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學 71 講

成都中醫藥大學 鄧中甲教授

三仁湯

上一節課討論了三仁湯的臨床應用。三仁湯現在在臨床上已經突破了在《溫病條辨》原著裡主治提到的溫病初起,或暑濕挾溫這個前提,現在在內傷雜病當中,也廣泛使用了三仁湯。這方面臨床報導很多,我個人覺得三仁湯具有它一定的優勢。它對濕邪,用三焦分消,同時暢通上、中、下氣機,符合三焦水道生理特點。所以在袪除水濕之邪的時候,它全方藥性平和,適合於服用時間較久,副作用較小。所以很多集病過程中產生水濕,因為慢性疾病不斷產生水濕過程當中,三仁湯在疏理水濕方面是比較適應的。

這裡我舉一些內傷砸並當中,一些比較靈活運用三仁湯,和習慣上傳統主治有一定差別的地方。舉一些病案:

  1. 我們在用三仁湯治療外感疾病傷濕的過程當中,偶然發現就是它對一些五官,有筋肉瞤動這類特點的,有緩解作用。水濕浸漬在筋肉,由於引起或者身上肌肉跳動,或者比如說我們眨眼睛。我記得在帶研究生臨床實習的時候,有一個農村的女孩感冒了。來看病看的是感冒,當時年輕醫生先給她檢查,檢查完到我這辨證論治,當時用的三仁湯,開了兩劑藥,因為臨時發病是感冒,母親給她抓了一付藥,吃後過兩天,她母親又帶她來,來了一般我們都是研究生,年輕醫生,先接診檢察。她來的目的,說要查上次那個方,還想抓一付吃,說上次只吃了一付,方藥房收走了。問她現在怎麼樣?她說感冒好了,我還想吃一付那個藥。感冒好了,為什麼要吃?她說小孩子一兩個月,一直眼睛有點水汪汪特別眨眼睛,好像他們覺得是個壞習慣,結果吃了這個藥以後,她家裡覺得不知不覺感冒好了,眼睛也不眨了。經她這樣一提示,我們一位研究生想起上次檢查的時候,覺得這孩子怎麼老是眨眼睛,因為當時主要是考慮感冒,研究生一看,果然她的眼睛不眨了,因為當時大家也都覺得這小孩子眼睛眨得很厲害,連續的眨眼睛。後來大家對這個現象很感興趣,怎麼吃了三仁湯感冒好了,眨眼睛也好了。所以當時我們討論,認為水濕浸漬筋肉,眨眼睛也是水濕浸漬筋肉造成的現象。就像真武湯證裡,張仲景講的筋惕肉瞤真武湯證是陽虛水濕不化,水濕浸漬在筋肉,造成筋肉跳動。《傷寒論》裡講,筋惕肉瞤,那水濕浸漬在眼部,眼皮,它也可以產生這種眨眼睛。類似於發生筋惕肉瞤這個特點。用三仁湯它來祛除水濕,這個方利濕力量很強,而且它還能夠疏通三焦氣機。三焦分消,宣暢三焦氣機。所以同時也就治好了眨眼睛的這個病。

    大家後來當然在基層一帶,進行治療的時候,和基層醫生談到這個,遇到這類病人,他們試驗用三仁湯,也有作用。所以這啟發我們,不同的病,異病同治,關鍵在抓住病機。它屬於水濕為患,水濕浸漬筋肉,三仁湯有一定的作用。

  2. 另外你比如說對於精神病,中醫往往認為和痰有關。所以精神病中間,我前面有些方曾經提到過,精神病兩大類,(1)痰迷心竅,(2)痰火擾心。就有偏寒偏熱不同。痰火擾心型的,用瀉火逐痰的方法,是一種峻治的範圍。痰迷心竅,滌痰,包括滌痰湯這一類,那也是用比較強有力的方法滌痰開竅。有一些精神性疾患,它並不是反映的症狀非常劇烈。病程進展比較緩慢。呈現出一種時輕時重、時好時壞。那這種疾病,它和體內的痰濕較重有一定的關係。當然還綜合有其他因素。

    我們遇到一例病人,這個病人他是相當於中醫所說的癡巔,巔證。就對事物反應較慢。發作有的時候精神就不太清楚,他來看病時,家裡人帶來坐在那裡,你不喊他,他不坐下。坐下以後應該離開了,你不跟他講,他不會起來。所以神情比較呆滯。是一個30歲左右的男性。同時,他其他症狀,據家裡人反映,平時有一些氣虛的表現。乏力、納差、精神萎靡,還有一個特殊症狀,他每次小便的時候,覺得沒有力氣,小便要時間很長,小便不大通利,所以當時我們根據全身整體辨證,是用補中益氣湯來調整。但是配了個三仁湯。這個實際上既在益其升舉之本,又考慮水濕壅滯,用三仁湯也比較平和。能夠平和的祛除水濕。用這個方以後,逐漸的整體的,因服用時間較長,整體的氣虛狀況得到改善,精神慢慢好轉,而且小便逐漸通暢,將近半年的治療,基本恢復正常。這是個銀行工作人員,基本恢復正常。

    所以三仁湯可以用來通過滲利水濕,來治療一些比較奇怪的病。

  3. 另外像消化系統的一些腫瘤,消化系統的腫瘤通過做化療,化療以後,化療的反應往往集中反應在兩個方面,(1)傷氣傷陰,尤其是傷陰,(2)病理產物的產生。因為體內正氣虧虛了。排除病理產物的能力降低了。可以相應產生痰濕、瘀毒這一類病理產物。尤其在消化系統,產生氣陰兩傷,特別陰虛有挾濕這種情況,在放療以後這種病例很多。我們往往配包括像增液湯,生脈散,這類扶正的方劑,跟三仁湯這些聯合使用。當然有些還結合,有的根據不同病例,包括一些肝癌化療以後用支持療法,中西醫結合,用中醫來支持。用柴芍六君配三仁湯。病情發展中有的階段,可以用剛才說的生脈散、增液湯,這些配三仁湯。像肺癌這些病人,我們也用像百合固金養陰清熱,和生脈散結合軟堅散結的藥,來配合三仁湯這樣使用。這樣觀察發現,病人可以改善由化療所造成的一些破壞,每次化療以後服用這個,能夠逐漸的加速他的恢復,為下一次化療創造條件。

所以三仁湯在內傷雜病當中的運用,也非常廣泛。這是一張很好的一個常用方劑。

甘露消毒丹

主治證候

濕熱。我們教材上濕溫時疫,邪在氣分。濕熱並重證。也就是濕溫病當中,病邪在氣分。有濕熱並重的特點。

甘露消毒丹和三仁湯比較,病機方面,第一個大的差別,它是濕熱並重,不像三仁湯是濕重於熱,它是濕熱並重。另外臨床表現,甘露消毒丹的主治,涉及範圍很寬,邪在氣分,氣分很廣義,所以從教材主治的項目裡,可以看到濕熱以中焦為病變中心,涉及到上下內外,熏蒸上下內外。從體表來講,濕熱交蒸,可以出現發熱、肢酸、倦怠,這都是濕困,濕邪阻滯裹結經絡,濕邪困阻陽氣,造成發熱、肢酸、倦怠,濕邪,濕熱交蒸,中焦為病變中心,胸悶腹脹,濕熱要熏蒸四旁,熏蒸肝膽也可能發生身目發黃,就是同時產生黃疸。甘露消毒丹它的病機是濕熱並重。有一組熱毒上壅的表現。熱毒上壅表現,咽喉,兩頤可以腫痛,明顯有口渴,這些和三仁湯證差別很大。三仁湯證它雖然上焦濕熱,它濕重於熱,沒有一組上部熱毒症狀。甘露消毒丹證有明顯的上部熱毒症狀,同時還有濕熱下注的表現。濕熱下注,小便短赤,泄瀉,淋濁這些是下部濕熱,從舌像、脈像,苔白,或者厚膩,或者乾黃。這根據它熱的程度反應不同。但熱像比較明顯。脈濡數,滑數,都反應了濕熱。熱像明顯的表現。

所以甘露消毒丹和三仁湯這兩個方,一個是屬於濕重於熱,一個屬於濕熱並重。當然也有一些參考書或者地區教材裡,把甘露消毒丹的病機談到熱重於濕,也有這樣提法。但普遍性的提法是濕熱並重。對它主治證候的把握,可以說從內濕熱阻滯氣機,到外影響濕熱交蒸反映在體表,發熱、肢酸、倦怠;以及濕熱上壅,濕熱下注,上下反應非常廣泛,症狀反應非常廣泛。這也使得甘露消毒丹使用面很寬。應用的面較為,適於濕熱並重證,它的適用面很寬。

功用

利濕化濁,清熱解毒相結合。

這裡仍然體現一種三焦分消的方法。利濕(清熱利濕)這個治法名詞,它是針對濕熱下注。也就是從下焦排出濕熱,化濁,芳化。芳香化濕是作用於中焦常用的祛濕方法。清熱解毒,針對了甘露消毒丹證,有一組上焦熱毒上壅的表現。所以它治法利濕化濁,清熱解毒,體現了上中下三焦分消這種治法。

方解1

滑石利水,下利濕熱
茵陳利水,下利濕熱
黃芩清熱解毒燥濕
石菖蒲芳香化濕/td>
藿香
白豆蔻
木通增強滑石、茵陳的清熱利濕
連翹作用於上部,都能清熱解毒,散結利咽喉
射干
薄荷
貝母

甘露消毒丹君臣佐使的安排,一班有兩種分析方法。第一種分析方法,按照功效結合藥量這樣來安排,所以滑石、茵陳、黃芩,是原方裡邊用量最大的三味藥。根據君藥往往是在常用量範圍內用量較大的藥這點來看,滑石、茵陳、黃芩為君藥。而這個方利水力量還是比較強的,用了滑石、茵陳。後面還有木通協助起到清熱利濕作用,使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黃芩是針對熱毒上壅的,黃芩作用於上焦,能清熱解毒,又能清熱燥濕,這三味藥在全方裡用量偏大,相比是用量偏大的。作為君藥,上清熱毒,下利濕熱。

臣藥,石菖蒲、藿香、白豆蔻,這三味藥都有芳香特點,長於芳香化濕。芳香化濕作用於中焦。剩下的藥物,都是作為佐藥。其中木通是增強滑石、茵陳的清熱利濕作用。連翹、射干、薄荷、貝母這四味藥,共同特點,它都作用於上部,都能清熱解毒,散結利咽喉。配合黃芩解決上焦熱毒壅滯的問題。所以全方也體現出三焦分消。這是甘露消毒丹的方義分析。結合用量特點。安排君臣佐使的基本結構情況。

但這種方解,歷來還有一類安排方式,這個方式就比較簡明扼要,是根據功效的分類來的。由於這張方強調的是濕熱並重,甚至於由於強調這個方熱毒比較突出,熱重於濕,而且用的藥味來講,有五味藥都集中在治療上焦熱毒,黃芩、連翹、射干、薄荷、貝母,共同的來說都能清熱解毒,能夠清熱散結,針對上焦兩頤、咽喉這些腫痛,也就是熱毒上壅這個特點。這在治濕熱方當中,這一點這個方比較突出。所以把它做為治上作為主藥了。第二個部分是治下焦的。滑石茵陳木通,三味藥都是清熱利水的,清利濕熱的。那就是上部清解熱毒,下部清利濕熱。是全方的上下兩方面的一個針對性的治法。中焦呢,菖蒲、藿香、白豆蔻,那是用來芳香化濕,針對中焦濕邪。整個是三焦分消。但是藥組來說這樣層次比較清楚。這也是一個傳統用來對甘露消毒丹方義分析得一種方法。這兩類方法我們覺得各有特點。一般來說是以第二種方法使用得更多一點。

運用

辨證要點

身熱、肢酸、口渴、尿赤,或咽痛身黃,舌苔白膩或黃,(這裡一個是強調熱,熱較重,它是濕熱並重的,而且它反映出濕熱病邪,居中央,熏蒸四旁,以中焦為病變中心,上蒸下注,產生的範圍很寬,所以身熱、肢酸、咽痛、身黃等等)。

隨證加減

因為從主治看,涉及範圍較廣,臨床加減方面還要靈活運用。從常見的比如說

使用注意

這個濕熱病邪如果進入營分,那現在甘露消毒丹,原方用於濕熱在氣分,進入營分就會產生神志方面的症狀,心神病變,熱入心營,就會有一定的神昏譫語,舌不但是可以舌紅,可以發展到舌絳。到營分這個方就不宜使用了。營分不但熱毒重,化燥傷陰,容易化燥傷陰,不是甘露消毒丹所適用的了。

甘露消毒丹也是個常用方,由於他這個濕熱上蒸下注,可以涉及到很多方面,在臨床上可以說用在臨床各科。我們過去遇到這樣的病例。我們學生在畢業實習的時候,醫組的同學在四川宜賓實習,宜賓中醫院過去的老院長,他非常擅長於用甘露消毒丹。因為宜賓地區,特別實習在八月份,濕熱非常重。所以他甘露消毒丹由於用得多,我們同學們暑天去實習,大家有的給他計算,一天百分之六七十的方,都是甘露消毒丹為基礎在用。用得效果也很好。開個玩笑,喊他甘消醫生。有一次同學們跟他治療顏面神經麻痺,我們前面講到大秦艽湯,講到牽正散的時候,也講到過顏面神經麻痺的治療。顏面神經麻痺,面癱,他用甘露消毒丹來治療。治療效果很好。後來這兩例病人,治好以後,同學們說該總結一下,寫個臨床報導。因為大家覺得用甘露消毒丹來治療,這個思路,和大秦艽湯,牽正散都是從祛風的角度出發的,是不同的。這是從濕熱角度。當時就寫了個稿子給某個中醫雜誌社去投稿。那個時候是八十年代初,臨床報導裡面覺得這個病案寫得也很不錯,雜誌社編輯回了個信來,你們能不能在理論上把它說明一下。就是引用一些中醫理論方面說得清的,否則光是治療,還要有個理論依據呀!怎麼治療濕熱的方來治療面癱呢?他們找到我,我說這個東西嘛,濕熱引起面癱,或者面癱屬於濕熱為主的這種病機來說,它的特點,我說為什麼《黃帝內經》裡提到,“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這不就是在涉及到一個可以用在面癱解釋這個方面,後來就把這一段經文為基礎,寫了一個理論方面的解釋。於是這個文章就發表了。

這個例子也就說明,甘露消毒丹再運用在雜病方面,有很寬廣的範圍,可以用得很靈活。而且甘露消毒丹用在腸傷寒也很好,我們遇到過病人,出汗,由於濕熱交蒸,產生的汗是油汗一樣,掛在腦門上不往下掉,當地醫生用包括銀翹,白虎,因為燒很高,39度,有時接近40度,銀翹,白虎這些降不下來,後來根據汗的特點,我們改用甘露消毒丹,用甘露消毒丹兩劑,很快燒就退下來了,汗也基本停止了。

甘露消毒丹用於,也是個常用的。所以在臨床使用甘露消毒丹,只要病機符合,異病同治,這類的報導病案是很多的。這是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和三仁湯比較

甘露消毒丹和三仁湯是屬於邪在氣分的,一對很有名的方劑。

三仁湯甘露消毒丹
相同點邪在氣分,都屬於感受濕熱病邪,濕溫病
區別濕重於熱
熱毒基本不明顯,倒是有濕邪侵襲氣分,從肌表上焦為主
濕熱並重
濕熱熏蒸由裡達外,從上到下,範圍很廣(相對較廣)
治法宣暢氣機,三焦分消上清熱解毒,下清利濕熱,中焦芳化濕邪
藥力是比較強的

臨床常用方。從病機來說,都屬於感受濕熱病邪,濕溫病。這兩者是濕溫病,邪侵犯的不同階段,和性質得濕熱比重不同,有它們一個區別。甘露消毒丹和三仁湯比較,這也是清熱祛濕劑這一節學習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

連朴飲 《霍亂論》二類方

連朴飲和我們前面學到的治療濕熱方不同,前面治療濕熱的方,應該說絕大多數都是清熱利濕,在治法中體現得非常突出,這個方是以清熱燥濕為主。

主治(病機)

濕熱,濕熱並重。病位拄要在中焦。濕熱並重蘊伏在中焦引起的霍亂。這種霍亂,中醫所說的霍亂就是痛瀉交作。那就是濕熱蘊伏在中焦之後,引起中焦氣機升降失常。這樣胃氣不降則嘔吐,脾氣不升則泄瀉,這就形成霍亂。當然濕阻中焦為主,濕熱阻滯中焦為主,也會影響到其他方面。比如一定程度的引起下注,可以小便短赤。濕熱之邪蘊伏在中焦,熱擾心神可以心煩燥擾。因為它濕熱並重。舌像脈像,舌苔黃膩,脈是滑數的。也使濕熱的一種表現,一個徵兆。

連朴飲以濕熱蘊伏中焦,引起的氣機升降失常,以嘔吐泄瀉為主症的,這個方歷來是嘔吐,治療嘔吐比較突出,相比,嘔吐泄瀉,治療嘔吐比較突出,用於泄瀉它往往要進行加味。

功用

清熱化濕,理氣和中。(中也就是脾胃,特別和胃降逆止嘔吐。)清熱化濕為主,包括中焦芳化苦燥,清熱化濕,清熱燥濕,以這個為主。同時結合理氣。

方解

黃連清熱燥濕,擅長用於中焦
厚朴苦溫燥濕,也有一點芳香化濕作用
菖蒲增強黃連厚朴的化濕
半夏燥濕,又和胃降逆
佐1梔子清熱利水(利濕)
淡豆豉開宣胸中氣機鬱滯
佐2蘆根清熱生津,和胃止嘔

黃連厚朴聯合做君,這是寒溫並用。體現出它是燥濕化濕為主的。黃連厚朴本身燥濕,又能夠和胃,和胃降逆止嘔吐。這方佐藥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梔子和淡豆豉,梔子能夠清熱利水,有一定的利濕作用,但全方還是芳化苦燥為主的。梔子能清熱利水,清熱能增強黃連的清熱作用。它的利水針對濕熱,淡豆豉能開宣胸中氣機的鬱滯,濕熱阻滯,比如可以有心煩,躁擾,梔子和淡豆豉相配,實際上《傷寒論》上面就有梔子豉湯,梔子豉湯這類一個小的配伍結構,既能夠清泄鬱熱,又能夠開宣鬱結,當然還能夠利濕,用一點蘆根,蘆根在這個方裡,起到清熱,它有清熱生津,因為濕熱之邪要耗傷津液,蘆根有清熱生津作用。蘆根能夠和胃止嘔,在連朴飲裡,整個來說就是清熱燥濕化濕為主的。結合了和胃降逆止嘔。所以它擅長於濕熱蘊伏中焦,所致的胃氣上逆的嘔吐。當然做為濕熱蘊伏中焦,氣機升降失常,嘔吐泄瀉這個霍亂,原來主治,這個方出在《霍亂論》,它也能夠主治濕熱霍亂。但臨床使用往往以吐為主。

運用

辨證要點

吐瀉,煩悶,熱擾心胸,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

吐瀉,這是最基本常用的主症,煩悶,熱擾心胸,煩悶,黃連可以清心,梔子豉湯可以治療心煩懊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都是濕熱下注,它全有濕熱特點。這是它辨證要點,使用基本依據。

隨證加減

當歸拈痛湯

連朴飲是二類方,當歸拈痛湯也是二類方。這些方作為臨床一些常用方。我們作一些重點提示。

病機

當歸拈痛湯它治療的濕熱,相比前面這些方特殊一點,它主治證候的病機分析,病機是濕熱相搏,實際上就是濕熱內蘊,外受風邪這個證。這裡不是風寒,風邪。從他的病理過程來看,有兩種可能性,一個本身體內有濕熱內蘊,同時又外來感受風邪,這樣濕熱風邪相結合,造成風濕熱合而為患,但是其中濕邪比較突出。它的特點濕邪比較突出。也有一種可能感受是風濕,風濕鬱久化熱,鬱而化熱了。而且濕邪比較突出。這個方子收在祛濕劑。濕比較突出,這是特點。所以不管是哪種情況,都是造成了風濕熱合而為患,以濕邪偏重。這是病機上一個總的特點。

在證候反映方面,它主治分為兩個主要部分,一個部分不管哪個原因來,是風濕熱相合為患,那風濕熱邪它一個是阻滯經絡,這是它證候反應一個重要方面,可以說主要方面了。反映風濕熱邪阻滯在經絡。產生裹結經絡,不通則痛,肩背沉重,遍身肢節煩痛,因為濕熱疼痛,有濕熱可以產生一種煩疼,肩背沉重,遍身肢節煩痛。這裡要說明臨床經常還有,有些骨節不但沉重煩痛,還會腫脹,特別是濕熱濕重,可以有腫脹。腫脹局部發熱。這是風濕熱邪留滯在經絡的一個表現。這是主治證候當中主要的部分。

主治證候當中,當歸拈痛湯還常用於可以表現於濕熱下注,濕熱下注引起濕熱腳氣,腫脹疼痛,下部腫脹疼痛,腳氣可以生瘡,這是濕熱下住的表現。舌苔一般白膩或者微黃,脈弦數。因為整個風濕熱當中濕較重,熱,有一定的熱,但是不是很重,舌可以白膩或者微黃,脈可以有濕熱的弦數。

功用

利濕清熱,祛風止痛。

也就是說,針對了濕熱,風邪挾濕熱這個特點,兩相兼顧,表裡同治。

方解

羌活發散風,散方祛邪,治骨節疼痛
茵陳清熱利濕
臣1豬苓增強茵陳的清熱利水
澤瀉
臣2黃芩苦寒,清熱燥濕
苦參苦寒,清熱燥濕,利小便滲濕,治療腳氣生瘡
臣3防風升散,常配伍羌活,增強祛風滲濕止痛
升麻升散,有助於祛邪,清熱解毒
葛根解肌透邪
佐1白朮燥濕、健脾
蒼朮
佐2人參益氣
當歸養血
佐3知母幫助清熱,滋陰
使甘草調和諸藥

君藥羌活茵陳剛好,羌活針對了風邪,茵陳針對了風熱,羌活發散風邪是強有力的。同時羌活又能治骨節疼痛,治一身之傷於風濕的疼痛。祛風除濕力量很強,止痛很好。所以針對了肢節疼痛。茵陳清熱利濕,對於這種風邪兼挾濕熱,特別兼有濕熱下注的很合拍了。這兩味作為君藥。

當歸拈痛湯配伍的藥物較多,大體分為這樣一些,一個組一個組來討論。臣藥有三組,豬苓、澤瀉是增強茵陳的清熱利水作用。清利,使濕熱從小便排出。黃芩苦參共同特點是苦寒的,能清熱燥濕,苦參還有一定的利小便滲濕作用,而且苦參也善於治療腳氣生瘡這些皮膚方面的問題。第三組,防風升麻葛根,共同特點都有升散作用。防風常常和羌活相配。增加它祛風滲濕止痛作用。針對外受風邪,同時兼有濕熱,挾濕了,是比較恰當的。升麻能夠升散,有助於祛邪,本身又有清熱解毒作用。和葛根相配,葛根也能解肌透邪,和升麻相配既能透邪,又使得全方和滲利之品,淡滲之品相結合,降中有升,不至於造成降之太過,這是這三組的臣藥。防風升麻葛根總的來講,是協助羌活的。豬苓、澤瀉、黃芩、苦參分別從利濕、燥濕方面增強茵陳的祛除濕熱作用。

佐藥裡也有三組。白朮和蒼朮。這兩個蒼白朮聯用呢,除了增加燥濕的力量以外,很重要的考慮─健脾,有就是扶正。之所以這個病人表裡都有濕,濕邪比較突出,往往是脾不運濕造成。同時濕重之後,哪怕是外濕,也可以濕困,入裡濕困脾胃,內外之濕可以互相引動,所以在這裡用白朮、蒼朮健脾燥濕。同時健脾可以治本。濕熱之邪蘊伏於人體也可以傷人正氣,所以配伍人參、當歸,益氣養血。是考慮到防止有濕熱病邪傷氣傷血。知母在這裡既能幫助清熱,同時也有滋陰作用。也考慮濕熱有一個陰,陰液有一定的影響。

全方15個藥,用量比較大。照顧方面比較多。但是這個方在治療痺症,肢節疼痛,痺症方面,開了獨特的一條新路,一種構思。這在其他風濕痺症方劑當中,它有自己的特色。臨床有很多人很喜歡用這個方,外來風邪,風濕之邪鬱而化熱,或者本身濕熱之體,又感受風邪,可以起倒表裡同治,同時標本兼顧,又能祛邪,又能扶正,考慮比較全面的。所以從六版教材以後,這個方都收到教材裡。

配伍特點

發散風濕和利濕清熱相配,發散風濕治表,和清熱利濕治內相結合。體現表裡同治。苦燥滲利是祛濕,苦燥滲利和補氣養血相結合,苦燥滲利這是方中力量較強,同時酌以補氣養血,使它標本兼顧,能使它祛邪不傷正。這是當歸拈痛湯裡考慮的兩個方面。也就是說它配伍當中的兩個很鮮明的特點。

臨床運用

辨證要點

肢節沉重疼痛,也就是說這個方也常用於痺症,外來風邪引發痺症,但是舌苔白膩微黃,也就是說風濕又化熱,風濕熱這個特點。

隨證加減

[完/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