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學 56 筆記

濕淫證:

主指外面的濕(但不一定是外濕)。濕能阻滯氣機(阻滯清陽),濕性黏滯,氣機運化受到障礙所出現的証候。

表現:重、濁、悶、膩、緩

(註: 寒:冷、白、痛、遲、蜷。 熱:熱、紅、乾、數、亂)

重:困重,頭如裹,身如纏,腰重如帶五千錢,陰下濕如流鼻上汗。
濁:分泌物、排泄物,穢濁不潔之感。
悶:酸。
膩:口膩、苔膩、納呆等。
緩:病情比較長,病勢比較緩、脈濡緩。

外面空氣溫濕,或內部產生(膏梁厚味,喜歡吃脂肪油膩,飲酒飲冷,都能生濕。
外濕侵襲人,可能先從膚表,如濕疹,潮濕,瘙癢,包括霉菌。

內濕多是脾胃運化不及,運化功能減退。
重點表現:脘腹痞脹,納呆、噁心、大便偏稀。(腸胃道病)

外濕主要表現在膚表,內濕主要在腸胃道。
臨床上經常外濕與內濕狼狽為奸,互為因果。症狀表現常不是單純內/外濕。

致病特點:濕從水,水屬陰邪,有重濁、黏滯、彌漫、趨下、阻滯氣機、纏綿、不容易去掉的特點。 致病

可與寒結合成寒濕。
可與熱結合成濕熱。(然濕本身偏於寒、水、陰)
可與風結合成風濕。
可與暑(暑夾濕邪,有土)結合成暑濕。
水濕、痰濕、濕毒等等。 辨證 感受了濕邪

燥淫證:

氣候乾燥。耗傷津液所引起的證候。指外燥(非內燥,陰虛、津液不足)

表現:燥甚則乾,燥就是乾。
何處乾?皮膚、口腔、鼻子、咽喉、大便、舌苔乾。
乾燥氣候,和地域、季節有關。如:皮膚乾癢(缺水份)

根據燥之邪氣,有分為

  1. 溫燥:氣候乾,溫度仍很高,南方所謂秋老虎,27oC ~ 28oC。
  2. 涼燥:冬天時,氣候約 10oC左右,氣候乾燥,好久未下雨。

燥乃外燥,所以往往有表證的特點。即除乾燥外,夾微惡風寒,咽喉痛,脈浮,有/無汗等。

分析

燥從火,燥甚則乾,耗傷人體津液。症狀以肺系証為明顯。如皮膚(肺主皮毛),鼻、咽、口乾,大便秘結(肺與大腸互為表裡)。

燥邪(溫/涼燥)犯肺,易出現咳嗽。

內燥:指內在三液(津液、血液、陰液)之虧虛。

區分三液:(一般不仔細區別)

以上各種原因導致的乾燥,也出現大便乾、舌乾、皮膚乾、鼻乾、咽乾。

內外燥可以互相影響,內部津液不足者易感受外燥,外燥後也可損傷津液。

內燥是以內部津液虧虛為主之證。

辨證依據

  1. 秋季或乾燥少雨的地方。
  2. 既有傷津(津液不足),又往往兼有表證。

火熱證:

陰虛則熱,陽盛則熱。此處指陽盛之熱,(不一定是外來)。

證候表現

火熱邪毒,陽熱內盛。(實熱)

熱、紅、乾、數、亂,包括迫血妄行。可出現神志昏迷,熱閉心包,熱盛動風,血肉腐敗釀癰成膿。

火證與熱證,臨床辨證大致相同。
熱是溫度高,火有形,火較熱重一些。
熱是外來,火是內生。

成因

  1. 外界溫度高,燒傷。
  2. 辛辣燥熱,吃溫燥藥物過多。
  3. 寒濕可以化熱。(陽氣旺盛,寒邪包圍,遲早會化熱)。
  4. 濕鬱久了,也會化熱。情志刺激也能化熱。
  5. 臟腑氣機過旺。(胃火)
  6. 人的性格恩因素。(肝火旺)

實際上,真正由外界之陽熱之邪侵襲者,約1/5 致病特點:陽邪急迫,迫血妄行,閉心神,生風動血。

併發証:很多,風熱(表證),濕熱,暑邪,燥熱,熱毒,血瘀/血熱,痰熱(黃痰、稠、腥臭),飲邪(雖一般多寒,但也有熱的)。

火熱之邪可以傷津,導致陰虛,產生內燥。

辨證依據

  1. 實熱、實火有實證特點(新、突、勢急劇),不是指陰液虧虛,陰虛火旺。
  2. 有熱、紅、乾、數、亂之臨床表現。
  3. 全身體質應該不很差。

六淫複習

六淫是風、寒、暑、濕、燥、火。和感受邪氣,環境因素有密切關係。 特別是濕、燥。( 各地方皆有風、寒、熱,但冷處並不一定多寒證。)

一般是實證。
除了表證,往往也癢、麻、腫、游、偏。
冷、白、稀、痛、蜷
熱、渴、汗、悶、倦,甚至神/氣機混亂。
重濁悶緩
皮膚、官竅(鼻子、眼睛、咽喉)乾燥,舌苔,大便乾。
熱、紅、乾、數、亂

各種名稱之掌握:

傷風:是一個證,風邪分傷風和內風,最常見證是風邪襲表。傷風感冒,輕之表證。

內風不是風,是內部病變引起。

寒指實寒。陽氣虧虛引起的虛寒證非六淫之寒。
根據寒所損傷的部位,單純在體表,為傷寒,跑到裡面,稱中寒(中寒往往表裡都有寒)。

暑沒有內暑外暑之分。暑皆是外來,沒有內部生的暑)。臨床分傷暑(證名為暑傷氣機,暑耗津氣,暑濕,暑熱夾濕證),中暑,陽暑,陰暑。

濕,有外濕、內濕之分。(內濕為內部運化機能),常相互作用。多偏寒,濕可以化熱。

燥:涼燥、溫燥。秋天多燥,又稱秋燥。燥邪最易犯肺,(體表、官竅、鼻咽、大便乾等)。肺燥。
內燥:完全由於內在陰虛血虛,津液虧虛所致。根據燥邪發作情況,偏溫/涼->溫燥/涼溫。

火:實熱。非陰液不足引起的虛火。不一定是外界火熱導致,經常可內部產生。

六淫證候可相互兼並發生,如風寒、風熱、風溫、溫燥、寒濕等。


陰陽虛損證候

此處強調具體之證,陰證、陽證並且只講虛損的證候。如陰液不足,陽氣虧少,此處專講陽氣虧的狀況。 (按理說,陰陽也可以偏盛,人體既有精液又有陽氣,陽盛則熱,陰盛則寒,此在熱證寒證已包括。) 主要分四證候:陽虛陰虛亡陰亡陽

1 陽虛

陽氣失去溫煦所產生的虛寒證候。

表現

陽虛則寒,(有寒冷的證候:冷白痛遲蜷)。

基本症狀:口不乾,小便清長、自汗、大便稀、面白、脈遲。此處無痛,疼痛嚴重明顯者,多為實寒。陽虛也可出現痛,但一般不突出。陽氣虧虛,脈很可能數。,陽虛之人往往機能減退,有氣虛表現。氣虛最主要表現是倦(神疲乏力,氣短等)

原因

  1. 寒證病久傷陽。
  2. 久居寒涼之地。
  3. 年高體弱。

強調;陽虛證候具有兩重性。陽虛之症狀不是一邊倒,例:既有口渴(陽虛常見症狀),也可口渴。渴時喜熱飲。(陰虛很少兩重行,很單純)

原因:陽氣虛,不能蒸發津液上潮,口中無津液,尿少不利,腎功能不健全,水份排不出。陽虛多便溏,但也有陰寒結起來,大便解不出來。

三物備急丸 (有巴豆,散寒的)治陰寒便秘。

陽虛多自汗(約一二成),也可無汗。特別怕冷經常怕冷。
陽虛多面色白,但也有面紅如妝。
陽虛多脈遲,但很多脈數。

陰虛很少兩重性,很單純。因陽氣是一個動力,可出現兩方面之症狀。

虛陽浮越證(虛寒證)─是陽虛之一種個殊表現。此為陽虛,不是陰虛以後逼著陽氣外越(即陰盛)。
浮於上,可現面紅如妝,咽喉乾燥,頭上不得戴帽,腳上要穿棉鞋(頭冒火,腳發冷)。本質上是陽虛,不是熱證。(陰虛火旺是熱證)。

*注意:不要把陰虛陽亢稱為虛陽浮越。

陽虛可有很多併症:
1. 氣虛─陽氣虧虛。
2. 容易感受寒邪。
3. 可導致陰虛(陽損及陰,陰損及陽),陰陽兩虛。
4. 進一步發展,致亡陽。
5. 陽氣不足,機體活動減退,導致氣滯血瘀,痰飲,水濕停留。

診斷根據

冷白遲頓蜷。
和寒證的差別:陽虛又久病體弱,病長、勢緩之特點,同時又有寒之特性表現。
虛寒/陽虛證的辨別,概念是相等的。如脾胃虛寒 = 脾胃陽虛 = 中焦虛寒。
實寒/虛寒 之辨別:是否感受寒邪,發病突然,病新,體質強。

2 陰虛

定義:陰液虧虛,不能制約陽氣。(陰少,陽偏旺)陰液不足,失濡養─>形成虛熱證。

臨床表現:熱、紅、數、乾。
此外往往身體消瘦,可能有盜汗,脈搏細數,舌紅少津,少苔。

原因:久病耗傷了陰液。情志化火傷陰,房事傷了陰精,過服溫燥之藥(陰液暗傷)

機制:陰液虧少,失了濡潤,陽氣偏亢─>虛熱。

陰虛陽亢 (陰虛,上下皆熱,熱不是假像,小便黃赤,絕不會清長)≠ 虛陽浮越 (陽虛,上熱下寒,可有小便清長或閉塞),

兼併証

很多,包括氣陰兩虛,陰血虧虛,陰陽兩虛,陰虛陽亢,精血虧虛,津液不足,陰虛生燥等。
可導致陽虛,亡陽,可以動風、氣滯、血瘀、水停
(豬苓湯治陰虛水停)

辨證根據

  1. 熱、紅、乾、數,消瘦、盜汗、脈細
  2. 往往有病久;體弱、勢緩的特點

陰虛 = 虛熱,和實熱相反

實虛熱的區別:是否感受外邪,發病緩急,病時長短、體質強弱。

3 亡陽

定義:陽氣虧虛倒極點,一種危重証候。極端虛脫,將要亡了。

四大表現:

  1. 冷汗淋漓(重要,一定要有汗)
  2. 四肢厥冷
  3. 面色蒼白
  4. 脈微欲絕
    可能還有其他症狀,如呼吸微弱、氣弱,機能減退,表情淡漠,血壓低,心音微弱。

原因:

  1. 陽虛進一步發展
  2. 寒極暴傷陽
  3. 其他原因(大汗、失精、大失血)導致陰液虧虛,陽無物質基礎,陰寫消亡,陽隨著陰脫掉。(陰陽皆消亡)
  4. 劇毒的刺激(如化學武器損傷,喝農藥)
  5. 嚴重外傷,痰瘀阻塞心竅(厥心痛,心臟暴死)

到底哪一個臟器之亡?嚴格說,不分臟,到了亡陽,所有臟器都不好。一般來說,(君火)與(命火)的陽氣亡了。心腎為兩個陽氣產生的根本地方。

辨證根據

  1. 由陽虛進一步發展
  2. 陽氣暴亡之原因,如心肌梗塞,腦中風,劇毒、嚴寒、大失血。
  3. 病情覽重,同時具有肢厥,面蒼白,冷汗,脈微。

4 亡陰

定義:陰液嚴重耗竭,到極嚴重的程度。
表現:熱證(熱、紅、數、乾)基礎上,突然出現大汗,汗黏如油(如珠,如油)
原因:陰虛進一步發展,高熱不退,大吐大瀉,大失血等。嚴重燒傷,陰液一下子燒乾。
機制:衣液欲竭了,陽企仍然旺盛。(火仍旺,僅存的一點陰液都蒸發掉了。)
主要臟器:心、肝、腎,實際上是全身衰亡。
辨證:熱證的基礎,病情危重,突然出現汗出如油。

[第56 集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