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 第十四講

常 法師開示


簡單地來說,譬如我們現在來這裡學,剛開始我們學的時候很辛苦啊,沒多久,大家就能琅琅上口了,就是以前不會念的這個習慣,我們就把它改過來了,這是同樣的道理。所以聖人都告訴我們,不管是佛法、儒家都是說:「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這是儒家講的話,佛法也是一樣。明明是一個過錯,你能夠好好地知道了改過的話──善,不但是善,善莫大焉,最大的好處就是這個。反之,「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有了過錯,你不能改,那真的是過了──過、過失。這裡更糟糕的,「小人之過也必文。」君子跟小人差別在哪裡呢?君子也有過喔!被曉得有過了,大家看見告訴他,「唉啊,謝謝你!你告訴我,我有錯,我真高興,你告訴我了,我要去改。」這個就是君子。小人呢?「欸!我沒有喔!」「有,我告訴你了。」「沒有沒有,這個不是我的問題。」,然後想種種辦法去掩飾,那這是小人,那是比過還要差,這樣。

儘管我今天可以告訴你,我絕對沒有,我賴掉了,說:「我沒有啊,絕對不做……」你相信不相信啊?你們相信不相信啊?不相信。同樣的道理,你今天犯了錯,自己覺得掩飾得很好,別人相信你嗎?別人也不會相信。所以我們懂得了這個道理以後,騙人真正是騙自己,騙人是騙不了的。反過來說,他有了錯了,他自己承認錯誤,馬上改過來,我相信你不但不會厭惡他,還會覺得:「喔唷!他這真好!」是不是這樣的啊?這個很實在,為什麼我們不做這種人呢?真正讓人家敬佩的人呢?其實我們懂得了道理,人人想做的,古代的聖賢、佛菩薩真正教我們的就是這個,這樣學是真的好啊!否則不要說大人,就是像你們的年齡十幾歲,你看別人的錯很容易看,不管他怎麼掩飾,掩飾不過來的,對不對?我們都了解這個特點。所以說這個情況之下,只要我們慢慢地改過、遷善,上面的人以這個德行來教化;下面的人哪,所謂「草上之風必偃。」所以古來天子、諸侯,乃至於卿大夫,都是用這種方法來教化,所以那個天下太平。

那麼,下面我們就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他引《詩經》上的兩句話。古代的詩,它不單單念那個詩喔,它這個詩裡邊有涵義喔!我們如果說單單看那個《詩經》表面上的話,那是很笑話的喔!最近我們不是看那《孔老夫子傳》,你們還記得不記得啊?它那個裡邊念了幾句,子路跟那個誰吵架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對,「關關雎鳩,在河之州」,講這一段。它就是說,那個聖人他心目當中所追求緣念的這個。所以《論語》上面不是說嗎?「賢賢易色」。這幾句話是什麼啊?「賢」是尊敬好樂,就是我們心目當中歡喜好樂的都是吃的、穿的、玩的、樂的、男女的事情;現在把自己好樂追求德行的那個心換一換,把想吃、想穿、想玩、跟男女之間玩的這種心情換過來,換成什麼?換成「賢」,想追求德行那個心情,它有它的內涵的。平常我們一天到晚想這套,現在我們一天到晚想學聖人,就是把這個心情轉過來。

所以他現在同樣地,當我們跑到深淵,喔!一條大河,跑到這個河邊上,是不是很小心啊?現在我們譬如說跑到那個三層樓頂樓,跑到邊上,唉喲!很害怕,那小心謹慎了。同樣地,「薄冰」,這裡天氣比較熱,沒冰,如果在大陸上面,那麼你們就知道了。到了春天,那個冰融,喔那個很小心啊!那我特別在這裡跟你們講一個,黃河你們知道吧?黃河到了冬天,封凍了,整個的那個冰就凍得厚厚的,非常厚喔!所有老百姓來來去去,那就沒河了,都從那冰上那麼走,這樣。到了這個春天,開始冰融了,那個冰慢慢地薄了,那時候要走過去是好小心喔!非常小心,非常小心!一旦不小心,啪!掉下去,那一定沒命。

你們會說:「掉下去,那爬出來啊!」爬不出來的,第一個,水急,但這個不是致命傷。那個冰碎掉了以後,有很多碎冰啊,那河裡的水不是很急嗎?非常快的速度,啪!過來。你剛掉下去,那個冰衝下來就把你攔腰切斷了,這麼嚴重法。所以說到了春天,那個冰快融的時候,你一定是很小心,有很多人就不敢再走了,萬一你在走的時候,會非常小心,聽見喀一下,馬上背過來趕快逃,不能向前再大膽地、大搖大擺這麼亂來的,就這樣。那是表面平常我們走路的時候。

現在這種狀態呢,戰戰兢兢,啊!很小心。他現在這個形容什麼?就是凡是真正古人那種君子,他對德行的操守就是這樣的狀態。所以雖然在這兒高高在上,他一定不會覺得驕慢;然後雖然很有錢,他不會奢侈;不但不奢侈,而且還戰戰兢兢,唯恐有失。

在這裡我們也可以舉一個典型的例子,那都是儒家的。《中庸》上面講:「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小人反中庸,心裡面根本沒有忌憚,我們心裡有一個禁忌啊!因為禁忌,就怕啊!然後說顏回,他是什麼?「擇乎中庸」,他是真正能夠做到,照著這個道理去做,「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他只要覺得這件事情該做的,心裡面是拳拳服膺,他就戰戰兢兢的,時時刻刻把持了,喔!這個不要做錯。那這種狀態就像什麼?就像我們人走在那個河邊上怕跌下去,那心裡面很小心。就像譬如說,你們等一下要考試了,趕快拿著本書咚咚咚念。那現在呢,我們就是心裡面,自己就把持著這東西,唯恐不對,那個就是諸侯的孝心。

這裡我們要注意啊!天子也好,諸侯也好,並不是說,喔,我們既不是天子,也不是諸侯,我們就亂來,不是。就是這個對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所以他前面也講,後面也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孝,不管天子到庶人都是一樣。這個地方只是特別地強調,如果說你在那個位置,那麼你應該這樣,所以說對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是我們行為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