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學 第 41 講 筆記


脈診概述 二

前面我們講了兩種診脈的部位。

3 三部診法

第三個是仲景的“三部診法”。張仲景診三個地方,顯然這個方法是張仲景提出來的。我們學《傷寒論》,序裡面講到,張仲景就曾經批評過,

“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彷彿。明堂闕庭,盡不見察,所謂窺管而已。夫能視死別生,實為難矣!”

人迎、趺陽,有一個人迎、有一個趺陽,他還講到“握手不及足”,就是按足部的脈,足上面還有一個。所以加在一起是三部。所以“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彷彿”。這是張仲景創造的三部診法。因此叫做仲景三部診法。因為我們其他也是三部。頭、手、足,全身也有三部。三部裡面各有三候,那就是三部九候。這個三部,你說三部診法,我是講的哪一個三部?所以加上一個仲景三部診法。這只是三個地方,不是診九個地方。遍診法是頭、手、足九個地方。而這個是診三個地方。寸口、人迎診法是診兩個地方。

《傷寒論》常用,一個是診寸口脈。寸口脈當然是候臟腑的情況。除了寸口以外,第二個是診趺陽脈。趺陽脈在哪個地方呢?在足背,足的背部這個地方。足陽明胃經這個地方是趺陽脈。診這個地方的脈搏。第三個是診太溪脈。太溪脈在哪個地方?在足跟,足踝的內側。這個踝的內側,(圖:不是這個手診的地方,這個手術托著足的,是這個手在診著。這個指頭在診著足踝的內側。)這個地方是足少陰腎經所過的部位。剛才前面那個趺陽,是足陽明胃經所過的部位。因此太谿脈是候腎氣。趺陽脈是候胃氣。現在這個診法還是運用的。臨床上一般不用,一般用的,不是每個病人都拿著腳上趺陽,太溪來診一下。現在診的這個地方,許叔微有兩句話,“趺陽胃脈定生死,太谿腎脈為根蒂”。就強調了診趺陽和太溪。趺陽脈是幹什麼的?趺陽是足陽明胃經的部位的,循行部位的一個穴,脈搏跳動,所以它是診胃的。我們人以胃氣為本,實際上就是強調後天的重要性。太溪脈是強調先天的重要性,是足少陰腎經所經過的部位。所以現在對於危重病人,病情很重,再摸摸看看趺陽脈還有沒有?太谿脈還有沒有?如果趺陽足背動脈還在那裡跳動,太谿脈還在那裡跳動,說明胃和腎還沒有完全衰竭,還仍然先天 後天,胃和腎,胃氣、腎氣還存在,所以這是第三個方法。

4 寸口脈診法

第四個診脈的部位,叫做寸口脈診法。寸口脈診法,又叫做氣口,也叫做脈口。寸口是講這個部位,大約一寸多長,因為脈搏的跳動,是靠機能,靠氣的推動,所以叫做氣口。它是診定脈搏,所以叫做脈口,氣口。氣口、脈口、寸口,常用的是寸口。這個地方是講的單獨的按,只按一個部位了。你看,全身有三部九候,九個部位。九個部位兩邊加在一起,是一十八個部位。由三部九候,到張仲景的是寸口、趺陽、太谿三個部位。現在變成一個部位了。全身其他地方都不看了,看一個部位。這個部位在哪裡?橈骨莖突內側,橈動脈的這段動脈。這個地方跳動著。診這個地方來診察疾病的方法。叫做寸口脈診法。

1 寸口的部位

寸口診脈法,首先看寸口的部位。寸口的部位在哪地方?(圖:這是肘關節,肘橫紋,這是腕關節,腕橫紋,腕橫紋還前面一點,診這個地方。寸口診脈法。)診脈的部位是在這個地方。這個部位分為寸、關、尺三部。剛才我們簡單的看了一下。以後會詳細講。這個地方,關前就為寸,關後為尺。橈骨莖突就稱為關。摸的時候,這個地方高出來一點,指頭從這個地方滑下來。高的這地方,我們把它稱為關。就是一個關口。前面就是寸,後面就是尺。裡面又分為浮、中、沉。每一個部位,看它輕輕的,和中等度的用力,重度的用力。三候,這樣又形成了一個三部九候。這個三部九候和我們第一個診脈法,遍診法的三部九候名同而實異。名稱都叫做三部九候,但是這個是寸口的三部九候,那一個是全身的三部九候。都叫做三部九候。所以問,我們人上有幾個三部九候?那應該是有兩個三部九候。一個遍診法的三部九候,一個寸口的三部九候。

寸、關、尺的劃分,怎麼劃分的?這個劃分主要是根據《難經》的第二難。第二難就講到了,它說“分寸為尺,分尺為寸,陰得尺內一寸。陽得寸內九分。尺寸終始一寸九分,所以叫做尺寸。”為什麼叫做尺、寸?就是從關這個地方,中間有一個高的地方。這個最高的地方把它稱為關。關,往肘關節這個地方來,往後來,這一帶把它分成十等分,分成一尺。相當大約是一尺。從關哦,不是從尺開始,從關最高這個地方,高骨,最高的這個地方開始,往後倒肘橫紋的地方是一尺。那麼從關,到前面,到魚際,我不是講的腕橫紋,魚際應該在腕橫紋的前面一點。這是腕橫紋,魚際還應該在前面一點點,這個邊緣。這個大拇指就像一個魚的肚子,魚的肚子這個邊緣,大約是一寸,或者說是九分。要講大數就是一寸。所以把前面的叫做寸,寸是什麼意思呢?從關到魚際這個地方是一寸。什麼叫做尺?是講從關到肘橫紋是一尺。我們是不是都要從這個地方,一直診到這個地方,脈搏也沒跳那麼長。我們診脈也不診那麼長。只診多少呢?尺是指的什麼東西?應得尺內一寸,尺脈,我們診尺脈是診多少?這一尺裡面取它的一寸長的地方,那麼從關到魚際是一寸,我們是取的多少?取它的九分。所以前後,從寸、關、尺,應該取脈取多長的部位,一寸九分,這個一寸九分,不是用皮尺,或者角尺可以量得到的,它是同身寸。大約這就是一尺。一尺裡面取它的一寸,前面大約是一寸,一寸裡面取它的九分。這樣一個大約數。所以從魚際到尺側是一尺一寸。我們前面取九分,後面取一寸。這樣加起來,診脈的部位是一寸九分。以關為界,因此叫做寸關尺。它的部位在這個地方。

2 寸口診脈的原理

第二個要了解一下寸口診脈的原理。就是診者一個部位,我們說頭上,診頭上的脈可以了解頭部的疾病,診寸口這個部位,手上的脈,可以了解上焦的病情。診下面的脈可以了解下焦的病情。是這個原理去講的。那麼現在診這麼一個部位,就這麼一寸零九分的地方,為什麼能夠診全身的疾病呢?這個道理是什麼?寸口就這麼一點地方長,實際上只有兩寸。嚴格地說,只有一寸九分。這麼一個部位,為什麼能夠診出來,古人有很多說法。 《素問。五臟別論》,《難經》的第一難裡面都有說法。歸納這些說法,有這麼幾個方面:

  1. 寸口脈為脈之大會,脈在這個地方會跳得最明顯。因為我們講十二經脈的運行,是從手太陰肺經開始,手太陰肺經是起於胸中,從胸部跑出來,跑到手上的時候,其他的部位,都沒有寸口這個地方跳得明顯。因此,這個地方它認為是脈之大會,這是一個理由。詳細的理由,我們不要學生那麼去,你知道就是寸口這個地方,是手太陰肺經,是脈之大會。就是最明顯的地方了。

  2. 實際上是脈氣最明顯,這個地方跳動得最明顯。又叫做脈之大會,也有的叫做脈會太淵。大會嘛,會在這個地方。列缺、經渠、太淵,是這個地方的幾個經穴的名稱。太淵這個地方也就在寸口,所以脈會太淵,脈之大會都是講的這個地方,脈搏跳動最明顯。其他的理由我們看書。自己去掌握了解就行了。

  3. 能夠反映宗氣的盛衰。為什麼能夠反映宗氣的盛衰?因為宗氣是積於胸中,我們人的脈搏跳動是靠心臟的跳動,宗氣的形成與肺密切相關,因此我們說脈搏跳動的旺盛,大小,有力無力和宗氣,說穿了,也和心臟的功能密切相關。能夠反映心臟的盛衰。

這就是古人說大約是這麼一些理由。具體說說三句話,“脈之大會,脈會太淵,候宗氣也(能夠候,反映宗氣的盛衰)。實際上,我們現在來看這個脈,這是古人這些說法,那些原文,我們應該可以看得懂,理解。學過《中基》應該可以理解,那我們現在理解這個脈什麼的,它是最理想的診脈部位。因為這個地方怎麼樣?這個部位,從這個地方的解剖部位看,這是我們現在的理解,它是個理想部位。這個部位的血管循行部位,它比較固定。下面有一個橈骨就墊在下面,它可以撐托在下面,這個地方的體表的組織又比較薄,上面的組織沒有很多脂肪,也沒有肌肉,像其他的部位,可能肌肉、脂肪比較厚,這個地方脂肪又不厚,肌肉也沒有,它不是在肌肉的裡面,下面有一個橈骨,把它撐托著,因此這個地方,和鄰近的組織,比較分得清楚,一摸,這個地方可以摸到,特別是年老了以後,明顯的摸到這個地方有一個血管。其他的地方摸的時候,可能周圍有些皮下脂肪,肌肉,邊界可能就摸不太清楚。脈搏跳起來就不明顯。同時,我們說診脈部位,理想的部位,從什麼地方去找?頭上去找,暴露的部位是理想的吧?你要脫掉衣服,脫掉褲子,去診他的脈不方便。特別是古人,拘於禮,不好。最好是從暴露的部位。暴露的部位,頭上的脈管跳動,都沒有這個手上的,脈搏跳得明顯。跳得明顯的有一個人迎脈,是跳動明顯,摸的話,可以明顯得摸到,頸總動脈。但是這個地方跳動明顯,又有個什麼問題?摸的時候,這個地方容易產生一種瘙癢感。一摸手上,因為脈搏跳動很明顯,把手一伸就可以摸到,所以這個地方很容易診脈。因此選擇一個地方,比選任何地方都好,是最理想的部位。從部位,從解剖上來說,這個地方很好。它方便於診脈,不受“禮”的拘束。

脈氣比較準確。為什麼說脈氣比較準確?因為寸口這個地方,我們診脈的時候,都強調是和心臟在同一個水平上,診脈在心臟同一個水平上,它和心臟保持在同一個水平上,如果從能和勢來說,人迎脈雖然跳動明顯,但是它可能要把血液壓到頭上去,它要的能量要得多。腳上因為地心吸引力,它可能跟重力有關係,自然血流到下面。它不要花很多的能量,就流到腳上面去。這個地方它和心臟在同一個位置上,在這個地方的脈氣,應該就是脈反映臟腑的功能狀況,更接近於臟器的功能。心陽,宗氣的功能。宗氣的狀況,所以脈氣準確。這是第二個。這是我們理解。

這一個特別是經驗豐富,長期的在這個地方診,就圍著這一寸多,一寸九分的地方,每個醫生都圍著一寸九分,幾千年來多少個醫生,多少個中醫都在這裡積累經驗,去體會,去考察,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體會最多。長期的把這個經驗傳授下來,大家都在這裡摸,因此,診脈應該說在這個地方最準確。人迎脈很少有人診,甚至有的人就沒有診過人迎脈,這地方有沒有血管跳動,恐怕都不知道。跳得是大還是小?是強還是弱?應該跳多長,長短、快慢等等,可能都沒有仔細考察,沒有積累經驗。唯有這個地方,一寸九分,每個醫生都在這裡積累經驗。所以考察得特別細,經驗特別豐富。由於經驗的積累,長期這個地方最好,就選擇了這個地方。按我的理解就是這麼一個道理。之所以說什麼脈之大會,脈會太淵,宗氣盛衰,那是根據中醫學理論,去作理論闡述的一個問題。如果我說這個頭上診脈最好,假設我說這個耳門前面。脈搏最明顯,經驗最豐富,那我同樣可以用這個道理去解釋。道理是都可以去解釋的。我們現在只說這個地方,經驗最豐富,最理想;所以來解釋它的時候,就說脈之大會是對的,這個地方最明顯。候宗氣是對的,它是能夠反映心臟,宗氣的盛衰。我們這樣去理解這個問題。

3 寸口脈的分候

寸口脈的分候臟腑。分候臟腑,我們要記住兩句話,死記硬背,學生一定要記住,“左手心、肝、腎;右手肺、脾、命”.這兩句話,當然學生到了二年級,恐怕也聽到了,記住,很容易記。就是左手和右手,它各反映不同的臟腑部位。左手的寸關尺,反映心肝腎,右手的寸關尺,反映肺脾命。

寸關尺我們已經講過了,寸在什麼地方?關在什麼地方?尺在什麼地方。寸、關、尺,一共一寸九分。按三個指頭分佈的話,那就是每個指頭大約下面是六分多一點點的樣子。一個指頭按脈搏的話,沒有按一寸。整個才一寸九分,所以三個指頭分下來,就只有六分多一點了。

另外一種說法,也有的就是寸脈候上焦,關脈候中焦,尺脈候下焦,這也是一種說法。兩手的寸脈都是候上焦,兩手的關脈都是候中焦,兩手的尺脈都是候下焦。

具體是什麼分候的部位,也不是從古到今,一說就定板,也是經過了不斷的改進,不斷的發展而形成的。這裡面也就是說,它分候的部位,還是有一點分歧。分歧在什麼地方呢?臟腑,五臟六腑嘛,五臟沒有什麼分歧,心、肝、腎、肺、脾、命,沒有分歧,分歧在六腑上,有點分歧。就是胃在哪個地方?當然胃是跟著脾走的。左手心、肝、腎;右手肺、脾、命;那應該是在右手的關脈上。胃在這個地方明顯。膽應該是跟著肝走的。那麼肝應該是在左手的關脈上。這個也沒有問題。分歧在什麼地方呢?分歧在大小腸和三焦。六腑裡面還有小腸、大腸;膀胱是跟著腎走的,在下焦,這肯定沒問題。但是小腸、大腸和三焦,到底配在哪個地方?就是五臟和六腑相配的時候,有幾種配法:我們先把它調出來。

左手從《難經》、《脈經》、《景岳全書》、《醫宗金鑑》,我們找了這四家,四個具有代表性的,從《內經》、《難經》、《脈經》、《景岳全書》到《醫宗金鑑》,這個四家,你看,左手心心心心,右手的肺肺肺肺,肝肝肝肝,脾脾脾脾,腎腎腎腎,這個是相同的,五臟是相同的。六腑這個關脈,我們看關脈。肝膽,腸胃,這都是相同的。膀胱,在尺脈。這也相同。不同的就是這大腸、小腸和三焦。到底配在哪地方?配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按照臟腑表裡相配。心和小腸相表裡,肺和大腸相表裡。那麼肺在寸部,大腸就在寸部。心在左寸,因此小腸就在左寸。這是什麼時候,王叔和的《脈經》,這之前都是這種配法。根據五臟的位置來配的。五臟屬於在上焦,在寸口,就在寸口。在尺,就在尺。到了宋朝、明朝的時候,明清配法就不一樣了。明清配法是根據器官的解剖位置來定的。小腸是在下面,大腸,小腸、膀胱在下面,所以我就把它配置下面。不能把小腸配在寸脈,大腸配在寸脈上。《景岳全書》和《醫宗金鑑》都把它配到尺脈了,前面的小腸,大腸都配在寸脈上,到了張景岳以後,小腸,大腸都配在尺脈上。這個配尺也不完全相同,為什麼不完全相同?就是這裡是小腸、大腸,而這裡大腸是在左手的尺脈,小腸在右手的尺脈。而《醫宗金鑑》把小腸配在左手的尺脈,大腸配在右手的尺脈。這個不同,到底以哪一個為準呢?我認為《醫宗金鑑》的配得好一些。為什麼《醫宗金鑑》配得好一些?它結合了,因為心和小腸相表裡,心是在左邊,在左手上,肺是在右手的寸脈上(古代史這樣的),因此,肺和大腸相表裡,原來是配在寸脈的左手和右手上。你看,這兩個都是小腸、小腸,右邊是大腸、大腸。因此這一個《醫宗金鑑》是把小腸配在左手的尺脈上。大腸配在右手的尺脈上。它和古代的配法不同的地方就是原來是講它在寸脈上,現在把它移到尺脈上了。移到寸脈的左邊還是右邊?它和古代這個分法師一樣的。這是分的方法沒有這樣一些方法。
《難經》 《脈經》 《景岳全書》 《醫宗金鑑》
左手 心,小腸 心,小腸
肝,膽 肝,膽 肝,膽 肝,膽
腎,膀胱 腎,膀胱 腎,膀胱,大腸 腎,膀胱,小腸
右手 肺,大腸 肺,大腸
脾,胃 脾,胃 脾,胃 脾,胃
小腸 大腸

這個是我們現在臨床上用的。實際上用得最多的是講臟。左手心、肝、腎,右手肺、脾、命。六腑有時候不太考究。小腸的病就是一定是在左尺上,或者右尺上。臨床上現在考察不是很嚴格。不是很多,或者經驗還不足,而寸、關、尺的心、肝、腎,肺、脾、命,這個是醫生,作為中醫生來說,是都應該掌握的,必不可少的。這個你都沒有掌握,你不算中醫。

除了這個分法以外,還有一種分法,就是不分寸、關、尺,而是按照輕、中、重來分。什麼分法呢?就是左手浮取候心,左面不是說左手寸脈候心,而是左手的寸、關、尺,三部輕輕的一按,這是反映心,中等度的按,這是反映肝,沉取按,反映腎。右手,按右手不是按寸、關、尺來分,而是按輕、中、重來分。輕輕地按右手的脈,這是肺;中等度的按右手的脈,這是脾,重力按右手的脈,也還是腎。就是命門,這樣一個分法。

這兩種分法,一個是按寸、關、尺來分,心肝腎肺脾命,一個是按輕、中、重來分,心肝腎肺脾命,兩個方法。我這已經講了兩個方法了。這是第三點。我們講臟腑的分候。

4 分候臟腑的理論依據

作為老師,恐怕要準備回答學生的問題,要回答這種問題。為什麼那樣配屬?學生鑽得深的,他可能就要問,為什麼分候能反映這個地方的問題呢?為什麼左手心肝腎,右手肺脾命?為什麼不是右手肺脾命,左手心肝腎?為什麼不是腎脾心,命脾肺?外甥女要這樣配屬?根據的是什麼?就是這個位置,為什麼你要這樣配起來?為什麼不把肺配在左手上,肝為什麼不配在右手上。你為什麼這樣配?根據什麼?

這些解釋,這是講後人,實際上這個配屬了以後,慢慢大家都在積累經驗,都在這裡想辦法來進行解釋,找這麼一些道理來解釋。就用到了陰陽、氣血、臟腑的上下,五行的相生剋等等這樣的理論。來進行解釋。因此寸關尺之所候臟腑,怎麼樣來區分?按臟腑的上下位置劃分比較好。心、肺在上焦,所以在寸部,脾胃、肝膽在中焦,所以候關部,腎、命門,就是腎陰、腎陽,在下焦,所以候尺脈。這是一個結論性的看法。就是臟腑的上下位置,那麼它的小腸、大腸、膀胱什麼的,也應該按這個位置來劃分。不要把小腸、大腸配在寸脈上。小腸、大腸它的部位應該是在下焦。所以一個配在尺脈上。

第二個,臟器配於左右手,是根據什麼來的。是根據了五行生剋制化,實際上是相生。沒有講到相剋。根據生剋制化,上下升降、氣血陰陽原理而確立的。為什麼左手是心肝腎,右手肺脾命,為什麼不是左手腎肝心,右手命脾肺呢?或者不叫做右手肺脾命,左手心肝腎?為什麼這樣配起來呢?它主要是根據了五行相生。就是我們講的五行相生,和氣機的升降。陰陽、氣血的理論來配屬的。前面我們講的,就是得出這麼個結論來。

【完/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