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醫余瀛鰲經驗集

資料來源: http://www.readtcm.com


名老中醫余瀛鰲簡介

勤求搏取學驗俱豐-中醫臨床文獻學家余瀛鰲

王鳳蘭 程車旗 整理

編者按:余瀛鰲,江蘇阜寧人,1933年生,現任中國中醫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史文獻所所長。早年畢業於上海第二醫學院,其後參加首屆全國西醫學習中醫班,並拜名中醫秦伯未為師,多得其傳。長期從事中醫臨床文獻工作,在臨床、文獻、教學中學驗俱豐,碩果累累。主編出版《新安醫籍叢刊》、《中醫文獻辭典》等多種大型學術著作,培養博士、碩士19人。因其在工作中的突出貢獻,1992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並為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收入《國際知識份子名人錄》。

本文重點介紹餘氏在文獻研究中,對中醫古籍,特別是《內經》、《傷寒論》等經典著作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對“上病下治”、“下病上治”、“方劑研究”的獨特見解。

臨證特色記錄他治療腎炎、肝病、婦科病的經驗。其名案評析、醫論醫話及經驗方均是餘氏長期臨床和文獻研究中的結晶,面世之後,定會大放異彩。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敬錄先大父奉仙公詩聯

余瀛鰲生於1933年,祖籍江蘇阜寧。1938~1950年就讀於上海。1955年畢業於上海第二醫學院醫本科,同年7月分配在中央直屬機關第二醫院內科任住院醫師。1955年12月參加衛生部主辦的首屆全國西學中研究班,1958年5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長期在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先供職于中醫研究院編審室(後改名為文獻研究室),1982年與醫史研究室合為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歷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長、所長等職。

余氏秉承家學,並於1956年拜衛生部中醫顧問秦伯未先生為師,遵師“多讀書,多臨證”之訓,耕耘中醫臨床文獻40餘年,博覽群書,勤于思考,尤致力於中醫內科、婦科的文獻研究和臨床實踐,並撰寫多種中醫學及辭書類著作。其於臨證,博采諸家之長,不拘經方、時方,擇善而從,或予融會應用於臨床。餘氏主張辨病(包括中西醫病名概念)與辨證論治相結合,對於常見病,著意於探求“刪繁就簡”的證治規律,反對過於繁複的病證分型。並注重疾病的“通治方”研究,力求擬定切合病機和便於推廣應用的通治效方,對某些病證的不同臨床表現,用“通治方”加減以體現施治中的“同中之異”,便於學習、交流,也較易於尋覓一些疾病的證治規律。其於內科,對肝腎泌尿生殖系疾患、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病、糖尿病、肺炎、癲癇等病尤為專擅。兼治婦科,長於崩漏、不孕等病證。其臨床方治已被收入《名醫名方錄》(第一集)、《當代名醫證治匯粹》等多種醫籍。是我國中醫臨床文獻學科的帶頭人。

近二十年來,先後任碩士生、博士生導師,為培養中醫後繼人才,不餘遺力。先後培養中醫文獻碩士生、博士生共19名,並在所內主辦的歷屆中醫文獻及醫史高級進修班和院研究生部,院培訓中心等處主講若干專題,為弘揚中醫學術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余氏著述豐富。早期有《(重訂)內經類證》、《金匱要略語譯》等書,後又參與主編《常見病驗方選編》、《中醫名詞術語選釋》、《簡明中醫辭典》、《中醫大辭典》等書。領銜主編《新安醫籍叢刊》、《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匯·醫學卷》(以上兩種均為1000萬字以上的宏編)、《中國傳統醫學大系》、《中國古籍珍本提要》、《現代名中醫類案選》(日文版名《名醫臨床例選集》)、《中醫文獻辭典》、《中醫各科通治方研究》、《歷代中醫名著精華叢書》等。另有審訂、點校之醫籍多種。他所編撰的多種醫書,其中《中醫名詞術語選釋》獲全國科學大會獎;《新安醫籍叢書》獲華東科技圖書一等獎,《中醫大辭典》(合訂本)、《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匯》分別獲中國中醫研究院一等獎和二等獎,《現代名中醫類案選》獲全國醫史文獻及醫學工具書金獎。發表學術論文約200篇,在中醫學術界有較大影響。

余氏現任中國中醫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研究生部客籍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中國中醫藥文化博覽會專家委員會顧問、當代中醫藥技術中心顧問、新安醫學研究會顧問、中國中醫藥學會文獻分會副主任委員、《自然科學史研究》編委會委員、《中醫雜誌》特約編審、美國安德生抗癌中心顧問等職,並曾任中國中醫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全國優秀科技圖書評委會委員等職。1992年,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已將餘氏收入《國際知識份子名人錄》並收入《當代世界名人傳》(中國卷)等書。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