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學 第 8 講 筆記


緒論:中醫診斷學的主要內容

(1) 問汗

汗:陽氣蒸化精液,經過玄府,達於體表的物質。

津液屬陰,陽氣屬陽。
《素問‧陰陽別論》:陽加於(蒸化)陰(精液)謂之汗。
陰液是汗的資源,陽氣是汗的動力。毛竅開合,由陽氣主管。

陽氣的功用:(1) 蒸化 (2) 毛竅的開合
“汗發於陰而出於陽”,其根本屬陰中之營氣,啟閉則由陽中之衛氣。

吳鞠通:「汗証」─汗也者,合陽氣陰精蒸化而出者也。

出汗的作用
(1) 調整營衛 (調和陰陽氣血)
(2) 邪出之路 (表証邪毒排除,一定要通過排汗) 濕邪,水腫,“開鬼門,潔淨腑”,尿毒,腎臟功能不好,則經由汗排出。氣化通之表現。

區別生理性與病理性之汗;
病理性之汗:當汗出而不汗出,不當汗出而汗出,或特殊部位局部出汗。

問汗之意義
(1) 判斷病邪的性質 (屬於風寒暑濕燥火類之邪氣)
(2) 了解機體陰陽的盛衰。
(3) 邪氣是否有出路?測定預後(厥汗,亡陽大汗,則預後不良)

如何判定陰陽之盛衰?
* 陽氣方盛─可逼迫經液外泄 => 多汗
* 陽氣不足,衛表不固─不當汗而汗(多汗)
* 腠理固密,汗孔閉塞─無汗
* 腠理疏鬆,汗孔開啟─多汗
   不出汗,怕冷:毛竅肯定是閉著的
   發燒,不怕冷,冒汗:毛竅肯定是張的
* 陽氣不足,蒸化無力─無汗
* 陰液不足─少汗

問汗的方法

  1. 問汗之有無
  2. 如有汗,出汗時間,多少,部位,汗之涼熱,黏手?
  3. 問兼証,尤其是不出汗者。

    無汗要區分幾種狀況
    1. 表証無汗 (前提為表証)─屬風寒表証
      表証惡寒發熱,頭疼身痛,脈浮
      因為寒屬於毛竅閉合,寒性收引。
      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中,寒是不出汗的。風、暑、熱應該是有汗的。
      風性開泄,熱能迫津外泄,熱暑為陽邪。濕邪可有汗可無汗。燥邪為少汗或無汗。
    2. 裡証無汗
      裡面長期的病(腹瀉、心悸、咳嗽、胸悶、腰痛、氣短、不欲食等)
      不出汗代表:(i) 津血虧虛,血液無物質基礎。 (ii) 陽氣虧 虛,不能起蒸化作用。

    有汗的情況:
    1. 表証 ─ 風邪犯表,或 風熱表証
    2. 裡証 ─ (i) 實熱証(即裡熱証)此為大多數 (ii) 裡虛有汗─
      a. 陽氣虧虛,衛表不固(亡陽屬此),玄府沒有閉塞。
      b. 陰虛內熱,蒸化津液外泄(盜汗)

      特別注意:表證病人必須要問汗(此常是病人的主訴),問汗的目的在辨別邪氣性質。

    特殊的汗出(七種):

    1. 自汗─醒的時候出汗,主要原因:氣虛,陽虛,也有氣陰兩虛的
      風溫的出汗:太陽中風汗自出,此自汗不同。
      大腦皮層的興奮(陽)機能減退,下降(虛)
    2. 盜汗─睡時出汗,醒則汗止。主要原因:陰虛內熱,可見於實熱證。
      機制:陰虛陽亢,產生內熱,陰液不足,陽氣偏亢,(衛氣日行於陽,夜行於陰),入睡以後,衛氣跑到裡面去了(衛氣入裡),玄府空虛,而裡面卻有兩個陽(衛陽+內熱),致使蒸發津液外出,所以盜汗。一醒衛氣又回到體表,汗即止。
      古書說法:陰虛有火,睡去則衛外之陽氣乘虛陷入陰中,表液失其固衛,故濈濈然而汗出。及覺,衛氣復出於表,表實而汗止。
      侯燦“皮層抑制減退(陰虛),衛表不固而出汗。
    3. 絕汗,又叫脫汗。病情危急,突然大汗不止,陰陽離絕的表現。陰陽離絕分二:
      (1) 冷汗淋漓如水,"若壞都”,汨汨平不可止。(皮膚是涼的) 陽氣外脫,津液外泄。
      (2) 汗熱而黏如油。身熱。汗的濃度很高。
      亡陽,冷汗如水,亡陰,汗出黏手。
    4. 戰汗─病勢沉重情況下(與外感表證不同),先惡寒顫慄而後汗出。
      此為邪氣伏藏於內,正氣奮起抗邪。(顫慄的原因是要把陽氣聚集起來,邪伏在內,不在體表,陽氣皆入內抗邪,體表衛氣弱,所以惡寒。)
      結果(視汗的情形)
      (1) 如果汗後神志清楚,燒退,脈不再洪數,是好現象。(正氣贏)
      (2) 汗出,但燒不退,神智不清,脈仍滑數,急數,表示邪氣未逐出,但陽氣津液將用盡。表示惡化。
    5. 冷汗─病情危急,冷汗淋漓。兩種情況:(1) 皮膚涼,摸上去冷 (2) 驚恐嚇之後。
    6. 熱汗─有熱的感覺,熱證,裡熱熏蒸。
    7. 黃汗─汗出黏在衣上成黃色。如柏汁。是一種病,多半是濕熱交蒸,自己看不出來,衣服上積多了會變色,病人皮膚,眼睛並不發黃,小便也不黃,(表示非黃膽)。黃汗是金匱要略中的一病名。


      前四種較重要,病人一般不會以汗為主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