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承實錄(疑難雜癥治驗)

作者:余國俊


28、鼻塞、嗅覺遲鈍三年,速效增強患者信心

診斷現場

李X X,男,36歲,1985年 11 月 25 日初診。

患者三五年前曾反復感冒二個月,感冒愈後遺留鼻塞,未曾重視,僅用麻黃素、滴鼻淨等滴鼻。初滴時鼻塞尚可暫通,久滴則漸漸乏效,且嗅覺有所減退。

近二年來曾長期服用鼻炎丸,間斷服用蒼耳子散、溫肺止流丹、通竅活血湯等湯劑。每更換一方,初服幾劑時,似有小效,但久久服之,卻無顯效,幾乎失去治療信心。

刻診:天暖時鼻塞較輕而呈交替性(左通右塞,或右通左塞;夜臥則臥側鼻塞),天寒時鼻塞加重而呈持續性;經常感冒,感冒則鼻流大量白色或淺黃色粘涕;嗅覺遲鈍,難辨香臭。納可,大小便正常,舌脈亦無明顯異常。

五官科檢查:鼻粘膜腫脹,雙下鼻甲腫大,鼻腔存留有較多淺黃色粘涕。西醫診斷:慢性單純性鼻炎;

辨證論治

[學生甲]慢性單純性鼻炎,中醫稱為“鼻窒”,雖然是慢性鼻炎中病情最輕的一種,但也纏綿難愈,且易發展為肥厚性或萎縮性鼻炎,治療更為棘手。不少慢性鼻炎患者單用內服藥不易見效,更難收到遠期療效,因而十分苦惱。

[老師]大家知道,鼻窒的基本病機不外兩條,一是本虛,即脾肺腎虛,清陽不升;二是標實,即濁邪凝滯鼻竅。運用內治法治療本病,無論選用何方,均須以開竅通塞藥為嚮導,方能直達病所而奏效。所以開竅通塞藥的恰當運用,實為一大關鍵。

實踐證明,通鼻塞的藥物中,辛夷花最負盛名。但如入煎劑,其有效成分破壞較多;入丸劑,其有效成分又不易發揮作用。惟在散劑中有效成分保存最多,且易發揮藥效。

我過去曾試驗:取辛夷花1000g,微火烘脆,軋為細末,先後分予 十位慢性鼻炎患者,囑其每次用溫開水吞服 6g,日三次,並停用其他藥物(包括滴鼻藥)。後隨訪,十人均在三日內見效。最快者僅服一次,鼻腔即感通暢,但不久均反復。——可知開竅通塞之藥,難以治其病本。那麼,對於鼻窒如何治本呢?

李東垣《脾胃論》一書中專列有一節,叫做“脾胃虛則九竅不通論”,其中引用《素問?玉機真臟論》說,“脾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又引用《素問?通評虛實論》說,“……九竅不通利,腸胃之所生也”。李氏還即此闡發說:“脾胃既為陰火所乘,穀氣閉塞而下流,即清氣不升,九竅為之不利……”。

鼻為九竅之一,長期鼻塞,嗅覺遲鈍,追究其病之本,當然要首責脾胃虛弱,而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了。

中醫診斷:鼻窒。處方:辛夷花 54g,微火烘脆,軋為細末,每次用溫開水吞服 6g,日三次,連服三日,停用其他藥物。

二診(12月 5 日):服藥二次,鼻腔稍感通暢,服完後已基本通暢,且能辨香臭。但停藥才三天,鼻腔又感堵塞,難辨香臭矣。
處方:補中益氣湯合玉屏風散、幹金葦莖湯加廣木香、辛夷花。
黃芪 30g,黨參 15g,白朮 12g,炙甘草 5g,升麻 6g,柴胡 6g,陳皮 10g,廣木香30g,防風 10g,辛夷花 10g(烘脆軋細吞服),桃仁 10g,冬瓜仁 30g,苡仁 30g,葦莖 30g,大棗12g,生薑 6g.連服20 劑,感冒照服不誤。

三診(1986 年 3 月 12 日):上方服 6 劑後鼻腔漸漸通暢,服完 20 劑後則完全通暢,嗅覺較為靈敏。
服藥期間正值隆冬,竟未罹感冒。近來氣候乍暖還寒,最難將息,偶有輕微鼻塞。
處方:黃芪 100g,當歸 50g,丹參 50g,菟絲子 100g,廣巴戟 100g,辛夷花 50g,麝香5g.諸藥除麝香外,均以微火烘脆,軋為細末,再入麝香,充分攪勻,貯瓶密閉,每次用溫開水吞服10g,日三次,感冒停藥。服畢鼻腔通暢,嗅覺靈敏如常人。經五官科複查,鼻腔內未見異常。隨訪一年未復發。

思辨解惑

[學生乙]治鼻塞必用通竅藥物,目前常用的鼻炎丸、蒼耳子散等就含有通竅藥。本例既已用之乏效,但老師首診時還獨用辛夷花通竅,當時我就想過可能要重蹈覆轍,事實果真如此!

[老師]首診時獨用辛夷花散劑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取得暫通鼻竅的速效而已,豈敢奢望其拔除病根!

我治療慢性鼻炎,首診時仍喜用辛夷花散劑,取其速效,增強患者繼續服用標本同治方藥的信心。如果首診時就標本同治,服數劑鼻塞依舊,有的患者便不願堅持長期服藥了。

[學生乙]二診時確實是標本同治,但是治本用補中益氣湯仍有點令人費解。因為患者並無短氣乏力、食少懶言等中氣虛弱的症狀。

[老師]這個問題提得好,涉及到補中益氣湯的運用範圍,所以我首先要反問一句,難道患者必須具備短氣乏力、食少懶言等全身性症狀才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嗎?

我們還可以回憶一下導師江爾遜老中醫運用補中益氣湯化裁治療前陰、後陰二竅的許多病證,如長期遺尿、尿血、尿蛋白經久不消失、淋證、崩漏、便血、便秘、泄瀉、痔瘡等等,療效頗佳,其中不少患者並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短氣乏力、食少懶言等全身性症狀。

我過去也不大理解,便請教他說,“你選用補中益氣湯的依據是什麼”?他不假思索地回答,“玩味《靈樞》 ‘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一語,思過半矣”!——我那時頓覺耳目一新,不禁自言自語道“經言‘知其要者,—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真不我欺也”!

[學生甲]本例鼻塞、嗅覺遲鈍三年之久,服過不少套方套藥乏效,老師主用補中益氣湯溫補脾肺,終用補氣活血、溫腎通竅方藥取得了遠期療效。方藥平淡無奇,而療效確切,值得進一步驗證和推廣。

二診方在補中益氣湯的基礎上,還合用了治療肺癰的幹金葦莖湯,這也不大好理解。

[老師]鼻為肺竅,肺系中的痰濁上壅鼻竅,久之阻塞經脈。千金葦莖湯中的冬瓜仁、苡仁祛痰降濁,葦莖清宜肺氣,桃仁活血通絡,故可借用。此方合入補中益氣湯,便是攻補兼施,標本同治了。

[學生乙]我還注意到方中廣木香的用量,這是一味常用的行氣藥,常用 10g 以下,為什麼方中重用到30g呢?

[老師]廣木香輕用可以行氣,重用則可以補氣。當然,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本例重用廣木香,一是取其補氣作用,以增強補中益氣湯的補益之力;二是取其通竅作用(本品辛溫芳香且質潤多脂,其通竅作用較為綿長),以助千金葦莖湯、辛夷花通暢鼻竅。需要申明的是,我重用廣木香補氣,不僅有臨床經驗可資佐證,而且有文獻依據。如《本草綱目》引用王好古論廣木香的功效說,“本草云:主氣劣,氣不足,補也;通壅氣,導一切氣,破也。安胎,健脾胃,補也;除痃癖瘤塊,破也”。又引用汪機論廣木香的功效說,“與補藥為佐則補,與泄藥為君則泄也”。我在臨床中初步觀察到,使用補中益氣湯時重加廣木香一味,其療效比單用原方好,希望大家進一步驗證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