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學 50講

成都中醫藥大學 鄧中甲教授

固澀劑前面討論到第三節,澀腸固脫。

第四節 澀精止遺

適用病證

腎虛失固→ 精關不固、遺精滑泄、膀胱失約、尿頻遺尿。

病位以腎為中心,包括精關不固、膀胱失約兩個方面,都直接受腎氣的主司。我們選用的方是以桑膘蛸散,二類方為代表。

桑膘蛸散 二類方 《本草衍義》

主治分析

心腎兩虛,心腎不交證。

心腎兩虛
心腎不交
腎之精氣不足膀胱失約→小便頻數,尿如米泔,或遺尿。
精失封藏→遺精。
精不養神
↑     ↓
神不馭精
心之神氣虛弱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脈細弱

腎之精氣不足是個本,涉及到心腎不交,心腎兩虛,在腎反映精氣不足,腎精不足以後腎氣的化生必然受影響,腎氣虛可以膀胱失約,腎氣司關門開合,所以產生小便頻數,膀胱氣化不利,清濁可以不分,尿如米泔,膀胱失約可以遺尿。

腎氣不足,對腎精失去封藏,也可以遺精、滑泄。

心的方面,主要反映心氣的虛弱,主證裡心神恍惚,健忘,這也是一種心氣不足的表現。心腎兩者是水火之臟,正常情況下,水火應當既濟,心腎相交。具體反應在心神要控制腎精,神要馭精,腎精又是心神保持正常的物質基礎。精要養神,現在心腎兩虛,心腎不交,兩者相互的一種滋生促進控制作用,就平衡打破,精不養神,神不馭精,這樣一種相互惡性循環的機制。越是這種遺精、遺尿的發生,本身也使心神的氣更加虛弱。心的神氣虛弱,更不能控制下元的腎精,古人說,“心動則神搖,神搖則精泄”。說明心神、腎精之間的一個正常連繫。這種連繫打破了,就形成這類的心腎兩虛的心腎不交證。

治法

調補心腎,澀精止遺。既要分別的針對心神、腎精的治療,同時要恢復它交通心腎。恢復兩者的正常協調平衡。

方解

桑膘蛸補腎止遺
龍骨澀精止遺,收攝腎精心氣
龜甲澀精止遺,滋陰補腎,收澀潛陽
人參補五臟安神定志
茯苓安神
當歸
使菖蒲交通心腎
遠志

桑膘蛸是君藥,是補腎固腎止遺的常用藥。桑膘蛸、龍骨、龜甲相配,君臣相配,構成一個常用的澀精止遺,龍骨擅長於收攝,它既能收攝腎精,也能收攝心氣,龜甲能滋陰補腎,也有收澀潛陽的作用。用人參、茯苓、當歸,人參補五臟,擅長於安神定志。茯苓也有安神的作用。在這方裡,如果不是用於像清濁不分,用於澀精這一類,可以用茯神。當歸呢,配合人參益氣養血補虛。菖蒲遠志這一組是中醫常用來交通心腎,常用的組合。

這樣一個桑膘蛸散的結構,它是以收澀為主,結合了調補心腎,這是臨床治療遺精、遺尿的常用方。

運用

辨證要點

尿頻或遺尿,遺精,心神恍惚,舌淡苔白,脈細弱。

主治是尿頻,或遺尿、遺精。用這方,它伴隨一組神不馭精,心神不足這個表現。心神恍惚,有些可以引起心氣血不足。還可以有心悸怔忡。一般面色偏淡、面白無華,脈細弱,也反映了一種氣血不足。

隨證加減

可加益智仁(溫腎固攝)、覆盆子(溫腎澀精止遺),以增強澀精縮尿止遺之力。
若健忘心悸(心氣虛,心神不安),可加酸棗仁、五味子。
若兼遺精(側重遺精),可加沙苑子、山萸肉。

使用注意

下焦濕熱或相火妄動所致的尿頻、遺尿或遺精、滑泄,非本方所宜。

尿頻或遺尿不固,可有下焦濕熱,相火妄動這類可以遺精。如果尿頻的原因是下焦濕熱,有虛火,這方不能用的。

第五節 固崩止帶

這一章小方、二類方偏多。固崩止帶裡它有些一類方,有一些比較有名,臨床確切療效的方。選方來看,從六版以後,到現在七版,比過去相對重點方多一些。

適用病證

婦女血崩暴注或漏下不止,以及帶下淋漓等。

包括了現在像功能性子宮出血,月經量過多,止帶,包括赤白帶下。

固衝湯 一類方 《醫學衷中參西錄》

固衝湯是臨床療效較好的常用方。這方主治的衝脈不固,血崩,月經過多,漏下不止。

主證分析

脾腎虧虛,衝脈不固證。

腎虛精虧失固
脾虛氣弱不攝
頭暈肢冷,腰背酸軟
衝脈不固血崩,月經過多或漏下不止,色淡質稀(脾腎兩虛)
心悸氣短,神疲乏力,舌淡,脈微弱

腎氣不固,腎氣化生腎精,反映出一組腎虛表現。腎精不足,腰膝痠軟,腎精不能濡養頭面。

這類涉及到脾腎兩虛,腎虛反映出腎精不足,這樣腎氣不固,腎氣化生腎精,所以反映出有一組腎虛的表現。腎精不足,腰膝酸軟,腎精不能濡養頭面,腎精肝血都是正常情況下,靠肝氣的疏泄,上於頭面。那他可以頭暈肢冷,發生腎氣不足,可以有肢冷,脾胃氣虛,不固攝,有一組脾虛表現,氣短,神疲乏力,舌淡,脈微弱。脾腎失去固攝,腎氣不固,脾虛不固,就可以加重這種衝脈不固的崩漏。因為衝為血海,對婦科這類病,往往涉及到衝任比較多。我側重提法上提衝任,實際上也就說一種肝不藏血,脾虛不固,肝不藏血。肝為血海,衝也為血海。所以五臟來說,本質上脾虛不攝,加上由於月經或婦科方面,都和下焦的肝腎有關。所以這裡和腎虛不固也有密切聯繫,是脾腎的同病。這裡還涉及到一些學術思想問題,這方是《醫學衷中參西錄》的,它在治療這類病證當中,他喜歡從肝腎入手,這類如果說是虛證不固攝,在他以前過去,更側重是補脾來攝血為主。他認為要結合補腎,他特別擅長大劑量用山茱萸,這是他的一個特點。所以有一些比較療效好有名的方,我們傳統中醫的一般的理論的解釋之外,你還要結合這個醫家他擅長用藥的一些特點。他把山茱萸和龍骨、牡蠣這三個,你要看他使用,他經常這個結合使用,用在出血上。他喜歡、擅長用較大劑量的這三味藥。

功用

固衝攝血、益氣健脾

所謂固衝,從衝為血海這個角度來的,本質上來講,應該說這個證候脾虛不固,腎虛不固,這兩個脾腎不足,這是病機的本質。

方解

山茱萸補養肝腎經血
臣1龍骨收澀
牡蠣
臣2黃耆補脾健脾,加強固攝作用
白朮
白芍益陰養血,也酸收
棕櫚炭收澀藥
五倍子收澀藥
海螵蛸止血不留瘀
茜草止血不留瘀

山茱萸有個特點,既補養肝腎,有補養經血的作用。對於這種血崩、崩漏,它有扶正的作用。同時,山茱萸酸溫,酸能收,所以體現了收斂作用。既能補肝腎,又能收斂。所以在這裡大劑量運用,實際上是兩方面兼顧。對出血的止,和失血的補,兩方面兼顧。尤其他在組合配伍技巧上,他闡述他摸索了龍骨、牡蠣配伍之後,止血力量很大。龍骨、牡蠣本身能收澀。

黃耆白朮,在補脾健脾,使脾氣充足,加強固攝作用。實際上黃耆、白朮、山茱萸同用,體現脾腎同治。既考慮固腎,又考慮益氣健脾來攝血,通過脾來固攝。

後面這五味藥,芍藥它可以照顧到陰血損傷,陰血不足,可以益陰養血,也有酸收特點。棕櫚炭五倍子又是一個專門的收澀藥。這方收澀力量很大。所以通過固攝來止血。海螵蛸茜草本身也常用於出血證,但是它們一個特點,止血不留瘀,還有一定的化瘀作用。雖然全方反應出一種脾腎兼顧的。而且固澀和補益相結合。固澀力量很強,而且在固澀止血的同時,又是止血不留瘀血。固澀攝血和化瘀結合。所以選用藥物有這個特點。

配伍特點

  1. 眾多收澀藥固澀滑脫為主,配伍補氣藥助固攝為輔,意在急則治標。
  2. 大量收澀止血藥配伍小量化瘀止血之品,使血止而不留瘀。

運用

辨證要點

出血量多,色淡質稀,腰膝酸軟,舌淡,脈微弱。

由於脾腎兩虛,這種失於固攝這一類出血,它總體屬於虛證,這個虛證,出血量多,色淡質稀,伴隨有腎虛、脾虛的基本特點。當然辨證要點有的不一定都全,但是實際上辨證要點,抓它的主症以後,再抓證候的基本特點。腎虛得像腰膝酸軟,脾虛的面白、氣短、納差。

隨證加減

肢冷脈微,加重黃耆;並合參附湯以益氣回陽救脫。

看側重,比如陽虛突出,不僅氣虛,不僅脾氣虛,還脾腎陽氣不足,反應在畏寒更重,肢冷脈微,可以重用黃耆和參附湯。因為這種血崩下脫,如果在發展,那就要回陽救脫了。

使用注意

血熱妄行忌用。

這類失血應該說,和血熱妄行並不難區別,血熱妄行不能用。

下一個方就是一個固經丸為代表的,偏於血熱的。

固經丸 二類 《丹溪心法》

主證分析

陰虛血熱之崩漏。

固經丸從二版到五版,這段時間,教材都是以固經丸為主。它所反映出來的崩漏證臨床很多,它是一種陰虛血熱型。本質來說是陰虛。臨床上這類病人開始可能最早發生,它往往反覆發作。最早發生可以是血熱,肝鬱。鬱到一定時候化火,化火就造成肝不藏血。那出血就血色鮮紅,也可以量多,或者血色黏稠有塊。脈可以弦數。

肝腎陰虛 → 陰虛火旺 → 迫血妄行 → 血色深紅或紫黑黏稠。崩漏,月經過多。

迫血妄行又加重肝腎陰血不足

這類就是偏重於肝熱,血熱這個類型。但隨著這種血熱的出血,傷耗陰血。反過來陰不足就要陰虛火旺,加重這個熱。從這個表上看,肝腎陰虛引起陰虛火旺,迫血妄行,這個虛火反過來又加重這個出血。加重出血這個因素,就是說血熱、陰虛、出血,這三點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血熱導致出血,出血導致傷陰,進一步陰血不足。陰血不足不能制陽,又加重虛火。所以在這個證候中間,就三個環節了。從它本質上來講,在中間一個環節它是個陰傷,出血引起陰傷,陰傷加重這種熱迫血妄行。加重血熱,血熱又導致出血。這三個環節都要兼顧。如果說陰血補充有助於陽不亢,陽不亢可以減輕血熱,減輕血熱有助於解除出血。這是回過來這個生理的良性循環。

從表現出來的症狀,血色一般有熱是深紅的,或者紫黑,質地黏稠。像崩漏,月經過多,這個出血裡,從辨證,血色深紅或紫黑黏稠。

治療方法

__清熱,固經止血。
固本、澄源、塞流三法並舉。

要採取三個方面,針對剛才說的三方面的一個結合。《內經》:「陰虛陽搏謂之崩。」就是陰血不足以後,陽熱太過,陰不足陽亢,那是造成血熱崩漏的一個基本的機理。

方解

龜板固本,益陰養血
白芍(炒)
黃芩(炒)澄源,清熱瀉火
黃柏(炒)
_椿根皮塞流,收澀
佐使香附疏通氣機,使全方涼而不鬱

陰虛為本,血熱為因,出血為標。這三者造成惡性循環。臨床上有些功能性子宮出血比較難治。特別有時控制可以,根治比較難。就這幾個方面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固本是考慮陰血的損傷,陰血不足是本。龜板芍藥是君藥。固本是根本的,用龜板芍藥,能益陰養血。這裡很多要炒,當然是有助於止血。能益陰養血是治本。

黃芩黃柏清熱瀉火,炒以後也能入血分,它是澄源。所謂澄源,就是說出血的原因是血熱,所以清血分熱,可以使出血原因得到消除。

椿根皮是收澀的,是塞流。塞流就是收斂止血,針對標。

這體現了固本、澄源、塞流三法並舉。

香附在這配伍,考慮到這方基本都是偏寒性的,涼血這類藥物,加上收澀的。容易使氣機鬱滯,而且最好止血不留瘀血,用少量香附,是全方涼而不鬱,而且疏通氣機。

固經丸治療血熱,出血,又是陰傷得這一類崩漏。總的治法要固本、澄源、塞流。

運用

辨證要點

(血熱證)血色深紅,甚或紫黑黏稠,舌紅,脈弦數。

隨證加減

陰虛甚者,加女貞子、旱蓮草;出血日久加龍骨、牡蠣、烏賊骨、茜草炭。

臨床用固經丸還有一些區別,這血熱造成的陰血不足,陰不制陽這種虛熱和肝鬱化火造成血熱,都可以導致這種結果,都可以引起出血,到後來往往兩種因素都有。所以在運用方面,清肝瀉火的,和涼血止血的藥,要根據他病程得的長短,經常發作,到後來實際上可以開始肝火,純實肝火較少,所以這方裡一般還增強涼血的藥物。病程長了,可以增加收澀。龍骨、牡蠣、烏賊骨、茜草炭都增加收色止血的作用。

固經丸和固衝湯之比較

都用於治療崩漏。月經過多,這是常用方。

 固衝湯固經丸
證型
以虛證為主
脾腎不能固攝
由於血熱傷陰,加重血熱,熱迫血妄行
陰虛、血熱、出血惡性循環
治法
補脾腎,加強固攝,和收澀止血相結合
收澀為主
固本、澄源、塞流三法並舉
漏下血質
清稀深紅,或紫黑黏稠
兼證
一組脾腎不足。
脾氣虛,腎精不足。

易黃湯 《傅青主女科》

教材裡最後一個固澀的方子,易黃湯。它和前面的完帶湯是一對。都是《傅青主女科》裡的名方。這方也反映了傅青主得一些的學術理論。實際上簡單的看,這個方就是一個腎虛,又有濕熱下注。

主證分析

腎虛濕熱帶下。
腎虛:帶下量多。
失熱帶下:帶下黏稠色黃,其氣腥穢,舌紅,苔黃膩。

易黃湯,從傅青主自己書裡講,他認為涉及到任脈,帶下是跟帶脈有關,但帶脈是聯絡很多方面的脈,就是說橫向環繞,縱向經脈它都維繫。帶脈和任脈關係密切。帶下量多,他認為不管是哪類帶下,都和任脈有關,任脈是正面縱向的,也出於胞宮,上達於口了,就像做氣功的,他要練到小周天,督脈從後向上,環繞到頭頂,和任脈在前面走,交會,口舔上頜,督脈任脈相通。傅青主傳說也是個武術家,對武術、氣功這類很通,他就說正常情況下,任脈向上,口中產生很多津液。道家把這個津液看作是華池之水。特別是練功時候化生口水會很多。《內經》裡說小口小口的嚥,指的是在氣功態狀況下。所以認為津液從任脈向下本身可以精華物質,任脈不是走水的,走氣血,特別血的,那這個津液可以化生為血,成為精血的來源。

如果任脈虧虛了,濕邪可以下流,在下焦可以鬱而化熱,或者下焦有火,他說,濕熱下注直接成為濕熱,他認為這種濕熱,不是光濕熱帶下,(易黃湯主要治療濕熱帶下),不能光清熱利濕止帶,還要補任脈。這是他自身理論的特點。

從臨床症狀來講,腎虛主要反應在失固,濕熱帶下黏稠色黃,其氣腥穢,這是帶下的特點。而且用易黃湯還是量比較多。量多是由於腎虛失固。他認為這裡反映的腎虛,主要是腎虛失固,對下焦。

如何理解“腎虛”

腎虛失固:“夫黃帶乃任脈之濕熱也。任脈本不能存水,濕氣安得而入化為黃帶乎?不知帶脈橫生,通於任脈,任脈直上,走於唇齒,唇齒之間,原有不斷之泉下貫於任脈以化精,使任脈無熱氣之繞,則口中之津液盡化為精,以入於腎矣。唯有熱邪存於下焦之間,而反化濕也。...此乃不從水火之化,而從濕化也。...單治脾何能痊乎!法宜補任脈之虛,而濟腎火之炎,則庶幾,方用易黃湯。”(《傅青主女科》)

不管是白帶黃帶,都和任脈有關。這是《傅青主女科》的一個特點。所以主治方劑還要跟那個醫家的理論特點有關。...盡管中醫學任脈的運行,有這個部位特點。但是這點,過去道家它作為一個練氣功時,口舔上頜,不主張吐掉那個唾液。要隨著呼吸調息,小小一口口規律性的嚥,認為是華池之水天上來,腎精所化,非常有營養的。以往傳統都這樣看。原有不斷之泉下貫於任脈以化精,這是化津液,本身是一種不斷之泉,下貫於任脈以化精,使任脈無熱氣之繞,..以入於腎。這和氣功家們說法一致的。如果下焦有熱的話,這個津液向下和熱相結就成為濕熱了。唯有熱邪存於下焦之間,而反化濕也。他說這不是正常的。不是從水火之化,而從濕化。那不是有用的津液,而成沒用的水濕。以往對濕熱,脾蘊濕的要清熱利濕,清熱化濕。往往對下是個利,對脾胃有個化。他說,單治脾何能痊乎!法宜補任脈之虛,而濟腎火之炎,這個指導思想來主治這個方。則庶幾,就是有希望了,方用易黃湯。

功用

固腎止帶,清熱袪濕。

方解

山藥補脾固腎,又能收澀
芡實補脾,固澀(強)
白果收澀止帶
黃柏(鹽水炒)清熱燥濕
車前子鹽水炒,清熱燥濕利濕

這方對藥物的功能他有特殊看法。對清熱利濕來講,燥濕利濕,一看很好理解,他用山藥、芡實。固腎,傅青主還認為,他還有其他醫案提過,山要擅長於補和澀,收澀。能夠補脾固腎,又能收澀。說它特別能夠用於補任脈。這個除了他講這個,我們在很多本草書裡不是這樣提了。後來包括張山雷這些,也提到山藥對任脈的一個作用。這是他個人一個經驗、體會。因為任主胞胎,衝為血海,從這個理論,和山藥常在固腎起這方面的治療作用。他就說它能補任脈。山藥和芡實,都有補脾作用,都能固澀,山藥比芡實補性多,收攝固澀少。芡實固澀力量強,補益力量小。但認為這兩個相配是常用於補任脈。能夠收澀止帶。這是他用藥的經驗。李時珍擅長用白果治帶下,認為它能固澀止帶。黃柏,車前子鹽水炒,入腎。清熱燥濕利濕,針對濕熱帶下。

易黃湯體現了一種補益,補腎固攝,收澀。補澀兼顧。補澀清利,說它四法兼備。補澀是以澀為主。清利、補澀相結合,又是補澀為主。這是易黃湯,雖然藥味少,就成為了治量濕熱帶下的一個常用方。臨床效果很好的。傅青主自己講,這個方不管黃帶、白帶,都能用。教你調整加味。

但相比完帶湯來講,應該說這個方主要用於濕熱帶下。這類方,我體會就從它的一個藥味來說,起到一種固澀補益,清利結合。你不一定完全摳它髂的跟任脈的關係。過去收完帶湯,易黃湯作附方,不太做正方。但臨床運用的時候,在婦科易黃湯的地位,臨床運用上並不亞於完帶湯。而且兩個體現出,一個偏濕熱的,一個有脾虛結合肝鬱的。兩個類型不同。這個運用實際上涉及到固腎。從帶下性質有濕熱的,這兩個應該都有。但是要是從產生這個方的理論來看,他那段基於補任脈的觀點,有時候不太好講。就是說中醫臟像學說講的這些理論當中,包括經絡學說的,已經沒有用這一部分,像過去道家的氣功理論方面的一些東西。實際上這是最早在《內經》,中醫和氣功是一家,西漢以後,有些獨立出來。所以後來的方書,逐漸把氣功的理論都附在醫書後面,不作為前頭的了。在《內經》時代,可以說氣功理論和實踐寫得很多。當時針灸和氣功不分的。《靈樞經》很多講針灸,有說針經。理面談了很多結合到氣功的特點。經氣循行這一感受很多從氣功來的。《素問》裡提到知人、聖人、賢人,氣功態的不同等級的反應。後來逐漸的醫家們把這個就寫到醫籍的後面。有些醫籍就不寫了。近代就更少了。而像傅青主這樣的醫家,他在那方面是很孰悉的。所以他結合在醫學裡頭,他的書裡寫到不少這一類的。有很多醫家你要看他的這個小生產式,他受影響較多的理論根源。如張景岳的《景岳全書》,他就是宋明理學的。理學就是道家和儒家的結合。所以他講《內經》的話,它產生一些治法這類,跟過去也有些變化不同的。所以這些都受一些哲學思想影響。朱丹溪“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他本身受道家影響很深,年輕時當了一些年的道士。有老道士生病了,下山去找醫生,可能慢性病,一邊治,一邊自己也學,最後形成了一代宗師。歷史上太多了。金元四大家,劉河間為什麼叫劉守真?守真是道家的名稱。受道家思想很濃。所以你看《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病機原病式》這些書裡,不但有道家理論,還有很多圖,很多都涉及到這個方面。有人統計過歷代的醫家,受哲學思想影響很重。過去說到華陀,現在認為有據可查,有這麼個人,著作沒有了。一說他都仙風道骨。他的五禽戲就受古代那個導引,方士傳下來的影響。葛洪本身是道家的,後來又成為道士,成為道教創始人。孫思邈又叫孫真人。'王冰叫啟玄子,啟玄子是道家名稱。這類的痕跡太多了。一直到上世紀第一年,也算前世紀最後一年,1900年,有人出了一本書,不厚,很不錯的。《讀醫隨筆》,周學海的。第一篇叫氣血精神論,第一段話,“道家稱精氣神為三寶,醫者從之”他強調整本書第一,“道者,醫之流也”。就是說,醫理源於道,傅青主的很多著作,反映了明顯的道家色彩。所以他講到上面的華池之水,可以怎麼化生津,它怎麼來補任脈,別的人的書,一看就不一樣。所以這類書,要知道他用藥的一些特點。他這些病的治療跟錢人的治法不同。取其長了。這是易黃湯。

[完/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