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人生歸向
人生何去何從?

學佛次第講座
常法師主講


今天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點佛法,真正說起來,佛法的內涵是非常的深廣,所以我自己來談佛法,自己覺得不夠,好在相信在座很多都學過佛,現在在國內國外,有非常多了不起的大德,很多學過佛的同學久已聽說,不妨作個比喻,那些是山珍海味,吃膩了,偶然今天來個家常便飯,青菜豆腐,我是這樣的心情,來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

真正談佛法,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談,第一個是以世界的標準來看,所有屬於佛法的,都是宗教當中的一支,宗教已經是我們世間分類當中的一部分,宗教裏面的佛教、回教、耶穌教等等。另外一種以佛法眼光來看,如果以佛法自己的標準來看,佛法到底說些什麼呢?它的內涵就跟前面不一樣,它所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廣泛到什麼樣的程度呢?可以說,從我們人生的切身問題開始,慢慢的向外推展到宇宙萬物,無所不包的這樣一個內涵,因此我們從這一個角度去談。像這樣深廣無瑕的內容,假定沒有一個正確的方法,所謂正確的方法,也就是很有系統的,正確無誤的系統,而且這個系統有它的條理,次第分明井然有序的條理,順著次第由淺入深的安排,然後再來解釋。否則我們無法簡單的去認識去了解,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試想了解都不可能,我們還想進一步,透過了解而思惟觀察,提升自己、改善自己,乃至幫助別人,這也就是佛法的功效,那無從說起。我們現在不妨舉個實際的例子,來思惟它的廣泛,從眼前時下的佛門當中,所流傳的宗派來看,眼前通常可分成教下,是理論上頭的,行門,那去實踐的,最廣泛的現在是凈土宗,那是講唸佛的,參禪屬於宗下門庭,這些都是講行持的。講理論的,譬如天臺、賢首、唯識,通常說是教下的派別,還有其他的,乃到於大乘、小乘、性宗、相宗、顯教,密教,五花八門,非常多非常多。單單宗派名詞已經那麼多,看它的內容更是混淆不清。在這種狀態當中,叫我們從哪下手,實在是很大的困難。乃至於進一步來談談,各宗派當中的內容,彼此之間又有很多問題,同樣是佛法又為什麼是千差萬別,乃至互相矛盾呢?實際上要說明,佛法的內涵是非常的廣,為什麼要這樣呢?原因是它包含範圍本來就廣,還有它是針對我們人生解決問題,而我們現在的人那麼多,每個人之間的條件又是千差萬別。所以佛陀,我們尊稱他為世尊,針對我們每個人不同的問題來幫忙我們解決,自然而然以不同的方法來引導我們。

雖然他引導的方法是千差萬別,但最後有一個共同的結果,導向我們,以佛法來說,成佛。對諸位還沒有接觸佛法,或並不太了解成佛的意義,不妨這樣說,把我們眼前遭遇到的所有苦難痛苦徹底解決,希望達到的真正實在圓滿功德,究竟圓滿。這有個專門名詞叫做“成佛”,結果是一樣的。經論上有一句很有名的話,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這些五花八門是引導我們的權宜之計,我們稱它為方便,權巧方便,歸元,它歸根究底到最後的根本一樣,所以從這個說明,它的內容是那麼多。從這樣的雜亂局面,看起來簡直是混亂,是不是一定無法避免?答案:不是,絕對不是。所以形成這樣的混雜局面,這是人為的因素,當然經論本身也是有很大的差別性,在這種情況之下,我願意這樣說,這是我自己的經驗,如果真正有心學佛,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不要太莽撞,碰到哪就是哪,稍微花點時間,耐著心,如果能夠找到一些,乃至一部正確的經論,它很有系統條理清楚的,由淺入深的引導我們,上面所談的這些困難,都可迎刃而解,都可以解決。

這裡給大家一個例子,以我來說,我願意以我個人來保證大家,我自己從小受先父的影響,小學剛畢業就接觸佛法,對它有很大的信心,到現在已經五十大幾年。就出家來說,也整整的三十多年,這中間也學了很多東西,理論也學過,屬於教下的。理論了解以後去修行,唸佛參禪也摸過,這是自己的行持來說。接觸的人也很多,除了漢傳一些國內很多大德,也去過不同地方,除此以外,還接觸過南傳,上座部的,或者說是小乘的,像錫蘭、泰國、緬甸的那些大德們。北傳的比如說南韓、日本,這些我們稱它為顯教。除此以外還有北傳的藏係,通常稱為密教,實際上它不僅僅是密教,所以顯教密教都有接觸,藏傳一係有四個派,舊派紅教,新派是薩迦,白教,黃教,我都接觸過很多大德。中間曾經有蠻長一段時候,我自己也覺得有些混淆,這樣的內容叫我到底怎麼辦是好,雖然自己是有確定自己要走的路,可是太多東西放在這裡,他們彼此之間,有時候是有些矛盾的,如果沒矛盾的話,沒關係嘛,你做你的,當有矛盾在的時候,我心裏想,既然同樣是佛法,它為什麼會有矛盾?不過我自己感覺到很幸運,遇見了幾位很了不起的大德,吃了一些苦頭以後,終於這些問題都可迎刃解決。我現在這裡談不到說弘法講法,我只是願意把我自己經過來的這一段路程來講給大家,給大家作參考,少吃一點苦頭,我想這就很有意義。儘管佛法的內容很龐雜,或說這個時代本身環境很惡劣,如果我們真正找對,一樣的可以找到一條很好的康莊大道。尤其是現在,更會覺得何等幸運,因為這一條路,前面已說過,涵蓋的層面很廣,進一步來說,它能夠解決的問題也一樣的廣,所以不管情況是如何的糟亂,找到了能針對著這麼廣泛的解決的問題的路走下去,這一條路是非常美的。所以這一次,我想關於佛法的內涵,我把介紹的內涵一共以十二個題目來講。

這十二個題目我想大家都有,第一個是人生的歸向:人生到底到那裏去呢?第二個是科學的迷思:因為眼前主導我們的是科學,為什麼我們不從科學來談這個問題呢?所以作個比較。下面呢,選擇佛法,為什麼選擇佛法?這是從現實的人生,所面對客觀環境,走到選擇佛法的這一條路上,既然要選擇佛法了,下面一步說學佛,學佛應該以什麼條件去學?因為這並不是隨便東碰西碰,既然認真去學,需要一些內在的心態,外面的需要的客觀條件,在這種條件下,我們應該學,前面所說的五花八門中,應該學什麼?所以四五六的題目是學佛的心態、學佛的條件、以及學佛道的次第。我要介紹給大家,我自己經過了這樣失敗的經驗以後摸索出來的一條路。當我們決定照這個去學,第七講叫做三法印跟一實相,為什麼講這個?因為這是整個佛法重要的中心所在,對整體有個認識。比方說我們要到高雄,到高雄方向向南,要經過什麼?大體上面認識,有了整個的認識,讓我們一步一步的照著次第深入,也就是說,一個是總的,一個是別的,總別之間的關係。下面緊跟著說皈依,那是進入佛法的門,皈依以後,要了解黑白業果,這是學佛的基本,這個基本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學佛的基礎教育。有了這個以後,佛法慢慢的向上提升,真實的提升,徹底的受用佛法。下面就講怎麼起出離心,怎麼發菩提心,最後一個叫悟證空性,悟證空性,有時說究竟了成就佛果。一共分十二個,剩下來就是結論。

在這裡,我介紹的方法也稍微有一點不一樣,不僅僅是我講一下,不僅僅是如此。分兩部份,第一部份是在這裡把大致的內涵做個簡單扼要的說明。這是前面一部份,另外一部份,讓各位同學大家一起去研究討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道理我簡單說一下,如果我們平常單單聽一下的話,印象不深,好比我我們聽人家演講,演講的人口齒非常清楚,講的內容非常的精彩,你精神也很好,很認真的聽,下來了以後你能夠記得多少?你也許覺得很好,過了三天以後剩下的沒多少。假定說我今天介紹的佛法,隨便談談,也只是如此罷了。可是佛法對我們有這麼深的價值,如果只是如此的話,太可惜了!我自己的經驗,以及周圍很多同學學的經驗,聽完以後好好的論辨,經過論辨以後你印象很深,我相信大家都有這個經驗。像我們正式的學學問,論辨的不太多,特別是我們國內的教育方式,可我們閒空的時候,為一些問題大家爭吵,當你跟人家爭論一次以後,你會終身難忘,這是壞的東西。現在學好的東西,我們也但願我們終身難忘。這樣才能做為我們人生指導原則,層層的深入解決我們希望解決的問題。這是為什麼把它分成兩部分。實際上我們也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候,前後有五年,多少累積有一點點經驗,這個是為什麼在這裡希望大家研討的。實際上研討的後面還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今天暫時先不說。

下面緊跟著講第一講,人生歸向,或者說人生何去何從?這裡邊分成三個大段:

  1. 重新評估人生的真象;
  2. 認識無限的生命相續; (我們生命是無限的,一生一生,對這個應該認識)
  3. 找出生命中的轉捩點;

下面我就分著次第講下去,我們談佛法,為什麼首先要講人生?我們要了解佛法真正的好處,它就是針對著我們人生問題來解決,所以佛被稱為大醫王,就像平常醫生給人治病一樣,就算醫生是絕頂高明,能夠治療一切疑難雜症,但是如果病人不願意去合作,諱病忌醫,不肯去聽不肯去看,或者不照著醫生指導來看病的話,儘管醫生絕頂的高明,看不好病的。所以在這地方所以談人生,我們停下來先把我們自己這一生,拿佛法的標準去衡準一下,評估一下。這好比什麼呢?做一次全身健康檢查。如果我們真正發現有病了,趕快去看,及早治療總是好事。談到這裡,就讓我們大家看看,現在我在這兒談問題,不妨以我自己做個例子,我想也是拋磚引玉,讓你們從這個例子上面自己去衡準一下。雖然我講我的,可重點是,但願每位同學聽過以後,你自己拿個例子來反省觀察一下自己,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不僅僅是談我,就我周圍,我遇見的家人、親友、同學,社會上太多太多的人,大家都有很類似的,有這麼一個很有趣的一生的過程。都先從哪開始呢?童年,這是從頭到尾,通常童年可以說是無憂無慮的,經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下面進入青少年時代,青少年時代,不是無憂無慮而是無限希望,通常那是到大學研究所畢業以前。畢業以後進入社會,照理說進入社會當中應當一展所學,大展鴻圖,前途是無限希望。現在壞的不談,好的就是他的事業成功了,社會上人家看他是飛黃騰達,現在還有一個新的專門名詞叫五子登科,我們不妨這麼說吧,金子滾滾而來,車子、房子當然不在話下,兒子、妻子樣樣俱全。表面上看不錯,可能大家都在羨慕你,可是事實上,我們不妨平心靜氣來看一下,除了外面這些東西好像很炫耀的東西以外,內心上我們平心靜氣的檢查一下,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會遇見很多問題,無窮無盡的問題,不管是外面政治上的問題,經濟上的問題,這些是屬於外在的,或者是我的職業上的,公司也好,商業也好,那裏也好,指外面的。裏邊的呢?家庭的也不去細談了,在在都有很多的問題,簡單的說,受生活的壓力,使得精神上無窮無盡的一種壓力,這是很有趣的現象,外面再怎麼成功,可是裏邊並不儘然。

我自己感覺得很幸運,到了中年以後做了和尚,不過和尚並不是關在山裏就算了,我還是跟社會在接觸。一樣的有很多同學,他們都很成功,有很多朋友,乃至很多信徒。在這裡不妨取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一下,這是一個非常有成就的一個做生意人,他的前半輩子也是唸書念得非常好,也不是在這裡,如果在這裡念,該說是像臺大醫學院,最高的學府,大陸上我們那個時代,最好的是交大,是工學院,進去的時候是第一名,畢業時聯考第一名出來,做最好的官、最好的生意。他也是信佛的佛弟子,一次很偶然的因緣,在車子裏坐在一起,他跟我談這個問題,他先嘆了一口氣,看看他的司機。(那個事情是發生在美國,離開現在二十年以上,那時候在美國人人有車子,不過有司機的話是相當有錢的人。)他看看他的司機,說:“人家總覺得,大老闆多麼的舒服,其實啊,”他很感慨的說,“司機比我好!”我想司機怎麼比老闆好呢?算算家財,可以說億萬豪富,他扳扳手指算給我聽,聽來一點都沒有錯,他的司機不曉得拿多少錢,只要老闆命令他到公司,他就開到公司,老闆上班了,他就在車子睡大覺,下班了送老闆回家去,他回家去高高興興的過天倫之樂;我不是,司機開車我的腦筋還要動,今天、明天、後天、前天,事情完了以後,還有很多交際應酬,表面上來看我有很多門道,有很多鈔票,實際上我被這些東西壓得氣都透不過來。

古人有一句話:枷鎖,綁著我們的枷鎖,鐵做的、木頭做的固然不舒服,金子做的更不舒服。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這說明什麼?到了中年以後,中年是人生當中真正是有作為的最重要的那一部份,現在這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結果是這樣。漸漸的進入老年了,老病連連。老跟病通常連在一起,就算沒病吧,老來了,你們在坐的都是年輕,我不能說,但願你們不要進入老,進入老是好事情,如果人早就夭折了還很不幸,一但到了老了,我自己深深的感受到樣樣不行,但已經莫可奈何了。最後二腳一伸,所有積的錢財名位,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帶著走,所以親朋眷屬沒有一個會陪著你走,一生就這樣。所以我是舉這樣一個例子,這是比較好的,壞的也不談了,可是也可以涵蓋進去。這個人生就這樣嗎?我們就說,不錯呀,還有個童年、青少年!通常我們說,這是人生的黃金時代,很有趣,這黃金時代,並不是童年,小孩子叫黃金時代我很高興,並不是,青少年時代也並不是,我們回想一下,小孩子都希望趕快長大,像父母一樣。父母呢,剛才分析的結果都是一樣,老了不談,這說明什麼這裡有它很深入的內涵來看,這個內涵我們放在下頭真正要講的。

經過了前面的分析,感覺到人生就這樣嗎?好像無奈,人生真的是這樣的無奈嗎?假定真的是這樣無奈,我們會說,那倒不如死,可是真的要死,誰都不願意。人就是這樣奇怪!活著嘛又這樣無奈,真的要死嘛又捨不得,好像人就這樣糟糕。在這裡我所以首先談人生問題,並不是故意拿出這個東西來,讓大家感覺人生是這樣的倒楣,不是,絕對不是。這是一個健康檢查,這樣的健康檢查以後,如果真正的自己能夠反省一下,我們會停下腳步來,如果有路的話,或者有這樣的一個方法,我想很多人都願意,好好的思考一下,我怎麼樣,如果在有機會的時候選擇一下,不要到這樣忙完了一生,到老了,完了,沒機會,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

前面我說,關於剛才這三個段落當中,第一段落人生的真相,對這個人生的真相的評估以後,第二段,我們就要認識生命相續無限。也就是說,實際上我們的生命是無限的相續,這件事情非常重要的。為什麼會這樣的重要法呢?假定說我們人生只有短短的這麼一生,平常我們現在一般人的概念當中,如果真的一生的話,不管是好也好,壞也好,反正是死了算了,一了百了,也沒有什麼好談的。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不!人生是個無限相續。對這點我們要確定,但只有兩個,一個當我們確定了以後,那個時候才值得我們改變。還有一個呢?我們也的確因為現在時下給我們的概念,好像太多的問題,目前世間一般人的概念當中都不會談這個問題,不會看這個問題,特別是現在科學的主流,都不接受這個概念,因此在這裡我願意先把這個問題談一下。

實際上生命是一個無限,這一生之前還有前生,這一生以後還有來生,前生之前還有前生,來生以後還有來生。所以實際上它是一個無限的相續,假如說無限的相續的話,我們看一生就這樣從頭至尾,來生又是這樣,而這裡面的關係,是會繼續的帶下去的,所以談這問題的時候,我們必須把無限生命的相續加進來,加進來以後,讓我們了解這個生命的內涵,我們就願意值得,不要說是年輕的時候值得努力,就是中年、老年了,因為還有無限個後頭,如果我們不及早準備的話,豈不依照這樣的模式走,太可怕,太嚴重,損失也太大了。所以關於這一點,我願意介紹二本書給大家好好的看一下,最重要的一本書,叫做《生命不死》。這個是陳勝英醫師的著作,陳醫師是土生土長的,據他說是台南人,為什麼要介紹這本書呢?因為他完完全全是一個科學出身的人,他跟佛法了不相關,他完全用科學的著眼點,找出人生是一個無限的相續,如果大家已經信了佛了,作一個參考而已。就是說你已經信佛了可以不要看,周圍如果有人反對你,你不妨把這本書借給他看。如果我們自己對於生命無限相續不能肯定,這本書對我們有絕對有價值,你必須把這個問題看清楚,這對策勵我們走上佛法這條路,有絕對的意義,後面有絕對的推動力,讓我們非走這條路不可。除了這本書以外,如果覺得不夠,還有幾本書可以介紹給你們看,《前世今生》、《來生》,這兩本書的作者都是美國人,同樣的這幾位作家都是跟佛法了不相干,都是科學人士,第一等博士,乃至於幾個博士頭銜的。他們都以科學家的眼光,完全不信佛法的,也完全不接受有來世或者前世這件事情,結果在他從事的行業當中找到人有前後世,而且前後世是無限相續。因此在這地方,我覺得讓我們真正了解一件事情,人絕對不是說死了就完了,一了就百了了。說實在的,如果人死了一了百了那真好,你不必要忙了,尤其是像我,已經快七十歲了,忙這些幹什麼?死了就算了,一了百了,整個都解決了。假定是真的一了百了,佛法也就沒什麼好談的了。而真正的問題是這個前世今生的關係,也不是截然不同的關係,這個關係非常密切,密切到什麼程度呢?就像昨天到今天,今天到明天。今天是百分之一百從昨天延續過來的,同樣今天會百分之一百的帶到明天去。

這個無限的生命是跟眼前絕對有關係,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必須針對這個問題,加以解決而且這個問題也不允許我們說,明天再說,平常我們世間常說的一句話,明天、明天以後還有明天,結果天天有明天,弄到最後白白耽誤一生。當我們了解這個問題以後,就會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必須真正地把握住這樣好好的機會,這個人身,就算我們現在很忙,我們要抽空出來,來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正因為我們太忙,假定說很閒,浪費一點時間沒關係,現在這麼忙,分秒必爭,而居然茫無頭緒的,自己在這兒亂轉,這豈不可惜!正因為忙,更值得我們在正式跨進之前,花一點時間,把該走的路弄清楚,弄清楚了,跨進去,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無限生命的認識,這對我們非常的重要也許有人說,現在這個時代,整個時代的大的主流,大眾都不太接受這個概念,我們要了解大眾所接受的概念,未必是正確的,我想大家都很清楚,萬一這件事情,你現在就否定掉,到了真的事情發生,你事先毫無準備,你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這是非常實在的問題。

第二問題,為什麼要在第二個問題當中談人生無限相續的問題?現在我們有了這樣的認識以後,下面我們就開始想辦法轉變,關於人生當中的第三問題,談生命中的轉捩點。關於這部分:分兩個部分來講,人生當中的轉捩點分兩個部份來講。第一個,我們從外面的環境來看,環境分兩部分:第一個特別是講教育,第二個是整體的環境,整個客觀環境。為什麼我們要談這個問題呢?先說兩個:外面是環境跟教育問題,第二部分,怎麼樣建立自己正確的認識,這點非常重要,花一點時間,正確的認識了以後,怎麼樣策勵自己改變?從眼前所習慣的當中,做一個改變,所以人生的轉捩點分這兩部份來談。

首先談教育,這樣的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教育分有形無形,我們並不單單的說,我跑到學校裏去唸書,叫做教育,現在我們把進學校,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或者是留學,這個叫教育。這樣把教育看得太狹了,真正的教育是很廣的,有形無形各方面教育,也就是說,我們眼前的概念,我們所有的認識,習慣,之所以如此,都是受教育的影響,所以辦一個教育,為什麼談教育跟環境,如果我們仔細去看,沒有一個人離得開環境,而置身於環境以外,你處在不切實際當中,你就完全受這個影響,我們不要說深的,譬如說我們今天用這種語言,用這種文字,怎麼來的?就是環境影響我們。不知不覺當中你就是這樣,我們常常舉一個很簡單的比喻,因為目前世間的主流在西方,雖然我們自己是中國人,是漢人,我們要學西方的英文,據說如果以文字來比較的話,漢文或中文比英文難學,可是對我們來說,我們覺得英文難學,漢字好像不怎麼難,並不是說難不難的問題,因為我們本來就在這個環境當中,所以你不知不覺當中,根本不要學,我們所有的概念想法,是不是都受這個影響?所以現在我們要想學佛,透過這個認識以後轉變,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這一點非常重要的。

在這個轉捩點當中,我們必須認識教育的重要性,然後環境的重要性。假定說我們真正能夠把握住這個重點,如果我們了解了這個特徵,要想轉過來就有機會有希望,否則儘管我們也在這裡好好的聽,研討,也許我們覺得這個是真實的,可是要想轉變過來,是相當難的一件事情。所以這個部份,關於我們轉變過來的過程當中,環境跟教育非常重要的。

我在前面曾經談過,我介紹給大家,這次講的題目當中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講說,還有一部分是大家討論。介紹給大家討論,還有一個重要關鍵就是這個!以前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說我們有老的那群人,從自己的家庭開始,自己接觸的老師,社會上的同學、朋友這些人,他已經形成這樣的習慣了,假定說你本來是學佛,那可以,可是現在你忽然間變成新的,這樣的過程當中,儘管你覺得很有道理,可是真的要想改變過來,我相信是很難的。不妨隨便舉個例子來說,講一個小小的故事,重點不是在講故事,而是說明這件事重要性。抽煙,我不會抽煙,我也不曉得抽煙什麼味道,不過據說抽煙難戒。我最近聽見一位居士告訴我,他說從十八歲開始抽煙,一天要抽三包。我是外行,當他講三包的時候,比較懂的人說,喔,這個是老煙槍!因為這煙對身體的健康有害,他抽到後來,咳嗽咳得要命,醫生說,你這樣抽下去會糟糕,乃至於得肺癌或者什麼。他心裏想得肺癌很可怕,慢慢地再說啦。有的時候心裏也想戒,可是煙癮來的時候,沒辦法戒,咳嗽來的時候,真的咳起來了,咳得上氣不接下氣,真是要斷氣一樣,這下是非戒不可啦。所以用了種種方法,戒煙的地方,花了好大的氣力,戒掉了!很高興。戒掉了以後,當然身體也馬上復原了。他覺得花了那麼大的氣力,戒掉真不容易,到時候煙癮來了很難受,已經覺得很難受。人家告訴他,沒關係嘛!這樣一引誘,他完全擋不住,又來了,這樣一次戒掉了又抽,再一次戒掉了又抽,一而再,再而三,弄到後來,已經家常便飯了,等到抽到上氣不接下氣,他已經曉得到哪戒,戒完了以後,回過頭來再來抽嘛。所以不曉得上氣不接下氣多少次,也不曉得戒過多少次,始終沒戒掉。後來學佛了,當然我們現在學佛的很多,我現在要介紹給大家的,就是我們有個研討班,專門照著這個道、次第、理論,了解了以後去學的,他也參加這個研討班,參加了一段時候以後,他心裏有時候感覺到,他那個時候還抽煙,比如今天輪到研討了,他也曉得學佛的團體不好抽煙的,所以一定要找一個偏僻的地方,跑到廁所去抽。有時抽了以後,煙的味道在廁所裏面,他覺得不好意思,找一個藉口跑到大街上去抽。有一次跑到這個地方,也就是這佛堂,這個佛堂到現在為止,到現在才兩年吧,那時是正式成立的時候,他去看了這個場面,覺得這個場面非常的莊嚴,他就發了一個願,我決定要戒掉它。因為他有過的多少次的經驗,總是戒不掉,他心裏面跟自己下個決心,我一定要戒掉它,這次終於戒掉。他戒掉真正的原因,因為平常就算是戒掉了,他跑到那裏去,他周圍人告訴他,來抽一支嘛,你何必呢,算了吧,所以他戒掉了以後,他回家首先跟太太講,實際上,他太太當然不希望他抽,他太太不會抽煙,也曉得對他丈夫有害,何況還有叫二手煙,你抽煙,我坐在旁邊,我也要倒楣。我看了他多少次都不成功,所以告訴他太太,他太太不相信,結果他回家去,他家裏面,因為他家裏面都是抽煙,勸他他居然都沒動,實際上根本的原因是這樣,他換了一個環境,他完全換了一個環境,我是隨便地舉這樣的一個例子來說。我想在座的各位,你們如果自己真正地透過了這樣的學習,也參加了研討,有了一群新的朋友,漸漸地你會慢慢慢慢地,生活的內涵開始轉變過來,所以說我們要真正找生活的轉捩點,真正主要是在教育,教育是要大小環境一樣的重要。這一點,對我們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因此這樣的情況之下,除了教育以外,下面第二個問題,談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認識,如果認識以後,會有堅強的意志,經過這兩個東西,我們真正的就能夠開始轉彎得過來。

現在下面這個題目,我就簡單的介紹,關於人生下來,下面第二個題目所謂科學,科學的迷思,這問題下一次講,我之所以在這裡先提一下,有些問題,儘可能地各位同學在上課之前先自己想一想,譬如說今天講的人生問題,現在我在這裡一個人唱獨角戲,談的檢查人生,如果你事先正確地了解,回去想一想,到那時候去聽,再去研討,對諸位是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那個時候大家聽也好,討論也好,產生的效果,我想會遠來得好,這是所以為什麼我要簡單地把屬於下一次要講的題目,簡單地跟大家說一下。因為我們已經深深地受這個影響,什麼?科學。好像樣樣東西透過科學,現在整個的世間文明的主流,重心在科學上面,科學對我們人類的貢獻,這是沒有錯,建議各位眼前先把我們自己對於科學的認識,應該做一個簡單的體會,這點非常地重要。我想這樣好了,怎麼來說明這件事比較好呢?還是簡單地說一下,有兩本書,在這個地方給大家介紹一下,一本書叫《新世紀的飲食》,另外一本叫《瀕危的地球》。如果透過這兩本書,去認識去比較,在這種狀態中,如果我們能夠這樣的互相搭配著來思維,對於真正想要走上這條學佛之路,特別在人生整個道路當中,再產生一個轉捩點,使我們人生產生最有價值的內涵,這個非常重要,所以我簡單地先在這地方介紹一下,今天的這個題目就到這地方為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