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

譯者:菩提流志、佛陀扇多、竺法護、玄奘、義淨、實叉難陀、那連提耶舍、羅什、闍那崛多、康僧鎧、月婆首那、達摩笈多、竺難提、釋道龔


《大寶積經》,又稱《寶積經》,為一百二十卷,唐朝菩提流志等譯,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一部。該經主要講述菩薩修行法及授記成佛等,為大乘佛教五部經之一(其他包括《大般若經》、《大集經》、《華嚴經》、《大般涅槃經》)。「寶積」為「積集法寶」意[1]。

全經計收四十九會。前部二十三會八十卷餘,為魏晉南北朝等譯師翻譯集合,後二十六會三十九卷半,為菩提流志翻譯,故,本經即為新舊譯之合編本。全經內容泛論大乘佛教之各種主要法門,涉及範圍甚廣,每一會相當一部經文,彼此相互獨立。當時玄奘自印度天竺歸返時,曾帶回本經之梵本,諸方名德又敦請玄奘譯該經,但因玄奘譯完六百卷的《大般若經》後已經無力再譯,而其所帶回的梵本今已不存。


註:[1]. 《寶積經論》(卷一):「大乘法寶中,一切諸法差別義攝取故。所有大乘法中諸法差別者,彼盡攝取義故名曰寶積。」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