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學 第 6 講 筆記


緒論:中醫診斷學的主要內容

3. 現在症

內容特別豐富,具有經驗,是診病的主要資料。

現在症定義:就診時全部的痛苦與不適。


首先把上次講課的內容簡單復習一下,上次我們講了問診。

  1. 問診的意義和方法,問診的意義,為什麼要強調問診,主要是問診對病人的病情了解最準確、最全面、最早,有利於病情的了解。
  2. 它是能夠為我們檢查、診查提供範圍。
  3. 可以了解病人的思想狀況,問診的方法,我們提到了這樣幾點:
    1. 環境要安靜適宜。
    2. 醫生的態度要嚴肅和藹。
    3. 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
    4. 是要避免問診的失真和片面。
    5. 要重視主訴的詢問。
    6. 遇到危重病人應該以搶救為先。

這是我們問診的方法上,要學生注意的幾點。

第二節是講問診的內容,問診的內容我們講了這樣幾點,一個,他的一般的資料,一般的情況,就是病人的姓名、性別、年齡等等,詢問一般資料,它的目的有兩點:

    可以對病人的診療負責,進行追訪。

    對於病情,可以提示診斷有關的資料,地域、資歷等等不同,和病情有關。問診的內容裡面的第二點,也是我們最主要的一點,是問主訴,問主訴,我們給主訴有一個嚴格的定義,指的「就診時」,病人最痛苦的症狀和體徵及其持續時間,就診時最感痛苦的症狀和體徵及其持續時間,這一個定義必須要求牢牢地掌握,為什麼要強調主訴,它的意義在於,主訴可以對整個病情有一個總的了解,主訴是病情、疾病最痛苦的表現,是主要矛盾所在,對它的病變的性質、範圍,有一個輕重緩急,有總的印象,有利於病情、病位、病性的辨別,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強調主訴,它的意義在這個地方,那麼對主訴的要求提到了,一個主訴要抓準,準確,主訴要選得準確,它的數目,主訴的數量只有1到3個,整個文字一般不超過20個,對於主訴應當要強調它的時間、性質、程度等等,就是有四個要素要強調,這就是我們對主訴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現病史,講疾病從發病到就診時,整個這一段時間的病情經過,這個發病到就診的時間界限,是以主訴所定的時間為準,主訴是三年,那你就要講三年,主訴講一個月就是一個月,主訴講只有三天、一天,你就只講一天,是發病到就診時這一個時間範圍內,他的發病經過、發病情況、病情經過、診治情況和第四點現在症,這是中醫特別突出一點的,就是現病史裡面包括一個現在症。

    既往史,也是我們講是過去史、過去病史,既往史要了解既往的健康狀況,既往一般的情況怎麼樣,素體健康、素體虛弱、素體多病什麼的。第二個患病的情況,得過一些什麼病,特別是傳染病和預防接種的情況。第三個有什麼過敏史沒有,藥物、食物、其他的物質的,過敏的情況。第四個,有沒有外傷和手術的病史,這些都屬於既往史,既往史和現病史的時間區別,是以主訴所定的時間為界限。第五個是個人生活史,包括他的生活經歷,出生地、經歷地、旅遊過的地方,所到過的地方,他的精神情志,病人的飲食起居、婚姻生育和小兒出生前後的情況,這都屬於個人生活史的範圍。第六個是家族史,主要是詢問直系親屬,以及和他密切接觸的人的健康狀況,看看是不是有遺傳病,或者是有傳染病的存在,這是病史裡面的,問診的內容,

第三節是問現在症

這是中醫特別有特色,也是內容特別豐富,具有經驗的地方,是診病的最主要資料,問現在症。

我們給現在症的定義:一個是就診時,對這個就診時應當要辨證地理解,什麼是就診時的全部痛苦和不適,他的全部痛苦和不適,以及與病情相關的全身情況,對這個定義,那就限定了他應該詢問什麼,怎麼樣認識是現在症,哪些是現在症,哪些不是現在症,所以這個現在症的時間界限,不完全等於就坐在你的診桌旁邊,或者躺在病床上的這個時間的症狀,要把它全面地理解,它的意義在於,它是病情診斷的重要資料,對於分辨病情的性質特別重要,能夠抓住病情當前的主要矛盾,也是診斷思維的過程。

問現在症的內容,過去張景岳把它歸納為十問,陳修園編了十問歌,這個十問歌的內容應該要掌握,它的內容上,可能有一些不是很準確,我們把它作了一定的修改,叫做「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疼痛四睡眠,五問頭身不適感,六問耳目七咳喘,八問飲食九問便,十問精性經帶變」,這樣的十問,應該說內容比原來的要全面了,準確一些了,原來有一些內容它不屬於現在症,它屬於既往史,個人生活史,其他的內容也放在十問裡面了,十問是對的,但是我們把它作為現在症就不恰當了,所以我們把它作了解釋,詢問病情的時候,要告訴學生詢問的方法,主要是抓準主症問深全,然後是緊跟著地是,主症有關緊相聯,把主症問深、問透以後,再問主症密切相關的是些什麼症狀,問了密切相關的症狀以外,然後再參考十問的內容,全身其他十問參,全身其他的症狀,在主訴和密切相關的症狀,還沒有談到的那些表現的時候,那麼也要參考十問的順序,不要忘了,遺漏了,然後再做檢查,來分析病情,對現在症的詢問,我們提了15個字,5點15個字,就是問詳細,有主次,知名意,辨病性,識病機,真正能夠這15個字都能夠掌握的話,我看我們的問診,我們的學生應該掌握得不錯了,有些可能就是問得不詳細,有些可能就是抓不住主次,分不清輕重緩急,有的病人,那麼病情,你跟他怎麼樣描述,使用醫學術語不恰當,或者這一個症狀出現的時候,他是什麼原因、什麼病機,弄不清楚,所以我們對這個主訴,對這個症狀的現在症的詢問,如果能夠達到這15個字,就掌握了問現在症的基本要求,這是我們上次講課的內容。

第一問 問寒熱

下面我們今天講第一問,問寒熱,一問寒熱,什麼叫做問寒熱,就是詢問病人有沒有怕冷或發熱的感覺,強調的是病人的感覺,問診主要是問病人自覺的症狀,自覺的感覺,因此,我們強調的重點是,病人自己有沒有怕冷,或者發熱的感覺,而不是以體溫作為唯一的標準,不是測量體溫,體溫表作為唯一的標準,寒熱裡面有寒和熱兩個方面,寒是講的自覺怕冷,自己感到哎喲有寒冷的感覺,怕冷,是種自覺的感覺,這屬於問診的問題,但我們可以用觸診、按診來摸一摸,病人的額頭、四肢、胸腹部溫度,甚至可以用體溫計來測量一下,它屬於我們的病情資料,但是它不是講的問診,問診是講病人自己的感覺,寒是講病人自己有怕冷的感覺,怕冷的感覺分為三種:

  1. 惡風,是講遇風覺冷,避之可緩,到外面吹風就感到冷,或者把電風扇一打開就感到怕冷,有的人,再熱的天也不能吹電風扇,為什麼?一吹電風扇就感到怕冷,那就是有時候惡風,避之可緩。
  2. 惡寒,惡寒是說的自覺怕冷,加衣被或者是近火取暖都不能夠緩解,你說怕冷,怕冷就多穿件衣服吧,或者蓋一個被子吧,或者烤烤火吧,這個時候他還是怕冷,穿了方服、蓋了被子,他還感到在怕冷,這我們把它叫做惡寒。
  3. 畏寒,也叫做畏冷,都是自覺怕冷,它也是自覺怕冷,但是這個畏寒、畏冷,加衣服或者是取暖以後,能夠得到緩解,感到有點冷,多穿件衣服,不冷了,或者蓋上被子,不冷了,這是我們把惡寒怕冷分了這麼三種。

三種裡面,後面這兩種惡寒和畏寒,這是我們人為的規定,實際上大家都說是怕冷,也有的說是叫做惡寒,也是叫做畏冷、畏寒,是通用的,我們為了要對病情辨證有作用,把它提出了一個惡寒和畏寒,這是我們人為從六版教材開始規定,人為把它區分一下,區分的意思在什麼地方呢?惡寒是多半講的新感的、新起的,畏寒是講的久病的、經常的,目的在這個地方,目的是為了辨證,目的是為了有利於辨證,把這種情況,因為你寫症狀的時候,你比如說,他是經常的惡寒,加衣被取暖以後,就緩解,要寫這麼長一段話,那我們要做病情描述的時候,就只要提畏寒,就知道這是加衣被以後能夠緩解,是經常的、長期的怕冷,我就是用的畏寒,突然起的,昨天還好好的,今天早晨起來,哎呀,感到很冷了,那麼新起的,你穿了一件衣服,還在感到怕冷,這種情況,你這個如果要描述病情,要寫病歷的話,要寫這麼大一段,那我們就為了避免這個,診斷使它更明確,就簡稱為惡寒,但你說把惡寒寫成了畏寒,錯了沒有?不能說錯了,畏寒把它寫成了惡寒,也沒錯,我們現在把它人為這樣規定一下,就說有利於講惡寒是講的新起的,畏寒是講的經常的、久病的,這麼一個目的,這是個人為的規定,畏和惡沒有嚴格地,你說這兩個字上有什麼區別,這個絕對惡,就不能用畏,畏就不能用惡,不是這個意思。

熱是指的什麼意思?是指的自覺全身或者是局部的發熱,這屬於病人的自我感覺,全身發熱,或者某一個局部,比如手、腳心,或者哪一個地方生瘡、生癤子,哎喲,我就這個地方有點燒灼的感覺,喉嚨裡面燒灼發熱,鼻子裡面,有種燒灼的感覺、發熱的感覺,局部的發熱,往往給他測體溫,或者用手去按一按,也有熱的感覺,這也屬於發熱。

第二點是為什麼病人會出現怕冷和發熱的感覺?它的機理是什麼?惡寒發熱,怕冷或者是發燒,它產生的機理,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病邪的性質,可以反應病邪的性質,屬於什麼邪氣致病。第二個是反應機體的陰陽盛衰,我們人體內部陰陽多少,從寒和熱這個症狀上可以反應出來,所以它主要反應了病邪的性質和機體陰陽的盛衰,因為人體機體內部的陰陽到底多少,沒有辦法用一個秤去秤一秤,你陰是不是5,陽也是不是5,沒有辦法去測量,用什麼測量呢?所以張景岳說,「陰陽不可見,寒熱見之」,陰陽看不到,你人身上內部的陰和陽,陰多了還是陽多了,陰少了還是陽少了,看不到,但是可以從寒和熱上面,可以看得出來,所以寒熱它能夠反應機體的盛衰,由於寒為陰邪,所以寒邪致病,往往有出現怕冷的表現,有惡寒的表現,熱為陽邪,所以容易導致發熱,因此,發熱的病一般來說是熱證,怕冷的病,一般來說是寒證,從體內的陰陽盛衰來看,不是邪氣,如果是邪氣,寒邪致病,一般來說導致寒證,熱邪致病導致熱證,那麼體內的陰陽盛衰,陰陽發生了變化的時候,也可以出現怕冷或者發熱的感覺,它的機制就在於《內經》裡面提到的,「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陰虛則熱,陽虛則寒」,陽太旺盛了,體內的陽氣太旺盛了,因為陰陽都是我們人體內部的一種正氣,它偏旺了,不是邪氣,所以用的是這一個盛,陽氣充盛,陰氣太充盛以後,有怕冷的感覺,陽氣不足、虧虛的時候會出現惡寒,陰氣、陰液不足的時候,可以出現發熱,它的機理是這樣,從邪氣和陰陽兩個方面來推理。

問寒熱,怎麼問?這就是我們學生不會問,一問他,病人你有沒有怕冷發燒啊,病人說,回答有或者沒有,他就不知道再怎麼問下去了,我們要問一些什麼?實際上的問題內容,作為問診來說,主要是要問他的主觀感覺,要重視的,他的主觀是主要的,你自己感覺到怕冷,還是發燒,有的病人體溫很高,但是他,病人自己的感覺還是怕冷,不感到發燒,有的病人體溫並不高,但是他自己感覺到發燒,所以重視的,主要是主觀感覺為主,也應該進行客觀地檢查,在詢問的時候,要注意詢問怕冷和發熱的有和無,有沒有怕冷,有沒有發燒,是同時存在還是單獨存在,這個怕冷和發燒,只有怕冷,只怕冷不發燒,當然就是單獨的了,或者只發燒,不感到怕冷,也是單獨的,那有的病人是怕冷和發燒同時存在,要問他的新久,有多久時間了,是新起低,還是經常是這樣的,程度,怕冷得很厲害嗎?他說:我怕冷,稍微有一點,一吹風的時候就有點冷,不吹風在房子裡面也不冷,那就是惡風,是不是啊?要把這個情況問清楚,持續時間,有什麼時間的特點,有的特殊的時間發燒,夜晚發燒,甚至子午時發燒,部位特點,我們古代不是講有句「背寒如掌大」,有寒飲內伏的時候,這個背部,有種怕冷的地方,就是「如掌」,手掌這麼大一塊,那麼它這個部位就有特點了,在背部,是吧,有的是哪個關節冷,有的手心發熱、足心發熱,屬於它的寒熱的部位特點,主客觀的關係怎麼樣,就是量體溫,現在是38℃,或者39℃,你自己的感覺是怕冷還是發燒,這個主觀和客觀之間的感覺怎麼樣?頭、身、肢末的關係又怎麼樣?頭部和胸腹部和四肢的末端,但這是接觸、觸診了,和觸診結合在一起,摸一摸頭部,頭部燙,手腳涼,或者胸腹部又是灼熱、燙手,要看看這三部分之間的關係怎麼樣,它的增長和緩解的條件,有什麼條件沒有,在什麼情況下就發燒,有的人講,我一煩躁就發燒,心裡一煩,就好像一陣火,就衝上來了,就感到要脫衣服,就冒汗,就熱,他就是和心理因素有關係,有什麼緩解的條件,再就是問他有什麼兼症,首先是和惡寒發熱緊密相關的症狀有哪些,所以這樣的問,問下來這個一個寒熱的問診內容就很多,可以有十來問吧,就可以提出十來個問,因此我們要告訴學生,你不要,病人說發燒,你就老是,你是發燒啊,再也沒辦法往下問了,要注意詢問的方法。寒熱的類別分為這麼四種:

  1. 第一種是惡寒發熱,什麼叫惡寒發熱,就是病人惡寒和發熱同時存在,病人既感到怕冷又感到發燒,應該是兩個症狀,一個怕冷,一個發熱,這兩個症狀,它同時在一個人身上,在他一個人身上,自己感覺到有這兩種症狀,這種症狀是表證的特徵性症狀,一講到惡寒發熱,既怕冷又發燒,這是一個具有表證的特徵性的表現,按道理說,病人怕冷和發熱是兩極嘛,是一個作為陰陽來說,一個屬陽,一個屬陰,按道理說是不能同時存在,又怕冷又發燒,這個人就有點怪了,是不是,按道理有點怪,實際上確實存在,那麼大家分析這種怕冷發燒,臨床上是種什麼情況呢?大約歸納起來有這麼幾種情況:
    1. 既感覺到怕冷又感到發燒,問他:「你怕不怕冷啊?」他說:「怕冷。」那就不發燒,哎呀,又好像有燒,問他,又好像冷,又好像燒,你問他:「發冷不發冷?」他又感到有點怕冷,問他燒不燒,他又感到有燒。
    2. 有時候感到怕冷,有時候感到發熱,這冷,冷了一下以後,他又感到熱起來了,熱了以後,過一下他又感到冷起來了,時時惡寒,時時又發熱。
    3. 去衣則寒,加衣則熱,他感到冷,那穿件衣服,穿件衣服又感到熱起來,又要脫掉,脫掉了以後,他又感到冷,有的說是這種情況,這也是惡寒發熱。
    4. 有人說是自覺怕冷,客觀是發熱,自己說怕冷,但是一量體溫是發熱,嚴格說這一種,不屬於我們講的惡寒發熱。

    第四種應該不屬於我們說的惡寒發熱,我們說的惡寒發熱,講病人自己既感到怕冷,又感到發燒,而不是說自己感覺怕冷,而測量體溫,他增高了,不是講這個,但是有人分析,講這個惡寒發熱,這也是屬於惡寒發熱的一種,有這個說法,我認為這個第四種,不屬於我們問診所說的惡寒發熱同時存在,為什麼會出現惡寒發熱同時存在,它的機理就是由於外邪侵襲了體表,這個六淫之邪侵襲了我們人體的體表,正氣和邪氣相爭,這個相爭的部位,應該說也是在體表,是吧?在體表發生了正邪相爭,衛氣失宣的一種表現,正邪相爭,就說已經打起仗來了吧,打起仗來了,肯定就會有發熱,但是衛氣沒有宣暢,衛氣具有毛竅的開闔功能,這個時候,它的功能不健全,失於宣化,所以是種抗邪的反應,這個惡寒也好、發熱也好,我們人體很多症狀,對於這個症狀的理解,它既是一種病情表現,要看到這是種病情的表現,生病了的一種表現,又要看到,這是我們人體正氣抗邪的一種反應,惡寒也好、發熱也好,都是正氣抗邪的一種反應,一種能動的反應,為什麼會怕冷呢?敵人來了,為什麼會怕冷呢?是聚集能量,把毛竅閉合起來,不讓它陽氣發散出來,增加能量,為什麼會發熱呢?正氣抗邪,所以怕冷也好、發熱也好、疼痛也好、打噴嚏也好,我們為什麼會打噴嚏啊?受寒了以後往往要打個噴嚏,一打噴嚏以後,好一些,為什麼?這個打噴嚏就是把邪氣排出向外,按道理說,打噴嚏也不是好現象嘛,是不是?所以這些症狀都是一種抗邪的反應,正氣抗邪的反應,所以它是一種邪正相爭的反應,《素問.風論》裡面說,「腠理開則洒灑然寒,閉則熱而悶」,為什麼又怕冷又發熱,就是這個腠理毛竅的開闔,開,張開的時候,外邪侵襲,他就有怕冷的感覺,閉合,熱能聚集,沒有發散的時候,就有發熱的感覺,這是惡寒發熱它的機理。

  2. 第三個,惡寒發熱本身又要進行分類,我們寒和熱,第一大類就是惡寒發熱同時存在,那麼這個同時存在的時候,我們要進一步分惡寒發熱的輕重,就是怕冷厲害還是發燒厲害,根據寒熱的輕重而區別外邪的性質,區別這種邪氣的性質。
    1. 惡寒重而發熱輕,怕冷得厲害,你問他,他說又怕冷、又發燒,那麼你說怕冷厲害還是發燒厲害,他怕冷厲害,發燒有一點,不太明顯,很冷,感到很冷,那麼這是風寒表證,這一個機理很清楚,因為寒性凝滯收引,寒邪侵襲肌表以後,我們的皮膚腠理處於一個閉合的狀態,衛陽鬱閉在裡面,所以體表的陽氣不足,因此感到有怕冷的感覺。
    2. 發熱輕而惡風,有一點發燒,我們這個地方用的是惡風了,什麼叫惡風,我們講過,就是遇風覺冷,避之可緩,有風吹的時候就感到有點冷,沒有風吹的時候就不感到冷,這就是發熱輕而惡風,是傷風表證,傷風,實際上就是發熱也不重,惡寒也不重,惡風是不是相當於惡寒的輕一點啊?惡風就是輕一點,他沒有風吹的時候,沒有受到外界氣溫影響的時候,他就不感到冷,所以惡風是怕冷的一種輕微的表現,發熱也比較輕微,輕寒發熱都比較輕,是風邪,它沒有明顯地寒和熱,所以認為是傷風表證,由於風性是開泄的,腠理幾乎是疏鬆的,肌表沒有處於閉合的狀態,邪正相爭不很劇烈,所以它體現一種惡風和發熱輕的表現。
    3. 發熱重而惡寒輕,發熱重一些,惡寒輕一些,問他病人表現他有發燒,你還怕不怕冷啊?還有一點點,還有一點怕冷,但是發燒很明顯,我感到熱,但他又還有一點怕冷的感覺,這是風熱表證,都有風邪,三個都有風邪,這一個是偏於熱了,風熱,第一個是偏於寒,風寒,第二個是風寒不明顯,這個寒和熱不明顯,就是風邪,那麼這一個是由於風熱為陽邪,陽盛則有熱的表現,由於風熱之邪,腠理是開泄的,所以它還有輕微的惡寒,對這個惡寒發熱,我們要進行一下分析,對於惡寒發熱的認識,要認識這樣幾個問題。

    一個,這個惡寒發熱,它的辨證來說,屬於表證的特徵性症狀,我們講過表證的特徵性症狀,它涉及到邪和正這兩個方面,產生惡寒發熱,關係到邪和正兩個方面,就是病邪屬於什麼性質,感受的是寒邪還是感受的熱邪,感邪的輕重,比如說,我們講惡風,惡風的感邪就比較輕,發熱重惡寒輕是風熱之邪,熱比較重,關係到感邪的輕重,關係到機體的陽氣,正氣旺不旺盛,邪正狀況,邪氣和正氣處於一個什麼狀態,涉及到這麼四點:感邪的性質、感邪的程度輕重、陽氣的盛和衰、邪正處於什麼狀態,由於有這麼幾個因素存在,一般的就出現,感邪輕的時候,惡寒發熱都比較輕,比如說我們講惡風、傷風,那就是邪氣比較輕,感邪比較重的時候,寒邪、熱邪,比如說燒傷,在這種熱天,暑熱之天,在陽光之下、高溫之下勞動,那麼感邪重的時候,他的惡寒或者發熱就重,是和感邪的程度有關係,邪正俱盛的時候,寒熱俱重,邪氣很盛,正氣也很強,這個時候的症狀,病情的惡寒發熱症狀,一般來說比較明顯,邪盛正衰,邪氣很強大而正氣虛弱,這個時候往往是惡寒重而發熱輕,所以這裡面我們講,它不僅僅是一個感受邪氣的問題,惡寒發熱症狀的存在,不僅僅是和邪氣有關,和我們正氣密切相關。

    比如我們經常就看到有這種情況,體質虛弱的人,它雖然感受了外邪,發熱不明顯,體溫就上不去,是不是啊?西醫經常講,他體溫上不去,這個細菌感染,西醫不是經常檢驗什麼細菌感染,一檢查,裡面有什麼綠膿杆菌,什麼東西,這個細菌很嚴重,但他體溫不高,白細胞也不高,為什麼?陽氣不足,機體的抵抗力不強,體質弱,小孩子一生病以後,往往就發燒,並且一燒就到39℃多40℃,超過40℃,為什麼?小孩子他是純陽之體,所以容易感受外邪以後,容易很快就發燒,素體陰虛的人,感受邪氣以後,容易熱化,素體陽氣不足的人,感受邪氣以後,容易從寒化,比如我們同樣一個氣候環境,據說說明天開始氣候就要變冷了,那麼假設我們明天,你不知道這氣候,同樣的穿衣服,穿少了,第二天都感冒了,感冒了,有的人就發燒得厲害,有的人就根本不發燒,就出現怕冷,只惡寒,有的病人不太感到惡寒發熱,那麼感該說作為外界環境是一樣的,為什麼有的人發熱,有的人惡寒,或者惡寒重,有的是發熱重,那就和他的體質有關係,和他的素體有關係,邪氣從陽化還是從陰化,這就有這樣的區別。

    第二點,我們講對於這個惡寒發熱的掌握,第一點是要掌握它是涉及到邪正雙方,要從邪和正雙方來理解。第二點,寒熱並見是表證的重要依據,診斷表證,惡寒發熱是表證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依據,並且是必須有惡寒,我們要診斷表證,病人說一點都不惡寒,那就是一點表證也沒有了,診斷表證一定要有惡寒,或者是惡寒發熱同時存在,這一點在《傷寒論》的太陽病篇。

  3. 第3條裡面就明確地說了,「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太陽病實際上是講的表證,「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惡寒是必須有的,這個發熱是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或者說單純地惡寒,或者是惡寒和發熱同時存在,有發熱了,病人也有發熱的感覺了,所以後人又有這樣的體會說,「有一分惡寒就有一分表證」,病人還有一點怕冷的話,就有表證的存在,那麼一點表證都沒有了,一點惡寒的症狀都沒有了,應該說他不存在著表證了,這兩句話請大家記一下,《醫碥.問證》裡面,有這樣的兩句話,「外感則寒熱齊作而無間,內傷則寒熱間作而不齊」,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辨別這個外感,還是不是外感,它一個很重要的依據,外感的話,「則寒熱齊作而無間」,什麼叫齊作而無間呢?就是既怕冷又發熱,同時存在,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惡寒發熱同時存在,而不是間開了的,不是怕冷就只怕冷,發熱就只怕熱,或者說發熱以後,然後就惡寒,惡寒以後,然後又發熱,他是同時存在,不是分開的,「外感則寒熱齊作而無間,內傷則寒熱間作而不齊」,是內傷的病,就說不是外感病,不屬於外感病,那不屬於外感病,可不可以出現怕冷發燒的感覺,是可以的,內傷的病,很多內臟的器官的病,陽盛則熱,陰虛則熱,陽虛則寒,陰盛則寒,都可以出現怕冷或者發燒的感覺,但是這種不屬於外感的,它這個惡寒發熱是怎麼樣的,寒熱是間作不齊,要麼就只發熱,他不怕冷,要麼就只怕冷不發熱,是間開的,「而不齊」,而不是同時存在,這個「齊」是講同時存在的意思,所以外感表證是寒熱同時存在而無間,內傷則是寒熱間作而不同時存在,就這個意思,因此這兩句話是辨別外感和內傷,是不是有表證的重要依據,我們剛才講到,問診是以主觀感覺為主的,如果病人只感到怕冷,但是體溫量起來已經升高了,有這種情況,經常病人感到怕冷,蓋被子,甚至寒顫,一摸額頭,或者說一量體溫,體溫已經高了,那麼這個時候,我們還是應該是叫做惡寒,或者說惡寒發熱,而不叫做發熱,因為病人感覺惡寒很厲害,但是惡寒經常是發熱的一種前奏,只要我們像這種表證存在的情況之下,有表證,受了外感,風寒暑濕燥火之邪,只要有表證存在的時候,而我們陽氣不虛的人,他必然會發熱,是一種能動的反應,惡寒是為了聚集能量,如果陽氣本來就不虛,人體的陽氣不虛,為了聚集能量,把陽氣不要消耗掉了,外界的邪氣進去了,把陽氣聚集起來,我們體質如果不虛弱的話,它必然就會有發熱,發熱是遲早的問題,所以《傷寒論》張仲景說,「或已發熱,或未發熱」,未發熱不等於不發熱,是不是啊?他遲早會發熱的,因此惡寒往往是發熱的一個前奏,但是在這個惡寒和發熱,這個主觀和客觀的問題上,要重視主觀為主。
  4. 第三點,某些裡熱證可以寒熱並見,惡寒發熱同時存在的話,應該是表證,但是實際上有裡熱證,單純的裡熱證,比較特殊的,也可以出現惡寒發熱同時存在的,有這種情況,見於一些什麼情況?比如說我們的瘡瘍,生瘡、生疔,等別是疔,瘟疫,體溫很高,病人發熱,但是感到突然之間又怕冷,甚至寒顫,這種情況下,往往說明是邪毒內陷,那個惡寒,甚至寒顫,也是一種邪正相鬥爭的一種反應,那個寒顫,特別那個寒,也是多半膿毒血症,西醫講的膿毒血症這種,特別疔瘡,你一擠了以後,哎喲,怕冷了,又燒得很厲害,病人感到很怕冷,甚至出現寒顫,這個是一種很不好的表現,邪毒內陷,疔毒走黃的一種表現,有這種情況存在,這個時候,你就不一定單純,為什麼出現表證,是不是又感了外感風寒之邪,不是這個意思,因為它已經處於,他惡寒發熱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他不是惡寒發熱同時存在,已經成了一個裡熱證,發燒,痛得很厲害,紅腫痛熱,已經沒有惡寒的感覺了,由於這個病情的加重,突然之間又感到怕冷,甚至寒顫,那麼這種情況是一種火毒內蘊,正邪劇烈相爭,營衛不調的一種表現,有這一種特殊情況,我想正常的情況是,新起的惡寒是表證,惡寒發熱同時存在也是表證,但有一個特殊的情況就是發熱,或者同時惡寒,伴有寒顫,甚至出現寒顫,這種情況下,可以出現於熱毒內陷的一種表現,可以是一種裡熱證,這個時候你就不要認為是種表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