!
  7. 慈心愍一人,便獲諸善本;盡當為一切,賢聖稱福上。
  8. 普慈於一切,愍念眾生類;修行於慈心,後受無極樂!《出曜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