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拂拭 莫惹塵埃


世間人無論從事論文寫作或文藝創作,大體出不了分別念的範圍。他們以「我」的所思所感為中心,精心營造出一個個在「我」看來是正確、合理、全面的觀點,或一篇篇以「我」為背後主腦、敘事主體的作品。這一點恰與佛法的「無我」主張大相逕庭。在佛教的中觀教義中,對「無我」有明確、究竟的闡釋,而這種觀點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所接受。究其原因則在於,如果我們真想擺脫輪迴束縛的話,不打破牢固的「我見」及「我執」、「我所執」,那最終的解脫就了無出期。

如果用中觀的推理方法分析的話,則「我」的實有性剎那也不存在。不從理論角度而言,單從實際生活中來看,對「我」的過分貪執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矛盾重重的衝突與局限。在英國曼徹斯特科技大學讀醫學工程專業的蘇琪瓏博士,就曾在生活中吃過以自我為中心的虧。

對於心的究竟本來狀態而言,當然應該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但我想,對學佛粗淺的人來說,特別是對像我這樣一個煩惱習氣粗大、深重的人而言,還是應當時時拂拭自心,勿使沾染塵埃為好。一個學佛初機者,甚至一個學佛多年仍斷除不了我執與無明的修行人,正應該積極內省、努力除惡,只有把這些有為的修法一點一滴全融入自己的心相續後,無為而自在的狀態才有可能最終到來。假如一個非上上根基之人也以所謂的「頓悟」為借口,不隨時隨地糾正自己身、口、意方面諸多的放逸與過錯,那他肯定無有打破無明、親見本來的那一天。

回顧自己這幾年來的學佛歷程,雖然經歷了許多挫折,但與其說是它們在考驗我,還不如算作自己的性格使然,正是我的盲目、我執、自大,才使自己看不見自心蒙上的灰塵,才使自己的「貢高我慢」導致自身跌入無明的迷茫大霧中,失去了前進與自省的方向。

想想從前的我,總不知天高地厚,徒恃一貫的蠻勁做事,以靠小聰明得來的業績為前提,剝奪別人的權益當成自己的方便,強逼他人都要唯我馬首是瞻。不論校園還是工作單位,我都是個態度強硬、立場堅定的自以為是的「領袖」,因為我認為僅以自己個人的能力就能把一切事做到盡善盡美,別的那些智力比較低下的人們一定要認同且接受我的支配,因為我是對他們負責,且為他們好。如若事情沒按我的預想那樣式進展順利,我就會強詞奪理,盡量將事情掩飾過去,還要力保自己在他人面前的一貫正確形象。漸漸地,許多事情皆得順從我意,我也就更加目中無人。

現在想來,自己當時的學佛真的僅僅停留在「口頭禪」階段而已,甚至連什麼叫「慈悲」都不明白,更談不上智慧。整天念四弘誓願,整天嘮叨佛學名詞,整天批判別人的我執,整天叫囂同源種性,就是沒有一時一刻能想到自己的「自淨其意」。所以我想,對一個學佛者而言,恐怕將佛陀的教言融入自己的心相續,併力爭做到言行合一,才是最難,但也是最緊要的修行目標吧!

就這麼在工作、學習甚至佛堂的義務活動中,習慣性地強制別人配合我的思維、工作方式,因而如果有人不滿意或發出反對的聲音,那這個人可就倒霉了。我將不顧一切地找他辯論,讓他知道我的詞鋒銳利,自此以後不再與我為難。想當初幹下的這些不知羞恥之事,對那時的我來說卻如家常便飯一般。

痛定思痛,我真是領教到了所知障與濃重的我執對我的惡劣影響。正因為將所有與自己扯上關係的事件都以自我為中心考慮,那麼我當然就會認為我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正確,尤其是對年輕於我的朋友們,我更是倚老賣老、盛氣凌人。像我這樣的一個「傲慢狂」,經常在許多重要的問題上獨排眾議,語氣之強硬實在令人難以忍受。但為了顧全大局,同事、朋友、佛友們只有忍氣吞聲。直到在一次活動中,我無理干涉一位佛友的計劃,令他面臨混亂的困境。面對此種情形,歷來忍讓的他再也容忍不下,就當眾聲淚俱下地訴說了我的不是。如此激烈的舉動,對我不啻當頭棒喝。面對突如其來的反彈,我一時手足無措。儘管後來也口頭上向他表示了歉意,但說實話,心裡卻沒有一絲一毫改過的念頭。我甚至想,算我倒霉,碰到了這麼一個不濟的工作夥伴,反正我沒錯,並不需要向任何人澄清,也沒接受他人勸解的必要。

其實師父曾多次向我講過「你對我錯,你好我壞」的道理,但我歷來都將之視為和稀泥似的「中庸」之道,我根本就沒意識到在六波羅蜜的「忍辱」道中,其中飽含有「無我」的般若空性慧光,而假如沒有了空去自我的智慧,則你所做的一切所謂佛事,從究竟狀態而言,還是逃脫不掉有相有為的框框。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當然也涵蓋了這種造作。回想那陣子,我還把這句話向別人說過無數遍,卻從不曾領悟自己實乃一個最好的負面例子,從不曾領悟這句話其實是針對自我意識膨脹的我,而非別人而言的。

如今回想當初,如果我認真改過,認真把佛法落實在自己的行動中,又或者被師父訓斥一下,我那假道學的可憎面孔也許會早日卸下。一個學佛的同道遇到如此野蠻的我,恐怕真的會因此而退失道心,因為他碰的是一個多麼背離佛陀聖言的「修行者」啊!不知悔改的我仍自高自大,這樣發展的最終結果便是幾乎所有的朋友都漸漸離我而去。

我從此開始體味到了那種難言的孤獨,但我卻仍舊找不出箇中原因。無明蒙蔽了我的雙眼,最後我變成了獨行俠。

最終僅剩下來的一位知心朋友再也無法容忍我對他人無理的態度,他不惜以友情作最後的賭注,厲斥了我的人生準則與行持作風。他勸導我及時檢討,否則終將因內心的傲慢與言語的魯莽而失去所有的友誼。記得他在信中說道:一個人的言詞惡劣,無法讓人信服他的心地。修行人在萬般努力中,第一門功課就應學會廣結善緣。如若與人盡結惡緣,這個修行人還能成就什麼事業呢?……

往事真的是不堪回首,幸好對現在的我來說,這些都已成為歷史了。當一個人,特別是一個所謂的修行人,最後「修」到孤家寡人之時,除非愚癡頑固透頂之類的人物,我想無論如何他都要考慮考慮自身存在的問題了。改掉自身的陋習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是面對自己就已讓我痛苦不堪了,更不用說放下「我」的所有執著了。在與自己痛苦相較量的那些時日裡,我總算看清了一個淺顯的事實:說和做對許多人而言都是分開的,但如果不能心行如一、自他平等,那一個人的修行就絕無最終成功之理。慢慢地我發現,在我試著學會隨緣、學會態度謙和、學會語氣溫和之後,我與眾人的磨擦自然減少,相互之間的親切感自然增加。到量後,當我相似地學會放下對自我的偏執後,我發現眼前、心中的世界真的明亮了許多。當你能夠觀想,並近似地嘗試、體驗萬物一體的偉大感覺時,丟掉的小我將化為真正的同體大悲的情懷。

全賴師長朋友們善意地利用佛理的契機,才將我理直氣壯、目中無人的惡習糾正過來。這麼些年的走南闖北、從東到西的經歷,讓我的感觸與體會日漸良多,特別是在來到英國之後。在西方,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士都在接觸、鑽研、實修佛法,看來佛陀的智慧之光正在一點一點照亮西方的廣闊天地。對於佛法的科學性、可行性、究竟性,我相信廣大西方人士信受奉行的經歷,一定會成為它們最可靠的佐證,這一點只需留待時間去證明。在這種日益高揚的全球學佛熱的升溫中,我更是希望自己曾經走過的這段彎路會給同行者及後來人提供借鑒與幫助。我真誠希望每一個學佛人都能把佛法的無我觀念深植自己的靈魂深處,在時時拂拭蒙蔽在自性光芒之上的自私自利的行為障垢時,靠著精勤的自我觀照、自我反省、自我改進、自我圓滿之努力,早日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嶄新的真正的佛教徒。

來日方長,要一步一步從自我做起;時不我待,應一點一滴以自律行進。真心希望,通過每個學佛者的自強不息、自淨己意,佛法的慧日能早一天高懸東西方的朗朗晴空之上。

蘇博士放下我執的經歷對修行人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作用,可惜的是,不知有多少人能真正從中受到啟迪,因為很多世人都在以充滿自我偏見的文化媒體為吸收人生經驗的對境。大量的以分別尋伺所造的論點,鼓動人們貪、嗔、癡無明妄動的庸俗而淺薄的電視劇,還有消費文化的迅猛流行與氾濫,都在把本來就很貧瘠的世人心識更引向浮躁、虛榮、貪執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佛教的甚深「無我」正見又有多少人能深刻領會呢?

但我始終認為,只要你認真研究了中觀,你就一定能接受「無我」的觀點並從中受益,這也是東西方一些知識分子漸漸開始對中觀生起定解的根本原因所在。因而我希望大家都能學習學習龍猛菩薩的《中論》、月稱論師的《入中論》、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中的「無我」道理,歷史上已有成千上萬的修行者依之而走向了解脫。

在一個五欲橫流的世間,如果真要在生活中排除煩惱、取得與人共處、與環境共處的和諧,我們必須而且只能接受佛法「無我」甘露的滋潤。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