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學 第 31 講 筆記


第四節 望小兒指紋

最後一節,望小兒指紋。什麼叫望小兒指紋?就是觀察小兒的食指掌側,不是背面,是掌側。前沿,那就是靠大拇指這一邊。掌側的前沿,靠大拇指這一邊。他的淺表絡脈。多半用於三歲以內的小兒。觀察小兒的病情。這個我們老師都會,同學不知道指紋在哪個地方,應該告訴他,在小兒的食指的掌側前沿。就像手太陰肺經,它是走在手臂的內側前沿。這是在掌側的前沿。

這個望小兒指紋,最早見於唐朝,唐朝王超有一半《水鏡圖訣》,上面就有這方面的資料。他又是根據《靈樞》的《經脈》篇,裡面診魚際絡脈的方法發展而來的。我們前面講診魚際的絡脈,魚際這個地方它有一些血管。宋朝的錢乙在《小兒藥證直訣》裡面,和清朝的陳復正在《幼幼集成》,《四診抉微》,汪宏的《望診遵經》裡面,都有比較詳細的介紹。唐朝已經有了。它的萌芽,是根據《靈樞》的《經脈》來的。

為什麼診小兒指紋能夠判斷病情?因為這個小兒指紋,過去認為是寸口脈的一個分支。寸口,就是我們診脈的這個部位。橈動脈這個地方。它認為是寸口脈的一個分支。實際上這個說法值得商榷,為什麼?我們知道診寸口脈,是一個動脈,診的動脈。而我們觀察小兒指紋是觀察的靜脈。它們都屬於橈側這一邊的。動靜脈是對的,但是不等於是寸口脈的分支。應該寸口,脈分支出來應該是動脈,那麼它是一個靜脈。這個地方按照靜脈來劃分,屬於手太陰肺經,由於它屬於手太陰肺經。手太陰肺經,二間、三間、合谷,是這樣上來的。屬於手太陰肺經所循行的部位,因此診這個部位的脈像和診寸口脈,有相同的意義。它的原理基本相同。由於小兒診脈不太方便,診脈的時候不方便,而只有診小兒指紋這個地方,皮膚比較薄嫩,容易觀察,小兒容易啼哭,我們跟他握握手,看看你手乾不乾淨,就拿著手,就可以看了。看一看他的指紋,比較容易觀察。所以就慢慢形成了診小兒指紋。通過診小兒指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一個望小兒指紋的方法。

方法是小兒的家長抱著小兒,坐在面向光亮的地方,醫生有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握住小兒的指端,食指的指端,再以右邊這個手指沿著小兒的指紋,握著了小兒的指紋,用右邊拇指的側面,輕輕地從遠端向近端這麼推擠下去,就是使這個血管比較清晰。或者沾上一點清水,把它,讓它清晰地顯露出來。從遠端向近端推,而不是從近端向遠端推,拇指的側面。這樣推擦幾下。用力適中,不能用力太大。然後進行觀察,正常的小兒指紋,我們講述在掌側的前沿。(圖:實際上沒有這麼粗,我們是把它畫得粗了一點。)呈淡紅色,還帶暗一點,實際上還不是淡紅。稍微紅了一個,暗紅。有一點帶暗紅色。因為它是個靜脈。食指,正常的小兒在掌側的前沿,隱隱現於掌指橫紋的附近。就是食指的第一節,和這個掌橫紋,掌和指之間的橫紋附近。顏色淡紅略紫,帶一點紫色。單支,只有一支,只有一條。當是有的可能也有分了幾條細的。比較細的。略微有點斜,粗細適中。沒有我們剛才畫的那麼粗。這是它的正常的指紋這個樣子。可以出現一些生理變異,比如說越小的孩子可能顯得長一些。慢慢長大以後,就不太明顯了。四歲、五歲有沒有?四歲、五歲仍然有一點,不那麼明顯。甚至我們現在成人你仔細觀察,也可以觀察到有根血管。只是小孩子顯得比較明顯。肥胖的不太明顯。消瘦的那個血管顯得明顯一些。天氣熱的時候顯得粗一點,長一點。天氣冷的時候,顯得細一點,小一點。由於寒則收引,血管收縮,所以它顯得細一點、短一點。天熱的時候,長一點,粗一點。

病理性的指紋,觀察講的正常的指紋是單支,在掌指關節的附近,呈紅而兼有一點紫色,粗細適中,這個粗細適中要經常去觀察,觀察以後,觀察好多小孩。你就知道大體多粗。因為這個仔細量它,在一個毫米之內,你的零點幾個毫米要描述,很難的測量,所以它粗細適中。病理指紋主要是考察指紋的部位。指紋的形態,顏色和位、形。位、態、色、形這四個方面。

具體辨別病情的時候,在診斷病情的時候,一個是“三關測輕重”。三關,風、氣、命三關。測病情的輕重、淺深。食指的三關這樣分的。就是從掌橫紋到第一節指和第二節指之間這個橫紋之間,這一段叫做風關。食指的第二節,也就是從這一個指橫紋,到這一個指橫紋,叫做氣關。最後這一節叫做命關。風關、氣關、命關。但是過去有一個說法,所謂風關,是指的超過了這一節叫做風關。它把這個地方叫做風關。把這個地方,這個關節地方叫做氣關。把關節這個地方叫做命關。如果它作為一個指紋來說,我們說這一段距離之內叫風關。在這一段距離到了這段距離叫做氣關。所以我們採用了這一種說法。超過了這一個距離,到了這前面的才叫做命關。原來是講這個關節的地方。這個橫紋叫做氣關,這個地方橫紋叫做命關。我們現在是指的這一段距離叫做風關。風、氣、命三關。

三關如果指紋僅僅見於風關,也就是見於食指橈側的第一節的時候,(圖:我們講的是這個地方。風關在這個地方。)食指這個指紋是在這一節出現的時候,我們說這個病情是在風關。病情比較輕。風關就是沒有超過這個關節,在食指的第一節之內出現的時候,說明邪淺,病情比較輕,可見於外感病的初期。實際上不僅僅是外感病初期,病情比較輕的時候一般都是這樣,因為正常小兒他也可以見到,所以不一定是外感表證。當外感表證比較輕的時候,一般它只會到風關,不會到氣關和命關。如果到了第二節,那就是到氣關了,他現在指紋已經到了這前面來一些了。這就到了氣關了,超過了這地方,到了這一節就是氣關了。氣關說明病邪深入一些了。如果是外感病的話,表證在風關。它到了氣關病情就重了一些了,到了氣分證,或者甚至營分證。如果到了第三節,就叫做命關。說明病邪重了,深入到臟腑了。超過了這一個指節。已經到了前面,叫做命關。病情更加嚴重一些了。這主要是第三關。甚至嚴重的有透關射甲。一直到了最末端,到了指甲的旁邊。透關射甲是這種情況。透關射甲病情就比較嚴重,這個血液回流,血液運行很差,血液運行障礙,不通暢。血液不能夠流回去。說明靜脈壓增高,現在研究,有的認為是紅細胞的血紅蛋白減少,指紋的形成可能是這些因素。三關是測輕重的,風關輕,氣關較重,命關沉重,嚴重。最嚴重的是透關射甲。

第二句話,說“浮沉分表裡”,浮在外面比顯露,一看就看得很清楚,外感表證比較重,隱隱的藏在裡面,要仔細地看才能看得到,藏在皮膚裡面,不太清楚,那是內傷裡證。這是相對而言,顯露在外面的是表證,藏在裡面深一些的是裡證。這是浮沉分表裡。

第三個是“紅紫辨寒熱”,三關測輕重,紅紫辨寒熱,辨證的準確性高一些。浮沉分表裡,意義不是很大,不是那麼很明顯。紅紫辨寒熱是怎麼辨呢?《四診抉微》裡面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紫熱紅傷寒,青驚白是疳”。所以我們重點是掌握熱證,紫色,紅,傷寒。青色,驚風,比那個紫色還要嚴重。白色,淡白是疳積,淺淡,淡白。實際上,在《四診抉微》裡還有兩句話,“黃是脾中熱,黑主慢脾端”,這兩句話用得少,主要是用前面兩句。“紫熱紅傷寒,青驚白是疳”,偏紅色,按道理來說,紅應該是主熱證,對不對?現在為什麼紅反而是主寒證呢?紫熱紅傷寒,為什麼紅是寒證呢?因為本身它是一個靜脈血。顏色本身就偏紫,紅而偏紫一點。現在比這個紫還淺一點,就像紅色淺一點,就變成淡紅,淡白色了。因此,紫熱,紫色才是熱,紅色,現在比較紅的時候是傷寒,並不是熱證。這是辨寒熱的時候,要注意辨這個東西。紅色的時候是寒證,並不是熱證。紫熱紅傷寒。那麼紫紅色就是熱證了。青色比紫色更暗一些了,帶青色了,可能是疼痛,可能是驚風,熱到極點,也可能是寒到極點。腹痛,可以出現這種情況,紫黑色,見到紫黑色,紫而變成黑色了,也到了氣關,已經到了命關了,過了氣關到了命關,那就病情比較重,顏色紫黑,病情比較重了。血液運行不暢。淡白,顏色很淺淡,不太明顯,或者浮沉的話,它也是屬於沉。看上去顏色淡白,比那個紅還要淡了。那多半是脾虛,氣血不足,疳積。這樣的病。顏色淺淡、很淡。隱隱約約,看不太清楚。所以“紫熱紅傷寒,青驚白是疳”,要求學生能夠記住。

還有,淡滯定虛實,顏色淡,實際上剛才講淡白已經就淡了,滯澀講的這個血液推一下,不是要推一下嗎?推了以後,顯得這個指紋,推了以後不靈活。慢慢地血液還沒有消退,就是不是一推就變白了,白了一鬆手它又馬上就變紫紅了。不是那樣。推不太動。如果是淺淡纖細當然是虛證,剛才講脾虛淡白已經講過,濃滯增粗是實證,血液運行推不動,像這樣推的時候,它這個顏色不容易變白,應該說我們拿著這個地方,推一下他會變白一點,變白了以後馬上又會變成紫紅色。那麼他這個不明顯。血液回流得時候慢。

這就是四句話。來判斷指紋的病變,病情,從指紋辨病情。三關定輕重,這是風氣命三關,是要學生記住的。什麼叫透關射甲?它提示的病情有輕、中、重、嚴重的區別。在提示病情的性質上,特別是“紫熱紅傷寒,青驚白是疳”,這是要求同學掌握的。那兩句“浮沉分表裡,淡滯定虛實”稍微次要一些。望小兒指紋,我們就講這樣一些內容。整個望診的內容我們就講完了。

第三章 舌診

舌診它本來屬於望診的內容,可以說它是望診的第三節,或者第四節。因為它的內容多,中醫累積的經驗豐富,有獨特的經驗,所以我們把它單獨作一章拿出來討論。舌診的發展史,《內經》裡面有望診的記載,但是講得很少,不多。望舌診發展到了後來才發展起來,《內經》《傷寒論》裡面都沒有講很多的舌診。對望舌診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到了元朝有一本書,叫做《敖氏傷寒金鏡錄》,我們講緒論的時候講過,它把舌診繪成了圖,一共有三十六脹圖,舌診圖。是用圖來表示色診。特別重視舌診的是到了清朝,溫病學說興起,近代研究舌診的很多,舌診的客觀化,舌診的現代化研究,有很多的研究。所以現在舌診倒是非常重視。雖然非常重視,但是現在望舌診,還是大概的是靠醫生用眼去望。因為比較簡潔,簡明。只要醫生有經驗的話,他能夠很快的判斷,如果要把舌象做成舌象圖,進行計算機分析,那要費很多的事。或者是把他的舌苔的細胞刮下來,做舌苔脫落細胞的檢查,那都費很多的勁。我們醫生有經驗的時候,就直接用眼睛去望。所以同學應當培養望舌來診斷病情的方法。

3.1 舌診概說

這些基本概念,基本知識。首先了解色的形態結構。舌子整個的,大體的結構。不是詳細的解剖。舌子要作為解剖,就可以學兩個小時。我們大體的結構,知道舌子它是個肌肉器官,表面覆蓋了一層黏膜,這個黏膜,中醫把它稱為乳頭,這個舌它有什麼作用呢?它能夠辨別滋味,口,舌子的運動可以調節聲音,拌合食物,協助吞嚥。發音,巧言令色,會說話的舌子,說他是舌子。如果不能說話了,舌體強硬,舌的上面叫做舌背,也叫做舌面。舌的上面,就是我們張口把舌子伸出來,看到的地方。這一個溝,這個地方,有一個“人”字界溝,就是輪廓乳頭構成了一個溝,中間有一條皺褶,實際上沒有明顯的一條溝。看上去就是有一條正中線。前面的叫舌尖,兩邊叫做舌邊。到底這個前面,舌尖,有人也就提出來,舌尖到底包括多大一個範圍?我到台灣的時候,他們搞科研,他就請我給他繪一張圖。他說這個舌邊到底要包括多寬?這個舌子伸出來,是這麼寬?還是這麼寬,叫做舌邊啊?舌邊是包括了整個這一節叫舌邊?是哪個地方到哪個地方叫舌根啊?那麼給他繪一下,就是大體的是這樣一個距離。這就是一個舌邊、舌尖的區分。舌根在後面。這是舌中、舌尖、舌邊、舌根,怎麼區分。好像很容易區分。確實你要劃一個圖,多少厘米,多少毫米,也還很難絕對地說。剛才這是講到舌背面的結構。

舌子上面覆蓋了黏膜,這個黏膜叫做舌的乳頭。舌的乳頭有四種乳頭:

  1. 輪廓乳頭。就是剛才講的“人”字界溝那個地方,比較大的輪廓乳頭。
  2. 菌狀乳頭,像蘑菇一樣的。
  3. 絲狀乳頭。帶尖刺一樣的。比較小的。
  4. 葉狀乳頭。中間夾著樹葉一樣的。

如果要說舌邊的話,現在那就是這個黑色的外面,顏色深一點的外面就是舌邊。這一個地方就是舌尖。這些都是舌中了。後面是舌根。四種乳頭,輪廓乳頭比較大。

這四種乳頭,絲狀乳頭最多,這種小的像刺一樣的突起來的。多半分布在舌尖,舌體和舌的邊緣上。到處都分佈著有,實際上絲狀乳頭到處分佈著有。細長,圓形,大約2~3個毫米。我們做舌證檢查,做研究的時候,刮下來的就是絲狀乳頭。用一個壓舌板,把這個舌子上面輕輕地刮一下。刮下來的舌苔就是絲狀乳頭。它是構成舌苔的主要成分。舌苔主要是有這個絲狀乳頭構成的。當讓不僅僅是絲狀乳頭,還有其他的東西。就是絲狀乳頭加上一些食物的殘渣。有些唾液在這裡面, 攪在一起就形成一種舌苔。就像草坪裡面,草地裡面,還長了一些其他的東西,些垃圾丟在裡面,那就形成了中醫講舌面的舌苔。主要是絲狀乳頭。就是舌子上面那種像草一樣的,像絲一樣的這種乳頭形成的。

還有一個重要的,對望舌來說比較重要的,是菌狀乳頭。菌狀乳頭多半分佈在舌尖多一點。舌的中間也有。它是這樣,像小血管,不可能舌中間就沒有血管,只是舌尖部,比較豐富,明顯。它又沒有舌苔覆蓋,所以舌尖部分佈明顯。呈蘑菇一樣的,血液很豐富,我們講的望舌質的變化,什麼芒刺,色紅,很大程度是這種菌狀乳頭增生充血,所形成的。

另外兩種乳頭,一個是輪廓乳頭,一個是葉狀乳頭,和樹葉一樣的乳頭,對我們望舌診來說,意義不是很大。它和味覺有一定的關係。裡面有味覺的末梢感受器。

剛才看到的都是舌的背面,我們看上去是舌的表面,再把舌子翹起來,看舌的底部。舌的底部,中間有一個舌繫帶,有一條帶子,就像我們撐傘一樣的那個骨架,撐上來的有一條帶子。連著的舌繫帶,兩邊有一個散皮,就是皺褶。黏膜打褶的地方。而這裡面有血管。舌體的舌深脈靜,這是靜脈。這個舌繫帶一直連到口腔的底部的這個地方。兩邊有舌下肉阜,這個舌下肉阜的地方,就是唾液腺的開口的地方唾液腺開口的地方,左邊的稱為金津,右邊的稱為玉液。就說明津液是從這個地方冒出來的。唾液腺的舌的頜下腺管,和舌下腺大管的開口的地方。這個地方叫做舌小肉阜,有唾液腺的開口。舌繫帶的終點兩側的小圓形突起,叫做舌下肉阜,有腺管開口,左邊為金津,右邊為玉液。是胃液、腎精上朝的一個孔道。這是舌體的解剖結構。大體要知道這一些。

診舌的原理

為什麼看舌子能夠診出病來呢?一句話,叫做“舌為心之苗”。這必須要記住。為什麼能夠診舌?就是中醫認為心的活動,要從舌子上反映出來。神昏的時候,失神的時候,舌子當然不知道動了,不會講話了。舌強不語。而心裡面要講什麼話,舌子就要能夠很靈活地進行運動,所以舌體的運動,是有心神支配的。而舌子是一個肌肉器官,裡面有很多的血液,剛才講的菌狀乳頭,裡面有很多的血液供應。這個血液是由心所主的。因此舌子本身可以反映心臟和心神的情況,心臟血液循環的情況,可以在舌子上反映出來。心神正不正常,可以通過舌子的運動,講話來反映。因此叫舌為心之苗。

第二句話,“舌為脾之外候”,脾胃,脾的功能怎麼樣?從舌子上可以反映出來,為什麼?因為舌子上面分佈著有很多的味蕾。味覺由舌子來主管。吃飯有沒有味?是酸的,苦的,鹹的,辣的。舌子可以嘗一嘗。脾胃功能不好的時候,舌子它嘗起來,吃東西,什麼東西都沒有味。脾經連舌本,散舌下。舌子識味覺,因此脾胃功能的好壞,可以通過舌子的味覺,食欲,來反映出來。當然食欲不完全是根據味覺,嘗到有味它就吃得有味一些。嘗起來沒有味,酸甜苦辣分不出來,那脾胃功能就不好,兩個是有一定的關係。所以,為脾外候,它一方面反映脾胃功能好不好,能不能夠吃,有沒有食欲,和舌子的功能是有關係的。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胃氣上蒸,為什麼舌子上面會長一層苔?中醫認為這是一種胃氣蒸發著榖氣上朝,地下為什麼會生草呢?草坪裡面為什麼會生草呢?如果這個地下沒有營養,這個土地沒有營養,乾枯,草肯定生不了。胃氣在裡面腐熟、蒸化,胃氣通過食管一直熏到喉嚨裡面,裡面的消化功能怎麼樣,就像一個煙囪,冒到外面來。從這個舌子上就可以看到裡面的情況。看到胃氣旺不旺盛。如果胃氣沒有了,它根本就沒有功能,不在那裡活動,不在那裡腐熟水穀,當然就沒有氣的這種蒸化上來,它舌子上不生苔,生得少。所以舌為脾之外候。同時舌子是個肌肉器官,肌性器官,它要靠氣血的充養,而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所以它也反映了脾胃的功能。既反映了心血的功能,心神的功能,又反映了脾胃的功能。 所以舌位心之苗,舌為脾之外候。

第三個,臟腑病變可以通過經絡,反映在舌子上面。舌子上面有很多經絡分佈,這一個我看就不要學生去死記了。當然有什麼挾舌本,絡舌本,連舌下,這些說法,足厥陰肝經就絡舌本,足少陰腎經就挾舌本,足太陽膀胱經就結於舌本。到底是結還是挾,還是哪一條經絡,我看我們也不要分那麼詳細,知道它有很多經絡,都和舌子有關係就行了。為什麼呢?你看哪一個經絡出了問題,這是因為挾舌本出了問題,哪一個經絡出了問題,這是絡舌本出了問題,通過這個絡舌本,挾舌本什麼的,就知道是腎的病,還是肝的病,還是膀胱的病,臨床上並沒有這麼使用。但是我們知道,舌子它裡面有很多經絡的分佈。舌子的下面,舌底部,剛才講到舌下肉阜這個地方,又有唾液腺的開口處,金津、玉液,因此,臟腑有病的時候,可以通過它的經絡從舌質上得到反映,可以影響到舌子。那麼我們人體的津液足不足,有沒有津液虧虛?也可以通過舌子上的潤澤,來考察津液的運行情況。

並且古人有舌診分候,舌診的分候,就認為舌子上面有很多經絡分佈,見微知著的原理,把我們人體的舌子分屬了若干個器官,舌中,候哪一個臟,舌尖,候哪一個臟,分屬若干個臟器。舌根候腎,舌中候脾胃,舌尖候心肺,舌邊候肝膽,這個要求學生要記住,我們學生應該都可以記得住的。這個都答不出來,那就沒有學到,舌診沒有學到。要把它分出來。

但這個分候,除了這個分候以外,也還有另外一種分候的方法,就是《傷寒指掌》裡面說,舌尖是候上脘,舌中是候中脘,舌根候下脘,中脘、上脘,把胃,因為舌子主要是脾胃的反映,把胃這個地方分成三部分,舌尖候上脘,就是在賁門這個地方,靠近賁門這個地方是上脘,整個胃體那一部分叫做中脘,舌根,那靠近幽門那個地方是下脘。也有這樣一種分的方法。

舌質和舌苔主病的變化也有所不同,舌體,就是舌的這個肉體。舌質,主要反映五臟的病變。重點在血分,舌苔和六腑的病變,重點偏重於氣分,就是說氣和血相比來說,舌苔的病比較輕一點。舌質的病變比較重一點。總的說舌子,我們看,通過這些方面是不是可以看出,觀察我們人體的氣血津液的情況,

根據這樣一些,這就是我們講診舌為什麼能診病的基本原理,是這樣一些。

【完/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