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學 55講 半夏厚朴湯

成都中醫藥大學 鄧中甲教授

上次討論了理氣劑行氣這一節的代表方劑,越鞠丸。還有一個治療胸痺的常用方,枳實薤白桂枝湯。

半夏厚朴湯 《金匱要略》 一類方

治療梅核氣的一個常用方。中醫對梅核氣的認識,當然有多類情況,這個方所主治的梅核氣的病機是痰氣互結。


痰氣互結
腸胃失於
__津液
凝聚成痰
痰氣相搏
逆於喉嚨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嚥不下
胸膈滿悶,咳嗽喘急,惡心嘔吐
苔白滑,脈弦或弦滑

從形成證候的原因,多和情志不遂有關。所以《金匱要略》上講,“婦人咽中如有炙癵,半夏厚朴湯主之”。情志不舒,導致肝氣鬱結,肝主一身的疏泄。我們說氣血津精神的疏通,都要賴肝的疏泄,才能保持正常。這樣由於肝疏泄失常,導致了肺胃可以失於宣降、和降。津液由於肝的疏泄失利,氣機鬱滯。導致津液的凝聚,津凝為痰,痰氣互結,隨著肺胃之氣的上逆,逆於咽喉。咽喉這個部位,相對屬於一種狹窄的地方,所以痰氣鬱結,隨氣機上逆,容易阻滯在這個地方。所以產生症狀,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嚥不下。咽喉有一種,《金匱要略》講如有炙癵,一種有形的東西阻滯。臨床上包括兩種情況:

  1. 慢性咽炎,本身有炎症,有滲出,有不同程度的水腫。這個感覺是有有形的。
  2. 無形的,痰氣互結屬於一種。自身一種自覺症狀,感覺。

怎麼知道痰氣互結呢?它伴隨有胸膈滿悶。有氣機阻滯,津凝為痰的特點。當然如果肺胃之氣上逆,失去和降,可以咳嗽喘急,惡心嘔吐。這是一個伴隨的兼證。而且用來表明它是屬於氣機失降以後肺胃產生的症狀。從佐證來講,舌苔的白滑,脈弦或弦滑,都是一種氣滯濕阻,氣機阻滯,痰濕阻滯的特點,這類證候的臨床表現,往往隨著精神狀況的改善,這症狀可以減輕,如果精神比較緊張,肝氣鬱結,情志不舒暢,它又會加重,有些病人他跟別人談話,自己心情舒暢,高興時候,你突然問他這個感覺,那一陣子他可以沒有。如果他一注意,有時候又有。有這個特點。所以從病積來看,它是一種表現在肺胃失和,痰氣互結,逆於咽喉,本質是氣滯津液凝聚,引起的肺胃失於和降。

在行氣這一節,是考慮到痰氣鬱結,痰氣鬱結引起肺胃不和,然後痰隨氣生,所以這個證候,需要行氣。但治法方面,還要結合降逆。前面在講到理氣劑開始的時候,曾經提到過,行氣和降氣往往是結合的。在證候當中反映出來,往往也相互影響。所以這個方藥行氣散結,和降逆化痰雙方結合,既有行氣又有降逆。通過化痰來散結,解除這梅核氣。

這張方也反映了很多的基本的配伍結構。這是治療梅核氣一個基礎方,在這方裡,君臣佐使的分析,歷來有兩個不同的看法,有的以半夏為君藥,也有提到以厚朴為君藥,認為行氣,應該厚朴為君藥。但是多數現在認為,半夏、厚朴可以合起來作君藥。所以我們也不一定統一作為哪一個。不同教材現在提法不一樣。嚴格講,半夏、厚朴聯合作君藥較好。這個表是過去一個表。

如果分開的說,半夏降逆袪痰,它能夠化痰,厚朴寬胸行氣,也有降逆作用。聯合起來就作為解除痰氣互結而上逆,配伍的基本結構。這個結構後世也經常用這種配伍基本結構。痰氣兼顧,行氣降逆兼顧。

茯苓、生薑主要是針對痰來,茯苓能健脾除濕,消除生痰之源。生薑既能制約半夏的烈性毒性。它也有散水作用,有助於袪痰。又有和胃降逆的作用。和半夏相配,也屬於胃氣上逆,常用的一種配伍組合。

蘇葉,它既能寬胸理氣,它既入氣分,也入血分。能理氣寬胸,疏通氣血。

君藥半夏降逆袪痰
厚朴寬胸行氣,降逆
佐藥茯苓健脾除濕,消除生痰之源
生薑制約半夏的烈性毒性,助袪痰,和胃降逆
蘇葉理氣寬胸,疏通氣血

半夏厚朴湯反映了以針對痰氣互結,化痰行氣來散結,同時有較好和胃降逆作用。對痰氣互結,痰氣上逆,逆於咽喉的梅核氣,歷來是一個常用方劑。有可以看作一個基礎方劑。

運用

辨證要點

咽中如有物阻,吞嚥不得,胸膈滿悶,苔白膩,脈弦滑有力。

“如”字反映了它不一定有實質的病理產物。因為痰氣互結,如果側重於氣的特點,又受情志的影響,可以時輕時重,反覆發作。如有物阻,感覺道一種吞嚥不得,吞不下,吐不出,胸膈滿悶,苔白膩,脈弦滑有力。氣滯證在臨床上,容易反映出來,關鍵從苔和脈象反映出它的濕阻,痰濕阻滯。

隨證加減

使用注意

氣鬱化火(熱像明顯),陰傷津虧者,不宜使用本方。畢竟這方偏溫燥。

我們上面討論的是治療痰氣互結的梅核氣的半夏厚朴湯,是一類方,是個很有名的方。

天台烏藥散 《醫學發明》 二類方

治療寒疝腹痛。但這個對寒疝腹痛,這個寒的來源有實有虛。但是寒疝有個特點,不管你正氣不虛也好,陽氣不虛也好,或者是陰寒內盛,寒從中生,自身又偏於陽虛的話,往往誘發多和外寒有關。所以很多醫家都反覆闡述,寒疝跟外邪引動這個機制。我們這裡要討論兩個方,一個天台烏藥散,一個暖肝煎。這兩個都是治療寒疝的常用方。這兩個方比較起來,從證候特點,天台烏藥散實證為主,而且它基本上外寒作用為主要的。所以它功用反映散寒止痛。體現外來之寒溫必兼散。而後面要講到的暖肝煎,它肝腎不足,肝腎陰寒,有這個基礎。旦發作往往也有外寒直中引發,但畢竟是暖肝煎是虛實夾雜。這是這兩個方證不同的地方。

天台烏藥散它是寒邪侵犯肝經,因為肝脈循少腹絡陰器,肝經寒凝氣滯,造成寒疝,以少腹疼痛,牽引睪丸為它特徵。這是天台烏藥散證的治寒疝的主證。舌像,舌淡苔白,脈沉遲也反映了寒證。這一點要了解這類寒疝,天台烏藥散證的發生都和外寒直中,阻滯肝經,造成肝經寒凝氣滯,它是這個病機的特點。

治法

散寒止痛,袪除外寒。

外寒雖然入裡,要用散寒的方法,同時配合肝經的氣滯,行氣疏肝止痛。

君藥烏藥溫散寒邪
臣藥小茴香增強烏藥的散寒止痛作用
良薑
木香行脾氣
青皮行肝氣
佐藥巴豆袪寒,制約川楝子的苦燥
檳榔下氣、破氣
川楝子性苦寒,防止溫燥太過

這從它的藥的一個分組,基本按照這個思路,這方裡以烏藥為君。烏藥是溫性的,它行氣,入肝經。能夠行氣疏肝,同時有較好的止痛作用。作用在肝經,在下焦為主。能溫散寒邪。小茴香和良薑,增強烏藥的散寒止痛作用。都能兼入肝經,或入肝經的藥物。木香、青皮擅長於行氣,木香側重行氣是脾氣為主,青皮可以行肝氣。結合起來,那是從兩脅到腹部到少腹。兩藥配合,行氣止痛作用範圍較廣。

佐藥,巴豆、川楝子作為一組。它的配伍意義與使用方法,是天台烏藥散這個方方解當中一個重點。用川楝子和巴豆炒,來去掉巴豆,這樣用巴豆的大辛大熱制約川楝子的苦寒,減少它的寒性。因為川楝子運用在這裡和檳榔相配,作為佐藥,增強木香、青皮、烏藥的行氣止痛。這個方的止痛力量很強。不僅用於寒疝,陰寒引起的包括脘腹、脅肋疼痛,它都有較好的止痛作用。巴豆的辛熱也能增強從烏藥到小茴香、高良薑的袪寒作用。它大辛大熱可以袪寒。川楝子他是苦寒的,在這裡既有去性取用特點,也能制約全方,防止溫燥太過。和巴豆合用之後,炒了去掉巴豆,巴豆的辛熱制約了川楝子一定的苦燥。這是巴豆、川楝子相配。檳榔的行氣是一種下氣、破氣,陰寒在下焦凝結,在全方偏溫的情況下,它這種下氣,增強行氣止痛力量。

從天台烏藥散的分析,很重要是一種散寒,溫散寒邪和行氣止痛相結合。選擇的行氣止痛藥多入肝經,多走下焦,針對少腹疼痛,寒疝腹痛,偏於實證,寒證的,這是個常用方。

運用

辨證要點

少腹痛引睪丸,舌淡苔白,脈沉弦。(反映出主證加佐證,佐證體現出實證、寒症的特點)

隨證加減

(睪丸)偏墜腫脹,(寒凝氣滯比較突出)加荔枝核,橘核。(溫肝散寒止痛)
寒甚,加肉桂、吳茱萸。(反映出疼痛劇烈手足逆冷,微寒。肉桂善溫下焦,吳茱萸走肝經,也能溫肝散寒。)

使用注意

濕熱下注的疝痛,不宜使用本方。(疝痛可有濕熱導致,該用行氣的方法,和清利濕熱相結合)

暖肝煎 《景岳全書》 二類方

這是張景岳《景岳全書》上的,這方也是二類方。

暖肝煎暖肝,除了溫之外,要注意它這個證候有一種肝腎不足,屬於肝腎不足,寒滯肝脈。

肝腎不足
陽氣、陰血
寒客肝脈 寒凝氣滯 睪丸冷痛
小腹疼痛→
疝氣疼痛→
畏寒喜暖→
舌淡苔白,脈沉弦

這裡就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比較天台烏藥散來講,一般天台烏藥散證正氣虧虛不明顯,這個暖肝煎證單是說它肝腎不足,反映了陽氣、陰血都不足。但是其中從暖肝煎證來說,以陽氣不足產生的陰寒,自身有陰寒內盛,這個基礎是主要的。所以陽氣、陰血雖然都不足,偏重於陽氣的不足為主。這樣本身的陽氣不足就有內寒,容易遭致外寒,又有外寒引動,所以張景岳強調這種寒疝一般都有外寒才引動。寒滯肝脈,內外之寒結合,造成寒凝氣滯,可以小腹疼痛,睪丸冷痛,這類由於有虛寒的特點,所以一般是喜溫畏寒。由於寒凝氣滯,所以疼痛,疝痛,疼痛發作也是比較重的。疼痛比較突出了。除了寒疝腹痛,可以依般的少腹冷痛,暖肝煎也可以用。舌淡苔白,脈沉弦反映出有寒證的一個基本特點。

這個方證實際上是虛實夾雜。從寒的特點,既有內寒的基礎,又有外寒的誘因,所以是虛實夾雜。而且這類證也容易反覆發作。

方解

溫補肝腎,行氣止痛。

在治療方面,這個方考慮到標本兼顧,一般肝腎不足有陰寒內盛的特點,它是個本。外寒引動,內外之寒相加,寒滯肝脈,氣機阻滯,疼痛這是個標,標本兼顧。所以這方裡用的藥,體現了有溫散和溫補相結合。陽氣陰血也是兼顧的。雖然說止痛力量比天台烏藥散小,但是對於這種長期反覆發作的,虛實夾雜的,有肝腎不足,又是寒滯肝脈的,暖肝煎照顧得比較全面。

君藥肉桂溫裡散寒(溫陽祛寒)
小茴香溫裡散寒(側重於散寒止痛)
臣藥1當歸溫補,養血活血
枸杞補肝腎陰血
臣藥2烏藥行氣散寒止痛(治寒疝常用)
沉香行氣止痛,溫下焦之寒
佐藥茯苓舒展津液
生薑舒展津液,散寒

當歸枸杞體現補,既有陽虛,又有陰血不足,當歸偏溫,養血活血,是個和血,也能止痛的藥。臣藥1和君藥配合,體現陰陽兼顧(特別肉桂補陽),而且溫補結合。考慮寒凝氣滯,津液會壅滯,用茯苓生薑,舒展津液,為佐藥。

暖肝煎全方溫補結合,又是陰陽雙補,所以能夠比較久服。比起天台烏藥散,這類寒疝反覆發作,它相對服用時間要長些。藥物總體上比較平和。因為它陰陽雙補,溫補結合。

運用

辨證要點

少腹疼痛,(寒疝腹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沉遲。(肝經陰寒而氣滯)

為了證明它辨證當中,它是屬於外寒內寒的結合,內寒是基礎,肝腎不足,畏寒喜暖這個特點,一般是內生之寒的基礎,基本表現。所以作為辨證要點。

隨證加減

寒甚加吳茱萸、乾薑、附子。
痛甚加香附、青皮、橘核。

暖肝煎要注意,整個結構上雖然溫補結合,但是如果有一些氣虛特點,或者陽虛比較嚴重,內在肝腎陰寒如果重,手足逆冷這類,還增加它的溫陽益氣作用。所以隨證加減裡強調寒甚,加附子、乾薑、吳萸。這方行氣力量也較緩和,氣滯重,表現在疼痛突出,加香附、青皮、橘核,都是能作用於肝經,而且行氣止痛力量確鑿的藥。

行氣的方,裡面只有越鞠丸,半夏厚朴湯是一類方。行氣力小,方子多一些。主治的針對性比較強。整個理氣劑都是這樣。為什麼理氣、治氣、調氣是個大法?實際上結合在後面的很多有關章節裡,都有行氣的治法,或者降氣治法,結合在其中。百病皆生於氣,那為什麼理氣劑還相對小,針對性比較強的一類方小方比較多?因為治法不僅僅理氣劑體現,其它方裡,比如說後面要講的理血劑,氣行血行,行氣活血,那行氣結合在理血劑裡面是很重要的。像祛痰劑,氣行則痰消,治痰要治氣。這也是一種基本治法。所以說理氣的方法是貫穿在相應的章節當中。將來我們後面一些對病理產物的方,祛濕、理血、化痰、消食,這些都結合了相應的行氣、降氣的方法。

第二節 降氣

蘇子降氣湯 《和劑局方》 一類方

降氣裡雖然方子不多,相對比例上,一類方、重點方多一些,降氣針對的部位,在概述的時候曾談到過,是以肺胃之氣為主。肺氣上氣的咳喘,胃氣上逆的噯氣、嘔吐、呃逆,這些方面的表現為主,所以各選了一些代表方或常用方。這些方劑實際上還是結合其他一些治法,而是以降氣比較突出而已。

上實(痰涎雍盛)肺失宣降胸膈滿悶,苔白滑降氣平喘
祛痰止咳
痰阻氣滯
下虛(腎陽不足)腎不納氣呼多吸少
水濕內停水溢肌膚,浮腫
失於溫養腰疼腳弱
舌苔白滑或白膩,脈弦滑

蘇子降氣湯是臨床治療上實下虛的常用方,從蘇子降氣湯證的病機分析看,可以把它畫分為兩個部分,一個上實,一個下虛。有的叫上盛下虛,或者上實下虛。一回事,這是兩方面,整個這個方反映了是在以上實為主的,也就是說這種咳喘一種發作期,很多反覆發作的慢性這種咳喘病證,在治療的時候,要根據它發作期和穩定期的不同,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蘇子降氣湯證是上盛,反映的是痰涎壅盛,而引氣蘇子降氣湯證這個證,往往由外邪誘發,所以它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表證,但應該說是用這方的時候,表證很少,或者已經不明顯了,它是以上盛,廢棄失於肅降,咳喘短氣痰多。痰阻氣滯導致胸膈滿悶,所以咳喘痰多,胸膈滿悶歸納起來,是上盛的基本特點。痰多,痰哪裡來呢?也是開始外邪引動了,內外相引,導致肺失肅降,那咳喘;痰往往是由平時就有陽氣不足,不能溫陽化氣,痰濕積聚,平素往往就有一定的陽氣不足,溫陽化氣乏力,濕聚成痰。等到有誘因,特別是外邪引動,那就反映咳喘加劇,痰多清稀。

蘇子降氣湯一般用於發作期,上實為主。下虛是考慮病人的一個體質,和它穩定期經常反映出來的。下虛反映是腎氣虛,腎陽虛。腎陽不足可以不能溫化。水濕得不到溫化,既能變成痰濁,也可能水泛肌膚成浮腫。因為水濕內停,陽氣不足,一有外邪,外邪引動內飲,也可以除了痰多清稀,也可以產生浮腫。但這個蘇子降氣湯證它是上實為主,下虛為輔,有可能出現浮腫,這不是必見症。腎陽、腎氣不足,反映了腎精也會不足。因為腎陽是內寓腎精之中,而這個腎精不足,化氣也就不足,腎精化為氣,腰疼腳弱反映出腎虛的一般見證。腎氣不足就呼多吸少,所以這個方的下虛,集中在呼多吸少,腰痛腳弱,這兩個症狀是主要的。

上實下虛比較起來,控制上實是當務之急,這個方說起來上下同病,上實下虛,治療是上下同治,標本兼顧。以治上為主,治標為主(輔)。這是對它的證候分析了。

作為辨證的佐證,舌苔白滑或白膩,脈弦滑,這都反映了既有寒邪,同時痰濕較重。所以整個方治療方面的特點,一個是降氣化痰相結合,一個是上下同治,以治上為主。

功用

降氣平喘,祛痰止咳

方解

蘇子降氣平喘,溫化寒痰止咳
半夏行氣化痰兼顧(寬胸)
厚朴
前胡降氣又化痰,助蘇子降氣化痰
肉桂溫陽化氣,溫腎納氣,暢通血行
當歸配合肉桂,治氣調血,防止氣病及血,潤燥
生薑藥引子,散表
蘇葉
大棗(薑棗)調氣血,和營衛
甘草補氣安中,調和藥性
一方有陳皮理氣化濕

針對寒痰壅肺造成的咳喘,這方的運用,咳喘往往以喘為主。蘇子是兩方面兼顧的。臣藥,半夏厚朴前胡。半夏厚朴是治療胸膈滿悶,寬胸的常用結構。

君臣藥之外,都是佐藥了。肉桂當歸是蘇子降氣湯方義分析的重點。肉桂在這裡,既能溫腎,針對下虛,溫腎能溫陽化氣,痰濕的形成和平素的陽氣不足,不能溫陽化氣,水濕停聚有關;同時肉桂還長於溫腎納氣,它呼多吸少,肉桂還能暢通血行,和當歸相配,體現治氣調血,這個方在這一點上很突出。也很受後世醫家的推崇。你不是光肺氣失降,像這種反覆發作,有宿積,本來有宿積,外寒引動的這類反覆發作,都是氣鬱、氣滯日久,氣滯日久很容易影響到由氣及血,就像現代醫學所講,你開始咳喘到後來逐漸由肺氣鬱滯,肺氣失降,到心血瘀阻,中醫說是氣病及血,一定程度上,我說是一定程度上,和現代醫學認識,由肺及心,很多肺源性心臟病,實際上在中醫是一種由氣及血的過程,治氣降氣,要調血和血。所以肉桂有一種溫心活血,溫經活血作用,和當歸相配,當然作用方面互相協同,體現整個方調氣又結合活血。治氣結合活血這個特點。肉桂在這方裡三個作用:(1)溫陽化氣,有助治痰濕,(2)溫腎納氣,針對呼多吸少,以及腎陽不足,(3)溫通血脈(和當歸合作)。

其他藥意義比較容易理解,肉桂當歸的配伍,此方中有特殊的意義,應是學習重點。《神農本草經》上說當歸治咳逆上氣,說它能治咳嗽。我們現在很少當歸直接用於咳嗽,實際上這個方在長期咳嗽,時間較長的咳嗽病人,防止他氣病及血,配當歸這個思路是很好的。加上它比較潤,這方裡半夏、厚朴,包括蘇子、肉桂,都偏於溫燥,用當歸既能養氣病治血,又較潤,有個潤燥作用。生薑配蘇葉,有散表作用,這類正往往外寒引動內飲,用一定生薑蘇葉可以散表,生薑還能制約半夏的烈性毒性,和半夏相配,又反映一些和胃降逆的特點。我們說過咳喘嚴重,肺氣上逆可以引起胃氣上逆,所以它降氣和和胃可以相結合。生薑和大棗相配,內可以調氣血,外可以和營衛,用甘草來保護胃氣。和大棗相配,有補氣安中的作用。補氣安中,調和藥性。

歷來蘇子降氣湯,方書裡很多都收它,後世很多加陳皮。加陳皮體現增加理氣化濕作用。現在一般蘇子降氣湯都用陳皮了。在宋代以後,有的方裡用陳皮,有的不用陳皮,是《醫方集解》把它固定下來,它正式有陳皮。後來出的很多書,基本上認為用蘇子降氣湯都加陳皮。陳皮的舒展氣機,化濕,它的特點,曾經前面我們講到過。

前面蘇子降氣湯主治證候和方義分析,歸納起來,它是一個降氣平喘,祛痰止咳為主的,治下虛是次要的。蘇子降氣湯是急則治標為主的。雖然標本兼顧,是急則治標為主的,治下虛力量是不足的。所以要知道它是治療一種痰飲,由外寒引動以後的發作期,而且自身又有腎陽不足的。腎氣不足的體質特點。

[完/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