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第十講 陰陽應像大論

北京中醫藥大學
王洪圖教授


《陰陽應像大論》這個陰陽五行與天地人相應那一段,我們上一節課講道了[臨證指要]部分,[臨證指要]部分我還可以再補充兩個個人的治驗。也就是說在本段裡面,所討論的一些問題,我們在讀的時候,看來好像它就是泛泛的說,把所有的事情反正它都按五行歸類。歸類下來就算了。其實這個類還不是隨便類的,我們作為醫生,在臨床上,還有時候真能見得到最一類的東西。所以這個它分類的方法,還是有實踐根據。不是說把什麼歸成類就完了。不是那麼簡單。

我現在先舉兩個例子,就說五聲,肝在聲為呼,心在聲為笑,脾在聲為歌,肺在聲為哭,腎在聲為為呻,呻吟的呻,就這個五聲,臨床上確有這種現象。在一般的辨證的基礎上,看到病情的一些什麼表現,你還真應該考慮到它是屬於哪一臟的問題?

我想給各位舉兩個病例。一個是“肝在聲為呼”的病例。這是本人治療的病例,一位婦女,61歲,我看病那一年是比較早了,是1990年9月5日,在北京中醫藥大學的門診部看的,十多年前了。這位61歲的女士,她多年來,每遇陰雨天,或者受精神刺激而惱怒,陰天下雨,或者生氣不高興,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心煩噯氣,心裡煩躁,打飽嗝,她不是吃飽了那個噯氣,她是情緒不好的噯氣,再有呢,睡眠即做惡夢,高聲呼喊,這種情況下,只要睡著了就做惡夢,就高聲呼喊,呼喊的聲音很大,家裡人也就沒法睡覺。因為她半夜三更的呼喊叫起來了,挺嚇人的。然後她胸中憋悶,白天就困倦,精神不振,夜裡頭睡覺做惡夢呼喊。大便調,脈象弦數,舌暗紅,苔薄白膩。女兒陪著來看病。看什麼病?就看這個病。陰天下雨,一受點情緒不好了,夜裡就叫起來。叫得自己也睡不好覺,叫得家人也不能睡,這是1990年9月5日,在北京的和平街北口北三環東路,來看病。當然辨證是肝膽氣鬱,因為肝在聲為呼嘛,她一有情緒不好,她就鬱悶,夜裡就呼喊,這不正好是肝膽氣鬱?再加上濕邪困阻,還有濕邪困阻;不然的話,沒人氣她,她陰天下雨她也這樣。所以肝膽氣鬱還有濕邪困阻,證候應該是這樣的。不單是七情的問題,也還有自然界環境對她的影響。她體內有濕邪困阻,所以外面環境一潮濕,陰天下雨就使得氣機阻滯更嚴重。鑑於辨證屬於肝膽氣鬱濕邪困阻,所以治療方法用的是疏泄肝膽。疏泄肝膽,兼化濕濁。

下面開個方子。柴胡 8 克,炒梔子 10 克, 鬱金 10 克,黃芩 12 克, 丹皮 12 克,赤芍 12 克,草果 10 克, 厚朴 8 克,這是燥濕的,檳榔 10克,知母 10克, 石蒼蒲15克, 羌、獨活各6克,生甘草 6克。

五劑,每天吃一付,吃這藥的時候應該忌辛辣油膩生冷,因為她本身就是濕邪困阻,再吃油膩吃生冷,濕邪就很難化開。所以有濕邪困阻這個症狀。再有呢,她本來肝膽就氣鬱,再吃辛辣,本身這個病人舌質還紅,脈還弦數,你再吃辛辣,那更助熱,所以要忌口,忌辛辣油膩生冷。開了這樣五付藥。

等到9月12日,這不是9月5日看的病,一禮拜來一共吃了五付藥。說是上週六,也就是那一年的9月8日,正好吃了三付藥了,下雨,又有胸悶。吃三付藥之後,又趕上下雨有胸悶,但是症狀比較輕,夜裡睡眠也沒有呼喊,再看舌質的時候,舌質略暗,苔薄白。

再以前方加減,開個什麼方子?開個柴芩溫膽湯。加了前胡、防風、葛根。柴芩溫膽湯,陳皮、半夏、茯苓、甘草。這是用的枳殼、竹茹。加了羌活、防風、葛根。又開了這麼一個方子,開了六付。

吃了那六付以後,就再也沒犯病。就是說再陰天下雨,乃至情緒不好,夜裡不至於做惡夢就呼喊了。就算治好了。為什麼治好了?這個病人以後她又看別的病,看牙痛來過,過多少天之後,能夠北京的秋季雨也不少的,沒有再呼喊了。但是我還有別的病例,就是一到夜裡睡覺就高聲呼叫。也治過這類的其他的病例。都是用疏肝的方法治好的。那麼說明什麼呢?肝在聲為呼。不一定就是生氣了,高呼屬於肝,那個病態的時候呼,也應該考慮是肝的問題。

再有一個病例,是在聲為歌的問題。這不是咱們講了那個脾,脾在聲為歌,就是唱歌。我那天上課也說了,說大家學習一天很勞累,工作一天很勞累,思考了怕傷脾了,那麼下班之後,下課之後唱唱歌,咱們不為練嗓子,咱們為疏疏脾氣還是可以的。脾在聲為歌,醒脾。免得思傷脾,可以。但是那天我也說了,如果是有事沒事都唱歌,那恐怕就是問題了。坐在這裡聽課,大家聽得挺好的,有人在後邊哼哼的唱起來了。這不是問題嗎?大家也看過這種人,穿得披頭散髮,衣服也不知道穿好,走著哼哼的唱,高聲的唱,高聲的唱,不管有人沒人就唱起來了。那是問題。當然就唱歌這一項來說,問題在哪?問題是在脾。當然,如果真的是精神病了,他有的時候不單是唱歌,還有些其他的問題。那應該考慮到在哪一臟。但是就唱歌這一項來說,它真是在脾。

我舉這樣一個病例。有一個17歲的女孩子,診斷清楚了,就是青春期的精神分裂。除了其他一些症狀之外,很有一個特點的症狀就是不理人。門也關上,窗戶也關上,這倒象陽明有熱的現象,就像陽明胃經有熱的現象,閉戶塞牖而處,把窗戶,門都堵上,自己呆著,呆著還不算,高聲唱,低聲唱,反正就是不停的唱歌,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症狀,比如說見到異性就有興趣。青春期,還有些幻觸,有些幻聽,我按一般的方法給她治,比如說清熱化痰,治了有一點效,效果不太好,吃了一禮拜的藥,效果不太好,又來複診,又來複診,這姑娘自己說,說我老想唱歌,這回提醒了,因為我在看病當初得時候,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就開一般的方子,清熱化痰等等,有些效果,但不是太理想,而且這病人自己說了老想唱歌,本來就知道這一項,她媽媽講過,媽媽敘述病情的時候介紹過,但是我在看病的時候沒留意,第二次再診,這病人小孩自己告訴我了,老想唱歌,好,老想唱歌提醒我了,這個孩子的脈象,舌頭也還是偏熱的。舌質偏紅,脈弦的偏數,那還算有熱,老想唱歌是什麼問題?脾在聲為歌,所以這時候應該清清脾熱就好了。所以在原來的那個方子的基礎上,加了瀉黃散。防風、石膏、梔子、藿香,這幾個要往上一加,再過一禮拜開了六付藥,我讓她一禮拜吃六付藥,休息一天。反正不像西藥那樣必須一天吃幾次。一次不許落,中藥休一天也沒關係。讓她吃六付藥,下個禮拜再來看病,還想唱歌嗎?不想唱歌了。就用那個辦法慢慢調,調了幾個月,這個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小孩子,到我接手看的時候,已經一年了。看了幾個月,人家恢復了。停學一年之後又上學了。我在這不是講別的問題,就是講在聲為歌,她就是要想唱歌,你不給她用清脾熱的藥,她的歌就不停,加上這個清脾熱的瀉黃散,瀉瀉她的脾熱,下個禮拜再來看病的時候,就不想唱歌了。這個症狀先解除了。是想說明這樣一個問題。

所以,我在讀書的時候一樣,跟各位是一樣的,上學的時候都是這樣的感覺,反正《內經》是這麼說的,它說在聲為歌,在聲為笑,在聲為哭,那就這樣說,想不到它還真能用,因為沒有實踐,通過臨床一看這些東西,它都不是平白無故的,就是為了分類而分類。它是有實踐根據的。既有理論,這個理論是從實踐中來的東西。所以我在這又補充,這樣兩個小病例,來說明這個理論。它在臨床上還是經常要遇得到。如果你沒這個印象,或者說沒學過這一條,在臨床想不到這一條,病人想唱歌,你想唱歌就唱歌嘛!他還想哭呢!那病人還有的想哭,對不對?那醫生很可能這麼簡單的看問題了,所以我們學完《內經》之後,還應該除了要記住它之外,在臨床上才能用,不記住臨床怎麼知道用呢?這一段我沒要求各位背,我說這些基本東西。在中醫基礎理論裡面已經學過,不需要背也是記得住的。


陰陽亢盛為害及調攝陰陽養生

下面我們講39頁的,也就是《陰陽應象大論》的第五段,這一段可以給它一個題目,或者提要一下,是陰陽亢盛為害,有陰亢盛,有陽亢盛,所以陰陽亢盛為害及調攝陰陽養生。也就是陰陽為病,以及調攝陰陽來養生保健。下面我讀一遍。

帝曰:法陰陽奈何?岐伯曰:陽勝則身熱,腠理閉,喘粗為之俛仰,汗不出而熱,齒乾以煩冤,腹滿、死,能冬不能夏。陰盛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慄而寒,寒則厥,厥則腹滿、死,能夏不能冬。此陰陽更勝之變,病之形能也。

這個“能”字就不能讀成【nen】,而是讀成【tai】,就是態。繁體的態勢“能”字下面加個心。所以病能是病之形態也。能=態,通用。


下面串講,法陰陽奈何?,法是效法,取法,仿效,仿效這自然界的陰陽規律,我們應該怎麼樣看病呢?我們要怎麼樣養生呢?“法陰陽”,取法與陰陽。效法於自然界的陰陽變化。

岐伯回答說,陽勝則身熱,這是一下子講到病理去了。在病理上,陽勝則身熱。陽主熱,陽氣勝既可以使身熱。

腠理閉,看來這個陽邪亢盛,是指的衛氣失常。衛氣的功能有肥腠理,司開合的作用。因為它不能夠正常司開合,所以出現腠理閉,汗孔不能開了。不能正常的開合。閉塞不能開合,那越發的要熱。衛氣鬱在裡頭,不能散出去了。所以更要發熱。因此說陽勝這身熱,衛氣鬱而不能散,腠理閉塞不能汗出,所以就身發熱。

喘麤為之俛仰,上焦之氣不通,衛氣開發於上焦,肺氣失於宣降,上焦之氣不通。所以出現喘粗為之俛仰,那個三個鹿就是“粗”,呼吸氣粗。就是互相喘促,氣喘而呼吸聲粗。俛仰就是前俯後仰。形容這個喘息的症狀。氣喘的現象。那是由於陽熱之氣亢盛於內。不能散越獄外,使得上焦之氣不通,肺失宣降,而出現的發熱、無汗、氣喘。

汗不出而熱,本來腠理閉,自然就汗不出。腠理閉,所以汗不出。越汗不出,衛氣越要閉鬱在內,因此更要發熱。

齒乾以煩冤,汗不出而熱,這個熱,熱盛之後就要消耗陰,所以陰傷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出現齒乾。牙齒都乾了,牙齒可是我們都知道是腎所主的,“齒為骨之餘,腎主骨”,所以齒乾了,說明這個邪氣已經內傳,已經消耗了真陰,所以病比較重。“以煩冤”這個“冤”字,在《內經》裡面幾個字是通用的,實際上這不應該有點,但是傳寫來,傳寫去,把這“冤”都加上點了。那就成冤(yuan)了。

冤(去點) = 悗 = 悶 = 懣 = 滿

滿下面有個心也是悶,但是《內經》寫法的時候,經常把這心去掉,寫的就是滿。因此這個滿有的時候實際上是悶,那你就看了,這就是滿的意思,這就是悶的意思。那就看行文當中的具體情況。所以齒乾傷腎陰了,以煩悶,就使得氣機不能通暢。就是陽熱之氣擾亂心神了,所以導致精神一些症狀,心煩、滿悶,還有再進一步,

腹滿,出現腹滿,再有上面的這些症狀,發熱、齒乾、煩悶、汗不出,這一派的實熱之象,再出現了腹滿,

,這就是危重之證。所以說“腹滿、死”。這為什麼說腹滿是危重之證呢?因為腹滿就標志著氣機升降失調了。特別是脾在中焦,脾胃在中焦,是氣機升降的一個轉樞,一個樞紐。腹滿了,說明脾胃的功能不好,失調了。說明氣機升降的出路都不通暢了。無論什麼病,整體的氣機升降的出路都失調了,這個病是很難得痊癒了。這是一種解釋。再一種解釋呢,說腹滿,說是脾氣虛了,脾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不足了。所以說是嚴重了。兩種解釋。不過我的看法,在我自己認為第一種解釋好像更符合實際一些。因為實熱證很快就腹滿了,那一下子氣血津液就不足了,就要死了,就危重了,不見得是因為氣血津液不足的問題。恐怕還是主要是由於氣機升降失調了,脾胃在中焦,氣機轉樞之處,人體的氣機升降出入,不能正常了,因此出現腹滿,病就嚴重了。腹滿只是標誌著脾胃的升降,氣機轉輸的這個功能失調。所以說“腹滿,死”。

能冬不能夏,“能”(讀nai4=耐),就是忍耐。音義都相同。因為這個病人是陽熱之氣過盛的病人,他可以耐冬不耐夏,因為自然界到冬天的話陰氣盛,人體陽熱之氣盛,遇到冬天的陰氣盛,自然界的陰氣助長體內的陰氣,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陽氣過亢的病人在冬天他可以耐受,陰氣不足了,有自然界的陰氣助長體內的陰氣,尚可以耐受。但是如果遇到夏天,自然界陽氣很盛,再助長體內的陽氣,這個時候病就重了。他就不能夠耐受了。所以叫耐冬不耐夏。這個問題就在於人與天地相參,自然界的陰陽之氣,助長體內的陰陽之氣,如果體內是陽氣過盛,陰津不足的話,遇到自然界的陰氣盛,可以助長體內的陰氣,制約體內的陽氣,有這個作用。所以這個病人尚能維持,反過來,陽熱之氣過亢的病人,遇到自然界的陽氣也盛,再助長體內之陽,那豈不是陽氣更盛,陰津更衰嗎?所以他不能耐受。這是說的陽熱盛的病人。

陰勝則身寒,反過來,陰勝,而不是陽熱之氣過盛,而是陰寒之氣過盛,這個人的陰寒之氣過盛的話,則生寒,陰為寒嘛,陽主熱,陰主寒。陽勝則熱,陰勝則寒。所以陰勝的病人身上寒冷。

汗出,身常清,由於陰氣過盛,陽不足,陽氣不能為陰之使,不能固護陰津,所以陰寒過盛的人陽氣虛,陽氣虛才導致汗出,陽氣不能保護津液了,前面不講了嗎?“陽在外,陰之使也”,陽氣不能在外固護了,所以陰津就要外泄,所以出現汗出。身常清,“清”就是冷,身體清冷。因為陽虛寒盛的病人,摸摸哪都冰涼,體溫都低。

數慄而寒,這個病人還抖,慄就是顫抖,冷得哆嗦,俗話說冷得哆嗦,數慄而寒。

寒則厥,寒冷則出現厥,厥是指的肢冷,四肢冷,手腳發涼。這個冷就比一般冷得厲害。厥,冰涼冰涼的了。四肢厥冷。也是反映出來陽氣大虛。

厥則腹滿、死,如果陽氣大虛,出現腹滿的症狀,腹滿症狀出現,還是我們剛才說的那種機理,脾胃氣機阻滯了,導致升降出入失調了,全身升降出入以失調,這個病本來就已經不輕了,所以到此就危重了。出現腹滿的症狀就危重了。因此說“腹滿、死”。

其實在《內經》裡頭,不單是腹滿,反映出了疾病危重,特別是一些病情比較長的危重病人,出現腹滿,有時候出現大小便不通,大小便不通,其實也反映脾,也反映腎,對不對?腎司二便嘛,脾不能運化,也是大小便不正常。所以出現腹滿,再出現大小便不通的話,在《內經》理論看來,這病情都是已經非常危重了。涉及到脾腎兩臟,先後天之本,當然本篇只提到腹滿,沒說大小便的問題。說到,腹滿,病情就危重了。

能夏不能冬,他是耐夏不耐冬。和工程所說的陽勝則熱,正好相反。這是陰勝,所以夏天尚可以耐受,由於陰寒之氣過盛,到夏天自然界陽氣盛,助長體內的陽氣,所以尚可以耐受,一旦到了冬天,本身體內陰寒就盛,再加上自然界陰寒之氣,助長體內的陰寒之氣,就不能夠耐受,耐夏不耐冬。

此陰陽更勝之變,陰陽互有勝負,陽勝則熱,陰勝則寒,更遞勝負,當然不該是在一個人身上。今年是陽熱之氣亢盛,到明年就陰寒亢盛,不是這個問題,籠統說,陰和陽都有更勝,都可以勝,都可以虛,所以陰陽更勝之變,指的病變,陰陽更勝出現的一些病變的現象。

病之形能(=態)也,表現之外的形態,也就是症狀。陽勝則身熱,腠理閉,喘麤為之俛仰,汗不出而熱,齒乾以煩冤,腹滿、死,這是症狀。陰盛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慄而寒,寒則厥,厥則腹滿、死,能夏不能冬。這些都是症狀,或者都是形態。病之形態。

帝曰:調此二者奈何?歧伯曰: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而名異耳。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復壯,壯者益治。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

談了陰勝陽勝病變的一些主要特徵之外,下面聯繫到是養生的問題了。調攝陰陽來養生。

帝曰:調此二者奈何?,二者是指的陰陽,怎麼樣調攝這陰陽呢?陽勝是病,陰勝是病,對不對?那麼這樣調攝它呢?或者調節它呢?調節它不要失常,使它平衡。或者使它相對協調呢?

歧伯曰: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調陰陽的方法多了,對不對?飲食、勞逸、情緒都可以調攝陰陽,但是這裡他只指出來,舉例說,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這“七損八益”在歷來的《內經》的注家的解釋是很多的。我們教材上也說了這幾種解釋,在【理論闡釋】第二,我們現在不看。只是說解釋的很多的。但是自從馬王堆漢墓帛書出來之後,大家相對來說,有一個比較一致的意見,所謂相對就不是絕對的。不是大家都是這樣,還有不同意見。多數意見,從馬王堆出土文字上看到,這個“七損八益”是指的房中術,古代叫做房中。在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裡面,有七損八益這個提法。所以自從馬王堆出土文物之後,在《內經》界對這個看法,相對來說比較統一。我剛才說不是絕對。房中術就所謂的性保健,它說性生活當中有七種情況,對身體是有害的。而有八種情況對身體是有益的。所以這個性保健,房中術,看來在古代也是一個重要的養生方法。也不是現在不重要,現在也應該是很重視的,這個問題。所以說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那因為養生的方法,調攝陰陽的方法很多,舉例來說,性生活這個調節,對人體健康影響是很大的。所以懂得調節,怎麼樣對人體有利,怎麼對人體不利,知道這個,趨利避害,是調節人體陰陽很重要的方面。

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不知道這個道理,不知道七損八益的道理,而損傷了身體,所以這是早衰之節。這就出現早衰。教材有注釋,“節”是徵信,徵象,如果不知用此,那就要早衰了。就會出現早衰的現象,或者叫徵信。從徵信來講的話,那就是肯定會出現早衰的現象。不知用此,則肯定會出現早衰的現象。那麼,大體來說,人們的生活,或者說人體的生理規律,有從少到壯,從壯到老衰,這樣一個規律。但是有的人就可以衰老得晚一些。有的人就可以衰老得早。他們一般來說,

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這個看來,是養生不是太好,到四十歲,陰津和陽氣都已經去掉了一半。陰氣,陰津,陽氣,自然的消耗了一半。陰氣自半。起居衰矣,所以人到四十歲之後,生活起居就不像年輕人那樣有精神,那樣精力充沛,換句話說,有些人感到,到四十歲之後,就知道累了。四十歲以前根本就不知道勞累。好像常有這個反映。因為四十歲之後,起居衰了,起居出現什麼?五八四十。到了五八之後,正中午太陽偏西了,所謂的,當然那是說養生不當。也有人四十歲還精力非常充沛。到四十歲起居衰矣,這個起居衰矣,是生活起居,體力活動。俗話所說精神頭不夠了,衰了。形體動作也不是太靈便了。再有呢,反映性生活也已經要顯得弱了。所以起居衰矣。

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到五十歲左右的時候,陽氣不足了,所以體重,這個體重不是說長胖了,體重增加了,而是由於陽氣不足,自我感覺身體沉重,不是經常聽見老人說,身體不好了,身子重了。他不是說他多長了10公斤。當然也有人年紀大了長胖了。但是更主要的是說年齡大了,陽氣不足了,身體就沉重了。所以體重是說的陽氣不足而行動緩慢,不靈便了,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因為陽氣不足了,耳目在上焦,耳目在頭上,在上部,更需要陽氣來充養。“清陽出上竅”,前面我們講過的,所以到五十歲以後,陽氣越發的跟四十歲相比,就更不足了。所以耳目不聰明了。到五十歲,眼睛花的人很多。耳朵聽覺也不如年輕人那麼聰明了。這是陽氣衰的一種現象。

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到六十歲,陰氣痿了,那個也可以說,現在臨床上所說的男子的陽痿。也可以理解為陰氣大衰。因為下邊還有個氣大衰,就是陽氣大衰了,這兩種理解的陰痿,既可以理解為陰精之氣不足,也可以理解為男子的陽痿。性功能減弱。氣大衰,陽氣大衰了。不是陰氣自半,不是減一半,而是大衰了。九竅不利,上七竅、下二竅都不通利。

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而出現下虛上實。下虛,比如說小便淋瀝不斷,淋瀝,尿得不痛快了。這不老年人常有的現象嗎?老年性前列腺肥大現在診斷的,小便多不暢快。中醫,一般的說,這屬於腎氣虛。氣化不行了。腎氣不足。不能夠正常氣化。所以小便不利。不通暢。就上面涕泣俱出,鼻涕眼淚都出來了。下虛上實嘛,上面本來是清陽出上竅,結果清陽子氣不足,濁陰都出來了。所以涕泣俱出矣。上實就是邪氣實。涕泣之類那是屬於實邪了,在這裡看。下虛是指腎虛了。腎虛所以出現了二便失禁,或者小便不暢,這些現象。 。

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所以說,知道調攝養生的身體就強壯,不知則老,不懂得養生之道的,特別如果按本段文義上說,不知七損八益來調節身體的,都特別容易衰老。是知之則強,不知則老。

故同出而名異耳,人雖然是同出,開始都是健康的,不涉及到先天疾病,爹媽生下來的小孩都是很健康的,少年時也還不錯。這是同出。同出於健康,同出於陰陽相對協調的狀態,而名異耳,但是到後來由於有人懂得養生,有人不懂得養生,所以才有強壯與衰老之異。所以說同出,同出本來陰陽協調,大家都一樣,但是到後來,有的懂得養生的身體強壯,不懂得養生的身體就衰弱。那就差異。強壯與衰弱的差異了。

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智者,同樣是指的智慧高的人,具體講,在這裡是說的懂得養生之道而知道養生的人。察同,察就是注意,同,在相同,也就是在健康的時候,就注意審查,就很注意健康的保養,很注意調攝陰陽。智者察同,在相同的時候,在健康的時候,在陰陽還相對協調的時候,就自己注意了,知道養生了,叫做察。愚者察異,這不懂得養生之道的人,當有病了,“異”就是病了,和同相反,出現了差異。出現了病態了。才知道,才看到,這會有病了。知道有病了。智者察同,愚者察異,當有病了你才知道有病了,已經晚了。當然不是說有病了就不治,相對來說,那還是健康的時候注意養生最好。對吧?等當有病了才知道這個問題,相對來說,確實是晚了。真是不夠聰明。聰明的早就知道養生。所以智者察同,愚者察異。

愚者不足,智者有餘,因為不懂得養生的愚者,所以身體是不足的,身體是衰老的,早衰;智者有餘,智者是身體強壯,這個有餘數氣血充足,陰陽協調,身體健壯。所以智者有餘。

有餘則耳目聰明,換句話說,不一定到五十歲人都耳目不聰明了。他可以,雖然到年齡大了,他仍然可以耳目聰明,

身體輕強,他的身體也並不是體重,耳目不聰明,它對上面那個而言的。雖然年紀老了,但是智者耳目聰明,身體不重,還挺輕便,還挺健康。這個“輕”,你看,不是體重輕了。它是指的陽氣還比較充足。所以腿腳還挺靈便。他是講的這個意思。身體輕便。

老者復壯,即使是年齡老了,他還可以很強壯。

壯者益治,壯年人就更顯得健康了。壯者越發的健康,壯者益治。益,不越發的意思嗎?越發的健康。年齡老的,還可以強壯,壯年人就更健康了。

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所以說,第一個“為”是行為,是做,“無為”是一個詞,“無為”就是虛無的意思,就是心無更多的思念。也沒有更多的勞累。因為沒有更多的思念,沒有更多的更高的欲望,所以他們沒有很多的勞累來牽扯他。這叫無為。我們現在有句話,叫“有所為,有所不為”,那個不為,其實也就是無為。當然你在社會上,說大家都無為,什麼也心無所想,那也不現實。但是不能什麼事都在那想。什麼事都想,這人的健康肯定是不好的。所以在這裡,從養生的角度考慮,思想不要過多。心無所想,心無所慮,沒有很多的去追求它,那叫無為。所以聖人懂得養生之道的人做什麼?做的是無為之事。沒有太多強烈的追求的事。做無為之事,做恬淡之事,做的沒有過多的思維追求,那些事。

樂恬淡之能,以恬淡為能事。“恬”者靜也,“淡”者安也。恬淡就是安靜的意思。以安靜為能事,為快樂。所以叫樂恬淡之能。把自己調適的心情很平靜,心情很安靜。把這個作為快樂的事。這叫樂恬淡之能。

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守”字節串有注釋。好像應該是“宇”字。可能是“宇”字的傳抄之誤。宇就是藏東西的地方,放東西的地方叫做宇,我們自然界萬物在宇宙之中,也是那個宇,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這“虛無”也是前面所說的無為,心無所慮,心無所想,虛無,正是因為他虛無,正是因為他無為,所以才有從欲快志,欲就是欲望,從欲就是滿足欲望,快志就是心情情緒愉快。因為他是無為,他是恬淡,他是虛無,他沒有更多的追求,所以他很容易“從欲”。因為他欲望本來就很少。所以他自然就從欲。他也自然就快志。他的情緒,他的情志自然就很愉快。因為他得到滿足了。所以他這種事相對的。他是以虛無和無為作為前提的情況下,這聖人自然就很容易滿足。欲望得到滿足了。如果是這個人的欲望無度了,那你永遠滿足不了,要從養生來說,欲望太高,對養生絕對不好。所以他說,聖人是指的懂養生之道的人,是做那些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所以他從欲快志,因為他虛無,情緒很好。

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所以他的壽命是很長久,為什麼呢?他做到這樣一點,他陰陽很協調,人的陰陽很協調,所以他壽命無窮,這個無窮當然是相對而言。他的壽命很長。與天地終,就像自然界天地一樣,運轉不息,不能停頓,也就是他的壽命和天地一樣,長壽。這當然是一種形容。

此聖人之治身也,這樣的話,是聖人養生之道。

所以,這一段,他第一個自然段,上面講的是陰陽亢盛為害,陰陽亢盛為害,這裡關鍵的地方,你要懂得為什麼陽勝之人,耐冬不耐夏,陰勝之人,耐夏不耐冬。有懂得這個道理。這必須懂得。關鍵就是人與天地相參的問題。自然界陽氣陰氣,與人體陰氣陽氣相應。自然界的陰陽之氣,可以助長體內的陰陽之氣,就是這個。這個必須懂得。那我們臨床在看病、在診斷、在治療,都有一個因人制宜、因時制宜的問題。這起碼是耐冬不耐夏是個時間問題。

下面這一個自然段,雖然是說的七損八益,我們說現在看來,多半人認為這是講的房中術,性保健。本身性保健就是很重要的,同時也可以從這引申,一切調整陰陽,所以下面他才有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這就不單單是性保健的問題了。是各個方面應該注意養生。應該調攝自己的陰陽。千萬不要做愚者。當有病之後才知道有病了,知道害怕了。這就相對來說,就不是太聰明了。作為醫生,本身應該懂得,醫生應該告訴你自己的對象,不單是病人,向群眾宣傳預防,也是非常重要的。怎麼樣調攝陰陽,怎麼樣保持陰陽的平衡,不要讓它受到過分的損傷。這是很重要的問題。

這一節的串講,我們就講到這兒。

【理論闡釋】

1. 證候的陰陽劃分和腹滿的病機問題

40頁。剛才我談到了,腹滿的病機問題,關鍵在於氣機的升降問題。

2. 七損八益

我們引了很多的注家,我說了,很多的注家見解不一致。大家不一定要鑽研它。但是目前比較相對一致的看法,還是講的是性保健的問題。七損八益咱們教材也沒有全部引了,哪七損,哪八益。但是資料容易找到。

[完/52:38]