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學 31講

成都中醫藥大學 鄧中甲教授

上一節課講到白虎湯。白虎湯是清熱生津的一個基礎方。

竹葉石膏湯

竹葉石膏湯是常用方。性質來講是個常用方,這個方是根據白虎湯加減變化而來的。是針對了白虎湯證這種氣分大熱,傷津耗氣,同時引起胃氣不和這個證候而設的。從竹葉石膏湯的證候分析來看,它一般用於暑病,或溫熱病,或者傷寒入裡,入陽明以後,陽明經熱,這類病到後期,氣分之熱還在,已經達到氣陰兩傷,從正氣來說,氣陰兩傷的程度。所以從病機分析中間,有三個方面特點。

氣分熱盛後期餘熱未清身熱多汗
氣津兩傷短氣神疲,口乾喜飲
胃氣不和氣逆欲嘔,舌紅少苔,脈虛數

餘熱未清。氣分之熱的後期。所以發熱,用升熱多汗,反映了比大熱要可能低一點。這個方在臨床上運用,如果高熱也能用。關鍵掌握石膏的一個用量。多汗可以傷津。心胸煩悶是熱擾心神。
有明顯的氣津兩傷。短氣神疲,這種神志疲乏,短氣就氣虛的表現。傷津多汗,傷津以後,形成口乾喜飲。
胃氣不和。反映在氣逆欲嘔。胃氣上逆的現象。從舌紅少苔,脈虛數,反應了熱病後期氣陰不足的佐證,

治法

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清氣分熱的同時,考慮到氣和津液受到損傷,同時兼顧胃氣上逆。

方解

使
竹葉 生石膏 人參 麥冬 半夏 粳米 甘草

這個方是在白虎湯基礎上去掉知母,去掉知母的含義,是考慮到胃氣不合,胃氣上逆,因胃知母偏於苦寒,它和石膏不同,知母也能清熱除煩,但苦寒容易傷胃。所以去掉知母以後,加竹葉來協助透熱,同時清心除煩。用人參、麥冬來益氣養陰生津。用人參、麥冬可以氣陰兼顧。

這方裡加了半夏為佐藥,有和胃降逆的作用。半夏在仲景方中,經常和麥冬相配,還可以互相制約。半夏偏於溫性,和麥冬相配,制約半夏的燥性,這種溫燥的特點被制約了。而它降逆之用,就是說和胃降逆的作用還保持,所以這是一個佐藥。半夏麥冬同用,還可以,比如說氣機阻滯、胸悶,使的麥冬雖然養陰生津,但不會因滋膩而阻滯氣機了。有個相互制約的作用。

粳米甘草既能養胃氣,甘草又能調和諸藥。養胃氣,生津液,既是佐藥,又是使藥。

後世對於仲景方裡用這個基礎方,化裁以後便成這個常用方,竹葉石膏湯,治療氣分大熱。到這種氣氛熱盛的後期。氣陰兩傷證,胃氣不和。這種化裁很推崇了,所以幾乎所有教材都引用了《醫宗金鑑》上這個話:"以大寒之劑,易為清補之方"。這概括了這個方的配伍特點。清補結合,是竹葉石膏湯的配伍特點。也是針對了這類氣分熱盛證,多數容易傷氣傷津的需要。

配伍特點

清熱益氣養陰並用。邪正兼顧。它清而不寒,補而不滯。

具體的方義分析裡,剛才討論了,整個清熱藥中間有少量的溫燥藥,清而不寒,用像麥冬這類偏於養陰生津之品,和半夏相配,補而不滯。所以說以大寒之劑,易為清補之方。

辨證要點

身熱多汗,氣短神疲,煩渴喜飲,氣逆欲嘔,舌紅少津,脈虛數。

有一組氣陰不足的現象,在氣分大熱,發熱基礎上,氣短神疲,多汗,煩渴喜飲,這是他的正氣不足,氣陰兩傷的特點。而氣逆欲嘔,胃氣上逆,反應出它的兼證。加上舌像脈像佐證,這是辨證要點。

隨證加減

胃陰不足,胃火上炎,口舌糜爛,舌紅而乾,加石斛、天花粉

胃火熾盛,消穀善飢,舌紅脈數者,加黃連、知母、天花粉

臨床上如果津傷嚴重,胃陰不足,剛是有麥冬這一類還不足,加天花粉、石斛一類。尤其再胃陰不足,胃火上炎,但如果說胃火熾盛,這時候胃熱不是反映光是傷陰方面,本身胃熱,胃火較重時候出現消穀善飢,用花粉這類養陰的,同時還加黃連、知母直接清泄胃熱。

使用注意

內有痰濕,或陽虛發熱,忌用。

在使用當中,這方用了一些潤的藥,有痰濕不適合。這類發熱,如果是陽虛型不適合了。

第一節清氣分熱是用兩個,一個常用方,一個基礎方,來做為代表。

第二節 清營涼血

適用病證

邪熱傳營,或熱入血分證。

每一節實際上它反映了一些基本的配伍結構。第一節它的本質就是一個基礎方。考慮清熱生津為主。然後這個方運用過程當中,證候發展過程當中,要考慮幾個方面,一個傷氣傷陰,一個兼夾證候,引起胃氣上逆。用藥益氣養陰而不滋膩,和胃降逆不溫燥。同時像竹葉石膏湯這類方裡,還體現了什麼?竹葉石膏湯是漢代的。銀翹散是清代了。但是裡面給病邪出路。

清營涼血包括清營分為主,和涼血為主兩類。各有一個代表性方劑。一方面邪熱傳營,溫熱病邪由氣分進入營分,這時候以清營湯作為代表。而入血分以後,血分往往是涉及到一個心主血,熱擾心神比較突出。第二個呢,熱入血分,熱迫血妄行,出血是個重點。以犀角地黃湯為代表。這個適用病宙這兩類。分別以一個分作為治法和配伍結構方面的一個代表。

清營湯 一類方 《溫病條辨》

病機分析

熱邪初入營分→ →熱初入營身熱夜甚,口不渴
→熱擾心神神煩少寐,時有譫語
→輕傷血絡斑疹隱隱
→氣熱未盡口渴
→營熱陰傷舌絳而乾,脈細數
→陰陽失和目常喜開或喜閉

病機分析要抓住邪熱初入營分,初,由氣分傳入營分。按照溫病學派衛氣營血辨證體系,治法體系的理論,到氣分是清氣為主;清熱生津,是它的基本治法。到營分,入營尤可透熱轉氣,所以既要清營分的熱,又要使病邪從初入營分,透出氣分而解。這是治法上一個很重要的特點。

初入營分,在氣分有些熱邪,熱證開始變化,初入營分的基本熱型,身熱夜甚,身熱夜甚是由於發熱,到晚上加重。是由進入晚上,人體衛陽之氣開始入裡,衛氣日行於陽25度,夜行於陰25度。所以衛氣整個屬於陽,營血整個屬於陰。初入營分,就開始進入陰分了。到晚上,人體的衛陽之氣入裡,病邪已經在陰分,到晚上兩陽相爭,溫熱病邪和人體的衛揚,這兩陽相爭,發熱就明顯。到白天,衛陽之氣出表,邪正脫離接觸,相對的發熱較低,到晚上身熱夜甚。口不渴是由於在氣分階段,氣分大熱傷津,所以口渴飲冷。到營分,營分屬於陰分,營分之熱薰蒸營陰上潮,反而口乾而不渴。這是初入營分熱型的特點。因為營分有熱,往往身熱夜甚是它很突出的特點。

衛氣怎麼由表入裡呢?其很重要的一個標誌,是眼睛睜開不睜開。眼睛一閉,他不是單純一個時候到晚上,眼睛一閉,衛氣入裡,眼睛睜開,衛氣出表,所以正常情況下,人體白天都是活動的,醒的,那樣子衛氣出表,可以防禦外邪,維護體表體溫。當你睡了,哪怕是白天睡覺,他都要蓋被子呢!因為眼睛一閉,衛氣入陰分、入裡了。作為體表一個維護體表體溫這個能力就下降了。所以有些小孩子抱在懷裡,白天你看他要睡,拍拍他,不要他睡。睡了要感冒,道理就是要他衛陽之氣在表,不要入裡了。所以晚上入裡,正好這時候溫熱病邪也進入了陰分,這時候兩陽相爭就劇烈了。是這個道理。

而熱擾心神是導致神煩少寐,時有譫語。這是指的營氣通於心,心主血屬營,肺主氣屬衛,熱邪擾亂心神,營分之熱擾亂心神,可以導致神志症狀的出現。涉及到心神病變。時有譫語,並不是神昏譫語,也就是說在心神病變還比較輕,譫語時有發生。這是跟初入營分的特點有關。

營分是血分的淺層,所以熱邪作用在血分淺層,也可以有早期的動血現象,斑疹隱隱。但是這和典型的發斑發疹不同,熱入血分有發斑發疹。

從清營湯的主治裡面經常寫到,口渴或不渴,前面我們說熱在營分典型的情況是口乾不欲飲,不渴,但如果說它的尾巴還在氣分,溫熱病邪初入營分,氣分還沒完全脫離,橫跨氣、營兩個階段,這個時候,根據氣分熱的程度,可以有一定的口渴,口渴越多,氣分餘熱越多。

至於營分有熱傷陰,舌質絳而乾,脈來細數。

目常喜開或喜閉,這是由於溫熱病邪初入營分,營分這個階段,初入營分,是種陰和陽交界的地方,熱邪在這裡阻滯氣機,衛陽之氣出入不利,陰陽,在陽方到陰分,或者陰分出陽分,這個過程受氣機阻滯,人的正常陽氣出入不利,睜開,那就衛陽之氣向外,該要進去,該要閉的時候進去,進不去。如果閉上,不睜開,那就是陽氣在陰分,出入不利。

功用

清營解毒,透熱養陰。

方解

水牛角清營分熱,清熱、解毒、涼血,開竅
生地常配的清熱養陰藥增液湯
麥冬
玄參滋陰,清熱解毒
銀花透邪達外
連翹透邪達外
竹葉透邪達外,清心除煩
黃連增強解毒作用
丹參補益陰血,涼血使全方涼而不瘀

全方以清營分熱毒為主。透熱轉氣結合。用水牛角,過去用犀角,犀角清營分熱,清熱力量非常大。水牛角一般要用量較大。這種方裡一配,水牛角鎊片,先煎,一般一頓一兩二兩的用。如果犀角就要很少,小兒的話,一厘效果都很好。

說笑話了,我們撿到過一個完整的大犀角,我用了八年才用掉一點點。那是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醫療隊在那醫療的時候,醫療隊找到一個東西,一看是個很好的犀角,可以當裝飾品,後來大概不認識,把它當垃圾,堆在垃圾堆裡,後來搬家全部拋掉了。後來拿到藥房裡就用了,所以我倒有幸用了八年。每次用水磨的方法,或者很細的銼,細銼,先稱一個重量,銼完再稱重量,減掉,那就是用量。一般開幾厘,病人家屬都要銼很久,一兩個小時。但效果非常的好。小兒退熱非常快。而且發熱用這個,防止抽搐、驚厥這類效果都非常好。由於用量非常小,用水牛角量要大。鎊片先煎,時間長一些。這是君藥,因為它擅長於清熱,解毒、涼血。而且犀角這類帶有芳香特點,能夠防止竅閉,本身有開竅作用。它的一種清香,能夠防止穢濁蒙蔽(熱邪往往兼夾穢濁),也就是說防止神昏。

小兒在發高熱的情況下,很容易蒙蔽心竅,或者很容易動風。所以這類藥用上去保護心神是很好的。

生地、麥冬、玄參,這是一個增液湯。有養陰清熱的作用。其中玄參可以滋陰,清熱解毒。麥冬、生地是常配的清熱養陰藥。這一組考慮到溫熱病邪進入營分,熱傷營陰,所以它有清熱養陰的作用。增液湯是個基礎方。

銀花、連翹、竹葉都帶也透邪達外的特點。竹葉還能清心除煩,但這三味藥,包括後面的黃連,一般來講都用於氣分的,由於溫熱病邪初入營分,還有未進營分,殘留氣分之邪,所以要透熱轉氣,這組藥體現了葉天士講的“入營尤可透熱轉氣”這個思想。

黃連增強清營湯的解毒作用,因為這時候的營分熱,已經形成熱毒的特點。比如說開始波及到早期的血分了。後面尾巴在氣分,前面涉及到血分。斑疹隱隱。而且他可以心煩,可以時有譫語,時有譫語有一定的神昏,涉及到熱毒的形成。所以用黃連有增強解毒清心的作用。

丹參,是比較特殊一點的,丹參的養血,可以使得在生地、麥冬養陰的前提下,陰血兼顧了。增加補益陰血作用。丹參能有活血作用。“一味丹參功同四物”。既能養血又能活血。

全方比較寒涼,用一點活血的丹參,使整個方劑涼而不瘀,涼血不至於產生瘀滯。特別在有斑疹隱隱情況下,反映出熱引起了動血的早期。來謹防有動血之後留瘀。丹參一個幫助補益陰血的不足,一個考慮到使全方涼而不瘀。

方義分析歸納有兩個特點,一個特點體現了透熱轉氣,既清營分熱毒,又要注意透熱轉氣並用。一個特點用丹參使全方涼而不瘀。

運用

辨證要點

身熱夜甚,神煩少寐,斑疹隱隱,舌絳而乾,脈細數。

在運用中,這個證是比較動態的。治療溫熱病邪的很多方,都要注意它的一個動態性。它是溫熱病邪初入營分,所以辨證要點就是前面主治裡主要的一些方面。身熱夜甚,神煩少寐,斑疹隱隱,加上佐證。

隨證加減

如果營陰受傷較重,舌乾,用黃連不適合。苦燥,可以不用。如果不是僅僅時有譫語,而是進入神昏,熱陷心包,要結合開竅,安宮牛黃丸這一類,這是經常配用的。如果熱盛動風,營分有熱,又結合動風,可以結合紫雪,用紫雪丹,或者方中直接配羚羊角,鉤藤,這一類,清熱,涼肝熄風。如果氣分熱還盛,整個方不是透熱轉氣嗎?考慮到初入營分,氣分熱還明顯,氣方熱盛的話,臨床表現上口乾,要喝水,口渴明顯,而且發熱,白天發熱也較高,銀花、連翹、黃連、竹葉可以重用。熱很高,甚至於還有汗出,那就是說氣分熱多,初入營分那個熱很少,這個時候石膏知母這一類增加,清熱解毒的這些藥物也可以增加。這是以氣分熱毒為主。

根據動態來靈活運用。

使用注意

原書云:“苔白滑者,不可與也。”是指的如果挾濕,不宜使用。因為這方裡,用了比較滋膩的增液湯,生地、麥冬、玄參這一類。苔白滑反應出這個是有濕溫病的特點。一般這個不適合使用。

清營湯用於溫熱病,溫病學派也溫熱,濕熱兩大類。

犀角地黃湯 《備急千金要方》

這是基礎方,我們簡單提,它是二類方。

後面一些方劑可能講得快一些,開始慢一些。

主治證候特點

  1. 神志症狀

    血分有熱,心主血,心藏神,所以神志方面首先會產生影響。

  2. 瘀血
  3. 出血

熱邪作用於血分,產生兩方面的變化,一個迫血妄行,造成各種出血。這是犀角地黃湯的一個主治當中,主要的方面。第二個,熱邪使血液濃縮,熱邪煎灼,血液濃縮,因熱可以致瘀,造成瘀血現象。

主證分析

血分熱盛:

譫語或神昏這類輕淺階段,心煩這些,也都是在血分熱盛能出現。熱傷血絡,熱邪迫血妄行,產生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各種出血,發斑發疹,那斑色一般紫黑。從出血這點來講,因熱導致的出血,上下都可以出現,但相比偏多,上部較多。吐、衄這類較多。這種由於溫熱病邪到血分,導致這種典型的血熱出血。上部,外部,肌膚發斑,發疹這類,上部吐血、衄血這類較多。相對下部較少。下部以濕熱薰蒸,損傷血絡出血為多,包括我們以後在臟腑熱證當中,清臟腑熱小薊飲子,槐花散這類很多,跟濕熱有關。這裡強調的重點在溫熱引起。

證候特點第三點是蓄血瘀熱,這裡我們強調蓄血是一種泛稱,在某些組織臟器裡面血液瘀滯不暢,叫蓄血,完全不通,叫瘀血,這個有一定區別。但這個不是蓄血證,蓄血證也是血瘀熱結在下焦,以後要講的理血劑的桃核承氣湯,蓄血證這個提法。只要提蓄血證就是桃核承氣湯證,這是它的一個專利了。這裡的蓄血是泛指,熱和血結,反應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反映出血熱互結,血行不暢,甚至於形成瘀血。喜忘如狂往往突然發生一下,這是熱病過程當中,瘀和熱擾亂心神所致。

這是血分熱盛的證候的一個分析,常見的三個方面。

熱入血分之各種出血證

用藥,光這個基礎方當然不成,在這基礎方運用前提下,根據不同出血,可以配伍一些相關的藥物。也究是辨證為主,辨病為輔。異病同治,同中有異,異病證相同,都用這個方,同中有異,加味不同。這是列了一些參考的,針對的一些出血的輔助用藥。

功用

犀角地黃湯是清血分的熱毒,特別是要涼血止血。但涼血止血,至於血多內部出血,出血防止瘀血,所以功用是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方義分析

水牛角清熱涼血,活血
生地清熱養陰
丹皮偏寒性,清熱涼血散瘀
赤芍偏寒性,清熱涼血活血

仍然是以水牛角為君(傳統為犀角),清熱涼血,而且用水牛角清熱涼血不會留瘀,本身它能夠活血。生地能清熱養陰,考慮到熱到血分必然傷陰,陰液的損傷。

丹皮、赤芍這個佐藥,是方義分析的重點。丹皮、赤芍都偏寒性,能夠清熱涼血,這是增強水牛角、生地的涼血作用,相當於佐助藥,丹皮、赤芍又有散血化瘀的作用,丹皮涼血散瘀,赤芍有活血作用,結合起來能夠使全方涼而不瘀,涼血止血而不留瘀血,這是中醫在配伍當中,配中藥當中經常要考慮的。揚長避短。

配伍特點

涼血與化瘀並用,使熱清血寧而無耗血動血之慮,涼血止血有無冰伏留瘀之弊。

涼血與化瘀並用,所以方義分析中,丹皮、赤芍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清熱涼血,不考慮全方涼而不瘀的話,臨床上也時候出血停止了,後來經常發生留下點後遺症,疼痛,像潰瘍出血這類,經常有的。不出血了,以後平常有些疼痛可以出現,飲食不當等等,就開始也一些胃痛。

清營湯與犀角地黃湯比較(主治證候,功用,配伍特點)

這是學習清營涼血的一個重要問題。主治證候,一個熱邪,溫熱病邪初入營分,清營湯。所以它可以有一種動態的,由氣到營的動態特點,比如說他口渴或不渴,或者發熱了,一般情況白天低一點,身熱夜甚,隨著他白天晚上熱的高低不同,判斷熱邪在氣、在營的多少,所以它主治證候方面,集中反應的它是熱型的特點。在初入營分的熱型特點。

它在涉及到心神病變方面,主要反應在時有譫語,神煩少寐,這些是實際上在營血分都會有。

功用方面,清營湯以清營解毒為主,配合透熱轉氣,犀角地黃湯以清熱涼血解毒為主,配合散瘀。

配伍特點上,一個強調透熱轉氣結合,一個強調涼而不瘀。涼血配合散瘀。

運用

犀角地黃湯作為基礎方,主要用於熱證出血,熱證出血它有一些特點,傷及心神,以及血熱之後,出血伴隨的發斑發疹,斑色紫黑,或者出血偏血色鮮紅,伴有發熱,運用當中,陽虛失血脾胃虛弱,這類很寒涼,不適宜了。我們清營涼血就討論到這裡。

[完/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