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

資料來源:知音出版社 中醫內科學。

俗稱心口痛,上腹部近心窩岐骨陷處發生疼痛的病症。

引起胃痛原因雖多,但其病理機制,主要在於胃氣失於和降、氣機鬱滯不通;或胃絡失於滋養,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前者多為實證,後者多係虛證。

胃痛的辨證,首當分清虛實、寒熱及在氣、在血等方面。

胃痛合併吐血、便血為本病較嚴重的轉歸。若反覆頻發,甚至大量吐血或便血,病情更趨嚴重,臨床應積極搶救,搶救的關鍵,當根據不同的原因,首當止血、以斷其流。若氣隨血脫脫者,當務之急在於益氣攝血而固脫。

胃痛患者,除藥治療外,飲食的宜忌,精神調攝也很重要。


胃痛辨證論治簡表(p271)
分類 症狀 病機 治法 主方
主症 兼症
胃寒證 胃痛暴作,畏寒喜暖,脘腹得溫則減,遇寒則甚,脈弦緊 口和不渴,喜熱飲,舌苔薄白 寒積胃脘,氣積凝滯,胃失和降 溫中散寒 良附丸
食滯證 胃脘脹滿疼痛,噯腐吞酸,嘔吐不消化之物,嘔後痛減,舌苔厚膩 不思飲食,大便不爽,脈滑 飲食停滯,胃氣阻塞 消導和中 保和丸
氣滯證 胃脘脹滿,攻撐作痛,痛連兩脅,噯氣頻作,脈弦 因情志因素而痛作,大便不暢,脈薄白 肝氣犯胃,氣機痞阻 疏肝理氣和胃 柴胡疏肝散
血瘀證 脘痛拒按有定處,痛如針刺或如刀割,舌質紫暗,脈澀 食後痛甚,吐血便血 瘀血停滯,胃絡內損 疏肝理氣和胃 活絡效靈丹
合失笑散


肝胃
鬱熱
胃脘灼痛,痛勢急迫,煩躁易怒,口苦而乾,脈弦數 泛酸嘈雜,舌紅苔黃 肝鬱化火,胃熱氣滯 清中泄熱佐以疏肝理氣 化肝煎合
左金丸
濕熱
中阻
脘痛而有熱感,渴不欲飲,苔黃膩,脈滑數 嘈雜口乾而苦,小便黃,大便不暢 濕熱蘊結,氣機阻滯 清化濕熱,理氣和中 清中湯
陰虛證 胃脘隱隱灼痛,口燥咽乾,舌紅,苔光剝 口渴,大便乾結,脈多弦細 胃陰不足,脈絡失於濡養 養陰益胃 一貫煎
虛寒證 胃脘隱隱作痛,喜按喜暖,得食則減,大便溏薄,舌淡,脈軟弱 嘔吐清水,納呆,乏力神疲,四肢欠溫 脾胃虛寒,胃絡失於溫養 溫中健脾 黃耆建中湯
合理中湯


重點思考:

  1. 試述胃痛的發病機理。
  2. 胃痛與真心痛及腹痛如何鑒別診斷。
  3. 胃痛的辨證要點是什麼?
  4. 胃痛應分哪幾種類型?各種類型如何辨證論治?
  5. 吐酸與嘈雜如何辨證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