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學 28講

成都中醫藥大學 鄧中甲教授

四逆散

肝脾不和
(肝脾氣鬱)
肝氣鬱滯
 ↑   ↓
脾氣鬱滯

剛才講到調和肝脾法,這法針對肝脾不和的病機,它建立在肝脾兩個系統生理上密切聯繫基礎上的。臨床上主要反映出一種肝脾不和,惡性循環這種特點。在四逆散這個方來講,現在側重點,剛才提到了陽鬱四逆一個基理,從陽鬱四逆的角度來講,這個方裡的柴胡,它可以透邪外達,解除這陽鬱四逆造成的原因。陽氣不被鬱了,氣機通暢,清陽能實四肢,也就這四逆解除了。

當然從四逆散自身這個方來講,我自己有個不一定成熟的看法,它是仲景用來做為鑑別診斷的。在少陰篇裡邊,他並不是典型的治療少陰病的,仲景《傷寒論》裡,每一類病它都有提綱,少陰病提綱,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那就是說,心腎陽虛的情況下,脈來微細,陽氣不能推動血液運行,不能溫通,不能養神,神衰欲寐,這是主要反應心陽了。同時腎陽來說,基本的熱力來源差了,四肢厥逆,惡寒蜷臥,這類基本表現,是心腎陽虛的一些共同特點,但是四肢厥逆,和這個在同樣逆冷方面,有相似的病機,還有譬如當歸四逆,吳茱萸湯也有四肢厥冷,那這種情況,怎麼鑑別?張仲景他在四逆,少陰病這一部份裡邊,是以四逆湯為代表,基礎方,它同時把有四逆表現的方都附在裡邊。所以在《傷寒論》裡有一些條文前面的少陰病,太陽病,有一些包括吳茱萸湯前面也有一條少陰病,也有陽明病,有厥陰病。由四逆這幾條,都反映在少陰篇裡,它是用來跟四逆湯做鑑別診斷的。過去的人刻那竹板不像現在,你電腦一打,它是第幾頁,他自動自己就上面寫清楚了。又不像紙一個個很薄,可以落在一起,一寫第幾頁,頁碼就很清楚了。竹片片,擺了一地,對吧?最後串成冊,你要有個標誌呀。那它前面這個是整個這一堆,放在少陰篇裡,那一堆放在太陽篇,分類,前面有小字少陰病,少陰篇的。到後來王叔和他們不見得知道,散在篇章找來以後,那少陰這個誤入正文。你否則從少陰病的基本特徵,和四逆散的用藥,你說符合不符合。所以鬧得這個四逆散轉個大圈圈來解釋。我是這樣看。

因為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你現在這個方用在四逆上,用多少呢?也就告訴你,心腎陽虛出現四逆,肝胃虛寒,濁陰上逆,像吳茱萸湯證可以出現四逆。陽氣不足,陰血不足,又感受寒邪,可以出現四肢厥寒,當歸四逆湯證。同時,氣機阻滯也可以出現四逆,程度不同,都屬於(四逆)範圍。要鑑別診斷。而這些相應的方,四逆散之類,它不是治療少陰病的。所以到了宋以後,這個方的方向,主要轉向了調和肝脾氣鬱。肝脾氣機鬱滯出現的,以脘腹、脅肋諸痛為特點的證。所以後來四逆散產生的那個系列方劑來講,也都是從肝脾氣鬱入手。這成為一個主要了。

所以方劑學應當是從這個原始出來以後,後世發展當中,多用的方面這個為基礎,而不是元素為基礎。元素為基礎,那就和《傷寒論》沒有區別了。所以這個方的一個,現代設定它的功用、主治、病機,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所以在研究四逆散的基本病機,應該是肝脾不和、肝脾氣鬱,為它主要特點。

肝脾氣鬱又互相影響的,這個表反應出一種相互影響,惡性循環的。肝氣鬱滯,不能幫助脾胃運化,運化障礙,那脾氣也會鬱滯;脾氣鬱滯了,脾是人體升降的樞紐,是中軸,中樞,也會影響到肝氣的鬱滯。肝脾都彼此相互影響。造成氣機鬱滯上的一種,氣機鬱滯偏實,這上面的一個惡性循環了。

四逆散主治證候分析

1. 陽鬱厥逆證

我們就《傷寒論》條文裡,它主要談陽鬱厥逆了,一般認為。陽鬱厥逆的證候是怎麼產生的?它是外邪傳經入裡,阻遏了陽氣,也就是阻遏氣機,使得陽氣內鬱,不能佈達四肢。清陽應該實四肢的。陽氣內鬱不能佈達四肢,不能產生溫養四末,造成四逆。四逆的特點,從它的逆冷的程度,裡面透出熱,畢竟是陽鬱嘛,以及範圍較小等等。當然氣機鬱滯,出現弦脈。氣機鬱滯以後,各臟腑功能受影響,這裡就寫到了,腹痛,泄利下重,咳逆,心悸,小便不利,就是《傷寒論》四逆散原文裡寫的,影響到五臟功能的這一代表性症狀。所以這個表反應了陽鬱厥逆證。教材的主治第一項。過去歷來傳統認為的治療陽鬱厥逆證,症狀產生和它的病機,病理過程。

2. 肝脾氣鬱 脅肋脹滿,脘腹疼痛,脈弦。

肝脾氣機鬱滯,那就是肝脾所主的部位,脅肋,脘腹,脹悶疼痛為主。由於是氣機鬱滯,也是反應出主要是弦脈。這個是證候分析。它主治兩個。

功用

透邪解鬱,疏肝理脾。

柴胡透邪外達,疏肝解鬱
白芍斂陰養血柔肝,和柴胡為調肝常用的組合,又可制柴胡耗傷陰血之弊
枳實理氣解鬱,泄熱破結,和柴胡一升一降,舒暢調達肝脾氣機,和白芍則調暢氣血而止腹痛。
使甘草調和諸藥,益脾和中。

這方是個基礎方,基礎方就是利用它做為基本的一些組合。根據證候具體不同來加減,產生具體方劑的。功用也是從兩個方面歸納的。透邪解鬱,剛才講了這個方裡,柴胡有透邪解鬱,通過透邪解除陽氣被鬱。疏肝理脾是指的主治第二個,肝脾氣鬱,要疏肝理脾,疏理肝脾氣機。

君藥是柴胡,柴胡在這方透邪力量不必太大,為什麼?透邪解鬱,外邪入裡鬱遏陽氣,它不是需要很大的發散,所以逐漸透邪外達。同時有疏肝解鬱作用。肝脾氣鬱,柴胡有疏肝解鬱作用。疏肝解鬱一般柴胡也不用大量。

芍藥呢,可以益陰養血柔肝,酸收,收斂,所以說斂陰養血柔肝。和柴胡結合,就成為調肝的常用組合。四逆散裡的柴胡、芍藥這個結構,在仲景時代,並不是做為調肝的基本結構。而是說你在外邪入裡,鬱遏陽氣,芍藥偏寒,有清泄鬱熱作用,同時又能制約柴胡的辛散,耗傷陰血,避免柴胡容易耗傷陰血。到了宋以後,用四逆散,這時侯柴胡芍藥,實際上成為了一種調肝的基本結構,調肝是針對肝為剛臟,體陰用陽,肝主疏泄,體現用陽的方面,肝主藏血,體現了體陰的方面。那柴胡協助疏泄,芍藥益陰養血,柴、芍並用就是條肝的陰陽,調整它疏泄藏血的平衡。這本種基本結構,後世大量的調肝方,出現這兩個很多都是調肝。你從《方劑大辭典》裡邊,有柴胡、芍藥出現,大多數都用於這個方面。所以成為一個調肝常用的一種基本組合。所以你光開一個柴胡,你說叫他疏肝去,那往往得配一些芍藥。聯合起來既好調肝,又能夠避免耗傷陰血的副作用。

方裡的枳實,它能夠理氣解鬱,主要是作用於脾氣,通降脾氣。當然枳實本身還可以導滯,當然這個出在原書《傷寒論》時代,枳實、枳殼是沒有分的。所以不需要它導滯的時候,現在很多方改為枳殼,像後世柴胡疏肝散這一類,以調氣為主的都用枳殼了。枳實通過它的一種導治滯的作用,又偏寒,所以在理氣的基礎上,它可以有一定的清熱作用,有散節作用。而枳實和柴胡相配,後來就成為一升一降,也是調理肝脾氣機的常用組合。柴胡疏肝還主升,作用在肝,枳實理脾主降,所以肝脾同治,肝脾氣機同時調理,同時一升一降,暢通內在的一身氣機,這是一個常用調氣的一個組合。

枳實和芍藥呢,又是一個常用組合。枳實是調氣為主的,行氣,有時候可以通過行氣導滯,可以解決氣血鬱滯,特別是氣滯這種疼痛,特別是腹痛。芍藥可以調血,作用於血分,芍藥既有於益陰養血作用,也有一定活血作用。因為在《神農本草經》時代,赤、白芍不分的。到唐代還不分的,唐以後才分的。現代你真正說這個芍藥,家種的,個兒大的,根大了,切了是白芍了,野生的都是赤芍,你就家種的,跟鬚鬚小的就出來,把它和到赤芍堆裡去,也不是非常嚴格的。所以自身以益陰養血為主,芍藥也有調血的作用。加上它擅長於緩急止痛,所以芍藥和枳實相配,又成為調暢氣血治腹痛的常用組合。

所以每一個方劑裡突出的,特別基礎方,一些常用組合,對後世影響很大。所以學習一個方劑,不僅僅掌握它功用、主治,和臨床運用一般情況,要保障療效,它的常用組和非常重要。了解了常用組和配伍上這些技巧,可以直接使這個方劑保證臨床的療效。這是方義分析這三味主要的方面了。

甘草是調和藥性,同時有一定的補脾作用。補脾補氣這個作用。嚴格講,甘草和芍藥,能夠增加芍藥的止痛作用。

運用

辨證要點

手足不溫,或脅肋、脘腹疼痛,脈弦。

四逆散主要的現在是用於脅肋、脘腹疼痛,而且使氣鬱、氣滯造成為主。考慮到陽鬱四逆,也有手足不溫,出現陽鬱四逆,也可以以四逆散做基礎方。

附方 柴胡疏肝散

組成

四逆散去枳實加枳殼、陳皮、香附、川芎

功用

疏肝型氣,活血止痛

主治

肝氣鬱滯證,脅肋疼痛、胸悶善太息、情志抑鬱易怒、或曖氣、脘腹脹滿、脈弦。

柴胡疏肝散,它是從組成來說,把枳實換成枳殼、加了香附、川芎,後世又加了陳皮,現在一般,因為柴胡疏肝散歷史上是兩個,兩個階段,開始沒有陳皮,後來有陳皮,有陳皮以後,它既能夠理氣,陳皮這個藥既平和,作用面挺廣,既能理氣,也能化濕,因為氣滯以後多少會有濕滯,所以功用呢,它是一個疏肝行氣兼有活血止痛,因為有川芎、香附,都能入血分,止痛。所以從這個變化以後,成為治療肝脾氣鬱基礎上,增強了活血止痛的作用,更體現了氣血兼顧,突出在止痛作用上。

主治,以肝氣鬱滯為主的,引起肝鬱氣滯脅肋疼痛,當然也涉及到肝脾,可以有肝脾不和,脘腹方面,但是以疏肝,活血止痛,這是主要的。所以反應出來一組肝氣鬱滯為主,兼有肝脾、肝胃不和證。從反映出來的證候來講,現在臨床運用它,用它行氣止痛方面,這個是比較主要的。也是一個挺有名的方。

四逆散是一個基礎方,這逍遙散又是一個名方了。

逍遙散 (調和肝脾) 《和劑局方》

逍遙散在臨床使用率是非常高的。也非常體現一個和法裡邊平其亢厲,肝鬱脾虛,這種相互影響,惡性循環的這種病機,逍遙散出在《和劑局方》。它雖然肝脾不和,病機來講,和四逆散不同,嚴格來講,它是一種虛實夾雜證,虛的成分還挺多,就是肝脾同病,肝鬱脾虛,肝氣鬱滯。脾虛呢,有時候肝鬱血虛,血虛就是脾虛之後運化產生氣血不足了。

叫逍遙散,這個字可以推導出它的功效特點。《降雪園古方選注》裡邊引用了一段話,“逍遙,《說文》與消搖通,說明漢(《說文》)以前,逍遙與消搖是相通的。《莊子‧逍遙遊》注云:如陽動冰消,雖耗不竭其本,舟行水搖,雖動不傷其內,譬之於醫,消散其氣鬱,動搖其血鬱,皆無傷乎正氣也。”

陽動冰消,太陽出來了,冰雪消融了,冰雪雖然被太陽一曬,消耗沒有了,但水和水氣這個根本來還存在,雖耗不竭其本,另一個形容,舟行水搖,船在河裡走,水拍打著船往前進,雖然船背水在拍打,傳動了,但不會傷到船內,所以雖動不傷其內。都是講的冰雪的消融,船在動,在前進,這個當中,不傷正氣,不傷根本,所以他說,譬之於醫,消散其氣鬱,動搖其血鬱,皆無傷乎正氣也。有就是說,逍遙散的疏肝、理氣、健脾、健脾運,都是針對氣血,但是很照顧到正氣。不會傷正,很平和,是這個意思。所以看出來這個方在調節功能方面,是非常好的。調和肝脾。

病機與證候分析

(picture)

病機:肝鬱血虛脾弱

因為有的教材說肝鬱脾虛,有的說肝鬱血虛,總體上肝鬱血虛脾弱證,這個血虛和脾有關,脾運化障礙,這脾的運化又和肝的疏泄有關,那肝疏泄又要決定於肝臟的生理特點,陰陽平衡,體陰用陽,血虛之後也會影響到疏泄,血虛之後它陰陽互根,疏泄藏血,藏血不足,疏泄無力,或者反過來呢,疏泄可以虛性亢奮,肝旺,所以這個表反應了肝鬱脾虛血虛之間的一個相互關係,和產生的一些表現。肝氣鬱結,就可以氣機不利,脅痛,肝鬱之後,清陽不升,可以造成頭痛目眩,或者肝鬱化熱,也能出現頭痛目眩,所以後面逍遙散裡少量薄荷,防止肝鬱化熱。同時肝經循行涉及到乳房,所以乳房脹痛,肝鬱氣滯了。做為月經機制,《內經》上講,月經產生機制裡有“天癸至,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天癸至涉及到太衝脈盛,所以到肝,肝為血海,衝脈也為血海,衝脈行於十二經脈之中,起到調節血量的作用。調節血量誰來調呢?肝的疏泄藏血,對立統一,作用於它主司的,白天,那個衝脈相當於大馬路,像東西長安街,要衝,十二經脈之要衝,白天車都跑出來了,晚上人臥血歸於肝,通過衝脈到肝臟貯藏,調節血量。所以月經不調很多要考慮到肝的問題。肝主疏泄,貯調血液。貯調周身之血液。肝是調節系統,功能歸納就兩個:疏泄、藏血。疏泄一身之氣機,通過疏泄氣機,包括人體氣、血、津液、神、腎精,都在疏泄範圍之內。如果肝氣鬱滯了以後,相應這一方面都會產生問題。這也就是說,為什麼逍遙散應用範圍寬的原因。

脾虛反應,神疲食少,神疲包括脾氣不足以後的基礎的一些氣虛見證。用脾氣虛的神疲食少來概括,包括脈虛。所以說逍遙散證形容脈像都有脈虛,或這虛弦。有些左弦右虛,這裡不同,疏泄法不同,總反應出來一種肝鬱脾虛的特點。

血虛是由於脾不運化,運化障礙,所以可以有一定的口燥咽乾。口燥咽乾也可以有肝鬱化熱,有是導致的原因之一。這是從教材談到逍遙散主治分析。證候分析不是以呆板的以症狀,主要病機從幾方面的相互關係。

治法

疏肝解鬱,健脾養血。疏肝、健脾、養血相結合。

柴胡
白芍
當歸
白朮
茯苓
生薑
薄荷
使甘草

柴胡做君,過去好像不同分析上有點差別。由於柴胡、芍藥調肝的結構,或者結合當歸,疏泄養血相結合,這樣做君藥的。整方當然疏肝是主要的,從肝鬱脾虛,肝鬱在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上,肝氣鬱滯加重脾虛,柴胡做為君藥,在這裡疏肝理氣了。

芍藥當歸,芍藥和柴胡配,調肝,它益陰養血,當歸既能夠養血,又有活血作用。從活血作用這方面來講,配和柴胡,有疏通氣血作用。

這佐藥有三味,作用於脾,這佐藥選得很有意思,都能作用脾胃,一般說白朮是健脾的,茯苓也是健脾的,都能除濕。生薑用煨生薑,煨生薑不是乾薑,用來煨一下,增加一點陽熱,單用普通生薑溫胃散水,煨一下等於幫助脾的運化,增加太陰濕土得溫則潤,增加潤化作用。而且這三個藥,在作用於脾胃的同時,都也除濕,散水的作用。這應該看到,這個方是調節,不但前面說的調節氣血,疏通氣血,可以疏通氣血津液。充分體現一個緩字。肝脾同時氣血津液兼顧的。白朮、茯苓、生薑在調整水液方面,應該說是三焦兼顧的。生薑散水,側重上面,白朮燥濕,以中焦為主,茯苓滲濕,利小便,水濕從下而走,因為治療水濕總的一個原則,是三焦分消,出路越多越好。所以治濕的大法來講,上焦開宣,中焦芳化苦燥,下焦淡滲,這裡三個藥都很平和,給濕邪以出路,是多方面的。

佐藥還有薄荷,薄荷也有疏肝作用,小劑量有疏肝作用,薄荷還能清熱,清熱加疏肝,它歸經也能歸肝肺經,可以解除因肝氣鬱結所化之熱。肝鬱容易化熱。既能疏肝,又能清肝。用少許,少量,有助於疏肝,而且畢竟不是肝鬱化火,是防止肝鬱化熱,少量就可以。

甘草做為使藥,和白朮茯苓相配,增強健脾、補脾作用,又能調和諸藥。所以逍遙散在構成上體現出來肝脾同治,過去說氣血兼顧,氣血兼顧是針對肝臟疏泄氣機,藏血,氣血兼顧。現在應該講氣血津液它都兼顧了。

配伍特點

對肝來講,補肝體,助肝用。體用並調,肝脾同治,氣血津液兼顧。照顧非常全面,而且它藥量不大,藥性平和,適宜久服。是一種調理性的方劑。

應用

證治要點

─脅痛、神疲食少、或月經不調,舌淡紅,脈弦而虛。
本方為調和肝脾的常用方,代表方。

證治要點,一般現在叫辨證要點,也就是使用的基本依據。反應出肝氣鬱滯的脅痛,或者月經不調,都涉及到肝為主,以及脾不健運,神疲食少做為代表,當然這個不是那麼機械,後面我們講到運用就知道了。

臨床應用

逍遙散是中醫婦科之常用方劑。這個供參考,不是學習的主要內容。

肝腎同治在逍遙散的使用當中,體現出很多病要考慮肝、考慮到腎。肝的疏泄,腎的閉藏,形成一個很重要的對立統一關係。就拿這個方為什麼能調經,其實這要從逍遙散臨床應用,要從婦科月經機制,開始來理解。中醫有沒有講過月經怎麼產生?那講得比較抽象,都認為這個經血來源跟脾胃化生有關,同時腎精轉化肝血,月經機制和衝任有關,那就衝任和肝腎有關,這樣來敘述了。實際上呢,月經機制和肝腎兩臟的功能的協調對立統一非常有關。《上古天真論》說,“天癸至,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天癸至前提是腎氣平均,腎氣盛,腎氣盛反應了腎精充足,精化為氣,出生以後到了一定年齡,先天腎精受後天涵養,五臟六腑之精皆下歸於腎,涵養發育到一定階段,產生天癸這種物質,天癸至。那又要有太衝脈盛這個條件,太衝脈盛反應出什麼?衝脈,肝的疏泄,肝藏血,衝脈又為血海。對腎來說,它氣機運動基本形式裡,它是閉藏。下焦肝腎,腎主閉藏,肝主疏泄。疏泄閉藏形成一個對立統一。所以月經機制為什麼能有這種按期而來,適度而止的特點呢?就像個自動控制。像婦女年青時候到一定的年齡,十幾歲,按期而來。《內經》後面,“七七地道不通,按適度而止”。腎氣衰,腎精不足。同時肝疏泄也不行了。那就是說到腎經轉化為肝血,肝藏血充足,陰陽協調,隨著藏血充足,疏泄功能增強,到一定年齡,疏泄水平高於閉藏,疏泄水平高於閉藏,月事以時下。疏泄疏通,疏泄成氣血津液。隨著經血的外泄,疏泄因之減少,疏泄功能降低。為什麼說肝主疏泄?疏泄這個因素對月經排出有作用。經血不凝。具有這種疏通的特徵,跟一般血義不同。隨著經血的外泄,肝的疏泄逐漸減少。疏泄功能隨著經血外泄越降低,而這個相比腎的閉藏來講,閉藏大於疏泄,月經停止。所以每個周期裡按期而來,適度而止。以及生命全程中的按期而來,適度而止,這個月經機制,跟肝腎的閉藏、疏泄對立統一動態,這個有關。

所以我們治療月經不調,不外乎作用於疏泄,作用於閉藏。或者兩個兼顧,不外乎作用於這兩方面。腎不閉藏,有的人月經過多。提前量多,反應出來不能閉藏。一個是直接由於腎虛,不能固攝。那它就閉藏不及,疏泄超過閉藏。那可能由於腎為主的。如果肝旺呢,也可以造成肝的疏泄大於閉藏,血熱等等跟著出現。倒過來,又有一類,比如說閉藏太過,有寒,寒性收引凝滯,那造成月經滯後,月經量少,甚至於閉經,痛經等等。那是像衝任虛寒一類的。

或者疏泄不及,氣滯血瘀等等也可以導致月經異常方面偏重於疏泄不及。相對的閉藏太過了。所以調經不外乎這些方面。逍遙散就成為利用它加減,就成為調經的一個常用方劑。它立足於調肝,調節它疏泄的程度,同時由於健脾養血,也補充陰血的不足。特別我們有很多的臨床的慢性雜病當中,利用這理論,疏泄、閉藏的關係,可以治療汗解釋很多病證,這個方應用很廣。臨床應用方面,我們下次接著再討論。今天講了一個疏泄、閉藏關係和月經的機制,和停經的一些總體規律。

[完/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