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萬山講《傷寒論》 第45講

陽明濕熱發黃證

陽明病篇,熱證和實證講過了,陽明病的本證就談完了。下面要談的是陽明病的變證,在我們的教材裡,把濕熱發黃證歸屬於陽明病的變證範疇,下面具體談陽明濕熱發黃證的證治。

陽明濕熱發黃證 成因

陽明濕熱發黃,它的成因,在講陽明病概說時談過,陽明和太陰,一個胃,一個脾,兩個臟器一膜相連,脾和胃經脈相互絡屬,所以他們在生理上納化相依、升降相因,燥濕相濟,有著密切的關係,共同完成飲食物的受納、腐熟、吸收,以及轉輸、排泄糟粕這樣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因此,脾胃是人體的氣血生化之源,是人體的後天之本,所以在外感病的病程中,陽明和太陰常常有著密切的關係。

現在要講的濕熱發黃證,從它的成因的角度來說,就是陽明的熱,沒有從陽明燥化,而是從太陰濕化,陽明不是主燥、太陰不是主濕嗎?如果進入陽明的熱邪,熱盛傷津、津傷化燥、因燥成實,這就形成了陽明的腑實證。如果進入陽明的熱邪,沒有從陽明燥化,而從太陰濕化的話,這當然需要人體素質的條件,這就是素體脾氣不足,水濕內盛,這個時候就有可能陽明之熱和太陰之濕相合,濕熱相合就形成了,陽明的濕熱發黃的證候。

形成濕熱發黃證以後,它的主要臨床表現,也就是說,濕熱發黃證的主證是什麼,我們在這裡根據《傷寒論》原文所提到的,主證中提到了“小便不利”,提到了“但頭汗出,身無熱,劑頸而還”,提到了“身黃如橘子色”,也提到了“腹滿”,也提到了“渴飲水漿”和“心中懊惱”。我們分別把濕熱發黃證中,出現的這些主證,它們的病機做一個介紹。

(1) 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是濕熱互結,濕邪受熱邪的牽制而不得下泄,所以就表現了小便不利的症狀。我們人體體內有濕邪,機體本身應當有驅濕邪從小便而外出的這種機能,但是濕和熱相結合以後,就像我們以前曾經說到的,“濕熱相合,如油入面,難解難分”,濕由於受到熱邪的這種牽制,就不能夠從小便外排,所以它表現了小便不利。

(2) “但頭汗出,身無汗”

我們前面也提到了這個症狀,這是熱欲外越,因受濕邪的牽制而不得越,所以表現了身無汗,但是頭部畢竟是“諸陽之會”,頭部的陽熱之氣比較旺盛,所以陽熱上蒸,可以見到但頭汗出。《傷寒論》中的“但頭汗出”的“但”字,它不是表轉折的,意思是“僅僅”、“只是”,只是見到頭上出汗。“齊頸而還”,汗出到脖子這個地方就回來了,脖子下面沒有汗,這正是體現了熱欲外越而為汗,受到濕邪的牽制而不得外越,所以身上沒有汗。

(3) 身黃如橘子色

濕不得泄,熱不得越,濕熱鬱蒸體內,一個是迫使脾之本色外露,脾之本色是黃色,所以就出現了發黃。《傷寒論》裡,發黃放在了陽明病篇和太陰病篇,都和中焦脾胃有關。所以我認為古人關於發黃,之所以放到陽明和太陰病篇來討論,他是把發黃的這種黃的顏色,和中焦脾土聯繫起來的結果,並沒有特別的提到肝和膽。

五色歸屬於五行,這顯然是屬於五行學說的概念。關於五行學說,我們應當說,在《中醫基礎》裡,在《診斷學》裡,在《黃帝內經》裡都學到過,不過我覺得我們對中醫的五行學說,可能沒有太瞭解到它的本來的意思。我前面說過,五行的“行”是指氣的五種運動方式,而我們一般情況下把“五行”和“五材”混淆起來了,認為木、火、土、金、水,是指的具體的五種元素、五種物質,認為構成大自然的是這五種物質,實際上一旦形成物質以後,它就是“形而下’的東西,它不能夠再化育生命。

《黃帝內經》有一句話,叫做”在天為氣,在地成形”。五行是講的“在天為氣”的氣的運動,五材是講的“在地成形”。我們看得見,摸的著的木材、火焰、金屬、水和廣博的大地,那麼看的見的、摸的著的這些東西,充其量就是五材,古代《左傳》就有“天生五材,民並用之”(的話),它是“形而下”的東西,它不能夠再化育生命,只有“形而上”的氣的運動,才能夠化育生命。

所以張仲景所寫的《傷寒卒病論集》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傷寒卒病論》的自序,說“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臟”,這顯然是指的大自然界氣的運動狀態,正因為天有五行,五類氣的運動狀態,才化育了生命,所以所有的生命,無不被打上五行的烙印。

我前面曾經說過,中醫在研究人體的生理和病理時,他所採取的方法是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實際五行學說也是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得來的。仰觀天文,白天是看太陽,其實不用看,都知道有太陽,俯察地理,地面上有晝夜之分,這就有了陰陽,這個問題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了,如果沒有太陽的光和熱的輻射,沒有地球的自轉,地球上沒有陰陽之分,不會化育生命。如果這種陰陽二氣的變化,是不穩定的,是特別激烈的、劇烈的,那也不會化育生命,這是前面已經講過的問題。

晚上看天像,看什麼,看北斗七星,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著東方的時候,晚上看,不要早晨(看),我們晚上看北斗七星的斗柄指著東方的時候,地面上的季節是什麼?俯察地理,地面上的季節是春天,春天我們觀察到了什麼樣的動、植物的生長狀況?樹木的根須向下迅速地生長,樹木的枝條向上迅速地生長,種子生根發芽,所以古人是觀察到了,氣的一種展放的運動,向四周展放的運動,動物怎麼樣?冬天在山洞裡冬眠的狗熊,冬眠的時候,它是把身體團成一個團兒,以減少體表面積,減少熱量的消耗和散發。到了春天的時候,春風喚醒了狗熊,然後狗熊就爬出山洞,伸個懶腰,打個哈欠,這是一派舒張的現像,支配著它的這種生命活動,它感覺到它的胃腸氣機還有些呆滯,食欲不振,所以它就本能的到森林中尋找一種,具有輕度瀉下作用的果子吃,吃完了,把一冬天的存積在胃腸的積垢排出體外,好!唾液分泌多了,食欲旺盛了,開始了一年的新生活。冬天在山洞裡冬眠的蛇,也是把身體團成一團兒,一種收的現像,然後春天呢,它就把身體打開,爬出了山洞,開始一年的新生活。古人正是仰觀天像,北斗斗柄指東,俯察地理,看到了動物和植物的這種展放的狀態,他認為在春季,是一種展放的氣的運動,支配著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運動。這種展放的氣的運動,我們如果用箭頭來表示的話(四個指向四面的箭頭),就是這樣的,用一個什麼樣的字來表述這種展放的氣的運動?古人用了“木”字,所以“木”字在五行中,它指的不是具體的木頭,而是代表著氣的一種展放的運動。

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著南方的時候,地面上是夏季,這個時候,植物的地面部分繁茂地生長,動物也非常活躍,交朋友,搞對像,壘窩,非常活躍。古人觀察到,夏季的這種地面上欣欣向榮,一派繁茂的景像,認為是一種上升的氣的運動,支配著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運動,我們用這樣一個箭頭“↑”表示,表示夏季氣的運動特徵,用一個什麼樣的字來表述這種氣的運動特徵呢?當然用一個“火”字,火性炎上。我們在坐的都做過飯,做飯的時候都把鍋放到火焰的上面,沒有人把鍋放到火焰的旁邊,靠熱輻射來做飯,更沒有人把鍋放到火苗的下邊,所以實際上你就在利用著火性炎上的道理。我想我們大家都看過,《西遊記》小說裡描述著,唐僧師徒被妖魔給抓到洞裡邊去了,然後一個小妖精對師傅說,“師傅,咱們把他們都蒸吃了,豬八戒皮糙肉厚,放在籠屜的最下層,唐僧皮肉比較嫩,放在籠屜的最上層,這樣離火近一點呢,豬八戒他就爛得快一點兒,所以這樣的話,一鍋都熟了。”孫悟空聽完了之後,對豬八戒說,師弟,他們是外行,他們不懂得火性炎上的道理,說,你在底下倒挺舒服,籠屜是上面溫度最高,所以師傅可受不了,我必須採取辦法。雖然是小說,但是我們發現,孫悟空畢竟修煉過500 年,他懂得火性炎上的道理。而那個小妖,剛剛由動物變成人形,他想到離火近,就會熱一些,實際上他不瞭解火性炎上的道理,所以古人用一個火字,在五行中,不是指的具體的熊熊燃燒的火焰,而是指的氣的一種上升的運動。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著西方的時候,地面是秋季,我們看到了什麼現像呢,植物的枝葉末梢乾枯了,植物的根的末梢也乾枯了,營養也向主幹收,營養向種子貯藏。動物怎麼樣呢,有一句話說“秋後的兔子怕鳥槍”,為什麼?秋後的兔子拼命地吃,往體內積聚脂肪,秋後的狗熊也往體內積聚脂肪,古人觀察到了這種現像,就認為在秋季是一種內收的氣的運動,支配著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

內收的氣的運動我們用這樣的箭頭來表示,用一個什麼樣的字來表現這種氣的內收運動啊,用金屬的“金”,因為金屬是人們已知的自然界中密度最大的一種物質,所以用金屬的這個“金”標誌著氣的內收運動,標誌著收斂,標誌著內聚,所以“金”字在五行中它指的不是具體的金屬,而是氣的內收運動。

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著北方時,地面上是寒冷的冬季,萬物深藏,葉子千萬不要長出來,長出來就會凍死了,種子要藏在土裡頭,千萬不能露頭,露出頭就凍死了。蛇也冬眠了,狗熊也冬眠了。古人觀察到這樣的自然界的物候,就認為在冬季是一種下降的、是一種潛藏的運動,支配著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用一個什麼樣的字來代表這種氣的運動、潛藏運動呢?當然我們會想到是用一個“水”字,“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一句話,氣的下降運動用“水”代表最合適。

所以五行中最早只是四行,它分別代表了木氣的展放、火氣的上升、金氣的內收、水氣的下降。如果說木氣的展放和火氣的上升是氣的陽性運動的話,那麼金氣的內收和水氣的潛降就是氣的一種陰性的運動。氣的運動由陽性轉為陰性的時候,中間要有一個過渡階段,因此,在古人就在夏季的末尾加了一個長夏這樣的季節,這個季節暑熱未退,氣候潮濕,氣的運動處於一個什麼狀態?似乎沒有特別的舒展,也沒有特別的內收,既沒有特別的上升,也沒有特別的下降,就處於一個展放和內收、上升和下降的一種相對均衡的狀態,大家想一想這個季節多麼悶熱!自然界的一切東西都在這種悶熱之中逐漸逐漸地變化,動物在孕育胎兒,植物在孕育果實,這就是一個變化的這種狀態。這種氣的運動,相對來說,升和降相均衡,展放和內收相均衡,用一個什麼樣的字來代表?用一個“土”字,所以“土”字在五行中不是指的具體的土壤,而是指的氣的一種相對穩定的一種運動。這也是一種運動,只不過是相對穩定的一種運動。

一年四季,氣由展放到上升,到暫時的相對均衡,到內收,到下降,這就構成了一年四季。正因為一年之中,有木、火、土、金、水這五種氣的運動,才使植物有了生、長、化、收、藏這樣五個生命節律。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五行像陰陽一樣給自然界所有的事物無不被打上五行的烙印。大家說了,五行的烙印在哪裡呢?你看我們這兒的桌子是木頭做的,木頭上有年輪,年輪就是五行打上的烙印。在春季的時候,氣開始展放,植物的細胞開始增大。夏季的時候,氣的上升運動支配著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所以它的細胞長得最大。秋季氣內收,細胞開始縮小,冬季氣潛降,細胞不長了,留下一圈年輪。事實上樹木上有年輪,南極洲的冰層上有年輪,大魚的鱗片上有年輪,烏龜的背殼上有年輪,馬牛羊的牙齒上有年輪,所以世界上的一切生命,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甚至自然界,南極洲的冰層都被打上了五行的烙印。

我又說到《西遊記》了,孫悟空總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那個如來佛呢,開始拿手把他抓住了,一個肉紅的柱子,撐著一股清氣,那是如來佛告訴孫悟空,你無論多大的本事,也得受大自然的支配。五個手指代表什麼?代表五行,你得受大自然的支配,你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談何容易!可是孫悟空執迷不悟,如來佛怎麼繼續教育他的?把他扣在五行山下,要你再去思考五行對你的支配,也就是大自然對你的支配。所以五行是化育生命的氣的運動變化規律。

因此我認為陰陽五行是大自然界的一種規律,只有這樣的規律周而複始的、平衡穩定的運動才能夠化育生命。因此《黃帝內經》才說“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它不光是陰陽,而且把五行(《內經》也叫五運)也加進去了,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天有五行,人有五臟,所以古人就是這麼認為的。

既然自然界有五行這種氣的運動規律,人就化育了五臟系統,五臟系統的相互協調,這就構成了整個人體。所以我們按照氣的五種運動方式來理解五行,我們就想到了一個問題,有的書上說,肝通於木氣,這完全對的,肝是要疏泄的,肝是要展放的,但是肝氣的正常生理功能,你寫成“生發”是可以的,這個生是生根、發芽,你要寫成“升發”是不對的,因為這個“升”不是肝木的正常生理運動,而是火氣的運動狀況。所以講肝能用這個生發,生根、發芽是氣的一種展放,我們疏肝可以利尿,疏肝可以通便,疏肝可以調經,疏肝可以治療由於情志、情緒不穩定引起的心絞痛的發作,引起的胸悶憋氣。你看通過疏肝,氣是向四周運動的,所以肝的正常的生理功能是生發而不是向上升。如果肝主升的話,那就錯誤的理解了木氣的正常的運動規律。我們講到肺氣的肅降,有的書上把這個肅當成清肅的肅,認為呼吸道可以排出吸入的異物,實際上是理解錯了。肅者縮也,肅就是縮,這兩個字聲音相近,可以通假,所謂肅降就是收和降,和那個肺主的宣和發正好是相對的,肺既可以呼氣,也可以吸氣,最主要的是肅降,它把自然界是的清氣,也就是氧氣吸入體內。

自然界一切東西都在不斷的振動中,這種振動就是一種氣的運動,這種振動對人體的氣的運動都會有影響。你比方說音樂,音樂是樂器所發出的聲波,通過空氣的傳導,我們耳朵接收到了之後,這是我們聽到的音樂的聲音,音樂作為一種聲波,它對我們人體氣的運動就會有影響。不僅對人體氣的運動有影響,對動物、對植物、對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有影響。

日本有一個先鋒音響公司,用蔬菜做實驗,它用三個種番茄的大棚,給一個大棚放迪斯可和搖滾樂,給另外一個大棚放古典音樂,給中間的這個大棚不放音樂,最後在收穫的季節發現放迪斯可、搖滾樂和不放音樂的相比,減產10%;放古典音樂的和不放音樂的相比增產15%。番茄有耳朵嗎?沒有。它怎麼能聽得懂音樂?它不是聽,是音樂聲波作為一種氣的運動的一種能量,對植物的細胞的一種按摩。

美國有個農場主,他種老玉米,它的玉米比別人的產量都要高,許多農場主到他那個地方參觀,發現他的種子,他的耕作和別人沒有什麼區別,為什麼他的產量總是高呢?所以好多農場主就觀察他,後來發現這個農場主特別喜歡聽古典音樂,而且在他那麼大面積的耕地裡,只要有電線杆子的地方他都放著音箱,他工作到什麼地方,這種古典音樂就伴隨他到什麼地方,所以他的老玉米也在音樂聲波的沐浴中茁壯成長。

既然植物的細胞能夠感受音樂聲波的能量,動物就別說了,所以奶牛聽著輕鬆柔緩的古典音樂,奶牛產量增多,奶羊聽著輕鬆柔緩的古典音樂可以產奶量增多,這完全是客觀的事實。音樂的聲波對動物和植物的一種物理效應的影響,對人來說,音樂的旋律所表達的感情可以對人引起一種心理效應,這種心理效應又可以進一步產生生理效應,而達到調整健康的這種效果和目的,所以我們講音樂治療,常常可以利用五行之間的規律,五行和人體內臟的關係來設計音樂治療的方案。

前些年,我和八一電影製版廠的作曲家合作,製作過一套五行音樂。在五行中,角、徵、宮、商、羽分別對應著木、火、土、金、水這五行,所謂角、徵、宮、商、羽,是古代五聲音階中的五個唱名,如果它要對應我們現在的階音的話,角、徵、宮、商、羽相當於mi、so、do、lai、la,如果我們以為mi 主音,這就是以角,mi 就是角,以為主音作成一個旋律,作成一個樂曲,再加上適當的配器,注意適當的節奏,那就是角調式音樂,聽完了之後,就容易使人體氣進行展放,所以如果氣輕度的不夠展放的,我們就讓他聽角調式音樂。如果這人太興奮,不能夠安靜下來,或者失眠,那就用商調式音樂或者羽調式音樂,商調式是以lai 為主音的音樂,羽調式是以la 為主音的音樂,這樣的音樂,促進氣的內收,促進氣的下降,就利於催眠,許多催眠曲是商調的,是羽調的。所以喜慶音樂,或者是角調的,或者是徵調的,是使氣展放,是使氣上升,這都是一種喜慶音樂,如果你作成商調式音樂,那就利於氣的內收。

再說顏色,為什麼要講這段話?主要是講什麼叫“迫使脾之本色外露”。顏色是什麼?顏色是物體發出的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在我們視覺器官中的反映,既然是一種電磁波,它就是一種波動,它就能夠干擾和影響人體氣的運動。有一次我到一個同學家去,同學妻子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到他們家,我發現牆是一種淡黃色的,窗簾是一種米黃色的,床罩是一種杏黃色的,沙發布和木地板全是黃色的。我心想,怎麼進了你們家像進了皇宮一樣。過了一會兒,那個嫂夫人端著果盤出來了,我一看,上衣是土黃色的,裙子是一種鵝黃色的,我心裡若有所動,我想這個嫂子一定有消化系統的毛病,因為這個顏色的佈置是她佈置的,她一定有消化系統的毛病。我就說,我從來沒有見過大嫂,我想大嫂可能會有些消化系統的毛病。大嫂瞪著眼睛,非常奇怪,說你怎麼一看我就知道?告訴你吧,我有胃潰瘍、有十二指腸潰瘍、有潰瘍性結腸炎,還有胃下垂。我說這個房間的佈置一定不是大哥佈置的而是你佈置的,為什麼你都弄成黃色的,她說我就覺得黃色舒服,為什麼?正因為她脾土太虛了,她就需要這樣波長的電磁波來幫助她。

有人在精神病院做過這樣的實驗,給精神分裂症狂躁型的病人把房間佈置得像洞房一樣,全是紅的,結果發現這個病人就狂躁的不能抑制下來,就給他用鎮靜藥,是平常的一倍,病人才稍稍地睡下來,你說這不是紅色的作用嗎,紅色不是使氣上升嗎,使人興奮嗎?你說外周的環境對這個病人能沒有影響嗎?

有一個記者,也是一個作家,寫了在巿場上流行的不少書,是一個女的。有一段時間她老上我們家去,我以為她想瞭解醫生的生活起居,醫生的一些觀點,可是每次去的時候呢,不是黑裙子、白上衣,就是白上衣、黑裙子,然後白帽子、黑帶子,或者黑帽子、白帶子。有一次我愛人就說,唉呀,你這個帽子不好看。她說為什麼不好看?“要是白帽子、黑帶子的話,就好像是,不好意思往下說‘喪服’,沒有說這兩字。她說我就喜歡這兩個顏色。這個時候我就說了,根據你這種偏愛顏色,我覺得你不是有呼吸系統的問題,就是有泌尿系統腎的問題。她一下子就站起來了,不瞞您說,我多次來您家,我就沒好意思開口,我有腎小球腎炎,現在腎功能不太好。所以腎病的病人,她就希望有黑色來補她的腎,用這種波長來補她的腎。為什麼她又喜歡白色?白色入肺,金生水呀。

所以五行的這些基本知識,我想我們應該從氣的運動這個角度來看。有些地方說五行,不理解為什麼用個“行”字,他就把這個行字說成五行(ㄏㄤ2),為什麼說成五行(ㄏㄤ2),是古人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分成五大類,一類就是一行(hang),所以把它叫做五行(ㄏㄤ2),還在大學課堂上給同學們講,說念五行(ㄒ一ㄥ2)是不對的,應該念五行(ㄏㄤ2)。我想這個說法我們也琢磨琢磨,也許會有他的道理,但是我覺得沒有道理。五行就是講氣的五種運動方式,是古人仰觀天像、俯察地理、中知人事得出來的自然界的一種氣的運動規律。

這樣的話,我們再返回來講這裡的問題,濕熱鬱蒸體內,迫使脾之本色外露,按照古人的思維,當然脾之本色就是黃色,所以把發黃歸屬於太陰病,把發黃歸屬於陽明病,我想我們就可以完全理解了。

現代人們一看到發黃就想到了肝膽,就想到了肝炎,所以在我們書上關於發黃的病機就有了另外一種說法,說濕熱鬱蒸體內,阻遏氣機,使肝膽疏泄失司,膽汁不循常道,逆流入血,泛溢肌膚,發為身黃。這個發黃說,叫做“膽黃說”,而關於迫使脾之本色外露這個學說,我們把它叫做“脾黃說”,這就是關於濕熱發黃的機理,古代和現代有兩種不同的解釋,我覺得這是無關緊要的。

為什麼身黃如橘子色?橘子的顏色像我們喝的橘汁,如果染在白襯衫上的話,就是一種非常鮮亮的黃色,這提示了熱大於濕,因為熱是陽邪,濕為陰邪,濕熱發黃,濕熱相合導致的這種發黃,你是判斷為陽證還是判斷為陰證,主要看看熱和濕誰輕誰重。如果是熱大於濕的,這肯定是陽邪大於陰邪,那就是陽黃;如果是濕大於熱的,那就是陰邪大於陽邪,這就是陰黃,所以陰黃不一定是寒濕,但是寒濕肯定是陰黃了,但是對於這種濕大於熱的發黃,因為濕邪是陰邪,濕大於熱,那就是陰邪大於陽邪,那也是陰黃。

(4)腹滿

所以對陽明濕熱發黃來說,它之所以歸屬為陽明病篇來講,那都是熱大於濕的,腹滿是濕熱阻滯氣機,濕熱阻滯,氣機不利,它在陽明、在太陰嘛,而脾主大腹,濕熱阻滯腹部氣機,當然它可以有腹滿這個症狀。

(5) “渴飲水漿”

渴飲水漿是濕熱互結,津液不化,同時也有熱盛傷津的問題,兩個因素都有,其中以濕熱互結,津液不化這個因素為主。

(6) 心中懊憹

心中懊憹是濕熱互結、鬱熱擾心,心中懊憹這個症狀,是心煩的重證,什麼情況下才可以見到心煩的重證?只有鬱熱擾心,熱鬱在體內而不能向外發越的時候,上擾心神才出現了心煩的重證——心中懊憹。

在《傷寒論》中一共有四個方證可以出現心中懊憹:第一個方證是梔子豉湯證,它是無形邪熱蘊鬱心胸,留擾胸膈,所以它是鬱熱,鬱熱擾心,輕的心煩不得眠,生的反復顛倒,心中懊憹。

第二個方證是水熱互結的大結胸證,水熱互結,這也是熱鬱,鬱熱擾心也可以出現心中懊憹。

第三個方證是我們上兩次課提到的大承氣湯適應證,大承氣湯的適應證是邪熱和陽明糟粕相,邪熱和有形的糟粕相結,這個熱也是鬱的,所以鬱熱擾心可以見到心中懊憹。

至於陽明濕熱發黃證,濕熱互結,這絕對是鬱熱,鬱熱擾心可以有心中懊憹。所以當我們遇到一個心煩的重證的病人的時候,你要考慮到這是無形的熱鬱呢,還是熱邪和有形的病理產物相結,造成的鬱熱擾心呢。如果是熱邪和有形的病理產物相結的話,你再分析這個有形的病理產物是痰、是水、是飲、還是濕、還是陽明的糟粕,然後再仔細地分析它。

以上的證候,就是在陽明病篇所涉及到的濕熱發黃證的全部的臨床表現,那麼治法顯然是清熱利濕退黃,用什麼方子?《傷寒論》中提供了三個方子,(1)茵陳蒿湯、(2)梔子柏皮湯,和(3)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這三個方子倒底怎麼用,我們講原文的時候再具體談。

現在呢我們就看一看《傷寒論》中的原文,請打開講義123頁,看原文199 條,“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發黃。”這個陽明病是陽明有熱的證候,陽明有熱,熱迫津液外越,理應當多出汗,當然這個“無汗”是因為濕熱相合,熱不得外越的表現,所以身無汗,有的可見到但頭汗出,有的不一定,就是身上沒有法,“小便不利”是濕熱相合,濕不得下泄的表現。“心中懊憹”,我們剛剛講過,正是濕熱相合,鬱熱擾心的表現,這樣的話,熱不得外越,濕不得泄,鬱蒸體內,其結果必然會導致發黃,所以199 條是講的陽明濕熱發黃的主證,或者說是陽明濕熱發黃的成因。

看第200 條,“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發黃。”這個發黃是陽明病誤用火療之後熱傷營血的發黃,不是濕熱發黃,指熱傷營血的發黃,放在這裡,和濕熱發黃相鑒別。陽明病是熱證、是實證,“被火”是誤用火攻,“額上微汗出”和那個“但頭汗出”是類似的,但病機不同。這個“額上微汗出”是因為熱病用火療,熱盛傷陰,汗出無源,因為汗是人體的陰液所化,熱證用火療,它必然是火上加火,就會傷陰液,陰液被傷,汗出無源,所以身上沒有汗,只是腦門上有微微的汗出,當然這個“微汗出”和我們前面所談到的“額上生汗”的陽氣上脫的汗是不同的,這裡頭沒說“額上生汗”,只是“額上微汗出”,因為化源不足了,不能表現為全身出汗。“小便不利”,這個小便不利也是陰液虧乏的一種表現,陰液虧乏,化源不足,所以尿少,熱傷營血,營氣不布,所以身必發黃。這和火邪傷陰內熱證的發黃,還有我們的第6 條提到的風溫誤火之後的發黃病機都是一樣的。熱傷營血的發黃放在這裡和濕熱發黃相鑒別。

下面看236 條,“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類瘀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

陽明病是指的裡熱的證候,有發熱、有汗出,這是熱邪能夠向外發越,陽明病就應當有發熱,就應當有汗出,這是熱迫津液外越的表現,熱能夠外越,它就不能夠發黃。

“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這是熱邪被濕邪牽制而不得外越的表現,“小便不利”這是濕邪被熱邪牽制而不得下泄的表現,“渴引水漿”我們剛剛談到過,這是濕熱互結,津液不化又有熱盛傷津的表現,所以原文說“此類瘀熱在裡”,這裡的瘀,他用了一個瘀血的瘀,提示了濕熱瘀結於血分,所以在治療濕熱發黃時要加血分藥。“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茵陳蒿湯是治療濕熱發黃的一個最基本的方子,它的藥物組成有茵陳蒿、梔子、大黃三味藥。

講義124 頁,“茵陳蒿六兩,梔子二四枚(擘),大黃二兩(去皮)”,今天茵陳蒿湯我們做成注射液,就叫茵梔黃注射液,是治療濕熱發黃的一個最基礎的方子。有人做動物實驗觀察到這三個藥,用的時候,聯合用、同用,利膽、退黃、催膽的效果最好,你感到大黃太苦寒,你不用大黃,光用茵陳和梔子,利膽、催膽的這個作用就比較差,所以大黃這個藥在這個方子裡能起一個動藥的作用,加上這個藥,這個方子就活了,就好像桃核承氣湯裡頭加一個溫通的桂枝,這個方子就活了;像補中益氣湯裡頭加一個薄荷,加一個升麻,這個方子它也就活了,而不是說一大堆很死的益氣的、養血的、養陰的藥,在一大堆這種益氣的、養血的、養陰的藥中,加上一點具有推動作用的藥,促使氣的活躍,就使這個方子活了。茵陳蒿湯中的大黃,這本身有催膽、利膽的這個作用,而在整個方子里加上它,這個方子就有很好的效果,做動物實驗的時候,不用它,效果就很差,我們對濕熱發黃的重證的病人用茵陳蒿湯,要一天吃兩付藥,也就是吃四次藥;如果輕症的病人,你一天吃一付藥,吃兩次藥就可以了,要一直吃到黃疸消退,不要中途停藥,中途停藥就容易造成反跳,這一反跳,在治療效果上就會比較差。

這節課就講到這裡。茵陳蒿湯的其他適應證和在臨床上怎麼用,我們休息一會兒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