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學 09講

成都中醫藥大學 鄧中甲教授

上次講到控制多功效藥物的發揮方向的一些主要因素,談到配伍環境,用量特點,炮制方法,煎服方法,和劑型的選擇,通過一些控制因素的分析,就說明我們中醫臨床工作者,在長期的方藥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當中,應該不斷的熟悉把握,藥物功能發揮方向的控制因素,控制因素和控制方法,運用的技巧,這對於今後正確的遣藥組方,靈活的運用成方,減少臨床運用方藥的隨意性,這一點,目前來說,特別是在年輕的中醫當中,運用方藥隨意性還是普遍存在的,就往往心裡想著它,就有什麼功能,這方子裡似乎它就是這樣發揮,就沒有掌握控制功能發揮方向的一些技巧,也就是我們講的,遣藥組方階段的兩個環節裡,熟練的配伍技巧,這個環節。這是在整個總結歸納當中很不夠的。只有把這個配伍技巧熟練掌握了,才能真正提高臨床的動_能力,保證臨床療效。這點具有很重要意義的。這是對藥物功效控制因素的一個小結。

這種運用配伍的方法,它的具體作用可以分為哪些類呢?我們把用配伍的方法歸為五類。綜合起來講,總體上它的作用是增效減毒,增加保障療效,盡可能降低減少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具體來講,分為五個方面來討論。

  1. 透過配伍來增強藥力,這裡指的增強藥力,是增強單位藥物的藥力。我們經常用羌活,發散風寒止痛,配防風,也能發散風寒祛邪止痛,這種配伍方式,能夠增強它的發散風寒止痛作用,當然並不單純的光為增加作用,後面還涉及到它還有降低副作用,這個意義。這一類,比如說配人參,又配黃耆,配生地,又配麥冬,這裡邊普遍存在一個增加單位藥物的藥力,增強單位藥物的藥力。這個作用,我想比較運用普遍的,好理解的。
  2. 產生協同作用。這個意義就相當於我們所講的,麻黃桂枝的相需。連用之後,協同能夠明顯產生這方面功效加強。如果分用,力量大大降低。你看那麼多用麻黃的湯,單用,發汗力量都很小,連用的方,發汗力量都很強,這說明其中一個協同問題。往往一加一不等於二。這協同作用裡面還包含著協同中產生新的功效。因為協同之後增加原有功效,一加一大於二。在這個功效方面,大於二。在這功效大於二,本身就是協同作用。木香元胡相配,止痛力量很強,現在實驗也證明了,它這個有協同的意義在裡面。它不同於一般的增強單位藥物的藥力,而且有一加一大於二協同關係。

    另外有一種新功效的產生,而用單味來說,是不能達到這作用的。比如說,知母、黃柏,單用黃柏,清熱燥濕藥,單用知母,清熱瀉火藥,凡是連用方,都是滋陰降火。這說明協同之後,產生新的意義,區別於兩個單獨的簡單相加。這不能說是熱燥濕藥加清熱瀉火就是滋陰降火了,不是簡單相加。所以產生協同作用這方面來講,中藥裡有很多。而且例代醫家不斷的在發展,這種協同關係,也保障了很多的藥物運用安全性。

  3. 控制多功用的單位中藥的功效發揮方向。這剛才舉例子很多了。這是配伍當中很重要的一點。也就是過去比較忽略的,很重要的一點。而古人運用與論述當中,比較多的。
  4. 擴大治療範圍。我上次在講到方劑分類時,關於組方分類法,基礎方都是透過不斷的配伍來擴大治療範圍。四君子湯,治療脾肺氣虛的基礎方,又是通治氣虛證的基礎方,因為氣虛證來說,後天氣虛主要是脾肺氣虛,由於中國古代的人民的生活條件,和現代有很多不同,所以為什麼有的人說,脾胃,後天之本,而不說脾肺為後天之本,脾肺,後天基礎物質的來源,生化系統,那是人們在生活條件差別上,呼吸空氣這個差別不大,甚至於基層生活條件,看起來差的地方呼吸方面,肺這方面,質量還更好些,所以現在很多在山裡面的農民,樵夫,這裡長命百歲的還很多,像城裡各種怪病都出來。所以重視脾,肺呢,通過培土生金,形成一個後天的一種基礎物質的補給系統,生化系統。所以基礎氣虛見證,我們一般以脾肺氣虛為基礎。好像食少便溏,聲低息短,四肢無力,脈來虛軟,這裡都是基本的氣虛見證。基礎氣虛見證,往往__,再加上某臟腑功能衰退,結合起來,那就某一臟的氣虛證。所以按照這個推理,氣血陰陽五臟之虛證,都可以推理出來。並不是死背。古人所寫的主治當中的這些證,也沒有全都每個字都一樣。這種基本氣虛見證用四君子湯來治,氣虛之後會產生運化水濕能力減弱,脾胃水濕雍滯,水濕雍滯,阻滯氣機,那就會氣滯以後,胸脘痞悶,首先出現濕滯氣機,那是君子湯加點陳皮,不就異功散嗎?如果濕滯以後,濕聚成痰,痰阻氣滯,引起升降失常,有噁心嘔吐,再加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四君子加陳皮半夏,四加二等於六,六君子湯。那痰濕阻滯重了,不通則痛,可以有疼痛,嘔吐,胃脘脹悶嚴重,增加理氣化濕,平氣化濕止痛,木香砂仁,或者香附砂仁。最早用香附砂仁,後來用木香砂仁,香砂六君子湯。就是一個一個環節通過配伍加上一些鍊條,就產生了四君子類的系列結構。歷朝例代都在接。這類基礎相互融合還可以構成,比如四物湯,治療基本的血虛血滯的基本結構,兩個結合,四加四等於八,再添點薑棗,不就是八珍湯嗎?那氣血雙補。如果陽氣又不足,加黃耆、肉桂,十全大補湯。就這樣一個個就接出來了。不斷的擴大治療範圍。所以古代的很多名方,你看起來書很多,方很多,可以說絕大多數能夠找到它原始的,那裏這種基本處方,基本結構,發展而來的。光是孤立的一個個去背,你是背不完的,所以在深入學習當中,這種組方方式,通過配伍擴大治療範圍,這種推理,能夠掌握很多方劑。這是在通過配伍達到的第四個作用。
  5. 控制藥物的毒副作用。這一點我前面曾經提到過,中藥,古代叫毒藥。發展到叫本草。這是一個對中醫學,中藥學,都是個偉大的進步。過去長期沒有強調這個問題。這個歷史現象能看出很多規律來。稱了本草以後,說明了對藥毒副作用控制有方法了。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而且很多上升到理論了。這是時代的變化。而且這個時期,恰恰就在西漢末期,東漢才出現《傷寒論》這樣的用藥很精闢,療效好,副作用小的,這類的方書。大大的推動了方劑學的發展。所以從這個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成為方書之祖,在藥物配伍中控制毒副作用這方面經驗的積累,上升到理論,應該說,對《傷寒論》出現有很大的一個作用。所以造成了,我們直到現在海內外很多民眾,都還有看法,中藥,自然藥物,天然藥物,不容易干擾人體正常的生理結構,這種總體朦朧看法,並不精確,因為我們古人對中藥毒副作用,天然藥物毒副作用畢竟還是通過長期(近千年)摸索,甚至於更長時間的摸索,也付出了很大代價的。這樣積累起來的,經驗上升到理論。所以「是藥三分毒」,你通過配伍組合成方以後,那就像徐靈胎《醫學全書》講,用藥有利有弊,用方要有利於弊,怎麼達到有利於弊呢?並不是說因為他是個天然藥物,就沒有毒呀!所以現在這個走兩個極端,要嘛說中藥無毒副作用,藥、散就隨便就吃,吃得肚子發脹,吃到太熱流鼻血,這就是產生副作用了!要不就走另一個極端,一出了關木通問題,就中藥又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這個你要看他是用的什麼藥?是不是用中藥?

    所以中藥的概念問題還值得討論。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運用的藥物,是中藥。不是說天然藥物等於中藥。天然藥物,麻黃、黃連,這很多西藥都在用呀!黃連素是中藥嗎?麻黃素是中藥嗎?不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運用的,不能算中藥。所以你要運用它,你要按照中醫基本理論,你要配伍,你採取什麼方法來控制、減輕、消除它的毒副作用呢?你沒有,你單拿這味藥來,盡管手段很先進,現代提取部位,提取成分,從形式上非常嚴格,最後你不是以中藥的理論指導下,不是整體動態的,不是在變證論治中運用的,產生問題你怪中醫嗎?怪中藥嗎?你不是中醫的運用方法。這有時候我想,任何一個物質它都客觀存在的。一塊布,你可以拿來做衣裳,可以做被子,為人所用,布條條弄成繩子,還可以用來上吊的,你能說那就是布的罪過嗎?核武器都知道,可以造成災難,核動力來說,也可以造福於人類的。所以這裡,你就可以怎麼用,你沒有按照你這個要求用。

    其實在我們中國古代,很多的中藥毒副作用控制因素,老百姓都知道。過去常討論,柴胡截肝陰,也就是說它產生了一些副作用以後認識到,它副作用,傷肝陰,於是有些人很害怕,喔,柴胡截肝陰,不藥輕易用。有的呢,不管它,盲目用,也不對呀!他每個方裡,都有配伍的規律,那肝有陰不足的,我又需要它一定的透虛熱,我有時候也配柴胡,對吧?古方裡很多也配呀,那你要怎麼辦?你配藥呀!炮製呀!我有時候看到紅樓夢,我突然發現,連紅樓夢賈府的ㄚ頭都知道,柴胡用泡製方法來制約它的副作用。王熙鳳出血,小產,當然這種陰血損傷,虛熱這些會有,請太醫來看病,開了個方,賈璉回來一看,哦,這方裡有柴胡,柴胡截肝陰,這則方怎麼用得?旁邊ㄚ頭說什麼?二爺但知柴胡截肝陰,不知用鱉血拌炒之後,就沒這壞處了。這鱉血拌炒,ㄚ頭都知道。都知道用來制約它截肝陰。用柴胡同時滋樣陰血,同用,他這方面作用當然少多了。用鱉血拌炒,或者配伍鱉甲這類,它就可以避免它這類弊病。控制藥物的毒副作用。

    前代有人用柴胡的時候,配合生麥芽,一直到民國初年張錫純,形成他用藥的很多規矩,用柴胡就配生麥芽,能保障療效,減輕副作用。

    所以配伍當中,有很多這方面技巧,這是直接在運用當中,發揮作用的。所以現代很多出了一些現像,我跟有些外國朋友,或跟台灣討論,因為那裡接觸很多西醫,討論,就談到防己、木通、馬兜鈴酸這些問題,他們都說中藥沒毒副作用。我說,誰說的?古人早就說了,孔夫子都知道,藥物副作用很強,之所以發展到後來,人們認為它副作用小,這是很大的進步。現代醫學,毒副作用少了嗎?大概六七十年代出過一本書《現代醫學中的錯誤》,我們國家翻印了五千冊,不多。早買不到了。我舊書攤上翻到一本,裡面寫了化學藥物,合成藥物,研究以來,大規模的災難非常多,就拿前些年才不用了的“反應停”,用於多種反應,妊娠反應,過敏反應,還包括痲風反應這類,過去我參家過痲風病研究工作,痲風反應很難控制,這個藥很好。於是就投資建廠生產,全世界美國和日本,用藥上比較警惕,德國發明搞出來的藥,德、法這些歐洲國用得多,他們觀察幾年,知道五年左右以後,一統計,出現了8000個“海豹子”,妊娠反應嘛,吃完生出來的小孩沒手沒腳,造成了一場災難。最後這個兄弟的跨國公司,很大的醫藥財團全部破產。還不夠賠的。這是比較典型的例子。這類例子太多了。不是我們這裡討論的內容。

    說明一個什麼呢?現代醫學運用當中,怎麼不能想一想,回過來吸取我們中醫藥在控制藥物毒副作用方面的一些經驗。如果利用這類經驗,可能給現代醫學、現代藥學,帶來一些啟發,這裡面有閃光的東西。反過來,你運用得不正確,出了一些問題,那全盤否定你,那是不公平,也不合理的。這是配伍的五個作用。

配伍手段的最根本目的,總體上不外__,__兩個方面,具體來說,有以下五個具體作用:

  1. 增強藥力,即增強單位藥物的藥力。
  2. 產生協同作用。
  3. 控制多功能單味中藥的功效發揮方向
  4. 擴大治療範圍。
  5. 控制藥物的毒副作用。

中醫傳統方藥運用中,控制毒副作用的十種方法

談到毒的副作用,我把它歸納了,中醫傳統方藥運用中,控制毒副作用的十種方法。做一個補充內容參考。這個沒有專門教材都列出來,泛泛提一下。

  1. 多藥相配,增效減毒。

    這種運用大家實際上經常在運用,司空見慣。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沒有把它歸納出來。這種運用,根本的思維特點,是一種整體考慮問題。恰恰這個運用方法,和現代藥學強調的,藥味越少越好,成份越精越好,這是相反的。究竟哪個方法,將來最對,或者怎麼結合,還是很好研究的問題。而目前我們新藥研究,是以成份越精越好,藥味越少越好。是以這個標準來走的這個老路。多藥相配,增效減毒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藥味功效相近的藥聯用。配伍可以減輕它的毒副作用。在作用功效方面,它可以產生一種增加藥力的,增效。所以開個防風,又開個荊芥,開羌活、開防風開幾個,比如說要止痛,川芎、細辛、白芷。既有分經論治的用法,很多是出於藥量上的差別,並不是說,陽明經痛,我只用白芷,少陽、厥陰經痛,我只用川芎,不是這樣。往往多藥聯用,側重點上用調劑藥量來分清主次。這樣的結果,這種用法和現代藥學,新藥研制不一樣。它最好你就一個藥。何必三個呢?三個不都是止痛嗎?都是發散嗎?用一個就最好了。這裡面找出單劑,單一成份最精確。真正是排除了複雜聯繫以後的精確。反而不精確了。所以光想精確,動物實驗很多,精確的一定的溫度、濕度,一定的條件,非常嚴格。設備當然非常昂貴,有的一天當中,實驗室自動調節溫度,因為外界溫度整個是波浪式的,弧線的。它一直維持(恆溫)。我有時開玩笑說,老鼠反正是你們培養慣了的,品種非常純,它身上產生的規律,應該找個非常純的人種來用,它才能很適應。你把人放在恆溫箱裡,他活得出來嗎?你看航天的飛船,為什麼要求宇航員要去先訓練,還要把他常年生活地區的,多少年內的溫度、濕度。每天這麼多年的氣候變化。搞出一個相應的一種曲線,大家共同能接受那個曲線,它絕不是一個溫度、濕度完全一樣,光線要模擬早上起來什麼樣光線,到晚上什麼樣光線,溫度一的曲線變化,因為人本身生活在整體的聯繫和動態的聯繫中。你把它絕對精確,那實驗室裡邊,重複,很好重複,但是你最終研究目的,是拿到生活在整體動態中的複雜聯繫中的人身上的,它就不行了。所以最早的研究藥物的時候,我也遇到過他們討論,我們婦科常用的藥物,很多,選擇來研究對子宮收縮的影響,刺激子宮收縮,為了客觀,為排除複雜聯繫,把家兔離體子宮的技術很高呀,離開身體,存活狀態的,離體子宮,用各種藥物的成份去試,來確定度數,這個藥收縮到幾度,這個到幾度,結果弄出來,跟我們婦科用的很多藥不符合。長期作用下,長期臨床當中驗證有效的,它那個度數不高,應用的少的,它度數高。很多人討論中醫用藥有問題。我正好八十年代參加了一次討論會,我聽了半天,我說我不懂你們相信兔子還是相信人,孕婦有沒有把子宮拿到外面生娃娃的?沒有的。而且藥是不是直接把它倒在子宮上,不是的。這樣去激化以後,綜合作用以後,你知道它直接發生作用,間接發生作用怎麼作用?你就這樣去否定它?思維特點完全不同。但是很多以此為標準,以此為依據來否定。

    在這種配伍上來講,我說同性毒力“共振”,延用物理學上的名詞,就是說,一個藥,如果用它的單味藥,要達到這功效,絕對它用量要大。隨著用量增大,副作用也會增大,任何藥都有副作用,我們往往採取相似功效的藥物,都要相配。都要相配,當然也一個選擇,選擇當中,它的功效是相近的。而且又長期實踐的驗證,有的可以產生前面講的協同,有的彼此增強藥力,增加主藥的,君藥的單味藥物的藥力。使得它增效。

    同時往往分類不同的藥物,它的毒副作用的方向,並不完全一致。你同一個藥物,用量增加,增加了以後,它副作用,隨著用量的增加,毒副作用的增加,它的方向是一致的。而且並不等於說,你加一倍用量,毒副作用僅僅增加一倍。不見得,它有共振作用。

    這一點,七十年代做過實驗。大家都知道十棗湯。那是用於血吸蟲病腹水。南方一帶用得多了,確實有效。十棗湯的服法、配伍,這都很有關係,用量,特別是人們研究,運用現代的思想,甘遂,芫花,大戟,中醫把它也分工,有的驅除經隧當中的積水,有的驅除五臟積水,五水,有的治療胸膈的伏飲痰痞,那都是瀉下逐水,共同功效,應該說功效相近。裡面力量最大是甘遂,它能夠攻經隧,經隧無處不到,量最大,大戟就是作用於臟腑,芫花好像是侷限於胸膈,這是同中之異。共同瀉下逐水基礎上,給它一定的區分功效。單用甘遂行不行?做實驗。後來臨床第一次服藥各0.5克,藥粉裝膠囊,棗湯送服。那我用1.5克,三倍,大家藥量的三倍,分別來做實驗,副作用大得多。我分開以後,功效相近,可以增效。副作用的方向不完全一致,所以這叫同性毒力“共振”,異性毒力“相制”,反而降低了毒副作用。這個道理,現代醫學研究當中應該吸取。不是說越精越純越好。越精越純副作用越大,越容易干擾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這個配伍方法,可以說臨床上很多,黃芩、黃連、黃柏,功效上三焦兼顧,清瀉三焦的大熱,清熱燥毒,清熱燥濕。同用,比單用一味三倍藥量,單用毒副作用大得多。這不是我們很的好的中醫上獨有的,多藥相配,增效減毒的一個方法嗎?

    像這類的總結出來,對我們指導臨床的運用,是很有好處的。也是在中醫學歷史發展過程當中,到後來時方相對藥味,比經方多的原因之一。經方的要求辨證很準確,時方有時考慮面寬一點。各有特點。從這一點,我們歸納為控制毒副作用。十種方法上比較特殊的一種。因為過去不太強調了。

  2. 藥量控制。

    歷來用量有一些規律性,當然不同時代的度量衡不同,還有一個時代用藥的特點。有的時候有些醫家有自己獨到之處,但他也體現在避免毒副作用綜合因素。我歸納十種因素其中一種。有的把各種結合起來。但毒副作用,跟藥量有直接關係。所以我們經常都有這個量到多少,多少到多少,不同用量檔次,涉及到功效發揮方向,也涉及到毒副作用的控制。用量太大,肯定會有副作用。

    現代很多用量越來越大,這也在研究現代為什麼造成這個了。但是其中有不少是盲目的。我開藥用量都比較小,很多醫院,我經常請到那裡去,帶學生、研究生臨床實習,都很歡迎,看病病人也不少,但和他們開玩笑,院長跟我說,你的量太少了,藥太便宜,一副感冒藥,一塊多人民幣,我說過去70年代,我就開這麼幾毛錢。他說你能不能開了湯藥,再開幾盒成藥嘛!我說“湯者蕩也,丸者緩也。”那他的病是怎麼樣的,我就用怎麼樣的。這不是亂攪和嗎?人家什麼都給用上去,所以藥量還是應該仔細把握的。要仔細斟酌。大家看蒲輔周醫案,秦伯未的醫話裡討論的,也就是說我們現代的,時間不遠,他們用量是多少,隔的時間並不長呀,這幾十年裡邊的人,像岳美中他們用量特點,有沒有一開藥就開出一包像牛藥一樣的呢?用的熬鍋都很大呢!20克,30克很多好像司空見慣了。這個應該說不是我們《方劑學》裡邊正常藥量的範圍。特別《方劑學》,介紹學習了很多古方,要體會中間的,那個時代的用量特點。

    從宋以後到現代,度量衡差別不是很大。清代到現在也有差別。台灣地區用的度量衡,基本上是清代的。他們的一錢等於3.75克。我們現在一般一錢3克左右這樣算。兩邊度量衡有差別的。但是應該說,一錢3.75克,這個一錢3克,這種誤差,還不是太大。你不可能現代藥用量用得這麼多。這是藥量控制。

  3. 炮製減毒。

    這個就很多了。具體方子裡,很多元素,提出了某些藥的炮製要求,有特殊意義的。《方劑學》學習當中要提出來,要關注。

  4. 佐制藥的配伍。
  5. 反佐藥的配伍。

    君臣佐使裡面,佐制藥的配伍,反佐藥的配伍,也是針對副作用,不良反應的。這一點,後面君臣佐使裡要討論,是君臣佐使比較複雜的一部份。在這裡就不多講。

  6. 煎藥方法的要求。

    煎藥方法可以增加藥效。煎藥正確的話。比如大承氣湯裡,大黃後下,小承氣湯裡不後下。調謂承氣湯裡,大黃和甘草合在一起去煎。這種煎的方法,直接影響效果。同時煎藥方法,也是控制毒副作用的一個方法。比如烏頭製劑類的東西,都先煎一定的時間,這主要還是為了控制減緩毒副作用。這個今後結合具體方劑,還會要討論一些。

  7. 服藥時候、方法的要求。
  8. 道地藥材的強調。

    也是很重要的。保證療效,避免毒副作用的一種方法。現在國外有很多地方,都想大家都來中國買藥,都吃中藥,對中國經濟當然很有好處。他們也發愁,中醫藥走向世界以後,國外逐漸重視了,將來這藥少了怎麼辦?有時候外國人想的問題,比我們想的還遠,我們中國近幾十年容易考慮的問題近,吃光,吃光不拉倒嗎?對吧?他這考慮外國同類的,同種屬的科屬的植物,能否代替,國外的栽培等等。這個問題在美國就很多,包括美洲最早的,涉及到中藥的藥廠,東方藥公司,一年產值很高,他就提出來,能不能我們這裡種,我說中醫有個道地藥材,這個道地藥材的道理,從現代這個手段研究,還沒有太多的理性解釋,我說至少有一點,動物和植物,或者高等動物、一般動物之分,或者是生物爛礦物之分,有很多共通的東西,你比如說人,我從中國大陸,坐飛機到美國,頭兩天我水土不服,除了時差的影響,還有吃你這水不舒服。就會產生消化道的一些反應。其本質呢,是我長期生活在中國,生活在四川,我身體裡面的微量元素的一種基本比例,和當地的地殼基本比例是一致的。我突然大老遠,轉了半個地球跑到那那裡,你那裡的微量元素的本比例,跟我們那裡不完全一致。這個是有科學根據的。這是地質學院的教授教我的,當時研究水土不服的時候,我有很多病人都在當我老師,喜歡跟他們討論這些問題,因為很多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搞氣象研究的,告訴我,漢代的當時的氣候,他們又偶而翻到漢代生的病,這些全世界情況,搞地質的老師,教了我很多東西。他這個解釋對水土不服呢,就很科學。所以我們原始的治療水土不服的方法,民間方法,大家一聽都很想笑,我講給美國人聽,他們開始笑,後來一想,很有道理呀,我說你要從你的家鄉,出遠門時候,包一包你家鄉的泥土,到那個地方以後,剛到,你把它拿一點出來水裡泡,泡了拿紗布過濾。他說多少紗布,我隨便說,七層紗布。沒什麼根據的。因為我們古代過濾用到七層砂布。過濾以後很清的水。熬了喝一點。頭兩天這樣喝,就是一個過渡。慢慢的,體內的微量元素的攝入比例。和當地的微量元素的攝入比例的一個過度過程適應過程。減少水土不服。古人是這樣的。但現在醫學的有些同志,一聽,笑話,中醫還吃泥巴水,光笑你。不知道裡頭那個道理。所以藥物長期生產在某個地區,具有的特性和副作用過程,和它的微量元素這些有關。現代世界醫學,西醫學,還沒有發展到微量元素,這元素醫學階段。這也是四川大學,生命工程學院院長,陳方教授在討論當中教給我的。我這個人和現代很多新東西,應該是個科盲,就跟他們一點點學啦。現在最時髦的開汽車、計算機、說外文啦,我是一竅不通,但是聽他們講的這類個道理,現代很重要的一個走向─元素醫學,第三代。細胞醫學。細胞學是基礎的細胞第一代,第二代分子生物學,分子水平第二代,以後元素水平。

    作為道地藥材,它產生的地方,它長期以來,它也是種生物,和它的當地的微量元素,形成一種同比例。有很多共性。你在別的地方就不同了。不一定功效完全一樣。毒副作用不一定一樣。桔生淮南之為橘,桔生淮北之為枳,對吧?古人早就說過,就認識到這個特點,用到我們這個道地藥材的解釋裡,一個道理。所以既有它功效保證的方面,也有毒副作用控制的方面。給我印象很深的是,當學生時去新疆,新疆很多像戈壁沙漠一樣的,從烏魯木齊過天山到阿克蘇,去的時候,問我們能不能這裡搞甘草膏呀?我說看看甘草。我們一看,長的甘草,根根很粗,像樹一樣。我說我還沒見過這種甘草。大家吃吃看,同學中有兩個人,吃了一頓,甜味倒不錯,當然藥味也很濃,流鼻血了,很熱了。這裡甘草你說拿來做國老,甘草膏,國老膏,來調和諸藥,它能行嗎?

    所以這個藥性,在不同地方都不同,所以道地藥材是要重視的。因此我們歷來傳統藥舖,都遵古泡製道地藥材,它不是沒有道理的。

  9. 劑型的限定。

    就和後面劑型,一定要遵照適用的劑型選擇。

  10. 辨證論治的總體把握。

    最後,這些都是具體的方法,總前提還需要什麼呀?控制毒副作用,辨證要準確。我前面說過,寒證你辨成熱證了,性質都不清了,部位不清了,功能定位那個位,都不清了,那你談得上什麼療效?當然不是對證候下藥了。那當然產生副作用。最後一個是你辨證論治,總體把握正確,那治法才能正確。這是避免毒副作用的前提。

所以中醫控制毒副作用,有這樣多的內容。我想總還有一些可以給現代醫學面臨的很頭痛的問題,化學藥物、合成藥物,它的毒副作用問題,現在每隔幾年,一大批藥就不用了,就是這些藥又不能用了,那些藥又不能用了。這是討論的中醫藥控制毒副作用的一些主要方法,以供參考。

[完/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