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學 38講

成都中醫藥大學 鄧中甲教授

清暑益氣湯 II 類 《溫熱經緯》

主證分析

上次課講到祛暑劑,祛暑劑的清暑益氣湯。歷史上應該說有幾個清暑益氣湯,主要的有兩個。我們這裡《溫熱經緯》的清暑益氣湯,過去也叫王氏清暑益氣湯,有的教材寫王氏清暑益氣湯,以區別於李東垣的清暑益氣湯。這兩個方,王氏清暑益氣湯本源是從薛生白《濕熱病篇》的方來的,《濕熱病篇》應該說是治濕熱,李東垣的清暑益氣湯,燥濕力量比較強,所以他突出在暑濕。王氏清暑益氣湯根據薛生白《濕熱病篇》的方,薛生白用來治濕熱,是濕熱的後期,後期濕不重了,也就化燥傷氣傷陰了,氣陰兩傷比較突出。所以這兩個方有不一樣的。王孟英《溫熱經緯》用來治療暑熱傷氣傷陰,主治和李東垣的有差別。

暑熱氣陰兩傷暑熱:身熱,心煩脈數

脈虛
傷氣:體倦少氣,精神不振
傷津:汗多,口渴,小便短赤

這個方的側重點是暑熱,以暑熱氣陰兩傷為主。這個暑熱可以有發熱,暑熱擾心,暑氣通於心,可以心煩、脈數。這反映暑熱本身的表現。傷氣、傷津反映出一組基礎氣虛表現。由於汗多,津傷引起氣傷,體倦少氣,精神不振,精神萎靡,津傷可以口渴,小便短赤,暑熱汗多,所以體現的脈像偏虛脈,脈虛數。

清暑益氣湯的構成,就分三部分,臨床表現構成這個證候。所以這個方定為二類方,主要體現一些暑病用藥的特點,和它的基本治法。針對證候構成的這三個方面。

功用

清暑益氣,養陰生津

方解

西瓜翠衣清解暑熱
西洋參益氣養陰
麥冬養陰清熱
石斛養陰清熱
荷梗清解暑熱,行氣
黃連清解暑熱
知母清解暑熱,滋陰
竹葉清心利水
粳米益氣養胃,補充津液
使甘草益氣養胃

西瓜,我們說它是天生白虎湯。西瓜翠衣,西瓜皮,外面綠的那一層,擅長清解暑熱。西洋參益氣養陰,聯合起來,照顧到暑熱引起的氣陰不足。作為君藥。

臣藥有兩組。臣藥主要是考慮傷陰。暑熱傷陰是證候表現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傷氣,往往跟傷陰,陰液損耗有關。麥冬、石斛是用來養陰為主的。荷梗既能清解暑熱,也有一定行氣作用,說它中空通氣。

黃連知母是清解暑熱,也是常用藥。黃連配合竹葉能夠清心。知母有一定的滋陰作用。竹葉清心利水,甘草粳米聯合起來益氣養胃。和藥,安中。粳米還能補充津液。

整個方來講,治法、配伍比較清楚,圍繞著暑病傷氣、傷陰,清暑益氣湯構成有點像竹葉石膏湯,竹葉石膏湯在包括溫熱病,溫病,也包括暑病,到後期,這個氣陰兩傷階段用的,這兩個方有什麼區別?竹葉石膏湯在清解暑熱方面,沒有清暑益氣湯的力量強,因為清暑益氣湯黃連、知母都配在裡面,和西瓜翠衣結合。養陰清暑力量要比竹葉石膏湯強。但竹葉石膏湯,它照顧到胃氣上逆。它考慮用半夏針對這種胃氣上逆,所以結合和胃降逆,從病機上作為兼證,還有胃氣上逆的特點,而且這兩個方,竹葉石膏湯用的季節,各類的溫病傷氣傷陰,溫熱後期都可以使用,這個方是暑病的一個專用方,因為過去來講,西瓜翠衣暑天才有。不像現在一年四季都買得到西瓜。從清暑益氣湯也體現出這個君藥,它不一定是價值很高的君藥。西瓜翠衣和西洋參,兩個都姓西,一個是非常貴的,一個非常便宜。到現在,西洋參以家種為主的。價格大概降低了。但是從兩個藥的價值來說,還是比較懸殊。但只要能夠針對病機,都可以作君藥。中醫用藥,他並不是單以貴賤。所以從清暑益氣湯也反應出很多特點。所以暑病傷及氣陰,一般用王氏的清暑益氣湯為好。要挾濕重的,當然李東垣的清暑益氣湯,有它這個特色。所以在祛暑劑裡面,我們主要討論這兩個方了。王氏的清暑益氣湯,

運用

辨證要點

體倦少氣,口渴汗多,脈虛數。

隨證加減

使用注意

暑病挾濕不宜使用。(因為比較乾潤)

臨床使用時以氣陰兩傷,暑天這個季節氣陰兩傷,為它辨證的要點。


第六章 溫裡劑

溫裡劑的方劑相對不多,因為有很多在補益劑當中和其他各章當中,也是結合溫裡方法,體現溫裡治法的,散在其他各章之中。這裡比較典型的溫裡為主的方,有些代表方。所以方量不多,但體現一個大的治法。就是八法中間的溫法。治療裡寒證的治法。

外邪直中裡寒證寒在經脈溫經散寒
寒從中生寒在臟腑肺氣虛寒溫肺散寒
心陽虛損溫補心陽
中焦虛寒溫中祛寒
肝經虛寒溫肝散寒
腎陽不足溫補腎陽
心腎陽虛回陽救逆

溫裡劑的那章概述,內容還是比較多的。實際上也結合前面八法裡面溫法的內容。它比較詳細的展開。其中強調了這樣兩個問題,一個強調了寒邪,要注意寒邪的來路,裡寒證的產生,盡管有各種各樣的裡寒證,不外乎寒邪直中。就是外寒直接穿越體表,皮毛入裡侵犯,或者臟腑、經絡、骨節、肌肉。或者直接侵犯某些臟腑系統,這是有外來之寒,或者是陽氣不足,造成寒從中生,這兩種原因,造成的裡寒證在治法上,祛除裡寒,治法有所不同。這是第一個要注意的。

盡管這兩者之間,往往在臨床區分上,它是相互有影響的。外寒入裡要傷陽。那要傷及陽氣以後,有可能又兼有寒從中生的,傷陽,陽氣不足,寒從中生,又兼有這種寒從中生的繼發原因。所以有時候也需要結合溫補,不是絕然區分了。

寒從中生,裡寒盛了以後呢,由於陽氣不足,衛外不固,更容易外寒直中,所以這兩點在病機分析的時候,是需要清楚的。臨床實際使用的時候也要結合的。

概述裡也討論了關於這個章節的分類,和裡寒證的層次。在講溫法時,曾經聯繫到這個層次談到分為三類。一類,寒邪侵犯,越過體表皮毛侵犯經絡、肌肉、骨節,它已經脫離了表寒,但是來源還跟外寒有關。這個層次。這個層次損傷陽氣來說,相對比較輕淺,第二個層次是寒邪,裡寒產生核心在脾胃,稱為中焦虛寒,引起中焦脾胃功能受寒性收引凝滯影響,作為一個證候核心,病機的核心。

再深一層次,是心腎陽虛,一般又稱為少陰陽虛,從傷寒六經證治的角度,少陰陽虛,這個治療要回陽救逆。所以我們這個教材,是溫經散寒,溫中祛寒,回陽救逆做為三節。體現了三個層次。但是其中非常標準的裡寒證呢,以中焦虛寒做為第一節。溫經散寒放在第三節,是這樣安排的。

至於寒在臟腑,我們分章節裡面,溫中祛寒以脾胃虛寒為主。回陽救逆針對了少陰陽虛,以心腎陽虛為主。所以作為臟腑來講,你這裡中焦虛寒,心腎陽虛作為代表的,其他各臟還是有虛寒,像肺氣的虛寒,肺陽氣不足,一般從中焦虛寒結合治療,培土生金。像肝經虛寒,往往肝腎同源,同時在溫經散寒裡面寒邪直中,直中厥陰的一部份治法體現在這些地方。這裡因為像當歸四逆湯一類,既說它寒傷經絡,也說它寒傷厥陰。這是對臟腑結合到三個層次,綜合來看待裡寒證。但有些教材是完全按照五臟來分,也有這個。歷來傳統中醫教材,是按這三個層次分為多。

溫中祛寒

適用於中焦虛寒證。

中焦虛寒陽虛失溫溫中祛寒藥乾薑,吳茱萸
脾失健運益氣健脾藥人參,白朮

中焦虛寒證,應該說寒證應該說,虛寒陽氣不足,中焦陽氣不足,中焦脾胃是納運水穀的。中焦虛寒以後,陽虛可以失去溫化、溫煦、溫通。這個功能減退為主。失去溫煦人體的熱力來源不足了,中焦虛寒,脾主四肢,脾主肌肉,這種畏寒的特點,一般以四肢不溫,四肢清冷來描述它。在臨床上具體它是以手足為主,冷不過肘、膝。這是陽虛失於溫煦。陽氣的功能,五大功能其中有溫煦作用了。同時失於溫化,陽氣做為脾胃系統來說,要起到腐熟,溫化水穀了。所以失於溫化,那就津液容易凝聚,那不能夠從有用的氣血津液裡汲取物質了。所以往往口不渴。失於溫通,氣機可以阻滯,又由寒性收引凝滯,導致脾胃氣機升降的失常。升降失常,嘔吐、泄瀉、腹痛,由於是陽虛失溫,造成寒性收引凝滯引起的吐、利、腹痛。這種腹痛往往喜溫喜按,陽虛形成偏寒偏虛了。舌像呢,因為舌質較淡,加上脈沉偏於弱,這是陽虛的舌脈特點。所以中焦虛寒的臨床表現。

理中丸

病機及證候分析

中焦虛寒失溫四肢不溫
失運不欲食、吐、利、腹痛
失化(土不_水)抽搐
失攝出血、喜唾涎沫
寒邪凝滯、心脈痺阻胸痺
舌淡苔白潤,脈沉細或沉遲無力

陽氣不足,作為氣它還有固攝作用,也可以對於人體的津液的固攝、血液的固攝產生問題。所以在理中丸主治當中,有陽虛失血,病後喜唾涎沫。臨床上有些,過去看一小孩子長期吐、利、泄瀉的,經常流口水,病後喜唾涎沫,對津液失去固攝。陽虛失血,一般以下部出血居多,因為理論上講,吐血、衄血、便血,以及月經過多等等,這個都可以,但一般以下部出血的為多。

我們教材的主治分幾個部份,第一部份基本的中焦虛寒見證,剛才講到的溫煦的能力,四肢不溫,四肢清冷,以及腹痛,喜溫喜按,吐、利、嘔吐、泄瀉,以及舌像脈像,這是基本的。反應出中焦陽虛失去溫煦,失去溫通,失去溫化以後的一個表現。

主治裡還有陽虛失血,還有胸痺是由於陽虛之後相對的陰寒內盛,寒性收引氣機不通,心脈痺阻,造成這種陽虛型的胸痺。這個方它是個基礎方。所以即使是陽虛型胸痺用這個方,還要結合它具體的有沒有瘀血阻滯,還是痰凝,痰濕凝滯,胸痺往往兼夾痰瘀。這來加減組成一些複合方劑。這個方是基礎方,反應基礎病機。包括病後喜唾涎沫,這都是陽虛不能固攝造成。

方義分析

溫中祛寒
補氣健脾
乾薑溫中陽內生之寒
溫必兼補
人參溫補脾胃
白朮健脾 
使甘草助人參補氣,調和藥性

是溫補結合。我們教材裡面談到整個溫裡劑概述裡,也反復強調了,溫和補相結合的方法治療虛寒,是仲景時代,從他開始對後世影響很大。體現內生之寒,溫必兼補,這樣一個原則。這個方是很典型的一個方。君藥,乾薑,溫中陽,側重於祛內寒,溫補脾胃,溫脾胃陽氣,和人參結合,溫補結合。主要解決脾胃陽虛問題。

佐藥的白朮是考慮到脾不健運,陽氣不足,運化無力,用白朮健脾,幫助脾胃運化。用甘草既能幫助人參補氣,又能調和藥性。使藥力持久發揮。因為做為丸劑,它是服用較持久,丸者緩也。

理中丸,如果要它發揮作法迅速的話,仲景認為丸不及湯。就要用理中湯、人參湯治胸痺這一類,要比較迅速打開這種陰寒凝聚,用湯劑較好。

方義分析,過去醫家有並不統一,有些認為應該人參為君,認為它陽虛,本質上還是虛,所以應該用人參為君藥,這類醫家意見佔少數。比如成無己的解釋,《傷寒》方君臣佐使,他就認為人參為君。多數的認為應該生薑為君。畢竟是以寒為主。實際上整個《傷寒論》《金匱要略》的方,仲景方,可以發現,人參為君極少。人參,仲景幾乎時候都不作君藥。他雖然沒有明確君臣佐使,從它的地位,針對很多方裡用的地位,它實際上除了助正祛邪,它補氣方面大多數是一個輔助地位。而當時的用方用藥,作為寒證,對溫這個是很突出的。這是理中丸的方義分析。

同時我們也談到湯和丸,在力量和發揮作用方面的一個差別。

配伍特點

溫補並行,以溫為主。

辨證要點

四肢不溫,腹中綿綿作痛,嘔吐,便溏(吐利),舌淡苔白,脈沉細。

為溫中祛寒的基礎方,代表方。

從這個方裡,剛才提到腹痛,歷來多數認為是脾胃本身陽虛,寒性收引造成腹痛,也有一部份因為提到腹痛,把肝結合起來,認為是由於脾胃陽氣不足,相對就會肝旺。因為肝脾的關係,即使肝本身不旺,土虛就要木賊,就這樣一個關係。但理中丸用藥,這個基礎方這方面並不突出。有時會看到參考書提到。從中焦陽氣虛,由土不榮木,反過來可以引起這種肝脾不和,這裡理中丸有一系列的加味方劑。

加減及附方

陽虛甚肢冷,下利清穀加附子,肉桂。附子理中湯,桂附理中湯
納送升降失常 胃不納穀 不欲飲食加山楂、麥芽、神曲楂曲理中湯
胃不降濁 嘔吐加砂仁、半夏砂半理中湯
脾不運濕 濕滯為痰,兼咳嗽吐痰加茯苓、半夏理中化痰丸

我們這裡往往以附子理中丸做為一個代表。下面還列了一些楂曲理中湯,砂半理中湯,理中化痰丸這些。還包括連理湯這類,供參考了。因為臨床常用附子理中丸,有單加附子,有加肉桂成桂附理中,住方面用得多一些。它的特點,中焦虛寒比較重的,特別是在四肢不溫,或者吐利。特別泄瀉比較突出的,往往加附子,增加溫陽的力量。有的說這是加附子,脾腎都陽氣不足,這個不一定,就是中焦虛寒,加附子,附子理中丸還是很多這樣用的。加肉桂當然溫陽力量強,加了肉桂以後,一般都涉及到脾腎陽氣都不足。

加減變化

氣機阻滯脘腹脹滿+ 枳實、茯苓枳實理中湯
出血吐血、便血+ 黃耆、當歸、阿膠、艾葉膠艾理中湯
月經延長、漏下+ 艾葉、益母草固本止崩湯
吐涎沫+ 益智仁、山藥
表兼風寒者+ 桂枝桂枝人參湯

這是一些理中丸基礎的化裁方,或加減方法。供參考。

小建中湯 《傷寒論》

病機及證候分析

理中丸是個基礎方,小建中湯病機稍微複雜一點。它是個常用方。也是個名方。

中焦虛寒
肝脾不和
陽虛寒凝
土虛木乘
腹中拘急疼痛,喜溫喜按
舌淡,脈細弦
化源匱乏
陰血不足
血虛失榮心悸,面色無華
陰虛內熱心煩,手足煩熱,咽乾口燥

小建中湯治療的病機,到目前討論的是很多,總體共同特點,考慮到中焦陽氣不足,中焦虛寒是主要的。肝脾不和這個問題,還是現在並不統一的認識。共同的是陽氣不足,而且陽氣不足,中焦虛寒有一定的時間,造成化源匱乏,脾胃屬於後天之本,氣血津液生化之源。化源匱乏以後,化生的陰血也會不足。既有陽氣不足,又化生陰血不足,產生一種陰陽兩虛,陽虛寒凝就可以有類似小建中湯的腹痛,喜溫喜按。陽虛有舌淡,脈細,當然它有又夾陰血不足,舌淡,脈細,這是陽虛兼有陰血化生不足的表現。陰血不足又繼發血不養心,一般都有一定的病程。血不養心,可以心悸,以及面色無華。心主血脈,其華在面。就是血虛失榮。

首先陽虛,可以有內寒,陰血不足到一定階段又會繼發虛熱,所以手足煩熱,咽乾口燥這一類。在臨床上雖說不是很突出,往往具有一種活動以後一身有燥熱,手足煩熱,產生一種燥熱。這是認為有陽氣不足,陰血又不足這樣造成的,所以陰陽兩虛。這表現的方面比較多,比較複雜。

還有一類看法,這個人數也不少,認為由於這個中焦虛寒,脾胃化生陰血也不足,所以就有肝脾不和,其中包括有肝脾不和因素,所以才產生這種腹中疼痛,一種拘急疼痛。和理中丸就是吐、利、腹痛、喜溫喜按,這個比較標準、典型中焦虛寒式的腹痛,有一點區別。所以用到小建中裡,張仲景曾經提到過,法當腹中急痛,急痛,結合他用藥來講,它有拘急疼痛的特點。所以小建中湯它還要體現柔肝緩急止痛,這個治法。這是小建中湯病機分析中,歷來有所認識不同的方面。這可以參考結合來理解它。

臨床上用小建中湯治療的腹痛,脘腹疼痛相比之下,這拘急疼痛是多一些,疼痛程度要比理中類的要重一些。所以說有中焦虛寒兼有肝脾不和,陰陽不足,陰陽不和,這個說法,全面一些。所以很多教材還是提到了肝脾不和的問題。這是病機分析,證候分析當中要解釋的。

它是由於根本是中焦虛寒,陽氣不足,化生陰血也不足,形成陰陽兩虛。中焦虛寒之後可以講土不榮木,造成肝脾不和,那疼痛當中又有肝木克伐脾土的拘急疼痛的特點。這是病機,我們結合醫家多方面看法。說它中焦虛寒、肝脾不和有道理,說它陰陽不和也有道理,陰陽不和就陰陽兩虛了。

治法

溫中補虛,和裡緩急

溫中補虛是中焦虛寒,溫補結合。和裡緩急就包含有調和肝脾,緩急止痛的意思。

方義分析

飴糖祛寒養血
桂枝溫裡祛寒
白芍益陰養血,緩急止痛
生薑協助辛甘化陽,酸甘化陰
大棗
佐使甘草補氣

飴糖溫的,能夠祛寒,又是甘潤,能養血。陰陽雙向調節的。用它來建中氣,恢復化源。

臣藥,運用桂枝湯裡的基本結構,桂枝、芍藥。芍藥益陰養血,緩急止痛,由於這時候不僅僅是要養血,還要緩急止痛,它和桂枝相配,體現了陰陽雙補,又要緩急止痛,因此藥量加倍。要照顧到和裡緩急止痛這樣的特點。

佐藥,生薑大棗,仍然體現了兩個辛甘化陽,酸甘化陰的一種結構。就桂枝、生薑到飴糖之甘,甘草,形成一個辛甘化陽,溫補中焦陽氣,飴糖甘味,芍藥酸味,大棗、甘草這樣下來酸甘化陰。又是一個雙向調節的,陰陽並補的一個結構。薑棗在此為佐藥。甘草既能補氣,使全方也體現一種溫補結合,這桂枝甘草對於化生陽氣來說,溫陽通陽是很好。芍藥甘草能夠益陰緩急,所以這個方是只能說,利用了桂枝湯這種陰陽雙向調節,在表和營衛,營衛雙向調節。到內調陰陽,陰陽雙向調節。它不能看作是桂枝湯的加減方,是個新方。但是組方結構陰陽雙向調節上,是利用那個思路。用治表的調和營衛方,成為治裡的調和陰陽的方。這是一個典型。正像徐彬講的,“桂枝湯,外證得之,化氣和營衛,內證得之,化氣和陰陽”。外證能解表和營衛,內證得之,化氣和陰陽,這是一個典型例子。

配伍特點

針對它的病機是由中焦虛寒為主的。而且用藥裡面,肝脾同治,以補脾為主。對肝是益陰、柔肝、緩急以止痛。全方是溫補中焦陽氣。

運用

辨證要點

腹痛,喜溫喜按,舌淡,苔白,脈細弦。這個強調的腹痛,喜溫喜按,是由於小建中湯在臨床上用於脘腹疼痛,用得很多,特別是現在像用於潰瘍病這一類。用得較多的。

隨證加減

中焦虛寒較重加乾薑,畢竟溫中陽來說,靠桂枝和飴糖之溫,增加乾薑以後,溫中力量更強。那要根據它中寒的情況。小建中湯全方氣滯比較突出,脘腹疼痛,脹,這些氣滯,行氣力量不足,可以加木香。兼有大便溏瀉的要增加健脾的力量,加白朮。而如果氣虛明顯,有一組基礎氣虛兼證,人參、黃耆可以結合。有黃耆建中湯,黃耆建中湯是加強了補氣作用。溫補結合,加強補氣作用。所以用黃耆建中湯,反映了小建中湯基礎上的兩個特點,一般用,一個特點是它明顯有氣虛表現,另一個是這種氣虛失去固攝特點。比如有自汗,可以用黃耆建中湯,仲景治療虛寒證和後世運用,也是這方面居多。

當歸加了以後,當歸建中湯,那是用於婦人產後氣血不和,腹痛。用當歸既能養血,又能活血止痛。

使用注意

  1. 嘔吐及中滿者不宜使用。
  2. 陰虛內熱之胃脘疼痛者忌用。

建中湯它以桂枝湯相當於一個基礎,這種架構,偏於甘味,所以仲景在用桂枝湯囑嘔家不能用。胃氣上逆或中滿,中焦阻滯用甘味,甘者令人中滿,不宜使用。脘腹疼痛,屬於陰虛內熱,盡管這個方有益陰養血,以溫陽為主,也是不適合的。

大建中湯 三類方

建中湯在溫裡方面,還有一個教材還有三類方,大建中。大、小建中的區別,小建中虛為主,都有寒,大建中實證為主。疼痛,小建中是腹痛,喜溫喜按,大建中是寒實,寒實證。所以大建中像蜀椒這一些,它還有一個散的作用。臨床發生往往外寒直中,本身陽氣不足,內外之寒結合,由外寒引動。所以他描述主證當中,腹中寒可有胃氣上逆,嘔逆,由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臨床一般兩種情況。一個由於內外之寒結合,造成陰寒內盛,寒性收引,形成一些像腹肌痙攣,古人說叫陰凝成像,陰寒凝滯重了就產生有形的這個,出現按之有包塊。

還有一類更多的是本來陰寒內盛,又加上外寒直中,比如蛔蟲引起腹痛,蛔蟲成團引起腹痛,藥少力專,溫裡散寒,又結合建中氣的飴糖。所以這兩個虛證、實證,一個實證為主,一個虛證為主。這個是不同的。

了解一下大、小建中湯的區別,重點提示一下,這個是三類方。

吳茱萸湯 《傷寒論》二類方

主治

病機與證候分析

肝胃虛寒
濁陰上逆
陰虛失溫畏寒肢冷,甚則四逆
胃氣上逆食穀欲嘔
寒凝氣滯胃脘痛,喜溫喜按
陽虛失化
水濕停聚
濁陰隨胃氣上逆─乾嘔吐涎沫
阻於胸膈─胸膈滿悶
濁陰循肝經上犯─顛頂頭痛
脾不升清下利
舌淡、苔白滑,脈沉弦或遲

《傷寒論》當中主治涉及到三經,它是三經寒邪,也就是說,用它,陽明嘔吐,寒在陽明的嘔吐,在厥陰的頭痛,少陰的吐、利,分別有三條。所以開始有些人怎麼都用這個方,一方治三經,這是要理解的一個重點。

另外,方中的吳茱萸,使用的作用,和人參的關係,有些人認為這個方虛寒為主,有虛,應該是人參為主,也有這個看法。歸納一下,吳茱萸湯在三經中間的一個作用,都是針對的陰寒之氣上逆,從病機分析的重點,圍繞著陰寒之氣的上逆。

吳茱萸湯用藥,特別u要注意生薑的用量,生薑的用量在仲景用法裡,可以說是很突出的用到六兩,哪怕是和胃降逆為主的,旋覆代赭湯生薑用量夠大了,五兩,在方中最大。而這個方裡用到六兩,說明用它的降逆作用,是用得很突出了。因為生薑凡是用來降逆,用量都比較大。有這個特點,降逆量是比較大的。這是吳茱萸湯學習當中,一個病機的分析,一個用藥特點。這始重點掌握的。

對於病機分析,因為涉及到三條,我們下次再談。

[完/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