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 第十講

常 法師開示


那麼這個惜福,我這裡講一個故事給你們聽一下。這個故事是在《德育古鑑》上面的。說有兩個人,他們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時辰生。這古人講那個命,他們兩人的命是一樣的,而且很妙的,很多地方非常相類似。然後呢,有一個地方不一樣的──兩個人出生的家庭,因為這個家庭的不一樣,所以從小受他父母的影響不一樣。「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是孔老夫子講的;《三字經》一開頭就「性相近,習相遠」。慢慢地由於環境的影響,他的習慣就不太一樣了。那個甲家庭很富庶,父母待他非常好,所以從小生活也可以說奢侈啊,那這種情況之下,從小都是這樣。另外一個人呢?家庭也不錯,可是父母很實在,所以從小就很儉樸。到了二十歲,剛剛成家,那個甲就死了,就這樣。然後這個乙自己啊……因為之前兩個人碰見了,曉得了,所以他們兩人就說:「欸,這麼巧啊,我們兩個居然這樣啊!」所以他們就約好:假定說將來我們,既然同年同月同日生,會不會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時辰死呢?哪一個走了,來報告一下。……好像是這樣的,我也記它不清楚,說不定你們自己看。

後來一個就先走了,另外一個不知道,然後他就夢見那個甲來報告,說:「我已經走了。」「嗯,你怎麼走了?」就告訴他:「因為我啊……」每個人死生有命哪,有很多人叫壽盡而死,有很多人叫福盡而死;就是說你這一生到這裡來,你的命運當中,你可以一生有多少受用、你的壽有多長。假定那個受用你沒有用掉,那個福還沒用掉,壽已經盡了,有很多壽盡而死,但有很多如果福還有得餘的話,那個福可以轉變成功壽。反過來呢,你那個福已經用掉了,所有的壽雖然還在的話,福盡而死,就把那個壽會折成功他的這個福。可是這個甲本身,因為太奢侈了,所以到了二十歲剛剛成家,已經用完了,壽也完了,結果到閻王那裡。所以前面的享受一點用場都沒有。

你現在看看周圍,譬如說我們周圍的人死了,你現在賺了很多錢,然後很多好吃東西、好玩東西,他死了對他有沒有用啊?你們說對他有沒有用?一點用場都沒有,事實就在這地方。佛門當中有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個大德,那個大德要修行,修行很精進。因為這樣的關係啊,後來有一次感得是一個護法,還是不曉得一個什麼,反正是一個佛菩薩這樣告訴他,說:「你這個修行的心很好,可是你修行成功的機會很少。」他說:「為什麼?」他也很認真,也拜了好老師,也曉得正確的方法。「因為你的樂、你的福快盡了。」「哦,有這樣的事啊?」「你剩下來的福還有一斗米,吃完了你就該死了,你想你在一斗米的當中,你可能有什麼成就嗎?」他聽了大為驚訝。所以從那天開始,他自己量了一斗米,他每天把手掌伸出來,把那一斗米沾一下,那個手掌上就有幾粒米,拿出來放在鍋子裡燒燒,撿一點野菜,然後喝一點稀飯,就像憨山大師一樣,那調了以後把它喝進去,比白開水好一點。然後呢全部精神用功,結果一斗米沒吃完,沒吃完半斗米,啊,他修行成功了。那個佛門當中,有諸如此類的典型的故事。

所以我在這個地方,告訴你們幾件事,平常的時候你們注意啊,很多小地方,特別是公家的,人家跑得來供養三寶,你把它隨便,哪怕很小的一點點。所以我們剛出家的時候,我記得那個地方,哪裡像現在的夜燈什麼等等,除了大殿上面光明以外,其他地方根本沒有,出來的時候暗暗的,看得見一點的就可以了。現在哪一個地方都有大燈,有了大燈還跑過去開,開了以後不知道關。所以這種事情你們大家稍微小心一點,這特別地是每一個同學大家應該注意的。

所以我在這裡,今天就簡單地告訴你們諸位一下。第一個,我們該做的事情,那的確的我們在這裡,就是常住是大家的,一方面我們就可以伺候三寶,不管是從現在來看,從將來來看,我們盡心盡力地,不管用世間的眼光來看,特別是用佛法的眼光去看,培植我們自己的福德。然後呢,練習我們自己的所謂習勞惜福,好好地做,任何事情認認真真地去做。

我就想起來了,那時候我剛出家的時候,我以前小的時候,大概都是差不多,我想我跟你們也是一樣,小的時候在家裡面都是父母做的。再說,雖然我那時候不像現在你們那樣的情況,可是我上面兩個姊姊──喔,那個姊姊都很能幹,所以輪到老三出來的話,而且家裡面又覺得,父母又說:喔,生了一個兒子……那中國人的傳統,重男輕女的,所以這個小孩子就沒有讓他做事情,所以不會做事情。

可是剛開始出家的時候曉得這件事情,我還是很認真地做。那時候我在同淨蘭若,同淨蘭若這個地方很大喔!一共有六百多坪,只有住得三個人,一個法師。那個法師現在在美國,他年紀比較大了,那麼平常的時候都是我們自己來。一個大殿,很大的一個大殿,我就一個人招呼那個大殿,然後除了那個大殿以外,還有大殿周圍拔那個草。這個大殿跟我們這個大殿比,要長一點、扁一點,這樣。整個的裡邊的面積不比這個小,一個人去做喔!現在你們這個大殿有幾個人哪?(弟子答:三個人。)喔,你們是三個人。然後呢大殿前面還有一片廣場,我還要去拔草,這樣,那每天要做這樣的事情。那在我們那個同淨蘭若他要求滿高的,所以現在我看見有的時候你們拿了一個雞毛撢,桌子上面這麼撢一撢就算了。那時候剛去的時候,每天要用水,拎一桶水,那個佛台前面每一個地方都要擦,這樣。然後這個大殿裡面,因為大殿比較寬,像我們課堂裡邊那個後面一半,那時候都是那個佛龕、藏經櫃,然後還有擺得很多其他的書,二十五史啊……很多書。那前面一半,那就擺在那個,客人來就坐在那地方,那個一張一張桌子都要跑得去擦。那個地每天都要掃,然後過了一些時候的話,拖地。我們這個拖地有兩種方法拖,那個人像日本人這種方式去拖的,拿了一個布,跪在地上,這麼把它整個地推過去。那我那時候去了,因為我身體比較弱,法師就說:「這樣推也沒有這個必要,那你就掃一掃就算了。」所以我每天這樣做。

有一次法師跑得來作檢查,我自己覺得:「啊,我很得意!」我一個人要花一個半小時在那兒去,哪怕冬天哪,衣服統統脫掉了,弄完了,弄得混身是汗這樣。有一天他跑得來檢查,總是有什麼地方覺得不對勁,他倒不是一定清潔檢查,他來教訓我。然後就問我,他說:「你弄好啦?」我洋洋得意:「欸,弄好了。」心裡面很高興那樣。結果……你們那個有沒有擦桌子?譬如說那個桌子的旁邊,你要找灰塵一定找得到的,是不是這樣啊?如果你們看看哪,你回頭下去摸摸這個桌子下面的話,你可以抹出一大堆灰塵來,這樣。然後呢,桌子旁邊,譬如說桌子旁邊這地方有縫對吧?你們現在有沒有注意到那個縫的地方要去擦它?你們會不會啊?現在大家桌面上面擦乾淨已經很好了,哪裡還管到那個縫?那個縫也很多喔!那法師就跑過去,沿著那個縫就這麼「戈兒──」一來,「你弄乾淨了,這是什麼啊?」啊!我在那裡,站在那個前面,特別是我覺得我很得意,弄得很乾淨,他就給我看,說:「這是什麼?」

然後,那時候哪,那個台北是冬天滿冷的,那個花來了以後,每天早晨起來的時候,把那花全部拿出來,然後把水倒掉,洗乾淨那個瓶子,還要花上面也弄得……現在我有的時候偶然看看的話,有人說拿了那個花兩天也不換,第三天就換,把那個水沖一沖就算好了。那花拿出來,摸摸那個花上面都已經是黏黏的,我想你們做過的都知道。是天天跑得去啊,都要把它拿出來,然後下面有一點點把它剪掉,如果發現上面的黏黏的,換句話說,有腐敗的話,你把它弄乾淨。那時候也並沒農藥,就是有農藥我們也不用。──要做這麼多事情,這樣。

所以這個習勞,你們要記住喔!實際上對我以後有很大的價值。現在年紀比較大了,那以前從南普陀一直過來,大家很多老同學都知道。早晨,我們去打板,那時候我們起來的時間比現在稍微早一點。我那個法師的習慣哪,仁俊法師,他那個板聲,聽見第一聲板聲「啪!」一下下去,他絕對不會等到第二聲,不會說打完了半天,你還躺在床上叫人家拉出來。他一聽見那個板聲就「踫」一下坐起來,那時候人還沒醒喔。他就形容這個說:「踫!」一下,意思就是那個精神啊!後來我真的學會了,你真的很想睡啊,可是坐在那上面眼睛睜不開,你起來了以後揉揉幾下,你千萬不要躺下去,一躺下去,對不起,你非睡不可。你真正那個心力提起來的話,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他那個作風就是這樣的一個作風。

所以平常的時候,那個精進心是非常重要,而真正你有了這個心力,你不去努力策勵自己,你還是想盡辦法偷懶的話,那我們白得這個人身了。上面像這種地方都在什麼呢?孝順開頭。所以假定說我以前跟著仁法師,如果我心裡面還老給他嘀咕,他教我這個,然後我一天到晚想腦筋──我怎麼偷懶,怎麼去不讓他看見──那就完了!可是他告訴了我這個,我想:「對啊!」所以我平常的時候聽見什麼,我總是做不到,我盡心盡力去做,慢慢、慢慢地,雖然以前我也不會做事情,就跟他跟了兩、三年以後,後來跑到像美國佛教會啊,這樣。所以說一個笑話,我周圍看見很多人,他們都有這種能力,一個人,大大小小的幾十個人的事情,他把它擔起來了。現在我們弄了幾十個人,這個事情都沒做好,實際上是耽擱了我們自己。

我在這兒隨便地給你們簡單地說一下。如果你們現在剛開始,譬如說注意的幾件事情,這我在日常生活當中隨分隨力地告訴你們,這個惜福、習勞,這樣。那各方面的東西,你特別相應的,有很多同學,我已經曉得他在家的生活,到這裡來已經跨了一步,那是非常好,然後,我們希望繼續不斷地,有很多人還沒有改過來,慢慢地改。

那除了這種生活點滴上面,還有到這裡來,平常我們其他東西一樣一樣都放掉了,還有個飲食,吃東西的習慣。不要說這個我要吃的,拼命吃,然後呢,這個不想吃的。所以經論上面世尊告訴我們「於好於惡,勿生增減。」(註:出自《佛遺教經》: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增減。)不管是好是壞,最最主要地是我們需要那身體,吃飽了以後可以修行。

那以後原則上面,明天呢再講一段,後天就像這樣地,當我們消化過程當中,漸漸、漸漸地把它在日常生活當中運用,你們各位同學在切磋琢磨當中,互相把它改善。好,現在請大家合掌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